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主要城市房价下跌趋势不变。[详情]
净投放1800亿!降准落地首日央行接力“放招” 资料图:央行。 中新经纬董湘依摄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15日电 今日(15日),央行公告称,公开市场开展800亿元7天期、10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3900亿MLF到期,无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1800亿元。央行解释道,从历年规律看,1月份是税收大月。目前已进入1月份税收高峰期,预计未来几日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下降较快。 同时,2019年第一批降准释放资金在今日(15日)如期而至,将释放资金约7500亿元。央行月初称,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2019年开年后,央行逐渐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随后暂停了操作,持续通过逆回购到期实施流动性净回笼。而上周资金利率低位,流动性偏宽松格局,央行连续五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以净回笼到期逆回购为主。 国都证券债券分析师称,后期随缴税及节日因素影响,央行应有所投放维持平稳。经济下行压力犹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扩张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发力。此外,本有较大数额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 央行昨日(14日)重启了2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当日有8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200亿元。随着缴税期和春节资金需求量增长,市场资金利率有所上行。当日Shibor全面上涨,其中,隔夜Shibor上升17.0个基点;7天Shibor上升7.4个基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央行全面降准向市场投放大量流动性,但本周资金面的流入仍有赖于逆回购操作。华创证券表示,本周将进入缴税缴准期,尽管今日有7500亿元的普遍降准资金释放,但当天就有3900亿元MLF到期,实际释放的资金量只有3600亿元。 另外,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5000亿元资金最早也要1月下旬才会释放,并且央行本周不会再做MLF操作,因此本周资金面的流入将依赖于央行的逆回购操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于如何把握松紧适度的“度”,央行行长易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要精准把握流动性的总量,既避免信用过快收缩冲击实体经济,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结构性去杠杆。 就降准而言,易纲解释说,降准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并非大水漫灌。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易纲的表态反映出结构性去杠杆仍在继续。因此为了防止过低的资金利率引起金融杠杆的上升,央行仍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短端利率进行干预,而长期来看为了避免信用过快收缩,未来降准甚至降息政策仍可期,春节后,流动性改善值得期待。[详情]
央行行长易纲新年重磅发声!他们被重点点名,“红包”拿定了? 中央提出要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手段,货币政策,2019年将如何发力? 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特此推出“部长话开年”系列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接受了央视记者专访,这一次,释放了啥重磅信号↓↓↓ 易纲: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9新年伊始,央行宣布将从15日起降准1个百分点,共释放资金1.5万亿。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你要看人民币贷款的数字的话,这个贷款的增长也是非常明显的,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和人民币贷款的增长,有效对冲了由于影子银行业务收缩所造成的一些紧缩的效应。而这些政策,熨平经济周期也好,实现对冲也好,都体现了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的一个指导思想。 而这次降准的操作手法并不常见:分两步实施,每次间隔十天。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避免银行体系流动性“大水漫灌”,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松紧适度、精准滴灌。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要把握好了总量,把握好了结构,同时又注意节奏,使得整个这些市场主体,都能够按部就班地、比较有预期稳定地在市场按照规则来运行,使得我们的经济能够有条不紊。 除了总量合理,还要实现结构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才能有效传导到千千万万的市场主体?易纲表示,下一步央行将和国家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发力,建立对银行的激励机制,让他们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我们的再贷款和再贴现的力度,都会进一步地增加。同时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也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容忍度,那么这样就可以调动商业银行,给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未来,中国人民银行还将继续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从债券、信贷、股权等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 在促进货币政策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的同时,易纲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稳住宏观杠杆率,将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继续推动产能出清、债务出清、“僵尸企业”出清。 实体回暖 信心升温 未来可期 金融一直被比喻为经济发展的血脉。 未来一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意味着经济发展躯体才能得到适量的血液支撑,保持稳定的血压。 与此同时,如何打通全身的血管尤其是服务小微的毛细血管,相关的改革和政策调整值得期待。 因为只有这样,市场才能真正获得稳定良好的预期。实体回暖,信心升温——未来可期![详情]
释放1.5万亿!央行降准发政策大红包,私募这样解读投资机会! | 私募调查 私募排排网 1月4日晚,央行开年后释放政策大礼包。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众望所归的降准是否会对投资市场产生较大影响?私募排排网对此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9.81%的私募认为此次降准对市场的影响有限,并没有改变市场运行的方向;30.19%的私募认为本次降准力度之大,将会对楼市、股市等传达出较大的利好信号。 此外,央行降准1个百分点,为何分两步走?对于投资者而言机会是否真的来了?降准将对各个投资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私募排排网还采访了高溪资产合伙人陈继豪、基岩资本副总裁岑赛铟、巨泽投资董事长马澄、星雷投资总经理王征宇、羽翰资产基金经理李新江。 降准助力资本市场流动性 有业内人士人士认为,降准分两次实施,与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同时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这一操作,既与春节前资金紧张有关,也凸显了经济下行背景下的政策放松趋势。央行降准1个百分点,为何分两步走?对于投资者而言机会是否真的来了? 基岩资本副总裁岑赛铟表示,此次央行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流动性的充裕,维持国内货币市场的稳定。预计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降准对A股的影响不宜过分解读,仍然维持此前对于A股的判断。从市场的估值上来看,现在即便不是底部,也很接近底部了。 高溪资产合伙人陈继豪在接受私募排排网采访时表示,央行降准的主要目的并不是针对股市,更多的是央行此举扩大了享受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的银行范围,从而释放出更多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体现出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于货币政策的定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也保持稳健的大方向不能改变。这一次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范围,有春节前流动性安排的考虑,但也为后期的跟进拉开了序幕。 羽翰资产基金经理李新江表示,央行降准一个点,符合之前的预测。年前资金面偏紧已经是历年来的共识,今年的降准力度尤其比较大。央行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因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已经处于枯竭的阶段。 巨泽资本董事长马澄向私募排排网介绍,央行降准一个百分点,分两步走,这只是一种货币调节手段。一是为了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二是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且,此次降准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最近流动性紧张的困难,支持实体经济,可以有效的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的贷款资金来源。 楼市、股市和债市谁是2019年最佳配置? 众望所归的降准将如何影响投资市场?陈继豪表示,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目的是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保障了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能合理充足,也维持了利率的基本稳定。但我们觉得不管是定向降准还是全面降准,这之后如何让资金真正抵达实体经济而不是在虚拟经济空转才是关键所在。从历次降准的市场反应来看,并没有改变市场运行的方向,影响有限。我们还是更关注企业基本面的改变情况,这才是投资的重要考察点。 对于此次降准将如何影响股市、债市、楼市,哪一个会是2019年的最佳配置方向,李新江认为,这次降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为了拯救股市或者楼市,楼市和股市都不会构成太大的利好。在经济下行周期,资产收益率始终比较低,即使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也不能从跟不上解决问题。这次降准主要还是为了解决企业债务的问题,2019年到期的企业债券规模非常庞大,即使在不进行降杠杆的情况下,企业债也面临兑付问题,降准以后为市场注入一定的流动性,企业的债务问题更容易解决。 星雷投资总经理王征宇向私募排排网介绍,与降准无关,一直觉得股票是最好的资产。因为股票流动性好,能够随时变现,而且只要投资了真正优秀的公司,就有一群厉害的人(公司高管)帮你赚钱,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投资房产和债券,只能取得一般房地产的收益,没有超额收益。 马澄则认为,这次降准对楼市影响不大,因为领导层反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可能让他们泡沫蔓延。对于股市更多是消息刺激,因为这些资金更多是进入实体经济解决当下的困难,而不会在股市蔓延。当然,资金面全面宽松,对股市就是利好,具备短期提振信心的作用,对股市阶段性行情和投资者交易来说是有利的,这也是金融股走强继而带动大盘反弹的原因。就配置来说,股市处于估值底部边缘,中长期值得配置。综合认为A股2019年下行空间有限,整体是磨底震荡走高的一年,预计运行在2300—3000点区间,其间不乏有较好的结构性投资机会。[详情]
