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保险联合OceanBase完成首个全险种核心数据库迁移

太平洋保险联合OceanBase完成首个全险种核心数据库迁移
2023年07月07日 05:00 北京日报客户端

  7月7日,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首个全险种核心迁移至国产数据库的系统正式亮相。在此之前,P17核心系统是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太平洋保险”)对接旗下子公司全业务的服务入口,有数百个子系统围绕周边。

  鉴于支撑未来海量并发、海量数据业务发展需求,太平洋保险与OceanBase联合对P17核心系统进行适配迁移攻坚。2022年12月18日凌晨,太平洋保险P17第一个子系统正式上线,截至今年7月7日,这个基于OceanBase的新核心,已经稳定运行201天。

  今年6月,太平洋保险“基于OceanBase的全栈信创解决方案”从千余个参评方案中脱颖而出,荣获工信部颁发的信创优秀解决方案奖,引领金融行业数据库转型升级。

  ■ 国产数据库升级,稳定运行201天

  太平洋保险的“P17客户服务系统”是全集团最复杂、和原数据库绑定最深、数据体量最大、业务影响最大的核心系统之一,要求在代码不改动或者少改动的前提下,在保障业务系统稳定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数据库迁移升级改造。

  P17是太平洋保险产、寿、健康、长江养老等所有子公司客户服务系统的整合,为公司6地8个电话中心超过2000坐席提供系统服务。与一般热线系统相比,P17涵盖了太平洋保险几乎所有子公司业务的服务入口功能,包括车险报案、车险增值服务、非车人意报案、道路救援、寿险保单查询、寿险保全受理、投保预约等等,对接周边系统超过200个,是太平洋保险关联关系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

  同时,作为太平洋保险的服务品牌,P17需要提供7x24小时的全天服务,系统可用性要求全年99.9%以上,对停机时间有着严苛的控制。因此,也是太平洋保险运维保障最高的核心系统之一。

  P17历时久远,迭代开发了多年,系统整体技术框架较多,业务场景繁琐,涉及到的上下游接口众多,本身又是7x24小时服务平台,对于高并发、高可用要求极高。最为关键的是存储过程数量庞大,总代码量近百万行,对于原数据库特性使用非常深入,包括自定义锁、自治事务、嵌套表、索引组织表、PLSQL包、物化视图、DBlink、触发器、系统视图,改造难度极大,如何提升庞大存储过程中改造点识别效率至关重要。除了存储过程对原数据库的深入使用外,配套的DS、Cognos等产品对于原数据库深度依赖,适配改造复杂度很高。

  太平洋保险与OceanBase厂商组成产用联合攻坚组,共同协作进行技术和项目攻坚,用国产分布式架构彻底替代传统商用主备架构,重点破除数据库与操作系统、中间件之间的耦合,最终实现P17迁移上线成功平稳运行,并实现业务成功交易率不低于99.99%、交易总平均响应时间小于1秒、整体并发量1500人等预期指标。

  太平洋保险P17迁移上线投产后,在保持高运行性能、高可用能力的同时,通过Ocean-Base的高级压缩技术,结合“数据库瘦身”,存储容量平均节省80%以上;分析型数据加工处理能力提升10倍,构建起全面的实时数据处理和服务能力;升级后的应用系统弹性扩缩容、处理速度、数据加工能力均实现大幅提升,为太平洋保险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 为什么是OceanBase?

  2022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并提出“提高新技术应用和自主可控能力”“加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弹性供给”等若干指导意见。

  太平洋保险作为头部金融机构,从降本增效和支撑未来业务发展角度考虑根据业务场景和数据库特性,开展P17核心系统数据库选型工作,基于全自研的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在高压缩比和技术兜底能力上脱颖而出最终得以入选,在太平洋保险集团P17核心系统成功应用,并安全稳定运行至今。

  据悉,OceanBase是蚂蚁集团旗下科技产品,开始于2010年,是完全自主研发的原生分布式数据库。通过原生分布式技术,在普通的PC服务器上实现了金融级的高可用,解决了数据库的可扩展性和硬件高成本的问题。

