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存款到底香在哪里?
证券时报记者 杜晓彤
监管高压之下,曾繁荣一时的创新存款进入“荒芜期”,年利率能够高达7%的靠档计息、智能存款等产品难寻踪迹,一些残存的高息存款产品也收敛不少,年利率基本不会超过5%。
即使如此,不少储户仍对银行存款这一低风险投资方式情有独钟。主要原因在于打破刚兑的大环境下,要找到可替代存款的理财产品还是有点难。
从投资需求角度来看,普通储户主要是一群低风险偏好者。对于这一群体而言,股市风险太大,能够与这一群体风险偏好相匹配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又太低。
资管市场研究机构普益标准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全国银行理财收益水平分别为3.5%、3.47%、3.46%、3.43%、3.4%。6月份银行理财收益水平略有回升至3.45%,但整体仍呈现下行趋势。
记者在几个储户交流微信群中也看到,每当有储户推荐某款“收益率不错”的理财产品时,响应者总是寥寥无几。尤其是近期A股市场连续数日杀跌,不少储户心有戚戚地感叹,“果然基金不能买啊,还是存款香”。
在互联网平台统一关闭存款产品购买入口后,市场普遍预期会有银行负债端出现缩表。但目前许多银行已陆续披露今年的一季报、半年报,其中不乏曾经活跃在互联网平台的银行。从财报来看,除了主动调整业务结构的银行外,大部分银行存款未出现明显波动,且较去年同期基本保持存款规模正增长。
这既与“一行一策,平稳过渡”的监管要求有关,也离不开储户们“不离不弃”的支持。有的储户为了绕开异地开户限制,甚至愿意“打飞的”去办理临柜业务,有的储户为了一个相对高息的存款产品,辗转三四个中间人找到银行开白名单的工作人员,储户之间也形成了信息互通、互帮互助的氛围。
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在提出她著名的观点“平庸之恶”时曾论述,当一个恶行的链条足够漫长,长到处在这个链条每一个环节的人都看不到这个链条的全貌时,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理由觉得自己无辜。
夸张地说,屡禁不止的异地揽储行为也可能带来这样的“恶行”。试想一家身处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银行,通过互联网向储户投来一封“自荐信”,阐明的是自己提供更高付息率存款产品这一优势,正处于利率下行市场环境中,苦苦寻觅稳定高息收益的储户将会毫不犹豫地把钱交给这家银行,让它有了扩张的基础。
但受限于本地经济,这家得到了更多资本的银行只能把目光投向异地,异地揽储后,进行异地放贷,本来这家银行在当地只能安于相对小规模的业务,突然能够迎来滚雪球似的增长。但是,如果这种增长在外地资产风险暴露、市场利率下行以致高息揽储难以为继等情况爆发之后,将会成为一声惊雷。实际上,这样现成的案例并非没有。
要改变储户寻找存款产品时的“比价思维”,根本上还是要改变国内低风险偏好投资者们的刚兑预期,来适应一个存款利率更低、理财盈亏自负的市场环境。“国内很关键的问题还是民众可以投资产品仍不够丰富。”一位银行人士提出。
事实上,当前市场已有进步——理财子公司队伍不断扩容,基金产品、挂钩衍生品的结构性存款产品和基金产品也在不断丰富,未来必将有更多不同收益率、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来满足民众的理财需求。
责任编辑:张玫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