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配套资金专项债松绑 数万亿地方基建迎来开工时刻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杨仕省 北京报道 近日发布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允许地方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这点燃了市场的热情。仅6月中旬发改委就公布了30则企业债券核准批复,总金额达1410.4亿元,项目融资骤增。 与此相关,各地基建投资再次按下快车键。记者注意到,从地方发改委、地方政府到国家发改委,重大基建项目审批明显加快,6月以来多地推出的重大项目建设计划达数万亿元。 比如,广西近日下达2019年第二批重大项目178个总投资3018.7亿元;贵州发布2019年第一批重大民间投资项目,164个投资达1515.24亿元;安徽省日前印发2019年省级调度重大项目计划,115个项目投资1.1万亿元。 除了传统的交通、能源等基建项目,5G商用、人工智能等新型基建项目也成为投资热点。 “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为项目配套融资,这为重大项目的资金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渠道。”联讯证券宏观分析师李奇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据他介绍,2018年三季度开始的基建补短板效果并不显著,投资增速仅从2018年9月份的低点0.3%,微弱反弹至今年前4个月的3.0%,而资金问题则是制约基建的最主要原因。 各地猛推重大项目 6月以来,各地密集推出重大项目清单,投资额度动辄数千亿至上万亿不等。 据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介绍,作为史无前例的伟大世纪工程,川藏铁路四川雅安至西藏林芝段将很快开工建设。川藏铁路全长1629公里,投资约2500亿元。 6月17日,在国新闻办发布会上,彭清华介绍了四川即将开工的几条重要铁路进展情况,包括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成南达万(成都-南充-达州-万州)高铁、成自宜(成都-自贡-宜宾)高铁。 “四川铁路建设正迎来一个新的高峰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发力。”四川一官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东向正在建设成南达万高速铁路;南向成贵(成都-贵阳)铁路今年年底以前全线通车,正在同步建设成自宜高速铁路;西向川藏铁路正在建设;北向正在建设从成都到西宁和兰州的铁路。 此外,广西近日公布2019年第二批重大项目计划清单,涉及即将开工的9个项目,共计1339亿。梳理发现,基建类清单计划共安排项目178个,总投资301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2.6亿元。据统计,第二批计划下达后,2019年广西推进重大项目累计达1073个,总投资2103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84.6亿元。 “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每月5日前报送上一个月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广西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此次清单中,大基建类项目占绝对优势,合计46个,总投资395.87亿元,包括交通类项目6个,能源类1个,水利类3个,市政基础设施36个。 6月19日,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表示,正谋划绿色发展重大项目91个、总投资1.3万亿元。稍早,重庆发布了总投资约2.2万亿元的重大项目名单,贵州发布2019年第一批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工程包,共164个项目,总投资达1515.24亿元。安徽省日前印发2019年省级调度重大项目计划,拟安排项目115个,总投资1.1万亿元。 迎来开工热潮 记者梳理发现,近日各地发布的高速公路项目投资超过2万亿元,即将开工的特高压项目投标报价达1.5万亿元。 据记者了解,2019年重点建设的高速项目,有的尚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有的刚进入勘察设计招标或者施工招标,也有的刚发布施工中标或在2019年开工。据统计,2020年前计划开工的铁路项目60多个,总投资超16000亿元,不包含部分暂未预估投资额的项目,累计达到2万亿。 同时,机场项目获批的消息骤增。6月12日,玉树机场改扩建工程获批;6月5日连云港新机场项目获批,鄂州民用机场项目6月开工了,投资1300亿元的厦门新机场也进入开工建设阶段。 多次上报的西安地铁项目也获批了。6月14日下午17点46分,陕西省发改委官网发布西安地铁第三期建设规划获批,包括5条新建线路和2条延伸线路,涵盖西安市、咸阳市和西咸新区,总投资969亿元。 此前,国家发改委已批复了长春、苏州、重庆、济南、杭州等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目前这些项目或即将开工,或正在建设。 6月14日,贵州省发改委发布2019年第一批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工程包的通知,向社会资本推介民间投资项目164个,总投资1515.24亿元,拟引入民间资本1245.84亿元。 除了高速公路、机场、高铁、地铁项目外,还有一批即将开工的特高压项目。国家电网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近日公布的青海-河南、陕北-武汉±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备招标15类物资106包,投标报价1537027万元,将很快开工。 重大项目正迎来一轮开工热潮,源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铁路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眼下这些项目正在进入紧锣密鼓的施工中。 专项债助力基建回暖 《通知》明确把“开大前门”和“严堵后门”协调起来,允许地方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这点燃了市场的热情。仅6月中旬发改委公布30则企业债券核准批复,总金额达1410.4亿元,项目融资迅速增长。 “应该理解为积极的扩大建设资金的来源,政府的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能够放大多少倍,然后把银行和社会上的资金都收集起来,可以尽快的改变基建项目配套资金不足的尴尬。”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允许地方债为重大项目配套融资,数万亿地方基建因此迎来开工时刻。 梳理通知,上述通知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应具备三项条件:一,应当是专项债券支持、符合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具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二,涉及领域主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三,评估项目收益除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具备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条件的项目。 “对预算拟安排新增专项债券的项目,可以通过先行调度库款的办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通知称,各地要均衡专项债券发行时间安排,力争当年9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今年至今,我国地方债发行总规模突破2万亿元。 “2019年我国地方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定在2.15万亿元,相较去年增加了8000亿元,增幅60%。”北京福盛德经济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冯建林说,如果允许部分专项债作为资本金,将撬动更多的投资,有助于基建的回暖。他向本报记者表示,专项债资金是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今年基建增速有望达8%-9%。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本文来自于华夏时报网)[详情]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何加强逆周期调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近日,宏观调控“工具箱”又亮出一件“利器”——中办、国办部署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明确了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等措施,鼓励依法依规市场化融资,增加有效投资。 近年来,地方债问题备受关注,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违法违规举债,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对此,中央出“重拳”整治举债乱象,严格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明确地方政府举债只能通过发行债券,并强化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从而建立起严格、有序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制度。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包括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前者是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举借一般债务,后者是针对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举借专项债务。在这两种债券中,专项债券是“主力”,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08万亿元,其中专项债券2.15万亿元。在政府投资中,专项债券在基础建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方债券发行规模加大、速度加快,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最新统计显示,1月份至5月份,新增地方债券发债规模已占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47.4%,发行进度接近一半,超过序时进度。各地发行的新增债券主要用于在建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棚户区改造、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水利工程、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重大项目建设。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稳投资作用十分重要,需要着力激发社会投资、保持投资增长。为此,需要用改革的方法开大开好地方政府规范举债融资的“前门”,充分发挥专项债券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此次专项债新政,坚持疏堵结合,把“开大前门”和“堵牢后门”协调起来,鼓励依法依规市场化融资,增加有效投资。比如,提出合理明确金融支持专项债券项目标准,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标准的项目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这些措施都是对以往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不少研究机构测算显示,其拉动投资规模可观。 值得注意的是,推动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工作,并不意味着放松债务风险管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始终是必须坚持的原则。新规从合理明确融资标准、严格项目资本金条件、确保落实偿债责任、保障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强化跟踪评估监督等方面,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各地不得借机举借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 下一步,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要协同配合,推动专项债券新政落地,增加有效投资、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者:曾金华 来源:经济日报)[详情]
专项债补充资本金形成撬动基建投资新杠杆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 “如果允许专项债券转为项目资本金,不仅拓宽了专项债的用途范围,而且更可大大提高项目资本金法定规模的形成效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这一对专项债的特殊赋能既代表着金融制度构架的深度创新,也显示了财政政策导向的科学突破,其对基建投资与经济增长所构成的能量支持效用值得期待。 按照政策规定,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所形成的资金在性质上属于债务性资金,不能将此用作项目资本金,只可充当配套资金,因此实践中的常态运行模式就是:项目获得审批—资本金到位—配套资金进场。目前来看,公益类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资本金主要来源于公共财政,同时引进了一定规模的社会资本。显然,如果允许专项债券转为项目资本金,不仅拓宽了专项债的用途范围,而且更可大大提高项目资本金法定规模的形成效率。 依照相关要求,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都必须以法定的资本金比例作为审批前提,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为20%,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机场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为25%,铁路、公路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为20%,否则就不可开工。由此也不难想象,假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遇到暂时困难或者调度不力,以及社会资本进入渠道遇阻或者配给不及时,计划中的项目不仅不能按时动工,而且很可能因此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但如果有了专项债券充作资本金的支持,不仅在一般意义上拓展了项目资本金的来源渠道,同时还可有效避免和防止因项目资本金临时不足所造成的投资停顿与弃置风险。 从供给角度考察,地方政府作为项目资本金的配给主体,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是政府性基金收入,而在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构成中,城镇土地出让收入又占了最大比重,可恰恰是这个最重要的收入贡献管道,随着土地资源禀赋的越来越稀缺以及可售边际增长空间越来越有限,已经出现明显且快速收窄的趋势。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专项债所支持的项目都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县级市,但在不少地区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因土地出让金而减少从而影响区域重大项目资本金安排与支出的情形下,全国性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可能放慢与减弱。不过,允许专项债券补充项目资本金的创新政策落地后,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将获得不小的提振与增效。 根据《通知》的规定,可以用专项债补充资本金的项目必须具有营利性,而且营利不仅限于政府的盈利,还需要包括社会的盈利。依照这个标准,土地储备和棚改项目的主要收益归政府,不太具备社会盈利性,因此理论上不符合专项债补充资本金的范畴。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为2.15万亿元,上半年已发行8579亿元,其中土储和棚改债的比例接近80%,同时满足专项债补充资本金项目要求的收费公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资源与环保工程项目的占比约7.5%,资金筹集规模为643亿元;由于接下来今年还有1.3万亿元的待发专项债,即便保守地将将满足专项债补充资本金项目的占比提高至10%,也可产生约1300亿元的专项债补充项目资本金成果。按照公路、轨交等项目资本金可撬动5倍杠杆的成效计算,新增专项债资金补充资本金后可以增加基建投资6500亿元左右,相应地拉动基建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甚至更多。 更为重要的是,专项债补充项目资本金的功效并不仅仅停留在自身资金的撬动作用上,更能从信贷杠杆的角度充分地体现出来。直观地看,将专项债引入资本金序列,工程项目的进展时序得到了有效保证,同时项目可以如期进入运营并赢利,最终结果实际提升的是项目信誉度,这样更有利于项目单位进行公开融资,形成“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的立体融资方式,后者包括向银行贷款以及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等,进而增大配套资金使用与投放规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与完美收官。[详情]
来源 申万宏源固收研究 孟祥娟 刘宁 李通 利率部分 风险偏好短期小幅修复,但今日债市实际调整压力有限,整体窄幅波动,短端受益于流动性释放,基本走平。周三受风险偏好短期修复影响,股市上扬,债市长端小幅承压,但跌幅有限,受益于央行继续释放流动性,银行间资金利率继续下行,债市短端表现尚可。我们昨天也指出,风险资产方面需谨慎看待经济下行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政策边际进一步宽松,而风险资产会上涨的逻辑,因为按照这种逻辑风险资产就不会有熊市。但是回顾历史我们发现,绝大多情况下,风险资产和基本面走势比较一致。由此来看,当前的反弹,只是风险资产下跌途中的一个反弹。 此外,昨天(6月18日)彭博报道中国财政部专家称可能上调地方债额度之后,市场对于下半年特别是三季度利率债供给压力讨论增多,我们对下半年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进行了简单的测算(见表1)。 整体来看,由于今年地方债额度的提前下放,今年利率债发行较为提前,上半年供给规模大于往年,但测算来看,下半年国债和地方债净融资合计约2.68万亿,下半年发行压力并未超过去年。我们在表1中列示了对下半年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的预测,红字为预测部分,2019年上半年数据是根据年初至今(2019.6.19)的数据合理估算,全年预测建立在年初财政发行计划不变的假设基础上,据测算,预计下半年国债发行规模约为2.2万亿,净融资约1.2万亿,地方债约1.6万亿,净融资不到1.5万亿,合计来看,下半年国债和地方债净融资合计约2.68万亿,供给压力并未超过去年,在货币政策维稳流动性方向下,不必过于担忧供给冲击。 同时,我们也一直强调,利率债供给增多时,并不一定意味着债市的调整压力,主要关注当时的货币政策环境,基本面仍然是核心。以往也出现过地方政府债单月大规模发行的情况,但并不一定意味着流动性的收紧。例如,16年2-3季度地方债发行量处于高位,16年4月、6月甚至出现过单月发行规模超万亿的情况,而且,如果剔除置换债只考虑新增债的话, 16年6月、17年7月新增债单月发行规模均超7000亿,也并未引发资金面及债市出现显著调整,此外,去年7-9月地方债集中发行,对应债市表现7月债市基本维持震荡格局,8-9月债市在经济基本面数据出现边际改善的情况下发生调整,供给并不不是核心影响因素。 站在当前位置看,“社融上+经济下+货币松+汇率稳+风险偏好下”格局下,我们继续看好5-8月的债市,看好的品种是利率债、城投债及中高等级产业债,维持2019年10年国债收益率低点到2.9%的判断不变。 信用部分 6月发行速度较快,专项地方债扩容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近日,彭博报道“财政部直属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表示,今年下半年提高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全国财政预算也有可能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调整。”那么专项地方债扩容的可能性大吗,是否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此外,谈话中提到“随着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的增加,赵全厚预计今年中国政府的杠杆率料将提高至38%-40%,截至去年年底这一杠杆率为37%。”是否可以用来推算出扩容的规模。 一,扩容的可能性大吗: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1)今年发行节奏较快,9月份实现发行目标完全可能。2019年地方债新增额度总计3.08万亿,一般政府债0.93万亿,专项政府债2.15万亿。债券分两批发放,其中2018年12月时,全国人大决定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务限额5800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8100亿元,合计13900亿元。其后,2019年5月份财政部发布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2019年6月底前完成提前下达新增地方债券额度的发行,争取在9月底前完成全年新增地方债券发行。 以目前节奏来看,前五个月我国地方债净融资额已经达到1.51万亿,达到了1.39万亿的预发额度。同时假设6月份发行节奏平稳,上半年地方债净融资额为2.06万亿,今年新增额度3.08万亿剩余1.02万亿,如果分摊到8、9、10三个月上,则每个月需净发行0.34万亿左右(新发行0.46万亿),以上半年的发行节奏看,略快于月均净发行0.30万亿(0.38万亿新发行),但这个量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地方债发行弹性巨大,可以参照去年9月份发行的情况,为了达到财政部9月底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不得低于80%的要求,各省份在9月份专项政府债单月净融资达到了0.64万亿,超过了整个2018年1-8月份累计净融资规模,可见在足够的政策导向和激励下,地方政府债可以有很大的发行弹性。 2)基本面下行压力较大,保基建定调开始明确。随着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消费、出口数据的恶化,保基建的重要性逐渐提升。政策导向上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此文件在基建基调,地方债使用,城投定位这三大方面做出了调整,文件目的清晰而明确,要求“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更好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券)的重要作用,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增加有效投资、优化经济结构、稳定总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减税降负和隐性债务的控制又在负债端使得地方政府无法施展,因而继续扩大政府负债是有迫切需求的。 3)9月份之前完成发行为首次提法,4季度发行留白为扩容腾出空间。2019年1月份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争取今年9月底前各地完成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这种9月底之前的督促发行仅在2018年提过,18年要求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因而要求9月份之前完成所有发行今年为首次,那么四季度地方债是否刻意留白,为后续地方债扩容,或者为前序剩余额度发行腾出空间,我们认为是有这种可能性的,也与此次赵全厚主任的报道情况相吻合。 4)好处多,是最优加杠杆手段:从优点来说,专项政府债不抬升赤字率;有往年存量剩余额度;利率发行低,未来偿付负担不重;发行期限可达7年、10年,有效优化债务结构;项目对应,管理规范;银行为主要投资者,货币政策容易配合。因而无疑是最佳政府加杠杆方式。 二、规模可能有多大? 报道中提到“随着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的增加,赵全厚预计今年中国政府的杠杆率料将提高至38%-40%,截至去年年底这一杠杆率为37%。”那么是否可以根据此数据来估算新增的地方债规模呢。我们认为并不能,此句的背景是在当下额度下的,理由如下:报道中所提到的杠杆率采用的是最狭义的杠杆率,即为(地方政府债务+国债)/GDP。经我们计算,2018年政府杠杆率为36.6%,与赵全厚所计算数值相符,如果按照今年地方债全部发行完成,GDP增速6.25%计算,则2019年政府杠杆率为39.6%,与38%-40%的估计相符,即不增加地方债额度年末已经达到40%的估算了,因而此句话是针对目前不增加额度情况,而非进一步增加额度情况。 因而总体来说我们还无法依据此次报道估计地方债发行额度,但如果从发行压力角度出发,依照每月0.3万亿的净发行规模来看,增加0.9万亿以内的发行量还是比较可行的。如果再增加0.9万亿专项债额度,则地方债务率将由90%提升到93%,也仍满足“拟将债务率不超过100%的水平作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整体风险警戒线”的要求。 市场动态 一级市场:周三新发行国债、农发债共990亿元。1Y、10Y国债分别发行400亿元、480亿元,发行利率分别为2.6708%、3.2137%,发行倍数分别为3.19、3.39,整体需求一般;1Y、7Y、10Y农发债分别发行20亿元、30亿元、60亿元,发行利率为2.5100%、3.7489%、3.8087%,发行倍数为6.36、3.63、2.89,1Y农发债需求较高,7Y、10Y农发债需求一般。 二级市场:周三债市长端小幅承压,短端窄幅波动,国债期货窄幅下跌,现券收益率多数上行。期债方面,周三国债期货窄幅下跌,5年期主力合约收跌0.02%,10年期主力合约收跌0.09%。现券方面,周三国债收益率多数上行,1Y国债收益率下行0.39bp,3Y国债收益率上行0.06bp,10Y国债收益率上行1.25bp报收3.2427%,10Y国开债收益率上行1.50bp报收3.6252%。[详情]
强化稳增长信号 专项债新规出台 时代周报记者 谢洋 发自广州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地方政府专项债迎新规。 6月10日,财政部、发改委等六部委就《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答记者问时表示,《通知》坚持疏堵并重,把“开大前门”和“严堵后门”协调起来,在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不走无序举债搞建设之路的同时,鼓励依法依规通过市场化融资解决项目资金来源。 “开大前门”迅速成为《通知》中备受外界关注的焦点,具体内容包括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标准的项目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支持重大项目市场化融资、合理保障必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多渠道筹集重大项目资本金等。 多位专家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此次《通知》出台,更大的意义在于保障重大项目的融资和落地、稳定总需求、促进有效投资。“现有的部分专项债,尚未很好地承担起拉动投资的职能,”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次《通知》的出台,有利于盘活这部分存量的专项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亦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此次《通知》的总体思路,还是平衡扩大融资与控制杠杆:“一方面通过专项债继续筹集资金投向短板领域,以支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通过对专项债管理的完善,避免杠杆率的无限制推高,控制好地方债务风险。” 是保障而非强刺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固定投资同比增长5.6%,与1—4月份相比下行0.5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增速比1—4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今年,基建承担托底经济增速的重任,专项债无疑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次《通知》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公益性项目资本金,成为最大亮点之一。“以往许多地方发完专项债后,由于没有资本金,资金趴在账户上动不了。现在专项债募集的资金可以立刻作为资本金投入,有利于加快项目建设的进度。”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专项债作项目资本金,实质上是明股实债。这是一次较大的政策突破,为PPP项目使用明股实债解决资本金问题提供了重要借鉴。”但同时,《通知》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做出了严格规定,具体包括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通知》鼓励发行10年期以上的长期专项债券,长期地方专项债期限占比将有所提升,供需均将得到较好提振。目前来看,期限较长的专项债券多为10年期,仅少部分在10年以上。对于铁路、城际交通、收费公路、水利工程等建设和运营期限较长的重大项目,鼓励发行10年期以上的长期专项债券,能够更好匹配项目资金需求和期限。 据海通证券姜超团队测算,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通知》出台最多可多增基建融资约5700亿元—对照2018年基建投资共17.8万亿元,可拉动基建增速3.2个百分点。但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产业分析师汪伟向时代周报记者强调,此次允许专项债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公益性项目的部分资本金,主要目的还是在于确保规划制定的各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重大项目融资业务顺利开展,目标仍落脚在推进实施“保障”项目,而非一味“刺激”,“从这个意义上说,《通知》带来的实际效应,可能比市场上很多机构预测的要小得多”。 除了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杠杠效应,《通知》还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并明确:对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在新增隐性债务方面予以免责。 申万宏源固收团队指出,此变化对基建的影响不亚于资本金政策,预计未来退出融资平台的公告会继续明显增多。从目前数据来看,今年专项债仅新增2.15万亿元、存量8万亿元,但城投债务存量则近40万亿元,其中城投信贷占26万亿元左右,“总量大,弹性也大。在今年制造业盈利不佳、风险积聚的前提下,此政策将从城投角度明显促进基建增长”。 “虽然《通知》本身针对专项债,但对于完成市场化转型、与政府脱钩的城投公司来说,也是利好。”长期为融资平台公司做咨询的金永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银行本身有合规性审查,而《通知》允许融资平台在不扩大建设规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与金融机构协商继续融资,这打消了金融机构的顾虑,对平台公司完成项目后期融资、避免项目烂尾有帮助。” 积极财政政策空间尚存 步入2019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逆周期调节成为多次高层会议重点提及的内容。对于下半年的财政政策空间,中信证券指出,基建的进一步发力需要多工具、多渠道同时支持,可能包括赤字率和政府债的额度提升;融资平台的“监管内”适度放松;社会融资中非标类融资的“合规性”放松;合规PPP的支持以及特别债的发行等。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宏观组测算,在积极情况下,若财政赤字率年内上调到3%,则总体财政空间可提升至2.60万亿元,实际赤字率可达到4.6%左右。而从准财政口径来看,特别国债作为不会增加财政赤字的调节工具,也可贡献潜在的财政政策空间。 另一方面,专项债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隐患。“与PPP相比,专项债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时间较短,在进一步放宽限制后,可能存在转向隐性债务的风险”,金永祥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个别项目的评级报告因为操作时间短,可能并不能完整反映出发行风险和可行性情况。” 国盛证券固收团队指出,截至5月31日,新增一般债剩余3302.2亿元待发,新增专项债剩余1.29万亿元待发,新增债合计剩余1.62万亿元,借新还旧债至多有8352.5亿元待发。在新增债券和借新还旧债的双重压力下,6月地方债发行放量将达6000亿元以上,单月发行规模可能创年内新高。 赵锡军认为,今年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或将落在已有的专项债存量上。“从大方向上来讲,地方债的发展路径是市场化与法治化。而在管理上则是专业化和透明化,就要求每一个项目都要有专业人才和技术来承载,做好包括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等。” 因此,“相对于扩大投资规模,能否真正产生效益、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才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关键。”赵锡军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各种财政政策工具不断推出,包括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专项债规模等。未来这些政策还会继续推进,但实际上,减税降费怎么样落到实处、投资项目怎么真正做好,这比工具箱里头能拿出多少工具更重要。” “目前,有些项目例如棚户区改造,动拆迁成本较高,专项债券无法撬动。”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郑春荣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规定,专项债券可以当作资本金,可以带来一倍的资金。有点类似于永续债券。这个新政策有两个好处:一是扩大了可用资金量。二是融资量扩大以后,地方政府隐瞒动机减弱,政府的项目和债务资金可以较为明确地统计,较好避免了隐性债务的发生。” “从财政部公布的2017年全国财政决算情况来看,各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基本上都没有用完,说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 ‘前门’已经开得足够大。”郑春荣进一步指出,“目前中国各省政府在使用专项债券方面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此次扩大专项债券的使用范围以后,地方政府可以有更大的政府融资权限,有利于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行决定债务规模。”[详情]
来源:债市覃谈 国君固收.信用周报 | 报告导读: 包商冲击一波未平,非银和结构化产品风险再起。包商银行事件引发中小银行、非银流动性明显收紧。在资金结构化和信用分层环境下,结构化发行产品风险浮上水面。 非银资金成本大幅攀升,部分公募产品受冲击净价大跌。反应非银融资成本的“FR007-DR007”创下历史新高,R007和R014加权平均利率仍在2.5-2.7%,但拆借最高价飙至15%,部分公募开放式中长期纯债基金近2周净值大幅下跌,有6支产品跌幅在4%以上,11支产品跌幅在2-4%区间,占比1.32%。 每轮非银钱荒,信用债往往经历三波冲击。第一波为流动性剧烈冲击,现金为王,机构被迫首先卖出流动性最好资产;第二波以Shibor 3M和NCD为代表的中期资金利率抬升,负债端缩表,银行对资产收益要求和利率定价之锚抬升。第三波,资产端信用收缩,影响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信用利差走扩,市场追逐确定性收益的资产。 央行介入重建流动性投放渠道,监管有望出手阻断风险传染。我们认为,实现定点出清,阻止风险向其他机构传染、避免信用剧烈收缩,更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上周央行提供和重建流动性投放渠道,避免机构风控一刀切影响,快速处置问题产品,阻断风险向市场传染。 地方专项债新政,2类城投有望受益:1)隐性债务确认比例较高的城投平台主体。文件支持金融机构对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协商展期或再融资,将改善企业信贷环境,降低存量债务风险。2)从事铁路、高速公路、棚改等,最先受益专项债作资本金政策投资领域的城投主体。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和市场化资金等配套融资的撬动支持,流动性风险整体降低。 正文 1、非银资金荒,信用债冲击有几轮? 包商银行冲击一波未平,非银和结构化产品风险再起。包商银行事件打破银行间市场上两大信仰:NCD信仰和同业信仰,许多机构收紧质押库和交易对手限制,导致中小银行和非银机构流动性明显收紧。在资金结构化和信用分层环境下,有一类风险浮出水面,即从事信用债一级结构化发行,通过牌照寻租和套利,帮助企业发行人借用金融机构(私募、券商资管、公募、信托都可)的同业信用进行融资。随着非银流动性大幅收缩,底层风险逐步浮上水面。 非银资金成本大幅攀升,部分公募产品受冲击净价大跌。包商银行事件后,尽管银行间流动性在央行呵护下整体平稳,但以“FR014-DR014、FR007-DR007”衡量的非银资金成本却大幅飙升,“FR007-DR007”更是创下历史新高,R007和R014加权平均利率仍在2.5-2.7%左右低位,但拆借最高价飙升到15%,凸显流动性和信用分层下不同机构冷热不均。受资金紧张和个别非银产品事件冲击,部分公募开放式中长期纯债基金近2周净值大幅下跌,有6支产品跌幅在4%以上,11支产品跌幅在2-4%区间。 每轮非银钱荒,信用债往往要经历三波不同冲击。第一波为流动性剧烈冲击,资金利率飙升、波动性放大、杠杆脆弱性上升,carry套息和杠杆稳定性变差,产品现金为王,机构被迫首先卖出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如利率债、高等级信用债、城投债等;第二波,以Shibor 3M和NCD为代表的中期资金利率抬升,尤其中小银行NCD发行困难、利率高企,负债端缩表、利率上行重定价,开始影响银行对资产收益的要求和债券利率曲线定价之锚。第三波,资产端信用收缩,资本要求提高,开始全面影响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企业尤其弱资质主体信用利差走扩,资金链收缩甚至断裂,信用事件不时曝出,信用债市场的投资风险偏好大幅下降,资金重新回归对于确定性的追逐。 信用市场缺“信用”,央行介入重建流动性投放渠道。6月14日央行增加再贴现额度2000亿、常备借贷便利额度1000亿,加强对中小银行流动性支持,重建流动性投放渠道(从NCD市场回归央行),有助于缓解对市场的第一波和第二波冲击,但对于非银,恐仍然面临半年末时点的至暗时刻。市场并不缺钱,非银主要缺“信用”,就像股灾把风险偏好最高的主体都消灭后,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一些严重依赖中小城农商行融资的地方国企、中小企业,依赖结构化发债的企业主体将面临信用风险的上行,投资者对收益确定性的资产偏好将会提升。 我们认为,监管层有望及时出手阻断风险传染。尽管个别高杠杆冒进机构和产品面临调整出清,但阻断风险向其他机构传染、避免信用剧烈收缩,实现定点“爆破”而非引发系统性风险,才更有利于市场稳定。我们认为,监管层有望及时出手,通过提供和重建流动性投放来源、窗口指导避免机构一刀切风控等措施,快速处置问题产品,阻断风险向市场传染。 2、一轮小型2015-16年刺激?——详解专项债新政 事件: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同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要求,财政部、发改委、央行、审计署、银保监会、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通知》答记者问。 2.1 详解地方专项债新政的五大亮点 1、允许地方专项债作资本金 2017-18年以来,在严控地方隐性债务的大环境下,多项地方融资监管文件均对投资项目资本金从严管理,强调严禁以债务性资金违规出资、严禁以公益性资产、储备土地等方式违规出资、充当资本金,导致地方上许多重大新建项目,面临缺乏资本金的困境;同时,18年23号文还规定如果存在以债务性资金违规出资,国有金融企业不得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导致基建投资复苏缓慢,从2018年8月稳增长以来,基建投资虽已见底企稳,但增速一直低迷。 本次文件明确了满足一定条件的重大项目,专项债可以作为部分资本金,是对2017-18年政府融资严监管要求的一定放松,体现出政策层稳基建稳增长的意图,有利于撬动投资规模,加快地方基建投资的积极性。 根据文件,以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的重大公益性项目需满足三个条件: 1)重大项目:符合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主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等; 2)专项收入:项目收益兼有“政府性基金收入+经营性专项收入”,偿还专项债本息后,经营性收入仍有剩余、能覆盖市场化融资本息; 3)省级批准:省级政府要进行事前评审、批准和单独公开,对项目要重点评估论证,加强督促检查。 2、“专项债+市场化融资”可以搭配使用 文件中最重要的放松之处,是明确提出了“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的组合形式。1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提出“货币信贷政策要配合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但具体专项债与项目信贷如何搭配,在实操层面不明晰,很多金融机构担忧会增加隐性债务,因此上半年投放项目贷提供融资支持的积极性偏弱。 文件明确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以中长期项目贷款等方式支持专项债券项目,提供配套融资支持,这为银行项目贷的扩张开了一个口子,配套专项债项目的授信得到政策层支持认可,在操作上更加合理合规,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刺激信贷“金融加速器”的扩张。 什么样的重大公益性项目可做“专项债+市场化融资”?这一政策条件要比以专项债作为资本金的项目来的相对更宽泛,需满足以下: 1)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在区域上,《通知》提到“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等”;在资金投向上,包括了乡村振兴、棚户区改造等保障安居工程、异地扶贫搬迁扶持、自然灾害防治、铁路、收费公路、机场、水利工程、生态环保、医疗健康、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城镇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以及其它纳入“十三五”规划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建设。 