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 | 新浪首页 
爱问(iAsk.com)
商学院排名
  2005年《金融时报》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课程排行榜上,伦敦地位显著。继芝加哥大学今年决定将其欧洲校区搬到伦敦后,排名前11位的EMBA课程中,有4个位于伦敦,使伦敦成了最热门的EMBA学位城市。[专题]
·全部榜单   全球名校EMBA排行榜解读
福布斯发布05年中国最有价值商学院
    中国排名前10位的最有价值全日制MBA项目依次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大国际MBA(BiMBA)、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全文]
·谁家MBA挣钱多  众商学院质疑最有价值商学院
    MBA全国联考结束了,在笔试结束以后,广大考生一方面关心自己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开始做复试的准备,和笔试的统一性不同的是,MBA考试的复试更个性,每个商学院都有自己比较看重的部分。让考生关心复试另一个原因是,MBA的复试在最终的录取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比重,虽然普通的研究生入学也有复试环节,但对最终录取的影响并不太大,而MBA的复试,往往是决定性的,北大和清华这样的院校,复试不及格,笔试再好也没用,复试对于最终录取的影响至少在50%。详细>>>
  为什么读EMBA
    攻读EMBA的明显优势是,学员可以边学习边赚钱。此外,在调查中,多数受访者(约80%)的学费全部或部分由雇主负担,相比之下,只有15%的全日制MBA学生的学费由雇主负担。在较年轻的受访者中(入学EMBA时年龄在30岁以下),63%的人表示,获得晋升很重要,80%的人表示,他们攻读EMBA是为了获得更高的薪水。攻读EMBA时年龄在31到40岁的受访者中(占所有受访者的61%),60%的人表示,他们攻读学位是为了获得晋升,75%的人希望得到更高的薪水。在年龄最大的一组(攻读EMBA时年龄超过40岁),仅有约一半(52%)的人希望,这个学位能带来晋升机会 ,64%的人希望有更高的薪水。详细>>>
  MBA国内读还是国外读
    在商业环境方面,中外商学院各有优势,关键是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谢劲波举例,在中国的MBA课堂上,很多时候商业环境和公司运作需要学生想象。例如国外某个成功家具店的案例,在中国没有开店,学生只能想象,如果在当地,那么学习的效果就不同了。中国处于商业发展过程中,还不成熟。详细>>
 
  解密中国EMBA教育
    自2004年下半年至今,中国本土培养的首批EMBA学员陆续毕业。与两年前入学时的暄嚣相比,这些“天价硕士”离校时引起的关注相对要平静多了。但在他们的背影后,各校间新一轮生源大战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用理性的眼光审视,不难发现EMBA在中国已经超过了为高层管理人员“补课”的本来意义,留给我们太多值得深思的空间。详细>>>
  相关阅读:
EMBA院校学费分三大阵营 涨价没商量降价不可能
Steven JDekrey:中国EMBA喜忧参半
如何跨入顶尖商学院大门 超级攻略助你梦想成真
国外瞄准中国生源 MBA入学三部曲
25万EMBA学费的价值  MBA入学标准太荒唐
2005中国MBA招生巡展  2005中国MBA职业洽谈会
    攻读EMBA的一个优势是学员可以边学习边工作,不过这也给他们带来了更紧的日程和更大的压力。《金融时报》所做的一次调研中解释了EMBA学员不惜这样“自讨苦吃”的动因:管理发展、收入上升和职业发展是他们的三大主要目标,其他目标还包括更有效地建立人脉、认识更多企业界的朋友。详细>>>
  EMBA 一个阶层的生意和生活
    不管曾经是歌手还是CEO,或者民企老板,EMBA都是他们生意和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学校的选择,港台地区的学生有时比起内地的同学更加清楚:未来中国的国际地位无可估量,未来中国的重要城市在世界上的价值无可估量,而和这些城市相关的大学的作用法也无可估量。他们通常带有鲜明的特点:工作或是生意的原因在内地生活,并且对国际资本日益向内地汇集深信不疑,知道未来自己的发展中心会选择在这里。详细>>
  在顶尖商学院念MBA:噩梦后的精彩
    一切从痛苦的第一学期谈起,设想一下一个中国MBA进入了梦寐以求的世界顶级商学院,他/她面对的是什么:来自世界各地的肤色各异的同学,他们有着共同的特性——充满自信,世界未来仿佛在他们的手中;荣获各种荣誉(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世界知名教授,他们甚至为许多国家的政府咨询——MBA们的点石成金者;来自财富500强的大公司的招募路演——世界的现在仿佛正在他们手中。所有的这一切令人目眩,特别是对于来自“温良恭检让”之帮的中国留学生深刻地感觉到“Aggressive外向的,有攻击性的”一词的精确含义。同时带来的是对自己的怀疑:我是否一样地优秀? 详细>>>
 