年底资金紧张!央行降准,搅动全球资金市场一池春水 央行降准悬念不大,但是时间却出乎大家的意料,因为市场普遍预计央行降准的时间节点会在春节前后,没想到在元旦之后,央行马上开始了降准。 央行降准1.5万亿,缓解市场资金压力 当然,也不是一点风吹草动都没有的,因为上周五上午李克强总理到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考察,并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了要用好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政策工具,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央行就发布了降准的公告,降准的幅度还是相当大的,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总共会释放1.5万亿的资金量。 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大概净投放是8000亿左右,这个量对于春节前的中国市场来讲,有一定的意义,基本对冲今年春节前由于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 但是资金面还是有一定的缺口,因为普遍预计在春节前市场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原因,比如资金入库、现金需求等原因,市场上缺口在3.5五万亿左右,现在临时1.5万亿的投放,多多少少是一种平衡和对冲,对市场资金紧张是一个很好的缓解。 央行降准的资金将流向房地产? 当然央行一如既往在公布降准的时候,声明这不是大水漫灌,这是一种定向降准,是面向普惠金融的。不过我们也知道,每次我们都说不是大水漫灌,每次主要想面向中小微企业,但是结果每次都是股市比较兴奋,每次兴奋之后泄气也比较快;每次我们都说不是针对房地产企业的,或者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但是最后可能受益的都是房地产公司和企业。 虽然定向降准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有利于中小企业,但是最后大家会发现资金的走向并不如此,这说明资金流向在市场上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另外,在紧缩周期的过程中间,中小企业的风险比较大,如果你一定要银行把资金投到中小企业里面去,银行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 所以往往就会出现降准之后资金的流向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往往是哪里机会大,资金可能就去了哪里。房地产市场机会大,资金可能就容易流向房地产市场;如果股市有机会,资金可能流向股市,我想这本身也是市场的一个取向,倒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股市其实已经受到了这个消息的刺激,周五的时候A股上证指数已经大涨2%,捎带着稍后开盘的欧洲股市大涨,加上美国非农就业人口数字大大超出预期,多重利好影响,道琼斯指数也是大涨的。 一定程度上可以讲中国降准搅动了全球资金市场的一池春水。当然这池春水能够荡多久也不太好说,也许是一阵子,也许是长远的一个影响。[详情]
贸易再平衡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文/朱民 缪延亮 朱民: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 中美贸易争端在2018年重塑了世界经济和金融格局,并可能在未来几年一直延续下去。 最近的情况可能与2018年5月不一样,当时双方就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几近达成协议,但美国在最后关头退出,紧张局势也随之爆发。特朗普政府开始对各类中国出口产品征收额外关税,而中国也做出了针锋相对的回应。 包括受潜在影响的商品在内,整体上而言,受影响的商品价值可能达到史无前例的6000亿美元,这需要我们去思考关税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纠正经常账户失衡,而这正是特朗普的既定目标。 贸易保护主义的代价和风险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会从多边角度看待贸易问题,去着重关注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力量之间的整体平衡。自1976年以来,美国就一直处于整体贸易逆差状态了。美国的贸易赤字的最高点出现在2006年,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5%,但总体上,平均赤字通常会维持在3%左右的水平。2017年,美国赤字总额达5520亿美元,是世界上绝对值最大的赤字。 当一个国家的支出超过其生产时,赤字就会上升,也意味着赤字的基础主要不是贸易,而是国内储蓄和投资行为。美国的投资相当于GDP的21%,与发达经济体22%的平均水平相当,而储蓄则不到19%,远低于和美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其他国家。 美国的储蓄率反映了公共和私营两种经济角色的行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低达3%,此后小幅上升至7%,仍远低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与此同时,公共部门的储蓄率也达到历史最低水平。美国在过去50年中仅有5年实现了联邦预算盈余,而平均赤字自2002年以来一直维持在占GDP比超过4%的水平。2018年,在减税和军费增加的情况下,美国赤字额上升了17%,进一步压低了公共储蓄。 而美国低储蓄率的基础则是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按照法国前财政部长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的广为人知的说法,美元的主导地位赋予了美国“过高的特权”,因为这允许美国在极少外部限制的情况下为其赤字筹措资金,从国外借入更多资金的同时减少国内储蓄。 从多边视角来看,比较明确的一点是,要减少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只有通过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国内储蓄与投资之间的不平衡状况。随着福利支出超常增长,再加上美国在贸易方面采取的单边主义行为,这些正考验着全球对美元的信心,相关改革也变得更加紧迫。 特朗普政府依然罔顾这些经济现实,还是选择了双边手段,尝试用对中国出口产品增加关税的方式来改善美中贸易平衡。但如果美国减少了对华进口,那么它只会从其他国家进口更多。正如最新数据显示,其总体贸易逆差很可能保持不变或变得更大。 更糟糕的是,关税增加长远些来看看可能会付出代价。正如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在130多年前所观察到的那样,“贸易保护就是在和平时期自己主动去做那些敌人在战时试图对我们做的事”。事实上,历史上高关税将经济滑坡拖入严重萧条的案例比比皆是。即便在经济增长期,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也不仅仅会迫使美国民众为进口商品支付更多的费用,还会因破坏商业激励机制和资源分配适当而削减美国的产能。此外关税增加也难以兑现收益,因为它会滋长特殊利益集团,还会引发关税报复。 即便如此,面对长远些来看可能要付出的高昂成本,将关税作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做法依然会令人上瘾,因为这会使得政府提供出短期内的“甜头”,而不是去采取更艰难的结构性改革。不过,政客们可以故意对保护主义的风险视而不见,市场却不会,正如美国股市在2018年10月出现波动时所表明的那样。 多边、双边贸易主张的博弈 中国则一直坚持在贸易上的多边主张,也就自然而然会选择通过结构改革来减少外部失衡状况。中国与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储蓄过多而支出过少,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十年间,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强化社会安全网络的政策,从而促进了消费,减少了储蓄。 通过这样的改革,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在过去十年中从相当于GDP的近10%降到了1%。在2018年前三个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占到了中国GDP增长的近80%,这反映出经济越来越受国内需求所驱动。通过积极减少外部盈余,中国已经证明自己并非一个重商主义力量,而是一个追求平衡和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负责任的全球利益相关者。 接下来,中国应继续推行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通过改善知识产权保护、为国内外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来推进经济开放。而这些目标也与实现平衡、可持续增长的愿景紧密相连。当然,中国也遭受着一些认为中国的开放只是些空话的指责。然而,真正的问题其实并非改革承诺兑现乏力,而是行政上的繁文缛节,这在国内也是引发民众不满的地方。近期的一些举措,比如浙江省的“一站式、跑一趟、一张纸”改革,就表明中国正在认真改善面向所有人的商业环境。 不管多边贸易主张能否在同双边贸易主张的博弈中占得上风,从中长期看,这种博弈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多边主张显然要比双边主张更能有效应对贸易不平衡问题,正如结构性改革是一种比关税更好的选择那样。毕竟,外部失衡问题终究只能通过纠正国内失衡来解决。鉴于中国已经认同接受了这样的原则,无论美国选择何种路径,中国的经济发展都将变得更为平衡且可持续。 (缪延亮系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详情]
上周末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截至今日收盘,上证综指报2533.09点,上涨0.72%;深证成指大涨1.58%,收于7400.20点;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分别上涨1.84%和2.07%,收于1268.06点和4814.22点。海富通基金公募权益投资部总监周雪军认为,降准有利于稳定总体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 回顾2018年,市场整体呈现下跌走势,市场情绪偏弱。周雪军认为,一方面主要源于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预期,底部和下滑速度都有待进一步确认。另一方面新增因素主要是美联储加息和美股动荡也扰动着全球金融市场。表现为VIX指数在去年12月下旬再创阶段性新高,接近了2018年2月时的高点。可见年末市场波动率加大,恐慌情绪进一步提升,反映出市场对全球未来经济担忧的悲观预期。 步入2019年,周雪军表示,风险因子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是国内政策对经济的托底持续推进中,包括周末的降准,也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美联储加息进程放缓等积极信号的出现,使得风险因素有一定消除。此外,在去年不断下跌的过程中,估值也已到达历史低位。此轮对冲经济下滑的政策,在结构上也有所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同时强调了新型基建投资或成为稳投资、稳经济的重要支点,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这类板块短期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热点方向。中长期来看,以新型基建为代表的偏成长行业也符合中国转型升级的方向。[详情]
罕见“全面降准”后,你的银行理财收益率也要跟着降了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7日电(罗琨)市场期待已久的2019年首次降准在上周五尘埃落定。据央行网站4日消息,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 “降的是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而并非存款利率,因此很多老百姓认为降准和自己没有关系,实际上,降准对金融市场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老百姓的钱袋子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融360分析师刘银平说,过去一年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跌,降准之后,银行理财将延续下跌趋势。 分析人士指出,降准对银行理财的可配置资产会产生重要影响,会导致理财可投资资产的减少和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反过来会倒逼银行理财收益率的下降。在市场整体“不差钱”的情况下,高收益率的银行理财或难再现。 1月7日, 作为市场资金流动性晴雨表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如期迎来全线下行。 截图来源:shibor官网 “元旦过后,资金面最紧张的阶段已经过去,shibor利率及国债逆回购利率均大幅回落,银行理财收益率本来‘翘尾’效应就比较弱,在流动性宽松趋势下,预计1月份收益率会小幅下跌。央行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会促使理财收益进一步走低。”刘银平分析称。 兴业银行一名理财经理也向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虽然目前该行的理财收益率暂未下调,但按照以往经验,降准后都会进行调低。 据海通证券研究,从过去降准的经验看,在降准启动3个月之后的银行理财收益率会出现显著下降,1年平均降幅在1%左右。 据融360统计,上周(12月28日-1月3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1821款,较此前一周周减少了671款,降幅为26.93%;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0%,较上周下降了0.02个百分点;平均期限为172天,较前一周缩短了5天。 此外,市场对于后续降息预期也逐渐升温。华泰证券分析师李超指出,央行后续大概率会选择连续降准,2019年大概率还会有3次降准。央行全面降准之后还有全面降息,降息的时间窗口有望落在第二季度。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未来准备金率有继续降低的空间,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之间的分歧或将进一步显现。在这一背景下,为了维持市场利率的合理稳定,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有下调的可能,而美联储加息概率的下降也减轻了海外利率对国内货币政策的掣肘。[详情]
