作者:李媛 来源:中国经营报
虽然,国际标准化认证对于很多企业并不陌生,但来自国际认证机构的数据显示,真正通过该认证的中国企业只有极少一部分,甚至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申请,而这种认证,在国外其实是被看做企业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这其中的外部原因恐怕就是目前很多企业在市场上生存还没有压力,不需要国际出口。另外,相当一部分中小型企业都认为自己目前规模还小,不需要投入如此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申请认证的大中型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因为规模达到了一定程度,需要做配套出口,想通过认证减少成本。因此,就有了很多急功近利的思想,甚至为拿到证书而制作假文件、假记录。
殊不知,这样做不但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反而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负担,因为认证体系要求不断地进行监督,纠错,认证的过程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如果作假,检查出来重做,不但节省不了成本,还会大量消耗成本。
因此,要想真正通过认证提升管理,恐怕还要从细节上下工夫。飞利浦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其内部本身有着比较好的经营模式,比如员工培训和绩效考核方面,有着自己的一套具体量化的标准,并且根据这个标准打分数,属于定量考核,比较透明和公正。在此基础上,结合认证的标准化流程,效果就会好很多。
而来自认证机构的信息显示,国内的企业愿景、规划、目标都很完善,欠缺的恰恰就是本身的管理体系和细节,或者好的目标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中国企业在认证初期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高层管理要有明确的态度,强调不是为了“拿证”而做认证;
2. 企业要强调认证的实用性,不要抄来抄去。做基本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的过程其实就是提升管理过程,要在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才能根据自己企业的需要改进;
3. 全员参与,不要只让一个或几个人做这件事情;
4. 要持续维护这个系统,不断完善,跟着程序变化。把实际操作和认证监督真正融为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