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锭明:中国已进入低碳经济发展元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6日 13:50  新浪财经
徐锭明:中国已进入低碳经济发展元年
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资料图片)

  新浪财经讯 “2010中国低碳经济论坛”于2010年4月10-11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上图为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

  徐锭明:非常高兴受到邀请,今天能参加会议,向与会者介绍一下自己的学习和认识。

  刚才张部长和张教授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我讲得比较笼统。

  这张图片大家可以看到,过年的时候人民日报有一篇报道,叫做低碳虎年春节。所以,我给朋友们发的短信是,算碳之足迹,做低碳达人,有一些同志看不懂,不知道什么叫做低碳达人。

  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人民网上有10个专题做得非常好。第1个专题是气候变化全民大培训。第10个专题是低碳引领中国未来。所以,我特别欣赏第1个专题和第10个专题。我认为中国去年已经进入了低碳经济发展时代,标志是什么?三大标志,第一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第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决议,第三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重要部署。

  去年的9月22日,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做了讲话,去年的8月27日人大做出了决议,去年8月份和11月份总理召开了两次重要的国务院会议,部署了降低二氧化碳的工作。

  主席的讲话是四个方面,最后讲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这是我们国家有法律效率的人大常委会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决议比较长,但其中有这样一段话非常重要,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要紧紧抓住当今世界开始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加快发展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型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个标志就是去年8月份总理主持常务会议,听取关于气候变化的汇报,指出要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排放的目标作为各界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和战略规划的重要依据,这在我们国家是首创的。总理还指出,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示范。

  去年的11月份,总理又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具体部署落实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具体工作。指出,要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

  所以,我认为主席的重要讲话、人大的重要决议、总理的重要部署,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碳经济发展元年。这不是想进不想进的问题,你想进也得进,你不进也得进。

  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国低碳经济在行动。

  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着重介绍了中国最近的一些工作。中国在降低二氧化碳方面我们做了四个最,中国是最早制定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这是我们的总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讲的四个最。所以,总理讲,我们的减排是自愿的,所以不容讨论、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挂钩、不管哥本哈根结果怎么样,中国人民讲话是算数的。言必行,行必果,而且要比我们承诺得做得更好。

  两会刚过,两会期间劲吹低碳风,虎年展现新气象。刚才张教授讲了,政协一号提案就是低碳问题,总理在人大报告当中有这两句话“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尤其是后面这段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对于中国在行动,在人大会议期间,吴邦国委员长指出,希望安徽要在发展低碳经济上走在全国的前列。对于低碳经济是新一轮工业革命,低碳经济我们中国要走我们自己的路。

  春节之后,总理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具体部署了低碳试点工作。总理在常务会议上指出,要提高落实产能企业和项目使用能源、资源、环境、土地的成本。建立钢铁行业碳排放考核指标体系和汽车产品节能管理制度,启动石化行业低碳技术示范工程建设。我们党的工作基本方法是以点带面,先试点后推广。同志们,我认为这两个试点意味着就要逐步地推广。

  新的科技革命,中国人民不能再失之交臂,所以总理指出,中国不能再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突出的问题是新能源。联合国的方案指出,我们不只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了地球。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总理不久前也指出,我们要为子孙留下一个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家园。

  低碳经济引领中国未来,能源革命成为发展引擎。我认为,低碳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是循环经济的体现,是绿色产业的前提,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是科技革命的核心,是持续发展的必然。对于哥本哈根在呼唤新能源,气候变化在呼唤新能源,低碳经济在呼唤新能源,科技革命在呼唤新能源,持续发展在呼唤新能源。我认为要以低碳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以环境要求调整产业方向,以生态和谐调整产业布局,以科学发展调整发展思路。

  这是3年前我在环保总局演讲讲的,今天我仍然坚持这个观点,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清洁技术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低碳经济的有效方法,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的根本方向。

  去年10月份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指出,大力发展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总理指出,正在加快推进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的能源革命,现在世界正在进入这个阶段。所以,总理对于新能源做了界定,他认为新能源发展要包括突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了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地热发电,还包括了煤的利用,这是中国政府的基本观点。

  新能源和二氧化碳的关系,我认为是不排放和少排放二氧化碳,可以再利用和后处理二氧化碳。新能源和二氧化碳的关系,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对于土地和粮食的依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原始社会人类敬畏自然,农民社会顺从自然,工业社会征服自然,今天我们强调生态文明天人合一。我认为要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要做四项基础工作,第一是查清碳足迹,第二编制碳预算,第三鼓励碳交易,第四提倡低碳生活。

  当前,我认为做好低碳工作要抓四项工作,立法、公民教育、查清本底、技术研发、预算编制、市场培育、金融创建、示范推动、国际交流、国防动员。军队代表指出,要建立低碳国防,算算战争的碳足迹。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沿着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方向,建立低碳工业化体系》。

  低碳是世界的责任也是中国的责任,是国家的责任也是人类的责任,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在发烧,中国人叫做中医看病望闻问切。聪明的中医医生一看到你就知道你生什么病,哥本哈根会议全世界的政治家集中在那里为地球看病。推动了一步,我希望进一步向前推动。所以,气候变化人人有责,我认为广大的群众要进行补上气候这一课。现在我们很多人还怀疑气候变化,怀疑低碳经济,中央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他不好好学习,他在怀疑。地球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升过1度沙漠变桑田,2度1/3冰川融化,3度生态灾难,4度欧洲人大迁徙,5度加拿大北部出现了阔叶林,6度65%的物种要灭亡。

  温室气体是前辈排放的苦果由我们承担,我们排放的由我们的子孙承担。植物没有了、动物没有了,我们人还有吗?我们人就没有了。佛教还讲“人人知道有来年,家家尽种来年谷,人人知道有来生,何不修取来生福”?今天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就是我们为儿孙们修取来生福。

  绿色出行,什么叫做低碳生活,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有三个概念我宣传了三年了,好多人反对我宣传,现在不反对了,生态足迹、碳足迹、生态经济协调度。如果你搞低碳发展,你不搞清楚基本概念,我不相信你,你要有量的概念。所以,我希望大家多来计算。总书记专门为生态文明下了一个建议,建设生态文明是以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划为准则。

  一辆车一年要用1.5吨油,1吨油排放2.25吨二氧化碳。总书记第一次讲低碳经济,是2007年的9月8日,是在澳大利亚讲了四个碳,低碳经济、低碳能源基础、碳汇和碳吸收技术。我在一个公司讲课的时候大老板不懂,他说是不是给一点钱?我说一棵树长1立方迷才生产1.62吨氧气,高粱种子放地下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

  60、70年前,印度有一个伟大的人物甘地先生,记者问他,印度独立以后会不会走英国的工业模式?他讲英国实现了繁荣消耗了这个星球半数的资源印度的发展需要多少个地球呢?当时没有回答,现在回答了,现在我们能源消耗需要2个地球,澳大利亚能源消耗需要7个地球,美国能源消耗需要9个地球。

  这张图在7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的生态盈余,现在中国的生态赤字,现在中国的发展需要2个中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首先,要学习节能法,节能是最大的减排。让人类拥有美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年后总书记讲话,讲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冲击,表面上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总书记指出,我们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实现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总理在春节座谈会上和人大会上,两次讲到了这句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人类的健康是首要问题。

  毛主席教导我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我们今天讲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就是让群众团结起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