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机构专栏 瞭望智库 作者 聂欧(瞭望智库宏观经济观察员)
全国农村中,大约有15%至20%的农村会让城里人感觉颇为不错,甚至环境好过城市;50%至60%的农村,会让人觉得不如城里方便,但农民的自我感觉还是良好的;只有15%至20%的确是贫穷落后。
没有甜蜜的淡淡乡愁,而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浓浓忧愁。2016年春节期间的各种“返乡记”,透露出中国农村凋敝、零落甚至混乱的景象,引来诸多质疑、争论,或是扼腕叹息。
中国农村的现状究竟怎样?空心化、老龄化之痛如何破解?
“我也看了那篇文章。”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广东金融学院教授黄灯撰写的《一个农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将农村的养老和医疗、留守儿童、城乡二元结构等等问题鲜活展现在读者眼前。
3月9日,陈锡文在全国两会期间对瞭望智库(zhczyj)感叹,中国农村并没有传言中那么凋敝。“是,农村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也有一些农村,比你们的想象要好得多”。
他认为,农村问题确实深重,但频频“打脸”也会消磨农民的信心、改革的信心,导致劳动力更大量的流失和更深层次问题的出现。
“返乡记”是以偏概全
《一个农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从湖北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内部深挖,如纪录片般将一家三代人近十年的命运变迁展现出来。
“这家人的遭遇太特殊了,反映了一些问题,但都集中到一个家庭的变故之中,确实不多见。”
对于各种反映中国农村问题、让人五味杂陈的“返乡记”,陈锡文的看法是,有个别造假成分,相信大多数人的感受较为真切,但也没有传闻中那么凋敝。
“100个人到农村,95个人会感觉正常,不会给农村‘打脸’,另外5个人可能动笔了,农村就在舆论上成为了这5个人眼中的样子。”陈锡文说:“如果把所有返乡的人都问一遍,情况会大不相同”。
根据陈锡文实地调研的数据,全国农村中,大约有15%至20%的农村会让城里人感觉颇为不错,甚至环境好过城市;50%至60%的农村,会让人觉得不如城里方便,但农民的自我感觉还是良好的;只有15%至20%的确是贫穷落后。
“因而不能夸大问题,夸大并不利于全社会正确认识农村问题的根本,也不利于政策的制定和未来走向。”陈锡文说。
然而,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如何化解?未来10年、20年之后,农村会不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凋敝?
陈锡文认为,空心化问题确实存在,但没必要夸大。“我自己也估算了一下,各种统计数据下来,真正不在家的农民,只占全国农民总数的10%”。
“空心感”只是表象
陈锡文透露,我国农村户籍人口9亿多,这其中,截至去年底,真正在农村长期居住的人口约6亿多,似乎有3亿多农民已经“空心”了。
但实际上,包括北京京郊等各地都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城市行政区划已有较大变化,乡改为镇、县改为区,这其中涉及到的一部分人口,尽管仍在农村耕种,但统计方法已经发生改变。
此外,我国农民工数量达2.8亿人左右,其中约1000万人生活在本地区乡镇,在离家不远的乡镇经商、打工。这一部分人大多分布在江浙地区,因交通方便则大多仍住在农村。
真正远出就业的农民,目前统计不足1.7亿。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举家外出的农民,即夫妻均离开家乡的大约为3800万人,即1900万对夫妇,剩下的很大部分是农村家里还至少留有夫妇中一人的。
他表示,按照我国农村土地承包2.3亿户农民计算,真正举家离开的“空心化”农民,大约为总数量的10%左右。
人们对农村产生的“空心感”画面,还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调查的时间。
例如,一年之中农忙季节仅3个月左右,其余9个月,农民大多外出挣钱,因而这9个月时间的农村会有明显的“空心感”。并且,现代化农业发展至今,农民大多都花钱雇农机进行耕种,即便农忙也不需要时刻蹲守。
“因而,混淆了很多数据、概念,只通过表象来进行判断是绝对不行的。”陈锡文指出。
(本文作者介绍:瞭望智库是新华社批准成立的、立足于国情国策研究的智库机构。)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郝美津 SF173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