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金融时报:如何看待加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1日 06:20 金融时报
存贷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之后 李岚 加息政策又一次在意料之中到来。7月20日下午5时许,央行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7月21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步上调0.27个百分点。上调后,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06%提高到3.33%;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57%提高到6.84%。 此前,为抑制偏快增长的经济趋势,仅今年以来,国家就已两次加息,五次提高准备金率,三次发行定向票据;银监会、央行还收紧了“双高”企业贷款;在财税领域,则采取了下调、取消部分出口退税,乃至加征出口税等等措施。但最新公布的数据却令人对宏观形势做出了更为严峻的判断: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 那么,如何看待又一次的加息政策?此前,种种调控政策都对商业银行发出了收紧信贷的信号,一些商业银行因而感到经营的压力。那么,此次加息对商业银行会产生哪些影响?更重要的是,对于经济波动带来的收贷风险和政策风险,商业银行又将如何应对? “不意外,我们对于加息已经有所预测。”加息消息公布当晚,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因为6月份CPI达到4.4%,整个上半年平均在3.2%,所以,现在看,通胀压力还是比较现实的。” 詹向阳认为,现在对于经济形势的看法趋于严峻,从宏观层面到社会层面,都开始认为经济形势大有由偏快转向过热的可能性。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央行,出于对币值稳定和信贷稳定的责任,在此时推出加息的调节政策是非常正常的。 建行一位高管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判断:“这次调整利率早就在市场预期之中。之所以在今天才公布,是因为昨天CPI、GDP数字才出来。在这位高管看来,这次如果不是调整利率,也会调整利息税,因为对于物价最敏感的是老百姓。” 事实上,对于今年以来如此“频繁”出台调控政策,一些专家认为,微调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那么,此次上调存贷款利率政策效果又将如何? 上述建行高管认为,政策的调节者本意是想用逐次的政策效应产生递加效应,但由于整体资金的充沛不完全是国内的资金,还有国际游资,如果政策效应不很明显的话,国外的资金还会大量转移进来,“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种下毛毛雨的做法效果不大,但又怕打压过分让老百姓承受不了。”他说。 对上述观点,詹向阳似乎并不赞同:“不能把这种小步趋近正确值的举动看成是一次次达不到目标的无奈。”她认为,这样“小步走”是一种渐进的、尝试性的措施,政策出台后看实施效果情况如何再采取第二步,从而使之更加趋近目标,更趋于实际的正确值。 “我不赞成采取太大的步骤,因为政策本身具有滞后性,如果步子一下迈得太快,调整过大,再调整回来难度就会很大。”詹向阳说。 不过,对于下半年,是否还会有调控政策继续出台,接受记者采访的各位专家均表示会有可能。理由是,今年5月份之前,国家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整个经济,而5月之后则针对股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推高出台了一些调控措施,其中包括财政手段、税收手段,以及为平衡进出口采取的一些调控手段。由于这些措施都是在5月至6月份才刚刚出台,政策效用还有一定的时滞。因此,在央行调息之后可能会有一段平静期。但是,由于目前宏观上对形势的判断比较严峻,因此,下半年可能会加大调整力度,还会有一些调控措施出台。不过,更多的措施可能是在严控浪费能源、污染资源等方面。 这次加息,对商业银行而言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这是两位业内专家的普遍看法。“这不可能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当期收益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它发出了收紧的信号。”但詹向阳认为,中央银行这次调整兼顾到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问题,存贷款利率同步上调0.27%,意味着存贷利差并没有缩小。实际上,对于商业银行效益影响最大的并不是存贷款利息的总水平,而是存贷款的利息差。这次升息并没有进一步缩小存贷利息差,因此对商业银行效益的影响不会很大;但对于那些仅仅以贷款为资产和收益来源的银行影响将会较大。 “应该说,对于这次调控政策,银行也是有准备的。此次对于存贷款利率的同步调整,不会对银行效益产生太大的影响。”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银行的效益普遍都为历史同期最好,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利差在以前的调整中相对扩大,而由于宏观调控限制了银行贷款,逼迫银行调整结构,特别是股市火爆,银行直接做代发基金等业务,增加了中间业务的收入。 “即便下半年利率调整后,由于个人的房贷利率是一年调整一次,因此可能对明年会有影响,但不影响今年;由于存款利率上调,各银行存款下半年有可能有所增加,银行的成本因此会稍有增加,但从持续的效应来说,银行不会感到太大的不利。”上述专家判断说。 就一些商业银行对宏观调控政策可能其经营带来冲击的观点,业内专家表示,贷款的收益和风险之间要有一个平衡。现在各商业银行盈利的压力都比较大,而贷款又是目前银行经营当中收益最高的,所以大家都倾向于多贷款,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贷款带来的不仅有收益还有风险,而且,往往当经济上升的时候贷款风险的潜在性、隐蔽性很强;当经济下滑时这种隐藏的风险就会极大地暴露出来,那时就可能会出现血本无归的情况。中央银行通过利率调节手段控制信贷过快增长,有利于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所以宏观调控对于商业银行的根本利益是有好处的。 “国家并不是想来惩罚银行,而考虑到整体经济的超常增长。从建行来讲,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确实贷款有些减少。但这种减少,迫使银行去调整结构,比如减少制造业、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贷款,从而减少未来不良贷款的风险。因此,就银行长远发展来讲,这种影响是正面的。”建行那位高管如此向记者表示。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必须适应经济的需要。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不是单纯地是否服从宏观调控的问题。业内专家认为,宏观调控是非常重要的信号,这种宏观信号是任何一个商业银行都不可以忽视的。而对于大银行来说,服从宏观调控也是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商业银行的经营怎样才能对冲经济波动的风险,这是当前必须要研究的问题。同时,国内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不能完全靠贷款过日子了———“特别是在经济高涨的时候,贷款风险实际上都在积累中。以明日的贷款损失为代价换取今日的高收益是要不得的。要向转型要收益,在转型中求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放贷款。”詹向阳说。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