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商业银行盈利空间遭受多重挤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09:58 金时网·金融时报

  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中国金融论坛"上,有关商业银行盈利空间问题成为与会者热议的话题之一,利率市场化改革、货币市场的利率走势、商业银行面对后过渡期的自身改革完善、监管改革以及宏观调控等金融生态环境都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造成诸多影响,这些也都使--

  主持人:李倩

  嘉宾:吴莉芳 薛宏立

  挤压之一:上限管理下限放开不敢降

  主持人:目前,我国存款利率实行上限管理,但是没有银行敢于降低存款利率。顶多是变相地降低存款利率,进行"主动负债管理",即小额账户收费。

  小额账户收费是所谓的"明降",是拓展银行盈利空间的行为。但更多的行为是"暗升",即通过理财业务,主动地提高"平均存款成本",自我挤压盈利空间。为什么会这样呢?

  薛宏立:这是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夹缝中求取生存的无奈之举,也是应对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的"练兵之战"。

  为了吸收外币存款,缓解因升值预期而结汇造成的外币流动性紧张状况,各商业银行提高了外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目前,国内银行销售的美元理财产品年收益多在3.0%到4.0%之间,远远高于2.0%的美元小额存款利率。但是,由于升值预期的存在,理财业务量的缩水,使得提高利率和理财产品收益率对于缓解银行外币头寸紧张"作用有限",而由此导致的融资成本增大进而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却是明显的。

  吴莉芳:除了商业银行主动性的挤压行为,还有来自央行上限管理的挤压,即基准利率风险。基准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盈利空间的挤压来自于存贷款定价基础的不一致性。以美元为例,作为商业银行主要负债来源的外币小额储蓄存款,其定价基准是央行管制利率,而境内外币贷款的定价基准是市场利率基准LIBOR,两个定价基准的变动幅度和时间常常是不一致的。比如,央行近期几次上调境内商业银行美元(2.0%)、港币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之后,并没有引发银行美元存款量的上升;相反,由于融资成本增大,而资产收益相对稳定,银行的利润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

  薛宏立:对于人民币管制利率曲线来讲,目前人民币存款利率的期限溢价(1-5年)高达135BP,而贷款利率的期限溢价(1-5年)只有54BP,这说明,同期限的存款利率曲线和同期限的贷款利率曲线,其历史的调整幅度和将来的调整幅度都可能是不一致的。如若将来央行调高中长期贷款基准利率或调低中长期存款基准利率,以达到管制利率期限溢价的一致性,则这恰恰形成商业银行的基准利率风险。

  挤压之二:下限管理上限放开无力升

  主持人: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但是商业银行对于优质企业的议价能力在逐步下降,具体表现为:贷款利率上浮比例逐渐下降,下浮比例逐步上升。这是不是表明,作为目前我国银行主营业务的存贷款利差收入将逐渐减弱,尤其对人民币存差较大的银行收益影响将更大?

  吴莉芳:是的。明升无力的原因在于,无法对风险较大的客户进行合理定价。对贷款客户正常的定价区间是围绕基准利率而动,优质企业的定价可能是0.9倍的基准利率,甚至可能是0.8倍的基准利率,因为其预期损失率较低,要求的风险补偿较低;而次优质企业的定价可能是1倍的基准利率;优质中小企业可能是1.1倍至1.3倍的基准利率;次优质中小企业则可能是1.4倍至1.8倍的基准利率。

  总之,相应风险的企业应该要求其支付相应对价的风险补偿。但事实上是,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尚无法对中小企业信贷给予合理定价,商业银行并不知道其风险是多大,风险对价应该收多少。因此,在与中小企业的信贷定价谈判中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价底线,价格博弈处于非理性状态,导致损失严重,商业银行干脆收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所以缺少贷款利率上浮的风险基础。

  薛宏立:对于商业银行来讲,在考虑定价时还要掌握一个原则,即某一类企业信贷的预期损失率应该小于存贷利差的30%或25%。如果正好在此尺度范围内,可以认为是风险有补偿的信贷;假如预期损失率不在此范围内,便需要提高信贷价格或干脆对此类企业实施信贷限制。

  吴莉芳:短期融资券的推出是下限管理放开的一道口子,是"暗降"的表现。今年的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可能达到1500亿元,明年则可能是2000亿元到3000亿元,从发展态势看,短期融资券将成为蓝筹企业解决流动资金需要的融资渠道。这将直接导致这一批蓝筹企业的融资成本从银行贷款的5.58%降为3.5%左右。仅此一项,今年将挤压商业银行整体利润约20.8亿元至31.2亿元,这是直接挤压。

  同时,还有间接挤压。能够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优质企业都通过融资券发行得到了低成本资金,不能够获得发行便利的相对优质的企业就成为商业银行竞相争夺的贷款对象。在商业银行还不能对企业本身或债项进行合理评级并进而进行合理定价的前提下,为市场份额而竞争的结果便是"恶性价格战",对次优质企业的贷款也不得不实行最优惠利率:0.9倍的同期限基准利率。这就是优惠利率从最优质企业向次优质企业的迁移,是贷款利率下浮比例上升的合理解释,也是存贷利差空间受到短期融资券间接挤压的必然结果。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