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自动进口许可办法推行 千家中小企业洗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6日 09:11 《财经时报》 | |||||||||
本报记者 姜雷 对于刚刚走出2004年宏观调控阴影的近千家中小钢铁民营企业来说,政策排斥和成本约束使得他们2005年的日子更加难捱。 2月28日上海宝钢宣布,接受巴西和澳洲等铁矿石出口商提出的报价,使得中国铁矿石
而更令民营钢铁企业感到无奈的是,3月1日,中国正式实施铁矿石自动进口许可制度。 《财经时报》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了解到,年粗钢产量200万吨以上的钢厂以及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才具备进口铁矿石资格。 光大证券行业分析师赵志成告诉《财经时报》:“成本抬高仅仅是提高了企业生产费用,而自动许可制度将使得很多不符合规定的中小钢厂无法购买到原材料维持生产。” 目前,国内钢铁行业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还有64 座,100-300立方米的高炉467座,这些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高炉,其所用的矿石其中不少来自进口。而在今年,这批中小型钢铁企业将因没有铁矿石资源将停产或关闭。 控制和垄断 规范目前有些失控的国内和国际铁矿石市场,对铁矿石进口方面存在的无序和混乱状况进行整顿和管理。是本次进口许可制度出台的初衷。 2004年,由于国内铁矿石价格高于国际铁矿石价格,使得国内钢铁企业纷纷寻求进口资源。2004 年11 月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57.24 美元/吨,含税价为570 元/吨,而国内铁矿石的售价为750 元/吨左右,每吨价差在180 元左右,价差在30%左右。 数据显示,2004 年中国进口铁矿石2.08 亿吨,比2003 年净增加5997 万吨,同比增长40.48%。据初步预计,2004 年末,中国港口的铁矿石库存量约3700 万吨,与2004 年初比较,国内铁矿石港口库存量净增加约1500 万吨。2004 年我国至少有1500 万吨铁矿石进口以后没有消耗掉。 而这其中除了港口运力不足的等客观因素外,经销商、大型钢铁企业囤积牟利才是根本原因。 一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2004年中国铁矿石需求巨大,许多国有大型钢铁集团也积极开展铁矿石贸易。他们凭借与国际矿石出口商的合作关系,通过优惠价格得到进口铁矿石,再提价转手卖给中小钢铁企业。” 经销商和部分企业的资源控制进一步刺激了国内矿价虚高,这也成为国际矿石供应商提价71.5%的主要因素。 而业内所担心的是,大型钢铁企业通过专有的自动进口许可制度,垄断提价能力增强,从而有效转移生产费用。 相关资料显示,2004 年,全国71 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中,年粗钢产量在200 万吨以上的为44 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流通企业约30余家。也就是说,数亿吨铁矿石进口量将由这70多家企业来掌控。 “进口许可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内盲目进口的混乱局面,但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国有钢铁企业的垄断性。”天相投资顾问公司分析师田东宇告诉《财经时报》。 而这一制度的出台所起的作用究竟多大,业内人士也持不同观点。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许中波表示,该制度的制定是没有强制性的,并不能干扰企业的自主经营,监测与调整作用将非常有限。 中小钢铁企业面临洗牌 安徽铜陵金港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士告诉《财经时报》:进口许可制度的推出,首先是生产成本的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下降,而更令人担心的是原材料供应的问题。 部分中小企业甚至将面临“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根据自动进口许可制度,进口的铁矿石不得销给不符合钢铁产业政策的钢铁企业。由此,一场争夺国内铁矿石资源的争夺战也将打响。 而令市场更为关注的是,中小企业的倒闭和重组对钢铁产能的影响。据相关资料,2005年中国钢铁将释放产能达4000万吨,而中小企业占了大半,在进口铁矿石被垄断,国内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产能释放则又是一个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