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庄家斗法中钨高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4日 01:35 华夏时报
7月25日一位消息人士向《华夏时报》透露,大股东的资产注入不会一次性注入,有可能先注入一些价值不大的钨矿冶炼资产,以保证中钨高新今年不被戴上“ST”的帽子,为其下一步的定向增发做好准备,等大股东取得绝对的控制权后,再真正注入矿山资产。他还表示,年内难以实现。 中钨高新大股东和庄家的博弈还在继续,7月27日,中钨高新依然处于停牌状态。 7月23日,中钨高新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与控股股东讨论与公司有关的重大事项,公司股票于23日停牌,最晚于7月28日前披露相关事项结果并复牌。招商证券有色金属行业分析师赵春认为,此次讨论的事项正是此前市场热议的大股东湖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有色)的资产注入。 市场也在等待大股东下一步的举动。赵春说,如果没有实质性的资产注入,中钨高新目前的估值明显偏高,所以对于投资者来说,有些进退两难。 庄家拉抬 大股东打压 2007年一季度的季报显示,中钨高新的每股收益-0.02元,亏损566万元,其中应收账款净额仅为1.4044亿元,而应付账款却高达2.1732亿元。 然而这么一家业绩不佳的上市公司,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股价涨了近7倍,远高于大盘的涨幅。 “这里面一定有庄家在操作。”一位资深财经观察人士指着中钨高新的K线图说。2006年4月14日,股价才4.89元/股,短短一个月后就涨到了16.27元,涨幅超过300%。 今年4月23日,中钨高新的股价就达到了20.04元,比大盘更早地创出了新高。之后大盘受5·30财政部提高印花税率的影响大幅下挫,中钨高新同样难逃厄运,6月5日也下探到了13元。 6月7日,一篇署名为招商证券研究员陈新铭的研究报告《中钨高新:股价下跌是公布定向增发注入优质资产方案的良机》扭转了中钨高新的跌势。虽然事后经证实该报告是有人假借招商证券的名义发布的,但受此影响中钨高新走出了一轮反弹行情,股价从6月5日的14.9元/股,到6月12日就涨到了19.01元,恢复到5·30大跌前的水平。 然而作为大股东的湖南有色,似乎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6月13日,中钨高新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核查上述研究报告,股票自13日起停牌。6月18日,中钨高新发布了澄清公告:经公司向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有色股份查询,有色股份书面确认2007年年内没有向中钨高新注入矿山资产的计划。 当天的股价应声而落,低开低走,跌幅高达6.89%,而且成交量也达到23.99万手,这对2.22 亿股总股本的中钨高新来说显得有些失常。随后更是一路狂跌,6月29日股价跌到了11.5元/股的低点。 市场盛传的资产注入并非空穴来风,湖南有色曾在2006年收购公司股权时,在收购报告书中作出承诺:将于2007年底以前,在湖南有色股东大会及中钨高新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相关议案的基础上,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将其拥有和控制的与中钨高新构成同业竞争的硬质合金等相关业务和资产注入中钨高新。 7月25日,长期跟踪中钨高新的中信建投有色金属分析师张芳告诉《华夏时报》,大股东注入矿山资产只是时间的问题,因为如果不将这些资源整合进去的话,控股中钨高新的价值不大。但不希望市场因此将股价炒得太高,这样会妨碍他们通过定向增发获取中钨高新的控制权。 早已洞悉风声的市场主力,没有理会大股东的意图,7月17日之后股价一路冲高,7月20日又反弹到17.02元。 既然资产注入已成定局,就看大股东怎么做和什么时候做了。 资产分批注入 7月25日,一位消息人士对《华夏时报》透露,大股东的资产注入将会分步进行。 据了解,湖南有色旗下的钨资源丰富,拥有锡矿山矿、柿竹园矿和黄沙坪矿等矿山的开采权,其中,钨资源总储量约80.7万吨,可开采储量54.62吨,旗下的株洲硬质合金公司(简称株硬)和自贡硬质合金公司(简称自硬)位居硬质合金行业前四强。 由于中钨高新2006年亏损7852万元,如果今年继续亏损的话,按照证监会的规定,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就要予以特别处理,被戴上ST的帽子,将不利于下一步的定向增发。 该人士认为,为了保住中钨高新不被ST,大股东可能会先注入钨矿冶炼资产,这样既能让市场不至于过分失望,也可以使中钨高新的股价不被炒作得太高。 目前,湖南有色对中钨高新的控制还比较弱,2006年5月7日和6月21日,湖南有色分别从广州中科信集团有限公司和海南金昌旅游实业有限公司手中,获得27.78%和3.15%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随后湖南有色又将目光对准了占14.97%股权的第二大股东自硬,2006年6月份,以4亿元现金对自硬增资扩股,控制了其80%的股权。 经过这几次的股权转让,湖南有色持有中钨高新总股本的45.90%,而实施股改后,所持有的股权下降到35.3%。这种持股比例,湖南有色显然并不满意,离其将中钨高新作为整合钨产业的平台的目标还有点远。 “所以定向增发的目的,主要是扩大湖南有色在公司的控股权。”7月26日,赵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股价过高,定向增发的成本和难度都会加大。”公司在6月18日的公告也认为,根据中钨高新股票二级市场价格的状况,资产注入方案能够获得有色股份H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上述消息人士称,而只有等湖南有色绝对控制了中钨高新后,才会将更有价值的矿山资源注入上市公司,但这一过程还比较长,估计今年年内难以实现。7月26日,记者就此事向湖南有色求证时,一位工作人员称,采访必须要经过宣传部的同意,但记者按照所提供的电话打过去,连日来均无人应答。 