2)专项收入具备融资条件:收益兼有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它经营性专项收入,且偿还专项债本息后仍有剩余专项收入的重大项目; 3)鼓励多种市场化配套融资:鼓励通过银行贷款、险资、发信用债三种方式提供配套融资,但文件中并未提及信托、委贷、资管等非标形式。 3、“正名”平滑融资,为纳入隐性债务的必要在建项目融资获认可 2019年以来在地方隐性债务化解中,许多城投平台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商开展“平滑融资”,对纳入地方隐性债务系统的、重大在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或进行展期,但在实际执行中,仍有不少银行对合规性和偿债来源感到担忧。 文件首次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的平滑融资“正名”,指出对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允许在不扩大建设规模(这意味着不新增隐性债务)前提下,与金融机构协商继续融资,并鼓励通过补充有效抵质押物,或由第三方担保等方式,保障债权人权益。这标志着,为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在建项目提供“平滑融资”,成为政策认可鼓励、“名正言顺”的融资支持方向。 前期财新等新闻曾报道国开行分行参与天津、江苏镇江、湖南湘潭等地方隐性债务的化解,前提要求是必须纳入地方隐性债务系统中,化债方式基本为发放贷款借新还旧、或以长期贷款置换短期贷款,这一化债探索是否符合政策监管要求曾一度引发市场关注,但在政策“正名”后,我们认为,这一化债方式在执行层面的速度有可能会加快。 除国开等政策性银行外,为存量隐性债务提供“平滑融资”,还可能将成为商业银行信贷积极投放的一块重要领域,毕竟,在过去政府性项目业务就是银行竞争的热点,尤其过去一些表外业务激进扩张的股份行、城农商行等,在表外业务遭遇压降收缩情况下,面临一定的“资产荒”压力。 4、首次提出可免责情形,消除金融机构担忧 文件首次提出允许金融机构合法合规融资行为,避免各方因担心被问责而不作为,明确政策边界,提出以下情形不认定为隐性债务问责: 1)专项债项目配套融资; 2)已纳入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及部门印发的“十三五”规划,完成审批或核准程序的项目,以及发改委牵头提出的其他补短板重大项目,且偿债资金来源为经营性收入、不新增隐性债务; 3)支持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且不新增隐性债务; 过去两年的严监管,使得金融机构对于地方融资、公益性项目、融资平台的项目贷款投放等都十分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不少银行不敢给地方平台放款,或者仅发放一些流动性贷款,宁可不做也不敢踩上隐性债务的红线,更进一步加剧地方债务风险。这次文件首次提出三种免责情形,消除地方和金融机构的担忧,提高银行机构等风险偏好,加大对于基建领域和中长期项目贷投放的积极性。 5、不新增隐性债务的红线未突破 在基本原则里仍强调“严控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不走无需举债建设之路”,“对举借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的要坚决问责、终身问责、倒查问责”。提出“对于市场化转型尚未完成、存量隐性债务尚未化解完毕的融资平台不得作为项目单位”。 2.2 专项债新规对基建和经济撬动作用多大? 专项债空间?年内剩余新增专项债额度1.29万亿在9月底前发完。2019年两会报告确定新增一般债额度为0.93万亿、新增专项债额度为2.15万亿,合计新增地方债3.08万亿。截止5月末,新增地方债累计发行14596亿元,发行进度47.4%,其中新增专项债券8598亿,发债进度为40%,年内有1.29万亿新增专项债有待在9月底之前发完。 能撬动哪些项目?从2019年已发专项债的资金投向看,土地储备和棚户区改造是最主要投向,分别占35%和36.8%,其次为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占10%左右,收费公路、轨交、隧道和机场等交通基建占比5.7%。这其中,土地储备项目只能用土储专项债融资,撬动投资规模仅为1倍;再考虑到需要满足“重大项目+经营性专项收入”、需要市场化融资配合等条件,我们预计,能作资本金的专项债规模占比相对有限,其中高速公路、地铁项目、棚改等项目有望最先受益。 投资项目资本金的比例要求?根据2015年国务院文件,铁路、公路项目、保障房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0%;关系国计民生的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和机场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占25%,同时,地下综合管廊、急需的停车场项目、经国务院批准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比例可再适当降低;但城市地铁项目在2018年监管从严下,要求财政资金投入在总投资中不得低于40%。 敏感性分析测算专项债对基建投资撬动在5800-1万亿左右,拉动基建投资增长1.5~2.3个百分点。我们假设年内剩余新发的1.29万亿专项债中,能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投入的比例在5%-35%之间,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在20-40%区间,即投资放大倍数在2-5倍区间,并作敏感性测算。我们认为,专项债作资本金撬动的总投资规模大概率在5800-10000亿之间。考虑到基建项目周期假设对标信托,按2-3年左右计算,则年内预计可拉动基建投资增长1.5-2.3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4-0.6个百分点。 2.3政策梳理:2017-19年地方融资的监管基调变迁 2017年以来,地方政府和城投融资政策经历了先紧后松的转折,也是城投债行情走势的最关键影响因素,我们对2017-19年地方融资政策进行梳理如下: 2.4 历史复盘:过去10年我们经历的2轮基建刺激扩张 1、2015-16年:近2万亿国开专项建设基金撬动基建投资 何为国开专项基金?2015年8月,为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国开行、农发行通过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专项建设债券筹集资金,建立专项建设基金,国开基金或者农发基金采用股权方式投入项目公司,中央财政按照专项建设债券利率的90%给予贴息,积极调动银行、地方和项目单位积极性,成为当年稳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国开专项基金投资方式?专项建设基金主要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其中,以资本金的形式投入项目公司,所要求的投资回报率很低仅为1.2%,低于市场平均融资成本,甚至低于1Y期定期存款利率1.5%。专项建设基金占最低资本金比例,三农建设按国家规定比例的100%控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转型升级项目按50%控制,以带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专项基金占项目总投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原则上单个项目投资规模应大于1亿元,最终通过股权回购、转让等方式退出。从期限上看,时间可长达10-20年;从规模上看,2015-16年专项建设基金累计共投放达1.8万亿元。 国开专项建设基金投资领域?国开专项基金作为资本金主要投向5大领域,即易地扶贫搬迁等三农建设;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建设工程;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转型升级项目。 国开专项建设基金对投资的撬动作用和影响?国开建设基金解决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并刺激银行信贷扩张,加快项目实施并形成投资,按照项目资本金25-30%,撬动投资倍数为3-4倍计算,则上一轮国开专项建设基金累计共拉动投资达5-7万亿,带动投资增速加快4-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下调。2015年9月,为解决公共领域投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国务院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还进行了调整:①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城市轨交项目由25%调整为20%,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机场项目由30%调整为25%,铁路、公路项目由25%调整为20%。②房地产开发: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项目维持20%,其他项目由30%调整为25%。③产能过剩行业:钢铁、电解铝维持40%不变,水泥项目维持35%不变,煤炭、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多晶硅项目维持30%不变。电力等其它维持20%不变。此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停车场项目,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核电站等重大建设项目,可在最低资本金比例基础上适当降低。 随着国开专项基金发力、项目资本金比例下调,以及PPP、政府投资基金等广义财政支出大幅扩张,对经济底部的支撑和经济预期的改善明显增强。从2015年4季度起,建筑业PMI从57快速反弹至61,7大央企建筑企业新签合同累计同比从-7%一举跃升至30%以上,16年基建投资从年初15.7%的增速反弹至年中20.3%,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上项目、搞基建的热情被显著刺激起来。 但与2014-15年国开专项基金作项目资本金来稳增长相比,本轮专项债新增撬动基建有3点不同: 1)国开专项基金在对地方平台和项目的投资上,面临一定明股实债、增加地方隐性债务风险争议;而本轮政策不以明股实债形式,直接就允许以专项债券资金充当资本金,但需满足“重大项目+专项收入”条件; 2)在资金规模上,专项基金规模投放达1.8万亿,但本轮专项债券作资本金的规模预计大概率在5800-8000亿左右,不到国开专项基金规模的一半; 3)在资金成本上,国开专项基金作项目资本金的利率要求非常低,仅1.2%;而地方专项债利率成本,以10年期为例一般在3.6-4%左右,资金成本更高。 2、2008-09年: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 4万亿政策刺激横空出世。2008上半年中国经济先后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的大悲大喜,经济增长在2007年以来汇率升值、10余次上调存准率、3次上调基准利率等的紧缩政策冲击下开始面临回落压力,2季度以美国雷曼倒闭为标志的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快速回调,08年4季度GDP降至7.6%,发电量跌至-9.6%,终结了2002年以来连续7年11%以上的超高速增长,经济进入失速调整,政策重新面临保8困境。2008年1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4万亿投资计划,并于11月9日公布,成为一揽子刺激政策的重头戏。 规模与力度空前的4万亿一揽子刺激计划。国务院在08年11月快速推出4万亿投资十项举措,随后3个月陆续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对家电、汽车、农机提供价格补贴以鼓励消费、进行税制改革和税负减免。 1)国十条稳增长举措。08年11月5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会议推出促增长、扩内需的10条举措,包括①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③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④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⑥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⑦加快地震灾后重建工作;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⑨在全国各地区、所有行业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 2)4万亿中央刺激计划+地方投资规划。从资金来源看,从2008年10月至2010年底,中央拟增加投资1.18万亿,包括08年10月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40亿、09年增加4875亿、2010年增加5885亿,其它投资2.82万亿,4万亿一篮子刺激计划里面,还不包括减税约5000亿和医改投入8500亿。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后,各地方纷纷围绕投资计划,争先恐后推出拉动投资措施,大有开展投资竞赛之势,规模远超中央政府的“4万亿”。例如广东省2009年计划投资达2.3万亿、上海5000亿、浙江3500亿、江苏计划到09年底完成3500亿、2010年再投6500亿等。 3)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自2004年来首次下调房地产开发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至30%,规定钢铁、电解铝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40%;水泥为35%;煤炭、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机场、港口、沿海和内河航运项目,最低位30%;铁路、公路、城市轨交、化肥项目最低位25%;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最低为20%、其它房地产开发项目为30%。其它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国家支持的中小企、高新技术项目等,最低资本金比例还可适度降低。 4)为配合财政刺激,央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以支持稳增长。2008下半年起从紧的货币政策彻底转型,①连续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从17.5%降至15.5%,小型金融机构存准率从17.5%下调至13.5%;②连续5次降息,1年期存款利率从4.14%降至2.25%,1年期贷款利率从7.47%降至5.13%;③缩短央票发行期限,减少额度。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超强财政刺激叠加信贷大扩张,大幅提振市场短期信心,财政刺激政策在2个季度内即显现效果,经济从2009年2季度起开始强劲反弹,基建投资从08年1季度11.6%飙升至2009年2季度最高增速达50.78%,资产价格飙升也引人注目,上证综指从2008年10月低点1816点急拉至09年7月的3582点,全国房价均值飙升近50%。 2.5 对信用债和城投债影响:2类城投受益明显 专项债新政反映出政策层对冲经济尤其基建下滑力度增大。5月工业、投资、PMI、PPI和工业利润等指标全面下滑,内部下行风险加剧,外部贸易战面临不确定性,政策层稳增长仍需财政发力,在专项债上继续做文章,从年初扩大专项债规模,到年中放松专项债用途,可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并支持金融机构配套融资。 19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专项债新政对冲作用大于刺激。无论从作项目资本金的资金规模、重大项目要求等,本轮刺激力度均显著弱于2015-16年广义财政扩张。截止2019年5月,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从18年全年23.8%降至-4%,尤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更是从25%跌至-6%。从全国各省土地成交价款和成交面积排名看,甘肃、吉林、福建、陕西、天津、四川、浙江、贵州、广东、新疆房地产投资土地成交价款降幅在50%以上,甘肃、陕西、贵州、北京、福建、浙江、广东、四川土地成交面积大幅负增长,跌幅在50%以上,土地市场降温明显,地方综合财力面临缩水,在这一环境下,地方专项债的放松更多发挥对冲作用而非强刺激。 我们认为,有2类城投有望明显受益此次专项债新政: 1)隐性债务确认比例较高的城投平台主体。本轮专项债新政为金融机构的“平滑融资”正名,鼓励金融机构对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在不扩大建设规模(这意味着不新增隐性债务)前提下,协商展期或再融资,并给出了免责情形,刺激金融机构加速项目贷投放扩张,这将明显改善融资平台的信贷融资环境,降低存量债务风险。 2)从事铁路、高速公路、棚改等,最先受益专项债作资本金政策投资领域的城投主体。一方面,这类领域的投资被纳入隐性债务系统的概率较高,能够受到政府化债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这些领域将最先受益于专项债作资本金政策的支持,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和市场化资金等配套融资的撬动支持,流动性风险明显降低。 [详情]
原标题 《每周金融观察》专项债“破题” 基建补短板未来可期 来源 金融时报 周萃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内外需走弱、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等多重挑战,因此,稳增长仍是重要的经济命题之一。 为充分发挥基础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托底作用,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文件的一大突破之处是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可以料想,若这一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必将带动有效投资扩大,并充分发挥对民间投资的撬动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项目资本金是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对投资项目来说是非债务性资金。根据此前一些相关的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允许使用债务性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这一制度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本质上是政府控制投资规模和投资风险的一种行政手段。因为,通过“项目资本金”制度,可以有效控制投资规模,说得更直白一点,这一制度可以防止“空手套白狼”,即项目方自己不出一分钱,所有的钱都通过向银行借款等负债的方式筹措,这样会引发很大的道德风险。 对金融机构而言,“项目资本金”制度的建立,也对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了一份保障。资本金的充足性和到位的及时性,不仅关系到项目建设的合规性,更是银行判断项目出资人实力、项目可行性、项目建设期风险的重要依据。同时,项目资本金也对银行的债务资金起到安全“缓冲”的作用。 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对“项目资本金”制度作出更适应实际情况变化的合理调整,确有其必要性。当前,我国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补短板,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工程、生态环保、医疗健康、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城镇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多项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加快推进。但是,项目资本金不足,正成为当前各地政府加快推进基建投资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从当前地方债的发行来看,今年地方债的发行明显加速。截至5月底,今年已发行1.94万亿元地方债。其中,新增一般债发行约7005.6亿元,发行进度达到75.3%,新增专项债发行8726.3亿元。但是,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资数据看,1至4月份,全国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由此来看,地方债提速发行对基建投资并没有形成相对应的转化。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地方政府资本金不到位,使得前期发行的专项债未能形成相应投资。 因此,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重大公益性项目资本金是《通知》的一大亮点,这意味着部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基建补短板项目将在资本金筹措上优先获得专项债资金补充,一些前期进度受阻的项目有望加快落地。允许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实质上也降低了地方政府启动重大项目投资的门槛,地方政府还可以借此盘活已经发行的专项债,让基建“补短板”真正发力。 《通知》的另一大亮点,是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如鼓励和引导银行机构以项目贷款等方式支持符合标准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鼓励保险机构为符合标准的中长期限专项债券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允许项目单位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支持符合标准的专项债券项目。《通知》还明确,对四类项目在新增隐性债务方面予以免责,凡偿债资金来源为经营性收入、不新增隐性债务的,不认定为隐性债务问责情形。对金融机构支持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且不新增隐性债务的,也不认定为隐性债务问责情形。 据了解,这是自2018年发布《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规范国有金融企业对基建项目的投资以来,第一次明文鼓励支持新增基建项目。在当前严控地方债务增量、地方债务问责的高压态势下,部分金融机构由于担心问责而不作为,《通知》的出台无疑将有利于打消金融机构顾虑。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可能还会出台明确的项目清单,进而降低金融机构筛选成本和后顾之忧。 《通知》对基建投资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据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估算,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可增加资本金1000亿元至2000亿元,最终或可撬动新增基建投资0.4万亿元至1.4万亿元,对整体基建的额外拉动或在3至5个百分点左右,对GDP增速额外拉动在0.2至0.4个百分点左右。另据国金证券研报预计,乐观情形下新增基建投资6040亿元,对于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拉动为3.4个百分点。 但是,新规的落地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放松债务风险管控。《通知》提出,坚持防控风险,从合理明确融资标准、严格项目资本金条件、确保落实偿债责任、保障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强化跟踪评估监督五个方面,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总体来看,政府债务规范、管住新增隐性债务的大原则没有变,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已被全面封堵。而“开大前门”的同时,也必将利好更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拉动基建的投资效果将更快显现,从而对经济稳增长形成重要托底支撑。[详情]
来源:固收彬法天风研究·固收] 孙彬彬/于瑶 摘要: 在宏观稳杠杆+微观去杠杆的时代背景下,2019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新增地方债和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联系在一起,这将通过疏通现金流的方式缓解平台债务压力。 《通知》实际上是2018年国发办101号文的延续,政策的下发或可打消金融机构给平台提供再融资的的担忧,因为此前金融机构给平台贷款可能被认定为隐性债务,而政策空间扩容,再融资通道或将放开,从这个角度来说,城投平台融资情况或将改善。 从城投整体融资情况来看,2019一季度城投债月均净融资额较2018下半年月均出现回升,同时一季度平台取得借款现金流入总规模较2018下半年季均有所改善。 政策利好哪些城投平台?重点考虑新增专项债务的投向: 通过对2018年及2019.6.14之前发行的专项债募集资金用途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做棚改、土储、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较多的平台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为验证政策影响,我们分析了业务覆盖这三类项目的平台2019年一季度取得借款现金流入情况,发现较2018下半年季均明显提升,且2019年一季度有息债务较2018年末有所降低。 此外,2019年新发城投债除了78%用于借新还旧,5.73%用于经营性项目之外,有5.97%用于这几类重点支持的专项债项目。 综上所述,《通知》或从两个层面改善城投融资情况,利好土储、棚改、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业务较多的城投平台,建议关注其发行的城投债。 2019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城投,该政策内容涉及哪些方面?是否释放了更为积极的信号? 我们在之前的政策点评中提到《通知》存在两大亮点:(1)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主要涉及铁路、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2)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高配套融资支持(或意味着央行有相关政策辅助);着重分析了有多少专项债可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推算出可带动万亿左右基建投资(乐观估计),但相对于目前规模庞大的基建投资而言,很难再四两拨千斤。 那么,《通知》中涉及融资平台的有关表述会带来哪些影响?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通知》出台的时代背景与政策背景。 1. 时代背景:此前地方债相关政策如何影响城投? 目前,宏观稳杠杆+微观去杠杆仍是目前核心诉求。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了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稳杠杆和逐步下降;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就给出了较为积极的信号:“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较去年增加8000亿元,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为更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创造条件。我们认为这一表述有两层积极信号: 其一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态度发生了部分转变:对比2017-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的表述,可以看出:2017-2018年聚焦于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进入2019年,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成为主旋律。 政府工作报告表达的第二层意思则是中央政府首次将新增地方债和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联系在一起,对于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问题,让出了更多的政策空间。 我们认为: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对新增地方债和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联系在一起,未来政策空间如何值得期待,但可以明确的是:地方专项债资金并非直接用于置换隐性债务,更多是通过疏通项目现金流的方式缓解平台债务压力。 2.《通知》的出台:国发101号文的后续 此前2018.10.31,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01号,下简称“101号文”),101号文在保障融资平台融资方面提出了以下要求: 101号文对于融资平台的“合理融资需求”的定义不局限于在建项目的后续融资,而是扩大至“防范存量隐性债务资金链断裂风险。”这一定程度缓解融资平台再融资风险。 同时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化原则下,“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防范存量隐性债务资金链断裂风险”,这对在建工程项目融资和存量隐性债务两个层面提出了要求;但此时金融机构仍担心在市场化原则下,新增的融资会被认定为隐性债务。 《通知》允许融资平台在不扩大项目建设规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和金融机构继续协商融资,表明了针对隐性存量债务对应的在建项目支持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消金融机构向平台提供再融资的担忧。在我们之前报告的分析中,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打开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通道,在于能否激励金融机构参与到存量隐性债务的借新还旧当中。 此外,101号文已经提到鼓励城投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但当时城投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更多是为了借新还旧、补充流动资金等,如何通过发行债券支持在建项目融资,还期待更多平台发债政策,但可以确定的是,新增债券融资规模(包含本息)不能超过非财政资金可以覆盖的范围。 《通知》明确对于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项目,允许项目单位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支持符合标准的专项债券项目。这进一步细化了企业化经营的地方债重点项目城投公司将具有融资优势,可进一步发行城投债支持项目融资。 因此,我们认为《通知》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发办101号文的延续,政策下发或将打消金融机构对平台提供再融资的担忧(担心新增融资被认定为隐性债务),并且对于企业化管理的平台放松至可发行信用类债券用于项目投资,从这个角度来说,或可以进一步改善平台的融资状况。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梳理2018年至今城投平台的融资情况,通过展现一个更为完整的城投融资状况来分析政策影响。 3. 城投目前融资情况如何? 从城投债的角度,如何判断政策落地是否为新一轮的投资信号呢?按照上文的逻辑,再融资通道是否打开是关键,包括银行贷款的展期情况,监管部门是否放宽对城投债发行的监管要求,以及金融机构是否能够、是否愿意参与到存量隐性债务的借新还旧当中。 从城投债净融资的角度来看: 从年度融资数据来看,截止2019.6.14日,城投债净融资额达到2018年的70.6%,且2019年下半年到期压力与上半年持平。 从月度融资数据来看,因为城投融资问题是去年上半年出现的,所以我们重点比较2019年初至今和2018年下半年城投债融资情况:月均到期数据由2018年下半年的1572.62亿提升到1694.71亿,但2019年上半年城投月均净融资额反而出现回升,可以看出城投融资情况出现好转。 进一步分析,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最重要的不一定是地方政府能够用财政资金偿还多少隐性债务,而在于能够激励金融机构参与到存量隐性债务的借新还旧当中。对此,我们观察2018下半年和2019年一季报中平台的筹资现金流(具体为取得借款流入的现金流)及有息债务变化。 我们从2368个城投主体中筛选出了903个有披露2019年一季报的城投主体,以这些平台为数据样本,更完整的展现一下城投平台融资的情况。 从样本数据来看,2019年一季度城投借款取得现金流入总规模较2018下半年季度平均有大幅上升,城投有息债务总规模较2018年末下降约2000亿。这或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再融资通道打开的信号,在政策空间边际放松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参与到城投平台再融资的意愿增强。 城投利差来看,目前城投债整体利差处于历史中位靠前,现值分位数为65.4%,高评级城投债利差收窄,AAA级城投债利差现值分位数为51.1%;《通知》从两个方面对城投形成利好:一是通过鼓励专项债项目,通过疏通项目现金流的方式进行债务化解;二是给金融机构一个锚,打开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通道,未来利差或将进一步收窄。 4.《通知》将利好哪些城投平台? 通过上文对《通知》的解读:政策下发有助于鼓励金融机构向平台提供再融资,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进一步改善平台融资。但是,政策有助于平台融资,但并不是对所有的平台都利好,那么哪些平台可以面临利好? 《通知》提出: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依法合规使用专项债券和其他市场化融资方式,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易地扶贫搬迁、自然灾害防治、铁路、收费公路、机场、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城镇基础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我们通过对2018年和2019.6.14之前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募集资金用途进行梳理发现: 2018年以来专项债项目多集中土地储备、棚改、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等国家重点支持项目,按照我们之前的分析,平台业务中覆盖这三类项目较多的城投公司得到政策支持的可能性较大,包括新增城投债和发行以及金融机构参与平台的再融资。 那么,2019年以来,专项债项目聚焦范围有何变化? 2019年即将过半,土储专项债发行进度与2018年持平,专项债投向棚改、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类项目明显增多。边际上来看,政策下发后,做棚改、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类项目较多的平台将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 同样,我们通过对比获得地方债支持更多的平台2018下半年和2019年一季度的借款筹资情况和有息债务情况,以及2019年以来城投债发行融资情况,来验证我们之前的逻辑:专项债重点支持项目的平台获得金融机构再融资支持以及发行城投债的可能性更大。 前文提到城投2019年一季度整体借款取得现金流入较2018下半年季均有所提升,具体到各项目的城投来看融资情况如何? 业务涉及土地储备的城投:我们从2368个城投主体中筛选出了1230个涉及土地储备业务的平台,并以有披露2019年一季报的385个城投主体为样本:2019年一季度土储城投平台借款取得现金流入为8881.04亿,较2018下半年季均有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平台有息债务压力缓解。 业务涉及棚改的城投:我们从2368个城投主体中筛选出了151个涉及棚改业务的平台,并以有披露2019年一季报的39个城投主体为样本:2019年一季度棚改业务平台借款取得现金流入为782.93亿,较2018下半年季均有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平台有息债务压力缓解。 业务涉及轨道交通、收费公路的城投:我们从2368个城投主体中筛选出了119个涉及轨道交通、收费公路的平台,并以有披露2019年一季报的70个城投主体为样本:2019年一季度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业务平台借款取得现金流入为3064.82亿,较2018下半年季均有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平台有息债务压力缓解。 此外,2019年新发城投债募集资金流向何处了呢?我们对此进行了梳理: 2019至今新发城投债11504.61亿,其中78%资金用于城投借新还旧;除此之外,城投债重点用于棚改(4.25%)、园区建设类经营性项目(5.73%)、轨道交通及高速公路(0.78%)、乡村扶贫和城镇基建(0.61%)以及水电煤等公益性事业(0.32%)。 综上所述,对于专项债重点支持的项目,尤其是做土地储备、棚改、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项目的城投平台,或将获得政策重点支持;在政策空间放松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一定程度上打消“新增贷款会变成隐性债务”的担忧,融资通道或将放开。 再融资的打开成为较明确的新一轮投资信号,尤其土储和棚改以及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项目做的多的平台受益最为明显,我们建议积极关注此类平台城投债的投资机会。 5. 小结 在宏观稳杠杆+微观去杠杆的时代背景下,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成为主旋律;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对新增地方债和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联系在一起,这将通过疏通项目现金流的方式缓解平台债务压力; 《通知》实际上是2018年国发办101号文的延续,政策的下发可以打消金融机构给平台提供配套融资的担忧,因为此前金融机构给平台贷款可能被认定为隐性债务,而政策空间放松,再融资通道或将放开,从这个角度来说,城投平台融资情况或将改善。 从2019年一季度城投整体融资情况来看,城投债发行月均净融资额较2018下半年月均出现回升,同时平台借款取得现金流入也较2018下半年季度平均有较大改善。 具体到政策重点支持项目,2018年以来专项债主要投向土储、棚改、轨道交通和收费通路项目,2019年一季度延续,但棚改债项目明显增多;同样,此三类项目城投平台2019年一季度借款取得现金流入较2018下半年季度平均出现明显上升,且获得城投债发行融资较多。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知》的下发或从两个层面改善城投融资情况,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土储、棚改、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项目主体的城投债。 本周13家发行人及其发行债券发生跟踪评级调整,9家上调,4家下调。上周评级一次性下调超过一级的发行主体:腾邦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刚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发行规模 本周非金融企业短融、中票、企业债和公司债合计发行约1,248.3亿元,总发行量较上周小幅下降,偿还规模约938.0 亿元,净融资额约310.3 亿元;其中,城投债(中债标准)发行147.50 亿元,偿还规模约251.25 亿元,净融资额约-103.75 亿元. 信用债的单周发行量小幅下降,净融资额小幅下降。短融发行量较上周大幅下降,总偿还量较上周大幅下降,净融资额小幅下降,中票发行量较上周大幅上升,总偿还量较上周大幅上升,净融资额大幅下降,公司债发行量较上周小幅下降,总偿还量较上周大幅下降,净融资额大幅上升,企业债发行量较上周大幅下降,总偿还量大幅上升,净融资额大幅下降。 具体来看,一般短融和超短融发行407.5亿元,偿还398亿元,净融资额9.5亿;中票发行310.6亿元,偿还383.75亿元,净融资额-73.15亿元。 上周企业债合计发行86亿元,偿还24.87亿元,净融资额61.2亿元;公司债合计发行444.2亿元,偿还131.42亿元,净融资额312.78亿元。 2.发行利率 从发行利率来看,交易商协会公布的发行指导利率整体上升,各等级变动幅度在-10-10BP。具体来看,1年期高等级上行3-6BP,低等级下行6—8BP;3年期高等级上行2-6BP,低等级下行6—9BP;5年期高等级上行5-8BP,低等级下行4—9BP;7年期高等级上行8-12BP,低等级下行5—12BP。 银行间和交易所信用债合计成交4659.67亿元,总成交量相比前期大幅上升。分类别看,银行间短融、中票和企业债分别成交1602.89亿元、1701.47亿元、176.63亿元,交易所公司债和企业债分别成交140.81亿元和4.92亿元。 1. 银行间市场 利率品现券收益率整体上行,部分下行;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上行;信用利差整体上行;各类信用等级利差整体扩大。 利率品现券收益率整体上行,部分下行。具体来看,国债收益率曲线1年期上行5BP至2.73%水平,3年期下行5BP至2.94%水平,5年期下行4BP至3.07%水平,7年期下行4BP至3.26%水平,10年期下行4BP至3.23%水平。国开债收益率曲线1年期下行4BP至2.87%水平,3年期下行4BP至3.3%水平,5年期下行4BP至3.6%水平,7年期下行2BP至3.79%水平,10年期下行6BP至3.62%水平。 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上行。具体来看,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1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4-11BP,3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1-5BP,5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6-7BP;企业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1-5BP,5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6-7BP,7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3-3BP;城投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5-14BP,5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6-9BP,7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0-3BP。 