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晨
第七届中国国际展览和会议展示会(展中展),作为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等机构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 CEFCO 2006)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展览馆协会主承办,将于2006年1月12日至13日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举行。
作为展览人自己的“展览”,其定位在哪里?带给人们的又是什么呢?日前,就相关问题,笔者采访了中国展览馆协会理事长陈若薇女士。
《中国经营报》:“展中展”已经举办七届了,它带给人们的最大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
陈若薇:每年在展会淡季举办一次的展中展,到今天已经是第七届了。作为展览人自己的展会,展中展从诞生就受到业界的强烈关注。其实我们一直有一个想法贯穿在整个展中展的发展过程中,那就是通过业内交流,使得我们展览从业者提高对展览业的认识,提高对自身的认识,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展水平。我们这次的主题是对话、交流、和谐、繁荣,这基本上清晰地概括了我们的思路——通过对话、交流,创造和谐的氛围,最终对创新思路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为只有“开创”了思路,才最终有可能开创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
《中国经营报》:我们看到第七届展中展的海报、宣传品上,无一例外地出现了一个“融”字, 这个字在这里有什么特殊的深意吗?
陈若薇:我们希望通过展中展这个平台,把展览组织者、场馆经营者、展台搭建商、展览服务机构组织起来,共同演绎“四方对话”,甚至是包括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多方对话”,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互动把整个展览产业链条带动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对展览业产生更加积极深远的影响。
《中国经营报》:据我们了解,本届展中展在组织观众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这是否和主办方的指导思想也是密切相关的呢?
陈若薇:你提到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融合”的一个重要范畴。我们这次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负责专业观众的组织工作,专门联系到东北、上海、广州三家公司,开辟专门渠道,吸引专业观众。目前,专业观众是国内很多展会欠缺的地方。一个展览会要取得成功,参展商和专业观众二者并重,缺一不可。在专业观众的邀请上下工夫,是为参展商和专业观众之间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提高他们参展的质量,更是着眼于“展中展”的未来。
另外,现在经常谈到场馆空置的问题,其实一些使用率不高的场馆完全可以依托当地的产业基础、人文特征搞一些长年展,比如科普展、艺术展、文化展及节庆活动等。我们这次请一些这类展览馆的负责人过来,让他们参与进来,大家一起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创意,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展中展将继续邀请一些大型企业的企划部负责人到场。本次展中展的专业观众无论是对展览组织者、场馆经营者、展台搭建商还是展览服务机构而言,都是颇具吸引力的。
《中国经营报》:通过刚才的谈话,给我们的感觉是本届展中展开辟了一些新的领域,吸纳了一些新的人群,注入了一些新鲜血液,这是否意味着“融合”的思路会持续下去,但“融合”的主体会日趋多元化呢?
陈若薇:展览业要做大做强,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合力。原来总讲“竞争”,现在意识到竞争还不够,还要“竞合”。本届展中展上,我们打算搞一个“中国会展中小企业发展研讨会”,选拔2005年优秀民营会展企业,推动中国会展业各种体制的共同发展。作为我国展览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小会展企业基数很大,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他们在中国会展业中做出的贡献不容忽视。如果我们的民营会展企业得不到保护和尊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是不健全的。因此,要帮助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点,本届展中展有很多新形式,新想法,新内容,我诚挚地邀请展览业业内人士来参加第七届“展中展”,相信大家会不虚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