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也下岗 基金难有长期投资只随波逐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 03:00 证券时报 | |||||||||
宏源证券 黄艳斌 近一段时间来,基金重仓股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在市场一阵阵寒风中,许多往日业绩优良、备受基金关照的股票并未能走出独立行情,什么非周期行业、瓶颈行业、提价行业,统统如此。给人的感觉是,基金投资的水平实在难以恭维,基金投资同样随波助流。为何会如此?笔者感悟良多,说出来请大家指正。
集中交叉持股,基金坠入“流动性陷阱”中 翻阅基金二季度投资组合报告,我们发现二季度基金投资组合,虽然总体有略微分散的投资趋势,但核心股票的集中度其实加强了。基金在前六大重仓股的持有上,集中度明显提升,基金仍然增持原本持有比例已经很大的少数股票,交叉持股现象仍十分严重。当基金投资从“二八”现象趋于“一九”现象时,羊群效应,使大部分基金仓位集中在有限的“一”中。投资理念的一元化,投资主体的单一性,致使整个市场投资僵化。面对市场重心不断下移的事实,交叉持有蓝筹股,部分基金想变现超额利润,同时为下一步换筹调仓做准备,以取得市场的主动。但是,由于持股的高度一致,当这部分基金开始率先突围时,引来了杀跌的跟风盘,这时各路基金都想以更低的价格出掉手中的筹码,争先恐后、夺路而逃,抢在前面把货倒掉,似乎成了众基金的一致行动。当基金们挤在狭窄的“一”的通道上时,多杀多的机构博奕局面加剧了市场波动,从而使基金也落入了流动性陷阱中。 买什么?卖什么?基金投资也随大流 去年,基金的羊群效应制造了蓝筹股的辉煌,却在逃命时成了“落井下石”的凶器。“二八”现象和“一九”现象虽然不好,但一些基金经理却认为:与主流同步,自己不会落得太远,在这种操作思路的指引下,表现出基金操作的个性化缺失,投资品种单一。基金经理明白,如果力争个性化投资,其实也不难,难的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成功了可以皆大欢喜,业绩领先;而一旦投资失败,不但基金业绩评级上就有可能排在后面,而且自己也必定要“下课”。正是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基金投资随大流之风愈演愈烈:表现为跟上其它基金的操作步伐,别的基金买什么,自已也别拉下;别的基金卖什么,自己也得赶紧出手。基金在操作上变成了“别人”而不是“自已”,这是不是基金的悲哀呢? 长期投资?长期我们的基金经理们都已下岗了 随着前期基金重仓股的大幅跳水,信奉长期持有和价值投资的投资者的情绪降到了冰点。市场由此引发了基金价值投资和价值投机之间的争议,投资者开始质疑: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和长期投资的投资思路是否适合我们的市场?一位基金经理在经历了无数次彷徨和思考之后撰文指出:如果你有心学投资,巴菲特永远是最发人深思的楷模。但是脱离开美国以往40年的那个投资环境,脱离开个人特有的人格魅力,模仿巴菲特定成为东施效颦。他说在中国,如果我们不能领会巴菲特投资精髓、灵魂及完整体系,我们有可能落入价值投资陷阱中,比如,由于我们的上市公司大都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如果我们缺乏独力的判断,那么长期持股的结果有可能随着他们持有的公司一起“长期”走向“PT”、“ST”。 他的话由此让人想起凯恩斯,他在驳斥那些攻击他的宏观经济理论,只重视中短期而不重视长期的论调时说过的一句名言:“长期?长期,我们都死了!”将其翻版为“长期?长期我们基金经理都下岗了。”这句话形容基金经理此时的心态,一点也不为过。 证券市场呼唤基金投资的个性化操作 基金持股的趋同性以及基金投资风格难以个性化,是由目前市场环境造成的,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基金排名已经成为基金公司间残酷的游戏,它决定着基金公司的口碑和新基金发行的难易程度。在这种压力下,如果进行个性化操作,虽然有可能取得较佳业绩,但风险也较大,选择基金的主流投资品种达到基金净值波动幅度的一致性,是一种很稳妥的方式。现在基金评级非常重要,这是公司对外宣传的重要方面。 现在投资者,不是根据自己的投资理念与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相适宜的基金,而是专门盯着基金评级表来购买基金。虽然很多基金公司知道这隔一点就差很远的评级意义不是太大,但是为了销售,也只有毫厘必争了。而基金公司的频繁“换将”,也使基金经理不愿冒更大的风险,在操作上不求做得好,只求无过,投资随大流操作,跟上基金业操作的投资业绩基准就行,这样做在排名中不会太过于超前,但也不会落在最后。遇上机会,就精选个股猛做一把,这样业绩就会比同业高出一点,在基金评级中蹿到基金业前列,这就是投资随大流的“好处”,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但是基金操作上的一元化,投资主体的单一性,致使市场丧失应有的活力。单一的价值投资模式,已无法支撑市场均衡和长远的发展。市场呼唤基金的个性化操作,因为股市的精彩,必须要打破单一的投资模式掣肘,走多元化的投资道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