博时基金魏凤春:降准符合预期 短期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 2019年第一周,全球股市小幅反弹,发达股市分化,但相对新兴市场表现仍好。美国12月非农就业数据强劲,标普500、纳指上周分别上涨1%和1.6%,欧股受美国经济数据提振也有小幅上涨,日股因本币受避险需求推涨而下跌。新兴市场股市涨跌分化,俄罗斯、巴西股市大幅上涨,亚太新兴股市小幅下跌。受货币宽松预期提振,A股小幅反弹,大盘股指涨幅略好,港股小幅下跌。商品方面,受减产兑现和美国经济数据强劲提振,布油大幅反弹,一周涨幅超7%,国内能化品种跟随上涨。黄金因避险需求消退而冲高回落。受原油上涨驱动,国内农产品价格小幅反弹。美元受美国经济数据提振而小幅走强,日元等避险货币小幅升值。国内货币市场转为宽松,债市因货币宽松预期兑现而显著上涨。 展望本周,海外方面,鲍威尔发言偏向“鸽派”,短期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国内方面,本次降准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大逆周期政策力度的执行,同时考虑到跨年流动性需求,力度偏大,本次降准整体是符合预期的;当前的政策导向和实际的执行尚未有推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的明确迹象,这也意味着企业盈利情况总体或难见改观。 具体来看,A股方面,当前主导A股走势的是,盈利下行与逆周期政策的合力。迄今经济、盈利持续走弱压力仍未有改善,但情绪上的确有超调的可能。随着逆周期政策的推进,国内外市场情绪修复,A股回升的概率较大。结构上关注1)逆周期政策方向如5G、基建;2)受益于科创板推进的券商。 港股方面,美国经济数据向好和货币政策转向鸽派,以及国内央行相对去年更为宽松,有望提振港股市场情绪,但预计港股对国内政策的反应不及A股,结构方面国企指数相对占优。 债券方面,元旦前后,债市已对央行降准有所预期和反应。在上半年国内增长保持一定韧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加码宽松的节奏加快,或导致行情短期略有透支,结构仍以中高等级信用债或长久期利率债为主。 原油方面,近期受美国股市大涨、市场风险偏好修复的影响,油价出现超跌反弹,但基本面不足以支撑油价持续反弹,美国原油增产和库存上升或对冲了部分减产的落地,对经济增长和需求的担忧情绪仍会来回波动,短期油价或仍以震荡为主。 黄金方面,美国经济数据强劲,或导致市场对美国利率的预期有所变化,美元也会受到支撑,而且随着全球风险资产共振下跌的结束,市场的避险情绪也会有所消退。总体看,金价短期难有较好的反弹空间。[详情]
净投放1800亿!降准落地首日央行接力“放招” 资料图:央行。 中新经纬董湘依摄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15日电 今日(15日),央行公告称,公开市场开展800亿元7天期、10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操作。当日有3900亿MLF到期,无逆回购到期,当日实现净投放1800亿元。央行解释道,从历年规律看,1月份是税收大月。目前已进入1月份税收高峰期,预计未来几日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下降较快。 同时,2019年第一批降准释放资金在今日(15日)如期而至,将释放资金约7500亿元。央行月初称,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2019年开年后,央行逐渐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随后暂停了操作,持续通过逆回购到期实施流动性净回笼。而上周资金利率低位,流动性偏宽松格局,央行连续五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以净回笼到期逆回购为主。 国都证券债券分析师称,后期随缴税及节日因素影响,央行应有所投放维持平稳。经济下行压力犹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扩张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发力。此外,本有较大数额的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 央行昨日(14日)重启了200亿元28天期逆回购,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当日有8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到期,实现净投放200亿元。随着缴税期和春节资金需求量增长,市场资金利率有所上行。当日Shibor全面上涨,其中,隔夜Shibor上升17.0个基点;7天Shibor上升7.4个基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央行全面降准向市场投放大量流动性,但本周资金面的流入仍有赖于逆回购操作。华创证券表示,本周将进入缴税缴准期,尽管今日有7500亿元的普遍降准资金释放,但当天就有3900亿元MLF到期,实际释放的资金量只有3600亿元。 另外,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5000亿元资金最早也要1月下旬才会释放,并且央行本周不会再做MLF操作,因此本周资金面的流入将依赖于央行的逆回购操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于如何把握松紧适度的“度”,央行行长易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要精准把握流动性的总量,既避免信用过快收缩冲击实体经济,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影响结构性去杠杆。 就降准而言,易纲解释说,降准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并非大水漫灌。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易纲的表态反映出结构性去杠杆仍在继续。因此为了防止过低的资金利率引起金融杠杆的上升,央行仍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短端利率进行干预,而长期来看为了避免信用过快收缩,未来降准甚至降息政策仍可期,春节后,流动性改善值得期待。[详情]
央行行长易纲新年重磅发声!他们被重点点名,“红包”拿定了? 中央提出要着力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手段,货币政策,2019年将如何发力? 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特此推出“部长话开年”系列报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接受了央视记者专访,这一次,释放了啥重磅信号↓↓↓ 易纲: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 2019新年伊始,央行宣布将从15日起降准1个百分点,共释放资金1.5万亿。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你要看人民币贷款的数字的话,这个贷款的增长也是非常明显的,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和人民币贷款的增长,有效对冲了由于影子银行业务收缩所造成的一些紧缩的效应。而这些政策,熨平经济周期也好,实现对冲也好,都体现了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的一个指导思想。 而这次降准的操作手法并不常见:分两步实施,每次间隔十天。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避免银行体系流动性“大水漫灌”,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松紧适度、精准滴灌。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要把握好了总量,把握好了结构,同时又注意节奏,使得整个这些市场主体,都能够按部就班地、比较有预期稳定地在市场按照规则来运行,使得我们的经济能够有条不紊。 除了总量合理,还要实现结构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才能有效传导到千千万万的市场主体?易纲表示,下一步央行将和国家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发力,建立对银行的激励机制,让他们主动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易纲:我们的再贷款和再贴现的力度,都会进一步地增加。同时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也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容忍度,那么这样就可以调动商业银行,给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未来,中国人民银行还将继续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从债券、信贷、股权等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 在促进货币政策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的同时,易纲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稳住宏观杠杆率,将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继续推动产能出清、债务出清、“僵尸企业”出清。 实体回暖 信心升温 未来可期 金融一直被比喻为经济发展的血脉。 未来一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意味着经济发展躯体才能得到适量的血液支撑,保持稳定的血压。 与此同时,如何打通全身的血管尤其是服务小微的毛细血管,相关的改革和政策调整值得期待。 因为只有这样,市场才能真正获得稳定良好的预期。实体回暖,信心升温——未来可期![详情]
释放1.5万亿!央行降准发政策大红包,私募这样解读投资机会! | 私募调查 私募排排网 1月4日晚,央行开年后释放政策大礼包。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众望所归的降准是否会对投资市场产生较大影响?私募排排网对此展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9.81%的私募认为此次降准对市场的影响有限,并没有改变市场运行的方向;30.19%的私募认为本次降准力度之大,将会对楼市、股市等传达出较大的利好信号。 此外,央行降准1个百分点,为何分两步走?对于投资者而言机会是否真的来了?降准将对各个投资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私募排排网还采访了高溪资产合伙人陈继豪、基岩资本副总裁岑赛铟、巨泽投资董事长马澄、星雷投资总经理王征宇、羽翰资产基金经理李新江。 降准助力资本市场流动性 有业内人士人士认为,降准分两次实施,与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同时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这一操作,既与春节前资金紧张有关,也凸显了经济下行背景下的政策放松趋势。央行降准1个百分点,为何分两步走?对于投资者而言机会是否真的来了? 基岩资本副总裁岑赛铟表示,此次央行降准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流动性的充裕,维持国内货币市场的稳定。预计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降准对A股的影响不宜过分解读,仍然维持此前对于A股的判断。从市场的估值上来看,现在即便不是底部,也很接近底部了。 高溪资产合伙人陈继豪在接受私募排排网采访时表示,央行降准的主要目的并不是针对股市,更多的是央行此举扩大了享受普惠金融定向降准的银行范围,从而释放出更多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体现出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于货币政策的定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也保持稳健的大方向不能改变。这一次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范围,有春节前流动性安排的考虑,但也为后期的跟进拉开了序幕。 羽翰资产基金经理李新江表示,央行降准一个点,符合之前的预测。年前资金面偏紧已经是历年来的共识,今年的降准力度尤其比较大。央行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因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已经处于枯竭的阶段。 