  那些EMBA们 为工作和学习不停的奔波着
    这儿有摩根士丹的副主席,有联邦快递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有汇丰、花旗银行的副总裁级人物,还有戴尔公司大中华区的一位董事……这些跨国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每周五下午从全球不同的城市坐着飞机赶到香港,在上完两天的EMBA课程后,又匆匆返回公司。详细>>>
  相关阅读:
EMBA:又一种金卡的生活
MBA本土13年:97级是移动通讯鼎盛时期的宠儿
外企EMBA醉翁之意在人脉
EDP塑造后MBA时代企业领导力
金融高管班造就时代传奇
MBA如何做好职业生涯愿景规划
我们的沸腾生活
    在我国从来没有一种教育像MBA这样,只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起来。但就在MBA教育扩张的同时,其价格和品牌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中国MBA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呢?十几年来,MBA在中国以几近疯狂的速度在发展。从1991年国家批准清9所院校试办MBA开始,到今天国家认可的 MBA 招生院校已扩大到 89 所。各种名目下的短训班、中外合作班,更是不胜枚举。一场树立品牌、争夺生源的大学之间的教育领域内的商战,随着政府一道道的开放令,逐一展开。详细>>>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3级EMBA毕业典礼
    “以前对毕业的感受就是学历教育的结束,这次毕业,心中却充满激动、骄傲、感恩和留恋。从中欧毕业对每个毕业生都是一种荣誉!”9月24日下午,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3级EMBA的毕业典礼上,北京班的毕业生代表王莉女士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这一天,中欧的502名2003级EMBA毕业学员从全国各地赶到母校团聚,并参加毕业典礼。阳光灿烂的美丽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专题>>>
  2005年长江商学院首届毕业典礼
    2005年9月25日,“2005年长江商学院EMBA/MBA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长江商学院创办两年多来的首次毕业典礼,共有330多位MBA和EMBA毕业生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从李嘉诚先生和长江十几位教授手中接过了毕业证书。他们将以在长江商学院锻造出的“社会责任感、超团队精神、职业操守和人文关怀”的企业家精神,在长江收获的“中西贯通”的管理理论与实践,走出长江,直挂云帆济沧海,去实现更大的人生抱负。专题>>
 
  李嘉诚:强者的有为
    强者的有为,关键在我们能否凭仗自己的意志坚持我们正确的理想和原则;凭仗我们的毅力实践信念、责任和义务,运用我们的知识创造丰盛精神和富足的家园;我们能否将自己生命的智慧和力量,融入我们的文化,使它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能历久常新;我们能否贡献于我们深爱的民族,为她缔造更大的快乐、福祉、繁荣和非凡的未来。详细>>>
  相关阅读: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十年卓越路
中国EMBA:商业利益重于教育价值
MBA 商业领袖的摇篮还是天才的坟墓
民营企业500强长江EMBA学员企业前百强中占10%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跃升至全球EMBA排行第13位
王建国:怎样打造一流商学院
    招聘的季节,商学院里可谓是豪门盛宴,你随处可见掷地有声的公司,炙手可热的职位,混杂着中英文的面试官,进入这些世界顶级公司是MBA们孜孜不断的追求,那么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激发面试官对自己的最大兴趣,找到自己最心仪的婆家?近日,记者采访到了三位MBA,他们成功进入足以让MBA们眼睛发亮的顶尖公司,看看他们都有哪些好的经验分享。详细>>>
  下一代MBA学什么
    十年前,美国商学院时兴任命商界领袖而非学者担任院长,不过没几个坚持到任期结束。但在波士顿大学,福特汽车公司前经理人路易斯·拉泰夫过去14年来,却一直担任该大学商学院院长。他打趣道,这或许比当时教职员最乐观的预测还要长12年。教员们很高兴他上任,因为随着他的上任,他们得到了一幢新楼,当时号称是有史以来为商学院建造的最大工程。但对于另外一点,他们就不那么兴奋了:他上任第一天就宣布,将对课程进行重新审核,理由是当时安排课程有问题。详细>>>
  MBA学生为何不够敬业
    “要给MBA学生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必须跟他们的能力相适应,不能降级使用。”布鲁诺给记者打了个比方说,“假设你是一位参加一级方程式赛车比赛的选手,你天天苦练一级方程式赛车驾驶技术,但结果有一天有人对你说,你不用参加这个比赛了。给你一辆自行车,你去参加自行车比赛吧。你这个时候当然会牢骚满腹,当然不会再全力以赴地练习骑自行车。你的失望心情可以理解,因为骑自行车这个职位不是一个能够展现你才华的位置。”详细>>
 
