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动态 > 正文
 

商业银行盈利空间遭受多重挤压(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 09:58 金时网·金融时报

  挤压之三:资本约束风险责任少放贷

  主持人: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以及风险责任追究机制的强化,是不是商业银行少放贷从而使利润受到挤压的原因?

  薛宏立:监管当局要求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在2007年1月1日必须达到8%的最低标
准,否则将可能限制其业务开展。然而,按照新的资本监管口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总体来讲还有较大的资本缺口,这种缺口的存在是与传统的片面追求规模的增长方式分不开的。

  吴莉芳:从根本上来说,商业银行现阶段还不可能牺牲规模增长的追求,一是发展思维和发展惯性不允许,二是被动负债的快速增长暂时不受商业银行的主动控制。但是,由于资本或风险资产总额的约束,不管是资本充足率已经达标银行还是未达标银行,考虑到放贷多必然快速侵蚀其资本充足率,因而都将进行必要的资产结构调整,从以往的一味放贷逐步向其他资产转移,比如贸易融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等。具体表现为,近一年来,商业银行平均存贷比(本外币)从75%降为70%左右,不考虑风险调整的话,明显是有5个百分点的高收益资产(信贷)转向了低收益资产(债券、货币市场融资等)。

  薛宏立:目前,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逐步建立导致对贷款风险的考核以及责任追究机制形成制度化。在变革过程中,全面风险文化的渗透尚未深入人心,因此出现两方面的异化特征:一方面是责任追究机制与考核激励的相对不协调,致使一线营销人员贷款营销积极性相对不高;另一方面是信贷审批体制的改革加重了审批中心的责任,风险厌恶天性以及与一线信贷营销人员的利益相异性导致出现非合作性博弈,审批更加严格,新增贷款授信通过率不高等等;再加上项目储备相对于更加严格的风险审批来说显得不足,所以新增贷款投放与往年相比减少较多。如此一来,相对于存款增长速度,贷款增长速度太慢,剩余资金涌入收益大幅降低的货币市场,利润空间再次受到挤压。

  挤压之四:利率下行流动充裕无法投

  主持人:在当前商业银行的自律与他律约束下,货币放松了,但贷款仍上不去,表现为货币市场资金充裕,利率不断下滑。3月17日以来,由于超额存款

准备金利率由1.89%降为0.99%和中央银行
外汇储备
基础货币投放的不均衡对冲,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过度充裕,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巨幅下跌,这对银行资金营运影响也很大。

  吴莉芳:是的。据测算,商业银行的平均负债成本大致为:四大银行平均在1.25%至1.35%,股份制银行平均在1.45%至1.55%,而目前货币市场收益率(回购利率、1年期央票利率和国债利率等)已经跌破商业银行平均负债成本。造成商业银行进退两难,不投资于货币市场是亏损,投资于货币市场还是亏损,但为少亏一点而进行的投资又进一步压低市场收益率。目前市场7天回购利率为1.18%,1年期央票收益率为1.33%。

  薛宏立:今年7月底,商业银行人民币广义存贷比已经降到了68%左右,除去7.5%的法定准备,商业银行大约有24.5%的存款资金投入了以下三项资产。我们假设比例配置如下:1年期以上的债券投资为12%、1年期以内的货币市场运作为8.5%、央行超额储备为4%。再假设债券投资是12%的20%,为再投资和新增投资资金,总计为2.4%;货币市场和超额储备的收益损失均按照3个季度来估算。估算结果显示:备付金利率下降63BP,备付金总额约为10840亿元人民币,影响收益约51.22亿元;1年期以内的货币市场利率平均下降75BP,23035亿元资金投入货币市场运作,收益损失大约129.57亿元;1年期以上债券收益率平均下降150BP,运作资金6504亿元,当期收益损失大约73.17亿元。三者合计,商业银行收益损失总计约253.96亿元人民币。

  挤压之五:汇率升值利益损失没办法

  主持人:今年7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人民币汇率的小幅升值,再加上商业银行缺乏汇率风险的有效管理手段,造成其"在损失方面几乎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这方面损失是不是也很大?

  薛宏立:汇率升值对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结售汇敞口头寸损失、外币利润结汇损失、外币资本金缩水和外币资产缩水等。从结售汇敞口头寸来看,根据各种数据进行估算,15家商业银行升值前持有的敞口头寸大约为75亿美元到105亿美元,2%的升值幅度,利润损失大约在12.49亿元人民币到17.48亿元人民币。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如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由于提前采取了大幅缩小结售汇敞口头寸、头寸币种转换等避险措施,损失相对较小。有的专家说,美元收益与人民币收益之间的利差覆盖了升值损失。这只说对了一半,因为损失毕竟是损失,比如升值前本来可以获得4.2%收益,因为

人民币升值而变成了2.2%。

  吴莉芳:此外,外币资本金缩水情况也使商业银行资本金损失较大。如果以工行150亿美元、中行225亿美元、建行225亿美元来考察其核心资本,人民币升值2.25%,其资本金以人民币计价则分别缩水27.98亿元、41.96亿元、41.96亿元,将分别影响其核心资本充足率大约0.16、0.3、0.26个百分点。即使3家银行通过资本金结汇来规避风险,但由于其结汇量一般不可能超过资本金的50%,其损失仍然不小。对于其余十几家全国性商业银行来讲,由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外币资本金,相应的都会有一些缩水损失,从而影响其资本充足率。

