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贱于水乳企作别黄金时代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03:04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边长勇 发自呼和浩特 中国乳业正在体味笙歌散尽后的落寞。 “我国乳业近几年的超常规发展速度将逐步趋于平缓。”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十一次年会上,宋昆冈提醒业内注意乳业增长方式转折性突变。
“现在乳企竞争激烈,奶价甚至不如水价高。”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对本报记者说。近几年,乳制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些大城市乳制品市场相对饱和,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开发尚需时日,“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城乡消费的差异和产品结构的单调,以及产品的高度同质化也将成为制约我国乳业发展的因素。”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如此说。 十年快意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乳业的黄金时代。 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提供给本报的数字,2004年中国乳制品工业产量达到949万吨,与1995年相比增长8倍,其中液态奶增长14.4倍。奶类总产量达到2368万吨,增长2.5倍,人均奶类总量达到18.2公斤;乳制品工业总产值达到663亿元,增长7.5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制品支出124.7元,增长3倍。 蒙牛无疑是中国乳业高速发展的一个最典型代表。1999当年成立的蒙牛,销售额一路翻番,从最初的4000多万到40.715亿元,再到60多亿元,蒙牛用了不到6年时间。 颇值得一提的还有原料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产品结构的深刻变化。全国大中型企业由机械集中挤奶和饲养小区生产的高质量牛奶比例已经达到80%。1995年干乳制品产量同液体乳产量的比例为1∶1,到2004年已接近1∶5.6,“这说明中国人喝到了越来越多的鲜牛奶。”康美包中国区总裁包墨客对本报记者说。 效益下滑 “中国奶业的发展现在还是一个非常脆弱的时期,仍然是一个弱势产业,仍然是一株幼苗,民族奶业的发展任重道远”,“现在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在光明北京工厂开放日活动上对本报记者说,“加工成本在上升,可由于消费趋缓,价格上不去,使得加工环节的利润空间在缩小。有些企业甚至出现了亏损。” 去年,我国乳业市场整体上虽然能够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价格战烽火连绵的双重夹击之下,乳业板块的多家上市公司毛利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滑,其盈利水平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说:“乳业市场原料涨价以及价格战等原因已导致乳制品利润越来越薄,很多企业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如北京三元这样的大规模乳品企业也已出现亏损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大型企业的盈利水平同小企业并没有明显差距,2004年销售收入前十位的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4.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一些乳制品名牌把自己混同于无名小牌,名牌产品卖地摊价格,并没有给消费者高品质、高品位的形象,这也是个别名牌产品一旦出现事故马上就被消费者抛弃的原因之一。 由于乳品加工经营困难,直接影响到了奶源基地建设。一方面粮食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使得饲养价格上涨,一方面加工企业经营困难,又不可能大幅度增加原料奶的收入价格,使得饲养环节经营效益下滑。据刘成果介绍,前几年养育一头牛产6吨奶的话,一年挣3000元差不多,现在赚1000块钱都比较困难,河北、陕西等地甚至出现了奶农忍痛倒奶事件。前几年一头牛一万六七,现在降到1万元以内。 由于中国的奶业没有真正形成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现在一旦出事,首先吃亏的是奶农。所以业内呼吁要从各个环节上保护奶农。 “当前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把奶农的积极性保护住,如果保护不住,经过几年积累起来的饲养基础就要动摇。这个基础一旦损失,若干年可能翻不过来。所以加工企业,现在宁可自己利润少一点,一定要有保护价收购奶农的奶,一定及时兑现奶款,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刘成果又说,“现在能不能保护住也是令人担心的问题。” 增长乏力 全世界人均每年100公斤饮奶量,中国只有18公斤。这组数字被乳品企业和与之利益相关的证券人士频繁引用,以证明中国乳品市场尚有广阔的提升空间,这的确有一定道理,但这似乎只是一个长期趋势,在短期内,我们还要看到中国市场特性: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城乡消费的差异。 “大城市乳业市场基本饱和,以上海为例,当地每年的人均牛奶消费已达200元。增长空间不大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曾对本报记者说。这一数据离全世界人均水平虽然还有差距,但已经接近周边东南亚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水平。 目前二线城市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兴市场,但是这一消费群体对乳品消费的需求并不旺盛,还需要有一定的培育过程,至于三线乡镇地区的市场非常广阔,但这一市场的乳品消费能力离形成气候还有非常大的距离。 同时,还要考虑到中国居民的传统饮食结构缺乏饮用乳品的习惯。分析人士王吉舟也认为:“中国人就不是个喝奶的民族,就像美国不是吃米饭的民族一样,单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没有太大价值。”而且,中国有38%的人患有乳糖综合征,喝奶后会腹泻。 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2005年度公报》,2004年,奶类产量2368万吨,增长27%,液态奶产量达到807万吨,乳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8.25%。但公开数据表明2004年度液态奶产量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全国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增长幅度远低于生产增长。据估计,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每月折合乳品消费量(包括鲜乳品、酸奶和奶粉)为2.09公斤,全年约25.3公斤,仅比上年略有增长(公报中2004年人均消费数据缺失)。 “主要是现在市场消费趋缓,倒不是绝对量下降,就是增幅变小。”刘成果对记者说。他把目前出现情况称为“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产大于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点,“对消费宣传不够,饮奶知识不够,这个占很多的比例。第二个乳糖综合征这层窗户纸没有捅破。第三个就是产品结构趋同。” 另外,学生饮用奶仍难推广。“现在两亿的中小学生,只有200万喝学生饮用奶,只有百分之一。为什么?怕出问题,怕出了问题部门负责人要负责,由于不敢负责,不敢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