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久根和久:日本完美主义存在弊端 望与中国优势互补

古久根和久:日本完美主义存在弊端 望与中国优势互补
2018年10月23日 17:40 新浪财经
三菱重工本社总顾问(驻中国前首席代表)古久根和久 三菱重工本社总顾问(驻中国前首席代表)古久根和久

  新浪财经讯 “第十五届中国制造业国际论坛”于2018年10月23日在天津举办,主题为:中国制造+互联网下的新模式与新路径,三菱重工本社总顾问(驻中国前首席代表)古久根和久出席并演讲。

  古久根和久指出,中国制造业有两大弱点,一是机械制造能力弱,二是拓展能力弱;一个优点发展速度很快。

  而日本人存在着完美主义,不允许自己的产品有缺陷,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其实也在某种层面上严重束缚了人们,因为产品研发周期太长了。而中国就是一边生产,一边校正,一边反馈。

  古久根和久认为,中国和日本应该充分利用彼此的优势弥补不足。

  以下为演讲实录:

  古久根和久:大家好,我是古久根。我作为三菱重工的总代在中国工作了有五年的时间,在这五年的时间,我和中国的好多企业一起来建工厂,包括把日本的技术转移到中国来。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我在这几年当中见到了中国制造和日本制造之间的巨大的差异,我把这些差异做以梳理和总结,今天愿意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里我先聊聊中国企业的特征,就是在制造行业里,中国有一个不足的地方。我们经常讲,就是中国的机械制造能力弱。第二,它是拓展能力弱。

  与此相比,中国有一个优势,就是他的速度是很快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国的优势弥补我们的不足。其实中国设计、生产和制造是一体化的,中国人从设计最初阶段就没打算百分之百地完成。换句话说,就把不是把缺陷当成必然发生的事。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实行中国式的商业逻辑。

  日本有一个这样的场景,就是日本人不允许自己的产品有缺陷,不允许自己的产品坏掉,换句话说,他存在着完美主义。其实这个也在某种层面上严重束缚了人们。他给日本带来的结局就是什么呢?就是产品推向市场速度太快,而且受他这种思维模式的束缚,产品研发周期比较长。另外,与此相比较,中国有的优势就是我们用句俗话就是“先搂火儿,再瞄准”。就是一边生产,一边校正,一边反馈。这个差异化我们讲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不容否认。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要说,我们要找出解决的办法,也就是从我们的实际问题出发,如何克服现有的问题。

  从工业产品设计角度来讲,我们认为,日本的工业产品设计首先要满足中国的国家工业化标准,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将中国的产品的成本降到最大化,同时要大胆的采用导入中国现有的通用标准件。当然我们讲,手段是为目的服务,我们通过上述举措力图实现产品成本的最小化和产品品质的最优化。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日本的电机类的产品通常有两种赫兹数,一种是50赫兹、一种是60赫兹,中国则不同,只有一个标准,就是50赫兹。所以对于我们外资类的企业的设计而言,我们一定要大胆地采用中国的通用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降低产品成本的根本目的。

  再给大家聊聊我自己的切身体验的一个小案例。我就给大家聊这个例子,我曾经碰上过这样一件事,用日本的工业标准设计叉车的叉手,在设计叉车的叉手过程由于标准采取日式标准,用中式的角钢的时候,虽然角钢和叉车的车身在焊接的时候可能会很快把它融为一体,但是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就发现叉车的叉手容易起弯,从而影响产品的品质。但是如果一旦改成中式标准,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我给这里想跟大家要强调的一点是,作为日本的技术来到中国以后,必须适应中国的场景,要迎合购买者的意识,要了解需求的差异,要了解环境的差异,在这个基础之上才可以进行技术的二次开发设计。

  在进行二次设计的同时,我们的着眼点不仅仅是要关注于产品的成本以及它的品质的本身,我们还要更多的把目光投向如何为产品创造的更多的附加值以及功能的优化,并要持之以恒地让产品适应满足市场,从而为研发下一代产品提供基础。

  其实中日之间的差异还体现在消费群体的差异化。比如中国人喜欢大,认为大就是好。日本人认为“最适”才是最好的,日本人更多的追求的是“精”、“适”、“小”。

  所以聊了这么多,我们还要把话拉回来,就是我们的产品不管是从国外企业来进口、买断还是通过合资,亦或是通过并购,最终我们认为产品在二次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回到产品设计的本身的原点的问题上来。换句话说,产品设计是为谁服务,设计的结果是什么,我们要搞清里边的逻辑,吃透国外技术的精髓以后,才可能提自主研发,或者叫自主设计的语境。

  我们认为,从设计之初就要开始把问题拉到原点,换句话说,从设计之初,我们要从概念上来改变原来固有的概念,把整个的产品二次设计进行针对中国的最优和最适化才有可能实现。

  接下来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使设计二次设计在中国进行最适化的本土化改造,我们如何从设计组织层面上来着眼这个问题。一般来讲,在日本从基本设计到详细设计,到生产设计和生产技术,以及生产现场的应用设计,在各个阶段是分阶段进行的。同时,它的产品设计组织是有层次的。从这个点上来讲,我们认为日本的设计是逐级递进的,并且有层次。中国的设计相比日本的设计来讲,从基本设计和概念设计开始,一下子就进入到生产工厂设计,中间发生断层现象。我们认为中国在设计组织层次化问题上做的不够理想。进行中国二次设计的最适化的推进本质是为了我们产品设计迭代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需要将中国工业产品设计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一句话来说,就是要把功能设计进行分阶段性的来看,把它的功能和目的在分别进行组织强化,从而实现从基本设计、概念设计、到生产现场设计的层次递进。这里我们还需要避免两个误区:

  第一个,避免过度依赖生产现场的低成本化。

  第二个,生产现场的过分依靠人工化。

  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将二次设计的图纸在图纸阶段就彻底改变原有的观念和原有的概念。

  这里我冒昧斗胆向在座各位嘉宾各位老总提一个建议,就是我们能不能一起成立一家设计类的公司?换句话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引进国外先进设计的同时,如何能够最大限度适应中国本土化。在这个过程当中,如何使整个流程顺畅、无缝、最优。所以我们认为从设计之初,从设计图纸上来讲,从这一刻起就应该开始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其实刚才我说了,中国的有适合强势就是中国的软件研发的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国的软件研发能力在整个引入、导入国外技术落地中国,实行二次化设计的时候,从单品到复合,把它做到最优、最适,并把层次和结构逐次打造出来。所以我们认为,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进攻。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的有一个假设,我们一起成立一家这样的单位和机构来把国外的技术引进到中国的时候,让它做到更顺畅一些。

  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但愿能给在座的各位贵宾带来一点小小的参考,那我将荣幸之致。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谢长杉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11-01 新农股份 002942 --
  • 10-25 新疆交建 002941 --
  • 10-24 宇信科技 300674 8.36
  • 10-17 长城证券 002939 6.31
  • 10-11 昂利康 002940 23.07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