市场有些失去耐心了,一些机构已经选择了退出。今年一季度流通股中,基金持股比例从去年年底的26.15%下降到19.77%。机构的担心也有道理。“如果没有实质性的资产注入,中钨高新目前的估值明显偏高。”赵春认为。 但实实在在的诱惑又摆在那边。仅仅自硬和株硬,就控制了国内硬质合金市场的7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还有柿竹园钨矿、瑶岗仙钨矿、锡矿山矿等矿山资源。一旦这些钨产业都整合进去的话,中钨高新将成为一体化的大型硬质合金企业,前景可观。 所以,大股东如何注资、何时注资,成为影响中钨高新股价未来走势的主要因素,对于投资者来说,还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的等待。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意见征求完毕 资本市场政策走向明朗 本报记者 姜艳艳 实习记者 沈鸿雁 北京报道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主要从5个方面对资本市场未来15年的发展进行了规划:首先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包括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建设,其中也包括产品和业务创新方面的前瞻策划,令市场主题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其次,是要加快推进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建设;第三是完善市场机制,深入研究股权分置后资本市场发展的新特点和规律;第四是完善金融协调监管,提高金融市场整体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五是适时适度扩大对外开放,优化外部环境。 假如“政策市”变为“政策明了市”,或许所有的投资者都将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记者日前从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了解到,今年4月份对外征求意见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的目前意见征求阶段基本完毕,“多家机构给予了非常多的建议,我们正在围绕这些建议进行修改。目前,《报告》已经上报到了领导层,只要批复下来就可对外公布”。有证监会相关发言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有关《报告》的具体细节仍属机密,不宜对外透露。 这份报告,就是证监会研究中心的最新力作——通过研究前15年的资本市场,从而对今后15年,即到2020年间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规划,使市场主题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保证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报告成形 “5·30”印花税率的上调,让所有忽视政策风险的投资者饱尝教训滋味。不过,对于政策的“敬畏”也让市场显得颇为尴尬,一个成熟度的市场不应该总在等候“有形之手”的调节。 7月21日,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在深圳再次表示,证监会将加快推出资本市场长期规划,帮助投资者明确市场长远预期,并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已经成形。专家认为,在目前资本市场重新出现普涨、沪指4335点的前期高点一举告破的情况下,祁斌的讲话别有意味。 事实上,7月20日以来股市的普涨,正是加息与降低利息税两大政策明朗所致。由于市场前期屡次“揣测”周末加息,做多动力一直受到压抑,很多个股经过5月底的暴跌后价格“腰斩”,在指数不断上扬的情况下,不明朗的政策使市场动能不足。在政策明朗之后,市场就像羁绊已久的猛牛飞奔向前,并在上周四一举突破前期高点,整个大盘落下普涨甘霖。 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报告》能够尽快面世,并且真如主管部门所说的“降低政策的不明朗”,或者,对于指数的挺高或者压抑,乃至个股非基本面而是炒作的追逐就能相应减少。 这不是祁斌第一次针对这个主题进行发言。从去年该报告起草完毕起,证监会研究中心就围绕报告内容发言或对外征求意见。而祁斌作为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也成了报告的“义务推广员”。 他山之石 针对这一报告内容,记者采访了几位分析人士,他们认为,建立明朗的发展规划,有助于投资主体的稳定。不论是境内还是境外投资者,清晰明了的政策都将使他们更适应市场的变化,以市场机制为主体。 国信证券分析师杨昕认为,“中国的资本市场走势会是一个与国际接轨、长期看好的市场。因为许多复杂的因素,市场会充满变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资本市场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是长期看好的”。 “我国经济的证券化比率会持续上升。因为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没有上市的公司会积极谋求上市,已经上市的公司会谋求整体上市。可以说,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膨胀时期,上市公司的量会不断加大,证券化的比率也会越来越高。”对有消息透露《报告》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证券化率应该达到100%,杨昕表示。 “另外,对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我认为主要还是应该侧重在主板市场的完善与发展,因为就目前来看,国内的主板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小板、创业板肯定是辅助的。