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清理假点评:估值或缩水至20亿还有可能违法?

马蜂窝清理假点评:估值或缩水至20亿还有可能违法?
2018年10月22日 17:11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

  马蜂窝紧急清理假点评:估值或缩水至20亿还有可能违法?

  来源:中新经纬 

  这家自称拥有“2100万条真实点评”的自由行服务平台,最近摊上了大事儿。

  周末,一篇名为《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的自媒体文章在网络上刷屏,直指自由行服务平台马蜂窝2100万“真实点评”85%均抄自别的平台。

  经过一天的发酵,22日上午,马蜂窝就此事进行公开回应,一边反驳上述文章“歪曲事实”,一边又称已对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进行清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份,马蜂窝份曾被曝计划融资3亿美元,估值或达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亿元。业内人士指出,若抄袭、造假的质疑最终被坐实,马蜂窝的估值将面临大幅缩水。

  我们已清理虚假点评账号

  “旅游之前,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

  凭借洗脑广告语,马蜂窝在今年世界杯期间“一炮而红”。然而,就是这家自称拥有“2100万条真实点评”的自由行服务平台,最近摊上了大事儿。

  20日晚,微信公众号“小声比比”发布了一篇名为《估值175亿的旅游独角兽,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的文章,矛头直指马蜂窝,称其85%的点评内容均抄自别的平台。

  文章一经发布,迅速在网络刷屏。22日上午,马蜂窝在官方微博上发布声明称,针对上述自媒体文章中歪曲事实的言论,和已被查证的有组织攻击行为,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声明指出,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量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马蜂窝已对这部分账号进行清理。

  马蜂窝强调,餐饮点评不是平台的内容核心,且部分点评来自于游记、问答等内容的提取,上述自媒体将马蜂窝用户内容生产的活跃周期,与餐饮等本地生活服务类APP相对比,并解读为马蜂窝员工有组织地抄袭,存在明显的误导倾向;自媒体将不法商家的违规行为归结于马蜂窝,与事实严重不符。

  对于马蜂窝的上述回应,部分网友并不买账:

网友A:查也不查,什么证据都没有就说别人是歪曲事实,抹黑你们,别人可是做了很多的对比图,有理有据。

 

网友B:言外之意:给公关点时间,词还没编好呢!

 

更有网友直言,“流量为王的时代,刷单、刷下载量、刷阅读点击量、刷好评等等,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不过,有马蜂窝用户表示:“我一直是用他们的攻略和游记的,他们当初很小,算是看着成长起来的网站,反正早期的游记和攻略都确实是用户自己写的。”

 

“从马蜂窝很早期的时候就在用,也在里面写过几篇游记,一直觉得是还不错的旅游软件。”

  马蜂窝重度使用者冯女士告诉中新经纬,相比较而言,马蜂窝总体体验还是比较好的,“攻略很详细,有些酒店、景区的门票价格甚至还低于其他平台。”

  175亿的估值将大幅缩水

  公开资料显示,马蜂窝于2006年正式上线运营,自称是“全球旅游消费指南”,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亿位旅行者、92万家国际酒店、2100万条真实点评、3.82亿次攻略下载。

  今年3月份,马蜂窝联合创始人、CEO陈罡接受中新经纬专访时曾透露,马蜂窝平台上每月产生的优质游记超过13万篇,每月新增超过41万条目的地旅游问答。

  陈罡称,他希望在三年内将马蜂窝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流量平台,并通过用户的决策能够与相匹配的旅游产品顺利“连接”,从而顺势而为地对接交易,形成从认知到决策、消费、分享的全链路闭环。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在线旅游研究中心主任杨彦锋向中新经纬介绍,马蜂窝的商业模式目前已经得到市场认可,一方面它能够通过优质内容和结构化内容,吸引大量的游客来阅读、关注,从而形成流量效应;另一方面,它通过对内容的模块化处理,以及对目的地碎片化商户的链接,实现了流量的商业化分发。

  “马蜂窝最早是采用UGC(用户原创内容)模式,后来又升级为PGC(专业生产内容)模式,使得优质内容进一步结构化,信息点更加明确,的确给消费者创造了一些价值。马蜂窝也确实有流量、有销售额。”杨彦锋如是说。

  而据陈罡给出的一组数据,2017年,用户在马蜂窝平台上的交易额已经接近100亿元人民币。

  不过,杨彦锋指出,上述“抄袭事件”发酵后,马蜂窝的公信力将大打折扣,进而会影响到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赖度,其估值也很可能因此大幅缩水。

  天眼查数据显示,马蜂窝目前已完成四轮融资,金额合计达2.38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启明创投等。今年8月份,马蜂窝份曾被曝计划融资3亿美元,估值或达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亿元。

  ▲马蜂窝融资历程。来源:天眼查

  据了解,去年12月,马蜂窝宣布完成1.33亿美元融资时,陈罡曾透露,随着新一轮资本的注入,马蜂窝会在不久的将来在海外IPO。

  按照陈罡的设想,马蜂窝此时或许正在稳步推进IPO进程,没曾想却遭此“大劫”。国开证券首席投资顾问李世彤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提到,“抄袭事件”势必会给马蜂窝的估值带来一定影响,“如果这件事影响了马蜂窝的上市计划,那么它的估值会下降得很厉害。”

  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互联网专家刘兴亮也认为,若抄袭、造假的质疑被坐实,马蜂窝一直以来强调的用户PGC神话将被打破,粗略估算其估值或将降到20多亿元,不再是独角兽。

  杨彦锋指出,根据新出台的电商法以及消费者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若曝光信息属实,马蜂窝的做法已经构成违规。

  今年8月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获得通过,其中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社区类产品早期为汇集人气和内容,大多带有抄袭、搬运的色彩,很难避免。尽管确实能创造出一定价值,但消费者是不能接受的,法律法规也是不能容忍的。”杨彦锋表示。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也提到,爬虫抓取、抄袭和造假在互联网行业并不少见,甚至已经成为很多平台屡试不爽的一大“捷径”,但这种“杀鸡取卵式”的手段并不值得提倡。

  “在平台发展前期为了吸引用户适当采用抓取或许可以理解,但对于已经成长起来的‘独角兽’ 而言,长期存在这种现象,不管是平台行为还是商家所为,都存在欺骗消费者嫌疑,更不可取,且随时可能引爆,对平台造成‘毁灭性伤害’。”陈礼腾表示。

  此外,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指出,尽管目前法律上尚未对用户点评信息的权益归属作出明确规定,不过,如果马蜂窝的抄袭行为属实,就已经涉嫌不正当竞争。

  赵占领指出,对于旅游类的平台来说,集聚用户、收集信息并且维持用户活跃度,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用户对于旅游景点线路等方面的介绍越详细、越丰富,平台就越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在线旅游平台未经允许,就擅自抓取其他平台用户所发布的信息,这种行为实际上已经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陈合群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7-10 博盈特焊 301468 47.58
  • 07-10 航材股份 688563 78.99
  • 07-10 苏州规划 301505 26.35
  • 07-10 智信精密 301512 39.66
  • 07-07 精智达 688627 46.77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