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2月01日消息,由瞭望智库、财经国家周刊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2019”在北京举行,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郭为民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郭为民表示,数据治理架构尤其是基础设施的保障,也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非常好的基础,这个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了,可行性现在应该说也是比较充分的。什么叫数字化,其实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我们的追求就是金融服务无处不在,但是可能不在银行网点,不管在场景还是在任何渠道,随时、随地、随心地给你提供服务。做到这点要做到渠道、产品、营销、风控、运营都要数字化。如何数字化,最关键的是经营理念的数字化和组织架构的数字化。其实从单一的角度来讲,你把它割裂来看,做哪个都不可能成功。银行这么大机构、那么多部门,五、六级的管理层次,想从某一方面去数字化,别的必然会反弹,它不适应。所以从银行的角度来讲,从经营理念和整体的组织架构去支持数字化的运营、支持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个其实是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大的挑战。
以下为发言原文:
刚才各位监管的领导都就数据治理从宏观的角度做了非常深刻的阐述,这里我就承接刚才范总讲的大航海时代,对关于商业银行如何数字化、什么是数字化给大家做一些简单的分享。
中国银行是一家百年老店,作为百年老店,就像任何一个大的经济体一样,它可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或者说在时代转换周期会有能否跨越转型门槛的担忧。对我们来讲,是不是我们大到不好变、晚到变不了,这是困扰我们的问题。
我们讲技术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究竟什么技术发展以及未来几年内会有什么技术发展能带来决定性的影响?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张图,这个图其实是HP的一个主管,也是刀片服务器之父,他的一张图,我觉得总结得非常到位。第一个变化,所谓从编程式到训练式。我们传统的算法都是编程,可能有一些线性的规则,根据一定的业务流程或服务流程等去做一定的Program。现在大家知道我们有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基于训练的方法,但它的本质是什么?这其实跟第二个现象是有关的,就是我们所谓从摩尔定律到新物理定律。什么是摩尔定律呢?就是我们的计算力每一到两年可能都会增长一倍,但是我们有很多复杂的问题,比如说最简单的人脸识别、语音识别,其实它的参数是非常复杂的,我们没有办法百分之百地进行模式识别。世界上最大算力的并行计算机每秒也就是2的60次方左右的计算能力,当我们遇到一个复杂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传统上讲叫NP complete问题的时候是指数型的,比如2的N次方,这个N如果超过60,就是说我们超过60个因子在里头的话,其实人类目前靠自己的计算方法是无解的。就是说我们好像觉得科技发展很厉害,但其实一直是遵从摩尔定律的,而且离我们对一些复杂问题的求解差得应该说十万八千里。现在有可能会改变,我们量子计算机的出现,就是说可能突破摩尔定律,我的算力一年可能增长2的10次方,而不是说2倍,这个是一个应该讲我们觉得未来对包括人工智能、包括各种技术的应用都会发生决定性的影响。还有类似于像我们一直在讨论Date lake(数据池)或者Date center(数据中心)的问题,大家考虑数据治理还是从集中的数据管理角度来谈,现在的趋势包括边缘计算等这些新的技术出现,数据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无处不在的数据如何保证它的隐私、如何保证它的安全,类似于区块链这样的技术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这样的解决方法,但是还有很多,不管是技术层面、业务层面还是监管层面,其实还有很多问题,目前大家应该还没有思考的特别成熟。包括存储,现在有些发展,像我们人脑其实存储能力是非常强的,但是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去读取数据、怎么去处理数据。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我把数据存到DNA里,只要一公斤就能够存储我们现在互联网上所有的数据,但是问题是如何去读取这些数据,这些问题其实有很多的企业、很多的科学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可能在未来的5—10年内有些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当这些进展一旦发生的时候,对我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实都会带来非常深刻的影响。我们现在其实已经感受到了很多影响,包括客户的习惯。给大家分享一个数据,现在中国银行一万多个网点,每天到店的人次,不同口径,从40万到100万不等,但是每天访问我们手机银行的超过1000万,峰值的时候超过2000万。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物理渠道和线上渠道它的趋势分化已经非常明确了。我们也非常清楚,应该在网点里做什么、应该在线上做什么。包括客户的选择、包括银行到底是经济人还是代理人的定位问题,其实随着技术的变化我们都必须要重新思考。
关于紧迫性,对传统银行来讲,线上线下都是我们的渠道,我们在线下渠道有超过50%以上的人员,这些人员怎么办,我们现在有标准化和个性化的挑战,其实我们希望给我们的每一个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我们希望每个网点都有个性化的标准,比如说我们海南的网点和我们黑龙江网点的装修,现在是一个标准,但应该一个标准吗?对于我们消费者保护、监管的一些其他要求,是不是适应现在的个性化需求,这些其实都是我们目前面对的挑战,当然还有风控和体验、稳健和敏捷等各种矛盾。
数据治理架构尤其是基础设施的保障,也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非常好的基础,这个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了,可行性现在应该说也是比较充分的。什么叫数字化,其实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我们的追求就是金融服务无处不在,但是可能不在银行网点,不管在场景还是在任何渠道,随时、随地、随心地给你提供服务。做到这点要做到渠道、产品、营销、风控、运营都要数字化。如何数字化,最关键的是经营理念的数字化和组织架构的数字化。其实从单一的角度来讲,你把它割裂来看,做哪个都不可能成功。银行这么大机构、那么多部门,五、六级的管理层次,想从某一方面去数字化,别的必然会反弹,它不适应。所以从银行的角度来讲,从经营理念和整体的组织架构去支持数字化的运营、支持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个其实是目前我们遇到的最大的挑战。
这里我们也做了一些思考,转型的方法论,比如说我们可以借鉴成熟的经验,其实现在没有成熟经验,因为大家知道数字时代来临的时候,银行作为中介他未来存在的价值在哪儿,其实这都是在一个摸索的阶段。银行怎么变才能适应未来5到10年的发展?其实是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小步快跑行不行,不断的优化?我们做架构改革行不行?其实大家都在尝试,也遇到了非常非常多的挑战,我们认为其实还是双轨制,就是说要有一种新的体制机制,监管要允许商业银行去做创新,给他空间,去解决我们大到不好变的问题。因为要从体制机制上,从组织架构上,从全方位去做数字化,它很难在一个传统的商业银行现有的体制机制内去做的,所以需要有一个新的模式,比如说像类似于直销银行牌照等。我们也希望呼吁监管给予商业银行空间、机会。晚到变不了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我们必须立刻行动,必须马上做,因为变革已经来了,百舸争流,大家都已经出发了,传统商业银行作为国之重器,如果说现在还不能够从根本上进行数字化的改变,也许真的到有一天我们会晚到变不了。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张译文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