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国图片产业咿呀学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7日 14:10 《经济》杂志

  与国际成熟的图片业相比,中国图片业还处在解决话语沟通的最初阶段

  文/本刊记者 周 阳

  据称,在最早提倡创意产业概念的英国,到2001年全国创意产业的产值约1125亿英镑,占GDP的5%,超过任何制造业对GDP的贡献。一直高扬“与世界接轨”旗帜的中国对此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2006年12月11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首届创意文化博览会,虽然这个博览会有些令人失望,几乎成了影视节目推介会,还有各种地方影视城、民俗文化等东西。不过,有一个亮点值得一提:2007年在北京东三环将诞生一个图片产业基地,叫做“竞园”。

  “竞园”得名于主要创办人《竞报》,是一个集图片交易、拍摄制作、展览展示、创意设计、行业培训、版权保护、行业标准制定与发布、信息服务于一体的本土图片产业基地,一个复合型的图片行业生态系统,是国内第一个基于图片产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它以图片企业为核心,涵盖其上下游重要行业企业,提供“全方位视觉解决方案”。

  据了解,竞园规划面积3.5万平方米,预计自身将直接吸纳2410人就业,预计年产值可达30亿元,上缴税收3000万元。

  一个初级市场

  摄影评论家鲍昆认为,进入“后现代社会“以来,文化出现了视觉化的趋势。这就可能使广告创意也好、艺术品收藏也好,都更加关注摄影作品。根据美国图片代理协会(PACA)统计测算,2006年的全球图片行业实际交易总额约为30亿美元,并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中国的图片市场同样繁荣,全球第一大图片社盖蒂图像大中国区销售总监于力说,中国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因为中国很多的品牌正在走向国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提升自己品牌的推广力度。

  中国不乏天才的摄影师,不乏优秀的图片作品,但是却缺乏一个成熟的图片流通市场,摄影师们大多是各自为战,作坊式运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执行总编柴继军说,中国缺乏中介机构,把市场需求信息告诉拍摄图片的生产者,同时又给市场提供更大的选择机会。

  在这种矛盾之间,网络图片库开始出现。摄影师把自己的图片交给图片库来代理销售,图片库向市场推广。2000年6月中国最大的图片库之一Photocome成立。2005年,世界第二大图片企业Corbis和第一大的企业盖蒂先后进入中国市场。据了解,盖蒂在全球有17个创意分析员,在亚洲他们的创意分析员安排在中国和日本,这些分析员主要是做市场创意的分析、哪些图片卖得最好、价格最高、为什么等等。目前盖蒂在中国又推出了特约拍摄服务。

  但是,问题开始逐一显现。众多的图片库一哄而上,图片库之间展开恶性竞争,导致图片销售价格被低估,甚至开始现出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这些都直接损害了优秀摄影师的利益。

  批评者指出,由于中国的图片库从建立之初就不是将核心价值建立在摄影师之上,而是在图片的数量和价格上,这使得中国图片库与国际同行所具有的价值创造能力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另一种中介性质的形式是专业的影像画廊。这些专业的影像经营者广泛参加国内外画廊博览会,寻找可供代理的优秀图片资源,大部分都是销售给了国外懂行的人士作为收藏品。如北京的“百年印象” 摄影画廊。

  2003年北京万德摄影器材行老板陈光俊听了朋友的一句话,“帮摄影师把作品卖出去,有了钱,这些摄影师还会回来买你的东西。”陈在北京著名的“798”租了间150平方米的旧厂房成立了“百年印象”摄影画廊,“百年印象”广泛参加国际摄影画廊博览会,推荐代理的摄影师作品到世界艺术市场,为摄影师策划和开办作品展览等等,按照国际惯例,画廊和代理摄影师五五分账。据了解,目前画廊已经开始盈利。

  此外,还有图片拍卖会,不过也是刚刚起步,据了解,目前国内最好摄影师的作品拍卖均价仅相等于美国普通摄影师三五千美元的平均拍价。

  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曾经有这样一幕,台上站着美国某著名摄影师协会的代表,台下的中国摄影师踊跃提问,他们都想知道如何通过这个协会将自己的照片卖到美国去,这家协会的代表只好无奈地回答,自己的机构是一个帮助摄影师提高摄影技巧交流摄影经验和心得的平台,而不是图片销售机构。

  在艺术与商业之间徘徊

  中国图片市场的不成熟不仅表现在缺乏中间流通环节,也体现在消费者与生产者两端,艺术与商业之间不断产生矛盾冲突,市场的价值标准也相当杂乱。

  在实践中,一般来说,商业性摄影作品的价格是由图片库之间的竞争来决定的,收藏级摄影作品的价格主要是由西方审美标准来决定的,少一部分是由图片中的历史事件的重要性来决定,更少一部分作品会考虑到摄影师是谁这一重要因素。

  自由摄影师吴家林的作品《时光》在华辰影像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得3.3万元,他说:我认为东西方对影像的态度不一样,西方看影像本身,东方看重社会意义,我也听说这次拍卖有卖20万或30万的天价作品,但这些都是需要经过实践检验的。

  广受关注的“2006北京·影像专家见面会”曾经邀请了35位国际级影像专家,其中30位来自北美和欧洲,他们活跃在画廊、博物馆、艺术节、出版收藏等领域,都是国际影像艺术市场的一线人物,有着专业化职业背景和广泛的话语影响力。见面会从报名的近800位中国摄影师艺术家选出300人,允许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国际专家面前,等待他们的评价,获选的摄影师还将获得资格参加2008年休斯敦国际摄影节。

  在现场,一位中国摄影师给自己的作品开出高价,而国外专家毫不客气的说:你这样做将面临在国际市场出局的危险。

  “2006北京·影像专家见面会”与会影像专家之一的托马斯解释说:这些影像专家就是来淘金的,希望中国摄影师能够理解。显然,西方人浓郁的商业化思维让中国的摄影师有些不适应,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无所适从。摄影评论家鲍昆说:我们应该一直有自己的自主性,强调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资本是特别怪的东西,要警惕这个怪物,因为这只黑手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资本的升值,他不会关注其他的问题。

  中国摄影师的过敏反应正昭示图片产业在中国处于幼稚的起步阶段,摄影师的骨子里埋着这样的观念——资本与商业总会玷污艺术的清白。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