信用利差整体上行。具体来看,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1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变动-2-5BP,3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7-11BP,5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10-11BP;企业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7-11BP,5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10-11BP,7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7-7BP;城投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11-18BP,5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10-13BP,7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4-7BP. 各类信用等级利差整体扩大。具体来看,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1年期AA+、AA和AA-较AAA等级利差扩大4-7BP,3年期等级利差扩大3-4BP,5年期等级利差扩大0-1BP;企业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AA+、AA和AA-较AAA等级利差扩大3-4BP,5年期等级利差扩大0-1BP,7年期等级利差不变;城投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AA+、AA和AA-较AAA等级利差扩大1-7BP,5年期等级利差扩大2-3BP,7年期等级利差缩小0-3BP。 2. 交易所市场 交易所企业债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上升,公司债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企业债净价下跌家数大于上涨家数,公司债净价下跌家数大于上涨家数;总的来看企业债净价上涨119只,净价下跌165只;公司债净价上涨145只,净价下跌190只。 宏观经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固收彬法是孙彬彬带领的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成果分享平台,致力于为市场带来最接地气的研究产品和服务,感谢您的关注![详情]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再迎政策支持 基建产业链受益显著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邹平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 券商机构表示,本次《通知》最重要的内容是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可以作为资本金;对于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项目,提供专项债之外的融资支持;加快专项债的发行使用进度。这将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在不增大政府债务压力的前提下,加快融资速度,为建设项目融资,进一步支持托底经济。相关基建产业链受益显著。 预计新增基建投资6040亿 国金机械军工团队分析认为,政策目的是通过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公益性项目资本金,突破了过往关于“债务性资金不得用于项目资本金”的限制。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明确了“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的组合融资方式。解决基建项目受限于资本金不足的困扰,从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内需。 根据国金固收团队的分析,乐观情形下预计新增基建投资6040亿元,对于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拉动为3.4个百分点;乐观情景下,国金固收团队对于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从年初预计的同比增长6.7%上调到同比增长10%左右。 华创证券分析师王彬鹏分析,《通知》明确了专项债资金需要聚焦重点领域与重大项目,领域方面重点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项目方面主要是纳入十三五规划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从梳理发改委批复的重大项目来看,2018年共计批复1.4万亿,其中主要的方向为铁路与轻轨项目,分别为6460亿元与7044亿元。 国金机械军工团队对于今年投资增速的假设之前分别是地产投资增长5-10%,基建投资增长5%左右。如果基建投资增速超预期,假设基建增速上调2个百分点,有望提升未来一年挖掘机销量增速3-7个百分点左右。预计2019年挖掘机销量有望同比增长10%以上;2019-2020年汽车起重机、混凝土机械在工程机械龙头中的业绩贡献占比将有较大提升。 铁路与公路有望成为主要受益领域 广发证券表示,近期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逆周期政策连贯性及调节力度有望进一步强化。本次政策出台有助于融资渠道边际改善,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回暖。公司方面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一是基建投资有望加码,利好业绩高成长的前端检测、设计公司及低估值的基建央企;二是地产竣工回暖利好住宅全装修公司业绩提升;三是关注长三角一体化等业绩主题兼具的板块机会。 国金机械军工团队看好工程机械主机龙头和零部件龙头,重点看好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恒立液压、浙江鼎力。三一重工、徐工集团分别位居国内挖掘机内资品牌前2名。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汽车起重机和混凝土机械业务2019-2020年业绩弹性大。 王彬鹏认为,基建预期得到改善,应该重点关注低估值基建产业链白马。接下来基建作为逆周期调节的主要工具,投资增速有望持续回升,基建产业链受益显著。铁路与公路有望成为主要受益领域。建议重点关注产业链前端的设计龙头苏交科以及中设集团以及国内低估值基建央企龙头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详情]
来源:明晰笔谈 作者:中信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报告要点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在支持经济发展和防范债务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专项债纳入项目资本金对于基建有所提振,然而由于符合条件的项目限制和实际落地效果滞后,通知下发后,我们认为最大限度将会提升基建增速3~3.5个百分点。基建增量资金对全年GDP的拉动作用经测算约在0.16-0.19个百分点之间。总体来看,专项债新政的刺激作用相对中性,短期冲击更多是市场情绪面,风险偏好的回升难以持续。 进一步发挥专项债支持经济发展和防范债务风险作用。《通知》有三大重点值得关注: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进一步完善专项债券管理及配套措施,和加强组织保障,依法合规予以免责。专项债纳入项目资本金和金融机构配套融资支持对于重点战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有补短板和发展带动作用。完善专项债管理和配套措施进一步加快和优化了地方债的市场化进程和流动性改善。而加强组织保障则减轻地方政府对于新增债务问责的担忧,保证专项债投入项目效果。 专项债提到项目资本金充当基建药引,但落地效果难立竿见影。根据静态测算,基建由此而来的新增资金分别为5275.79亿元、5777.87亿元、6279.95亿元。全口径基建增速上调为7.89%、8.18%和8.46%,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分别为0.83、0.91和0.99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有所滞后,从基建项目立项到产生实际需求至少要等到9月份,不排除预期因素可能提前对生产形成扰动,但实际落地效果难立竿见影。基建增量资金对全年GDP的拉动作用经测算约在0.16-0.19个百分点之间。 与历史上专项金融债和特别国债不同,专项债同时承担稳增长和防风险的作用。“基础设施建设”专项金融债曾在2015年逆周期调节中发挥作用,但主要采用股权方式投入,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与地方专项债没有可比性。而特别国债则是在历史特殊时期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特定发行的,并不符合当前的情况。在当前稳增长的基调下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地方政府专项债作为积极政策的有力工具优先使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适度充裕流动性将支持专项债发行。地方债的集中放量时间与央行酌情增加OMO投放和适度定向降准等流动性投放相契合,以熨平市场利率的过度波动。在地方债供给上,出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在利率上行周期地方政府债供给不会大幅扩张,地方政府债放量往往伴随着资金利率的适度下调以配合,减轻政府部门成本。在目前地方债发行利率逐步抬升的情况下,如果流动性收紧,发行利率将进一步抬升,增加宽财政的利率负担,因此适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十分重要。 债市策略。现阶段积极财政政策逐步发力,应对内外环境冲击,稳增长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也将呈现逆周期调节特征,除了关注中长周期的矛盾点外,还关注特殊时点的对冲。现阶段货币政策已经从总量控制转向结构调控,对市场预期变动并相机抉择是未来政策着力点。在外部形势冲击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和匹配也变得更加重要,维持资金面稳定的态度也将更为明确。专项债新政推出对市场的冲击是一次性的,短期内在实体数据上影响有限,对于债券市场,短期应防范冲击,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在3.2%~3.6%区间不变,调整之后仍是机会。 风险因素:货币向信用传导不畅,金融数据和实体经济低于预期等。 正文 2019年6月10日,新华社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要求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进一步健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及配套融资工作,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通知下发后,受其影响,6月11日债市整体走弱,国债期货单边下跌,国债收益率上行4-6bp,预计后市将偏弱震荡。专项债利好基建则引发股票市场情绪上扬,股市走高,建材板块大涨逾5%。本篇报告将由此次通知的重点关注点开始,梳理专项债作为财政政策重要工具的用途,同时展开对城投平台和基建投资撬动的关联影响作分析。 《通知》有三点值得重点关注 进一步发挥专项债支持经济发展和防范债务风险作用。《通知》强调加大逆周期调解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的总体要求,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大支持,增加有效投资、优化经济结构、稳定总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项债的管理改革一方面能够撬动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帮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专项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的体现。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和项目配套融资工作,在稳发展、防风险、保障经济健康可持续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 对国家支持的重大项目允许部分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在支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工作中,《通知》提到,对于专项债券支持、符合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具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主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在评估项目收益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专项收入具备融资条件的,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但不得超越项目收益实际水平过度融资。此举对于重点战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有补短板和发展带动作用。 支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工作,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对于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项目,鼓励和引导银行机构以项目贷款等方式支持符合标准的专项债券项目。鼓励保险机构为符合标准的中长期限专项债券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收益兼有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以下简称专项收入,包括交通票款收入等),且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仍有剩余专项收入的重大项目,可以由有关企业法人项目单位(以下简称项目单位)根据剩余专项收入情况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银行作为地方债的主要持仓机构,因政策鼓励将对重点领域项目保持跟进。 专项债发行期限向项目周期靠拢 加快地方债市场化进度,提高长期债券比例优化专项债发行。强调地方债信息公开,强化信用评级和差别定价,有助于地方债进一步发展完善,定价发行更加依赖资质不同,地方债利率更加能够反映发行地区资质情况。4月1日,北京市政府在柜台市场成功招标发行两期地方政府债券,共计20亿元,票面利率3.25%,两期地方债均为专项债,分别为土地储备专项债和棚改专项债。此前,根据财政部统一部署,2019年3月25日开始,宁波、浙江、四川、陕西、山东、北京等六省市作为首批试点在柜台市场发行地方政府债。3月25日,宁波和浙江分别发行地方债供个人投资者认购,均为土地储备或棚改地方专项债,发行期限分别为3年和5年,利率分别为3.04%和3.32%。合理提高长期专项债券期限比例,更加与项目期限和资金需求相匹配,降低期限错配风险,更加有效的化解存量地方政府债务,防范债务风险。今年以来,与历史情况相比较,10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发行占比已经有所提升,《通知》下发后,地方专项债期限将逐步拉长化。此外,进一步丰富投资者群体对于地方债流动性的增强利好,将促进地方债发行认购多元化的进一步放开。 加强组织保障,依法合规予以免责 为支持专项债发行,正向激励机制的建立减轻地方政府对于隐性债务问责的担忧。对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支持专项债券项目配套融资,以及依法合规支持已纳入国家和省市县级政府及部门印发的“十三五”规划并按规定权限完成审批或核准程序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牵头提出的其他补短板重大项目,凡偿债资金来源为经营性收入、不新增隐性债务的,不认定为隐性债务问责情形。对金融机构支持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且不新增隐性债务的,也不认定为隐性债务问责情形。这一说明既强调地方政府“开前门”注意合法合规,又减轻了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时因对于隐性债务问责的忧虑而导致专项债项目支持效果打折扣。 《通知》对基建和经济的拉动效应 地方政府专项债品种逐渐多元化,2019年发行量较大的主要是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和路网基建相关的品种。根据收益项目类型的不同专项债券也有不同的品种,截止2019年6月10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规模已经超过8948亿元,剩余规模12552亿元,其中项目用途为棚户区改造和土地储备的专项债占比接近70%,国铁干线、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合计占比9.16%,其他还包括水利、环保、公用事业、医疗与教育等。按照上半年发行规模线性外推我们描绘了待发的专项债所对应的品种,而根据去年财政部的要求,剩余1.26万亿规模很有可能在今年9月份之前发行完毕。 专项债计入资本金对基建投资的影响 符合专项债资金作项目资本金的条件的项目其实并不多。根据通知第四条,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公益性项目资本金,但是前提条件在于项目的属性和项目收益。因此最直观的项目则对应铁路、高速、轨道等重大项目以及电气等公用事业便于收益/成本覆盖的项目,那么此类项目往往也是省级或者市里主推的重点工程,数量稀少而且短期难以复制,不能将此次专项债资金替代项目资本金的范围拓宽至所有跟基建相关的地方项目中,因此也并非如市场所担忧的政策在走基建刺激经济的老路,我们认为这仅仅是适当的放宽资本金约束以减轻重大项目建设的门槛。当然,随之而来是否会有配套补丁和限额之外的专项债下发在下半年更值得期待。 根据已发行的专项债明细统计,用途最大的两部分是棚改和土地,其中在统计基建投资相关的可以剔除土地相关专项债。但是棚户区改造很难完全剔除,因为棚改投资一方面计入房地产投资,其次还将带动与地产相关的产业投资,另外也会带动与棚户区改造相关了的基建配套投资,因此棚改投资也会影响基建,但是额度不大,我们将棚改投资份额的6.5%计入基建投资当中。当前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发行3452亿元,占比接近40%,下半年发行有望接近4800亿,由此带动的基建投资在315亿左右。 铁路、公路、轨交等基建相关的项目资本金比例有望继续下调。整体来看,下调项目资本金支持基建,静态方面确实利好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从1996年开始,历史上政策规定的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呈不断下调趋势,经历了1996年、2009年和2015年三次调整,目前的基建项目资本金以20%为主,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以25%为主。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下调基建投资资本金比例”,且3月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会议提出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继续增加基建规模。预计后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重大建设项目将在基础比例上适当调低。 铁路、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等路网建设类基建项目和电气等公用事业类项目在当前专项债已发行规模中占比在9%,历年来看占比更低。随着未来国家重大项目和十三五规划的推进,我们相信符合通知要求的项目会出现积极变化。但当前来看,很难在2019年出现激增或衰退,因此我们把剩余待发专项债符合项目要求的占比设定在8%~10%之间,以此作为参考,以全部专项债均用于项目资本金的前提下,结合20%资本金所能撬动杠杆的最大倍数,测算得出新增基建资金分别为5275.79亿元、5777.87亿元、6279.95亿元。当然客观来看,由于专项债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基建的补充,全部置换为项目资金本的可能性很低。 年初我们对2019年全口径基建增速预测为4.9%,不含电力口径下基建增速为6.4%,通知下发后,我们认为最大限度将会提升基建增速3~3.5个百分点。现阶段地方一般债和专项债虽然从理论角度应当撬动基建资金,但由于地方政府和城投平台隐性债务压力,因此更多的在于补充过往地方平台承建项目中的施工拖欠款。对于基建的拉动作用,我们以2017年基建全口径规模17.31万亿元,2018年增速在1.79%对应全口径基建规模17.62万亿。结合预算内资金、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容、城投、基建和公用事业融资、非标、PPP以及基建类贷款的表现,我们认为对应的全口径基建增速在7.89%到8.46%之间,相较我们年初的预测上调了3~3.5个百分点。 基建增量资金对全年GDP的拉动作用经测算约在0.16-0.19个百分点之间。在上述三种假设情形下,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后撬动的增量资金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分别为0.83、0.91和0.99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有所滞后,从基建项目立项到产生实际需求至少要等到9月份,不排除预期因素可能提前对生产形成扰动,但预计影响不大。基建增量资金对全年GDP的拉动作用经测算约在0.16-0.19个百分点之间。 以史为鉴 2015年的专项金融债 “基础设施建设”专项金融债曾在2015年撬动基建,但与地方专项债没有可比性。2015年,国开行与农发行发行1万亿专项金融债支持地方基建,中央按照专项建设债券的90%给予贴息,专项建设基金主要采用股权方式投入,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当时的专项金融债由于中央给予贴息,实际资金成本只有0.5%至1%。发行主要用于补充基建资金来源。而此次专项债券要求不得作为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避免层层放大杠杆。专项债同时承担着撬动基建促进经济和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任务,不会大幅撬动杠杆,对于基建的作用或小于历史上的专项金融债。 历史上的特别国债 历史上特别国债往往是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缓解特定问题而发行的。与普通国债仅是为预算赤字融资不同,特别国债的发行是为了实施某种特殊政策,具有特定目标和明确用途。我国历史上仅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1998年发行2700亿元用于补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当时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过高,银行体系面临高风险。2007年特别国债发行1.55万亿元用于向央行购买外汇组建中投公司,通过财政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减轻央行对冲压力。目前的市场流动性和宏观经济状况并不需要依赖特别国债的发行。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有充足的工具进行调节。地方政府专项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工具和抓手,在经济下行时助力稳增长,此次通知强调了专项债在积极财政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全面优化这一工具,帮助拉动基建投资,兼顾稳增长调结构与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若经济下行下政策需进一步发力,地方政府债是首选,其他工具的选择如专项金融债、特别国债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等也有可能顺序推出,以保障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历史上四轮基建变化的资金来源。2008年以来的四轮基建增速回升背后增量资金来源有所不同的,2008年~2009年中央预算内资金和铁道债的发行是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2012年~2013年城投平台扩张,城投债和非标是基建增速回升的主要增量资金;2016年专项建设金融债和PPP是拉动基建增速回暖的主要因素,2018年下半年以来基建稳步抬升受益于政策多轮推动以及地方专项债放量。我们也关注到由于各项资金来源不同,同时现阶段资金传导愈发复杂,叠加政策实施效果,现阶段从资金筹集到基建回升的修复期也在逐渐拉长。 历史上地方债扩容时货币政策适时提供流动性支持 为应对内外环境冲击财政积极发力,在稳增长的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也将呈现逆周期调节特征。根据历史经验来看,2015年~2018年均曾出现过地方政府债放量发行的情形,但央行亦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加以应对,通常在每年二三季度月份往往也是地方债大量发行的月份,但相对应的这些月份公开市场市场操作一般也力度较大,因此熨平了地方债发行给市场流动性带来的扰动。除了通过OMO稳定货币市场之外,还可以通过定向降准、TMLF等定向的方式向市场投放流动性以稳定市场预期。综合来看,在外部形势冲击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和匹配也变得更加重要,维持资金面稳定的态度也将更为明确。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地方债层面实际上是央行采取操作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在地方债发行量较大时期,为对冲地方政府发行缴款,央行会采取OMO,MLF等操作,在地方债加快发行的背景下提供相对稳定的流动性支持。在利率债供给上,出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考虑,在利率上行周期地方政府债供给不会大幅扩张,地方政府债放量往往伴随着资金利率的适度下调以配合,减轻政府部门成本。目前地方债发行利率开始出现市场化趋势,地方债发行利率有抬升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流动性收紧,发行利率将进一步抬升,增加宽财政的利率负担,因此适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十分重要。 地方债与国债的利差 地方债与国债利差走高与地方债发行放量正相关。2015和2016年债券牛市,国债和地方债发行利率持续下行,地方政府债和国债利差维持在38bp左右。随着监管和市场供需变化,利差最低在2015年5月倒挂。2016年年底监管加大防风险力度,地方政府债利率开始显著提升;2018年去杠杆防风险为监管主线,地方政府债和国债利差飙升,最高在2018年11月达到77bp,随后震荡下行。2019年以来利差逐步降低,从1月份的73bp左右下降5月份的49bp左右,4月份达到29bp。自1月底地方债投标利率区间由相同期限国债五日均值上浮40bp下调至25至40bp之后,地方债相对优势下降,认购倍数有所下滑,接下来地方债的定价将更为市场化,同时其发行节奏也将对国债需求产生影响。 地方政府专项债跟城投之间的关系 地方债对城投债务助力多于挤压效应 市场关注地方债的放量发行是否会对城投融资存在挤压效应,进而导致城投平台在地方融资职能中被弱化。我们认为,实际过程中两者并不存在显著替代作用,现阶段地方一般债和专项债承担的一部分是纳入预算建设资金但更多的补充过往地方平台承建项目中的施工拖欠款,由于2019年赤字和专项债规模均低于预期,地方债的抢跑和政策推动更多作用是分担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和流动性风险,继而再补充新增基建资金。另外,绝大多数融资平台在各类政策的作用下,2018年以来并未新增公益性项目,因此地方债和城投现阶段相互间替代和挤压效应很小,均是为减轻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为首要目标。 考虑到2019年的基建支出与财政压力,完全依靠PPP、地方政府债券和专项债还不能够满足地方政府基建融资需求,城投平台融资功能仍要维持。一方面,现阶段多数地方政府对政绩和基建的需求仍较为强烈,对城投主体这一融资工具依赖程度仍很高,一刀切的政策存在一定现实约束。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诸多平台存续债务较多,难以短期内与政府将往来账款厘清,融资很难戛然而止。更需注意的是各类专项债券是在地方债务限额内的,规模有限,暂不能代替城投作用。新道尚未疏通,老路不能有碍,我们认为在财税体制改革完成和宏观经济企稳之前,城投平台依然是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手段,根本上城投平台融资功能仍要维持。 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城投企业债券与基建项目表征关系更为紧密。从存量城投债募集资金用途总规模的占比来看,在全部已发行的城投企业债募集资金用途中,与地方债募集资金用途相吻合的如工程建设类占比28.27%,棚户区改造占比19.19%,但另外诸如房屋以及小微企业贷款等其他项目占比最大达37.74%。同时城投例如中票、短融和公司债等债券占全部城投债的52.16%,其募集用途很多并未在具体项目建设上,而是主要用于偿还借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因此如此来看,地方债的放量发行表面上对城投用于基建的融资侵吞效应很低,实质情况由于多数情况下地方债用于的项目往往是城投作为独立法人承接的业务,因此并不会出现地方债与城投此消彼长的假设。地方债放量发行助力于城投债务滚动,缓解债务压力。现阶段无论是年初的催发以及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打开,地方债放量一方面是对基建资金来源的促进,同时更多的是缓解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以及城投的项目拖欠款。 债市策略 《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受其影响,6月11日债市整体走弱,国债期货单边下跌,国债收益率上行4-6bp。结合前期财政部对于财政部关于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求合理把握地方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发行进度,争取在9月底前完成全年新增债券发行。市场对于地方债集中放量对二季度市场走势的影响莫衷一是。根据历史经验来看,2016年~2018年均曾出现过地方政府债放量发行的情形,但央行亦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加以应对,通常在每年二三季度月份往往也是地方债大量发行的月份,但相对应的这些月份公开市场操作一般也力度较大,因此熨平了地方债发行给市场流动性带来的扰动。现阶段积极财政政策逐步发力,应对内外环境冲击,稳增长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也将呈现逆周期调节特征,除了关注中长周期的矛盾点外,还关注特殊时点的对冲。现阶段货币政策已经从总量控制转向结构调控,对市场预期变动并相机抉择是未来政策着力点。在外部形势冲击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和匹配也变得更加重要,维持资金面稳定的态度也将更为明确。目前公开市场操作也逐渐成熟,央行对于流动性的把控能力增强,我们认为短期应防范冲击,但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在3.2%~3.6%区间不变,调整之后仍是机会。 风险因素 流动性过剩局面出现反弹,货币向信用传导不通畅,再融资结构分化导致信用市场违约;金融数据和实体表现低于预期等。[详情]
重大项目配套资金专项债松绑 数万亿地方基建迎来开工时刻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杨仕省 北京报道 近日发布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允许地方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这点燃了市场的热情。仅6月中旬发改委就公布了30则企业债券核准批复,总金额达1410.4亿元,项目融资骤增。 与此相关,各地基建投资再次按下快车键。记者注意到,从地方发改委、地方政府到国家发改委,重大基建项目审批明显加快,6月以来多地推出的重大项目建设计划达数万亿元。 比如,广西近日下达2019年第二批重大项目178个总投资3018.7亿元;贵州发布2019年第一批重大民间投资项目,164个投资达1515.24亿元;安徽省日前印发2019年省级调度重大项目计划,115个项目投资1.1万亿元。 除了传统的交通、能源等基建项目,5G商用、人工智能等新型基建项目也成为投资热点。 “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为项目配套融资,这为重大项目的资金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渠道。”联讯证券宏观分析师李奇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据他介绍,2018年三季度开始的基建补短板效果并不显著,投资增速仅从2018年9月份的低点0.3%,微弱反弹至今年前4个月的3.0%,而资金问题则是制约基建的最主要原因。 各地猛推重大项目 6月以来,各地密集推出重大项目清单,投资额度动辄数千亿至上万亿不等。 据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介绍,作为史无前例的伟大世纪工程,川藏铁路四川雅安至西藏林芝段将很快开工建设。川藏铁路全长1629公里,投资约2500亿元。 6月17日,在国新闻办发布会上,彭清华介绍了四川即将开工的几条重要铁路进展情况,包括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成南达万(成都-南充-达州-万州)高铁、成自宜(成都-自贡-宜宾)高铁。 “四川铁路建设正迎来一个新的高峰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发力。”四川一官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东向正在建设成南达万高速铁路;南向成贵(成都-贵阳)铁路今年年底以前全线通车,正在同步建设成自宜高速铁路;西向川藏铁路正在建设;北向正在建设从成都到西宁和兰州的铁路。 此外,广西近日公布2019年第二批重大项目计划清单,涉及即将开工的9个项目,共计1339亿。梳理发现,基建类清单计划共安排项目178个,总投资301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2.6亿元。据统计,第二批计划下达后,2019年广西推进重大项目累计达1073个,总投资2103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84.6亿元。 “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每月5日前报送上一个月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广西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此次清单中,大基建类项目占绝对优势,合计46个,总投资395.87亿元,包括交通类项目6个,能源类1个,水利类3个,市政基础设施36个。 6月19日,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表示,正谋划绿色发展重大项目91个、总投资1.3万亿元。稍早,重庆发布了总投资约2.2万亿元的重大项目名单,贵州发布2019年第一批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工程包,共164个项目,总投资达1515.24亿元。安徽省日前印发2019年省级调度重大项目计划,拟安排项目115个,总投资1.1万亿元。 迎来开工热潮 记者梳理发现,近日各地发布的高速公路项目投资超过2万亿元,即将开工的特高压项目投标报价达1.5万亿元。 据记者了解,2019年重点建设的高速项目,有的尚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有的刚进入勘察设计招标或者施工招标,也有的刚发布施工中标或在2019年开工。据统计,2020年前计划开工的铁路项目60多个,总投资超16000亿元,不包含部分暂未预估投资额的项目,累计达到2万亿。 同时,机场项目获批的消息骤增。6月12日,玉树机场改扩建工程获批;6月5日连云港新机场项目获批,鄂州民用机场项目6月开工了,投资1300亿元的厦门新机场也进入开工建设阶段。 多次上报的西安地铁项目也获批了。6月14日下午17点46分,陕西省发改委官网发布西安地铁第三期建设规划获批,包括5条新建线路和2条延伸线路,涵盖西安市、咸阳市和西咸新区,总投资969亿元。 此前,国家发改委已批复了长春、苏州、重庆、济南、杭州等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目前这些项目或即将开工,或正在建设。 6月14日,贵州省发改委发布2019年第一批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工程包的通知,向社会资本推介民间投资项目164个,总投资1515.24亿元,拟引入民间资本1245.84亿元。 除了高速公路、机场、高铁、地铁项目外,还有一批即将开工的特高压项目。国家电网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近日公布的青海-河南、陕北-武汉±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设备招标15类物资106包,投标报价1537027万元,将很快开工。 重大项目正迎来一轮开工热潮,源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合理扩大有效投资,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川藏铁路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民用和通用航空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眼下这些项目正在进入紧锣密鼓的施工中。 专项债助力基建回暖 《通知》明确把“开大前门”和“严堵后门”协调起来,允许地方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这点燃了市场的热情。仅6月中旬发改委公布30则企业债券核准批复,总金额达1410.4亿元,项目融资迅速增长。 “应该理解为积极的扩大建设资金的来源,政府的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能够放大多少倍,然后把银行和社会上的资金都收集起来,可以尽快的改变基建项目配套资金不足的尴尬。”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允许地方债为重大项目配套融资,数万亿地方基建因此迎来开工时刻。 梳理通知,上述通知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应具备三项条件:一,应当是专项债券支持、符合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具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二,涉及领域主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三,评估项目收益除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具备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条件的项目。 “对预算拟安排新增专项债券的项目,可以通过先行调度库款的办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通知称,各地要均衡专项债券发行时间安排,力争当年9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今年至今,我国地方债发行总规模突破2万亿元。 “2019年我国地方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定在2.15万亿元,相较去年增加了8000亿元,增幅60%。”北京福盛德经济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冯建林说,如果允许部分专项债作为资本金,将撬动更多的投资,有助于基建的回暖。他向本报记者表示,专项债资金是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今年基建增速有望达8%-9%。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陈岩鹏 (本文来自于华夏时报网)[详情]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何加强逆周期调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近日,宏观调控“工具箱”又亮出一件“利器”——中办、国办部署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明确了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等措施,鼓励依法依规市场化融资,增加有效投资。 近年来,地方债问题备受关注,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违法违规举债,产生了一定的风险。对此,中央出“重拳”整治举债乱象,严格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通过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明确地方政府举债只能通过发行债券,并强化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从而建立起严格、有序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制度。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包括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前者是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举借一般债务,后者是针对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举借专项债务。在这两种债券中,专项债券是“主力”,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08万亿元,其中专项债券2.15万亿元。在政府投资中,专项债券在基础建设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方债券发行规模加大、速度加快,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最新统计显示,1月份至5月份,新增地方债券发债规模已占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47.4%,发行进度接近一半,超过序时进度。各地发行的新增债券主要用于在建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棚户区改造、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水利工程、城镇基础设施等方面重大项目建设。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稳投资作用十分重要,需要着力激发社会投资、保持投资增长。为此,需要用改革的方法开大开好地方政府规范举债融资的“前门”,充分发挥专项债券带动扩大有效投资的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此次专项债新政,坚持疏堵结合,把“开大前门”和“堵牢后门”协调起来,鼓励依法依规市场化融资,增加有效投资。比如,提出合理明确金融支持专项债券项目标准,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标准的项目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这些措施都是对以往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不少研究机构测算显示,其拉动投资规模可观。 值得注意的是,推动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工作,并不意味着放松债务风险管控,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始终是必须坚持的原则。新规从合理明确融资标准、严格项目资本金条件、确保落实偿债责任、保障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强化跟踪评估监督等方面,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各地不得借机举借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 下一步,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要协同配合,推动专项债券新政落地,增加有效投资、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者:曾金华 来源:经济日报)[详情]
