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摘要:“2010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于2010年4月10-1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评论]
本届论坛以“低碳城市、低碳产业、低碳金融”为主题,宗旨是:研究和展望中国及全球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构建低碳产业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沟通平台,分享国际低碳产业专家及企业家的思想和经验,捕捉低碳产业及低碳园区的重大投资机会。届时,我们将共同探讨“哥本哈根会议”及中国“两会”后低碳金融、低碳经济的现状与未来,分享产业经验,交流项目信息。
学术支持:
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 清华低碳经济研究院
北大环经研究所 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IGES
联合主办:
金融时报 中国环境报社 FT中文网
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彭博新闻社 美通社(亚洲)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 美能源基金会
国际分布式能源联盟 台碳排放交易推广协会
协办单位:
北京节能环保促进会 台湾新能源产业促进会
台湾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发展协会
台湾绿色生产力基金会 香港能源服务协会
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创新过了头,而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发展资本市场是关键。因此,资本市场是支持创新、创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机制,来改善技术的转让,来增强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减排的能力,这对于实现全球目标非常重要。
我想低碳经济不管是什么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但是有一条,你得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任何一个经济如果不改善民生,这就不叫经济。
“2010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于2010年4月10-1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张筱芳担任主持。
我们的工业能耗同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大约高30%左右。所以,这种情况必须我们考虑在全世界的低碳经济发展潮流里面,争取跨越式前进。
在低碳约束的前提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发展模式都要相应做出调整。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势在必行。因此,金融对于低碳经济的支持,就显得意义十分重大。
我觉得目前咱们的气候变化的工作应该更加深入到各个行业,就像张坤民老师和邹老师还有几位专家提到的一样,能够更深入到各级政府,从中央到地方。
我认为要以低碳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以环境要求调整产业方向,以生态和谐调整产业布局,以科学发展调整发展思路。
发展低碳经济,我们认为必须金融服务要先行。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我们认为发展低碳金融所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我们企业家其实最强调的是创新和社会责任。低碳经济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从企业的角度,企业应该积极掌握这样一个新的趋势和制高点。
我想总的来看,对咱们国家来说,环境保护面临着三座大山,一个是环境污染,第二个是生态退化,第三个气候变化。
在哥本哈根会后,我们谈的很多的低碳事业,突然之间大家讲了很多,但怎么做呢?当然现在有很多专家也在搞低碳,但我觉得大前提是在深的思维之下,我们要反思一下。
任何一种物种的存活需要有很多物种的支撑,所以我们希望这个生态城是物种共生的区域,而不是只有人类独享。
我们不断挖掘丰富的生态内涵,市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两型社会,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等清洁发展目标相结合。五年来固定资产投资120亿,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是54亿。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的认识,愈加明晰,节能降耗和低碳减排已经成为公众的诉求。
我们在跟国家有关部门探讨我们可能会搞一个低碳交易会,中国有一高,我们想做一低,我们把所有低碳的东西永远的放在我这个园区里,让它成为全世界采购的中心。
节能装备是影响中国节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节能设备的大规模产业化是中国节能事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
今天我们的论坛也是以低碳为主题,媒体非常热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完整、统一的低碳计算方式。
在城市里我们会有交通、建筑、工业、能源,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城市里,我们全世界的3/4的排放都是来自于城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城市非常重要。
中国的整个的消耗过高、排放过高的问题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的结构问题。这种结构优一个国际分工的背景,我们自己把高消耗的东西安排在国内。
零碳中心主要的目标是从三个领域实现节能减排,一方面是城市,一方面是建筑,一方面是交通。
北京12条高速公路都要经过河北,我们在北京外围规划了一条环绕北京的高速公路,国家发改委已经同意立项。
“2010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于2010年4月10-1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台湾碳排放交易推广协会理事长邱彪任主持。
我们的低碳经济,这是一个起步,我们国家在领域内,经验还不是特别多,可是这是一个世界的潮流、世界的趋势。
我们用电子书的方式减少了纸张书,改变了发行的渠道,让我们传统的看书、看报纸通过纸的方式,通过3G的电子书、互联网,把这些内容发到我们的电子书上。
我觉得我作为中国风能协会工作的工作人员来讲,觉得身上的担子很重。因为风能现在在可再生能源当中相对技术比较成熟,而且已经进入到商业运行。
我们不光要节约能源,我们还要合理地运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等。跟我们的产业发展一样,靠单一的手段很难解决系统的问题。
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挑战是四大项,主要是在全球能源上面的危机,因为虽然石油顶峰论这个模拟的计算可能不是很准,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石油有一天将会用尽的。
“2010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于2010年4月10-1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净化空气任务组织亚太区首席代表孙嗣敏任主持。
经济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实现多大发展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运用何种方式发展,未来的发展必须使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
比如说像渣打银行或者是苏黎士银行,他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市场非常大,如果这个市场出现了任何的问题,客户可能就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很大赔偿的金额很麻烦。
“2010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于2010年4月10-1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北京市政协副主席蔡国雄任主持。
阳能虽然在我国的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利用率却非常少,目前已经商业化运行的太阳能热电技术,基本上在中国就是空白。
煤炭是最直接、最主要的碳的排放源。在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例当中,煤炭占到了70%,所以谈到发展低碳经济,肯定离不开对煤炭的高效和清洁利用。
绿色经济是一个指标性的象征,所以我们一定要看产品的绿色程度,来代表我们经济的整个状况。
所谓的实现低碳,我认为归根到底还是需要有低碳的技术。那么,低碳技术方面有哪些作为,有哪些贡献?
