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坤民:参加低碳规则制定避免受制于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6日 13:37  新浪财经
张坤民:参加低碳规则制定避免受制于人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资料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10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于2010年4月10-1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上图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张坤民。

  张坤民:刚才张主任做了突破创新的演讲,下面我想用一些数据和图表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进展情况和前途。

  我的第一个观点,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二个观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有内在的需求。

  大家知道,英国的工业革命在19世纪对世界起了很大的变化,既有物质财富的增长,也带来了环境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在1858年,一份杂志上有这么一幅漫画,死亡问“你到底要钱还是要命”,我们今天的观点来说,你到底是要单纯的GDP,还是要大家有一个比较好的环境。

  在这个情况下,联合国曾经召开过三次大会,第一次是在斯德哥尔摩的环境会议,第二次是在巴西的联合国环法大会,第三次是南非的约翰内斯堡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这三次会议都突出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了局部的环境问题、地区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2002年的南非会议上,提出了五项重点,水、健康、能源、生物多样性、农业。而我们现在面临着气候变化,恰恰和这五项紧密相连。

  我们国家在2006年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在这个报告里,肯定了中国近100年来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5到0.8度,未来会面临大旱、大冷、大暖等等的变化,会影响农业生产、江河流量、海平面上升、疾病传播等等。所以,这个报告的最后,是在06年的12月,有这么一句话,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我们看一下中国的情况,前几天记者到长江源头姜根迪如冰川,发现30年间下降了30米。中国有将近8亿的人口住在低海拔的地区,一些大城市都面临着将来海平面上升的危险。

  大家可以看到亚洲的图,这些沿海地区弥补的人口50万、100万、100万以上,甚至上1000万的大城市。我们国家的气候变化情况也经常遇到,现在经常有百年一遇、80年一遇的大灾难。08年的春节暴风雪已经记录在联合国环境署2008年的年检上,这一次的暴风雪覆盖了中国19个省。从去年起,西南省份很多的地区受到了连续的旱灾,我们可以看到贵州的88个县当中,有86个县连续旱情,水土露了底,河床都露出来了,所以只能运水抗旱。

  2010年的世界银行人类发展报告当中指出,如果农产品品种和耕作方法不改变,2050年多国将减产。图中红颜色表示减产的程度,绿颜色是增产,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中国在绿的那部分是青海、西藏、新疆这些粮食产量并不高的地方,所以我们增产有限,可是我们的粮食湖广等地都是红色的,如果气候变化加剧的话,我们面临着危险。

  世界银行报告指出,高收入国家过去占据着过高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比例,现在还是这个样子。我们看最左边的这张图,这是1850年,是产业革命开始的时候。高收入国家的人口,他们只能占据不到1/4的排放量,但是阴影这些部分是他们过多的排放,2005年那一年的排放量,高收入的国家依然占的部分比他应该得的还要多。

  联合国开发署的2008年报告也公正地指出,一些发达国家在1990年,以及京都议定书签署以后,还继续扩大了他的排放量,上面是加拿大很明显地扩大了排放量。所以,这个报告里面还指出了一个数字,从工业革命到2004年,每10吨二氧化碳中,有7吨是富国排放的,英国、美国人均排放量是1100吨,而中国是66吨,印度更少是23吨。所以,发达国家是四位数,中国是两位数,由于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写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里面是非常有道理的。

  另外一方面,我们注意联合国七国理事会的报告里面指出,七国集团的收入和某些地区的收入差距在扩大。我们注意到七国的收入最高的那条线,下面朝它接近的是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包括了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等等。中国是红色那条线,虽然中国的经济水平在赶上韩国、日本,但是我们的人均收入差距在扩大,过去人家是1、2万美元,我们是几千美元,现在人家是几百万的美元,我们是1、2万,我们只比非洲的高一点。

  英国提出了低碳经济的起因是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国际竞争。2个关键是技术创新和经济体制改革和调整。我们看一下,英国是最积极的,在03年提了白皮书,06年发布了斯特恩报告,08年立了法,09年制定了计划,它希望把自己打造成绿色经济中心,2020年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日本也非常适合在衰退时投资,复苏时占领市场,它的节能法比中国早了将近20年,修改节能法强化了责任。2000年的战略,它已经着眼到海外去石油自主开发,前首相都提出了2050年要低碳社会,他们最近酝酿公布基本方针,草稿已经出来了,近期就会公布。