巨泽资本董事长马澄向私募排排网介绍,央行降准一个百分点,分两步走,这只是一种货币调节手段。一是为了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二是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且,此次降准的根本目的是解决最近流动性紧张的困难,支持实体经济,可以有效的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的贷款资金来源。 楼市、股市和债市谁是2019年最佳配置? 众望所归的降准将如何影响投资市场?陈继豪表示,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目的是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保障了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能合理充足,也维持了利率的基本稳定。但我们觉得不管是定向降准还是全面降准,这之后如何让资金真正抵达实体经济而不是在虚拟经济空转才是关键所在。从历次降准的市场反应来看,并没有改变市场运行的方向,影响有限。我们还是更关注企业基本面的改变情况,这才是投资的重要考察点。 对于此次降准将如何影响股市、债市、楼市,哪一个会是2019年的最佳配置方向,李新江认为,这次降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为了拯救股市或者楼市,楼市和股市都不会构成太大的利好。在经济下行周期,资产收益率始终比较低,即使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也不能从跟不上解决问题。这次降准主要还是为了解决企业债务的问题,2019年到期的企业债券规模非常庞大,即使在不进行降杠杆的情况下,企业债也面临兑付问题,降准以后为市场注入一定的流动性,企业的债务问题更容易解决。 星雷投资总经理王征宇向私募排排网介绍,与降准无关,一直觉得股票是最好的资产。因为股票流动性好,能够随时变现,而且只要投资了真正优秀的公司,就有一群厉害的人(公司高管)帮你赚钱,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投资房产和债券,只能取得一般房地产的收益,没有超额收益。 马澄则认为,这次降准对楼市影响不大,因为领导层反复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可能让他们泡沫蔓延。对于股市更多是消息刺激,因为这些资金更多是进入实体经济解决当下的困难,而不会在股市蔓延。当然,资金面全面宽松,对股市就是利好,具备短期提振信心的作用,对股市阶段性行情和投资者交易来说是有利的,这也是金融股走强继而带动大盘反弹的原因。就配置来说,股市处于估值底部边缘,中长期值得配置。综合认为A股2019年下行空间有限,整体是磨底震荡走高的一年,预计运行在2300—3000点区间,其间不乏有较好的结构性投资机会。[详情]
年底资金紧张!央行降准,搅动全球资金市场一池春水 央行降准悬念不大,但是时间却出乎大家的意料,因为市场普遍预计央行降准的时间节点会在春节前后,没想到在元旦之后,央行马上开始了降准。 央行降准1.5万亿,缓解市场资金压力 当然,也不是一点风吹草动都没有的,因为上周五上午李克强总理到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考察,并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了要用好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政策工具,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央行就发布了降准的公告,降准的幅度还是相当大的,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总共会释放1.5万亿的资金量。 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大概净投放是8000亿左右,这个量对于春节前的中国市场来讲,有一定的意义,基本对冲今年春节前由于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 但是资金面还是有一定的缺口,因为普遍预计在春节前市场上由于各种因素的原因,比如资金入库、现金需求等原因,市场上缺口在3.5五万亿左右,现在临时1.5万亿的投放,多多少少是一种平衡和对冲,对市场资金紧张是一个很好的缓解。 央行降准的资金将流向房地产? 当然央行一如既往在公布降准的时候,声明这不是大水漫灌,这是一种定向降准,是面向普惠金融的。不过我们也知道,每次我们都说不是大水漫灌,每次主要想面向中小微企业,但是结果每次都是股市比较兴奋,每次兴奋之后泄气也比较快;每次我们都说不是针对房地产企业的,或者针对房地产市场的,但是最后可能受益的都是房地产公司和企业。 虽然定向降准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有利于中小企业,但是最后大家会发现资金的走向并不如此,这说明资金流向在市场上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另外,在紧缩周期的过程中间,中小企业的风险比较大,如果你一定要银行把资金投到中小企业里面去,银行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 所以往往就会出现降准之后资金的流向并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往往是哪里机会大,资金可能就去了哪里。房地产市场机会大,资金可能就容易流向房地产市场;如果股市有机会,资金可能流向股市,我想这本身也是市场的一个取向,倒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股市其实已经受到了这个消息的刺激,周五的时候A股上证指数已经大涨2%,捎带着稍后开盘的欧洲股市大涨,加上美国非农就业人口数字大大超出预期,多重利好影响,道琼斯指数也是大涨的。 一定程度上可以讲中国降准搅动了全球资金市场的一池春水。当然这池春水能够荡多久也不太好说,也许是一阵子,也许是长远的一个影响。[详情]
贸易再平衡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文/朱民 缪延亮 朱民: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曾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 中美贸易争端在2018年重塑了世界经济和金融格局,并可能在未来几年一直延续下去。 最近的情况可能与2018年5月不一样,当时双方就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几近达成协议,但美国在最后关头退出,紧张局势也随之爆发。特朗普政府开始对各类中国出口产品征收额外关税,而中国也做出了针锋相对的回应。 包括受潜在影响的商品在内,整体上而言,受影响的商品价值可能达到史无前例的6000亿美元,这需要我们去思考关税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纠正经常账户失衡,而这正是特朗普的既定目标。 贸易保护主义的代价和风险 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会从多边角度看待贸易问题,去着重关注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力量之间的整体平衡。自1976年以来,美国就一直处于整体贸易逆差状态了。美国的贸易赤字的最高点出现在2006年,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5%,但总体上,平均赤字通常会维持在3%左右的水平。2017年,美国赤字总额达5520亿美元,是世界上绝对值最大的赤字。 当一个国家的支出超过其生产时,赤字就会上升,也意味着赤字的基础主要不是贸易,而是国内储蓄和投资行为。美国的投资相当于GDP的21%,与发达经济体22%的平均水平相当,而储蓄则不到19%,远低于和美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其他国家。 美国的储蓄率反映了公共和私营两种经济角色的行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低达3%,此后小幅上升至7%,仍远低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与此同时,公共部门的储蓄率也达到历史最低水平。美国在过去50年中仅有5年实现了联邦预算盈余,而平均赤字自2002年以来一直维持在占GDP比超过4%的水平。2018年,在减税和军费增加的情况下,美国赤字额上升了17%,进一步压低了公共储蓄。 而美国低储蓄率的基础则是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按照法国前财政部长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的广为人知的说法,美元的主导地位赋予了美国“过高的特权”,因为这允许美国在极少外部限制的情况下为其赤字筹措资金,从国外借入更多资金的同时减少国内储蓄。 从多边视角来看,比较明确的一点是,要减少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只有通过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国内储蓄与投资之间的不平衡状况。随着福利支出超常增长,再加上美国在贸易方面采取的单边主义行为,这些正考验着全球对美元的信心,相关改革也变得更加紧迫。 特朗普政府依然罔顾这些经济现实,还是选择了双边手段,尝试用对中国出口产品增加关税的方式来改善美中贸易平衡。但如果美国减少了对华进口,那么它只会从其他国家进口更多。正如最新数据显示,其总体贸易逆差很可能保持不变或变得更大。 更糟糕的是,关税增加长远些来看看可能会付出代价。正如美国经济学家亨利·乔治在130多年前所观察到的那样,“贸易保护就是在和平时期自己主动去做那些敌人在战时试图对我们做的事”。事实上,历史上高关税将经济滑坡拖入严重萧条的案例比比皆是。即便在经济增长期,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也不仅仅会迫使美国民众为进口商品支付更多的费用,还会因破坏商业激励机制和资源分配适当而削减美国的产能。此外关税增加也难以兑现收益,因为它会滋长特殊利益集团,还会引发关税报复。 即便如此,面对长远些来看可能要付出的高昂成本,将关税作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做法依然会令人上瘾,因为这会使得政府提供出短期内的“甜头”,而不是去采取更艰难的结构性改革。不过,政客们可以故意对保护主义的风险视而不见,市场却不会,正如美国股市在2018年10月出现波动时所表明的那样。 多边、双边贸易主张的博弈 中国则一直坚持在贸易上的多边主张,也就自然而然会选择通过结构改革来减少外部失衡状况。中国与美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储蓄过多而支出过少,但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十年间,中国出台了一系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强化社会安全网络的政策,从而促进了消费,减少了储蓄。 通过这样的改革,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在过去十年中从相当于GDP的近10%降到了1%。在2018年前三个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占到了中国GDP增长的近80%,这反映出经济越来越受国内需求所驱动。通过积极减少外部盈余,中国已经证明自己并非一个重商主义力量,而是一个追求平衡和长期可持续增长的负责任的全球利益相关者。 接下来,中国应继续推行结构性改革,特别是要通过改善知识产权保护、为国内外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来推进经济开放。而这些目标也与实现平衡、可持续增长的愿景紧密相连。当然,中国也遭受着一些认为中国的开放只是些空话的指责。然而,真正的问题其实并非改革承诺兑现乏力,而是行政上的繁文缛节,这在国内也是引发民众不满的地方。近期的一些举措,比如浙江省的“一站式、跑一趟、一张纸”改革,就表明中国正在认真改善面向所有人的商业环境。 不管多边贸易主张能否在同双边贸易主张的博弈中占得上风,从中长期看,这种博弈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多边主张显然要比双边主张更能有效应对贸易不平衡问题,正如结构性改革是一种比关税更好的选择那样。毕竟,外部失衡问题终究只能通过纠正国内失衡来解决。鉴于中国已经认同接受了这样的原则,无论美国选择何种路径,中国的经济发展都将变得更为平衡且可持续。 (缪延亮系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央外汇业务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详情]
上周末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截至今日收盘,上证综指报2533.09点,上涨0.72%;深证成指大涨1.58%,收于7400.20点;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分别上涨1.84%和2.07%,收于1268.06点和4814.22点。海富通基金公募权益投资部总监周雪军认为,降准有利于稳定总体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 回顾2018年,市场整体呈现下跌走势,市场情绪偏弱。周雪军认为,一方面主要源于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预期,底部和下滑速度都有待进一步确认。另一方面新增因素主要是美联储加息和美股动荡也扰动着全球金融市场。表现为VIX指数在去年12月下旬再创阶段性新高,接近了2018年2月时的高点。可见年末市场波动率加大,恐慌情绪进一步提升,反映出市场对全球未来经济担忧的悲观预期。 步入2019年,周雪军表示,风险因子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是国内政策对经济的托底持续推进中,包括周末的降准,也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美联储加息进程放缓等积极信号的出现,使得风险因素有一定消除。此外,在去年不断下跌的过程中,估值也已到达历史低位。此轮对冲经济下滑的政策,在结构上也有所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同时强调了新型基建投资或成为稳投资、稳经济的重要支点,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这类板块短期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热点方向。中长期来看,以新型基建为代表的偏成长行业也符合中国转型升级的方向。[详情]