  2005中国MBA就业调查报告
    2005中国MBA年度就业调查报告显示 ,制造业首次成为MBA就业的最热门行业,就业比例高达25%,但咨询业、金融业仍具后发优势;2005MBA就业第一年平均年薪10万元,毕业前后薪酬增幅达50%以上,学员一年轻松收回两年学费,投资回报率高达53%;MBA教育仍是跳板,近半数毕业生转行。 详细>>>
  相关阅读:
名校也不好使 10年工作经历MBA求财谋职屡受挫
美名校MBA年薪至少增加9.5% 哈佛超过17万美元
为何近四成MBA找不到工作 观念意识更新力不强
MBA的职业选择 做职业经理咨询师还是自己创业
MBA是什么:值钱的是代表实践经验的阅历和能力
归国MBA期望年薪相差20倍 感觉就业压力较大
国内商学院MBA优势竞争力:本土MBA就业面更广
    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难度在哪里?在于管理精英。管理精英是怎样炼成的?当然是系统的训练和丰富的实践。可是,中国的一些MBA教育却剑走偏锋,导致毕业生难堪重任,主要原因在于商学院各自为政,教材五花八门缺乏一致性,同一专业人才却不能在同一平台对话等,6月3日,香港教授郎咸平在“第一财经”频道节目中发出如此质疑。作为经济学者,我深有感触,但是对MBA教育,本人有另外一番看法。详细>>
  从中国老板看MBA教育五大缺陷
    由于中国目前的MBA教育主要还是仿照美国MBA教育,其使用的教材、所用的案例基本上都是舶来品,其理论与实践知识都是以整个社会的相对规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所以中国MBA学生学到的是在相对规范成熟的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然而我国目前整个经济的市场化还很不成熟,市场经济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能全面移植国际MBA管理模式和经验的土壤并不广泛存在。详细>>>
  MBA教育的迷茫
    近两年来,对于中国的许多MBA学生来说,毕业时就普遍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对此,企业说:MBA太浮躁、眼高手低、理论与实践脱节;MBA说:我们起点高,且付出了很大成本,用人单位聘任时不能不考虑。教学环节差距明显“MBA=高薪”,这是许多人对MBA的基本印象,但这个现象近一两年有了改变。据今年MBA的信息显示,MBA报考人数开始下降,有部分院校只招到两三个人。毫无疑问,昔日拿下MBA学位就等于稳端“金领”饭碗的保证已打折扣。详细>>
 
  贴牌还是外包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学院教授的观点可能会更加中立一些。他说:“如果把那些‘中外合作EMBA项目’说成是‘OEM’,那些拥有‘自主品牌”的EMBA项目也不过是‘外包’而已。看似品牌的自主权不同,但如果这些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师资力量的主体都是那些海外的教授的话,那么这两种形式并无本质上的差别。”详细>>>
  相关阅读:
应对海外激烈竞争 中国商学院需要自己想办法
杜伦大学商学院:培养企业家精神适应国际环境
EMBA市场化之辩 中国商学院教育逐渐回归理性
商业向东流管理学教育向西走 商学院的平衡术
中国经济周刊:EMBA泡沫下产生的市场悖论
    一般而言,很多商学院都采用四天教一门课,这对学员、对老师都有好处,成本好控制,可是我们不认为这是很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没有时间消化。我们的课程一般都是五周到六周上一门课。我们很看重案例教育,这是目前很多商学院都很重视的,我们采取的做法是,涉及到管理、市场营销,我们使用的是哈佛的教材,但是又不局限于此,而是继续讨论一家公司在中国市场会遇到的情况,通常在最后让学生自己在不同的行业做案例。详细>>
  林毅夫:研究型教育才能够使学生满意
    国内现在提供MBA教育的院校非常多,教育水平各方面是有差异的,有中外合作办学的,也有国内提供办学的。同样根据《财富》杂志的调查,提供国内MBA教学感到满意的,只有90.2%,也只有65.7%的对中外办学是感到满意的。即使是合作项目,也有1/3以上的学员不满意。我个人是在1977年、1978年读过MBA教育,我对发展中国家的商业教育是感兴趣的。为什么大家对MBA教育会有这么高的期望,但不满意比例是这么高呢?详细>>>
  张维炯:我国商学院如何走向国际化
    最近从全世界来看,我们的MBA、EMBA的培训教育课程,产品变化很多。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美国的很多MBA课程原来都是两年的,现在有的学校已经变成一年半,有的学校已经变成一年了,时间缩短了。欧洲的很多MBA课程都是一年的。美国是一个最大的全日制的MBA教学国家,但是现在人数越来越多,现在的短期培训越来越多,他的办学过程中学期制已经改成模块制,在教育过程当中,教学的方式多样化。详细>>
 
  张维迎:国家教育体制要整体改革
    必须要整体改革国家教育体制,简单地说,一定要有市场竞争,大学与商学院之间的竞争,这在美国和欧洲之间看得很明显,为什么美国能够冒出那么多一流的大学,很显然美国的大学是竞争的,欧洲的大学是政府批准的。如果我们不能在教育体制上有重大的突破,我们都是按三流大学水准来管所有的大学,结果我们的竞争力就会越来越弱。详细>>>
  相关阅读:
项兵: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天下之乐而乐
沃顿商学院院长贺克博士作客新浪聊天实录
齐大庆:商学院必须重视人文教育
牛文文:商学院的九字真言
张新民:制约商学院的几个因素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75361  新浪网产品客户服务联系电话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