  美国的气候立法在09年6月以微弱多数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参议院还要审议。美国已经成为了清洁能源最大的技术出口国,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

  我们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是这样的,它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括了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低碳经济是要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真正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

  我们可以看到在新世纪以来,GDP增加得更加显著,但是我们的能耗也非常显著。但是,我们中国人均能源的探明量,只有世界人均能源的51%,而且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碳排放方面特别不利。我们看一下清华一位工程院院士的比较,我们的煤探明量可以用80年,而世界可以用230年,我们的石油15年,世界45年,我们只有世界的1/3。我们的天然气30年,世界60年,我们有1/2。所以,我们基本上在1/2到1/3之间。我们比较好的油矿还有50年开采量,世界是71年,所以我们发展核电站的燃料,要比其他几种化石燃料好一些。

  第二,我们的发展水平还处于初期或者是中期。很多的地方我们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还有1、2亿的贫困标准,还有几千万的人没有用上电。所以,今后的几十年,能源的消费必然会有所增长,关键是如何控制碳排放的速度。

  这张图是中国科学院报告里面指出的,中国各个省市工业化处的阶段。大家可以看到,西藏还在工业化之前,真正在工业化阶段之后只有上海、北京,大部分的省区都在工业化初期,或者是在工业化中期的前半阶段。

  我们的工业能耗同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大约高30%左右。所以,这种情况必须我们考虑在全世界的低碳经济发展潮流里面,争取跨越式前进。

  第三,我们现在中国的排放总量很突出,现在已经全世界都吵得很凶。但是,他们没有注意,中国的人口也是世界第一,中国的人口13亿多,是美国人口的4倍,我们刚刚超过了美国。中国的能源总量里面,还有一部分是出口产品,WWF和很多国家的研究,我们这些产品当中大概1/3到1/4是为了出口的。所以,我们是把廉价的产品给国外享用,而二氧化碳的账记在中国的头上,这也是一种必须正视的事实。

  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2050年排放最多的10个国家,第一名是美国,它的总量或者是人均量都是很高的。第二名是中国,但是我们现在的总量比他高了,我们的人均量比美国显著少很多。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另外一张图是从1950年到2005年了排放量,是工业革命以前的。现在可以看到近50多年的排放总量,美国占了1/4,中国占了1/10。中国为什么总量会多?我们可以看一下Kaya公式。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由四个因素推动,首先是人口,中国的人口多,尽管计划生育已经很严格了,但是人口多的事实是不能很快改变的。中国的GDP刚才我们看到,跟七国集团的差距越拉越大,所以我们能够努力的就是在单位GDP的能源用量和碳强度,就是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前者就是我们“十一五”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指标,一年要降低4%,我们实际的情况是第一年降了一点几,第二年四点几,第三年四几点,去年降了2.2。所以,现在还有相当大的比要在今年完成,要降4%也是很不容易的。国务院规定“十二五”的指标,是碳排放强度是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麻省理工学院比较了中国在1980年到1999年的年变化和其他地方的比较,中国每年人口增长1.37,显著低于世界的增长率,人均GDP是8%以上,是高于世界的增长率。我们的能源强度是5%以上,而我们的碳强度降低是2%以上,使得我们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4%。这作为的发展中的国家,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中国是一个大国,每年增长4%,这个数量也是相当惊人的。

  第四个内在需求是我们要避免锁定效应。不要投资在比较落后的装备和基础设施上,将来摆脱不了。国际能源开发署给我们预测了中国和印度现在电厂使用的技术,将来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能影响到2050年。而往后的15年建立了煤发电厂,可能影响到2080年。这样大的发电厂的投资,就有可能把我们的二氧化碳锁定起来。

