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公司资产证券化临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2日 15:11 《财经时报》 | |||||||||
不良资产证券化不仅能给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带来现金流,同时也是其向商业化转型的开端 本报见习记者 袁京力 手中握有大量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们,目前都把自己的转型重点放在了不良资产
据《财经时报》多方了解,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可能捷足先登,其设计的第一单商业性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不久将浮出水面,其资产额为80亿元人民币。 据东方总裁办的人士透露,这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涉及的是商业化收购的不良资产,方案已上报至中国人民银行,目前处于等待批复之中。 如果一切顺利,第一单最快在今年5月就可进入发行阶段。这一单还只是一个开始,东方正在酝酿一个不良资产总额为200亿元的资产证券化项目。 首单临产 去年年底,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球。不为人知的是,各大资产管理公司其实也在积极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进程。 此前有消息称,2005年下半年,信达、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均向央行上报过、以不良资产处置收益作为偿还保证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方案,但迟迟未见下文。 东方也一直有意于推出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今年年初,东方向央行提交了自己的不良资产证券化方案。 尽管东方总裁办人士没有透露方案的具体情况,《财经时报》还是通过其他渠道获悉了此次拟推出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大致情况。 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酝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东方已完成选聘中介机构、书面阅卷、现场尽职调查、数据分析整理和论证方案、完善方案、上报央行等多个步骤。 此次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账面价值总额为80亿元人民币,涉及700多笔不良资产。不良资产领域广泛,涉及到大连地区房地产等10多个行业。 在交易结构设计上,东方延续了此前建行、国开行推出的两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设置思路。其整个产品分为优先层次和次级层次,其中,优先级的账面资产总额为62亿元,产品将在银行间市场通过公募招标的方式向投资者出售;次级层次的账面资产总额为18亿元,将倾向于由东方资产自己持有,同时也欢迎社会投资者参与购买。 东方希望通过这次不良资产证券化,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募集资金5至7亿元。 在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弓+山+又)看来,不良资产证券化将可解决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流动性问题。 断奶在即 东方总裁办的有关人士认为,不良资产证券化是配合东方商业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步骤。这是因为,至少不良资产证券化可以缓解他们的生存问题。 根据此前的政策规定,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2006年年底前,必须处置完政策性不良资产。此后,商业化收购资产的管理费用、分期付款费用及利息费等各项支出,都将由资产管理公司独自承担。手中持有大量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其资金压力将剧增。 这种压力在东方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2004年12月,东方从信达手中购得后者竞拍得到的1289亿元建行可疑类不良资产;次年6月的工行不良资产竞拍中,东方获得1200亿元不良资产;2005年底,东方以5000亿元不良资产规模位居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首。 转型大投行 年初,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汪兴益表示,长城的长远目标就是打造金融控股公司。与之不谋而合的是华融,也提出要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变的思路。 东方的转型方向是大投行。2月18日,东方召开了为期3天的2006年工作会议。根据会后东方的官方消息,东方在业务上要向大投行转型。 为开好此次事关公司前途的会议,东方总裁梅兴保在去年11月即分别在长沙和天津召开了两次片区会议,以便统一下属人员的思路。 “总体原则是向商业化转型。”东方总裁办的有关人士回避了《财经时报》关于东方资产向大投行转型的求证。 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告诉《财经时报》,打造成投行是东方的长期目标,但在短期内,东方是将目前的经营方式转变为商业化操作,“两者并不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