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正文
 

温州模式2005变形记 力推招商引资与12345工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30日 07:31 经济观察报

  本报首席记者 仲伟志 温州报道

  “史无前例”

  2005年4月8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实施发展工业“12345工程”动员大会,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亲作动员报告。

  所谓“12345工程”,是要用3年时间,力争全市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0%以上,拥有销售产值超10亿元大企业大集团30家以上,拥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40个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

  有人说,这是王建满“颠覆”温州模式的又一工程。

  王建满,2004年11月17日出任中共温州市委书记。此前,他担任杭州市委副书记,兼任萧山区委书记,被认为是“萧山模式”的缔造者。

  所谓“萧山模式”,一句话,就是招商引资。去年底,王建满甫一到任,就组织温州各方力量,专题研究招商引资战略。今年初,温州市委市政府明确,将招商引资作为2005年的“一号工程”。

  王建满出语惊人:“我们就要打出‘千家民企大招商’这个旗帜。”

  2005年2月22日,温州召开全市招商引资大会。在这次誓师大会上,王建满多次提到:无外不快,无外不活,无外不强,无外不高。——这个“外”,就是外资,这曾是包括萧山在内的长三角城市的发展秘笈。

  针对当地流传的“温州土地紧缺,本地企业的需求还满足不了,何必招商引资”、“国家宏观调控,招商引资难度增加”、“温州区域优势薄弱,无法复制萧山模式”等等说法,王建满强调:“要为成功找方法,不要为失败找理由。”

  “一号工程”提出的目标是,2005年,确保合同外资6亿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外资3亿美元以上,实际利用内资16亿元以上。据说,这是一个必须要完成的目标,是一个底线。为此,市委市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对市级机关、职能部门的考核办法,各县市区的领导干部,都与温州市长刘奇签下了“军令状”。

  王建满同样严令:对有意挡道、阻碍“12345”工程实施的部门和个人,一定要追究责任。

  一位县级官员对记者说,在温州,这是史无前例的。

  有关人士分析,王建满在一个一直依靠底层力量推动工商业发展的城市里复制萧山模式,而且志在必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希望遏制温州两年来GDP增速横比下坠的趋势。尽管2004年温州GDP总量达到1298亿元,在浙江省排名第三,仅次于杭州、宁波,但其GDP增速,在全省11个省辖市中,2003年排名倒数第二,2004年排名倒数第三,引得外界连年惊呼。

  根据这些数字,一些媒体迫不及待地宣告了一个名城的没落。王建满新官上任,则希望用最快的方式,一举扭转局面。

  外资经济一直是温州最薄弱的环节。自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实际利用外资只有10.84亿美元,仅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量的3.13%,可以忽略不计,大大低于温州GDP占全省总量的比重。而浙江省内的嘉兴,去年一年的实际利用外资就达到10.22亿美元。此消彼长,自然就拖住了温州GDP的增长速度。

  萧山等地的经验一再证明,如果在这个薄弱环节上取得突破,温州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将会立竿见影。所以,王建满到温州之后,将招商引资当作“要千方百计破解的难题”,顺理成章。

  而“12345工程”,作为一项工业促进计划,其根本目的,是在解决工业性投资、主业投资不足问题的同时,“腾笼换鸟”,调整温州的经济结构。这个与“一号工程”相辅相成的政府工程明确提出,要打破温州经济以小取胜、以多取胜、以价取胜、以量取胜的老格局,换来新的产业、新的体制和新的增长方式。

  一些人士说,新书记“不讲温州模式”,作为一个具有历史坐标意义的名词,“温州模式”基本退出了当地官方的话语系统。其实,王建满并没有正面否定过温州模式,但他力推招商引资与“12345工程”的行动本身,在很多人看来,包含了对温州模式的再认识和再评价。

  但是,温州模式果真解体了吗?温州模式铁定失效了吗?

  变形的GDP

  迄今为止,外界对温州经济的主要印象,可以概括为:经济增长趋缓,民间投资渠道不畅,主业投资力度减弱,外资经济滞后,投资出现外流。盛极一时的温州经济,是否真的到了所谓“盛极而衰”的地步?

  “不是这样的。外界对温州经济发展的许多认识,是模糊而混乱的。”温州市统计局副局长陈纪勇对记者说,“实际上,温州经济发展的绝对速度仍然很高。”

  据陈纪勇介绍,今年一季度,温州全市GDP增速为13.3%,与去年同期相比,还降低了1.5个百分点,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个增长速度,却上升到了全省第五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温州市统计局综合核算处的分析认为,今年以来,宏观调控影响逐步显现,浙江全省各市经济出现较大的波动,发展速度趋缓。而温州经济具有“外扩性”,本土经济以轻型工业为主,基本没有出现生产过热的行业,发展比较平稳,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现象,位次反而回升。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4.6%,增幅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杭州、宁波、绍兴、嘉兴等市同比分别下降11.4、5.1、6.3和2.9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增幅也出现较大回落,而温州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2.2%,与全省增幅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9.7个百分点缩小为2.4个百分点。

