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肖磊
中国股市专业投资者不多,并没有意识到股市的“利好”更多的源自美联储,大多数投资者受市场情绪主导,给此轮股市的反弹寻找了很多主观理由,交易的欲望往往会导致自己很快的说服自己,然后一拥而上,甚至重新加杠杆。
在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之前,主导全球资本市场的,依然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三个月前的加息,让全球市场股市承压跳水、新兴市场货币贬值明显、原油等商品价格加速下跌。
全球金融市场的联动性越来越高,按照IMF的数据,如今亚洲市场跟欧洲、美国等市场的关联度已超过80%,南美等市场的波动,跟全球的关联度也超过70%。十天前美联储关闭了第二次加息窗口,并释放宽松信号,市场恐慌情绪迅速消散,人民币贬值预期降低,中国资本市场得以稳定。
但中国股市专业投资者不多,并没有意识到股市的“利好”更多的源自美联储,大多数投资者受市场情绪主导,给此轮股市的反弹寻找了很多主观理由,交易的欲望往往会导致自己很快的说服自己,然后一拥而上,甚至重新加杠杆。
值得警惕的点在于,股市很难在这种情绪主导下出现慢牛,大起大落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如同火中取栗,加剧了市场投机氛围。
从中国经济基本面看,真正引领增长的行业并不多,某些新兴消费领域增长速度确实明显,但难以带动整个经济层面,整体上市企业利润的下滑不可避免。全球再平衡不是一句空话,外部需求的持续疲软,将给中国带来长时间的化解产能需求,收入增长放缓值得注意。
另外,因城镇化和老龄化同步到来,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面临的挑战持续加大,出于对未来生活保障的忧虑,大多数民众投资策略将更加保守,无论如何刺激,很难将存款转化到股市等资产当中,大部分民众储蓄意愿可能不降反升。随着融资成本下降,反而可能会刺激“零储蓄”者加大负债力度(加杠杆);信用越好的越不敢消费或投资,而信用越差的越想办法借贷、消费、投资,实际上市场信用风险在加大。
后期看,股市能否持续上升,一个是要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第二个要看中国的通胀率能否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通胀预期不仅会影响央行货币政策,还会影响到整体居民资产配置需求。低增长的前提下,通胀预期较高的话,诸多投资者首先选择的不太可能是买股票,而是换美元和买黄金,这是“美元经济”以及全球化带来的新的联动效应,这种效应给诸多国家实施金融政策带来了新的考验。
中国股市的估值目前看也是个大问题,需要新的模型,总体来看自“注册制”改革暂缓之后,由供给推动需求的模式很难改变,A股高市盈率下运行的时间可能会更长。长期看,问题在于,投资者需要什么样的上市企业,并不由投资者和市场自己决定或选择,而是跟国家的产业扶持、国企改革、股市冷热等有关,IPO的决定权在监管者,市场往往很难左右供给。大部分投资者实际上是被动的投资自己并不了解或感兴趣的公司,这就导致长线持有的可能性不高。
政策制定者目前需要研究的,不应该是如何或明或隐的刺激储蓄进入股市的问题,而是股市如何加速改革,跟上市场节奏和需求,帮助提升经济运转效率、实质性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等的问题。如果这一轮的拉升对应的是下一轮对称性下跌,股市的意义可能就只是一种粗暴的财富转移,对长远的经济发展毫无战略性意义。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专栏作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