实际上CDM可以变成全球化的交易商品。在整个市场背景下,CDM交易是怎样呢?我们看到欧盟碳交易市场表现比较强劲,CDM总额发展的也很迅速。
从哥本哈根的合理气候政策里可以看到,碳交易已经非常明确是一个国际上非常重要的气候政策。从这边看到很多的国家也都是采取最主要的工具,就是碳市场交易。
在差不多十年之前我们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关注碳交易市场。我们实际上在往这个方向走的过程中有很多困难,我们觉得这将是非常长期的过程。
同时我觉得中国政府只有建立自己的交易体系然后使它更好符合中国的现状,或者符合中国的国情才是最好的机制。之后可能我们可以看到全球市场的整合趋势出现。
大家经常说低碳低碳,但低碳在人类的能源技术获得革命性的突破以前,你要做到真正的低碳恐怕是非常困难的。我觉得低碳最核心的是建筑和交通两个领域。
我们对于全球的市场当中,CDM的足迹都是非常予以关注的,我们知道全球60%的减排在2012年之后都会来自于中国,同时有700多个项目,有40%已经获得了CER了。
CDM的机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上的合作,是在京都议定书上向下的减排机制。现在应该说中国在CDM减排机制下,做的是我认为是非常出色。
比如电动汽车,我们觉得中国在电动汽车上一点不亚于全世界的汽车生产公司,而且现在的机会是全球的,中国汽车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势头。
如何引入技术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非常重要,否则只是把技术引入进来,没有建立更高的技术门槛,没有做更多的优化、本土化应用可能未来竞争力会减弱。
我们要关注创新,而且我们政府要出台一些政策、工具进行支持。当然我们不仅仅关注高尖端的技术,还有一些生活化的技术也可以做到很好的节能减排的。
对于国企来说很容易拿到钱,对于一些民企初期研发可能就需要四到五年,有可能研发没有成功企业就关门了。像比亚迪这样的一个民营企业可以做到是很难的。
很多人正离开农村,农业领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技术,农村劳动力下降了,所以技术要非常低碳,同时我们知道农业占到了碳当中排放很大的一部分。
很多企业我们会连在一起,每个人出一部分资金,我们就成立了一个产业基金,它的使用我们有一个比较规范的要求,你最终必须和我们的企业未来发展是关联的。
在09年的时候,中国移动全年的耗电量已经超过了110亿度,是个什么概念呢?大概相当于一个中小省份全年的耗电总和。
很多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城市,都说他们是低碳的,那究竟是根据什么的标准呢?我们觉得非常严谨地要采用一些国际的标准,而且这些标准也应该有很高的公信力的。
节能减排就是从中央政府下达的对于污染物环境容量的指标,你要是大排放量的企业,将来一定没有发展前途。所以,为了你的生存,你必须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2010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于2010年4月10-1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亚洲开发银行高级能源专家组组长沈一扬任主持。
我觉得由于人口在不断地增长,此外人们都希望有比较大的大屏幕的彩电,总是希望车越开越大,越开越宽敞,这自然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仍然在上升。
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国际社会在2年左右的时间以内,会达成一个全球控制温室气体具有法律约束的协议,这是比较乐观的看法。
“2010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于2010年4月10-1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国际分布式能源基金会中国区总经理宁炬任主持。
我们一直是很关注于4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不同类型的模型,经济学的模型、环境的模型,以便帮助我们思考低碳在亚洲是什么样子的。
全球都在争夺新的产业革命和新的经济增长制高点。都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未来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创造收入,从而提高竞争力这样一连串动作里面最重要的因素。
会议赞助:
王先生(中国)
电话:+86-10-8586 6866
传真:+86-10-5964 8987
邮件:sponsor@clcef.org
参会注册:
宋小姐(中国)
电话:+86-10-8586 6966
传真:+86-10-5964 8987
邮件:kathysong@clcef.org
演讲嘉宾:
宋小姐(中国)
电话:+86-10-8586 6966
传真:+86-10-5964 8987
邮件:kathysong@clcef.org
媒体合作:
王先生(中国)
电话:+86-10-5964 8906
传真:+86-10-5964 8987
邮件:wangzhi@clcef.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