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晟太子看债 中泰固收 | 齐晟 胡玉霜 龙硕 韩坪
事件点评
06月11日专项债对基建的拉动,市场会不会高估了?
风险提示:
政策超预期变动
6月10日,《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发布。相对此前相关政策,主要出现两方面的放松:第一,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第二,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
由于此前规定,债务性资金不可作为项目资本金,因此在实际运行中,许多项目选择了非债务性资本金+专项债配套的融资模式,此次政策放松,一方面减轻了资本金获得的难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更多配套融资的选择,无疑对基建投资和经济增长构成利好。
但在兴奋之余,也需冷静思考,单就该政策放松而言,市场是否会对其影响存在高估的可能性?在与市场进行充分交流后,我们认为至少在三个地方,存在高估的可能性。
高估可能性一
可以用作资本金的专项债占比
《通知》指出,对于专项债券支持、符合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具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主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在评估项目收益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专项收入具备融资条件的,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但不得超越项目收益实际水平过度融资。
根据wind的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占比最大的为土储债和棚户区改造债,占比均在40%左右,与《通知》吻合度最高的收费公路债占比不足5%,即使加上轨交债占比也仅仅6.3%。考虑到统计方法比较粗略,且政策放松后或将带来放大效应,最终符合《通知》要求的专项债占比或在10%-20%之间,再考虑到其中“重大”项目的占比,我们认为最终可用作资本金的专项债规模占比很难超过20%。
截止8月底,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在8600亿左右,距离全年2.15万亿的上限规模仍有1.3万亿的发行额度。按照上述计算,最终能用做资本金的专项债规模很难超过2600亿,我们在下文计算中将给予2000亿的中性假设。
高估可能性二
忽略了原本专项债发挥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专项债规模的不断提升,其对基建投资已经起到了一定作用,我们以最有可能受益于政策放松的收费公路板块为例,选取了今年发行的10只代表券。从融资结构来看,资本金占比在25%-66%之间,其他资金占比以0为主,最高不超过35%,专项债占比最大,在31%-75%之间,即使政策不放松,作为项目最重要的配套融资渠道,专项债也会对基建投资起到拉动作用。
我们按照中性假设,选取53%的平均值,那么意味着未来可以用于资本金的这部分专项债,根据上文中性假设在2000亿左右,本身也会撬动3800亿左右的基建投资。由于此次政策放松只是增加了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并未增加专项债的发行额度。因此与上一轮地方债务松绑过程中,政策性银行大量发行专项金融债不同,在考虑政策放松对基建的边际改善作用时,不可忽略掉这部分也可撬动基建的专项债的机会成本。
高估可能性三
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杠杆效应
当我们计算专项债作为资本金的杠杆效应时,通常的方法是:考虑资本金的比例要求最低是20%-25%,因此对基建投资的杠杆作用在4-5倍左右。比如,2000亿专项债用作资本金,可撬动8000-10000亿的基建投资。
以上计算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假设:第一,目前基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作为资本金的非债务性资金不易获得,一旦这部分资金到位,项目会马上启动;第二,当专项债作为资本金后,剩余的配套融资不再使用专项债,均有其他市场化融资(如贷款)进行补充。
上述两个假设在实际运行中均会面临一些挑战,尤其是第二点。比如,根据我们上文分析的情况,目前高速公路项目中使用其他资金的比例非常少,即使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其他资金占比能否从目前的8%进行数量级上升到达80%,需要打一个问号。
同时,融资成本也需要考虑,目前很少有项目使用其他资金,是因为专项债融资成本普遍低于4%,而市场化融资往往高于5%,两者存在100bp以上的利差。再考虑到目前没有融资成本的非债务性资本金也要变为4%的专项债。举例说明,假设原本一个基建项目20%资本金+80%的专项债,现在转化为20%的专项债+80%的市场化融资,综合融资成本将从3.2%上升为4.8%,出现1.6%的升幅。
综合上述分析,即使政策放松,20%专项债+80%市场化融资恐怕也无法马上成为基建投资的主流模式。资本金中恐怕还需要一部分非债务性资金,其他配套融资中恐怕也还需要专项债做出贡献,我们在此做出中性假设,未来基建项目采用非债务性资金、专项债和其他资金分别占20%、35%、45%的比重,那么2000亿专项债的发行最终对基建投资的撬动效应在5800亿元左右,静态提高了基建投资3%-4%,考虑上文在政策放松前2000亿专项债也会带来3800左右的基建投资,因此政策放松对基建的边际拉动为2000亿左右,仅提高了1%-2%,作用相对有限。
信号大于实质
进入政策观察期
综合上述分析,此次《通知》带来的政策放松,由于缺乏细节和案例,在测算对基建投资的拉动作用时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如有多少比例的专项债可用作资本金、用作资本金的项目的融资结构会发生怎样变化等等。根据假设条件的不同,最终测算出的拉动效应会落在一个较大区间内。但根据上述分析,目前市场在若干个层面存在高估的可能性,建议冷静对待。
但从另一个层面进行分析,《通知》发布是否意味着新一轮政策的开始值得观察。特别是在去年23号文还在强调资本金约束的背景下,时隔一年就对资本金要求进行松绑,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多想象空间,地方政府是否由此改变预期增加基建热情也仍待继续观察。因此我们重申昨日报告《又到政策密集期,又见外资“抄底”》的观点,边走边看,把握主线,中小行业务模式的变化已经引发了资金市场的变化,在收益率曲线重新陡峭化之前不宜拉长久期进攻。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李铁民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