  在投资领域,一季度,浙江全省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4%,增幅同比下降41.1个百分点,除了温州之外,10个城市限额以上投资增幅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绍兴、嘉兴、台州和衢州甚至出现负增长。温州的投资增长15.7%,增幅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提高3.3个百分点。这一上一下,排名自会变动。

  但陈纪勇认为,统计排名洗牌的主要原因,还不是这些。

  在温州市统计局,陈纪勇分管统计法制工作,曾在浙江省统计局挂职半年,刚刚回到温州。挂职期间,他多次带队到全省各地进行统计执法大检查,发现各地统计工作多受制于地方政府的需求,存在着大量虚报、伪造等弄虚作假现象。这半年的挂职经历,反而使他坚定了对温州经济的信心。

  一次,陈纪勇带队到浙北某地检查,当地统计局长虚与委蛇,陈认真检查,令当地局长十分恼火。结果是触目惊心的——查了6个企业,有5个企业根本不存在。另一次,在浙东某地,一位统计局长对陈纪勇苦笑道:“陈局长,你若能查处几个‘县太爷’,我这统计工作才会好干。”

  “今年,随着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开始,许多地方担心经不起对数据质量的抽查,普遍压低了增长数字,使得温州一季度GDP的增速,迅速攀升到全省第五位。” 陈纪勇说。

  这位多年与数字打交道的官员表示,即便如此,温州的GDP仍然是被低估的。他告诉记者,早在2003年,温州的规模以下企业——包括中小型非国有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就已经超过了13万家,数量居全省之冠,占全市的产值比重一半以上,而当地统计部门人手有限,源头统计数据质量较差,造成了统计数据失真,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温州的GDP位次。

  记者从有关材料中看到,在温州的个别地方,规模以下企业几乎呈零增长状态。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陈纪勇认为,如果计算GNP,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在全球所产出的财富,那温州就可能是中国最高的地区之一。

  这样看来,传统模式下的温州经济并没有没落。既如此,王建满对温州进行结构改造,还有什么意义吗?温州模式的绩效究竟该怎样来衡量?

  谁在刻舟求剑?

  “希望这一实践的过程,引进的不仅是项目,重要的是引进外部先进理念。”谈到招商引资,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说,“对于温州来说,这有可能是一个观念革新、内外并举、全面发展的过程。”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洪振宁一直为温州模式辩护,但他认为,温州模式从来都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从二十多年前的供销员经济、家庭工厂经济,到近期合力推动产业集群的演进,温州模式一直在变化、突围、提高、发展。他说,温州模式的本质,其实就是一种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

  “否则,温州还有什么意义呢?它当年搞资本主义,烂掉了也就那么一丁点地方;现在它发展停步了,也不过这么一丁点地方,不会影响别的区域。抛开探索创新精神,温州模式没有任何价值。”洪振宁说,“温州模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而外界谈论温州模式,依然使用所有制二分法,或局限在投资外流问题上,把温州模式当作一个僵死的区域概念,无疑是刻舟求剑。”

  在历史上,温州模式多次陷入困境,但都一次次突围成功,而且,遇到的困难越大,往往反弹、提升的越高。如今,洪振宁认为,温州经济在中国最早遇到了如何走出去的问题,换句话说,温州模式在中国最早遇到了“全球价值链”的问题。

  现在,一方面,飞雕收购意大利ELIOS公司,哈杉收购意大利威尔逊公司,瑞立和香港一家公司创办合资企业在美国借壳上市,安信签约收买巴西8.5万公顷森林,金狮牵手英布鲁特,协议特福隆的技术引来艾默生公司,正泰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合资项目已开始进行,GEOX公司制鞋生产基地在温州开工;另一方面,从虾、蜡烛台、眼镜、鞋、服装、打火机到合成革,温州民营企业正处于中国应对贸易壁垒的第一线。

  “温州人用三十年的商业文明,对抗西方社会三百年的商业文明,继续充当着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探路者角色,你不觉得这很悲壮吗?”洪振宁说。

  而在这个探索的关键时期,凡是民营企业能够做到的微观领域的制度创新,都早已完成,在“全球价值链”面前,温州模式又率先遇到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用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马津龙教授的话说,所谓“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就是政府体制改革滞后,以及经济管理体制创新的匮乏。

  从这个角度说,王建满所推动的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与发展工业“12345工程”,有助于温州的民营企业与国外资本嫁接、与外来资本结合,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温州的传统产业,自有其积极意义。同时,王建满也并不是在简单复制萧山模式,也非刻意“颠覆”温州模式,而是在发展温州模式。

  不过,温州模式所遇到的问题,已经不可能在温州当地解决。温州的产品,可能是某些人士所不齿的眼镜、鞋、服装、打火机,但温州经济却是一个开放性的现代市场经济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模式。对于这样一个开放性的现代市场经济系统而言,区域制度的创新空间已经十分有限。

  “一号工程”的进展

  统计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市新签外资合同19个,合同利用外资3514万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3.3%,完成全年计划5.9%;实际利用外资1797万美元,下降40.5%,完成全年计划6%。

  其中,3月份新签外资合同8个,合同利用外资204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88万美元。

  于是,当地官员认为,从3月份的情况分析,招商引资情况已有所好转,今后三个季度的招商引资工作,应该有所改观。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温州模式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家装全流程30天攻略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