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动态 > 正文
 

中国油企海外并购的三大困扰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 11:25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记者 张广明 北京报道

  此次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的成功,无疑让人对今后的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前景又多了几许乐观。不过,如果从前几次中国油企海外收购失败的案例来看, 恐怕并不能那么乐观,一些困扰中国油企走出去的关键因素仍然存在。

  根据一位石油专家的介绍,国际上石油企业并购的高潮集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原因之一就在于当时的油价出现了大幅度的下跌,许多石油公司的现金流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不得不接受被收购的结果。

  不过,中国的石油企业走出去的历史显然并没有那么长,而引起轰动效应的企业间的并购也仅仅三起,但除了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案有了成功的结局其他两起都是铩羽而归。在这三起并购案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中海油要以185亿美元现金报价收购美国

优尼科公司。在报价明显高于对手的前提下还是无缘成功,个中原因确实值得回味。

  “政治因素”主导并购

  不止一位专家对记者说过类似的话,“石油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尤其是在油价一直高涨的今天。”7月份的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就再度验证了此观点的正确性。

  当一家来自中国的石油公司将要以185亿美元的资金额收购美国的

能源公司时,引起了许多美国议员的担心。他们开始以“可能影响美国国家安全为由”试图阻止这起并购。作为竞争对手的雪佛龙,其副董事长Peter Robertson在《纽约时报》抛出关于“雪佛龙与中海油进行的绝非商业竞争,而是与中国政府在竞争,这是不公平的”的讲话得到了众多的响应。

  6月27日,52位众议员联名致信总统布什和财政部长斯诺,要求财政部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CFIUS依据《埃克松-弗洛里奥修正案》EXON-FLORIA法案严格审查中国政府在这一收购案中扮演的角色。

  持有类似观点的人士可能并不止美国国内,当时一位国内石油企业的人士也对记者表达过类似的看法。他认为,此次收购遭到美国政治层面的干扰并不意外。在他看来,中海油的并购也并不是纯粹的商业并购,更多的是从其他方面来考虑。

  尽管中海油的报价明显高于雪佛龙,但由于优尼科对美国国内不确定性的政治风险的担忧,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对于中海油最后的退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虽然选择了退出,但是也要表明并购没能成功的原因关键在于美国的政治干预,并不是其他方面的因素。

  除了这起收购案外,发生于去年年底的中石油竞标俄罗斯尤甘斯克公司从始至终都透露着神秘。在有关竞标的消息传出后,作为当事方的中石油对此并不承认。在中石油明确将参加竞标尤甘斯克公司的股权拍卖会之后,即传出俄方明确表示不欢迎的姿态,并表示尽管俄方即使不会从表面上阻止中石油的竞标,但肯定不会成功。

  在此次中石油竞购哈PK石油公司即将成功之机,哈政府紧急修改法令,授予政府优先购买国家所有战略资源的权力,并有权撤销任何违反该修正案的交易。

  经验缺失与体制束缚

  对于国内的石油企业而言,尽管由于能源在国家的战略地位,国内石油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会面临较多的政治方面的阻挠。不过,有专家认为,综合来看,并购经验的缺失也将成为国内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障碍。

  有专家对记者表示,就石油的战略地位而言,要想不受到政治方面的阻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发生在国内的油企并购案,一开始的时候就想控股,而不是用渐进收购的方式,如此一来,肯定会引起被收购方的担忧。

  以中海油收购案为例,尽管以全现金的方式可能对被收购方有更大的吸引力,但如此一来,必定会出现资金方面的困难。而这次收购案中,中海油的资金来源恰恰成为了对方质疑的一个方面。

  体制上的不灵活也会让国内企业在从事收购中面临一些难题。根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的观点,他认为对国企管理层束缚最大的就是决策权。根据他的介绍,即使是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并购,其操作也并不完全是透明的,其中会包含一些灰色的部分,这也是国际常用的方法之一。

  不过,如果具体到国内的企业而言,会让那些管理者很为难。在没有更好的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多数的企业管理者可能并不会为了确保收购的成功而甘愿去担负由于私自交易而带来的风险。

  对于中海油的最终遗憾退出,傅成玉一直在为中海油没能抓住当初优尼科主动示好的机会而感到惋惜。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海油独立董事对于报价存在忧虑,导致这一次的董事会不欢而散,可能也丧失了最好的机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