国际投资市场也一样是以主板为主、以中小板为辅助的。” “我认为过20年之后,中国将不再有‘私募’、‘风投’等名词,这些都会转成‘基金’。因为现在的许多‘私募’实际上还是处在暗箱操作的层面,至于何时发展到规范化的程度,这与国家监管层的制度有关。”杨昕最后说。 有无实用 “中国资本市场的主体是银行业而并非证券业,证监会的长远规划究竟是否能够发挥作用,要看在本轮超级大牛市之后,证券业是否能压过银行业,或者平分秋色。”有业内专家尖锐地指出,证监会如果不想“一厢情愿”规划市场,那么就需要进一步加强话语权和实际行动力——保卫资本市场而不是局限。 和讯首席分析师文国庆针对上述的回答幽默中透出其一贯的尖锐,他认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就是一个“博傻”的过程。他认为,“中国经济的证券化、市场化,意味着中国经济在与周边地区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必然会产生泡沫。股价的上涨与经济的发展没有任何联系,因为股价虽然在上涨,但是资产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他认为,所谓的“适时适度扩大对外开放”只是一个措辞,如果非要有一个预期,他认为,“现在,国内在A股上市的资产不超过全部资产的30%,等到国内的上市公司占到国内资产80%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外开放了”。 “其实,要加快上市公司的脚步完全可以通过放宽公司的上市条件来实现,因为这只是监管层的一个控制。事实上,现在有些公司虽然上市了,但它们只是形式上满足了上市条件,但事实上根本没有满足。” “帮助投资者明确市场的长远预期,也只能是‘制度预期’。因为证监会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给投资者预期,他们能做的只是管住自己的手脚,不要让政策变化太快,给市场一个稳定的制度。” “经济的证券化比率会越来越高,因为所有的资产都被装到上市公司里了,证券化比率当然会越来越高。针对投资者的教育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相当于证监会的一个免责条款。” “外资之所以疯狂地涌入中国,并不是因为人民币升值了,而是因为中国股市的泡沫不如国外资本市场的股市泡沫大,也就是说,中国的财富密度要大于国外的财富密度。现在,外商用他们手中的资本买中国的任何东西都是赚钱的交易。但是,现在思维上存在着一个误区,拼命地去发展股市,这就是一个博‘傻’的过程。” ST公司重组坚冰难破 主导方华润举步维艰 本报记者 柯智华 北京报道 7月23日,*ST华源(600094)和*ST源发(600757)同时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在未来两周内均不存在债务重组、业务重组、资产剥离和资产注入的重大事项。 至此,市场上热望的华润集团重组华源系依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此时,距离华润集团成功整体重组华源集团已经过去了近8个月的时间。华源系何时能够破冰?华润集团下的未股改公司,ST公司会有什么样的命运?这些都是市场的疑问。 重组中有留有弃 “华润对这些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是肯定的,但各方之间利益的协调是需要时间的。”浙商证券分析师柯靓表示,华源系其中的一些上市公司负债累累,需要很多的资金。并且华润集团出于对整个集团的发展考虑,在重组过程中也是有留有弃的。 据公开资料显示,华源系下有8家上市公司。其中*ST华源(600094)、*ST源发(600757)、S*ST源药(600656)(已被暂停上市)3家上市公司急需华润对其进行资产重组。 华源股份、华源发展已连续两年亏损戴上*ST帽子。据其公告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每股分别亏损0.58元和0.41元,中期业绩预告都是亏损。“华源股份和华源发展靠自身造血是无法扭亏的。”上述分析师表示,如果2007年还是亏损,则将与源药一样难逃暂停上市的命运。 如何处理这两家上市公司对华润来说显然是个考验。 下一步是卖壳 目前,华源发展内部的资产已经基本被华润转出,而其下一步即是卖壳。“华润已经开始在寻找买家。”知情人士透露,但由于6月8日,由18家银行组成的华源集团债权委员会委托中介机构为债务处理开始对华源发展进行调查,华源发展的重组工作由此被延缓。 源药是华润想卖掉的第二家壳资源。 6月19日,S*ST源药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华源生命与方达集团已经于14日签署了关于重组的合作意向书,华源生命拟将其持有的S*ST源药41.09%股权共计6166.94万股转让给方达集团或其关联方。此次股权转让实施完成后,方达集团或其关联方将持有S*ST源药41.09%的股份,控股S*ST源药。 对于*ST华源,据了解,华润对其将展开内部重组,有意向将华润公司石化类资产置入。 二退一进,华润对华源系各公司的态度已经跃然纸上。 除了华源系外,S吉生化(600893)、S三九(000999)是华润另外的棘手问题。 今年3月19日,国资委宣布华润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重组三九集团。此时,华润、华源、三九这3家中央直属企业,旗下涉及医药、分销、纺织、地产、金融等诸多领域近1700亿元的庞大资产群。 7月23日S三九公告称,公司尚未启动股改程序。“资金问题是焦点。”市场人士认为,债权方不愿意打折过多,华润也不想为重组付出太高资本代价。 而其另一家尚未股改的公司S吉生化仍然处于停牌当中。 “华润接下了那么大的摊子,目前最主要的精力都花在了重组三九上。”华润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处理好了三九,这些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进程才会提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