海富通基金周雪军:降准提振信心 关注新型基建板块 上周末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截至今日收盘,上证综指报2533.09点,上涨0.72%;深证成指大涨1.58%,收于7400.20点;创业板指和中小板指分别上涨1.84%和2.07%,收于1268.06点和4814.22点。海富通基金公募权益投资部总监周雪军认为,降准有利于稳定总体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 回顾2018年,市场整体呈现下跌走势,市场情绪偏弱。周雪军认为,一方面主要源于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预期,底部和下滑速度都有待进一步确认。另一方面新增因素主要是美联储加息和美股动荡也扰动着全球金融市场。表现为VIX指数在去年12月下旬再创阶段性新高,接近了2018年2月时的高点。可见年末市场波动率加大,恐慌情绪进一步提升,反映出市场对全球未来经济担忧的悲观预期。 步入2019年,周雪军表示,风险因子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是国内政策对经济的托底持续推进中,包括周末的降准,也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美联储加息进程放缓等积极信号的出现,使得风险因素有一定消除。此外,在去年不断下跌的过程中,估值也已到达历史低位。此轮对冲经济下滑的政策,在结构上也有所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强化逆周期调节,同时强调了新型基建投资或成为稳投资、稳经济的重要支点,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这类板块短期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热点方向。中长期来看,以新型基建为代表的偏成长行业也符合中国转型升级的方向。 公私募基金评降准集锦:政策利好不断 降准只是开始[详情]
罕见“全面降准”后,你的银行理财收益率也要跟着降了 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7日电(罗琨)市场期待已久的2019年首次降准在上周五尘埃落定。据央行网站4日消息,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 “降的是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而并非存款利率,因此很多老百姓认为降准和自己没有关系,实际上,降准对金融市场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老百姓的钱袋子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融360分析师刘银平说,过去一年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下跌,降准之后,银行理财将延续下跌趋势。 分析人士指出,降准对银行理财的可配置资产会产生重要影响,会导致理财可投资资产的减少和资产收益率的下降,反过来会倒逼银行理财收益率的下降。在市场整体“不差钱”的情况下,高收益率的银行理财或难再现。 1月7日, 作为市场资金流动性晴雨表的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如期迎来全线下行。 截图来源:shibor官网 “元旦过后,资金面最紧张的阶段已经过去,shibor利率及国债逆回购利率均大幅回落,银行理财收益率本来‘翘尾’效应就比较弱,在流动性宽松趋势下,预计1月份收益率会小幅下跌。央行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会促使理财收益进一步走低。”刘银平分析称。 兴业银行一名理财经理也向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虽然目前该行的理财收益率暂未下调,但按照以往经验,降准后都会进行调低。 据海通证券研究,从过去降准的经验看,在降准启动3个月之后的银行理财收益率会出现显著下降,1年平均降幅在1%左右。 据融360统计,上周(12月28日-1月3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共1821款,较此前一周周减少了671款,降幅为26.93%;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40%,较上周下降了0.02个百分点;平均期限为172天,较前一周缩短了5天。 此外,市场对于后续降息预期也逐渐升温。华泰证券分析师李超指出,央行后续大概率会选择连续降准,2019年大概率还会有3次降准。央行全面降准之后还有全面降息,降息的时间窗口有望落在第二季度。 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也认为,未来准备金率有继续降低的空间,市场利率与政策利率之间的分歧或将进一步显现。在这一背景下,为了维持市场利率的合理稳定,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有下调的可能,而美联储加息概率的下降也减轻了海外利率对国内货币政策的掣肘。[详情]
博时基金魏凤春:降准符合预期 短期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 2019年第一周,全球股市小幅反弹,发达股市分化,但相对新兴市场表现仍好。美国12月非农就业数据强劲,标普500、纳指上周分别上涨1%和1.6%,欧股受美国经济数据提振也有小幅上涨,日股因本币受避险需求推涨而下跌。新兴市场股市涨跌分化,俄罗斯、巴西股市大幅上涨,亚太新兴股市小幅下跌。受货币宽松预期提振,A股小幅反弹,大盘股指涨幅略好,港股小幅下跌。商品方面,受减产兑现和美国经济数据强劲提振,布油大幅反弹,一周涨幅超7%,国内能化品种跟随上涨。黄金因避险需求消退而冲高回落。受原油上涨驱动,国内农产品价格小幅反弹。美元受美国经济数据提振而小幅走强,日元等避险货币小幅升值。国内货币市场转为宽松,债市因货币宽松预期兑现而显著上涨。 展望本周,海外方面,鲍威尔发言偏向“鸽派”,短期有助于提振市场情绪。国内方面,本次降准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大逆周期政策力度的执行,同时考虑到跨年流动性需求,力度偏大,本次降准整体是符合预期的;当前的政策导向和实际的执行尚未有推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的明确迹象,这也意味着企业盈利情况总体或难见改观。 具体来看,A股方面,当前主导A股走势的是,盈利下行与逆周期政策的合力。迄今经济、盈利持续走弱压力仍未有改善,但情绪上的确有超调的可能。随着逆周期政策的推进,国内外市场情绪修复,A股回升的概率较大。结构上关注1)逆周期政策方向如5G、基建;2)受益于科创板推进的券商。 港股方面,美国经济数据向好和货币政策转向鸽派,以及国内央行相对去年更为宽松,有望提振港股市场情绪,但预计港股对国内政策的反应不及A股,结构方面国企指数相对占优。 债券方面,元旦前后,债市已对央行降准有所预期和反应。在上半年国内增长保持一定韧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加码宽松的节奏加快,或导致行情短期略有透支,结构仍以中高等级信用债或长久期利率债为主。 原油方面,近期受美国股市大涨、市场风险偏好修复的影响,油价出现超跌反弹,但基本面不足以支撑油价持续反弹,美国原油增产和库存上升或对冲了部分减产的落地,对经济增长和需求的担忧情绪仍会来回波动,短期油价或仍以震荡为主。 黄金方面,美国经济数据强劲,或导致市场对美国利率的预期有所变化,美元也会受到支撑,而且随着全球风险资产共振下跌的结束,市场的避险情绪也会有所消退。总体看,金价短期难有较好的反弹空间。[详情]
【新言】央行降准提振市场信心 宏观调控基调未变 央广网北京1月7日消息(记者王晓蕾)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1月4日傍晚,央行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2018年四次定向降准后,我国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4.5%、中小金融机构12.5%,而此次全面调低1%后,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时隔三年重启全面降准 提振市场信心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外因贸易摩擦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央行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目前还是为了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提振市场信心”,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加之春节期间对资金流动性需求相对集中,每年1月和2月又是贷款投放高峰期,节前分两次全面降准共1个百分点可部分对冲春节取现和贷款影响。 去年,央行共进行了四次降准,但均为定向降准措施。时隔近三年,此次央行重启全面降准措施,央行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据了解,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此次降准本身虽不是直接针对楼市和股市,但也需看到流动资金的注入对提升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稳定金融市场产生的积极影响”,西南证券首席研究员张仕元表示。在“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分类指导”这一大的调控框架下,楼市目前不会出现太大波澜。他指出此次降准虽属于定向支持,房地产业不在支持之列,但降准后整体社会资金充裕,银行可贷款额度增加,部分商业银行可加大个人房贷方面的贷款投放力度,也将间接利好房地产市场,缓解房企的资金压力。 在物价方面,赵锡军指出,1.5万亿元涌入市场后,短期内并不会造成物价的大幅度上涨。当前,货币投放量与物价之间的关联正在逐步减弱,特别是供需方面,市场对老百姓日常消费品、服务等需求的供应充分,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供需矛盾已从过去的数量问题转向质量问题。 同时,张仕元强调,1.5万亿元涌入市场,不是指一个月内增加1.5万亿元,而是给了银行1.5万亿元的额度。其助推物价的压力已与以往不同,当前更需要警惕的是如何避免将央行给金融体系、金融市场提供的流动性,引入到某些投机炒作、制造泡沫领域。 宏观调控基调未变 关注资金流向哪里 2019年开年几天,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频收政策“红包”。1月2日晚间,央行决定自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而此次全面降准也将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在通过降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赵锡军指出,应该把央行给金融体系、金融市场提供的流动性引入到实体经济中来,直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不能让充裕的流动性滞留,甚至是流到了投机炒作或者已经存在泡沫等领域。 如何保障释放资金流向实体经济?“要进行精准投放,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强调,一方面依靠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体系中的普惠金融部门进行投放;另一方面央行和银监会也要加强外部监督,确保至少能够把通过定向降准投向民营、小微领域的资金,真正用到相关领域。 央行在年初便投放大量流动资金,并不意味着今年的宏观调控将会有一个较大的转向。张仕元强调,因为每年一月份的货币投放都比较大。加上2018年以来,银行系统的存款增速减缓,所以如果不及时降准,银行的很多指标都会面临压力。“宏观调控的主基调没有变化,还是以激励的财政政策搭配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主。但在具体政策操作上,灵活度和操作的空间将会更大”,赵锡军表示。[详情]
