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两会之后新农村建设将会有新动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13:37 《经济》杂志

  新农村,新时代

  今年“两会”之后,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将会有新的动作

  文/本刊记者 周 阳

  到目前为止,中国依然还有近10亿农民,他们中还有相当规模的人生活在经济贫困之中,或者在制度建设的盲区之内。“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关键性问题。

  2006年,中国的“三农问题”出现一个战略性的转折,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想。一年已经过去,新农村建设在中国的实施情况如何?下一步的可能伸向何方?这些无疑都将在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面临最严肃的集体思考与讨论。

  从截止到2月12日已经发布的全国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地方政府不论在战略、政策还是资金以及执行上,都在“新农村建设”上下了大力气。同时,在各地政府承诺的诸多2007年“必办实事”中,绝大多数都是承诺给农民的。

  可以预见,“两会”之后,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将会有新的动作。

  “新农村”开局不凡

  回顾已经过去的一年,从各地方政府的执行情况,我们现在已经能够渐渐看到那条通向“新农村”之路的起点。

  在所有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政府报告中,土地问题都被反复强调。在中国的工业化浪潮和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被不断侵占,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受到侵蚀。所以,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里,严格保护耕地被各级政府反复强调。不仅如此,失地农民的利益如何得到保护和补偿也终于得到关注,如天津免费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培训等服务,江西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险试点。

  作为一项“建设性”的改革战略,大规模的水利、灌溉、公路、电力、电信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兴建自然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意。对此,中央也提出了“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高于去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高于去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高于去年”的要求。这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财政手段之一。这一点在过去的一年中得到大力的贯彻,也取得了直接而显著的成效。辽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12亿元,增长28.5%,贵州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增幅达21.6%。

  将促进农业产业化作为政府经济产业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全国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他们不再将注意力仅仅放在城市经济中的支柱行业,而是开始学会把当初发展城市经济的一些重要经验和手段运用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如通过财政或金融手段大力扶植龙头企业,建立各种粮食或农产品深加工基地,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等。

  可能出乎很多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意料,就在中国结束入世过渡期的同时,中国的各地方政府正在把农产品的出口与对外合作当作解决地方“三农问题”、发挥地方农业优势的重要选择。吉林与菲律宾开展农业合作项目,黑龙江与俄罗斯及以色列的农业合作,福建的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和闽台产业对接规划等。这说明,中国的农业存在巨大的潜力。“新农村建设”可能为中国农业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

  2006年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年,作为一项事业打基础的一年,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和方略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从财政资金的倾斜政策、在全国铺开的各种工程(如“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到各种考核的指标(如涉及农村教育的“两基”),不难看出,新农村建设是以一种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结合自下而上的积极性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是一个颇有成效的一年。

  但是,关于“新农村建设”在地方政府的2006年工作报告中除了完成各项全国性指标数字以外,还很难看到更多的制度创新。中国的地区差异决定了每个地方政府都面临自己不同的困难和挑战,这必然是要摆在2007年了。

  春天的思考

  在“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下,“三农问题”在过去一年中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农民增收不稳,这些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后续动力和持续发展问题都将更加迫切地摆在面前。

  比如,市场和政府的先后问题,财政和金融的顺序问题,哪些是需要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或财政手段“救急”的,哪些是需要通过市场或金融方式“健体”的,哪些是应该引入竞争的,哪些是应该让利于民的,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又如何避免各种社会风险……

  这些问题尽管发生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但早在中国其他领域的改革中屡见不鲜。对于如何处理和看待其中的问题,也是有经验可循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程序,而这次三月的“两会”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事实上,当你翻阅24部来自地方两会的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也可以看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问题都已经在专家层面展开讨论,并在实践中表现为一些具体问题,一些符合地方民情的政策尝试和制度创新也正在酝酿之中。

  在地方“两会”上,我们也听到很多这样的声音。这说明我们离实际解决好“三农”问题是越来越近了。

  2006全国新农村建设情况概览

  北京:建立了108项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80个市级试点村;完成了集体工地地籍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重庆:编制完成1000个实施村规划,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300多家,中国重庆(老 挝)农业综合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对43.3万名农村贫困家庭女童入学实行了“零收费”。

