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国家教育体制要整体改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8日 13:45 新浪财经 | |||||||||
9月28日商学院院长论坛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隆重举办,新浪财经独家网络直播。以下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发言实录: 主持人:谢谢牛文文先生,说出中国的商道。商学院的论坛本身是伴随商学院的发展不断成长的,在2003年首届商学院论坛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是商学院的体制创新、办学体制、品牌发展等等内容,此次2005商学院院长论坛我们是以“管理中国、中国原创管
张维迎:首先,非常感谢邀请我参加这次论坛,传媒界经常搞很多论坛,商学院是传媒的一点,商学院应该设立一些博弈,可以叫做“囚徒困境”博弈,把我们拉出来也很无奈。 我首先讲一个问题,中国商学院的发展前景。总体来讲,商学院的教育在中国的教育是一个非常幼稚的产业,虽然现在商学院已经成立二十周年,真正商学院的教育应该是从1992年开始,出现第一批MBA学员培训开始。我们应该承认中国商学院的整体水准和国际上还是有相当的差距的,同时我们又面临很大的需求。我们现在看中国的商学院,我们应该从全球化进程的角度看问题,在现在谈经济的全球化非常很多,但谈教育的全球化并不多,而商学院是进行全球化教育中最先走出来的,我们看几个方面,一个是教授市场现在是全球化的,一个商学院要招优秀的教授的时候,我们面临的竞争已经不是地方市场,北大和清华竞争,北大和复旦、中欧竞争,已经不是这样了。我们要和哈佛竞争,和斯坦福竞争,所以教授的思想完全是全球化的。越是高档次的人,全球化的程度越高。要付的工资也要和全球有可比性,我们现在付不起全球化的工资,和国际的商学院差距还很大。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的话,全球竞争可能就会输掉。 过去我们说中国最优秀的学生就去中国最优秀的大学读书,而现在不是这样了,是中国最优秀的学生可以到全世界最优秀的大学去读书。我们商学院不能再像我们是中国的商学院,总是有最优秀的人,虽然自己水平差,但中国这么大,还怕什么。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国有很多商学院开始在各个办事处招生,还搞很多推荐活动。 我们要注意学术成果的全球化,国内一个优秀的学者所写的文章,我们说在中国是最好的。但现在不是这样了,商界人士读的书,受欢迎的,没有多少是中国人自己写的,大多是外国人写的,甚至假书都排在排行榜中。这是要我们引起注意的。我们说国外的一个书出来之后,大部分人不会知道,我们知道早期“基业常青”到很多年才翻译过来。而现在不一样了,美国出一本书,可能三个月就出来了,甚至比美国出来的还早,整体的成果也是全球化的。甚至捐款都是全球化的,不要说美国的商业界给美国的商业界捐款,中国商业界给中国的商业界捐款。但现在不是,我们知道前些时候,美国商业界的一个最大的捐款是来自中国的。教育服务已经成为全球化,我们必须要考虑这个问题。很多外国的商学院都到中国来办办事处,和中国大型企业家签定合同,进行长期培训。我们上海市政府和外国商学院签订合同,把钱送给外国的商学院。 我们看到中国商学院的前景,在这里我想讲大学,不仅是商学院,大学是有等级结构的,这和我们的社会有点类似,是“金字塔”的结构。一流大学占领高端市场,二流大学占领中端市场,三流大学占领低端市场。商学院也不例外。我们可以看看,假如这个“金字塔”的结构是分开的,中国有中国的金字塔,美国有美国的金字塔,二者互不干扰。但未来就不一样了,未来全球化,真的像我刚才讲的那样的话,我们看全世界的金字塔当中,中国的大学特别是商学院会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这是我今天要谈的主题。 我设想了一下中国商学院未来会有三种前景:为了使大家看得清楚,我在(幻灯片)上外国的用“绿色”图表,中国的用“红色”图表。 第一种前景,最优秀的旗舰人士,有外国的商学院也有中国的商学院,中端市场也类似,中国、外国都有优秀的。 第二种可能的前景,类似于现在中国的汽车格局。中国的商学院大量是给外国商学院搞待工,现在批准的国际合作项目有30多个项目。这30多家全部是OEM项目,就是在中国做这个项目,然后授予外国的学历,中国处于打工的状态,帮助别人招生,这种情景造成中国一流的本土商学院给外国二流的本土商学院打工,中国二流的商学院给外国三流的商学院打工,最糟糕的是中国一流的商学院给外国三流的商学院打工,也给二流的商学院打工。