郭璐庆 [不包括2018年1月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加上这次,2018年以来已出现了4次降准,释放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 2019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面降准,决定于1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MLF),其中,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 随即,A股报复性反弹并收复2500点。 “目前估值已经到了历史低位,再跌难度比较大,流动性的重要性便开始凸显。1月4日市场的整体上涨,直接原因是对宏观政策的认识出现了边际上的变化,也由此上调了对未来可能的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预测。”深圳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分析。 一位私募投资总监认为,在眼下股市调整力度较大的情况下,此次全面降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从而带来一定反弹,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改善也有一定帮助,A股有望延续此前的上涨行情。 可能出现结构性行情 上周五(1月4日)上证综指触底反弹,收复2500点。截至当日收盘,沪指涨2.05%,报2514.87点;深指涨2.76%,报7284.84点;创业板指涨2.52%,报1245.16点。 当日申万行业全线走高,券商板块集体爆发,多只券商股盘中涨停。巧合的是,上次券商股爆发也是在沪指创下新低之后。 华南一家公募基金投研人士认为,从估值类角度来讲,风险并不是很大。但需要看到的是,今年面临的一个问题可能是A股整体盈利呈下降趋势,对应的估值底虽然出现,但由于盈利在下降,市场对此有所担心。1月4日市场的整体上涨,直接原因是对宏观政策的认识出现了边际上的变化,也由此上调了对未来可能的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预测。 他分析,对于股票来讲,影响最大的是目前的估值水平以及估值水平所对应的业绩增速。目前估值已经到了历史低位,如果再跌难度比较大,流动性的重要性便开始凸显。 第一财经也注意到,不包括2018年1月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加上这次,2018年以来已出现了4次降准,释放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2018年4月25日降准释放4000亿元、7月5日降准释放7000亿元、10月15日降准释放7500亿元流动性。这也印证了刚于2019年1月4日召开的央行工作会议所强调的“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 “今年可能会是一个结构性的行情,我们偏向于看好逆周期的行业,还有成长类的行业。比如军工行业逆周期属性非常强,在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觉得该行业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北京一名公募基金投研人士也将重点放到了“逆周期”上。 “券商股的波动性较大,虽然短期流动性有利好,但我觉得不能盲目追高,风险较高。”对于近期券商股行情的异动,某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短期流动性改善利好交易量和缓解信用风险担忧,但预计后续中小创业绩披露的商誉减值以及经济数据下行压力仍然会引起股价波动。 “2018年券商的业绩不太好,今年业绩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所以行情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上述私募总监认为。 招商证券认为,在业绩下行且不确定性增强的环境下,以中小创为首的公司更加受益于流动性改善、风险偏好的提升以及并购重组政策预期的好转。 补充流动性 往常来看,1月份临近春节,企业、居民有大量现金需求,年初信贷投放量也较大,加上财政存款上缴,往往资金面较为紧张。 此外,2019年1月大量货币政策工具到期(1月份MLF到期4060亿元),地方债务限额提前下达导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提前至年初(机构估算3000亿元左右,而银行是地方债的主要认购方),因此资金面缺口较大。 星石投资认为,本次央行采取全面降准的操作,相对定向降准,可以释放更多资金补充银行间的流动性。 2018年下半年以来,受贸易摩擦、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外围资本市场调整的影响,市场信心处于极度低迷的状态,业内人士分析,本次全面降准可以提振资本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从实体经济层面看,12月份PMI数据再次回到荣枯线以下,意味着经济仍有下行压力,本次降准将有利于银行资金成本的下降,同时释放更多资金用于扩大信贷,可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星石投资认为。 央行表示,降准将释放的资金,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MLF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MLF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对此,华商基金固定收益部总助张永志表示,央行此次降准及时回应了市场的呼吁,体现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决心。当前基本面和流动性仍对债市形成有力支撑,债牛有望延续。 近日国内债市延续强势,现券交投热情重燃,主要利率债收益率下行2个基点左右,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一度创逾两年来新高。 具体来看,中金认为要注意流动性的投放节奏,由于今年春节是2月5日,意味着取现高峰是1月末2月初。随着取现高峰逐步到来,资金面反而不会很明显地松。 “当然还需要考虑央行还会通过逆回购等短期流动性工具来进行调节,2~3月整体资金面宽松格局已定。” 另外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金融机构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期难以大幅提升风险偏好,因此低信用等级的企业预计仍难获得银行流动性支持。[详情]
中国央行降准美联储转鸽 提升资产配置风险偏好 周艾琳 [“此次中国刺激政策传导至实体经济的时滞久于过去,但预计在春节过后,开工恢复、银行信贷投放加速,经济有望在一季度后触底,2018年底、2019年一季度基本已经是最难的时候了。”央行参事盛松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1月4日,中美两大经济体都传出了“市场佳音”——中国央行宣布降准100个基点,美联储则在经济数据强劲之时仍释放更为鸽派、呵护市场的信号。在此背景下,欧美股市强劲反弹,美股更是涨超3%。 2019年,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变化将深刻影响全球市场和资产配置格局。对中国而言,财政、货币双宽松的立场已愈发明确,各界料今年降准总计将超2个百分点,经济有望在一季度前后触底;而美国加息、缩表节奏的放缓也有望缓解新兴市场的压力。 “此次中国刺激政策传导至实体经济的时滞久于过去,但预计在春节过后,开工恢复、银行信贷投放加速,经济有望在一季度后触底,2018年底、2019年一季度基本已经是最难的时候了。”央行参事盛松成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也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六个稳”本身就体现了今年稳汇率预期存在的必要性,且美元走势未必乐观,因此他认为人民币今年不会“破7”,甚至有望升值。 转视美国,2018年12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创下历史新高的31.2万人,美联储2019年加息停止的可能性大降。但好消息在于,这至少说明美国经济无忧,一旦美国陷入衰退,新兴市场也将陷入泥潭。同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新表示,“如果我们认为缩表对市场造成了问题,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调整”。去年12月,鲍威尔却表示并不认为需要调整缩表的节奏。 强反弹不改美股中期区间震荡走势 经历了上周权重股苹果大幅下修业绩指引导致暴跌、ISM制造业PMI大幅不及预期后,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美股大幅反弹,盘前中国央行全面降准、美国12月非农数据大超预期以及开盘后鲍威尔偏鸽派的发言,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鲍威尔表示,市场价格已经提前反映了“下行风险”,“市场很明显先于经济数据行动,我们很仔细关注市场释放的信号。”目前,尽管金融市场脆弱性上升,但美国经济依旧强劲。2018年全年,美国平均每月新增就业22万人,创2015年来的最佳表现,去年12月劳动参与率从62.9%上升到63.1%,薪资增速(3.2%)创下周期最高点。2019年,美联储预计仍将加息两次,但机构普遍预计,未来在加息的同时,鲍威尔很可能会配合较为鸽派的前瞻指引,以此来缓和市场紧张情绪。 除了加息,针对各界所担忧的缩表问题,鲍威尔也已表态,“如果我们认为缩表成为了一个市场问题,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调整。”他从去年11月底明显转向鸽派,当时表示利率水平“仅略低于”中性利率。 “如今已不同于(美联储前主席)沃尔克时代,已经不存在真正完全独立的美联储,美联储会更加关注市场的表现。”渣打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丁爽告诉记者。 从去年10月开始,美股频频闪崩,截至12月末,美股已经接近跌破200日均线、逼近技术型熊市,大规模的算法交易、量化模型都集中平仓,ETF的抛售也导致市场流动性枯竭,这些都加剧了美股跌幅。 然而,随着美联储转鸽、美股回归合理估值区间,交易员普遍认为短期美股存在机遇。 从积极的一面看,美股市场近期快速下跌导致的估值收缩已经计入了较为悲观的预期。中金公司海外策略师刘刚就分析称,标普500指数的12个月动态估值为13.5倍,较1990年以来的历史均值15.8倍低14%;股权风险溢价迅速回升至2016年初的水平;估值对全年指数表现的拖累甚至超过2008年,为2002年以来最高;估值隐含的2019年EPS(每股盈利)增长为-6.6%~-4.1%,远低于市场一致预期的隐含7.6%的增长水平(显示市场已经提前反映了2019年的盈利衰退)。 当然,就整个2019年而言,盈利下修预期上升、流动性并未趋于宽松,仍将抑制美股大幅反弹。“不要像在牛市中一样交易熊市”是近期摩根士丹利给出的忠告。大型机构的资金配置流出美股后,重新流入仍需时日,且市场情绪的修复也需要时间。 中国经济有望在一季度后触底 如今,美国经济触顶下行已经是各界共识,何时进入衰退更被关注,但2019年似乎还言之过早。而当前,中国面临着结构性下行压力,在各项刺激政策的支持下,经济何时触底也是各界焦点。 在1月2日放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范围后,央行在1月4日晚间再度宣布全面降准,剔除将置换到期的7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后,净释放流动性8000亿元。而且,2019年的降准仍只是拉开序幕。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对记者表示,降准后需要观察的是信贷增速是否回升。此前对影子银行的强监管导致表外大幅收缩,这也使广义货币M2、社融增速难以回升,“但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了,预计表外的收紧不会再进一步。”他也建议,中国的刺激政策应该更为密集,以“聚集效应”提振市场情绪。 同时,财政政策有望提前至全国“两会”前就开始发力。这包括个人所得税减税在今年1月1日全面启动;财政部提前下达了约1.8万亿元转移支付资金给地方,这让地方在2019年初就可以按程序拨付使用,保持一定强度财政支出。同时,地方可以提前到一季度发债(1.39万亿元)来支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通过补基建短板来稳经济。 盛松成对记者表示,中国经济有望在一季度后触底,预计四五月将开始回稳。他也认为,目前我国房价平稳或小幅下跌是好事,还将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当然不排除“因地施策”。 第一财经记者也了解到,尽管多数机构认为2019年A股仍将维持区间震荡格局,但不乏机构已经在上周布局加仓。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告诉记者,在股票风格配置上,中小创机会要大于白马股。“过去三年,以沪深300指数为主的主板表现较好,持续跑赢中证500指数,这是比较罕见的。大部分时间里,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交替领涨,很难持续跑赢对手。市场偏好连续多年集中在白马股上,今年有可能会转移到中小创为代表的成长股上。国家政策对成长股也相对有利。” 同时,他认为现金流至关重要。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占营业收入比率看,公用事业、金融、消费等行业现金流较好。 就债市而言,1月开始“债牛”持续,机构普遍认为资金面、宏观面仍利于债市,但在前期收益率已经大幅下跌的背景下,2019年的交易难度和波动性都会上升。瑞银资管债券基金经理楼超近期对记者表示,“目前看法仍偏中性,倾向于有利润先兑现一部分,保证组合流动性和灵活性。”他预计,今年一季度前利率仍会震荡下行,未来则需要尤其关注信贷政策对于社融数据以及财政扩张对市场的影响,如果财政扩张,但央行流动性没有跟上,从净影响而言,财政扩张(发债需要承接)是会挤压流动性的。 人民币仍有望升值 2019年,各大机构对于人民币的看法仍呈现分化,不乏机构预计汇率将“破7”,但也有机构预计人民币将持续升值,只是后者的力量近期有攀升之势。 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未出现“稳汇率”,“但如果提到了‘六个稳’,其中包括稳金融,稳金融就包括了汇率的基本稳定。实现汇率清洁浮动的前提,仍是国内外经济比较平稳。”盛松成对记者表示,目前通过人民币贬值促出口、促经济并不适合中国,“因为对汇率影响比较大的往往是一些低端产品,例如衣服、鞋子,但是高技术产品往往对汇率不敏感,如果通过贬值促经济,和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方向是相反的。” 朱海斌也对记者称,美联储加速加息、美元强劲升值的风险正在降低,新兴市场的脆弱性不减,但外部压力可能减轻,美联储加息后半周期,美元往往处于弱势。 渣打中国宏观策略主管刘洁对记者表示,预计2019年底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能升至6.65,人民币对美元日间波幅或将进一步扩大。刘洁预计,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有望企稳并反弹,股指和债指纳入全球主流指数也有望吸引投资组合资金流入大幅增加。“至少在2019年上半年,稳汇率的意愿在增强,资本流出得到有效控制,投资组合流入有望增加,预计股指和债指的纳入将在2019年为中国股市带来500亿美元流入,2021年底前给债市带来2860亿美元。”[详情]
