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从次贷危机看中国资产证券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4日 01:31 金融时报

  袁蓉君

  编者按

  这几天,罗杰斯又说话了,不过话题不是中国股市“80年牛市”,而是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他认为,这是信贷市场出现的有史以来最大的泡沫。

  7月27日,美国新房销售量下降的数据公布后,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再次陷入恐慌。据外电报道,次级房贷市场状况的恶化直接导致全球股市在一周内市值蒸发2.1兆美元。还在攀升的美国次级房贷违约率也预示着,也许更大的“风暴”还在后面。

  随着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各国金融市场的关联度日益增强。此次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引发的全球资本市场动荡,我国股市也难以全身而退。除此之外,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进程加快,作为资本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无疑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需要引以为戒的教训。所以,通过次级房贷市场危机,我国需要很好的加以总结。比如,我国住房按揭市场和一般信贷市场信用风险过度,由此可能导致银行承担更大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不良贷款等风险。还有,我国正在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试点,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生动地说明了“证券化”在运行中需重点规避的风险。今天,本版将围绕美国次级房贷市场危机这一话题,探讨其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最近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导致美国乃至全球股市的剧烈波动,引发了国内各界的关注。一些学者和媒体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次级债对中国资产证券化启示的文章,提示风险的声音占了上风。有人还建议有关部门在引进金融新产品时要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对此,8月2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中外专家均不以为然,认为面临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的市场,中国的银行应看得更长远一些,积极推行证券化创新产品以分散信用风险并提升核心

竞争力

  事实上,如果你仔细分析一下美国抵押贷款和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市场的问题后就会发现,证券化本身并非“罪魁祸首”,祸根在于在

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的背景下,放贷机构为了追求高收益向那些风险很高、还款能力比较差的人发放了高利率的“次级抵押贷款”。值得国内银行注意的是,美国普遍采用的资产证券化等分散信用风险的工具反而是此次美国房地产价格下跌没有引发全面房地产金融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

  标准普尔公司信用评级分析师廖强对记者表示,银行归根结底是一个管理信用风险的机构,其强势也在于此。除了定价、信贷保险和后续管理以外,银行还应该把信用风险分散化,转移到国内经济中甚至参与全球信用风险的分散过程。他认为转移信用风险最基础的工具就是资产证券化。“如果将这项工作开展起来,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会增加,在资本金方面受到的压力会减轻”,他说。

  另外,“在贷款证券化以后,次级抵押债券收益率或违约率的上升、下降主要会对投资者产生影响,不会对发放贷款的金融体系产生影响,这对分散风险很有帮助”,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员方明如是说。

  人民银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次贷市场的问题是美国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与美国经济和房地产的发展紧密相连。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正在进行的证券化试点选取的资产是正常的抵押贷款,而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正常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并未出现过大的问题。不仅如此,中美两国的房地产现状也有明显差异,前者蓬勃向上,而后者则正在走下坡路。当然,中国的确可以汲取美国在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方面的经验教训,但因此打“退堂鼓”则是不可取的。

  对于中国在引进金融新产品时是否要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这位人士明确指出,中国本来就在进行证券化的试点,这就是很谨慎的“摸着石头过河”,是为了发现我们在监管上、制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以达到“水土相符”的目的。“我们需要通过开展资产证券

化工作掌握金融创新规律,培养金融创新人才。与孩子的成长一样,不犯错误就无法成长,就不知道是否犯了错误。当然,在开展证券化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通过犯小错误逐步找到规范的制度框架,尽量减少对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冲击”,他说。

  尽管中国首批证券化的试点已经在2005年底由建行和国开行拉开帷幕,但在两年半以后的今天,其现状和进展并不能令人满意。方明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了试点工作的进展缓慢。一是在中国房地产价格上升期,银行的资产质量都很好,银行不想考虑证券化的问题。二是银行信用评价技术或信用管理不到位,缺乏资产信用风险的评价体系,尤其在抵押贷款方面。没有风险评价自然也就谈不上风险分层,也就无法发行债券。廖强补充说,“试点的进展缓慢还反映了国内银行如何看待在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信用周期之后自身持续盈利能力的态度”。

  “国内商业银行对待资产证券化的态度主要取决于领导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很不容易的,尽管他会赢得社会的尊重并获得一些在制度建设中的好处”,人民银行的上述人士表示。他还指出,流动性过剩是宏观经济中的一个周期性问题,而银行的创新却是持续性的,是其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不能因为目前流动性充裕就忽视证券化。同时,鉴于资产证券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培养队伍、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程序等方面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商业银行领导层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有远见和前瞻性,应通过推行证券化创新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

  针对有媒体担心的证券化将信用风险转嫁给投资者、引起市场剧烈波动的问题,方明认为,投资者在获取收益的同时必定要承受风险,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对银行来说,尽管可以通过证券化将财务风险分散出去,问题贷款的出现仍会导致其社会风险和名誉风险上升。因此,银行不能光想着将贷款证券化以后就一了百了,仍然要关注贷款的资质和信用风险,这也是国内银行应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吸取的一个教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