我们现在优秀的大学当中搞的国际合作的项目,这些合资对象在国际上,基本上除了个别有一些好的,三年之前搞的项目全是国际上三流的商学院,不知名的,都不知道它是什么位置上的。 第三种前景,类似中国的消费者市场,高端市场,最优秀的企业、企业家的市场全部被外国占领。在中国的中端市场上还有少数几个,但大量的商学院落在了低端市场。上不起大学的人、外国不要的人,我们把它收留下来。就像买不起外国的货,才买国产货。我认为就这三种前景。 这不仅是商学院,中国所有的大学都是这样的前景。我刚才讲到的OEM,所谓的1+3、3+1、2+2,就是我管理两年,然后再拿去国外,人民大学都在搞这种3+1。所有的大学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这也是我忧虑的问题。这也是我今天讲这个主题的原因。 现在我们应该做什么?无论是商学院,还是大学、政府、传媒界,我希望哪种前景出现?我们说第一种前景、第二种前景,只要自己不努力,必然会出现。如果先出现的第一种前景,在整体的全球化教育市场上有中国的一流大学和外国大学平起平坐,那我们就要花很大的劲努力。 我想有几点向大家提一下:第一,必须要整体改革国家教育体制,简单地说,一定要有市场竞争,大学与商学院之间的竞争,这在美国和欧洲之间看得很明显,为什么美国能够冒出那么多一流的大学,很显然美国的大学是竞争的,欧洲的大学是政府批准的。这样导致了欧洲的大学不思进取,最后变成了所有的政府管理之后,就会有一个平均主义,尽管有很多要求,要达到这个、那个,这是所有的政府组织通病,就是低能力的人剥削高能力的人。现在全球化之后,高能力的人都跑了,就剩下低能力的人剥削低能力的人,结果惨不忍睹,这样就对欧洲的大学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我想我们国家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在教育体制上有重大的突破,我们都是按三流大学水准来管所有的大学,结果我们的竞争力就会越来越弱。 第二,我想强调一下大学自身的改革也很重要,这包括我们师资队伍体制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回过头来说,大学、商学院的结构,最高端的商学院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第一,真正知识的来源,主要是来自高端的商学院;第二,本身吸引了最高端的客户;第三,要为低端的商学院培养教师人才。像美国1400多所大学,80%的大学都来自于前50所著名的大学。而在中国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的大学都是自己给自己生产教育队伍,过去称之为“近亲繁殖”,一个三流的大学自己给自己生产博士,要当自己的老师,最后不落得“九流”才怪。整体上所有的大学都废除“近亲繁殖”,像北大那样,不再留自己的博士生,教师队伍的市场就会形成,那样低端的商学院、大学的博士生是没人要的,这样就会停止招收博士生,这样把博士项目主要集中在高端的大学和商学院中,这样整体的教师队伍才会提高。 我还要谈一点,学校对教师的态度问题,行政部门的“老爷”作风非常强。国外的大学很注重一点,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如果感情深的话,毕业之后愿意给你捐款。而中国的大学不是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情,而是培养学生对学校的仇恨,因为制度越来越难受,只好“骂娘”。如果一个最优秀的企业家,是从中国大学毕业的,然后去美国大学去读硕士,那样我们的感情肯定没有比美国的好,他最后捐款要捐给美国。 还有学费的问题,不光是商学院的学费,整个大学的学费,学费关系到未来大学非常致命的因素。我们说看待学费问题是一个爱国主义的问题,我们真正希望把中国大学做死还是中国大学也能够出现一批优秀大学。这个逻辑在于,现在全球化的竞争,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吸引不到一流的师资队伍,那么一流的学生就不愿意来这里。特别是商学院是这样,可以去美国、欧洲,用不着上中国的商学院。这样一流的企业界的人士都到国外读书,这样只能把三流的企业家留在中国一流大学,这样一流的人士更不愿意过来。这不仅取决于学校的质量,还取决于客户的质量。这样中国的大学彻底会沦为三流的学院。所以学费不是简单的问题,现在商学院就不会在国家承担学费问题,因为在商学院更接近于市场的教育,我们要想到,越是能力高的人,对学费越不敏感。在管理学上尤其是这样。而那些越是水平差的人,对学费越敏感。我们看外国的大学到中国来招生,收中国学院10万美元以上的费用,他对这个不敏感,自然就走了。而中国觉得这也不能收,那也不能收,最后就导致很不好的结果。这对中国的教育没有任何好处。我有时候开玩笑,中国的很多媒体、很多企业界人士,整天吃喝玩乐,没有人关心。