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风投3500万美元助推迪岸传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4日 01:35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日前,迪岸传媒集团已经完成由永威等多家国际投资机构参与的第三轮融资。这意味着,迪岸传媒将在投资者雄厚的资金支持下,开展新一轮攻势,而目标是高校及机场媒体领域。而在这一领域,已经有多家公司进驻,且都想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一轮由风投引起的户外媒体行业的竞争升级将不可避免。

  迪岸传媒:

  发力高校、机场媒体

  7月19日,迪岸传媒集团(下称迪岸传媒)向外界透露,由华兴资本为迪岸传媒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包括永威投资及前两轮投资者IDG在内的其他国际投资机构参与的新一轮融资已经完成,融资额高达3500万美元。

  近年来,户外广告媒体市场涌现出众多后来者,其中从校园视频起步、并建立起全国最大的校园媒体网络的迪岸传媒,尤为引人关注。在成立后两年半的时间里已经融资两次,高校传媒网络覆盖18个城市,全国350所高校被纳入它的广告媒体圈,2300万大学生成为目标受众群。不过,迪岸传媒一直考虑跳出校园,改变单一渠道的媒体企业定位,从而成为一家多渠道、多产品的户外媒体公司。

  从2006年年底开始,迪岸传媒将眼光投向机场,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将其媒体终端渗透到全国14家机场,建立起一个以高端受众为对象的机场媒体网络。这迅速引起了VC的关注。

  不过在这一领域,已经有多家公司进驻,迪岸传媒的加入,势必会加大该领域的市场竞争。

  “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机场,迪岸的受众人群特点十分清楚,如机场75%的人群是商务人群,并且这些人群是目前最有商业价值,或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人群。”迪岸传媒首席策略官杨健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在杨健看来,按照迪岸传媒的战略规划,除占领多渠道之外,他们更强调的是在渠道中利用多产品组合做深每一个渠道。例如在大学校园,在已有的视频、海报、户外大牌等产品基础上,包括地面促销活动在内的营销方式都将成为迪岸传媒的校园传媒产品之一。

  在被问到如何避开与其他同行竞争时,杨健指出,迪岸传媒强调从人们的户外生活轨迹中寻找一些特别的点做深做大,与其他同行不构成直接的竞争。杨健表示,随着新一轮投资的到位,迪岸传媒将在机场广告领域有一轮大的整合,并将进一步在校园领域中展开深入的营销挖掘。

  杨健称,我国目前户外广告的市场分散化程度十分严重,最大的户外媒体公司也难以占到市场总额的10%。而在国外成熟的媒体市场,优秀公司在这方面的市场份额最高可达到90%。因此在未来3至5年间,户外新媒体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的大规模整合也会发生。

  永威投资:

  迪岸传媒早晚会上市

  成功操盘此次投资项目的永威投资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副总裁倪军先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迪岸传媒最吸引他们的无疑是其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认为整个户外媒体的市场前景都非常好,国内广告每年高速增长的广告费用是促使该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倪军告诉记者,“迪岸传媒拥有独一无二的校园传媒网络以及正在发展中的机场媒体网络,未来也会更多地专注于产品的开发,我们相信户外媒体的成长性和迪岸本身的增长潜力都将慢慢释放出其应有的价值。”

  倪军指出,机场作为一个以高端受众为对象的全国性媒体网络,未来的上升空间非常大,而迪岸传媒自身精准的市场定位、新技术的研发、优秀的管理团队及其在渠道管理的开发与管理经验也是吸引他们的原因。倪军表示,他们对迪岸传媒充满信心。

  反过来讲,通过融资,迪岸传媒将会有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更快速的发展。而投资者的介入,也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国际管理经验与资本运作思路。这些都将有助于DAC继续在新媒体市场开拓发展。

  据悉,迪岸传媒目前已经进入了14个机场。杨健表示,在接下来的半年里,迪岸传媒将在机场方面启动一个名为“铁丝网”的战略,即以标准化的产品线铺设到每一个机场,与机场建立起深入而全面的合作,并且到2008年预计与20个机场达成这样的深入合作。

  除此之外,迪岸传媒方面正在考虑在现有的灯箱广告形式的基础上,推出一种名为“I-poster”的电子海报产品。“不止是视频广告,相信几种不同媒体产品的组合会使传播的效果更好。”杨健说。

  在谈到迪岸传媒上市的问题,倪军表示:“这是早晚的事,国内、国外都可以考虑,一切都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决定。”

  由于传媒产业的快速增长,各路资本已经纷纷将关注的目光投到了传媒产业。据已公开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达到了4236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32.1%,传媒产业已占到我国GDP的2.1%-2.2%。

  谜局中的本土VC

  本报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本土VC发展缓慢,是由历史和政策因素决定的。”美国凯睿资产管理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宋励强7月24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事实上,本土VC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统计显示,中国的本土VC已经超过400家,累计投资项目近万个,然而,只有20%的资金通过协议转让、回购或者利用中外合资的方式借助外资VC的退出渠道实现股权退出,平均收益非常低下。

