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以得喜勿以失悲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 17:58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记者 李倩 2005年是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以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短期融资券发行等事件为标志,中国金融体制加速了市场化、国际化步伐,而中国的金融市场也呈现出多彩多姿的崭新画面。
当然,基金市场5000亿元的规模、黄金价格的一路高歌猛进,使两个市场喜气洋洋。但是,期货市场发展的停滞不前,也让投资者略感一丝悲凉。 2005年,在股市振荡整理的弱市环境下,基金市场则在产品细分、交易方式创新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投资者在这一领域内因此有了更多选择。 今年6月21日,第一家由商业银行直接控股的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宣告成立。此后,交银施罗德和建信基金相继成立,3家“银行号”基金公司的第一只股票型基金首募规模分别达到了43.45亿元、48.75亿元和62亿元。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对全行业的冲击力显而易见且影响深远。 同时,在债券基金不断萎缩的情况下,短债基金却为市场带来了一抹亮色。下半年发行的两只短债基金,易方达月月收益首募即破百亿元,博时稳定(资讯 净值 论坛)价值也在此后迅速增至百亿元之上。短债基金凭借其收益高于货币基金而波动率低于债券基金的独特定位迅速站稳了脚跟。 货币基金虽然年化收益率在年内持续下降,但这并未撼动其在基金份额上的榜首位置。对于流动性、现金管理等的需求,使得货币基金份额稳步增长,在全部5000多亿元的基金单位中,货币基金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另外,上证所和深交所都在下半年开通了开放式基金场内申赎平台。显然,市场弱市,但基金产品和交易方式创新却有了很大起色。 与基金市场相比,期货市场虽遇“寒流”,可也呈现出些许亮点。 盘点2005年期货市场,可以看到,在引进来方面我们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外资参股国内期货公司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度越来越大。然而,在走出去方面,先是反套利资金引来讨伐,再就是“国储铜事件”被广泛关注。专家认为,这些“走出去”过程中所交的“学费”,某种意义上是国内市场定价机制不明确所导致的系统资金流失。 此外,国内期货市场由于面临行业限制等问题,使得银行、保险等金融资本无法介入商品期货市场。相比于国外的机构投资者,中国期货市场的投资者似乎是一些“杂牌军”。 在回眸今年金融市场时,人们不难发现,黄金的光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耀眼。国际黄金价格势如破竹,先后刷新了17年、18年和24年来的高点,令其他投资市场黯然失色。 事实上,国际金价在2005年开局不利,但是,随着美国与伊朗、叙利亚以及朝鲜等国家关系的日趋紧张,黄金的吸引力则不断增强,国际金价冲破每盎司500美元大关之后,在国际各路基金大举买进黄金的影响下,金价涨势如虹,12月12日又涨至每盎司541美元,创出1981年4月以来的最高价。 本轮黄金的牛市已经持续了5年。国际金价从2001年2月20日每盎司253.55美元开始上涨,到2005年12月12日,每盎司升至541.00美元,已经上涨了287.45美元。 尽管国际金价走势通常与美元相反,但今年二者却联袂走高。黄金在某种程度上已摆脱了同美元的关系,开始按本身的需求基本面上涨。市场人士预计,未来美元的单位价值将会缓慢贬值,而黄金和白银等资产将会不断升值。 今年国内的黄金价格一直与国际市场同步上扬,市场发展不断深入,并催生了黄金分析师这一全新职业。随着国内金市的蓬勃发展,黄金理财产品也趁势出击,市场反响强烈。2005年7月,工行联合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的个人黄金交易“金行家”,被业界普遍认为是“真正意义的个人实物黄金投资品种”。11月,上海黄金交易所又开通了黄金夜市,使国内投资者和交易商能在欧洲和纽约时段进行交易,极大地便利了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操作,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黄金市场中来,从而有效地扩大了黄金市场的市场规模。 虽然在即将过去的2005年里投资者有“喜”有“悲”,但我们应以“勿以得喜,勿以失悲”的心态来看待。毕竟我们的基金市场是繁荣的、期货市场是创新发展的,而黄金市场欣欣向荣的态势还会在新的一年里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相关专题:基金2005年度回顾与展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