专项债补充资本金形成撬动基建投资新杠杆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 “如果允许专项债券转为项目资本金,不仅拓宽了专项债的用途范围,而且更可大大提高项目资本金法定规模的形成效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这一对专项债的特殊赋能既代表着金融制度构架的深度创新,也显示了财政政策导向的科学突破,其对基建投资与经济增长所构成的能量支持效用值得期待。 按照政策规定,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券所形成的资金在性质上属于债务性资金,不能将此用作项目资本金,只可充当配套资金,因此实践中的常态运行模式就是:项目获得审批—资本金到位—配套资金进场。目前来看,公益类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的资本金主要来源于公共财政,同时引进了一定规模的社会资本。显然,如果允许专项债券转为项目资本金,不仅拓宽了专项债的用途范围,而且更可大大提高项目资本金法定规模的形成效率。 依照相关要求,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都必须以法定的资本金比例作为审批前提,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为20%,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机场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为25%,铁路、公路项目的资本金比例为20%,否则就不可开工。由此也不难想象,假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遇到暂时困难或者调度不力,以及社会资本进入渠道遇阻或者配给不及时,计划中的项目不仅不能按时动工,而且很可能因此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但如果有了专项债券充作资本金的支持,不仅在一般意义上拓展了项目资本金的来源渠道,同时还可有效避免和防止因项目资本金临时不足所造成的投资停顿与弃置风险。 从供给角度考察,地方政府作为项目资本金的配给主体,资金的最主要来源是政府性基金收入,而在政府性基金收入的构成中,城镇土地出让收入又占了最大比重,可恰恰是这个最重要的收入贡献管道,随着土地资源禀赋的越来越稀缺以及可售边际增长空间越来越有限,已经出现明显且快速收窄的趋势。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专项债所支持的项目都分布在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县级市,但在不少地区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因土地出让金而减少从而影响区域重大项目资本金安排与支出的情形下,全国性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可能放慢与减弱。不过,允许专项债券补充项目资本金的创新政策落地后,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基建投资将获得不小的提振与增效。 根据《通知》的规定,可以用专项债补充资本金的项目必须具有营利性,而且营利不仅限于政府的盈利,还需要包括社会的盈利。依照这个标准,土地储备和棚改项目的主要收益归政府,不太具备社会盈利性,因此理论上不符合专项债补充资本金的范畴。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为2.15万亿元,上半年已发行8579亿元,其中土储和棚改债的比例接近80%,同时满足专项债补充资本金项目要求的收费公路、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资源与环保工程项目的占比约7.5%,资金筹集规模为643亿元;由于接下来今年还有1.3万亿元的待发专项债,即便保守地将将满足专项债补充资本金项目的占比提高至10%,也可产生约1300亿元的专项债补充项目资本金成果。按照公路、轨交等项目资本金可撬动5倍杠杆的成效计算,新增专项债资金补充资本金后可以增加基建投资6500亿元左右,相应地拉动基建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甚至更多。 更为重要的是,专项债补充项目资本金的功效并不仅仅停留在自身资金的撬动作用上,更能从信贷杠杆的角度充分地体现出来。直观地看,将专项债引入资本金序列,工程项目的进展时序得到了有效保证,同时项目可以如期进入运营并赢利,最终结果实际提升的是项目信誉度,这样更有利于项目单位进行公开融资,形成“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的立体融资方式,后者包括向银行贷款以及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等,进而增大配套资金使用与投放规模,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与完美收官。[详情]
来源 申万宏源固收研究 孟祥娟 刘宁 李通 利率部分 风险偏好短期小幅修复,但今日债市实际调整压力有限,整体窄幅波动,短端受益于流动性释放,基本走平。周三受风险偏好短期修复影响,股市上扬,债市长端小幅承压,但跌幅有限,受益于央行继续释放流动性,银行间资金利率继续下行,债市短端表现尚可。我们昨天也指出,风险资产方面需谨慎看待经济下行无论是财政还是货币政策边际进一步宽松,而风险资产会上涨的逻辑,因为按照这种逻辑风险资产就不会有熊市。但是回顾历史我们发现,绝大多情况下,风险资产和基本面走势比较一致。由此来看,当前的反弹,只是风险资产下跌途中的一个反弹。 此外,昨天(6月18日)彭博报道中国财政部专家称可能上调地方债额度之后,市场对于下半年特别是三季度利率债供给压力讨论增多,我们对下半年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进行了简单的测算(见表1)。 整体来看,由于今年地方债额度的提前下放,今年利率债发行较为提前,上半年供给规模大于往年,但测算来看,下半年国债和地方债净融资合计约2.68万亿,下半年发行压力并未超过去年。我们在表1中列示了对下半年国债和地方债发行的预测,红字为预测部分,2019年上半年数据是根据年初至今(2019.6.19)的数据合理估算,全年预测建立在年初财政发行计划不变的假设基础上,据测算,预计下半年国债发行规模约为2.2万亿,净融资约1.2万亿,地方债约1.6万亿,净融资不到1.5万亿,合计来看,下半年国债和地方债净融资合计约2.68万亿,供给压力并未超过去年,在货币政策维稳流动性方向下,不必过于担忧供给冲击。 同时,我们也一直强调,利率债供给增多时,并不一定意味着债市的调整压力,主要关注当时的货币政策环境,基本面仍然是核心。以往也出现过地方政府债单月大规模发行的情况,但并不一定意味着流动性的收紧。例如,16年2-3季度地方债发行量处于高位,16年4月、6月甚至出现过单月发行规模超万亿的情况,而且,如果剔除置换债只考虑新增债的话, 16年6月、17年7月新增债单月发行规模均超7000亿,也并未引发资金面及债市出现显著调整,此外,去年7-9月地方债集中发行,对应债市表现7月债市基本维持震荡格局,8-9月债市在经济基本面数据出现边际改善的情况下发生调整,供给并不不是核心影响因素。 站在当前位置看,“社融上+经济下+货币松+汇率稳+风险偏好下”格局下,我们继续看好5-8月的债市,看好的品种是利率债、城投债及中高等级产业债,维持2019年10年国债收益率低点到2.9%的判断不变。 信用部分 6月发行速度较快,专项地方债扩容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近日,彭博报道“财政部直属的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表示,今年下半年提高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度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全国财政预算也有可能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调整。”那么专项地方债扩容的可能性大吗,是否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此外,谈话中提到“随着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的增加,赵全厚预计今年中国政府的杠杆率料将提高至38%-40%,截至去年年底这一杠杆率为37%。”是否可以用来推算出扩容的规模。 一,扩容的可能性大吗: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 1)今年发行节奏较快,9月份实现发行目标完全可能。2019年地方债新增额度总计3.08万亿,一般政府债0.93万亿,专项政府债2.15万亿。债券分两批发放,其中2018年12月时,全国人大决定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务限额5800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8100亿元,合计13900亿元。其后,2019年5月份财政部发布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2019年6月底前完成提前下达新增地方债券额度的发行,争取在9月底前完成全年新增地方债券发行。 以目前节奏来看,前五个月我国地方债净融资额已经达到1.51万亿,达到了1.39万亿的预发额度。同时假设6月份发行节奏平稳,上半年地方债净融资额为2.06万亿,今年新增额度3.08万亿剩余1.02万亿,如果分摊到8、9、10三个月上,则每个月需净发行0.34万亿左右(新发行0.46万亿),以上半年的发行节奏看,略快于月均净发行0.30万亿(0.38万亿新发行),但这个量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地方债发行弹性巨大,可以参照去年9月份发行的情况,为了达到财政部9月底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不得低于80%的要求,各省份在9月份专项政府债单月净融资达到了0.64万亿,超过了整个2018年1-8月份累计净融资规模,可见在足够的政策导向和激励下,地方政府债可以有很大的发行弹性。 2)基本面下行压力较大,保基建定调开始明确。随着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消费、出口数据的恶化,保基建的重要性逐渐提升。政策导向上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此文件在基建基调,地方债使用,城投定位这三大方面做出了调整,文件目的清晰而明确,要求“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更好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券)的重要作用,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增加有效投资、优化经济结构、稳定总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减税降负和隐性债务的控制又在负债端使得地方政府无法施展,因而继续扩大政府负债是有迫切需求的。 3)9月份之前完成发行为首次提法,4季度发行留白为扩容腾出空间。2019年1月份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争取今年9月底前各地完成地方专项债的发行。这种9月底之前的督促发行仅在2018年提过,18年要求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因而要求9月份之前完成所有发行今年为首次,那么四季度地方债是否刻意留白,为后续地方债扩容,或者为前序剩余额度发行腾出空间,我们认为是有这种可能性的,也与此次赵全厚主任的报道情况相吻合。 4)好处多,是最优加杠杆手段:从优点来说,专项政府债不抬升赤字率;有往年存量剩余额度;利率发行低,未来偿付负担不重;发行期限可达7年、10年,有效优化债务结构;项目对应,管理规范;银行为主要投资者,货币政策容易配合。因而无疑是最佳政府加杠杆方式。 二、规模可能有多大? 报道中提到“随着地方政府债券额度的增加,赵全厚预计今年中国政府的杠杆率料将提高至38%-40%,截至去年年底这一杠杆率为37%。”那么是否可以根据此数据来估算新增的地方债规模呢。我们认为并不能,此句的背景是在当下额度下的,理由如下:报道中所提到的杠杆率采用的是最狭义的杠杆率,即为(地方政府债务+国债)/GDP。经我们计算,2018年政府杠杆率为36.6%,与赵全厚所计算数值相符,如果按照今年地方债全部发行完成,GDP增速6.25%计算,则2019年政府杠杆率为39.6%,与38%-40%的估计相符,即不增加地方债额度年末已经达到40%的估算了,因而此句话是针对目前不增加额度情况,而非进一步增加额度情况。 因而总体来说我们还无法依据此次报道估计地方债发行额度,但如果从发行压力角度出发,依照每月0.3万亿的净发行规模来看,增加0.9万亿以内的发行量还是比较可行的。如果再增加0.9万亿专项债额度,则地方债务率将由90%提升到93%,也仍满足“拟将债务率不超过100%的水平作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整体风险警戒线”的要求。 市场动态 一级市场:周三新发行国债、农发债共990亿元。1Y、10Y国债分别发行400亿元、480亿元,发行利率分别为2.6708%、3.2137%,发行倍数分别为3.19、3.39,整体需求一般;1Y、7Y、10Y农发债分别发行20亿元、30亿元、60亿元,发行利率为2.5100%、3.7489%、3.8087%,发行倍数为6.36、3.63、2.89,1Y农发债需求较高,7Y、10Y农发债需求一般。 二级市场:周三债市长端小幅承压,短端窄幅波动,国债期货窄幅下跌,现券收益率多数上行。期债方面,周三国债期货窄幅下跌,5年期主力合约收跌0.02%,10年期主力合约收跌0.09%。现券方面,周三国债收益率多数上行,1Y国债收益率下行0.39bp,3Y国债收益率上行0.06bp,10Y国债收益率上行1.25bp报收3.2427%,10Y国开债收益率上行1.50bp报收3.6252%。[详情]
强化稳增长信号 专项债新规出台 时代周报记者 谢洋 发自广州 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地方政府专项债迎新规。 6月10日,财政部、发改委等六部委就《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答记者问时表示,《通知》坚持疏堵并重,把“开大前门”和“严堵后门”协调起来,在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不走无序举债搞建设之路的同时,鼓励依法依规通过市场化融资解决项目资金来源。 “开大前门”迅速成为《通知》中备受外界关注的焦点,具体内容包括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标准的项目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支持重大项目市场化融资、合理保障必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多渠道筹集重大项目资本金等。 多位专家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强调,此次《通知》出台,更大的意义在于保障重大项目的融资和落地、稳定总需求、促进有效投资。“现有的部分专项债,尚未很好地承担起拉动投资的职能,”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次《通知》的出台,有利于盘活这部分存量的专项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亦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此次《通知》的总体思路,还是平衡扩大融资与控制杠杆:“一方面通过专项债继续筹集资金投向短板领域,以支持经济的稳定发展;同时通过对专项债管理的完善,避免杠杆率的无限制推高,控制好地方债务风险。” 是保障而非强刺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固定投资同比增长5.6%,与1—4月份相比下行0.5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增速比1—4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今年,基建承担托底经济增速的重任,专项债无疑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此次《通知》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公益性项目资本金,成为最大亮点之一。“以往许多地方发完专项债后,由于没有资本金,资金趴在账户上动不了。现在专项债募集的资金可以立刻作为资本金投入,有利于加快项目建设的进度。”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专项债作项目资本金,实质上是明股实债。这是一次较大的政策突破,为PPP项目使用明股实债解决资本金问题提供了重要借鉴。”但同时,《通知》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做出了严格规定,具体包括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通知》鼓励发行10年期以上的长期专项债券,长期地方专项债期限占比将有所提升,供需均将得到较好提振。目前来看,期限较长的专项债券多为10年期,仅少部分在10年以上。对于铁路、城际交通、收费公路、水利工程等建设和运营期限较长的重大项目,鼓励发行10年期以上的长期专项债券,能够更好匹配项目资金需求和期限。 据海通证券姜超团队测算,在不考虑利息的情况下,《通知》出台最多可多增基建融资约5700亿元—对照2018年基建投资共17.8万亿元,可拉动基建增速3.2个百分点。但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产业分析师汪伟向时代周报记者强调,此次允许专项债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公益性项目的部分资本金,主要目的还是在于确保规划制定的各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重大项目融资业务顺利开展,目标仍落脚在推进实施“保障”项目,而非一味“刺激”,“从这个意义上说,《通知》带来的实际效应,可能比市场上很多机构预测的要小得多”。 除了专项债用作资本金的杠杠效应,《通知》还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并明确:对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在新增隐性债务方面予以免责。 申万宏源固收团队指出,此变化对基建的影响不亚于资本金政策,预计未来退出融资平台的公告会继续明显增多。从目前数据来看,今年专项债仅新增2.15万亿元、存量8万亿元,但城投债务存量则近40万亿元,其中城投信贷占26万亿元左右,“总量大,弹性也大。在今年制造业盈利不佳、风险积聚的前提下,此政策将从城投角度明显促进基建增长”。 “虽然《通知》本身针对专项债,但对于完成市场化转型、与政府脱钩的城投公司来说,也是利好。”长期为融资平台公司做咨询的金永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银行本身有合规性审查,而《通知》允许融资平台在不扩大建设规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与金融机构协商继续融资,这打消了金融机构的顾虑,对平台公司完成项目后期融资、避免项目烂尾有帮助。” 积极财政政策空间尚存 步入2019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逆周期调节成为多次高层会议重点提及的内容。对于下半年的财政政策空间,中信证券指出,基建的进一步发力需要多工具、多渠道同时支持,可能包括赤字率和政府债的额度提升;融资平台的“监管内”适度放松;社会融资中非标类融资的“合规性”放松;合规PPP的支持以及特别债的发行等。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宏观组测算,在积极情况下,若财政赤字率年内上调到3%,则总体财政空间可提升至2.60万亿元,实际赤字率可达到4.6%左右。而从准财政口径来看,特别国债作为不会增加财政赤字的调节工具,也可贡献潜在的财政政策空间。 另一方面,专项债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隐患。“与PPP相比,专项债项目的前期论证工作时间较短,在进一步放宽限制后,可能存在转向隐性债务的风险”,金永祥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个别项目的评级报告因为操作时间短,可能并不能完整反映出发行风险和可行性情况。” 国盛证券固收团队指出,截至5月31日,新增一般债剩余3302.2亿元待发,新增专项债剩余1.29万亿元待发,新增债合计剩余1.62万亿元,借新还旧债至多有8352.5亿元待发。在新增债券和借新还旧债的双重压力下,6月地方债发行放量将达6000亿元以上,单月发行规模可能创年内新高。 赵锡军认为,今年下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或将落在已有的专项债存量上。“从大方向上来讲,地方债的发展路径是市场化与法治化。而在管理上则是专业化和透明化,就要求每一个项目都要有专业人才和技术来承载,做好包括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权益保护等。” 因此,“相对于扩大投资规模,能否真正产生效益、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才是目前中国经济的关键。”赵锡军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各种财政政策工具不断推出,包括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专项债规模等。未来这些政策还会继续推进,但实际上,减税降费怎么样落到实处、投资项目怎么真正做好,这比工具箱里头能拿出多少工具更重要。” “目前,有些项目例如棚户区改造,动拆迁成本较高,专项债券无法撬动。”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郑春荣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规定,专项债券可以当作资本金,可以带来一倍的资金。有点类似于永续债券。这个新政策有两个好处:一是扩大了可用资金量。二是融资量扩大以后,地方政府隐瞒动机减弱,政府的项目和债务资金可以较为明确地统计,较好避免了隐性债务的发生。” “从财政部公布的2017年全国财政决算情况来看,各省份的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基本上都没有用完,说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 ‘前门’已经开得足够大。”郑春荣进一步指出,“目前中国各省政府在使用专项债券方面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此次扩大专项债券的使用范围以后,地方政府可以有更大的政府融资权限,有利于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行决定债务规模。”[详情]
来源:债市覃谈 国君固收.信用周报 | 报告导读: 包商冲击一波未平,非银和结构化产品风险再起。包商银行事件引发中小银行、非银流动性明显收紧。在资金结构化和信用分层环境下,结构化发行产品风险浮上水面。 非银资金成本大幅攀升,部分公募产品受冲击净价大跌。反应非银融资成本的“FR007-DR007”创下历史新高,R007和R014加权平均利率仍在2.5-2.7%,但拆借最高价飙至15%,部分公募开放式中长期纯债基金近2周净值大幅下跌,有6支产品跌幅在4%以上,11支产品跌幅在2-4%区间,占比1.32%。 每轮非银钱荒,信用债往往经历三波冲击。第一波为流动性剧烈冲击,现金为王,机构被迫首先卖出流动性最好资产;第二波以Shibor 3M和NCD为代表的中期资金利率抬升,负债端缩表,银行对资产收益要求和利率定价之锚抬升。第三波,资产端信用收缩,影响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信用利差走扩,市场追逐确定性收益的资产。 央行介入重建流动性投放渠道,监管有望出手阻断风险传染。我们认为,实现定点出清,阻止风险向其他机构传染、避免信用剧烈收缩,更有利于维护市场稳定。上周央行提供和重建流动性投放渠道,避免机构风控一刀切影响,快速处置问题产品,阻断风险向市场传染。 地方专项债新政,2类城投有望受益:1)隐性债务确认比例较高的城投平台主体。文件支持金融机构对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协商展期或再融资,将改善企业信贷环境,降低存量债务风险。2)从事铁路、高速公路、棚改等,最先受益专项债作资本金政策投资领域的城投主体。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和市场化资金等配套融资的撬动支持,流动性风险整体降低。 正文 1、非银资金荒,信用债冲击有几轮? 包商银行冲击一波未平,非银和结构化产品风险再起。包商银行事件打破银行间市场上两大信仰:NCD信仰和同业信仰,许多机构收紧质押库和交易对手限制,导致中小银行和非银机构流动性明显收紧。在资金结构化和信用分层环境下,有一类风险浮出水面,即从事信用债一级结构化发行,通过牌照寻租和套利,帮助企业发行人借用金融机构(私募、券商资管、公募、信托都可)的同业信用进行融资。随着非银流动性大幅收缩,底层风险逐步浮上水面。 非银资金成本大幅攀升,部分公募产品受冲击净价大跌。包商银行事件后,尽管银行间流动性在央行呵护下整体平稳,但以“FR014-DR014、FR007-DR007”衡量的非银资金成本却大幅飙升,“FR007-DR007”更是创下历史新高,R007和R014加权平均利率仍在2.5-2.7%左右低位,但拆借最高价飙升到15%,凸显流动性和信用分层下不同机构冷热不均。受资金紧张和个别非银产品事件冲击,部分公募开放式中长期纯债基金近2周净值大幅下跌,有6支产品跌幅在4%以上,11支产品跌幅在2-4%区间。 每轮非银钱荒,信用债往往要经历三波不同冲击。第一波为流动性剧烈冲击,资金利率飙升、波动性放大、杠杆脆弱性上升,carry套息和杠杆稳定性变差,产品现金为王,机构被迫首先卖出流动性最好的资产,如利率债、高等级信用债、城投债等;第二波,以Shibor 3M和NCD为代表的中期资金利率抬升,尤其中小银行NCD发行困难、利率高企,负债端缩表、利率上行重定价,开始影响银行对资产收益的要求和债券利率曲线定价之锚。第三波,资产端信用收缩,资本要求提高,开始全面影响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企业尤其弱资质主体信用利差走扩,资金链收缩甚至断裂,信用事件不时曝出,信用债市场的投资风险偏好大幅下降,资金重新回归对于确定性的追逐。 信用市场缺“信用”,央行介入重建流动性投放渠道。6月14日央行增加再贴现额度2000亿、常备借贷便利额度1000亿,加强对中小银行流动性支持,重建流动性投放渠道(从NCD市场回归央行),有助于缓解对市场的第一波和第二波冲击,但对于非银,恐仍然面临半年末时点的至暗时刻。市场并不缺钱,非银主要缺“信用”,就像股灾把风险偏好最高的主体都消灭后,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一些严重依赖中小城农商行融资的地方国企、中小企业,依赖结构化发债的企业主体将面临信用风险的上行,投资者对收益确定性的资产偏好将会提升。 我们认为,监管层有望及时出手阻断风险传染。尽管个别高杠杆冒进机构和产品面临调整出清,但阻断风险向其他机构传染、避免信用剧烈收缩,实现定点“爆破”而非引发系统性风险,才更有利于市场稳定。我们认为,监管层有望及时出手,通过提供和重建流动性投放来源、窗口指导避免机构一刀切风控等措施,快速处置问题产品,阻断风险向市场传染。 2、一轮小型2015-16年刺激?——详解专项债新政 事件: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同时,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要求,财政部、发改委、央行、审计署、银保监会、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通知》答记者问。 2.1 详解地方专项债新政的五大亮点 1、允许地方专项债作资本金 2017-18年以来,在严控地方隐性债务的大环境下,多项地方融资监管文件均对投资项目资本金从严管理,强调严禁以债务性资金违规出资、严禁以公益性资产、储备土地等方式违规出资、充当资本金,导致地方上许多重大新建项目,面临缺乏资本金的困境;同时,18年23号文还规定如果存在以债务性资金违规出资,国有金融企业不得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导致基建投资复苏缓慢,从2018年8月稳增长以来,基建投资虽已见底企稳,但增速一直低迷。 本次文件明确了满足一定条件的重大项目,专项债可以作为部分资本金,是对2017-18年政府融资严监管要求的一定放松,体现出政策层稳基建稳增长的意图,有利于撬动投资规模,加快地方基建投资的积极性。 根据文件,以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的重大公益性项目需满足三个条件: 1)重大项目:符合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主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等; 2)专项收入:项目收益兼有“政府性基金收入+经营性专项收入”,偿还专项债本息后,经营性收入仍有剩余、能覆盖市场化融资本息; 3)省级批准:省级政府要进行事前评审、批准和单独公开,对项目要重点评估论证,加强督促检查。 2、“专项债+市场化融资”可以搭配使用 文件中最重要的放松之处,是明确提出了“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的组合形式。1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提出“货币信贷政策要配合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但具体专项债与项目信贷如何搭配,在实操层面不明晰,很多金融机构担忧会增加隐性债务,因此上半年投放项目贷提供融资支持的积极性偏弱。 文件明确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以中长期项目贷款等方式支持专项债券项目,提供配套融资支持,这为银行项目贷的扩张开了一个口子,配套专项债项目的授信得到政策层支持认可,在操作上更加合理合规,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刺激信贷“金融加速器”的扩张。 什么样的重大公益性项目可做“专项债+市场化融资”?这一政策条件要比以专项债作为资本金的项目来的相对更宽泛,需满足以下: 1)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在区域上,《通知》提到“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等”;在资金投向上,包括了乡村振兴、棚户区改造等保障安居工程、异地扶贫搬迁扶持、自然灾害防治、铁路、收费公路、机场、水利工程、生态环保、医疗健康、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城镇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以及其它纳入“十三五”规划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建设。 2)专项收入具备融资条件:收益兼有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它经营性专项收入,且偿还专项债本息后仍有剩余专项收入的重大项目; 3)鼓励多种市场化配套融资:鼓励通过银行贷款、险资、发信用债三种方式提供配套融资,但文件中并未提及信托、委贷、资管等非标形式。 3、“正名”平滑融资,为纳入隐性债务的必要在建项目融资获认可 2019年以来在地方隐性债务化解中,许多城投平台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协商开展“平滑融资”,对纳入地方隐性债务系统的、重大在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或进行展期,但在实际执行中,仍有不少银行对合规性和偿债来源感到担忧。 文件首次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的平滑融资“正名”,指出对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允许在不扩大建设规模(这意味着不新增隐性债务)前提下,与金融机构协商继续融资,并鼓励通过补充有效抵质押物,或由第三方担保等方式,保障债权人权益。这标志着,为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在建项目提供“平滑融资”,成为政策认可鼓励、“名正言顺”的融资支持方向。 前期财新等新闻曾报道国开行分行参与天津、江苏镇江、湖南湘潭等地方隐性债务的化解,前提要求是必须纳入地方隐性债务系统中,化债方式基本为发放贷款借新还旧、或以长期贷款置换短期贷款,这一化债探索是否符合政策监管要求曾一度引发市场关注,但在政策“正名”后,我们认为,这一化债方式在执行层面的速度有可能会加快。 除国开等政策性银行外,为存量隐性债务提供“平滑融资”,还可能将成为商业银行信贷积极投放的一块重要领域,毕竟,在过去政府性项目业务就是银行竞争的热点,尤其过去一些表外业务激进扩张的股份行、城农商行等,在表外业务遭遇压降收缩情况下,面临一定的“资产荒”压力。 4、首次提出可免责情形,消除金融机构担忧 文件首次提出允许金融机构合法合规融资行为,避免各方因担心被问责而不作为,明确政策边界,提出以下情形不认定为隐性债务问责: 1)专项债项目配套融资; 2)已纳入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及部门印发的“十三五”规划,完成审批或核准程序的项目,以及发改委牵头提出的其他补短板重大项目,且偿债资金来源为经营性收入、不新增隐性债务; 3)支持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且不新增隐性债务; 过去两年的严监管,使得金融机构对于地方融资、公益性项目、融资平台的项目贷款投放等都十分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不少银行不敢给地方平台放款,或者仅发放一些流动性贷款,宁可不做也不敢踩上隐性债务的红线,更进一步加剧地方债务风险。这次文件首次提出三种免责情形,消除地方和金融机构的担忧,提高银行机构等风险偏好,加大对于基建领域和中长期项目贷投放的积极性。 5、不新增隐性债务的红线未突破 在基本原则里仍强调“严控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不走无需举债建设之路”,“对举借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的要坚决问责、终身问责、倒查问责”。提出“对于市场化转型尚未完成、存量隐性债务尚未化解完毕的融资平台不得作为项目单位”。 2.2 专项债新规对基建和经济撬动作用多大? 专项债空间?年内剩余新增专项债额度1.29万亿在9月底前发完。2019年两会报告确定新增一般债额度为0.93万亿、新增专项债额度为2.15万亿,合计新增地方债3.08万亿。截止5月末,新增地方债累计发行14596亿元,发行进度47.4%,其中新增专项债券8598亿,发债进度为40%,年内有1.29万亿新增专项债有待在9月底之前发完。 能撬动哪些项目?从2019年已发专项债的资金投向看,土地储备和棚户区改造是最主要投向,分别占35%和36.8%,其次为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占10%左右,收费公路、轨交、隧道和机场等交通基建占比5.7%。这其中,土地储备项目只能用土储专项债融资,撬动投资规模仅为1倍;再考虑到需要满足“重大项目+经营性专项收入”、需要市场化融资配合等条件,我们预计,能作资本金的专项债规模占比相对有限,其中高速公路、地铁项目、棚改等项目有望最先受益。 投资项目资本金的比例要求?根据2015年国务院文件,铁路、公路项目、保障房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0%;关系国计民生的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和机场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要求占25%,同时,地下综合管廊、急需的停车场项目、经国务院批准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比例可再适当降低;但城市地铁项目在2018年监管从严下,要求财政资金投入在总投资中不得低于40%。 敏感性分析测算专项债对基建投资撬动在5800-1万亿左右,拉动基建投资增长1.5~2.3个百分点。我们假设年内剩余新发的1.29万亿专项债中,能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投入的比例在5%-35%之间,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在20-40%区间,即投资放大倍数在2-5倍区间,并作敏感性测算。我们认为,专项债作资本金撬动的总投资规模大概率在5800-10000亿之间。考虑到基建项目周期假设对标信托,按2-3年左右计算,则年内预计可拉动基建投资增长1.5-2.3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4-0.6个百分点。 2.3政策梳理:2017-19年地方融资的监管基调变迁 2017年以来,地方政府和城投融资政策经历了先紧后松的转折,也是城投债行情走势的最关键影响因素,我们对2017-19年地方融资政策进行梳理如下: 2.4 历史复盘:过去10年我们经历的2轮基建刺激扩张 1、2015-16年:近2万亿国开专项建设基金撬动基建投资 何为国开专项基金?2015年8月,为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国开行、农发行通过向邮储银行定向发行专项建设债券筹集资金,建立专项建设基金,国开基金或者农发基金采用股权方式投入项目公司,中央财政按照专项建设债券利率的90%给予贴息,积极调动银行、地方和项目单位积极性,成为当年稳增长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国开专项基金投资方式?专项建设基金主要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其中,以资本金的形式投入项目公司,所要求的投资回报率很低仅为1.2%,低于市场平均融资成本,甚至低于1Y期定期存款利率1.5%。专项建设基金占最低资本金比例,三农建设按国家规定比例的100%控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转型升级项目按50%控制,以带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专项基金占项目总投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0%;原则上单个项目投资规模应大于1亿元,最终通过股权回购、转让等方式退出。从期限上看,时间可长达10-20年;从规模上看,2015-16年专项建设基金累计共投放达1.8万亿元。 国开专项建设基金投资领域?国开专项基金作为资本金主要投向5大领域,即易地扶贫搬迁等三农建设;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建设工程;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转型升级项目。 国开专项建设基金对投资的撬动作用和影响?国开建设基金解决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并刺激银行信贷扩张,加快项目实施并形成投资,按照项目资本金25-30%,撬动投资倍数为3-4倍计算,则上一轮国开专项建设基金累计共拉动投资达5-7万亿,带动投资增速加快4-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下调。2015年9月,为解决公共领域投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国务院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还进行了调整:①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城市轨交项目由25%调整为20%,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机场项目由30%调整为25%,铁路、公路项目由25%调整为20%。②房地产开发: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项目维持20%,其他项目由30%调整为25%。③产能过剩行业:钢铁、电解铝维持40%不变,水泥项目维持35%不变,煤炭、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多晶硅项目维持30%不变。电力等其它维持20%不变。此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停车场项目,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核电站等重大建设项目,可在最低资本金比例基础上适当降低。 随着国开专项基金发力、项目资本金比例下调,以及PPP、政府投资基金等广义财政支出大幅扩张,对经济底部的支撑和经济预期的改善明显增强。从2015年4季度起,建筑业PMI从57快速反弹至61,7大央企建筑企业新签合同累计同比从-7%一举跃升至30%以上,16年基建投资从年初15.7%的增速反弹至年中20.3%,地方政府和融资平台上项目、搞基建的热情被显著刺激起来。 但与2014-15年国开专项基金作项目资本金来稳增长相比,本轮专项债新增撬动基建有3点不同: 1)国开专项基金在对地方平台和项目的投资上,面临一定明股实债、增加地方隐性债务风险争议;而本轮政策不以明股实债形式,直接就允许以专项债券资金充当资本金,但需满足“重大项目+专项收入”条件; 2)在资金规模上,专项基金规模投放达1.8万亿,但本轮专项债券作资本金的规模预计大概率在5800-8000亿左右,不到国开专项基金规模的一半; 3)在资金成本上,国开专项基金作项目资本金的利率要求非常低,仅1.2%;而地方专项债利率成本,以10年期为例一般在3.6-4%左右,资金成本更高。 2、2008-09年:4万亿投资刺激计划 4万亿政策刺激横空出世。2008上半年中国经济先后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的大悲大喜,经济增长在2007年以来汇率升值、10余次上调存准率、3次上调基准利率等的紧缩政策冲击下开始面临回落压力,2季度以美国雷曼倒闭为标志的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快速回调,08年4季度GDP降至7.6%,发电量跌至-9.6%,终结了2002年以来连续7年11%以上的超高速增长,经济进入失速调整,政策重新面临保8困境。2008年11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制定4万亿投资计划,并于11月9日公布,成为一揽子刺激政策的重头戏。 规模与力度空前的4万亿一揽子刺激计划。国务院在08年11月快速推出4万亿投资十项举措,随后3个月陆续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对家电、汽车、农机提供价格补贴以鼓励消费、进行税制改革和税负减免。 1)国十条稳增长举措。08年11月5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务院会议推出促增长、扩内需的10条举措,包括①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③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④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⑥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⑦加快地震灾后重建工作;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⑨在全国各地区、所有行业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 2)4万亿中央刺激计划+地方投资规划。从资金来源看,从2008年10月至2010年底,中央拟增加投资1.18万亿,包括08年10月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40亿、09年增加4875亿、2010年增加5885亿,其它投资2.82万亿,4万亿一篮子刺激计划里面,还不包括减税约5000亿和医改投入8500亿。中央4万亿投资计划出台后,各地方纷纷围绕投资计划,争先恐后推出拉动投资措施,大有开展投资竞赛之势,规模远超中央政府的“4万亿”。例如广东省2009年计划投资达2.3万亿、上海5000亿、浙江3500亿、江苏计划到09年底完成3500亿、2010年再投6500亿等。 3)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自2004年来首次下调房地产开发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至30%,规定钢铁、电解铝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40%;水泥为35%;煤炭、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机场、港口、沿海和内河航运项目,最低位30%;铁路、公路、城市轨交、化肥项目最低位25%;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最低为20%、其它房地产开发项目为30%。其它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国家支持的中小企、高新技术项目等,最低资本金比例还可适度降低。 4)为配合财政刺激,央行大幅放松货币政策以支持稳增长。2008下半年起从紧的货币政策彻底转型,①连续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从17.5%降至15.5%,小型金融机构存准率从17.5%下调至13.5%;②连续5次降息,1年期存款利率从4.14%降至2.25%,1年期贷款利率从7.47%降至5.13%;③缩短央票发行期限,减少额度。 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超强财政刺激叠加信贷大扩张,大幅提振市场短期信心,财政刺激政策在2个季度内即显现效果,经济从2009年2季度起开始强劲反弹,基建投资从08年1季度11.6%飙升至2009年2季度最高增速达50.78%,资产价格飙升也引人注目,上证综指从2008年10月低点1816点急拉至09年7月的3582点,全国房价均值飙升近50%。 2.5 对信用债和城投债影响:2类城投受益明显 专项债新政反映出政策层对冲经济尤其基建下滑力度增大。5月工业、投资、PMI、PPI和工业利润等指标全面下滑,内部下行风险加剧,外部贸易战面临不确定性,政策层稳增长仍需财政发力,在专项债上继续做文章,从年初扩大专项债规模,到年中放松专项债用途,可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并支持金融机构配套融资。 19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滑,专项债新政对冲作用大于刺激。无论从作项目资本金的资金规模、重大项目要求等,本轮刺激力度均显著弱于2015-16年广义财政扩张。截止2019年5月,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从18年全年23.8%降至-4%,尤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更是从25%跌至-6%。从全国各省土地成交价款和成交面积排名看,甘肃、吉林、福建、陕西、天津、四川、浙江、贵州、广东、新疆房地产投资土地成交价款降幅在50%以上,甘肃、陕西、贵州、北京、福建、浙江、广东、四川土地成交面积大幅负增长,跌幅在50%以上,土地市场降温明显,地方综合财力面临缩水,在这一环境下,地方专项债的放松更多发挥对冲作用而非强刺激。 我们认为,有2类城投有望明显受益此次专项债新政: 1)隐性债务确认比例较高的城投平台主体。本轮专项债新政为金融机构的“平滑融资”正名,鼓励金融机构对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在不扩大建设规模(这意味着不新增隐性债务)前提下,协商展期或再融资,并给出了免责情形,刺激金融机构加速项目贷投放扩张,这将明显改善融资平台的信贷融资环境,降低存量债务风险。 2)从事铁路、高速公路、棚改等,最先受益专项债作资本金政策投资领域的城投主体。一方面,这类领域的投资被纳入隐性债务系统的概率较高,能够受到政府化债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这些领域将最先受益于专项债作资本金政策的支持,更容易获得金融机构和市场化资金等配套融资的撬动支持,流动性风险明显降低。 [详情]