全面降准释放宽松信号 专家:今年或再降300基点 徐燕燕 1个百分点、1.5万亿元资金——上周五(1月4日)市场“喜提”2019年第一次全面降准。此次降准力度大大超过了2018年的4次降准。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光芒正一步步照进现实。 在不少市场分析人士看来,对于近期一系列的货币政策,边际放松信号明显,预计今年还将会有多次的全面降准。降准能够提振投资者信心,利好股市和债市,但是能否从宽货币转到宽信用,真正改善实体融资,还需进一步疏通货币传导机制。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央行降准是货币宽松再加码,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调空间,利率下行未止。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则表示,降准能否改善信用取决于银行体系风险偏好,根本原因在于体制结构性问题导致的信贷供需不平衡。 国务院参事夏斌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的货币政策基调很清楚,相对偏松,目的是稳住经济、逆向调节。在这个过程中,要强调改革、强调创新、强调新旧动能转化、强调风险控制。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预测,2019年总计降400个基点的准备金,“现在降了一次,还有300个基点”。 近日,2019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部署今年的重要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会议强调,加强政策沟通协调,平衡好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切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宽松再加码 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本次降准是全面降准,力度大于前4次,政策转暖信号强。”任泽平评价称,此次降准共1个百分点,2018年的4次降准总计2个百分点;同时,此次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净投放资金约8000亿元,去年四次降准净投放资金分别约4000亿元、4500亿元、7000亿元、7500亿元。 姜超分析称,2019年1月资金面将面临逆回购和MLF到期、春节前取现需求、缴税缴准,以及地方债提前发行的考验。其中,MLF在1月15日到期,因而1月15日的降准,主要可以用于MLF的到期置换和应对1月中旬缴税带来的资金波动;1月25日继续降准,则有助于缓解春节前夕取现需求的流动性压力。 姜超认为,全面降准也是意在继续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支持。央行表示,置换MLF可降低相关银行的付息成本约200亿元,进而通过银行传导,为实体经济降成本。 “降准成本低、覆盖广、期限长,能够有效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环境,降低融资成本,是此次降准的主要目的。”任泽平称。在他看来,经济波动压力加大,通货紧缩风险上升,叠加季节性因素,是本次降准主因。 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三大行普惠金融部并表示将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央行行长易纲也于近期提出,中国经济处于波动周期,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货币条件。近期央行连续祭出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调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标准等政策。“货币政策聚焦国内稳增长,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任泽平说。 节前或还有操作补流动性缺口 尽管本次降准的力度大于此前,但8000亿元流动性是否能够弥补春节前的流动性缺口?而后续货币政策还有哪些可能? 任泽平认为,资金压力集中在1月份,春节前资金面压力大,资金缺口约3.8万亿元。2019年春节前,央行全面降准,能够有效对冲春节前资金面压力,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近期美股大幅回调也为我国降准带来了时间窗口。 中信固收测算,2016年、2017年、2018年1月份的流动性净投放分别为1.85万亿元、1.1万亿元和2.9万亿元。对比之下,此次降准8000亿元净投放的资金量并没有特别大。而春节前的缴税、现金需求等较大,1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将加速发行,两次降准应该还需承担政府债券发行的供给压力。 上述分析称,短期来看,降准的流动性释放并不能保证流动性一定能稳定跨年,因而还可能有短端流动性的摆布,例如OMO(公开市场操作)等,而TMLF的具体操作也值得关注。此外,为了发挥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不排除年内还会以全面降准的方式继续加强流动性供给。 天风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负责人宋雪涛认为,2019年春节前的资金缺口约为3.8万亿元,央行可能再次使用CRA(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释放短期资金,同时降准50基点或100基点。2019年有200基点左右的降准空间,对应3~4次降准。除了此次降准,预计4月、7月降准的概率仍然较高。 如何影响市场和实体经济? 降准意味着短期流动性将保持充裕,有利于带动短端利率下行,从而打开长端利率下行空间。那么,这对股市、债市、汇市以及实体经济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降准对股市债市都是利好;对人民币贬值压力有限;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要更多考虑货币传导机制是否畅通。 对于债券市场,中信固收认为,降准释放大量流动性,春节前后流动性供给充裕,短端利率保持稳中有降,长端利率仍然存在机会。近日受市场情绪影响,债券市场有所波动,但宽货币持续,调整之后仍然是买入机会。 姜超亦表示,央行货币宽松延续,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调空间,而为了疏通信贷传导,央行有可能下调公开市场招标利率,有助于利率继续下行,这是支持2019年债市向好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和民企纾困政策落地,再融资风险趋降,信用风险缓释。他建议以利率债和优质信用债为主进行配置。 对于股票市场,任泽平表示,此次降准提振投资者信心。 对于外汇市场,任泽平认为,降准对人民币带来的贬值压力有限,预计人民币汇率将在一定区间保持平稳。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也强调,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同时降准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而对于实体经济,降准能否扭转2018年社融、M2增速始终处于低位的境况?任泽平称,降准并不意味着信用改善,宽货币能否转为宽信用,2019年信贷和社融能否企稳回升,取决于银行体系风险偏好。 任泽平建议:2019年至少再进行3次降准,以置换MLF释放长期流动性;在实体经济融资形势紧张的背景下,下调OMO、MLF利率,目前较历史低点高出30基点;客观看待影子银行对解决我国民企融资难题的作用,恢复合规合法的非标融资功能;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2019年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延续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货币政策基调的提法,并且强调“平衡好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与此同时,将继续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详情]
来源:北京商报 央行开年派发的全面降准利好即将落地,而流动性缺口依然存在。数据显示,未来一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4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市场人士指出,虽然央行宣布定向降准,但1月的流动性依然存在超过万亿元的缺口,在降准政策外,预计央行将采取加大逆回购等措施补充市场流动性。 支持实体经济 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此次降准及相关操作净释放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置换中期借贷便利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实体经济降成本。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此时降准的原因有两方面,首先可以维持流动性稳定。1月15日3980亿元MLF到期,一季度共有约1.2万亿元MLF到期,此外近期还有大量国库定存、逆回购到期。公历年初信贷投放较大,同时季节性缴税,也导致基础货币收缩,而且又逢农历年末,企业、居民资金需求大,金融机构流动性季节性紧张,为了维持流动性稳定,在基础货币投放有限的情况下,需要降准提高货币乘数。 第二,上周出的2018年12月PMI数据已经跌破荣枯线,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此时降准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稳定经济增长。首先,此次降准及相关操作置换中期借贷便利,降准释放的低成本长期资金可以直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其次,银行资金成本的下降,有利于提高银行的利润,进而提高银行的风险偏好,增加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对央行此次全面降准的考量,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分析认为,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央行在开年之初就采取行动宣布全面降准,充分表明央行将坚决贯彻落实“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的精神。这次央行全面降准,加上此前允许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金等政策,将为商业银行在年初贷款投放储备充足的弹药。 A股:迎来利好 1月4日A股大涨之后,再度迎来重磅利好。1月4日傍晚,央行宣布全面降准的消息引起热议。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降准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对股市也有非常积极的正面作用。 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对于此次央行降准的原因,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称,主要还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维系流动性的充裕、保持信贷和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更重要的是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 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在1月4日A股大涨之后迎来的又一个重磅利好。交易行情显示,受美股大跌影响,1月4日A股三大指数早盘全部低开,但随后在券商股的带领下,三大股指一路走强,全天呈现单边上扬走势。截至1月4日收盘,沪指上涨2.05%,收报2514.87点;深证成指上涨2.76%,收报7284.84点;创业板指上涨2.52%,收报1245.16点。两市合计成交3222亿元,行业板块全线走强,券商板块掀起涨停潮。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A股无惧美股大跌的影响,走出独立的行情,而券商股掀起涨停潮,相当于吹响了反攻的号角,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此次降准对于股市的影响也引起了市场的热议。在李大霄看来,全面降准符合当前的经济形势要求,是一场及时雨,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对股票市场也有非常积极的正面作用。 楼市:难获助力 央行“全面降准”引发2019年楼市首轮热议。