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行业协会发声 “培训贷”或遭断崖式下跌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近日,有消息称,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就医疗美容、教育培训、住房租赁(含长租房)等三个领域的贷款情况,对辖内小贷公司进行摸底调查,要求相关机构上报合作机构、在贷余额、综合年化利率、在贷户数、逾期90天金额、逾期90天户数等详细信息。
“培训贷”容易导致纠纷
实际上,多地早已对教育培训行业贷款风险有所动作。
7月26日,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向会员单位及各小贷公司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培训贷业务的风险提示》(以下简称《风险提示》)。《风险提示》显示,鉴于“培训贷”存在的风险情况,广东小贷协会要求全体会员单位和各小贷公司,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并督促合作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谨慎开展相关业务。
《风险提示》显示,“培训贷”存在四类风险:
一是小贷公司开展培训贷业务需谨慎注意贷款利率过高,不符合国家公益性贷款的利率要求;
二是贷款用途监管不到位,小贷公司没有核查清楚第三方合作机构收到预付资金后的使用情况,或出现第三方合作机构挪用贷款的违法现象;
三是小贷公司要谨防第三方合作机构诱导骗取学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培训费用的贷款;
四是学员申请退学退贷的,第三方合作机构拒不协助办理退贷,导致出现纠纷。
某小额贷款从业人士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他也曾接触过“培训贷”业务,但由于教育机构配合度较低,如不让小贷公司了解底层资产情况,不配合做资金监管与过程控制等,最终与该教育机构没有达成合作意向。
关于“培训贷”容易产生纠纷,北京市金融监管局也曾发过相关提示。
2020年11月,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在官网发布《关于小额贷款公司在京开展“培训贷”业务的风险提示》,指出部分小贷公司(包括外省市小贷公司或外省市网络小贷公司)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在北京开展“培训贷”等贷款业务,存在不当营销宣传、串通诱使学员借贷、预付费退款难度大、转移责任等风险隐患。该文件要求北京市小额贷款公司应进一步规范“培训贷”业务,不得隐瞒或诱使不具有还款能力的消费者贷款,准确把握借款人的适格性和还款能力,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异地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在北京市开展“培训贷”等放贷业务。
“培训贷”规模或断崖式下跌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明确指出, 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充分考虑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点,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科学合理确定计价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21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其中,“培训贷”和教育预付费的相关投诉是校外培训的主要问题。
“教育培训贷款,其本质是无抵押的消费贷款,由于没有抵押物,所以机构往往通过提高利率来覆盖不良,通过控制额度、扩大借款人群的规模来分散风险。”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教育培训行业客群广泛,因此是相关金融产品广泛渗透的领域。地方金融监管和行业协会应提前警示和采取行动,摸清贷款底数,有助于避免潜在风险的发生。
事实上,各地已经开展了相关行动。有分析指出,此次重庆的摸底调查一定程度上响应了“双减”政策精神,意在引导相关金融业务规范经营,同时,摸清贷款底数,避免教育培训等领域再出现“跑路”和暴雷情况的发生。
与此同时,“培训贷”或将“凉凉”。《风险提示》认为,“双减”政策要求强化培训收费监管,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由此会对“培训贷”、教育分期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后续较难开展“培训贷”业务。
“此次严监管将对教育培训市场带来重大影响,一些规模较小、资质不过关的机构很可能就此退出市场,借助资本无序扩张的教培机构亦将减缓其原先攻城略地的步伐,倚重教育培训场景的消费金融机构、小贷公司亦将受到影响,预计业务规模将迎来断崖式下降。”消费金融专家苏筱芮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
对此,苏筱芮判断,“培训贷”相关产品与机构将面临大洗牌,洗牌后一批不合规或是企图浑水摸鱼的机构将就此出局,留下的市场参与者将以更加守正、合规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记者樊融杰于晗
责任编辑:潘翘楚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