原标题 《每周金融观察》专项债“破题” 基建补短板未来可期 来源 金融时报 周萃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内外需走弱、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等多重挑战,因此,稳增长仍是重要的经济命题之一。 为充分发挥基础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托底作用,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文件的一大突破之处是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可以料想,若这一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必将带动有效投资扩大,并充分发挥对民间投资的撬动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项目资本金是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对投资项目来说是非债务性资金。根据此前一些相关的规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允许使用债务性资金充当项目资本金,这一制度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本质上是政府控制投资规模和投资风险的一种行政手段。因为,通过“项目资本金”制度,可以有效控制投资规模,说得更直白一点,这一制度可以防止“空手套白狼”,即项目方自己不出一分钱,所有的钱都通过向银行借款等负债的方式筹措,这样会引发很大的道德风险。 对金融机构而言,“项目资本金”制度的建立,也对银行的资金安全提供了一份保障。资本金的充足性和到位的及时性,不仅关系到项目建设的合规性,更是银行判断项目出资人实力、项目可行性、项目建设期风险的重要依据。同时,项目资本金也对银行的债务资金起到安全“缓冲”的作用。 但是,在当前形势下,对“项目资本金”制度作出更适应实际情况变化的合理调整,确有其必要性。当前,我国正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补短板,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工程、生态环保、医疗健康、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城镇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多项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加快推进。但是,项目资本金不足,正成为当前各地政府加快推进基建投资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从当前地方债的发行来看,今年地方债的发行明显加速。截至5月底,今年已发行1.94万亿元地方债。其中,新增一般债发行约7005.6亿元,发行进度达到75.3%,新增专项债发行8726.3亿元。但是,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资数据看,1至4月份,全国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由此来看,地方债提速发行对基建投资并没有形成相对应的转化。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地方政府资本金不到位,使得前期发行的专项债未能形成相应投资。 因此,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重大公益性项目资本金是《通知》的一大亮点,这意味着部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基建补短板项目将在资本金筹措上优先获得专项债资金补充,一些前期进度受阻的项目有望加快落地。允许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实质上也降低了地方政府启动重大项目投资的门槛,地方政府还可以借此盘活已经发行的专项债,让基建“补短板”真正发力。 《通知》的另一大亮点,是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如鼓励和引导银行机构以项目贷款等方式支持符合标准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鼓励保险机构为符合标准的中长期限专项债券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允许项目单位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支持符合标准的专项债券项目。《通知》还明确,对四类项目在新增隐性债务方面予以免责,凡偿债资金来源为经营性收入、不新增隐性债务的,不认定为隐性债务问责情形。对金融机构支持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且不新增隐性债务的,也不认定为隐性债务问责情形。 据了解,这是自2018年发布《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全面规范国有金融企业对基建项目的投资以来,第一次明文鼓励支持新增基建项目。在当前严控地方债务增量、地方债务问责的高压态势下,部分金融机构由于担心问责而不作为,《通知》的出台无疑将有利于打消金融机构顾虑。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可能还会出台明确的项目清单,进而降低金融机构筛选成本和后顾之忧。 《通知》对基建投资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据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估算,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可增加资本金1000亿元至2000亿元,最终或可撬动新增基建投资0.4万亿元至1.4万亿元,对整体基建的额外拉动或在3至5个百分点左右,对GDP增速额外拉动在0.2至0.4个百分点左右。另据国金证券研报预计,乐观情形下新增基建投资6040亿元,对于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拉动为3.4个百分点。 但是,新规的落地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放松债务风险管控。《通知》提出,坚持防控风险,从合理明确融资标准、严格项目资本金条件、确保落实偿债责任、保障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强化跟踪评估监督五个方面,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总体来看,政府债务规范、管住新增隐性债务的大原则没有变,违法违规举债的“后门”已被全面封堵。而“开大前门”的同时,也必将利好更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拉动基建的投资效果将更快显现,从而对经济稳增长形成重要托底支撑。[详情]
来源:固收彬法天风研究·固收] 孙彬彬/于瑶 摘要: 在宏观稳杠杆+微观去杠杆的时代背景下,2019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新增地方债和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联系在一起,这将通过疏通现金流的方式缓解平台债务压力。 《通知》实际上是2018年国发办101号文的延续,政策的下发或可打消金融机构给平台提供再融资的的担忧,因为此前金融机构给平台贷款可能被认定为隐性债务,而政策空间扩容,再融资通道或将放开,从这个角度来说,城投平台融资情况或将改善。 从城投整体融资情况来看,2019一季度城投债月均净融资额较2018下半年月均出现回升,同时一季度平台取得借款现金流入总规模较2018下半年季均有所改善。 政策利好哪些城投平台?重点考虑新增专项债务的投向: 通过对2018年及2019.6.14之前发行的专项债募集资金用途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做棚改、土储、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较多的平台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为验证政策影响,我们分析了业务覆盖这三类项目的平台2019年一季度取得借款现金流入情况,发现较2018下半年季均明显提升,且2019年一季度有息债务较2018年末有所降低。 此外,2019年新发城投债除了78%用于借新还旧,5.73%用于经营性项目之外,有5.97%用于这几类重点支持的专项债项目。 综上所述,《通知》或从两个层面改善城投融资情况,利好土储、棚改、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业务较多的城投平台,建议关注其发行的城投债。 2019年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城投,该政策内容涉及哪些方面?是否释放了更为积极的信号? 我们在之前的政策点评中提到《通知》存在两大亮点:(1)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主要涉及铁路、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2)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高配套融资支持(或意味着央行有相关政策辅助);着重分析了有多少专项债可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推算出可带动万亿左右基建投资(乐观估计),但相对于目前规模庞大的基建投资而言,很难再四两拨千斤。 那么,《通知》中涉及融资平台的有关表述会带来哪些影响?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通知》出台的时代背景与政策背景。 1. 时代背景:此前地方债相关政策如何影响城投? 目前,宏观稳杠杆+微观去杠杆仍是目前核心诉求。2018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了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稳杠杆和逐步下降;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就给出了较为积极的信号:“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较去年增加8000亿元,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为更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创造条件。我们认为这一表述有两层积极信号: 其一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态度发生了部分转变:对比2017-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相关的表述,可以看出:2017-2018年聚焦于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进入2019年,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成为主旋律。 政府工作报告表达的第二层意思则是中央政府首次将新增地方债和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联系在一起,对于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问题,让出了更多的政策空间。 我们认为: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对新增地方债和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联系在一起,未来政策空间如何值得期待,但可以明确的是:地方专项债资金并非直接用于置换隐性债务,更多是通过疏通项目现金流的方式缓解平台债务压力。 2.《通知》的出台:国发101号文的后续 此前2018.10.31,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01号,下简称“101号文”),101号文在保障融资平台融资方面提出了以下要求: 101号文对于融资平台的“合理融资需求”的定义不局限于在建项目的后续融资,而是扩大至“防范存量隐性债务资金链断裂风险。”这一定程度缓解融资平台再融资风险。 同时对金融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场化原则下,“不得盲目抽贷、压贷或停贷,防范存量隐性债务资金链断裂风险”,这对在建工程项目融资和存量隐性债务两个层面提出了要求;但此时金融机构仍担心在市场化原则下,新增的融资会被认定为隐性债务。 《通知》允许融资平台在不扩大项目建设规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和金融机构继续协商融资,表明了针对隐性存量债务对应的在建项目支持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消金融机构向平台提供再融资的担忧。在我们之前报告的分析中,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打开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通道,在于能否激励金融机构参与到存量隐性债务的借新还旧当中。 此外,101号文已经提到鼓励城投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但当时城投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更多是为了借新还旧、补充流动资金等,如何通过发行债券支持在建项目融资,还期待更多平台发债政策,但可以确定的是,新增债券融资规模(包含本息)不能超过非财政资金可以覆盖的范围。 《通知》明确对于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项目,允许项目单位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支持符合标准的专项债券项目。这进一步细化了企业化经营的地方债重点项目城投公司将具有融资优势,可进一步发行城投债支持项目融资。 因此,我们认为《通知》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发办101号文的延续,政策下发或将打消金融机构对平台提供再融资的担忧(担心新增融资被认定为隐性债务),并且对于企业化管理的平台放松至可发行信用类债券用于项目投资,从这个角度来说,或可以进一步改善平台的融资状况。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梳理2018年至今城投平台的融资情况,通过展现一个更为完整的城投融资状况来分析政策影响。 3. 城投目前融资情况如何? 从城投债的角度,如何判断政策落地是否为新一轮的投资信号呢?按照上文的逻辑,再融资通道是否打开是关键,包括银行贷款的展期情况,监管部门是否放宽对城投债发行的监管要求,以及金融机构是否能够、是否愿意参与到存量隐性债务的借新还旧当中。 从城投债净融资的角度来看: 从年度融资数据来看,截止2019.6.14日,城投债净融资额达到2018年的70.6%,且2019年下半年到期压力与上半年持平。 从月度融资数据来看,因为城投融资问题是去年上半年出现的,所以我们重点比较2019年初至今和2018年下半年城投债融资情况:月均到期数据由2018年下半年的1572.62亿提升到1694.71亿,但2019年上半年城投月均净融资额反而出现回升,可以看出城投融资情况出现好转。 进一步分析,化解隐性债务风险最重要的不一定是地方政府能够用财政资金偿还多少隐性债务,而在于能够激励金融机构参与到存量隐性债务的借新还旧当中。对此,我们观察2018下半年和2019年一季报中平台的筹资现金流(具体为取得借款流入的现金流)及有息债务变化。 我们从2368个城投主体中筛选出了903个有披露2019年一季报的城投主体,以这些平台为数据样本,更完整的展现一下城投平台融资的情况。 从样本数据来看,2019年一季度城投借款取得现金流入总规模较2018下半年季度平均有大幅上升,城投有息债务总规模较2018年末下降约2000亿。这或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再融资通道打开的信号,在政策空间边际放松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参与到城投平台再融资的意愿增强。 城投利差来看,目前城投债整体利差处于历史中位靠前,现值分位数为65.4%,高评级城投债利差收窄,AAA级城投债利差现值分位数为51.1%;《通知》从两个方面对城投形成利好:一是通过鼓励专项债项目,通过疏通项目现金流的方式进行债务化解;二是给金融机构一个锚,打开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通道,未来利差或将进一步收窄。 4.《通知》将利好哪些城投平台? 通过上文对《通知》的解读:政策下发有助于鼓励金融机构向平台提供再融资,从这个角度来说可以进一步改善平台融资。但是,政策有助于平台融资,但并不是对所有的平台都利好,那么哪些平台可以面临利好? 《通知》提出: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依法合规使用专项债券和其他市场化融资方式,重点支持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易地扶贫搬迁、自然灾害防治、铁路、收费公路、机场、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城镇基础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我们通过对2018年和2019.6.14之前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募集资金用途进行梳理发现: 2018年以来专项债项目多集中土地储备、棚改、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等国家重点支持项目,按照我们之前的分析,平台业务中覆盖这三类项目较多的城投公司得到政策支持的可能性较大,包括新增城投债和发行以及金融机构参与平台的再融资。 那么,2019年以来,专项债项目聚焦范围有何变化? 2019年即将过半,土储专项债发行进度与2018年持平,专项债投向棚改、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类项目明显增多。边际上来看,政策下发后,做棚改、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类项目较多的平台将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 同样,我们通过对比获得地方债支持更多的平台2018下半年和2019年一季度的借款筹资情况和有息债务情况,以及2019年以来城投债发行融资情况,来验证我们之前的逻辑:专项债重点支持项目的平台获得金融机构再融资支持以及发行城投债的可能性更大。 前文提到城投2019年一季度整体借款取得现金流入较2018下半年季均有所提升,具体到各项目的城投来看融资情况如何? 业务涉及土地储备的城投:我们从2368个城投主体中筛选出了1230个涉及土地储备业务的平台,并以有披露2019年一季报的385个城投主体为样本:2019年一季度土储城投平台借款取得现金流入为8881.04亿,较2018下半年季均有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平台有息债务压力缓解。 业务涉及棚改的城投:我们从2368个城投主体中筛选出了151个涉及棚改业务的平台,并以有披露2019年一季报的39个城投主体为样本:2019年一季度棚改业务平台借款取得现金流入为782.93亿,较2018下半年季均有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平台有息债务压力缓解。 业务涉及轨道交通、收费公路的城投:我们从2368个城投主体中筛选出了119个涉及轨道交通、收费公路的平台,并以有披露2019年一季报的70个城投主体为样本:2019年一季度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业务平台借款取得现金流入为3064.82亿,较2018下半年季均有明显改善,与此同时平台有息债务压力缓解。 此外,2019年新发城投债募集资金流向何处了呢?我们对此进行了梳理: 2019至今新发城投债11504.61亿,其中78%资金用于城投借新还旧;除此之外,城投债重点用于棚改(4.25%)、园区建设类经营性项目(5.73%)、轨道交通及高速公路(0.78%)、乡村扶贫和城镇基建(0.61%)以及水电煤等公益性事业(0.32%)。 综上所述,对于专项债重点支持的项目,尤其是做土地储备、棚改、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项目的城投平台,或将获得政策重点支持;在政策空间放松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一定程度上打消“新增贷款会变成隐性债务”的担忧,融资通道或将放开。 再融资的打开成为较明确的新一轮投资信号,尤其土储和棚改以及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项目做的多的平台受益最为明显,我们建议积极关注此类平台城投债的投资机会。 5. 小结 在宏观稳杠杆+微观去杠杆的时代背景下,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债务尤其是隐性债务成为主旋律;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对新增地方债和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联系在一起,这将通过疏通项目现金流的方式缓解平台债务压力; 《通知》实际上是2018年国发办101号文的延续,政策的下发可以打消金融机构给平台提供配套融资的担忧,因为此前金融机构给平台贷款可能被认定为隐性债务,而政策空间放松,再融资通道或将放开,从这个角度来说,城投平台融资情况或将改善。 从2019年一季度城投整体融资情况来看,城投债发行月均净融资额较2018下半年月均出现回升,同时平台借款取得现金流入也较2018下半年季度平均有较大改善。 具体到政策重点支持项目,2018年以来专项债主要投向土储、棚改、轨道交通和收费通路项目,2019年一季度延续,但棚改债项目明显增多;同样,此三类项目城投平台2019年一季度借款取得现金流入较2018下半年季度平均出现明显上升,且获得城投债发行融资较多。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通知》的下发或从两个层面改善城投融资情况,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土储、棚改、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项目主体的城投债。 本周13家发行人及其发行债券发生跟踪评级调整,9家上调,4家下调。上周评级一次性下调超过一级的发行主体:腾邦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刚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 发行规模 本周非金融企业短融、中票、企业债和公司债合计发行约1,248.3亿元,总发行量较上周小幅下降,偿还规模约938.0 亿元,净融资额约310.3 亿元;其中,城投债(中债标准)发行147.50 亿元,偿还规模约251.25 亿元,净融资额约-103.75 亿元. 信用债的单周发行量小幅下降,净融资额小幅下降。短融发行量较上周大幅下降,总偿还量较上周大幅下降,净融资额小幅下降,中票发行量较上周大幅上升,总偿还量较上周大幅上升,净融资额大幅下降,公司债发行量较上周小幅下降,总偿还量较上周大幅下降,净融资额大幅上升,企业债发行量较上周大幅下降,总偿还量大幅上升,净融资额大幅下降。 具体来看,一般短融和超短融发行407.5亿元,偿还398亿元,净融资额9.5亿;中票发行310.6亿元,偿还383.75亿元,净融资额-73.15亿元。 上周企业债合计发行86亿元,偿还24.87亿元,净融资额61.2亿元;公司债合计发行444.2亿元,偿还131.42亿元,净融资额312.78亿元。 2.发行利率 从发行利率来看,交易商协会公布的发行指导利率整体上升,各等级变动幅度在-10-10BP。具体来看,1年期高等级上行3-6BP,低等级下行6—8BP;3年期高等级上行2-6BP,低等级下行6—9BP;5年期高等级上行5-8BP,低等级下行4—9BP;7年期高等级上行8-12BP,低等级下行5—12BP。 银行间和交易所信用债合计成交4659.67亿元,总成交量相比前期大幅上升。分类别看,银行间短融、中票和企业债分别成交1602.89亿元、1701.47亿元、176.63亿元,交易所公司债和企业债分别成交140.81亿元和4.92亿元。 1. 银行间市场 利率品现券收益率整体上行,部分下行;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上行;信用利差整体上行;各类信用等级利差整体扩大。 利率品现券收益率整体上行,部分下行。具体来看,国债收益率曲线1年期上行5BP至2.73%水平,3年期下行5BP至2.94%水平,5年期下行4BP至3.07%水平,7年期下行4BP至3.26%水平,10年期下行4BP至3.23%水平。国开债收益率曲线1年期下行4BP至2.87%水平,3年期下行4BP至3.3%水平,5年期下行4BP至3.6%水平,7年期下行2BP至3.79%水平,10年期下行6BP至3.62%水平。 信用债收益率整体上行。具体来看,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1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4-11BP,3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1-5BP,5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6-7BP;企业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1-5BP,5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6-7BP,7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3-3BP;城投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5-14BP,5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6-9BP,7年期各等级收益率上行0-3BP。 信用利差整体上行。具体来看,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1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变动-2-5BP,3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7-11BP,5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10-11BP;企业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7-11BP,5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10-11BP,7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7-7BP;城投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11-18BP,5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10-13BP,7年期各等级信用利差扩大4-7BP. 各类信用等级利差整体扩大。具体来看,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1年期AA+、AA和AA-较AAA等级利差扩大4-7BP,3年期等级利差扩大3-4BP,5年期等级利差扩大0-1BP;企业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AA+、AA和AA-较AAA等级利差扩大3-4BP,5年期等级利差扩大0-1BP,7年期等级利差不变;城投债收益率曲线3年期AA+、AA和AA-较AAA等级利差扩大1-7BP,5年期等级利差扩大2-3BP,7年期等级利差缩小0-3BP。 2. 交易所市场 交易所企业债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上升,公司债市场交易活跃度有所下降,企业债净价下跌家数大于上涨家数,公司债净价下跌家数大于上涨家数;总的来看企业债净价上涨119只,净价下跌165只;公司债净价上涨145只,净价下跌190只。 宏观经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固收彬法是孙彬彬带领的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成果分享平台,致力于为市场带来最接地气的研究产品和服务,感谢您的关注![详情]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再迎政策支持 基建产业链受益显著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记者邹平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 券商机构表示,本次《通知》最重要的内容是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可以作为资本金;对于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项目,提供专项债之外的融资支持;加快专项债的发行使用进度。这将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在不增大政府债务压力的前提下,加快融资速度,为建设项目融资,进一步支持托底经济。相关基建产业链受益显著。 预计新增基建投资6040亿 国金机械军工团队分析认为,政策目的是通过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公益性项目资本金,突破了过往关于“债务性资金不得用于项目资本金”的限制。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明确了“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的组合融资方式。解决基建项目受限于资本金不足的困扰,从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内需。 根据国金固收团队的分析,乐观情形下预计新增基建投资6040亿元,对于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拉动为3.4个百分点;乐观情景下,国金固收团队对于2019年基建投资增速从年初预计的同比增长6.7%上调到同比增长10%左右。 华创证券分析师王彬鹏分析,《通知》明确了专项债资金需要聚焦重点领域与重大项目,领域方面重点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项目方面主要是纳入十三五规划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从梳理发改委批复的重大项目来看,2018年共计批复1.4万亿,其中主要的方向为铁路与轻轨项目,分别为6460亿元与7044亿元。 国金机械军工团队对于今年投资增速的假设之前分别是地产投资增长5-10%,基建投资增长5%左右。如果基建投资增速超预期,假设基建增速上调2个百分点,有望提升未来一年挖掘机销量增速3-7个百分点左右。预计2019年挖掘机销量有望同比增长10%以上;2019-2020年汽车起重机、混凝土机械在工程机械龙头中的业绩贡献占比将有较大提升。 铁路与公路有望成为主要受益领域 广发证券表示,近期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有所增加,逆周期政策连贯性及调节力度有望进一步强化。本次政策出台有助于融资渠道边际改善,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回暖。公司方面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一是基建投资有望加码,利好业绩高成长的前端检测、设计公司及低估值的基建央企;二是地产竣工回暖利好住宅全装修公司业绩提升;三是关注长三角一体化等业绩主题兼具的板块机会。 国金机械军工团队看好工程机械主机龙头和零部件龙头,重点看好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恒立液压、浙江鼎力。三一重工、徐工集团分别位居国内挖掘机内资品牌前2名。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汽车起重机和混凝土机械业务2019-2020年业绩弹性大。 王彬鹏认为,基建预期得到改善,应该重点关注低估值基建产业链白马。接下来基建作为逆周期调节的主要工具,投资增速有望持续回升,基建产业链受益显著。铁路与公路有望成为主要受益领域。建议重点关注产业链前端的设计龙头苏交科以及中设集团以及国内低估值基建央企龙头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建。[详情]
来源:明晰笔谈 作者:中信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报告要点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工具,地方政府专项债在支持经济发展和防范债务风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专项债纳入项目资本金对于基建有所提振,然而由于符合条件的项目限制和实际落地效果滞后,通知下发后,我们认为最大限度将会提升基建增速3~3.5个百分点。基建增量资金对全年GDP的拉动作用经测算约在0.16-0.19个百分点之间。总体来看,专项债新政的刺激作用相对中性,短期冲击更多是市场情绪面,风险偏好的回升难以持续。 进一步发挥专项债支持经济发展和防范债务风险作用。《通知》有三大重点值得关注: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进一步完善专项债券管理及配套措施,和加强组织保障,依法合规予以免责。专项债纳入项目资本金和金融机构配套融资支持对于重点战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有补短板和发展带动作用。完善专项债管理和配套措施进一步加快和优化了地方债的市场化进程和流动性改善。而加强组织保障则减轻地方政府对于新增债务问责的担忧,保证专项债投入项目效果。 专项债提到项目资本金充当基建药引,但落地效果难立竿见影。根据静态测算,基建由此而来的新增资金分别为5275.79亿元、5777.87亿元、6279.95亿元。全口径基建增速上调为7.89%、8.18%和8.46%,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分别为0.83、0.91和0.99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有所滞后,从基建项目立项到产生实际需求至少要等到9月份,不排除预期因素可能提前对生产形成扰动,但实际落地效果难立竿见影。基建增量资金对全年GDP的拉动作用经测算约在0.16-0.19个百分点之间。 与历史上专项金融债和特别国债不同,专项债同时承担稳增长和防风险的作用。“基础设施建设”专项金融债曾在2015年逆周期调节中发挥作用,但主要采用股权方式投入,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与地方专项债没有可比性。而特别国债则是在历史特殊时期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特定发行的,并不符合当前的情况。在当前稳增长的基调下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地方政府专项债作为积极政策的有力工具优先使用。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适度充裕流动性将支持专项债发行。地方债的集中放量时间与央行酌情增加OMO投放和适度定向降准等流动性投放相契合,以熨平市场利率的过度波动。在地方债供给上,出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在利率上行周期地方政府债供给不会大幅扩张,地方政府债放量往往伴随着资金利率的适度下调以配合,减轻政府部门成本。在目前地方债发行利率逐步抬升的情况下,如果流动性收紧,发行利率将进一步抬升,增加宽财政的利率负担,因此适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十分重要。 债市策略。现阶段积极财政政策逐步发力,应对内外环境冲击,稳增长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也将呈现逆周期调节特征,除了关注中长周期的矛盾点外,还关注特殊时点的对冲。现阶段货币政策已经从总量控制转向结构调控,对市场预期变动并相机抉择是未来政策着力点。在外部形势冲击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和匹配也变得更加重要,维持资金面稳定的态度也将更为明确。专项债新政推出对市场的冲击是一次性的,短期内在实体数据上影响有限,对于债券市场,短期应防范冲击,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在3.2%~3.6%区间不变,调整之后仍是机会。 风险因素:货币向信用传导不畅,金融数据和实体经济低于预期等。 正文 2019年6月10日,新华社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要求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进一步健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及配套融资工作,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通知下发后,受其影响,6月11日债市整体走弱,国债期货单边下跌,国债收益率上行4-6bp,预计后市将偏弱震荡。专项债利好基建则引发股票市场情绪上扬,股市走高,建材板块大涨逾5%。本篇报告将由此次通知的重点关注点开始,梳理专项债作为财政政策重要工具的用途,同时展开对城投平台和基建投资撬动的关联影响作分析。 《通知》有三点值得重点关注 进一步发挥专项债支持经济发展和防范债务风险作用。《通知》强调加大逆周期调解力度,促进经济发展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的总体要求,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大支持,增加有效投资、优化经济结构、稳定总需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项债的管理改革一方面能够撬动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帮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专项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的体现。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和项目配套融资工作,在稳发展、防风险、保障经济健康可持续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 对国家支持的重大项目允许部分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在支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工作中,《通知》提到,对于专项债券支持、符合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具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主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在评估项目收益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专项收入具备融资条件的,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但不得超越项目收益实际水平过度融资。此举对于重点战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有补短板和发展带动作用。 支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工作,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对于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项目,鼓励和引导银行机构以项目贷款等方式支持符合标准的专项债券项目。