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四大央行接连放“软话” 黄金、比特币大涨
每经记者 蔡鼎 每经编辑 贾运可
过去一周,包括美联储、欧央行、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在内的几大央行纷纷召开货币政策会议,为全球即将到来的宽松周期定下基调。在美联储的“鸽派”政策声明发布后,十年期美债收益率自2016年11月以来首次跌破2%关口、黄金一路冲破1400美元/盎司关口、比特币亦时隔一年多后再次涨上1万美元。
预计美联储年内降息两次
6月20日,美联储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在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后宣布维持利率不变。6月份的美联储“点阵图”显示,FOMC中有8名委员赞成今年降息一次,8名委员认为年内应当维持当前利率不变。尽管美联储内部出现分歧,但目前市场更关注的是10年期美债与3月期美债收益率倒挂问题——过去的经验表明,这将是一个美国经济即将陷入衰退的信号。
FOMC在政策声明中表示:“5月会议以来收到的信息显示,美国的就业市场依然强劲,经济活动正以温和的速度增长。平均而言,近几个月就业增长稳定,失业率保持在低位。尽管家庭支出增长似乎已较今年早些时候有所回升,但企业固定投资指标一直疲软。以12个月为基准,总体通胀率,以及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胀都低于2%。”
“FOMC认为,最有可能的结果是经济活动持续扩张,劳动力市场持续强劲,通胀率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但对这一前景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鉴于这些不确定性和温和的通胀压力,FOMC将密切关注即将发布的经济数据对经济前景的影响,并将采取适当行动维持经济扩张。”声明补充道。
此外,据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截至北京时间6月23日午间,美联储在7月31日的议息会议后降息至少25个基点的概率已为100%。具体来讲,下月底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71.9%、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28.1%。
美联储会议后,高盛经济学家表示,尽管美国经济状况似乎并不足以证明美联储有必要采取如此激进的政策,但美联储下个月仍可能降息25个基点。此外,高盛现在认为,美联储年内可能降息两次,与该行此前的预期大相径庭——此前高盛认为美联储年内将按兵不动,理由是目前美国的经济状况还没有差到需要美联储降息来刺激的地步。
此外,美国截至6月15日当周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降幅超过预期,显示劳动力市场基本面仍然强劲。美国劳工部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减少6000人,经季节因素调整后为21.6万人,低于预期的22万人。
英、日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欧央行行长德拉吉6月18日在葡萄牙辛德拉举行的论坛上为该行现有的政策工具进行了辩护,称如果通胀未能达到目标,欧央行可能再次降息或进一步购买资产。
“(欧洲)条约要求我们的政策行动必须是必要和相称的,从而完成我们的任务和实现我们的目标,这意味着我们对政策工具的限制是针对我们所面临的紧急情况的。如果说这场危机表明了什么的话,那就是我们将利用职权范围内所有的灵活性来履行我们的使命——我们将再次这样做,从而应对未来价格稳定所面临的任何挑战。”德拉吉说道。
德拉吉还称,“如果通胀不能回到目标水平,欧央行将再次放松政策。这强化了市场的预期,即欧央行将在未来几周内提供进一步的刺激。”自2013年以来,欧元区通胀一直低于欧央行2%的目标,而且经济增长放缓加大了价格增长进一步放缓的风险。
德拉吉讲话过后,德国商业银行表示,该行将欧央行的降息预期从今年第四季度提前到了7月份。该行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人们很可能还记得德拉吉在辛德拉的演讲,这为下一轮的大规模刺激措施打开了大门,类似于2014年他在杰克逊霍尔(Jackson Hole)的演讲。从本质上讲,自两周前的会议以来,欧央行再也不能容忍通胀崩溃和实际收益率上升的组合。”
6月20日晚,英国央行决策层全票支持维持利率在0.75%,同时预测第二季度英国经济增长将陷于停滞,并警告经济下行风险加剧。英国央行指出,过去一个月来,受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及“无协议脱欧”可能性上升等影响,英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下行风险正在增加。英国央行预测,继一季度环比增长0.5%后,英国经济第二季度为零增长。英国央行还表示,英国通胀率未来可能降至2%以下,“脱欧”方式将对英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日本央行6月20日在结束为期两天的金融政策决策会议后宣布,维持目前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不变。日本央行同时表示,这一政策将至少维持至2020年春季。日本央行在当天发布的一份公告中表示,决定将短期利率继续维持在负0.1%的水平,并继续购买长期国债,使长期利率维持在零左右。公告称,世界经济虽呈现出减速趋势,但总体仍在缓慢增长。受此影响,日本出口及工矿业生产有所放缓,但在收入、支出良性循环机制作用下,仍保持温和复苏趋势。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由于贸易环境恶化,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日本央行将密切关注贸易保护主义动向。
责任编辑:唐婧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