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买房自住者说:房价涨跌于我如浮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6日 03:23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胡劲华

  2005年7月,领结婚证两年多的张娟想买个二手房,因为她是不想再和公婆挤在一起,也因为她发现自己买不起新房,尽管她现在的月薪大约是中国城镇人均收入的五倍(200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

  但是,张娟生活在了北京。

  张娟是北京亦庄开发区某上市公司子公司“一大把”网站的市场推广主管,为了支付月供,她刚从一家国营出版社跳槽,此前她的月薪是2500元,现在4000元,但她为此放弃了大学就钟情的出版事业。

  但

房价在步步“逼空”之时,也逼迫张娟放弃了原来的计划。启动买房计划后,张娟发现二手房的价格和新房差不了多少,一直到年底也没找到合适的,“总之也就买一次房子,为什么不买个称心如意的呢?”于是她干脆开始调查新盘。

  正好紧挨公婆家有个“时代龙河小区”的期房,处在大兴黄村镇的正中心,当时价格在4500元/平米,2006年3月,张娟和老公下定金时变成了4850元/平米,期房面积101.75平米,共50万元,而在2002年,同一位置的新房才2370元/平米。

  幸运的是,张娟当老师的丈夫通过了北京公积金贷款审查,十年还贷首付21万元,加上律师费等要一次性交22万,工作三年的夫妻俩积蓄加一起才4万元,最后张娟的母亲拿出了16万元做“支援”,公婆借了2万才凑齐。

  “如果没有老妈的赞助,还不知要寄居在公婆家多久。”还有半年就能住上了新房,张娟却笑不出来,她结束了“寄居一族”的历史,却同时成为了“房奴”和“啃老族”。

  张娟丈夫每月收入2200元,加上母亲的1100元退休金——这基本是北京人的平均水平,但他们面临的是每月3000元的月供。

  “2006年6月房子就涨到了6100元/平米,目前是6700元/平米,不过这些都只是一个‘安慰指数’,毕竟我们是买房住不是买房投资,难道卖掉房子回老家?”

  房价总值一年几万十几万地涨,对于张娟来说基本只是“虚拟财富”的范畴,但一旦利率再涨个千分几,对张娟来说,可就是现实的危机了。

  “现在都不像原来那样花钱,逛街也是过过‘眼’瘾,娱乐活动多蹭朋友的,基本不敢请人吃饭,虽不是正宗房奴,但生活改变也是很大的。”

  即便利率不再继续涨,但双方父母的年龄却只能一天天增长,这成为了张娟更大的潜在危机。“双方老人年龄都大了,手里还要攒钱供看病用,现在就盼着家人不生病,利息别上涨,压力真的好大,只能硬扛了。”

  好歹,张娟现在还扛得住了。因为尽管房价上涨对于她来说,只是虚拟的利好,但对于那些还没有买房的人来说,却是真金白银的利空。

  就在张娟家附近,一个五环外的新楼盘,起价6500,不到一个月184套小

户型就已排完号。而去年底结束的北京冬季房展传出消息,北京五环以内新盘单价都在万元以上——这大约是全国城市平均房价的五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