  第五是我们的边际成本在提高。刚刚我们看了麻省理工学院比较了19年,我们的每年的能源强度降低了5%左右,如果我们把这个数据延伸到2006年,26年间每年的平均就降低了3.9%,不到4%。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十一五”我们要降低能源强度是这么费劲。我们人民大学的环境学院院长,在讲到今年“十二五”的目标的时候,他也指出我们的“十二五”目标要完成40%到45%,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因为我们容易减排的相当部分已经做了,今后的就是硬骨头。同时,我们还要着眼于参加这些低碳发展的规则制定,不要事后再受制于人。

  下面,我再说一下我们中国已经做了哪些努力。中国的政府一直重视节能,我们在环法大会以后,中国也突出了节能。我们的环法大会突出了多项科学研究,我们国家在07年颁布了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现在各省区也有方案,科技部等10个部门有专项行动。我们的总理担任节能减排小组组长、应对气候变化小组组长,现在又是国家能源委员会的主席。国家发改委在07年发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对于风能国家准备在甘肃、内蒙、河北、江苏等地,要搞几个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现在在江苏东边海上已经完成了风机的安装,这称为海上三峡,因为它们将来装机容量达到了2200万以上,达到了三峡工程的装机容量。

  国家发改委还颁布了核电的中长期规划,我们还在利用煤层气,这个煤层气项目很有成效,去年世界银行提供了8000万的贷款支持这个项目。很多的城市在开展燃料、电池的新能源研究,当然了这些能源是需要很多的投资,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将需要3.7万亿美元的投资。所以,低碳经济对于中国确实是一个挑战,但也是一个机遇,07年9月8日的APEC会上胡锦涛讲了发展低碳经济,在08年又提出了低碳经济,去年又再次提出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确实使得我们的资源可以利用,也可以提供就业岗位。联合国的报告当中,曾经把就业人数和产值列在图上。在去年上海的汽车展上,中国厂商的电动车引起了外国记者的注意,我们去年的国际能源博览会也引起了重视。

  不久前,国际能源机构公布了2007年的世界能源指标,我强调一下我们需要注意的。我们现在的中国人口是世界的20.3%,这是指2007年。我们一次能源的供应量不到20%,是16.3%。但是,我们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是20.8%,已经略高于我们的人口占世界的平均数。我们单位GDP的排放量是1.7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世界高了4.57个百分点,而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是4.5倍。

  我们现在正在做哪些努力呢?一个是节能建筑,这是上海的世博会的住宅基础,这是山东看到的我们目前的热水器和建筑要求是12层以下必须一体化。但是,在济南已经实现了24层也是一体化,在阳台上大家可以看到传热面,传热剂传到房间里面,就是每家一户有一个热水器,成本大约是4000块左右。这是我们深圳的节能灯模型,这是一位在广州有自主产权的板管蒸发式冷凝技术,销路非常好,订单都完不成,加班在搞。珠江啤酒厂也对生产工艺的二氧化碳和最后的残渣的沼气发电在利用。这是用生物质气来发电。我们在广州还看到一个用太阳能水泵,当时我非常感兴趣,觉得这在没有电网的地方是非常好的。前天,我看到在人民日报上登了,云南省的一个农民,高兴地用赠送的太阳能设备在灌溉农田,他可以用太阳能的发电来驱动这个水泵。

  低碳农业也道路宽广。这是一位在澳大利亚学习归来,在他的家乡无锡创建尚德公司。左下角是他们厂自己用的发电太阳能板,可以供应他们自己的电能80%。在江南大学在创建一个低碳校园,他们在学生人数增加、校园面积扩大、科研任务增加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了水电支出,教育部评审认为达到了世界水平。

  所以,走低碳发展道路,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低碳发展并不意味着降低发展速度,低碳经济也并不意味着降低生活质量。现在一些国际机构和我们国内的机构,都在热性搞低碳城市的试点。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绿色北京,天津建设生态城,山东德州将在今年新盖成微排大楼开世界太阳能大会,苏州完成了低碳城市的规划,杭州公布了要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联合国环境署也在新的出版物里面讲了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的时候,围堰和池塘系统,将来新的能源是我们的畅想。

  胡主席在联合国强调了核心、目标、基础等等,我们在两会里面一号提案是九三学社的发展低碳的建议。新能源规划也已经发改委立好了,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公布。特别是教育部通知,在今年的4月,要审批一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包括了涉及低碳专业的产业,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