鼓励保险机构为符合标准的中长期限专项债券项目提供融资支持。收益兼有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以下简称专项收入,包括交通票款收入等),且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仍有剩余专项收入的重大项目,可以由有关企业法人项目单位(以下简称项目单位)根据剩余专项收入情况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银行作为地方债的主要持仓机构,因政策鼓励将对重点领域项目保持跟进。 专项债发行期限向项目周期靠拢 加快地方债市场化进度,提高长期债券比例优化专项债发行。强调地方债信息公开,强化信用评级和差别定价,有助于地方债进一步发展完善,定价发行更加依赖资质不同,地方债利率更加能够反映发行地区资质情况。4月1日,北京市政府在柜台市场成功招标发行两期地方政府债券,共计20亿元,票面利率3.25%,两期地方债均为专项债,分别为土地储备专项债和棚改专项债。此前,根据财政部统一部署,2019年3月25日开始,宁波、浙江、四川、陕西、山东、北京等六省市作为首批试点在柜台市场发行地方政府债。3月25日,宁波和浙江分别发行地方债供个人投资者认购,均为土地储备或棚改地方专项债,发行期限分别为3年和5年,利率分别为3.04%和3.32%。合理提高长期专项债券期限比例,更加与项目期限和资金需求相匹配,降低期限错配风险,更加有效的化解存量地方政府债务,防范债务风险。今年以来,与历史情况相比较,10年期以上的长期债券发行占比已经有所提升,《通知》下发后,地方专项债期限将逐步拉长化。此外,进一步丰富投资者群体对于地方债流动性的增强利好,将促进地方债发行认购多元化的进一步放开。 加强组织保障,依法合规予以免责 为支持专项债发行,正向激励机制的建立减轻地方政府对于隐性债务问责的担忧。对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支持专项债券项目配套融资,以及依法合规支持已纳入国家和省市县级政府及部门印发的“十三五”规划并按规定权限完成审批或核准程序的项目,发展改革部门牵头提出的其他补短板重大项目,凡偿债资金来源为经营性收入、不新增隐性债务的,不认定为隐性债务问责情形。对金融机构支持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且不新增隐性债务的,也不认定为隐性债务问责情形。这一说明既强调地方政府“开前门”注意合法合规,又减轻了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时因对于隐性债务问责的忧虑而导致专项债项目支持效果打折扣。 《通知》对基建和经济的拉动效应 地方政府专项债品种逐渐多元化,2019年发行量较大的主要是土地储备、棚户区改造和路网基建相关的品种。根据收益项目类型的不同专项债券也有不同的品种,截止2019年6月10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规模已经超过8948亿元,剩余规模12552亿元,其中项目用途为棚户区改造和土地储备的专项债占比接近70%,国铁干线、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合计占比9.16%,其他还包括水利、环保、公用事业、医疗与教育等。按照上半年发行规模线性外推我们描绘了待发的专项债所对应的品种,而根据去年财政部的要求,剩余1.26万亿规模很有可能在今年9月份之前发行完毕。 专项债计入资本金对基建投资的影响 符合专项债资金作项目资本金的条件的项目其实并不多。根据通知第四条,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公益性项目资本金,但是前提条件在于项目的属性和项目收益。因此最直观的项目则对应铁路、高速、轨道等重大项目以及电气等公用事业便于收益/成本覆盖的项目,那么此类项目往往也是省级或者市里主推的重点工程,数量稀少而且短期难以复制,不能将此次专项债资金替代项目资本金的范围拓宽至所有跟基建相关的地方项目中,因此也并非如市场所担忧的政策在走基建刺激经济的老路,我们认为这仅仅是适当的放宽资本金约束以减轻重大项目建设的门槛。当然,随之而来是否会有配套补丁和限额之外的专项债下发在下半年更值得期待。 根据已发行的专项债明细统计,用途最大的两部分是棚改和土地,其中在统计基建投资相关的可以剔除土地相关专项债。但是棚户区改造很难完全剔除,因为棚改投资一方面计入房地产投资,其次还将带动与地产相关的产业投资,另外也会带动与棚户区改造相关了的基建配套投资,因此棚改投资也会影响基建,但是额度不大,我们将棚改投资份额的6.5%计入基建投资当中。当前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发行3452亿元,占比接近40%,下半年发行有望接近4800亿,由此带动的基建投资在315亿左右。 铁路、公路、轨交等基建相关的项目资本金比例有望继续下调。整体来看,下调项目资本金支持基建,静态方面确实利好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从1996年开始,历史上政策规定的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呈不断下调趋势,经历了1996年、2009年和2015年三次调整,目前的基建项目资本金以20%为主,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以25%为主。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下调基建投资资本金比例”,且3月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会议提出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继续增加基建规模。预计后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其他重大建设项目将在基础比例上适当调低。 铁路、轨道交通和收费公路等路网建设类基建项目和电气等公用事业类项目在当前专项债已发行规模中占比在9%,历年来看占比更低。随着未来国家重大项目和十三五规划的推进,我们相信符合通知要求的项目会出现积极变化。但当前来看,很难在2019年出现激增或衰退,因此我们把剩余待发专项债符合项目要求的占比设定在8%~10%之间,以此作为参考,以全部专项债均用于项目资本金的前提下,结合20%资本金所能撬动杠杆的最大倍数,测算得出新增基建资金分别为5275.79亿元、5777.87亿元、6279.95亿元。当然客观来看,由于专项债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基建的补充,全部置换为项目资金本的可能性很低。 年初我们对2019年全口径基建增速预测为4.9%,不含电力口径下基建增速为6.4%,通知下发后,我们认为最大限度将会提升基建增速3~3.5个百分点。现阶段地方一般债和专项债虽然从理论角度应当撬动基建资金,但由于地方政府和城投平台隐性债务压力,因此更多的在于补充过往地方平台承建项目中的施工拖欠款。对于基建的拉动作用,我们以2017年基建全口径规模17.31万亿元,2018年增速在1.79%对应全口径基建规模17.62万亿。结合预算内资金、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容、城投、基建和公用事业融资、非标、PPP以及基建类贷款的表现,我们认为对应的全口径基建增速在7.89%到8.46%之间,相较我们年初的预测上调了3~3.5个百分点。 基建增量资金对全年GDP的拉动作用经测算约在0.16-0.19个百分点之间。在上述三种假设情形下,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后撬动的增量资金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分别为0.83、0.91和0.99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会有所滞后,从基建项目立项到产生实际需求至少要等到9月份,不排除预期因素可能提前对生产形成扰动,但预计影响不大。基建增量资金对全年GDP的拉动作用经测算约在0.16-0.19个百分点之间。 以史为鉴 2015年的专项金融债 “基础设施建设”专项金融债曾在2015年撬动基建,但与地方专项债没有可比性。2015年,国开行与农发行发行1万亿专项金融债支持地方基建,中央按照专项建设债券的90%给予贴息,专项建设基金主要采用股权方式投入,用于项目资本金投入、股权投资和参与地方投融资公司基金。当时的专项金融债由于中央给予贴息,实际资金成本只有0.5%至1%。发行主要用于补充基建资金来源。而此次专项债券要求不得作为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避免层层放大杠杆。专项债同时承担着撬动基建促进经济和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任务,不会大幅撬动杠杆,对于基建的作用或小于历史上的专项金融债。 历史上的特别国债 历史上特别国债往往是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缓解特定问题而发行的。与普通国债仅是为预算赤字融资不同,特别国债的发行是为了实施某种特殊政策,具有特定目标和明确用途。我国历史上仅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1998年发行2700亿元用于补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当时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过高,银行体系面临高风险。2007年特别国债发行1.55万亿元用于向央行购买外汇组建中投公司,通过财政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减轻央行对冲压力。目前的市场流动性和宏观经济状况并不需要依赖特别国债的发行。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有充足的工具进行调节。地方政府专项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工具和抓手,在经济下行时助力稳增长,此次通知强调了专项债在积极财政政策中的重要作用,全面优化这一工具,帮助拉动基建投资,兼顾稳增长调结构与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若经济下行下政策需进一步发力,地方政府债是首选,其他工具的选择如专项金融债、特别国债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等也有可能顺序推出,以保障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历史上四轮基建变化的资金来源。2008年以来的四轮基建增速回升背后增量资金来源有所不同的,2008年~2009年中央预算内资金和铁道债的发行是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2012年~2013年城投平台扩张,城投债和非标是基建增速回升的主要增量资金;2016年专项建设金融债和PPP是拉动基建增速回暖的主要因素,2018年下半年以来基建稳步抬升受益于政策多轮推动以及地方专项债放量。我们也关注到由于各项资金来源不同,同时现阶段资金传导愈发复杂,叠加政策实施效果,现阶段从资金筹集到基建回升的修复期也在逐渐拉长。 历史上地方债扩容时货币政策适时提供流动性支持 为应对内外环境冲击财政积极发力,在稳增长的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也将呈现逆周期调节特征。根据历史经验来看,2015年~2018年均曾出现过地方政府债放量发行的情形,但央行亦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加以应对,通常在每年二三季度月份往往也是地方债大量发行的月份,但相对应的这些月份公开市场市场操作一般也力度较大,因此熨平了地方债发行给市场流动性带来的扰动。除了通过OMO稳定货币市场之外,还可以通过定向降准、TMLF等定向的方式向市场投放流动性以稳定市场预期。综合来看,在外部形势冲击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和匹配也变得更加重要,维持资金面稳定的态度也将更为明确。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地方债层面实际上是央行采取操作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在地方债发行量较大时期,为对冲地方政府发行缴款,央行会采取OMO,MLF等操作,在地方债加快发行的背景下提供相对稳定的流动性支持。在利率债供给上,出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考虑,在利率上行周期地方政府债供给不会大幅扩张,地方政府债放量往往伴随着资金利率的适度下调以配合,减轻政府部门成本。目前地方债发行利率开始出现市场化趋势,地方债发行利率有抬升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流动性收紧,发行利率将进一步抬升,增加宽财政的利率负担,因此适度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十分重要。 地方债与国债的利差 地方债与国债利差走高与地方债发行放量正相关。2015和2016年债券牛市,国债和地方债发行利率持续下行,地方政府债和国债利差维持在38bp左右。随着监管和市场供需变化,利差最低在2015年5月倒挂。2016年年底监管加大防风险力度,地方政府债利率开始显著提升;2018年去杠杆防风险为监管主线,地方政府债和国债利差飙升,最高在2018年11月达到77bp,随后震荡下行。2019年以来利差逐步降低,从1月份的73bp左右下降5月份的49bp左右,4月份达到29bp。自1月底地方债投标利率区间由相同期限国债五日均值上浮40bp下调至25至40bp之后,地方债相对优势下降,认购倍数有所下滑,接下来地方债的定价将更为市场化,同时其发行节奏也将对国债需求产生影响。 地方政府专项债跟城投之间的关系 地方债对城投债务助力多于挤压效应 市场关注地方债的放量发行是否会对城投融资存在挤压效应,进而导致城投平台在地方融资职能中被弱化。我们认为,实际过程中两者并不存在显著替代作用,现阶段地方一般债和专项债承担的一部分是纳入预算建设资金但更多的补充过往地方平台承建项目中的施工拖欠款,由于2019年赤字和专项债规模均低于预期,地方债的抢跑和政策推动更多作用是分担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和流动性风险,继而再补充新增基建资金。另外,绝大多数融资平台在各类政策的作用下,2018年以来并未新增公益性项目,因此地方债和城投现阶段相互间替代和挤压效应很小,均是为减轻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为首要目标。 考虑到2019年的基建支出与财政压力,完全依靠PPP、地方政府债券和专项债还不能够满足地方政府基建融资需求,城投平台融资功能仍要维持。一方面,现阶段多数地方政府对政绩和基建的需求仍较为强烈,对城投主体这一融资工具依赖程度仍很高,一刀切的政策存在一定现实约束。另一方面,由于目前诸多平台存续债务较多,难以短期内与政府将往来账款厘清,融资很难戛然而止。更需注意的是各类专项债券是在地方债务限额内的,规模有限,暂不能代替城投作用。新道尚未疏通,老路不能有碍,我们认为在财税体制改革完成和宏观经济企稳之前,城投平台依然是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手段,根本上城投平台融资功能仍要维持。 从募集资金用途来看,城投企业债券与基建项目表征关系更为紧密。从存量城投债募集资金用途总规模的占比来看,在全部已发行的城投企业债募集资金用途中,与地方债募集资金用途相吻合的如工程建设类占比28.27%,棚户区改造占比19.19%,但另外诸如房屋以及小微企业贷款等其他项目占比最大达37.74%。同时城投例如中票、短融和公司债等债券占全部城投债的52.16%,其募集用途很多并未在具体项目建设上,而是主要用于偿还借款和补充流动资金。因此如此来看,地方债的放量发行表面上对城投用于基建的融资侵吞效应很低,实质情况由于多数情况下地方债用于的项目往往是城投作为独立法人承接的业务,因此并不会出现地方债与城投此消彼长的假设。地方债放量发行助力于城投债务滚动,缓解债务压力。现阶段无论是年初的催发以及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打开,地方债放量一方面是对基建资金来源的促进,同时更多的是缓解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以及城投的项目拖欠款。 债市策略 《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受其影响,6月11日债市整体走弱,国债期货单边下跌,国债收益率上行4-6bp。结合前期财政部对于财政部关于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求合理把握地方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发行进度,争取在9月底前完成全年新增债券发行。市场对于地方债集中放量对二季度市场走势的影响莫衷一是。根据历史经验来看,2016年~2018年均曾出现过地方政府债放量发行的情形,但央行亦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加以应对,通常在每年二三季度月份往往也是地方债大量发行的月份,但相对应的这些月份公开市场操作一般也力度较大,因此熨平了地方债发行给市场流动性带来的扰动。现阶段积极财政政策逐步发力,应对内外环境冲击,稳增长经济环境下货币政策也将呈现逆周期调节特征,除了关注中长周期的矛盾点外,还关注特殊时点的对冲。现阶段货币政策已经从总量控制转向结构调控,对市场预期变动并相机抉择是未来政策着力点。在外部形势冲击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相互协调和匹配也变得更加重要,维持资金面稳定的态度也将更为明确。目前公开市场操作也逐渐成熟,央行对于流动性的把控能力增强,我们认为短期应防范冲击,但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在3.2%~3.6%区间不变,调整之后仍是机会。 风险因素 流动性过剩局面出现反弹,货币向信用传导不通畅,再融资结构分化导致信用市场违约;金融数据和实体表现低于预期等。[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潇枭 北京报道 临近年中,地方力促经济“半年红”的目标更为迫切。 5月份以来,多地召开项目动员会,要么加大招商推介力度,要么积极启动前期工作进行项目储备。扩大有效投资,稳投资以稳住经济基本盘。 比如,6月8日,山东对外公布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二批优选项目,500个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海洋、高端化工等领域。优选项目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制度,旨在尽快形成投资实物工作量。 6月10日,中办国办下发的有关地方专项债的文件,将为地方投资带来更多可用资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近几年地方债务防风险工作的推进,地方政府对债务风险防范意识增强,以项目投资推动政绩的观念也有所改观。 项目建设为稳经济重要抓手 5月30日,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主持召开全省经济运行座谈会,分析全省经济形势,部署近期重点工作。陈少波指出,在“开门红”的基础上,进一步稳住支撑要素、稳住发展动能、稳住增长势头,确保“半年红”,力促“全年红”。 其中一大重点工作就是,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和消费基础作用。陈少波指出,抓牢抓实基础设施建设“六网会战”、资金保障“两张清单”、产业大招商等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采取更加精准举措培育扩大消费,不断夯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基本盘。 各地都在积极行动,推动投资项目尽快落地。6月5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19年省重大前期工作项目推进计划,包括103个项目,总投资约5100亿元。 安徽省的项目推进计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数量最多,共有44个,包括计算机、智能手机、集成电路、锂电池、汽车零部件、石化、医药等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300亿元;另一大类为交通项目,27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200亿元,包括正在前期设计对接状态的合肥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投资总额为229亿元)等。 按照安徽省的部署,各部门和各地要加强调度推进,每月25日前报送项目推进情况,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做好跟踪服务,努力推动重大项目早获批、早开工,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6月10日,西安第二批221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616亿元,年计划投资457亿元,涵盖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四大领域。 西安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二、三季度是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各涉及单位要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争取项目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确保项目按时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积极破解难题,确保上半年目标、任务“双过半”,为全年主要经济指标的顺利实现做好支撑。 6月11日,开封市2019年第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重大项目涵盖产业转型、文化旅游、民生服务、生态环保、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六大领域,74个项目总投资为232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87亿元。 开封市市长高建军在活动现场表示,项目涉及全市每个县区,充分表明全市上下“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已经形成,以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更加凸显。 高建军还指出,项目开工只是起点,建成投产达效才是关键。各项目方要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抢工期、抢速度、抢效益,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达效。各县区、各部门要切实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第一抓手,用好项目推进“六项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专项债将撬动更多资金 逆周期调控政策力度加大,将为地方政府带来更多投资资金。 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还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 这些旨在把“开大前门”和“严堵后门”协调起来,在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不走无序举债搞建设之路的同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鼓励依法依规市场化融资,增加有效投资。 市场机构对此多有测算。华创证券宏观团队表示,今年新增地方专项债券还剩余1.3万亿元,若有1000亿-2000亿元能转为基建项目资本金,按现行基建资本金20%-25%比例等情形测算,若杠杆在4-7倍,可撬动0.4万亿-1.4万亿元基建投资。 考虑到我国政府投资年度规模在3万亿左右,0.4万亿-1.4万亿的投资增量很可观。不过,华创证券也指出,考虑到很多重大项目回报率不高,其他资金参与意愿不强,可撬动的杠杆可能难以达到4-7倍,新增基建投资规模的估算偏乐观。 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将给地方政府带来更多投资资金,以更好推进项目建设,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6月11日,某西部省政府已经召集了多个部门就中办国办通知展开初步会商。 究竟能带来多大投资增量,确实不好估算。中部某省财政厅预算处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们省的政府债券资金分配上,大头在市县,省级债券资金多用在交通建设上。债券资金能否转为资本金,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些债券资金用途很明确,不大可能转为资本金;有些专项债项目只有政府性基金收入,也不适用;项目经营收入要有富余的项目,才有可能转为资本金。 西部某省财政厅债务处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专项债允许作为资本金、引入市场融资,能为地方政府带来更多投资资金。但他也表示出一丝担忧,如果项目主体和金融机构一起包装,比如将一个收益3000万元的项目,包装成5000万元,并引入2000万元银行贷款等,融资会存在一定风险。 他进一步指出,一些经营收入很好的项目,像供水供电供气等,可以交给市场来做,未必需要发行政府专项债。 “近年地方债管理比较严格,年度投资任务并没有定很高。经济确实面临下行压力,但经济增速放缓本身是正常的。当前推进大规模减税降费,财政收入增速可能会下降些,但确实在放水养鱼,企业日子好过了,才能创造更多就业。经济增速可能会下来些,但就业的数据是在改善”,上述西部省份财政厅债务处人士表示。 不仅如此,基建项目资本金比例下调的政策,也有望加快推出。6月6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方面对完善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改进项目资本金管理、更好发挥项目资本金作用的意见建议。 从目前公开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在抓投资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债务防风险。 比如湖南省政府办公厅5月15日对外印发《进一步完善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措施的通知》,对年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民间投资和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工率、完成率高的市州,在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时予以重点支持;与此同时,对防范化解风险措施得力,在化解隐性债务存量、降低政府综合债务率、融资平台公司清理整合转型、加强企业债券存续期监管等方面成效突出,政府债务、隐性债务、关注类债务总和下降比例排名全省前列的市州,也会给予一定奖励,并对其区域内企业申请企业债券予以优先转报。 5月20日,在湖南省投资暨产业项目建设年和重点建设项目推进会,湖南省省长许达哲强调要落实中央“六稳”工作,把稳投资作为“六稳”工作的重要一环,作为“以稳应变”的重要一招。与此同时,许达哲也表示,要处理好防范债务风险和推进项目建设的关系,要严格执行预算法和政府投资条例规定。[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坪 深圳报道 颓靡多时的基建板块终于扬眉吐气。 6月11日,建筑行业锐不可当,建筑材料和建筑装饰指数分别大涨5.48%和4.50%,一路领跑A股。其中西部水泥指数、西部大基建指数等涨逾7.6%和6.88%,耀皮玻璃(600819.SH)、青松建化(600425.SH)、天山股份(000877.SH)等十余概念股强势涨停。 前一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下称“专项债新政”),提出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的资本金,项目涵盖铁路、国家及地方高速公路、供电和供气项目等。 据华创宏观测算,此次专项债新规可增加资本金1000-2000亿,杠杆4-7倍,最终或可撬动新增基建投资0.4万亿-1.4万亿。 这一消息迅速振奋了A股市场,不少机构人士指出,年初以来表现相对较弱的建筑指数,有望在政策催化下提升估值。 设计、公路或率先受益 今年以来,市场出于对“专项债发行快速接近限额”、“融资环境边际收紧”等方面的担忧,建筑行业的走势一直处于A股末端。 根据6月11日光大建筑装饰研究团队发布的研究数据统计,2019年以来涨幅后五(行业)分别是建筑、传媒、汽车、电力及公用事业、钢铁。从板块的估值上看,PETTM大约10.6倍、估值分位是16%,PB大约是1.15倍、估值分位是11%,处于非常低估的状态。 “2019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比较好,市场也很好,大家都愿意配一些进攻性的品种,而4月经济数据转差后,第一阶段的防御主要扎堆在消费,如果要配置建筑可能还需要等相关数据进一步恶化,因为建筑是由投资拉动的行业,政府需要严控债务、基建投资,所以相对吸引力不如其他主题如农业、5G等。”11日,北京一家中型券商建筑行业分析师受访指出。 此次允许专项债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对基建投资回升带来极大提振,曾经颇为“冷门”的建筑板块转眼间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星。 中信证券指出,文件的出台将边际上拓宽可撬动社会融资的政府资金渠道,表明了政府对于稳基建的决心,将对市场对于基建的预期有所修复。 在具体受益板块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整理数据及采访了解到,建筑设计端、高速公路项目等细分领域的低估值龙头企业有望最先受益,其中苏交科(300284.SZ)、中设集团(603018.SH)等设计咨询龙头率先涨停。 11日,上海一家大型机构资深研究人士受访指出:“如果基建领域投资显著改善,最先受益的肯定是设计板块,因为其属于产业链前端,订单和业绩会最先反映,而且设计公司的体量大多在百亿以内,相对于大型央企而言弹性会更大。其他领域包括铁路、公路,也是比较利好的行业。” 相比于铁路,高速公路项目又在“比拼”中更胜一筹。 上述分析师补充表示,“从资本金占比上看,由于高速公路相比铁路资金比例更小,本身杠杆率较高,如果未来放开专项债作为资本金用途,高速公路项目的撬动效应会更加明显。发改委从2017年以后就没有新批高速公路项目了,后续会不会加快批复节奏还不知道,只是从资本金角度来看,公路项目受益更多。” 审慎评估上升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整体上市场士气被专项债新规显著鼓舞,但不少机构人士对于建筑行业的估值修复空间仍存有疑虑,新规的后续落实情况是考验行情能持续多久的关键因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仍是横亘在行业前方的“变量”。 上述建筑行业分析师认为,“目前市场表现至少有一个预期改善,现在虽然已经放开了一条口子,但地方政府会不会使用,规模多大还有待观察,因为地方政府有一些债务限制,有多大操作空间还需要权衡。另外目前统计专项债2019年的投资项目比例,也可能存在变化,国家有一定的调控空间。” 上述大型机构研究人士也指出,“从现在来看行情还不是很明朗,放开专项债(范围)肯定是利好,但往后来看,整体经济下行压力是不是很大等会对行情产生影响。如果三、四季度环境恶化,中央可能会选择放开基建,对城投、隐性债务选择性忽视一部分,这就有利于建筑行业整体估值提升,但现在很难看清楚。” 事实上,早在6月10日晚,中信建投建筑团队就曾在研报中直言不讳地评论称,“基建投资回升确定性强,但将呈现弱周期特征”。 上述研究人士认为,“确定性强”主要是今年整体基建投资增速延续回升趋势确定性强,因为资金来源在好转,如政府性基金、财政支出等方面能看到财政前置的现象,且政策上也一再强调稳基建,在眼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贸易摩擦没有明显结果,存在基建稳增长的需求。 而对于“弱周期”的解释,该人士认为主要由于政府意愿和资金来源上的限制。 “政府意愿方面,这一次有所放松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但不会打破去杠杆的节奏,中央政府没有明显的放松地方城投平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迹象;资金来源有限,前5个月的基建投资主要来源于财政前置,下半年资金就有限了。而其他渠道如PPP和城投债没有明显放开。”上述人士称。 他补充道:“上个月财金40号文还在强调排查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 PPP投资今年上半年没有明显放量,城投债据我们了解,整体偿还压力较大,所以(这一轮)基建反弹相较于2008-2012、2012-2015、2015-2018等周期而言相对较弱。”[详情]
杨志锦 有机构人士亦表达了对市场化融资部分债务偿还的担忧。 专项债稳投资加码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投资作为稳经济的关键,多地近期陆续推出一系列重大项目,与促消费等形成组合拳支持经济增长。日前出台的专项债新规则为部分重大项目带来利好,为符合规定的项目带来新资金,支持有效投资。据本报记者调研了解,高速公路、地铁、棚改项目或率先受益。不过,这并不代表放松风险防范,监管层将从多个方面构建风险防控体系。 “目前还没有专项债项目贷款投放,不过看到了机会。”某国有大行四川分行信贷人士6月11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他所说的机会来自于日前下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称,收益兼有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且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仍有剩余专项收入的重大项目,可以由有关企业法人项目单位根据剩余专项收入情况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 通知首度明确项目可以组合使用“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的模式,并对相关融资如何偿还做了明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地方投融资人士、金融机构人士了解到,此前已有地方对“专项债+信贷”的模式进行了探索,但合规性存疑。在通知印发后,“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的方式可能在高速公路、轨交、棚改领域率先试水。但亦有机构人士表达了对市场化融资部分债务偿还的担忧。 三类项目或率先试水 “我们此前想发轨道交通专项债券,请示省厅时省厅认为我们的轨道交通项目有银行贷款,就不让我们发。”浙江某地市财政局债务办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如果债券发行获批,项目融资就会形成“专项债+信贷”的模式。而从现实看,虽然案例尚少,但也有洛阳、南昌、厦门三个地方进行了实践。 今年1月,《河南省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专项债实施方案》披露,洛阳1号线融资部分共144.224亿,其中发行轨道交通专项债50亿,其余94.224亿通过贷款融资。 南昌地铁4号线一期融资方式和洛阳类似,其发行轨交专项债融资20亿,银团贷款融资186亿。而厦门地铁4号线的融资更加多元,包含了专项债、银行贷款、国开基金、企业债券四类方式。 从偿债资金来看,三地项目收入主要来源于政府性基金收入、地铁运营收入。其中厦门地铁运营收入占比高,南昌、洛阳占比低。比如洛阳地铁项目运营收入仅有1.42亿,而政府专项补贴收入高达183.22亿。 对此,东部某省会城市政府投融资部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虽然洛阳地铁项目融资形式上是“专项债券+贷款”模式,但其回报模式存在瑕疵,银行贷款的偿还主要依赖于政府专项补贴,其银行融资部分仍然有新增隐性债务的嫌疑。 回头来看,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将项目的经营性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放入同一个池子,然后共同用于偿还不同类型的债务。 “当时省厅不同意主要还是怕出现债券偿还风险。这次通知要求专项债+贷款的偿还方式是分账管理,风险能够有效隔离,应该就比较好做了。” 前述浙江地市财政局债务办人士表示,“不过现在我们打算再试试,因为通知也正式印发了。” 本次通知明确,组合使用专项债券和市场化融资的项目,项目收入实行分账管理。 具体而言,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用于偿还专项债券的专项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确保专项债券还本付息资金安全;项目单位依法对市场化融资承担全部偿还责任,在银行开立监管账户,将市场化融资资金以及项目对应可用于偿还市场化融资的专项收入,及时足额归集至监管账户,保障市场化融资到期偿付。 换言之,专项债形成的债务是政府债务,主要由财政资金(政府性基金)偿还;市场化融资形成的债务是企业债务,由企业的经营性收入偿还,二者做出明确区分和隔离。 国家发改委PPP金融专家张宇对记者表示,棚改项目在政府购买服务叫停后,融资自求平衡的项目可采用专项债券+贷款的融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土地出让金偿还专项债券,建好的棚改安置房定向销售给棚改居民形成的专项收入偿还贷款就变得可行。 21世纪经报道记者了解到,地铁项目、高速公路项目也满足相关要求,土地出让金等政府性基金收入偿还专项债,票务收入偿还市场化融资。 前述浙江地市财政局债务办人士进一步介绍,政府性基金收入现在基本是国有土地出让权收入,不过经营性收入类型可以很多,停车收费、卖票收入这些都行。比如机场(土地出让收入+各种收入)、水利工程(土地+水费、发电费)等等。 “只要能做出经营性收入来都能这么操作,即使没有土地,也可以指定一块地对应过去封闭运行。但如果这个口子开得大了,以后可能会出问题。”他提醒道。 市场化融资痛点 通知称,鼓励通过银行贷款、险资、信用债三种方式为专项债项目提供配套融资,但并未明确提及信托机构。对此,华北地区某信托业务人士对记者表示,这类基建项目的收益率一般不会太高且期限长,很难覆盖信托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很难做。 通知具体称,对于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项目,鼓励和引导银行机构以项目贷款等方式支持符合标准的专项债券项目。鼓励保险机构为符合标准的中长期限专项债券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允许项目单位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支持符合标准的专项债券项目。 某股份行中部省份分行信贷部人士介绍:“市场化的融资平台项目,我们一直在做,比如供水供热项目,这类项目有经营性现金流、有收费权。目前看组合融资的项目也符合市场化原则。” 某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则表示,从资产配置角度,推荐配置非标、投资于存量项目。“险资风险偏好本来就低,省级平台高速、地铁项目没问题,推荐投资。”该人士表示。 不过仍有一些机构人士表达了担忧。这些担忧来自于对市场化融资部分债务的偿还。 “省级政府对项目的专项债融资负有偿还责任,专项债的偿还没有问题。但项目市场化融资的偿还,那就不一定了。虽然明确了分账管理,但如果政府性基金收入不足以偿还专项债,实践中专项收入有可能挪用去还款。” 某股份行总行风险管理部人士坦言,“因此如果投这类项目会更看重政府实力,比如选择东南沿海城市的地铁项目。” 某政策性银行东部省分行人士表示,现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难点在于还款现金流的真实性。“原来搭不出来现金流的现在还是搭不出来,原来搭得出来还款现金流的项目,但是资本金不够的,现在有了解决渠道。” 此外,市场化融资对项目单位有严格要求。通知称,市场化转型尚未完成、存量隐性债务尚未化解完毕的融资平台公司不得作为项目单位。但如何界定完成市场化转型仍是未知数,比如退出银监平台名录是否算完成转型。即便完成转型,隐性债务依然难以在短期内化解。 “由于我们此前政府类授信余额过大,现在贷款再投向平台的话,政府性融资还会增长,有违监管要求,因此授信空间不大。但如果是轨道交通公司或转型后的平台按照国企来评估放贷会相对好些。” 中部省份某城商行人士表示。[详情]
来源:证券时报网证券时报记者 易永英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推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管理的新规。其中提到“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拓宽了以往专项债只能做配套资金的用途范围,引发市场关注。据多家券商研究机构及该领域专家测算,新政或撬动上万亿债务性资金。 开大开好“前门” 支撑大规模基建投资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审计署、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六部委有关负责人10日就《通知》答记者问时指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必须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疏堵并重,把‘开大前门’和‘严堵后门’协调起来,在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不走无序举债搞建设之路的同时,鼓励依法依规通过市场化融资解决项目资金来源。” 而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公益性项目资本金是新规的一大亮点。 “实际上从去年7月政策转向以来,基建投资回升的力度并不大,新项目投资进展较慢,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对地方政府债务终身追责的压力下,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的动力不足;二是过往政策不允许债务资金作为资本金,地方政府在缺钱的状态下,缺乏资本金而无法启动项目。”联讯证券分析师刘萍认为,新政策出台将利于地方政府加杠杆盘活存量专项债。 中国财政学会投融资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也认为,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公益性项目资本金是此次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融资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创新,意味着在未来中国重大项目投资中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联系将变得更加紧密,形成合力共同支撑中国大规模的基建项目投资。 民生证券研究院分析师李锋认为,下半年仍有1.29万亿新增空间,专项债或成为基建发力重要因素。截至5月底,2019年新增专项债共发行8603亿元,其中收费公路专项债发行216亿元,除收费公路专项债外直接与基建相关的新增专项债1350亿元,其余为棚改、土储等债种。若放开专项债资本金限制,下半年发行专项债或能拉动超1万亿元基建投资。 广发证券分析师周君芝则认为,允许部分专项债发行融资补充项目资金本,可以提高基建投资效率,尤其是项目规模大、融资需求高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以后其他债务融资可以紧接着被撬动,项目运转效率提高。 将带动万亿元投资增量 具体这一政策的调整,会带来多大影响?据该领域专家及多家券商研究机构的研报测算显示,或撬动上万亿债务性资金。 张依群告诉记者,由于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具有项目建设运营周期、项目实际收益水平测定、债券发行年限、项目实施进度等诸多限定条件,并受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地方财力承受能力等综合因素限制,其撬动规模会相应减少,但保守估计也将会带动3万亿元以上的投资增量,为支持国家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和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形成投资消费的联动效应,增强中国经济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实现在合理区间运行。 刘萍认为,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将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同比增加8000亿元,重点支持重大在建项目建设和补短板。专项债投向以棚改、土地储备为主,和基建相关的较少,2018年新增专项债中投向收费公路和轨道交通的占比只有7.1%。假定稳增长压力下,今年投向基建相关领域的比例提高至10%~15%,则可用于资本金的专项债约2100亿~3200亿元,按照资本金比例20%计算,可拉动基建投资约1.05万亿~1.6万亿,按照项目建设周期3年计算,平均每年带动的增量投资约0.35万亿~0.53万亿,按照2018年广义基建投资17.6万亿计算,理论上可拉动基建投资增速2~3个百分点。 “今年专项债中可用于基建部分资金约2000亿至4000亿左右。考虑专项债中基建占比适中、基建内重大项目占比符合现实,项目资本金拉动杠杆低于饱和值,整体基建的额外拉动或在3~5个百分点左右,对GDP增速额外拉动在0.2~0.4个百分点左右。”华创证券分析师张瑜表示,从数据拉动上看,单靠专项债基建部分可以用作资本金这一项政策调整,并不能带来基建投资成大体量反弹,更多的是保证优质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对基建投资形成一定的支撑,但并非重新鼓励地方政府肆意加杠杆,政策定力仍存,隐性债务终身追责的高压线仍在。 应把专项债券项目 使用风险作为防控重点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重大公益性项目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体现,具有资金需求大、运营周期长、收益稳定性高、风险防控能力强等特点,但允许专项债券作为重大公益性项目资本金势必会增大项目的建设运营风险和债券本身的还本付息的压力,其风险增加是不言而喻且不可回避的。”张依群告诉记者。 张依群表示,因此,在放宽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限制的同时,应把专项债券项目使用风险作为防控重点。一是坚持“一一对应”原则将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落到政府投资项目实体,形成真实项目资产对项目债务风险的有效支撑,将风险控制在项目自身范围之内。二是坚持“债务疏堵结合、杠杆增减适度”原则,大开前门、严堵后门,严禁将专项债券作为融资平台、基金公司的资金补充和资本金来源,坚决制止用杠杆加杠杆来扩大风险传递,防止因专项债务引发系统性债务风险。三是坚持“项目收益与融资平衡”原则,建立债券支持项目融资标准,制定和严格审查项目资本金条件,明确“谁举债、谁还债、谁负责”的项目主体责任,实行债券项目跟踪管理、评估问效,确保项目实际收益能够覆盖债券和市场化融资成本。四是坚持“正向激励和责任追查”原则,实行免责和问责相区分,建立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倒查追责制度,严禁项目单位以任何方式扩大隐形债务规模增加风险。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通知》已从合理明确融资标准、严格项目资本金条件、确保落实偿债责任、保障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强化跟踪评估监督等五个方面,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在用改革的办法“开大前门”的同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尤其是从严设定政策条件,严禁利用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层层放大杠杆。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资金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应当同时具备三项条件:第一,应当是专项债券支持、符合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具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第二,涉及领域主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第三,评估项目收益除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具备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条件的项目。[详情]
