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债市要闻 > 正文
 

中国垃圾债市场胎动 中小企业发行债券为时不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1日 09:12 《财经时报》

  国家发改委与深交所正在合作研究成长型企业的育成体系;人民银行也在考虑允许优质中小企业进入短期债券市场。这些迹象都在预示,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日子已为时不远

  □ 本报记者 焦强

  美国的垃圾债市场曾经催生一波狂热的并购潮。在中国,垃圾债的萌生也许达不到相
同的效果。但它的问世,注定会给“融资难于上青天”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

  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迄今为止,各部委已相继出台多项政策对中小企业予以扶持,但由于中小企业普遍信用不佳、经营风险较大,商业银行对其提供的贷款支持力度依然有限。

  拓展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手段,是中国政府向中小企业政策倾斜的最新动向。

  由于中国股票市场正在进行

股权分置改革,新股发行已停滞近一年,中小企业冀望通过股权融资获得发展,在现阶段只能是梦想。拓展企业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已成为中国金融业界的不二选择。

  通常,中小企业发行的企业债是低信用等级的债券。这种低信用等级的债券即被称为垃圾债。

  迹象

  徐放(化名)是一家中小企业的总裁,这些天来,他频繁往返于北京、深圳两地进行公关,并准备在深圳

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排队上市。现在他有了新的打算。

  事出有因。

  他最近听央行研究局一位官员透露,《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已经修改到第三稿,不久可能出台,修改后的《条例》将大大降低企业债券的发行门槛。这意味着,以往只有大型企业独享的融资方式,中小企业也能参与。

  徐放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们会尝试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虽然债权融资的成本远远高于股权融资。但后者因过程复杂且受现实条件所限,很难在有效的时间内达到目的。而成长型企业往往由于资金供血不足错失良机。

  《财经时报》获悉,国家发改委与深交所正在合作研究成长型企业的育成体系。人民银行也在考虑,允许符合产业政策和发行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进入短期债券市场。这些迹象都在预示,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的日子已为时不远。

  在业内看来,目前国家发改委和央行在债券市场主导权方面的竞争态势,将有利于企业债市场的扩大、发展。不过,中小企业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可能还有一定难度。毕竟,中国的信用体系尚不完善,而这是债券市场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动向

  截至2004年底,中国的中小企业已超过360万家,在数量上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6%,创造的价值占GDP的59%,75%的城镇就业岗位亦由其提供。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繁荣的生力军。

  但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尤其是在融资方面,素来举步维艰。

  由于现行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对企业发行债券作了严格规定,企业发行债券必须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甚至是国务院审批,且强制进行银行担保。这使得通常只有大型企业才能获得发债资格,中小企业想公开发债比登天还难。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仍然是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等直接融资比例极低。

  这种局面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深交所总经理张育军近日表示,现行的融资制度和方式均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资本市场应该形成对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有效支持制度,放松融资管制将是基本方向。

  态度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行为,引起了企业界的普遍不满,业界认为,这种“公愤”可能导致中小企业债权融资的春天提前到来。其中,央行、证监会与国家发改委在债券市场主导地位方面的争斗,可能起到催化剂作用。

  一家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董秘告诉《财经时报》,股票市场正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这使得再融资已停滞很长时间,他所在的企业很想通过发行短期债券以解燃眉之急。但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政策是否能有所松动。

  在他看来,尽管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成本不尽相同,但融资成本的高低可以探讨。

  类似的强劲市场需求已经让交易商警觉。深圳一家券商的债券交易员李豫透露,他们未来的主攻方向将是帮助中小企业发行债券,现在,他们已做好交易垃圾债券的准备。

  问题

  在经济发达国家,企业债市场通常十分发达,债券融资和银行贷款所占的比重往往并驾齐驱。相形之下,中国企业债券市场“发育不良”,2004年中国只发行了300亿元企业债,同期银行新增贷款数额高达3万亿元。

  企业债市场的滞后,使得企业的大量资源只能通过银行来配置,这给银行体系积聚了极大风险。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为了避免企业债券违约可能给社会稳定带来的风险,对企业债券发行人的资质、发行额度进行严格控制,只有极少数资质良好的大公司才可以发行债券,他们多为中央企业或具有政府背景的大公司。

  其实,上述大企业融资渠道较多,他们既是银行的黄金客户,可以很容易地从银行获得资金支持,也很容易通过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因此,这些大企业通过发债融资的需求并不强烈。

  而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大量有市场前景的技术创新企业,虽有强烈的融资需求,却很难通过发债方式得到解决。

  从国际市场看,一般不对发行主体进行严格限制。在美国,既有高信用等级的投资级债券,也有信用等级较低的高收益债券(又称“垃圾债券”);相应地,在发行管理上也较为宽松,一般采用“注册制”,对公司债券风险的有效防范是通过建立相对完善的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制度,以市场化的约束机制来实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财经时报》,中国人首选的经济周报!
全年定价:98元
电话订阅:010—87762866转8011、8017
网址订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6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