  河北: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51.5%;解决1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105万平方米(但仍然面临187万农村人口尚未稳定脱贫)。

  山西:1098个新农村试点。启动实施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开发战略。免除晋西北和太行山革命老区54个县(市、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辽宁:投入2.6亿元对470个村实行整村扶贫,40万贫困人口稳定解决温饱问题。

  吉林:启动80个镇、522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解决了农村80万人饮用高氟高砷水问题;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

  黑龙江:新组建农机合作社260个,田间农机综合作业率达到79.0%;全部完成了现有113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

  江苏:农产品出口增幅高于其他出口产品增幅;全省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培训农村医疗卫生技术和管理人员2.59万名。

  安徽:成立全国首家省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合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挂牌。一卡式发放各类惠农政策补贴40亿元,农民人均受益77元。

  浙江:11个县市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建成标准农田102万亩。完成6110户农村低保家庭危旧房改造。

  福建:15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销售收入333.42亿元,带动农户198.94万户。率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

  江西: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实现销售收入增长27%。提高了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分散供养由年人均800元提高到1200元,集中供养由年人均1200元提高到1800元。

  湖北:通过担保融资等措施支持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村极端贫困人口减少15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35万人;

  湖南:全年农民外出务工达1003万人,务工收入768亿元,增长30.1%。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难度大;

  海南:农民工资性收入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2.9%。农业科技服务“110”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受益农民超过100万人次。农村"五保户"转由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供养。

  贵州:启动了102个省级试点村工作,在10个县(区)开展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启动实施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云南:累计撤并减少乡镇257个,在85个县进行了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方式改革试点。提高了农村14.3万五保对象的供养标准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生活待遇.

  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第四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是十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农牧民经纪人达到1.36万人,农牧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26个。25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安居”新房。50个中心乡镇邮政网点正式营业,基本配齐了县乡医疗机构必需设备,完成了4614例白内障复明手术。

  陕西(农民人均纯收入是改革开放以来增加最多的一年):安排财政资金30.3亿元,全面落实了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政策;各级财政用于农村教育的资金66亿元,比上年增长29%。

  新疆:确定3个县、14个乡镇、22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全面启动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农工家庭人均纯收入4560元。81%的人口实现了“普九”,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覆盖率94%。

  2007年的期待

  北京:推行农民工工资专项支付制度。

  上海:在浦东率先实行城乡教育、医疗管理体制并轨。

  天津:扩大面向农户的无担保小额贷款。

  重庆:推行土地托管、委托经营和留守儿童义务家长代理,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到城镇就业安家落户。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 险制度。“惠民医疗工程”。

  山西:医院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

  黑龙江:推进伊春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江苏: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标准。

  安徽:组建农村银行,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浙江:全面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

  江西:让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镇居民子女一样就近入学,不得加收借读费等不合理费用。

  湖北:从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出专项资金,帮助国家和省定贫困县及三峡工程和

南水北调工程所在库坝区的10万困难农户每 户免费培训1人,转移就业1人。

  海南:力争农村信用社省联合社上半年挂牌运营。2-3年内基本完成林权改革任务,让广大林农受益。

  贵州:将农村特困群众的救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60元,提高部分由省、地、县三 级财政共同负担。支持农村经纪人等中1 介组织加快发展。

  陕西:对15个经济强县赋予市级管理权,对15个县进行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甘肃:床位补贴翻番、济困病床制度覆盖到县公立医院。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供给覆盖全省乡镇。提高村干部报 酬补助标准。

  2007年,到哪里当农民?

  预期收入增长

  陕西约 10%

  重庆 9%

  辽宁 8%

  江西 8%

  山西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

  海南 7%

  安徽 7%

  黑龙江 6%

  湖北 6%

  浙江 6%

  河北 6%

  湖南 6%

  吉林 6%

  云南 6%

  甘肃 6%

  福建 5%

  贵州 5%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