  发展屡遭瓶颈

  本土VC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85年,当时国家提出了创业投资的概念,为本土VC的崛起创造了机会。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本土VC仍然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传统的体制管理模式是本土VC先天机制方面的缺陷,资料显示,国内80%的风险投资公司都是由政府部门出资的。戈壁投资的副总裁徐晨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谈道,由于这些机构大多都有深厚的国有色彩,它们的投融资运作方式也是大多按照政府的有关计划,对扶持企业进行定量资金的拨款,这种情况下,收益微乎其微。

  此外,很多本土VC的国有机制,在激励、待遇等方面都不是太到位。徐晨指出,在这样的用人机制下,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压力并不大,业绩好坏显得不是那么重要,相反,外资风险投资市场化的运作,使得每个人都有很大的个人发展空间。“风险投资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压力很大,如果管理者积极性不高的话,当然你面临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一位本土VC管理者对此直言不讳。

  宏基创投总经理陈友忠则坦言,国内VC一直做不好的原因主要还是三方面:第一,没有解决项目退出市场;第二,本土募集资金政府化;第三,操作单一化。

  众所周知,IPO是最关键的VC退出渠道,国外的VC,可以采取国内选项目——境外投资——然后在境外上市的模式,退出渠道非常顺畅。而本土风险投资公司近几年的退出方式主要采用国内、外企业收购;境内、外上市;清算;管理层收购;还有通过分红实现初期投入资本的有效回报。其中,国内企业收购是大多本土VC实现退出的方式。但是,这样退出实现的收益,远远低于企业在国外实现上市得到的少则十倍,多则数十倍的收益。

  同时应该注意到的是,国内资本市场对私募基金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私募基金一直处于半地下的状态,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本土VC要获得更大的发展,首先面临的就是解决融资渠道的问题。此外,由于缺乏国际化的管理团队,本土VC在运作时,往往使用单一的操作方式,无法顺利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合理的VC投资模式应该是投资企业——帮助企业发展——企业再融资——退出,而现在本土VC普遍存在的一个模式则是投资——发展,然后融资困难,无法顺利发展实现退出。”美国凯睿资产管理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宋励强对本土VC发展模式如此分析,“按照国际上的概念,VC应该关注的是具有成长性的早期的企业,然而目前的情况是,VC和PE关注的都是即将上市的企业,而这样的企业需要的资金要远远大于初期需要的成长资金,这种情况下,本土VC谈何优势?”实际上,由于资金和管理团队的制约,本土VC往往吸引不到优势项目,也鲜有成功的案例,没有自己的品牌,也就很难顺利实现第二轮的融资。“国内的VC大多只是停留在投资上,在得不到收益的情况下,钱很快就会用完。”宋励强表示,“最终的结果是本土VC的生命力越来越弱。”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本土VC自顾不暇的同时,海外VC已经纷纷进入中国市场。IDG、软银亚洲等国际知名VC开始频频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舞台上登场,而这些无疑给中国本土VC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最近一两年,太多境外创投公司进入中国,这一现象是从来没有的。”宏基创投总经理陈友忠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给本土VC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国外的VC熟悉市场的流程,了解各环节具体的事项,同时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徐晨指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外资VC就毫无劣势。

  与其他行业一样,外资VC进入中国市场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对国内创业环境的熟悉,包括对中国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人脉关系以及市场规则的熟悉。要做到对这些了如指掌,需要投资人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建立起这些经验和资源,尤其需要和中国的创业者进行长时间合作。但是随着外资VC的本土化,这种劣势必将慢慢消失。

  对本土VC而言,他们从未放弃寻找突破的机会。市场终于给了他们转机。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近期即将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国内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资金入股设立VC,同时鼓励大型企业设立VC,此举将会使更多成熟的国内机构投资者加入VC。宋励强认为,这对本土VC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有了政策上的扶持,发展会更加顺利。”

  此外,国家实现了特殊的投资收益税收减免等政策,针对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这些政策的推广,使国内的VC投资成本收益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公司法》、《证券法》都为VC的发展奠定了法律保障。

  在本土VC最关注的退出渠道上,国家鼓励本土VC走多种退出的渠道。最鲜明的例子就是上海鼎嘉(国际)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这是上海创投在境外的一个投资主体,这样的一个机构拥有了境外投资权利,有更多的市场退出的渠道,为本土VC能够同时享受海外资本市场和中国资本市场不同退出渠道带来的收益。

  “传统的管理体制决定了投资人不是想投什么就投什么。”徐晨说,“由于体制的问题,本土VC投资的项目都对风险有所保留。”徐晨认为,在目前政府出台政策大力支持的情况下,本土VC应抓住时机,创立自己的品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