机构称不要低估债市韧性 专项债新规,笑了股市,惊了债市。 周二,A股大涨,大基建板块涨幅领先;债券期现货联袂下跌,10年期国债期货跌逾0.3%,10年期国债利率上行4基点;股债市场呈现典型的“跷跷板”走势。 业内人士指出,专项债获得“加持”,着眼点仍是拉动基建,后续基建投资增速上升几无悬念,从供需两方面影响来看,均可能对债市上涨形成一定的制约。不过,基建投资主要扮演的是“托底”经济增速的角色,为配合地方债发行,货币政策也易松难紧,短期内债市有所调整,空间也不会太大。 猜想变成了现实 过去一个多月,债市表现有些怪。不光海外债市“涨”声四起,内部利好也是接二连三,但国内债市始终上涨乏力。 有什么能力压一众利好,让债券投资者如此顾忌?有机构总结出三种说法:一是半年末流动性承压。二是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结构性通胀压力料进一步显现。三是宏观逆周期调节可能发力,从而托底和支撑经济增长,推动经济数据回升。 相比之下,前两种说法更有“市场”,因为半年末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和物价数据上涨的压力是现实存在的,第三种更多只是一种猜测。 然而,近期金融管理部门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保持流动性总量充裕,辅以对中小银行的定向流动性支持,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已明显可控。按照海通证券姜超的说法就是,资金面有波动但无忧。 姜超还说通胀或将见顶,预计PPI已在4月见顶,CPI或在5月份见顶。年初以来,猪价、果蔬价格等由于供给因素的冲击明显上涨,带动CPI持续回升。但进入5月以来,猪价逐渐企稳,食品价格涨幅回落,油价、煤价等商品价格也大幅回落。据姜超团队预测,5月份CPI同比涨幅将升至2.7%,PPI同比涨幅回落至0.7%。中金公司陈健恒也称,近期油价大跌,加上消费需求偏弱抑制非食品价格上涨,基本上可认为通胀并不是目前的主要矛盾。 看起来最有说服力的两种说法正在被证伪,关于政策的猜想却变成了现实。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本文简称《通知》)。这份通知开头就道明了“来意”——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更好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重要作用,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增加有效投资、优化经济结构、稳定总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专项债对债市未必“友好” 《通知》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但有两点引起较多关注:一是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二是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天风证券报告指出,此前由于专项债属于债务性资金,不得作为项目资本金,这是一项突破;此前专项债在项目总投资中主要充当补充融资的作用,目前明确相关项目可采取专项债加市场化融资的方式,这是又一突破。 市场普遍认为,专项债的功能获“加持”,着眼点仍是拉动基建,后续基建投资增速上升几无悬念。民生证券发布报告指出,若放开专项债资本金限制,下半年发行专项债或能拉动超1万亿元基建投资。天风证券固收团队测算后也称,如果仅剔除土地储备和棚改项目,下半年专项债可作用项目资本金的规模约在837-2511亿元之间;按照相关规定,铁路等项目资本金要求是20%,在乐观情形下,可以带动投资近万亿元。国盛证券宏观团队预计后续基建投资增速将加速回升,全年增速有望达到6%-10%。中信证券发布点评报告也称,从三季度起基建投资增速将有明显回升,年末将升至8%以上。 业内人士指出,专项债虽是债,但对债市未必“友好”。一方面,专项债发力可拉动基建投资,支持经济增长,稳定对经济运行的预期,削弱债市上涨的基本面基础。要看到,今年一季度地方债提前放量发行,在推动基建投资探底回升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专项债发力还意味着利率债供给压力可能上升。本次《通知》特别提到,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力争当年9月底前发行完毕,尽早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从往年来看,6至9月份是地方债发行的传统高峰期。今年虽然地方债提前发行,适当缓解了后续供给压力,但要完成9月底前专项债发行完毕的任务,今后几月发行规模仍将不小。中信证券等机构预计,6月份地方债发行额即有望重回5000亿元上方。前一方面可能影响债券需求力量,后一方面则可能带来供给压力,均可能对债券行情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周二,A股市场大涨,上证综指创1个月最大涨幅,大基建板块涨幅领先;国内债市全线调整,10年期国债期货跌逾0.3%,10年期国债成交利率上行4个基点;鲜明的“股债跷跷板”现象已印证了上述判断。 债市调整空间不大 不过,有业内人士提醒,不要低估了债市的“韧性”。 “我们继续看多利率(债)”——天风证券固收团队在点评专项债新规的报告末尾写着这样一句话。该团队给出了两点理由:一是今年基建投资大概率只是发挥“托底”的作用;二是宽货币是宽信用的前提,当前形势下,货币政策易松难紧。 中金公司宏观团队也指出,新政策对基建会有拉动作用,有利于在复杂形势下稳定经济,但也不应过度夸大其效果。国盛证券固收团队认为,专项债新规可能降低了债市利率大幅下行的概率,但在控制隐性债务的大前提下,基建投资增速难以持续高于名义GDP增速,因而也并不构成债市转熊的条件。 记者注意到,《通知》要求,在较大幅度增加专项债券规模基础上,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从以往来看,为了保障地方债平稳有序发行,央行通常会更加注重保持流动性充裕,特别是在地方债供给较为密集的时期。考虑到稳定半年末流动性和稳定同业市场发展等需求,当前货币宽松几率也明显高于收紧。由此,从这一点来看,即便短期内债市有所调整,空间也不会太大。[详情]
1.3万亿专项债供给来袭 地方政府债发行迎来“第二春” 据截至6月11日的数据,共有65只债券等待在6月12-18日期间发行,总规模达到2908亿元。 在经历了今年一季度的天量发行后,地方政府债正在迎来年度第二次发行高峰。 “地方政府债发行正在提速。”6月11日,一位股份行河南分行人士对 记者表示,“直观感受有两点,一是时间加快,6月14日要发2019年第四批地方债,金额515亿元,距离第三批地方债发行时间不到一个月;二是额度增加,这次发行规模,较上期增加372亿元,增幅260%。” 数据显示,今年6月1-11日期间,市场共发行地方政府债38只,总规模为1557亿元,已达到5月份发行量的一半;更重要的是,将在6月12-18日期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高达2900亿元。 在地方债供给中,专项债是其中的主力。 “截至5月底,今年已发行1.94万亿地方债。其中,新增一般债发行约7005.6亿,发行进度达到75.3%,新增专项债发行8726.3亿,进度也达到40.6%。”6月11日,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 记者表示,这就意味着年内新增一般债和新增专项债发行额还分别剩余约2300亿和1.28万亿,“此外,今年前5个月共发行置换债券和再融资债券约3700亿,我们预计,年内还将发行1.4万亿左右”。 4月30日,财政部下发文件要求,“争取在9月底前完成全年新增债券发行”; 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 这意味着,约1.3万亿专项债将在6-9月期间推向市场,债市供给压力来袭;同时,部分专项债资金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并撬动更多债务性资金后,基建发力加速亦将对债市产生利空。 6月地方债发行或达7000亿 今年一季度,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4万亿元。相较于去年一季度2195亿元的发债规模,今年同期发债量增长了约5.4倍。 这一提速的发行节奏源于,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债务限额1.39万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务限额5800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8100亿元;同时,2019年1月份财政部通过窗口指导,确定地方债投标区间为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上浮25BP-40BP,大大调动了商业银行的配置动力。 4-5月份,地方政府债发行节奏回归常态,单月发行量分别录得2067亿元和3043亿元。进入6月,发行节奏开始加快,不过全月将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 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6月份地方政府债的发行量为38只,总规模为1557亿元;但据截至6月11日的数据,共有65只债券等待在6月12-18日期间发行,总规模达到2908亿元。这意味着,至6月18日,6月份地方债的发行量即有望达到约4500亿元。 “我们判断,今年前三个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相差不会太大。”王青对 记者分析,考虑到四、五月份地方债发行规模偏低,6月发行量或将显著增加,有望达到7000亿左右,“这将比5月大幅增长一倍以上,并超过此前3月份的年内高点。” “在发行利率方面,我们预计伴随国债收益率震荡下行,地方债发行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在此后的7-9月,为保证地方债今年发行进度,月均发行规模将保持在5000至6000亿元左右。”王青表示,随着6月地方债发行高峰来临,央行或将适时加大7天期逆回购操作力度,平抑市场资金利率波动幅度。 基建类专项债占比有望提升 “当前专项债对接的大部分为棚改和土地储备项目,2018年新增专项债中的收费公路、轨道交通等基建项目占比仅为7.6%;今年1-5月发行的8598亿元新增专项债中,以上基建相关项目占比降至5.2%。”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副总监张伊君表示,在年内还将发行的1.3万亿新增专项债中,对接基建项目的发行占比有望提升,从而带动更多基建项目获得资本金支持,“预计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升至两位数。” 江海证券固收分析师屈庆认为,符合条件的专项债用于补充资本金将带来新增基建投资2900-8900亿元左右,相较去年基建投资增速,预计新增投资将拉动基建增速2-5个百分点;如果未来进一步加大专项债对重大项目的扶持比例,基建投资增速还将继续提升。 在他看来,近期股市超跌反弹,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市场偏好回升导致债市承压,债市交投清淡。短期来看,债市的扰动因素在于股市和及基建发力预期,长期来看,债市进入政策观察期,市场需要关注同业存单增信是否能有效缓解中小银行的融资难问题。整体而言,预计后续债券利率以震荡上行为主,建议谨慎操作。 国泰君安固收研究团队认为,利率债市场将从前期的“利多不涨”或者“利空小涨”的阶段,进入“利空出现”的调整阶段。从债券来看,面临的逻辑比较接近于2019年早前的调整,即核心的逻辑是对于经济企稳、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 不过,该团队认为,从幅度来看,由于政策仍然属于有限对冲,对于经济的乐观程度很难超过第一季度,货币政策难以显性宽松,但也缺乏收紧理由,目前大类资产的风口肯定不在债市,但是相对于今年上半年较大的两波调整而言,经济企稳和货币收紧的担忧程度是下降的,调整幅度可能有限。 [详情]
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支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工作,提出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等。 对此,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副总监张伊君6月11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知》使专项债项目融资得到进一步保障,有利于重大项目及重点领域工程的推进,在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同时加大逆周期协调力度,保证“严堵后门”的同时“开大前门”。 谈及专项债新规发行的意义,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专项债新规的发力点还是稳基建,基建回升已几无悬念。基建投资历来是经济逆周期调节器,面对当前内外部的严峻压力,依靠基建可谓必选动作,而专项债则是我国基建投资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本次专项债新规也是为了更好支持重大项目市场化融资,包括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等。因此预计,后续基建投资有望加速回升,全年增速有望在6%至10%。 张伊君表示,今年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进度明显加快,前5个月,新增债券累计发行14596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8598亿元,而上年同期新增债券发行量仅为171亿元。与此同时,发改委已明显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力度,央行货币政策也在向稳增长方向微调。但是,今年以来基建投资虽已触底反弹,但整体增速仍然低位徘徊。出现这种反差的部分原因是一些地区在推进地方基建项目时,面临项目资本金不足以及后续建设资金不足的困境。因此,《通知》将缓解部分项目资金压力,包括资本金不足带来的掣肘以及后续资金跟进问题,下半年基建增速有望出现两位数反弹。 张伊君还表示,《通知》规定重点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推进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铁路、收费公路、机场、水利工程、生态环保、医疗健康、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城镇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本次还特别强调“对于部分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且有经营性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已纳入国家和省市县级政府及部门印发的‘十三五’规划并按规定权限完成审批或核准程序的项目,以及发展改革部门牵头提出的其他补短板重大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表明对于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范围的进一步明确和扩大。[详情]
专项债新规开前门堵后门 严控隐性负债 杜川 [本次专项债补充项目资本金不仅有着明确的资格条件要求,而且严禁违规扩大资金用途,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不增加隐性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直是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领域。 6月11日,央行、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就《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答记者问时表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必须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疏堵并重,把“开大前门”和“严堵后门”协调起来,在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不走无序举债搞建设之路的同时,鼓励依法依规通过市场化融资解决项目资金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允许专项债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但这并不意味着严控地方政府隐性负债的尺度放宽。《通知》强调,要将专项债券严格落实到实体政府投资项目,不得通过设立壳公司、多级子公司等中间环节注资,避免层层嵌套、层层放大杠杆。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副总监张伊君认为,《通知》使专项债项目融资得到进一步保障,有利于重大项目及重点领域工程的推进,在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同时加大逆周期协调力度,保证“严堵后门”的同时“开大前门”。 降低期限错配风险 近些年来,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引起广泛关注。其中,期限错配是地方政府债务普遍存在的问题。 此前,在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程达明就表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涉及负债总量庞大、存在期限错配、地方融资平台盈利能力普遍较低等几个方面。 如何用短贷撬动长投资产、如何用地方融资平台微薄盈利覆盖还本付息压力,被业界视为破解地方政府债风险的关键。 对此,《通知》明确要合理提高长期专项债券比例。《通知》要求,专项债券期限原则上与项目期限相匹配,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防止资金闲置浪费。逐步提高长期债券发行占比,对于铁路、城际交通、收费公路、水利工程等建设和运营期限较长的重大项目,鼓励发行10年期以上的长期专项债券,更好匹配项目资金需求和期限。合理确定再融资专项债券期限,原则上与同一项目剩余期限相匹配,避免频繁发债增加成本。 《通知》还指出,要完善专项债券本金偿还方式,在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方式的基础上,鼓励采取本金分期偿还方式,既确保分期项目收益用于偿债,又平滑债券存续期内偿债压力。 除了期限错配问题外,据程达明介绍,目前国内存量债务总量在220万亿元左右,其中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直接负债的约有33万亿,企业部门负债约140万亿。在这140万亿债务中,有30万亿~40万亿属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加上政府直接负债,总量在60万亿左右。“这笔债务是中国存续债务的一半,占GDP的50%~60%,可能会成为给金融稳定带来重大冲击的重要因素。”程达明称。 不过,他认为,从短期看,近年来各类地方融资平台尚未出现实质性大面积违约,继续融资保持债务稳定也仍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考核标准。而从中长期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依然需要推动转型发展。 央行、银保监会在答记者问时介绍,2019年1~5月,新增地方政府债券累计发行14596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8598亿元;发债规模已占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08万亿元的47.4%,发行进度接近一半,超过序时进度。 严控隐性负债尺度 “总体上看,在当前经济运行压力加大,逆周期调节需求上升背景下,此次专项债新规是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推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增加有效投资,发挥基建对稳增长的托底作用。”张伊君表示。 《通知》提出,对于专项债券支持、符合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具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资金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但不得超越项目收益实际水平过度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允许专项债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并不意味着放松债务风险管控。 如何防范专项债券及项目配套融资风险?《通知》特别强调,一是区分不同类型情况,分类合理明确金融支持标准;二是从严设定政策条件,严禁利用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层层放大杠杆;三是加强风险评估论证,确保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四是严格偿债资金管理,确保落实到期债务偿还责任;五是强化跟踪评估监督,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报告。 《通知》表示,地方政府要按照一一对应原则,将专项债券严格落实到实体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将专项债券作为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不得通过设立壳公司、多级子公司等中间环节注资,避免层层嵌套、层层放大杠杆。 “这意味着本次专项债补充项目资本金不仅有着明确的资格条件要求,而且严禁违规扩大资金用途,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不增加隐性债务。”张伊君称,这表明监管层对地方政府隐性负债仍在坚持高压监管原则,后期地方基建项目借专项债新规“遍地开花”的可能性很低。 央行、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督导各地进一步加快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带动有效投资扩大,并发挥对民间投资的撬动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详情]
本报记者 包兴安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公益性项目资本金。机构预计,新规将撬动逾万元基建投资。 “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等于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实体在使用专项债券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其在金融市场的信誉度,为项目实体融资提供了更加充足的信誉保障。”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开展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项目配套融资,意味着原有积极财政政策在配套融资的支持下变得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引领示范效应和货币政策的市场效应实现有效结合、共同发力,为重大项目建设运营提供了持续性稳定性的资金支持。 那么,新规可以撬动多少基建投资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8000亿元,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据记者计算,除去今年前5个月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8598亿元,6月份至12月份新增专项债还剩余1.29万亿元待发。 华泰证券测算,按今年地方专项债新增限额2.15万亿元测算,假设30%投向基建,资本金出资比例30%,在新政前能够撬动基建投资6450亿元。新政出台后,假设投向基建专项债中有30%用作基建资本金,则其能够撬动的基建投资达1.1万亿元。 民生证券测算,假设2019年全年轨交债+收费公路专项债发行占比与去年持平,并假设下半年开始发行地方铁路相关新增专项债(地方出资部分),发行额度达到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的5%,2019年6月份-12月份有望发行收费公路+轨交+铁路新增专项债2269.5亿元,按照项目资本金20%比例计算,有望拉动1.13万亿元基建投资,占全年基建财务投资口径的10%左右。 张依群认为,目前地方专项债券主要围绕国家和地方的保障性住房、交通、水利设施等占压资金大、运营周期长的重大项目建设,未来会考虑逐步增加高等教育、卫生医疗、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专项债券发行品种和规模,还会发行“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等具有区域特点的专项债券。 “新政策支持加杠杆,放宽专项债券使用限制,大幅开启地方专项债券的前门,有利于提高政府专项债券使用项目主体的信誉度和融资能力,保证项目主体具有产期稳定资金来源,有力促进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区域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张依群说,而在加强防风险方面,实行疏堵结合,强调“项目实际收益水平控制”和“一对一”原则,防止各类基金融资平台借机放大杠杆引发新的隐性债务风险。 张依群认为,总之,允许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对下一步稳定投资、扩大基建规模、拉动消费形成重大利好,对中国经济有效抵御外部风险、实现合理区间运行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详情]
主持人杨萌: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文件指出,加强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其中允许部分重大项目使用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撬动投资,并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那么,《通知》下发后,究竟能对我国经济带来多大带动性作用?对此,本专题从三个角度进行解读。 本报记者 刘 琪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文件指出,加强财政、货币、投资等政策协同配合,其中允许部分重大项目使用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撬动投资,并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 对于支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工作,《通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要合理明确金融支持专项债券项目标准,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确保落实到期债务偿还责任。 中信证券相关研报认为,《通知》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以及允许部分重大项目(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等)使用专项债作为项目资本金的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体现这一效果:财政资金作为启动资金,而银行信贷等其他形式融资形成配套,撬动杠杆,从而帮助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更为通畅。 “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大,叠加经济结构转型,经济稳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反映到具体指标上,5月末发布的制造业PMI落下荣枯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量提速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郭晓蓓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知》强调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对金融市场形成利好,特别是股票市场,有利于经济增长和企业业绩提高。另外,《通知》内容也有利于拉动基建投资增长,具体规模要看地方政府专项债和后续市场化融资的规模。 据财政部提供的数据,2019年1月份-5月份,新增债券累计发行14596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8598亿元;发债规模已占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08万亿元的47.4%,发行进度接近一半,超过序时进度。发行利率也逐步市场化,其规模、期限和品类也更为匹配地方政府融资和发展需求。 郭晓蓓认为,当前制约基建最主要因素是资金问题,此次《通知》允许部分项目可以使用专项债作为资本金。据她测算,最乐观情形下,可以撬动债务性资金约7000亿元。 《通知》的印发也并不意味着放松债务风险管控,对于如何防范专项债券及项目配套融资风险,有关负责人表示,《通知》从合理明确融资标准、严格项目资本金条件、确保落实偿债责任、保障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强化跟踪评估监督等五个方面,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在用改革的办法“开大前门”的同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据有关负责人介绍,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项目。对没有收益的重大项目,通过统筹财政预算资金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予以支持。对有一定收益且收益全部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重大项目,用专项债融资;收益兼有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且偿还本息后仍有剩余经营性专项收入的重大项目,可由项目单位根据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剩余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情况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 此外,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资金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应当同时具备三项条件:一是应当是专项债券支持、符合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具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二是涉及领域主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三是评估项目收益除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具备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条件的项目。 并且,《通知》明确,不得超越项目收益实际水平过度融资,要求地方政府将专项债券严格落实到实体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将专项债券作为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不得通过设立壳公司、多级子公司等中间环节注资,避免层层嵌套、层层放大杠杆。[详情]
专项债新规开前门堵后门,严控隐性负债 简介:不仅有着明确的资格条件要求,而且严禁违规扩大资金用途,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不增加隐性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直是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领域。 6月11日,央行、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在就《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答记者问时表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必须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疏堵并重,把“开大前门”和“严堵后门”协调起来,在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不走无序举债搞建设之路的同时,鼓励依法依规通过市场化融资解决项目资金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允许专项债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但这并不意味着严控地方政府隐性负债的尺度放宽。《通知》强调,要将专项债券严格落实到实体政府投资项目,不得通过设立壳公司、多级子公司等中间环节注资,避免层层嵌套、层层放大杠杆。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技术副总监张伊君认为,《通知》使专项债项目融资得到进一步保障,有利于重大项目及重点领域工程的推进,在严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同时加大逆周期协调力度,保证“严堵后门”的同时“开大前门”。 降低期限错配风险 近些年来,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引起广泛关注。其中,期限错配是地方政府债务普遍存在的问题。 此前,在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程达明就表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涉及负债总量庞大、存在期限错配、地方融资平台盈利能力普遍较低等几个方面。 如何用短贷撬动长投资产、如何用地方融资平台微薄盈利覆盖还本付息压力,被业界视为破解地方政府债风险的关键。 对此,《通知》明确要合理提高长期专项债券比例。《通知》要求,专项债券期限原则上与项目期限相匹配,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防止资金闲置浪费。逐步提高长期债券发行占比,对于铁路、城际交通、收费公路、水利工程等建设和运营期限较长的重大项目,鼓励发行10年期以上的长期专项债券,更好匹配项目资金需求和期限。合理确定再融资专项债券期限,原则上与同一项目剩余期限相匹配,避免频繁发债增加成本。 《通知》还指出,要完善专项债券本金偿还方式,在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方式的基础上,鼓励采取本金分期偿还方式,既确保分期项目收益用于偿债,又平滑债券存续期内偿债压力。 除了期限错配问题外,据程达明介绍,目前国内存量债务总量在220万亿元左右,其中由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直接负债的约有33万亿,企业部门负债约140万亿。在这140万亿债务中,有30万亿~40万亿属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加上政府直接负债,总量在60万亿左右。“这笔债务是中国存续债务的一半,占据GDP的50%~60%,可能会成为给金融稳定带来重大冲击的重要因素。”程达明称。 不过,他认为,从短期看,近年来各类地方融资平台尚未出现实质性大面积违约,继续融资保持债务稳定也仍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考核标准。而从中长期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依然需要推动转型发展。 程达明建议,一个区域内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需要整合,做大做强,提升整体信用等级,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经营型业务特色、主营业务突出先进的国有企业,这才是真正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健康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央行、银保监会在答记者问时介绍,2019年1~5月,新增地方政府债券累计发行14596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8598亿元;发债规模已占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08万亿元的47.4%,发行进度接近一半,超过序时进度。 严控隐性负债尺度 根据经济形势对政策进行适当的预调微调,宏观调控政策灵活性尽显。 “总体上看,在当前经济运行压力加大,逆周期调节需求上升背景下,此次专项债新规是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推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增加有效投资,发挥基建对稳增长的托底作用。”张伊君表示。 《通知》提出,对于专项债券支持、符合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具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资金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但不得超越项目收益实际水平过度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允许专项债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并不意味着放松债务风险管控。 如何防范专项债券及项目配套融资风险?《通知》特别强调,一是区分不同类型情况,分类合理明确金融支持标准;二是从严设定政策条件,严禁利用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层层放大杠杆;三是加强风险评估论证,确保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四是严格偿债资金管理,确保落实到期债务偿还责任;五是强化跟踪评估监督,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报告。 《通知》表示,地方政府要按照一一对应原则,将专项债券严格落实到实体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将专项债券作为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不得通过设立壳公司、多级子公司等中间环节注资,避免层层嵌套、层层放大杠杆。 “这意味着本次专项债补充项目资本金不仅有着明确的资格条件要求,而且严禁违规扩大资金用途,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不增加隐性债务。”张伊君称,这表明监管层对地方政府隐性负债仍在坚持高压监管原则,后期地方基建项目借专项债新规“遍地开花”的可能性很低。 当然,从严整治举债乱象,也要明确政策界限。 对于偿债资金来源为经营性收入、不新增隐性债务的,《通知》不认定为隐性债务问责情形。对金融机构支持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且不新增隐性债务的,也不认定为隐性债务问责情形。“这有助于打消金融机构的资金投放顾虑。”张伊君表示。 央行、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督导各地进一步加快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带动有效投资扩大,并发挥对民间投资的撬动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详情]