而去读书学习,提升自己的时候,反而没人批评了。这是不了解商学院,从某种程度上是对整个国家的教育不负责任。 我还要说大学的收费问题本身有再分配的功能,不能让一个人就因为没有钱而不能上大学,也不能因为一个人有钱就能上大学,怎么样做到这点呢?任何国家都不能靠国家的经费做到这点,何况国家的经费也是老百姓的。大学就有这样的功能,能够把付得起钱的人多收钱,而对付不起钱的人来上大学。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到美国去读书都拿奖学金,尤其是读博士的人,你让他读,他付不了这些钱,读完之后还还不了贷款。我们看中国的情况,名义上是收费低,但穷人又上不起学,我们没有办法给穷困家庭设足够多的奖学金,这对贫困家庭的孩子是非常不利的。我们现在对学费严格规定的限制,补助的不是穷人,是富人。因为富人上学的比例更高,这样整体中国的教育、大学教育收费体制就是有利于富人,而不利于穷人,就是用穷人的血汗钱补贴富人上学。我们要通过让富人多交钱,用法律的形式或者是学校自己就会做,来设立奖学金,使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这样我们从上到下都要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否则现在舆论的观点是对中国大学和整体教育的发展是不利的。这就诠释了那句话,对待收费问题是爱国主义的问题。如果我们要让中国三流大学都垮下去,那就限制收费,用不了三年全垮了。我们就应该从什么地方收费、就补贴什么人。或者学费80%、100%都用于奖学金,而不能是现在的穷人补贴富人。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我知道欧洲、意大利都有这个问题,名义上是限制学费,补贴穷人,实际上证明富人从高学费中得到了好处远远大于穷人从低学费中得到的好处。 国家对大学如何管理?大学自身的改革,我想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期待通过商学院的竞争,实现我讲到的在全球化的教育竞争中,中国有最优秀的国际级商学院,而不希望看到大量的商学院变成外国的OEM组织,只是给别人待工,也不希望看到世界一流大学和商学院,都是美国和欧洲人的,我们中国的大学沦为未来的三流的,我们北大、清华都可以招到中国最优秀的学生,这是我们最自豪的。我们和外国人谈都很自豪,因为哈佛都招不到我们中国最优秀的学生。我们有800名考生都是最优秀的学生,你们哈佛有吗?这是我们最自豪的。北大、清华如果到最后就是少招生,就和欧洲签合同2+2,这样能够拿一些合同,拿一些收入。我不是批评这些大学做得不对,但一定要记住,我们作为中国的教育,我们要有中国的民族责任。我看到中国的汽车厂商都在生产国外品牌的汽车,我觉得是民族品牌的悲哀。如果十年、二十年以后,我看到中国的大学和商学院都在为外国的大学做OEM,那让我感到更悲哀。 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给现场观众一个提问的机会。 提问:我今天早上听到几位院长和嘉宾的演讲,说到论坛,有论点才能开坛。我听完张教授的演讲之后很有收获。我想提一个问题,现在有独立的商学院也有大学联合办商学院,大学的品牌和商学院的品牌如何来协调和配合?谢谢。 张维迎:美国没有独立的商学院,只有大学里的商学院。但欧洲有独立的商学院。为什么?因为美国的教育体制灵活,欧洲政府对大学管死了,所有这些新的市场需求没有办法适应,最后就实现了独立的商学院。如果我们对大学继续太过死的管理,会使外国的独立商学院进入中国非常容易。我相信大学是一个互补性非常强,这样在大学里面做商学院就有很多的优势。大家知道,就像学科多元化一样。你的问题是商学院本身如何利用好大学的品牌,又能够做好商学院品牌。北大在这方面是比较有特色的,比如说光华管理学院五年前主要靠北大的品牌生存,但现在我们已经给北大的品牌增加价值,为北大增加附加值,这是配合比较好的。但在商学院里面,一个很大的矛盾,就是商学院和其他系的矛盾,比如说中欧和长江不存在这个矛盾,我的制度是一样的。但在商学院里面竞争是全球化的,这样在招教授的时候,面临市场的机会是不一样,如果你付的工资不够高,那别人就不来。这样我们要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力。如果按照以前的做法,会把商学院搞死。在学校内部一定要有工资的差异。牛津大学也是这样的,第一任的商学院院长干了不久就没法干了,新上任的院长就很好干了,给了很多新的政策。如果按照平均主义办事,那我们的发展前途就很有限了。我相信在座的齐大庆、张维炯就会高兴了,你们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受其他的约束,很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