  薛宏立:这些只是直接损失,还有汇率改革带来的间接损失,即商业银行承担了汇率改革的成本。央行为了挤压投机资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稳定性,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手段压低货币市场利率,使得人民币短期和长期投资的收益率均大幅跳水,商业银行因而承担了过多的再投资损失和货币市场运作损失。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持续已经近半年的市场低利率状态还可能持续1年左右时间,收益挤压也仍将持续下去。

  挤压之六:存款定期化成本上升被挤压

  主持人:由于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倒挂,储蓄存款和企业存款呈现明显的活期存款定期化趋势。因此,商业银行平均存款成本逐步上升,挤压了盈利空间。

  吴莉芳:一点不错。我们从央行统计数据可知,2005年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存款98560.18亿元,其中定期存款35784.47亿元,占比36.31%,同比上升4.23个百分点,比年初上升5.45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末上升3.08个百分点,呈现逐步上升态势;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142310.74亿元,其中定期存款94798.54亿元,占比66.61%,同比上升0.99个百分点,比年初上升0.53个百分点,比二季度末上升0.01个百分点,储蓄定期存款占储蓄存款比重本身就较大,在原有较高的基础上现在也呈上升态势。与此相反,企业活期存款和储蓄活期存款占比均呈逐步下降态势。

  薛宏立:这一升一降的活期存款定期化趋势,增加了银行的负债成本,进一步压缩了银行的盈利空间。据估算,活期存款定期化将可能增加商业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2至3BP,四大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将可能从1.25%至1.35%增加到1.27%至1.38%;股份制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将可能从1.45%至1.55%增加到1.47至1.58%。以9月底28万亿元的人民币存款总额来估算,将可能增加商业银行总体存款成本56亿元至84亿元。

  另外,活期存款定期化趋势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所提到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幅下降"问题。因为企业活期存款属于M1统计范围,企业定期存款属于M2统计范围,活期存款定期化正好使得M1增幅下降、M2保持相对增速。

  对应策略:五种方法化解六重挤压

  主持人:应该说,以上六重挤压是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主要"盈利困境"。但是,客观上来讲,"多重盈利的挤压"正是商业银行逐步走向完全市场化竞争性经营的前奏曲,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所必须面对的困境。能从困境中突围,走出自己特色盈利道路的商业银行,才是后过渡期以后有竞争实力的商业银行,才能在与外资银行的残酷竞争中顽强地活下去。那么,你们认为如何才能从"盈利困境"中突围呢?

  吴莉芳:实施负债组合管理,进行主动负债,尽量避免负债成本的倒挂。银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适度提高门槛,对银行盈利能力提升有损害或造成管理成本上升的负债实行限制措施,降低成本费用,减少账户资源无意义的损耗;第二,研讨主动负债渠道,择机发行CD、金融债、次级债等,以适度调和资产负债的期限缺口,缓和或避免极端的流动性压力;第三,对负债利率进行主动管理,分类负债,分类成本,适度微调,做到成本收益与流动性压力的平衡。比如说,目前市场上协议存款的平均利率成本高于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或金融债收益率,虽然要考虑期限匹配因素,但需要设定一个限度或额度,额度内是为了匹配期限缺口,对成本的限制放宽;额度外并不用行政手段完全拒绝,而使用利率手段进行负债筛选。

  薛宏立:加强风险定价队伍建设,开拓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从经营风险中要效益。

  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就是风险,因此其主要业务是为各种风险进行定价,包括中小企业信贷。过去由于对中小企业按照大型企业的标准进行定价,导致其风险补偿不能完全覆盖其损失,商业银行损失较多,主观上拒绝为中小企业贷款。竞争的激烈以及利润空间的挤压,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开始考虑中小企业信贷,这恰恰考验的就是商业银行对风险的定价能力。

  吴莉芳:转换资产结构,实施资产组合管理。以前我们调整资产结构、突出重点发展项目时,只是凭借定性的论证,并没有确切的定量依据来决定到底什么是值得发展的资产业务,也并不清楚一项业务比另一项业务有多大的发展优势。比如试行RAROC(经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后,可以规定:只有RAROC达到0.8或1的新业务组合才值得发展推广。组合管理中的资产管理,其资产规模的增长追求已经退居第2位,让位于对资产"质"的追求,即重效益优于重规模。

  薛宏立:创新业务品种,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缓解各种不可控因素对表内业务利润空间的挤压。目前,监管当局鼓励中资银行创新业务品种,发展中间业务,提高盈利能力。明年,融资券承销业务、理财业务、基金及年金业务、外汇避险业务以及其他增值业务将会呈现一个大发展的态势,各商业银行需要及早做好应对准备,以中间业务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来弥补传统信贷业务盈利空间的收窄,这也是抢夺中间业务市场份额时日不多的好机会。

  吴莉芳:控制外币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解决外币基准利率风险的关键在于货币当局,央行调整各种外币利率时,如果能做到与各货币当局(如美联储)的利率调整步伐一致,将大大降低境内外币存贷款的基准利率风险。对于汇率风险的管理来说,由于目前国家外管局已出台《外汇综合头寸管理办法》,因此可以通过实现即期外汇的空头和远期外汇的多头来进行套期保值,规避汇率风险,减缓利润挤压。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