来源:林登万大人 《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提出专项地方债可以补充项目资本金,引发市场关注。此前只有一般地方债的资金可以用来补充项目资本金,而专项地方债的资金此前是不能用作项目资本金的。 市场的关注重点在于这一政策可以多大程度上拉动基建投资。首先,可以很明确的一点是:并不是所有的专项债项目,都符合可以用专项债资金来补充资本金的要求。《通知》中有两处很明确提到什么情况下专项债资金可以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第一处是第二大点的第(一)小点,第二处是第二大点的第(四)小点。 简单的来理解,只有项目有营利性,而且营利不能仅限于政府的盈利,还需要包括社会的盈利,这种项目才符合“专项债+社会融资”模式的特征,才有可能将专项债资金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即使符合这种特征,还需要符合“重大项目”特征,比如铁路,国家高速公路、重大战略的地方项目或者十三五规划的项目。符合这样特征的项目,一般集中在重大的基建项目(轨道交通为主)和环保项目。但土储和棚改这些项目的主要收益归政府,不太具备社会盈利性(即使有社会营利性,也是较少的一部分),因此理论上不符合专项债补充资本金的要求。从今年上半年已经发行的新增的8579亿专项地方债来看,土储和棚改债的比例接近80%,基建和环保性质的项目占比大概只有10%-15%。而这10%-15%的基建和环保项目中,符合“重大项目”的还需要打一定折扣,比如假设在一半左右。那么,大致推算的话,上半年发行的新增地方债中,大概有5%-8%的比例可能符合专项债补充项目资本金的要求,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比例。那么在剩余的接近1.3万亿的新增地方债中,假设按照这个比例,大概有650-1040亿的专项地方债资金可以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目前铁路、公路资本金比例要求不低于20%,机场、航道等为25%,而按行业经验,大多数项目可能均达到25%-30%。按照乘数效应,按照平均4倍的总拉动,拉动总资金在2600-4160亿。静态来看,按照2018年基建总投资规模17.6万亿测算,可以额外拉动基建1.5%-2.4%的增长。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政策对基建会有拉动作用,但不像一些分析那样,直接把所有专项债资金都归入可以补充资本金范畴所拉动的效果那么大。此外,专项债以外的社会融资,《通知》的核心原则也是不能新增政府债务,这部分社会融资也需要符合政府债务约束的规范。总体来看,我们认为政策有利于在复杂环境中稳定经济,但也不应该过度夸大其拉动效果。 [详情]
来源:固收江坛 专题报告 专项债提前下达额度发行完毕,四大因素掣肘上半年基建增速 上半年,我们对多地平台进行调研,发现各地基建投资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2019年基建项目数量、投资规模与2018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2)基建项目开工率仍然较低;3)各地优先保障重大民生项目以及有现金流的项目,新增项目中纯公益项目占比下降,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成为本阶段重点;4)由于合规性等问题,PPP仍然面临落地难问题,但各地通过PPP拉动投资的意愿依然较为强烈。 我们认为基建增速回暖存在四大因素掣肘: 1)隐性债务监管高压下,地方政府、城投平台将化债作为优先目标,倾向于采取保守策略,具体体现为:(1)各地出现合法合规使用专项债化解隐性债务的做法;(2)城投债净融资额萎缩,2019年 5月以来城投债净融资已连续4周为负,城投新增融资难度依然较大;(3) 地方政府对一般债、专项债使用方式的探索仍偏保守。 2)上半年基建增速虽有回升,但主要靠前置开工效应以及2019年前3个月地方债发行放量。1-5月新增专项债规模分别为1412/1666/3582/637/1306亿元,规模呈现前高后低,4-5月国债有接棒地方债放量的态势。 3)金融机构风险偏好降低叠加非标萎缩,新增融资困难。严监管及一刀切政策下,金融机构风险偏好降低,对于隐性债务的理解不尽相同,对于可能涉及隐性债务的边缘项目持否定态度;资管新规压力下,传统非标融资受到打击,新增的融资渠道短期内难以填补缺口,形成融资真空期。 4)资本金融资渠道受到严格监管,产业基金、明股实债、银行表外业务等形式受到限制,合法合规的资本金融资渠道仅有有财政拨款、自有资金、项目资金、永续债等,资本金融资成为项目融资短板。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各地储备项目很多,但纯公益项目基本无法使用项目贷,财政拨款或专项债直接用于建设,有现金流的项目需要专项债到位且有明确来源,银行才可以匹配项目贷。整体来看,各地缺乏资本金的融资通道。 下半年仍有1.29万亿新增空间,专项债或成为基建发力重要因素 截至5月底,2019年新增专项债共发行8603亿元,其中收费公路专项债发行216亿元,除收费公路专项债外直接与基建相关新增专项债1350亿元,其余为棚改、土储等债种。 若放开专项债资本金限制,下半年发行专项债或能拉动超1万亿元基建投资。我们假设在铁路、公路等重大项目上,放开专项债资本金限制,并测算放开限制后专项债对于基建投资的拉动效果。2019年前5月,并无铁路相关新增专项债发行,新增收费公路专项债+轨道交通专项债共发行332亿元,仅占2019年前5月新增专项债的3.86%;而2018年新增收费公路专项债+轨道交通专项债共发行962亿元,占2018年新增专项债的7.1%,因此下半年收费公路专项债+轨道交通专项债仍有较大发行空间。我们假设2019年全年轨交债+收费公路专项债发行占比与去年持平,并假设下半年开始发行地方铁路相关新增专项债(地方出资部分),发行额度达到全年新增专项债额度的5%,2019年6-12月有望发行收费公路+轨交+铁路新增专项债2269.5亿元,按照项目资本金20%比例计算,有望拉动1.13万亿基建投资,占全年基建财务投资口径的10%左右。 风险提示: 流动性收紧 [详情]
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央对重大项目资本金的口径也在发生变化。 6月1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对重大项目资本金的调整,通知称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对于项目资本金的规定,最新的政策是财办金〔2017〕92号文,其明确指出重大项目资本金不得是项目公司债务性资金,这条规定一度被市场解读为监管层正在严格规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对市场来说,资本金制度的从严管理将给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带来更多的挑战。 “当前,中央允许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尽管这一做法会增加地方政府的债务,但是却可以盘活已经发行的专项债,有利于刺激经济发展。”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告诉记者。 加杠杆预期 “允许专项债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主要原因可能也是一季度发行的专项债,很大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形成投资,这其中也包括地方政府资本金不到位的问题。”一位PPP咨询业人士分析。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将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5万亿元,同比增加8000亿元,重点支持重大在建项目建设和补短板。 财政部数据统计,截至5月31日,我国已发行地方债超过1.9万亿元,其中新增地方债约1.46万亿元,新增专项债已累计发行约8600亿元。 按照财政部的进度要求,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2.15万亿元要在9月底前全部发行完毕,其中前5个月专项债发行情况完成计划的40%,发行进度偏慢,那么在接下来的4个月,将是专项债集中发行的时间。 “中央选择在这个时间发通知,一方面有利于推进专项债发行进度,另一方面专项债可作重大项目资本金后,降低了地方政府启动重大项目投资的门槛,有利于稳增长目标的落地。”上述PPP咨询业人士分析。 该人士认为,如果允许专项债作项目资本金,那么不仅可以解决资本金来源问题,更可以带动更大规模的债务融资。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居高不下的当前,这种融资方式是否意味着新一轮杠杆周期的启动? 记者了解到,2017年末到2018年初,包括财政部、发改委和国资委在内的多个部委纷纷出台政策文件,全面指向去杠杆,同时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降杠杆”举措,截至2019年3月份,中央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5.9%,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大多数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比年初有所下降,近三分之一企业资产负债率比年初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在一季度的表现,稳增长提上日程,在此背景下,“稳杠杆”是否会转为“加杠杆”值得市场关注。 上述通知称,将从严设定政策条件,严禁利用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层层放大杠杆。 6月10日,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分析,基建投资增速回升缓慢的制约因素在于资金来源端,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余额合计19.68万亿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余额约34.11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防范风险及相关监管对城投企业融资和PPP融资具有一定制约。 资本金比例下调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资金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应当同时具备三项条件:第一,应当是专项债券支持、符合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具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第二,涉及领域主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第三,评估项目收益除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具备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条件的项目。 据了解,投资项目资本金,是指在投资项目总投资中,由投资者认缴的出资额,对投资项目来说是非债务性资金,项目法人不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任何利息和债务;投资者可按其出资的比例依法享有所有者权益,也可转让其出资,但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 目前各行业项目资本金比重随宏观调控形式的变化而有所调整,截至目前,项目资本金调整共经历了1996年、2009年、2015年三次。 分类来看,PPP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以20%为主,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机场项目为25%,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停车场项目,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核电站等重大建设项目,可以在规定最低资本金比例基础上适当降低。 事实上,在专项债未被允许作资本金之前,中央曾明确指出要下调项目资本金,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规定的落实情况并不乐观。 “以PPP项目为例,资本金比例要求最低是20%,但是从市场情况看,这一比例仍有大幅度下降的空间,比如说下调5个百分点,对于社会资本来说,其实可以带动更多的投资,为稳增长做贡献。”北京一位PPP咨询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更加强调用市场化投融资方式促进稳投资,包括降低项目资本金比例、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重点领域项目建设以及有序推进PPP模式等。” 金永祥认为,从两会总理提出降低资本金比例后,在实际执行中一直未能落实,应该抓紧落实。 在他看来,将专项债与PPP结合,既可以达到稳增长的目的,又可以发挥PPP的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前由于专项债不能用于资本金,专项债与PPP结合缺少手段,新规之下,政府可以将专项债作为资本金注入到PPP项目中,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政策目标。” 民生证券报告指出,自筹资金是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对基建投资增速影响较大。2003年开始就一直占基建资金来源的40%以上,2011年开始占比更是超过50%,2017年虽略有下降,但占比仍高达58.6%。 目前自筹资金主要包括:政府性基金(新增专项债)、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城投债、地方政府置换债、非标融资、PPP、政策性金融债、铁道债等其他专项债、自有资金等。 (编辑:郝成 校对:翟军)[详情]
为进一步指导有关方面做好贯彻落实工作,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下称《通知》)。就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和要求,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审计署、银保监会、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 一、问:《通知》出台背景是什么?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2014年修订)等法律制度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快建立健全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强化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部署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制度、开展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实行分类违约处置、推进政府债务信息公开、构建常态化监督机制、依法查处问责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逐步形成覆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各个环节的“闭环”管理体系。截至2018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18.39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76.6%。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4.96万亿元,两项合计,我国政府债务33.35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2018年GDP初步核算数90.03万亿元计算,我国政府债务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7%,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同时,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倒查责任机制,从严整治举债乱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当前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无序举债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必须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疏堵并重,把“开大前门”和“严堵后门”协调起来,在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不走无序举债搞建设之路的同时,鼓励依法依规通过市场化融资解决项目资金来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对此提出明确要求。为此,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通知》,指导做好工作。 二、问:《通知》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通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坚持疏堵结合、协同配合、突出重点、防控风险、稳定预期的原则,从支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工作、进一步完善专项债券管理和配套措施、依法合规推进重大公益性项目(以下称重大项目)融资、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工作要求,正面引导地方政府履职尽责,依法合规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用改革的方法开大开好地方政府规范举债融资的“前门”。 一是支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工作。《通知》提出合理明确金融支持专项债券项目标准,资金支持精准聚焦国家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标准的项目提供配套融资支持,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确保落实专项债券项目和市场化融资项目到期债务偿还责任。 二是进一步完善专项债券管理及配套措施。《通知》要求大力做好专项债券项目推介,保障专项债券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强化信用评级和差别定价,提升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丰富地方政府债券投资群体,合理提高长期专项债券比例,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 三是依法合规推进重大项目融资。《通知》要求支持重大项目市场化融资,合理保障必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多渠道筹集重大项目资本金。 四是加强组织保障。《通知》强调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加强部门监管合作,推进债券项目公开,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依法合规予以免责,强化跟踪评估监督。 三、问:《通知》对支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通知》围绕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的目标,依据有关法律政策规定,从合理明确金融支持标准、突出资金支持重点、提供配套融资支持、拓宽重大项目资本金渠道、保障偿债责任等方面,提出系统性政策措施,支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融资工作,既发挥专项债券增加有效投资的带动作用,又坚决守住防控风险的底线,切实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可持续。 一是合理明确金融支持专项债券项目标准。《通知》明确,对没有收益的重大项目,通过统筹财政预算资金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予以支持。对有一定收益且收益全部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重大项目,由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融资;收益兼有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以下简称专项收入,包括交通票款收入等),且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仍有剩余专项收入的项目,可以由承担专项债券项目建设任务的企业法人项目单位(以下简称项目单位)根据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剩余专项收入情况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 二是精准聚焦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通知》提出,鼓励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依法合规使用专项债券和其他市场化融资方式,重点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推进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铁路、收费公路、机场、水利工程、生态环保、医疗健康、水电气热等公用事业城镇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领域以及其他纳入“十三五”规划内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建设。 三是积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通知》提出,对应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项目,鼓励和引导银行机构以项目贷款等方式支持符合标准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鼓励保险机构为符合标准的中长期限专项债券项目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允许项目单位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支持符合标准的专项债券项目。 四是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公益性项目资本金。《通知》提出,对于专项债券支持、符合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具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主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在评估项目收益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具备融资条件的,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资金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但不得超越项目收益实际水平过度融资。地方政府按照一一对应原则,将专项债券资金严格落实到实体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将专项债券作为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不得通过设立壳公司、多级子公司等中间环节注资,避免层层嵌套、层层放大杠杆。 四、问:《通知》如何完善专项债券管理和配套措施? 答:《通知》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进一步细化完善专项债券管理及配套措施,从专项债券项目推介、保障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强化信用评级和差别定价、提升债券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丰富债券投资群体、提高长期专项债券比例、加快债券发行使用进度等方面,提出相关工作要求,既支持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又推动地方政府债券沿着市场化改革方向发展,实现让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一是大力做好专项债券项目推介。《通知》提出,地方政府通过印发项目清单、集中公告等方式,加大向金融机构推介符合标准专项债券项目的力度。金融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工作,组织和协调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化原则、自主自愿予以支持,加快专项债券推介项目落地。 二是强化信用评级和差别定价。《通知》要求,推进全国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由地方政府定期公开其债务限额、余额、债务率、偿债率以及经济财政状况、债券发行、存续期管理等信息,形成地方政府债券统计数据库,支持市场机构独立评级,根据政府债务实际风险水平,合理形成市场化的信用利差。加快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加强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结果在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应用。 三是提升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通知》强调,坚持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进一步减少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行政干预和窗口指导,不得通过财政存款和国库现金管理操作等手段变相干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促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合理反映地区差异和项目差异。严禁地方政府及其部门通过金融机构排名、财政资金存放、设立信贷目标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向金融机构施压。 四是丰富地方政府债券投资群体。《通知》提出,推动地方政府债券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在本地区范围内向个人和中小机构投资者发售,扩大对个人投资者发售量,提高商业银行柜台发售比例。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社会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参与投资地方政府债券。合理确定地方政府债券柜台发售的定价机制,增强对个人投资者的吸引力。适时研究储蓄式地方政府债券。指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认购,鼓励资管产品等非法人投资者增加地方政府债券投资。积极利用证券交易所提高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地方政府债券的便利性。推出地方政府债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通过“债券通”等机制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投资。推动登记结算机构等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五是合理提高长期专项债券期限比例。《通知》要求,专项债券期限原则上与项目期限相匹配,降低期限错配风险,防止资金闲置浪费。逐步提高长期债券发行占比,对于铁路、城际交通、收费公路、水利工程等建设和运营期限较长的重大项目,鼓励发行10年期以上的长期专项债券,更好匹配项目资金需求和期限。合理确定再融资专项债券期限,原则上与同一项目剩余期限相匹配,避免频繁发债增加成本。完善专项债券本金偿还方式,在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方式的基础上,鼓励采取本金分期偿还方式,既确保分期项目收益用于偿债,又平滑债券存续期内偿债压力。 六是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通知》提出,对预算拟安排新增专项债券的项目可以通过先行调度库款的办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债券发行后及时回补。各地要均衡专项债券发行时间安排,力争当年9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尽早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五、问:《通知》对保障重大项目资金需求提出哪些要求? 答:《通知》依据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在从严整治举债乱象、严禁无序举债搞建设的同时,明确了依法合规推进重大项目、在建项目建设的政策要求,并鼓励多渠道筹集重大项目资本金,综合施策进一步支持稳定增加有效投资。 一是支持重大项目市场化融资。《通知》明确,对于部分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且有经营性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已纳入国家和省、市、县级政府及部门印发的“十三五”规划并按规定权限完成审批或核准程序的项目,以及发展改革部门牵头提出的其他补短板重大项目,金融机构可按照商业化原则自主决策,在不新增隐性债务前提下给予融资支持,保障项目合理资金需求。 二是合理保障必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通知》提出,在严格依法解除违法违规担保关系的基础上,对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不扩大建设规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与金融机构协商继续融资,避免出现工程烂尾。鼓励地方政府合法合规增信,通过补充有效抵质押物或由第三方担保机构担保等方式,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 三是多渠道筹集重大项目资本金。《通知》明确,鼓励地方政府通过统筹年度预算收入、上级转移支付、结转结余资金,以及按规定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渠道筹集重大项目资本金。允许地方政府使用各类财政建设补助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鼓励地方政府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后腾出的财力用于重大项目资本金。 六、问:《通知》提出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依法合规予以免责,主要内容和政策考虑是什么? 答:《通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的精神和要求,在强化责任意识、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的同时,针对可能存在的部分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担心问责而不作为的情况,从建立正向激励、依法合规予以免责两方面,既提出相关激励性措施,又设定合规免责的边界,着力打消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合法合规行为的不必要顾虑。 一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通知》提出,研究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与全年专项债券额度分配挂钩,对专项债券资金发行使用进度较快的地区予以适当倾斜支持。适当提高地方政府债券作为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担保品的质押率,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持有地方政府债券的积极性。 二是依法合规予以免责。《通知》强调,既要强化责任意识,谁举债谁负责、谁融资谁负责,从严整治举债乱象,也要明确政策界限,允许合法合规融资行为。对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支持专项债券项目配套融资,以及依法合规支持已纳入国家和省、市、县级政府及部门印发的“十三五”规划并按规定权限完成审批或核准程序的项目和发展改革部门牵头提出的其他补短板重大项目,凡偿债资金来源为经营性收入、不新增隐性债务的,不认定为隐性债务问责情形。对金融机构支持存量隐性债务中的必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且不新增隐性债务的,也不认定为隐性债务问责情形。 七、问:《通知》印发是否意味着放松债务风险管控,如何防范专项债券及项目配套融资风险? 答:《通知》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坚持稳定政策预期、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从合理明确融资标准、严格项目资本金条件、确保落实偿债责任、保障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强化跟踪评估监督等五个方面,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在用改革的办法“开大前门”的同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一是区分不同类型情况,分类合理明确金融支持标准。严格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文件规定,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项目。对没有收益的重大项目,通过统筹财政预算资金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予以支持。对有一定收益且收益全部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重大项目,由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融资;收益兼有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且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仍有剩余经营性专项收入的重大项目,可以由有关企业法人项目单位根据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剩余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情况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对收益中不含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或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没有剩余的重大项目,不得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防止形成新增隐性债务。 二是从严设定政策条件,严禁利用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层层放大杠杆。允许将部分专项债券资金作为一定比例的项目资本金应当同时具备三项条件:第一,应当是专项债券支持、符合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具有较大示范带动效应的重大项目;第二,涉及领域主要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铁路、国家高速公路和支持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地方高速公路、供电、供气项目;第三,评估项目收益除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具备向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条件的项目。 同时,《通知》明确不得超越项目收益实际水平过度融资,要求地方政府将专项债券严格落实到实体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将专项债券作为政府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不得通过设立壳公司、多级子公司等中间环节注资,避免层层嵌套、层层放大杠杆。 三是加强风险评估论证,确保项目融资与偿债能力相匹配。《通知》要求,地方政府、项目单位和金融机构加强对公益性项目融资的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充分论证项目预期收益和融资期限及还本付息的匹配度,合理编制项目预期收益与融资平衡方案,反映项目全生命周期和年度收支平衡情况,使项目预期收益覆盖专项债券及市场化融资本息。需要金融机构市场化融资支持的, 地方政府指导项目单位比照上述要求开展工作,向金融机构全面真实及时披露审批融资所需信息,准确反映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的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使项目对应可用于偿还市场化融资的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与市场化融资本息相平衡。金融机构严格按商业化原则审慎做好项目合规性和融资风险审核,在偿还专项债券本息后的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确保市场化融资偿债来源的前提下,按商业化原则对符合条件的重大公益性项目积极予以支持,自主决策是否提供融资及具体融资数量和比例并自担风险。 四是严格偿债资金管理,确保落实到期债务偿还责任。《通知》明确,省级政府对专项债券依法承担全部偿还责任。组合使用专项债券和市场化融资的项目,项目收入实行分账管理。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用于偿还专项债券的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确保专项债券还本付息资金安全;项目单位依法对市场化融资承担全部偿还责任,在银行开立监管账户,将市场化融资资金以及项目对应可用于偿还市场化融资的其他经营性专项收入,及时足额归集至监管账户,保障市场化融资到期偿付。市场化转型尚未完成、存量隐性债务尚未化解完毕的融资平台公司不得作为项目单位。严禁项目单位以任何方式新增隐性债务。 五是强化跟踪评估监督,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报告。《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动态跟踪政策执行情况,总结经验做法,梳理存在问题,及时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按职责加大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尤其是对将专项债券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的项目要加强跟踪评估,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 八、问:《通知》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不扩大建设规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与金融机构协商继续融资,请问为何这样操作? 答:《通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决策部署,相关政策规定兼顾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和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的关系,有利于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有利于在坚定不移去杠杆的同时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明确政策适用对象,主要是必要的在建项目,避免形成“半拉子”工程,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损失浪费。对于政府投资新建项目和不必要的在建项目,不适用相关政策规定。 二是界定政策适用范围,严格限定在存量隐性债务范围内,且不扩大项目建设规模,确保不会新增隐性债务。对存量隐性债务范围外的项目,不适用相关政策规定。 三是防范风险作为前提,明确要求相关融资必须建立在严格依法解除违法违规担保关系的基础上、必须由融资平台公司和金融机构自主协商,由金融机构根据项目风险而不是政府信用自主决策,确保实行真正的市场化操作,不形成新的风险。 九、问: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情况如何? 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加大工作力度,督促指导地方加快新增地方政府债券(以下简称新增债券)发行使用工作。2019年1-5月,新增债券累计发行14596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8598亿元;发债规模已占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3.08万亿元的47.4%,发行进度接近一半,超过序时进度。 同时,各地发行的新增债券主要用于在建项目建设,积极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有力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铁路、国家高速公路、水利工程、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城镇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方面重大项目建设,稳定投资效果明显。 下一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相关部门将持续督导各地进一步加快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带动有效投资扩大,并发挥对民间投资的撬动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详情]
来源:证券时报 6月10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其中“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突破了此前专项债使用范围限制,超出市场预期。此外,央行对锦州银行等中小银行发行CRMW提供增信,为首次以CRMW支持银行发行同业存单。上述2项政策体现了政府稳增长的意愿,逆周期调节的意愿或高于市场预期。 民生证券分析认为,允许将专项债券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有望提振基建投资约7%。剔除2019年以来已经发行的新增收费公路、轨交专项债332亿元,假设2019年专项债发行目标中,投向收费公路、轨交的比例与2018年相同,且专项债中3%-5%投入新增铁路项目。按照目前最低资本金比例20%计算,专项债用作资本金可以撬动基建投资1839-2269亿元,占2018年基建(不含电力)投资的6.3%-7.8%。 民生证券建议关注基建产业链的结构性机会。年初以来建筑、钢铁行业涨幅位居申万一级行业倒数前两位。建筑、钢铁、建材行业PE分为为2005年以来的10%、20%和3%,与其他行业相比估值优势明显。基建产业链的公募和外资配置比例也处于严重低配状态。市场对政策空间和政策意愿的预期较低,促进专项债发行政策的出台,对基建产业链构成较明显的预期差,同时,在贸易摩擦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基建产业链具有明显的防御性。因此,建议关注基建产业链的结构性机会。[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