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9月全面降准预期升温,“双降”可能性有多大?
在9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后,市场普遍预计,9月降准会大概率落地。
消息极大提升了A股市场的上涨动力。9月5日,沪深两市高开高走,大幅上行,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000点,创业板指数也回到1700点。
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国常会提到普遍降准,一是经济下行稳就业的现实考虑,货币政策可以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二是专项债发行需要长期流动性对接;三是释放中长期流动性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为后续信贷成本下降打开空间。
全面降准9月可期
在业内专家看来,全面降准可以利好股市、债市、提振投资者信心,普遍降准或在9月落地。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普遍降准”,一方面有利于向金融机构提供“便宜”且长期的资金支持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融资,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解决流动性分层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四季度潜在的债券供给提供了对冲的选项。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明明认为,降准预计将短期落地。一方面,降低实际利率水平是今年以来的重点工作,降低实际利率水平仍然要落实到引导LPR下行上,降准以降低资金成本有助于LPR下行。另一方面,专项债若增加发行,降准可释放资金承接。“往后看,定向支持小微企业目标仍在,定向降准仍有较大概率再次出现,而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也有助于LPR报价下行,我们认为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可能组合出现。”
华尔街见闻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从以往经验来看,国务院会议定调“定向降准”之后,距离落地往往只有一周左右甚至更短的时间。“从历史上看,并非每一次(定向)降准之前都有国务院的定调,但是国务院给出明确定调之后,确实基本都出现了(定向)降准。”
邓海清认为,此前8月1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多种货币信贷政策工具联动配合”,会议强调的是“市场化改革”,没有提降准或者定向降准。仅仅时隔3周之后,国务院明确定调“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意味着普遍降准大概率在时隔8个月之后重出江湖,上一次央行进行普遍降准是2019年1月。
不过,先提“降准”而未直接提及“降息”,“降息”概率有多大?
谢亚轩认为,很可能仍是考虑到目前面临的稳汇率约束,近期逆周期因子的作用效果创下了年内新高,而相较于MLF利率的调整,准备金率理论上仍属于中性冲销工具并不会带来额外的压力。MLF利率等政策利率的调整,预计最快至本月中才会出现。
明明则提出9月降息观点。他表示,从2018年以来的降准政策实际上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在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不畅,要通过引导LPR下行来降低实际利率水平,而LPR下行的空间仍然需要降息等落地才能打开。同时,美联储再次降息在望、国内通胀压力阶段性回落,国内降息空间也将打开。
明明认为,从历史上看,降准和降息并不互斥,而立足当下,降息是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下的顺势而为,同时可作为一个观察LPR改革机制的契机,反而可以为后续降息铺路。
货币政策是否会重启宽松?
上一次实施全面降准是在2019年1月,时隔8个月后,此次国务院定调普遍降准,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宽松周期的重启?
综合来看,国常会对货币政策表述由“松紧适度”改为“预调微调”,并特别说明要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工具,明明认为,结合国常会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表述,结合支持对象、外部因素和LPR改革来判断。降准可期,但并不制约后续降息,“双降”有可能;年内积极财政的托底作用会有所提升,但力度不会过猛。
从此前央行表态来看,中国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8月20日国新办吹风会表示,市场利率已经明显下降,目前已经到了一个基本合理的水平。短期主要看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以后看情况,降准、降息都有空间,但是降不降还要根据经济增长和物价形势。
同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目前中国的准备金率平均水平大概是11%,这个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当中相对来说是中等偏低的,如果加上超额准备金,计算一个总的准备金率,中国总的准备金率和发达国家相比也是偏低的。从法定准备金率的角度来说,过去积累了一定空间,未来有一定的调整空间,但总的来说这个空间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大,“从准备金率的角度来说,重点是完善‘三档两优’的法定准备金率框架”。
邓海清认为,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并未提出“降息”、“降低MLF利率”,这意味着未来货币政策仍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央行仍然维持此前“保持定力”、“不松不紧”的主基调。在普遍降准、定向降准的同时,央行完全可以维持政策利率(OMO利率、MLF利率),以及货币市场利率中枢的不变。
第二种可能,央行放弃此前“保持定力”、“不松不紧”的主基调,改变之前对利率水平的判断,从7-8月份认为利率水平合适,到9月份转而认为利率水平偏高、需要下调。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李奇霖认为,宽货币空间有限,一是物价上涨压力暂未缓解,二是房住不炒的政策执行仍在持续。即使降准,后续流动性若过于宽松将短端政策利率压至较低水平,公开市场操作料将回笼对冲。
李奇霖表示,宽信用为主要的政策诉求。全年专项债在9月前发行完毕力争四季度项目开工,专项债额度提前下发今年四季度可使用的额度最高达1.85万亿,专项债可以用作项目资本金,并配套信贷,实现宽信用的效果,预计基建增速四季度可回升至5%~10%的区间,但考虑到地产下行和隐性债务治理,宽信用效果有待观察。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责任编辑:陈鑫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