  OceanBase的分布式和高可用,是在蚂蚁集团的“互联网+金融”场景下淬炼而成,有着10多年“双11”丝般顺滑的扩缩容打磨和实证。金融行业要求数据稳定可靠,OceanBase在高可用上能做到真正的同城双活,还有创新的基于五副本的“两地三中心”和应对异地多活的“三地五中心”;OceanBase的完全自研架构,确保对代码有了更强的掌控能力,能快速应对和解决任何复杂问题;OceanBase的产品成熟度高,经历过蚂蚁几千个应用,上万个场景极限实战。

  经过13年的发展,OceanBase从金融走向通用,已助力多个行业的400多家客户实现关键业务系统的升级。在金融领域,OceanBase已成为全国1/4头部金融机构核心系统升级首选;在政企领域,其已在人社、运营商、能源电力、交通等领域广泛应用;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OceanBase通过“云+开源”,不断降低使用数据库的门槛。

  据赛迪顾问发布的《核心数据库升级选型参考》,中国企业当前部署和未来预期部署的数据库中,OceanBase在中国本土产品中均排名第一,在核心系统升级首选中排名亦是第一。

  ■ 国产数据库四大新趋势

  OceanBase CEO杨冰明显感受到今年市场变化之大,他归纳了几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全面进入“深水区”。

  “深水区”分两个方面,首先是应用场景上的“深水区”,像金融、政企行业在做国产数据库升级已经从外围系统转到核心系统。以OceanBase为例,第一年主做外围,去年重在核心,今年往全栈升级方向行进。

  第二是架构升级进入“深水区”,数据库改造不再是简单的“替代”,而是面向未来技术架构演进的“升级”,会结合应用架构升级,云底座的升级,会考虑未来5年后系统发展的需求。这让OceanBase有更大的发挥空间,Ocean-Base基于互联网场景孵化,采用的分布式架构,与应用服务化、底层云的架构天然匹配,三者从上到下混然天成。

  第二个特点是平滑迁移,无感升级。这个特点本质就是希望应用少改动,降低改造成本和风险。

  一方面,数据库迁移是一个难度与风险都比较大的事情,随着外围走向核心系统,稳定的重要性凸显,数据库兼容性要尽可能高,比如面向Oracle/MySQL这种主流数据库的高度兼容,让应用改动尽可能小。同时,还得有完整的配套迁移工具和成熟体系化的迁移方案。在这方面OceanBase提供了成熟的兼容性支持,大部分场景都能做到接近100%的兼容。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和机构IT技术投入有限,希望不要因为改到分布式架构而大动应用层,需要关心拆表拆库、分布式事务、容灾等问题。目前以OceanBase为代表的原生分布式架构越来越受欢迎,也是大的趋势。

  第三个特点是灵活部署,多底座兼容。

  很多企业进入到基础设施升级替换的过渡阶段,底座中会同时存在物理机、虚拟化、云底座、公共云等多种基础设施形态,而且底座还会有多种国产芯片共存。所以会要求国产的数据库具备不同底座的适配和部署能力,同时适配不同芯片甚至可以混部使用。有些大型企业还会引入多个云平台,但希望数据库保持一致,简化应用开发,降低运维复杂度。这些都是OceanBase这种分布式数据库的天然优势场景。

  第四个特点是更关心软件供应链安全。

  对软件供应链安全在极端情况下风险会更加严肃地对待,对原创性,对自研和对自主可控的程度会更加关心,对大量仅仅在开源上做简单的产品化包装的软件会更加谨慎。

  杨冰说:“OceanBase作为一款完全自研且又是开源的软件来说,在这方面就完全不会有问题。多年自研积累,让我们有了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在代码的重构改造上也没有任何限制。这也是我们这几年产品高速发展的底气和自信。我相信只有创新和自研,才有可持续的自主可控。” 文/刘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数据库 太平洋保险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0 航材股份 688563 78.99
  • 07-10 苏州规划 301505 26.35
  • 07-10 智信精密 301512 39.66
  • 07-10 博盈特焊 301468 47.58
  • 07-07 精智达 688627 46.77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