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保本基金惹来机构钟情 重出江湖仍难承诺收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0日 14:53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郭晓婧 北京报道

  近日,有坊间传言一些基金公司正在打算推出保本基金。

  据参与保本基金设计的有关人士证实,有的基金公司已经设计好了打算新推出的保本基金,只是推出时间目前还未确定。

  业界传闻再推保本基金的可能是招商基金,记者就此事致电招商基金,但截至发稿前,他们并未做出正面的回答。

  弱市中惹来机构钟情

  目前股票型基金纷纷跌破净值,但保本基金表现都在净值以上。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的王群航认为,目前在这个市场里,给投资者创造财富的基金多为低风险品种,高风险的基金较少创造收益。因为不同风险的基金投资标的不同,高风险的基金主要投资的是

股票,但是现在股市的状况不太好,而低风险的基金主要投资债券,而债市情况较好。

  2005年10月末,各主要股指如沪市综指、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深市综指分别下跌了5.43%、4.34%、4.48%和5.8%。债市则呈现冲高回落的走势,沪市国债指数、企债指数月末各自下跌了0.47个点和微涨了0.31个点,涨跌幅度分别为0.43%和0.27%。

  另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传统的基金公司来说,机构投资者占了一半以上甚至更多,而机构投资者讲究资产配置。部分资金投资目的为获得高收益,即流向股票型基金;而也会有部分资金投资意在获得稳定收益,那么保本基金就会满足机构投资者的这种需求。尤其在市场起伏很大的时候,这种配置的需求就表现得更加明显,

  事实上,正是在股市波动较大的时候,保本基金就会显现出生机。因此有基金公司计划再推保本基金并不意外。

  2003年5月发行的南方避险(资讯 净值 论坛)基金仅以保本概念宣传就在20天里募集到51亿,从而提前结束发行。在2004年2月发行的银华保本(资讯 净值 论坛)增值基金借市场走好的机会,完成了61亿的资金募集。

  仍是只保“本金”

  重新推出的保本基金相对于原来的保本基金有何不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就目前情况来看,创新仍然有限。

  王群航认为,目前存在的保本基金只是保本金的基金。因为保本的话把无风险收益考虑到里面。如果不把这个放在里面就只是保本金的基金。

  但是《证券投资基金法》第64条第3款规定,公开披露基金信息,不得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这一法律限制决定目前我国的保本基金不可能承诺保证收益。

  美国法律并未对“承诺保证收益”设限,但在现实中一些基金也处理得比较保守,一般不会承诺很高的回报。但与国外的情况不同的是,国外公司之间即可以借贷,而在我国只有银行可以借贷。上海源泰律师事务所廖海认为,担心基金变相借贷是我国对此立法设限的原因之一。另外诚信问题也是考虑之一,设限也是为了防止基金在宣传上误导投资者。

  天同基金首席财务官张健认为,在目前保收益可能会造成恶性竞争的环境下,管得严一点可能会对市场有好处。

  目前基金法对此项设限与我国金融体制的特征相吻合,一些基金公司也认为想突破法律框架可能会付出较高的成本,因此即使有基金公司欲再推保本基金,短期之内在这一点上也不会有太大的突破。

  但情况并非一成不变。张健认为,新的《证券法》颁布以后产品创新的空间打开了,将来可能会出现承诺收益的产品。

  对保本基金这一品种的发展而言,关键是需要新的金融衍生工具,对投资风险进行对冲,同时可以利用金融杠杆放大风险资产部分的超额收益,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国际标准的真正的保本基金,实现保本基金向国际看齐的目标。

  张健认为,实践和法律是相互促进的。允许基金有新的投资方式和投资标的,使之在技术上就可以实现“保本收益”的承诺。

  虽然承诺收益这一点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其他方面的创新却是可行的。

  张健认为,这种产品在创新上主要还是集中在增加的流动性和便利性,例如申购赎回的便利性等方面。

  此外,针对此前讨论较多的缩短保本周期的问题,张健对此抱以保留态度。他认为,在理论上中国的投资者的耐心都是比较短的,都希望收益高,期限短。这个偏好是非常明显的,因此缩短期限这一想法也就有了市场。但是是否能缩短期限还要看基金是否能做到在较短的期限内实现保本,如果做不到就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另外,费率的问题也是创新的焦点。王群航认为,申购和赎回的费用可能降低。因为基金公司一般将这些费用返给渠道了。因此基金可能降低这项费用作为一个创新点。

  王群航还认为,管理费也有必要降低。管理股票型基金,需要去上市公司调研,工作量很大。而保本基金主要做债市,债的品种比较少,风险比较小,管理难度也较小。管理费的高低取决于管理的难度,因此保本基金不应该收取那么高的管理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7,6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