在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看来,央行降准有助购房贷款进一步向基准利率回归。郭毅称,央行在开年即开展降准操作,且两次降准仅间隔10天,并同时宣布,显示出放松货币信贷环境、支撑实体经济的急迫心态。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来说,此次全面降准,且未明确限定资金流向,流动性的宽松,对渴求资金的地产行业将带来重大利好。 郭毅认为降准利好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于房企而言,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难度将大大降低,房企现金流紧绷的状态将得到改善,同时融资成本也有望下调。特别是国企、央企,以及全国排名前30位的头部房企,更将从中受益。房企资金面的宽松,将有助减少此前在全国频频出现的土地流拍流标现象,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将逐步升温。 但郭毅指出,央行降准并不会对购房需求产生迅速的向上拉动,原因是当前制约购房消费的核心关键在于过高的首付比例,而非房贷利率,只有适当下调首付比例,才有助激发购房需求的释放。 中国房地产经济同业联盟主席胡景晖分析认为,央行降准、释放8000亿元增量资金,不等于2019年房地产会触底反弹。该动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房地产存在利好,但影响“间接且微弱”。其主要表现为,借力经济向好,来促进置业升级与居住改善。 胡景晖分析称,此次央行降准更倾向于扶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初衷并不是为了房地产。从根本上来讲,是为了能让2019年中国经济找到一个平稳发展的路径,重拾企稳向上的信心。“当前楼市下行、资金趋紧,问题不是银行资金流动性不足,而是企业信用不足;不是没钱放,而是不敢放。宏观经济形势下,如果就业率不能保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不能保障,那么房地产的各类居住需求也就不能释放。” 就央行降准,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央行降准全面刺激房地产市场可能性不大。 双降:仍有可能 虽然2019年仅仅过去3个工作日,但央行已经两度释放利好政策。1月2日晚间,央行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受益。1月4日,央行推出重磅降准措施,释放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多位分析人士预计,央行未来还将采取降准措施。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预计未来每个季度仍有降准的可能,以便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从而营造适宜的货币信贷环境,保持市场流动性稳定。温彬指出,我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已经连续4个月减少,随着我国外贸顺差趋于收窄,预计外汇占款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需要继续通过全面降准对冲外汇占款减少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压力。从历史和国际比较看,这次降准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13.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相对高位。温彬同时提到,尽管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确保了市场流动性需求,但由于其期限短和成本高等原因,不利于金融机构做好资产负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因此,需要继续通过全面降准置换MLF,优化流动性结构。 “同时,作为总量政策工具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要发挥好结构性作用,通过定向降准,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进一步优化MPA考核、制定授信尽职免责细则等,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他表示。 杨德龙分析认为,2019年货币政策将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银保监会在之前已经提出“125”目标,在新增贷款中增加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2019年将继续大幅增加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金额,从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预计央行可能会采取2-3次降准,甚至可能会采取降息的方式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宋亦桐 刘凤茹 荣蕾[详情]
解构全面降准的稳增长效应 央行开年派发的全面降准利好即将落地,而流动性缺口依然存在。数据显示,未来一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4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市场人士指出,虽然央行宣布定向降准,但1月的流动性依然存在超过万亿元的缺口,在降准政策外,预计央行将采取加大逆回购等措施补充市场流动性。 支持实体经济 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此次降准及相关操作净释放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置换中期借贷便利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实体经济降成本。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此时降准的原因有两方面,首先可以维持流动性稳定。1月15日3980亿元MLF到期,一季度共有约1.2万亿元MLF到期,此外近期还有大量国库定存、逆回购到期。公历年初信贷投放较大,同时季节性缴税,也导致基础货币收缩,而且又逢农历年末,企业、居民资金需求大,金融机构流动性季节性紧张,为了维持流动性稳定,在基础货币投放有限的情况下,需要降准提高货币乘数。 第二,上周出的2018年12月PMI数据已经跌破荣枯线,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此时降准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稳定经济增长。首先,此次降准及相关操作置换中期借贷便利,降准释放的低成本长期资金可以直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其次,银行资金成本的下降,有利于提高银行的利润,进而提高银行的风险偏好,增加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对央行此次全面降准的考量,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志龙分析认为,在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央行在开年之初就采取行动宣布全面降准,充分表明央行将坚决贯彻落实“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的精神。这次央行全面降准,加上此前允许商业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金等政策,将为商业银行在年初贷款投放储备充足的弹药。 A股:迎来利好 1月4日A股大涨之后,再度迎来重磅利好。1月4日傍晚,央行宣布全面降准的消息引起热议。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降准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对股市也有非常积极的正面作用。 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对于此次央行降准的原因,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称,主要还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维系流动性的充裕、保持信贷和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更重要的是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维持宽松的货币环境。 业内人士认为,这也是在1月4日A股大涨之后迎来的又一个重磅利好。交易行情显示,受美股大跌影响,1月4日A股三大指数早盘全部低开,但随后在券商股的带领下,三大股指一路走强,全天呈现单边上扬走势。截至1月4日收盘,沪指上涨2.05%,收报2514.87点;深证成指上涨2.76%,收报7284.84点;创业板指上涨2.52%,收报1245.16点。两市合计成交3222亿元,行业板块全线走强,券商板块掀起涨停潮。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A股无惧美股大跌的影响,走出独立的行情,而券商股掀起涨停潮,相当于吹响了反攻的号角,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此次降准对于股市的影响也引起了市场的热议。在李大霄看来,全面降准符合当前的经济形势要求,是一场及时雨,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对股票市场也有非常积极的正面作用。 楼市:难获助力 央行“全面降准”引发2019年楼市首轮热议。在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看来,央行降准有助购房贷款进一步向基准利率回归。郭毅称,央行在开年即开展降准操作,且两次降准仅间隔10天,并同时宣布,显示出放松货币信贷环境、支撑实体经济的急迫心态。对于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来说,此次全面降准,且未明确限定资金流向,流动性的宽松,对渴求资金的地产行业将带来重大利好。 郭毅认为降准利好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对于房企而言,获得银行贷款支持的难度将大大降低,房企现金流紧绷的状态将得到改善,同时融资成本也有望下调。特别是国企、央企,以及全国排名前30位的头部房企,更将从中受益。房企资金面的宽松,将有助减少此前在全国频频出现的土地流拍流标现象,一二线城市的土地市场将逐步升温。 但郭毅指出,央行降准并不会对购房需求产生迅速的向上拉动,原因是当前制约购房消费的核心关键在于过高的首付比例,而非房贷利率,只有适当下调首付比例,才有助激发购房需求的释放。 中国房地产经济同业联盟主席胡景晖分析认为,央行降准、释放8000亿元增量资金,不等于2019年房地产会触底反弹。该动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房地产存在利好,但影响“间接且微弱”。其主要表现为,借力经济向好,来促进置业升级与居住改善。 胡景晖分析称,此次央行降准更倾向于扶持中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初衷并不是为了房地产。从根本上来讲,是为了能让2019年中国经济找到一个平稳发展的路径,重拾企稳向上的信心。“当前楼市下行、资金趋紧,问题不是银行资金流动性不足,而是企业信用不足;不是没钱放,而是不敢放。宏观经济形势下,如果就业率不能保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不能保障,那么房地产的各类居住需求也就不能释放。” 就央行降准,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表示,央行降准全面刺激房地产市场可能性不大。 双降:仍有可能 虽然2019年仅仅过去3个工作日,但央行已经两度释放利好政策。1月2日晚间,央行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受益。1月4日,央行推出重磅降准措施,释放流动性,提振市场信心。多位分析人士预计,央行未来还将采取降准措施。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预计未来每个季度仍有降准的可能,以便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从而营造适宜的货币信贷环境,保持市场流动性稳定。温彬指出,我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已经连续4个月减少,随着我国外贸顺差趋于收窄,预计外汇占款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需要继续通过全面降准对冲外汇占款减少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压力。从历史和国际比较看,这次降准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13.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相对高位。温彬同时提到,尽管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确保了市场流动性需求,但由于其期限短和成本高等原因,不利于金融机构做好资产负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因此,需要继续通过全面降准置换MLF,优化流动性结构。 “同时,作为总量政策工具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也要发挥好结构性作用,通过定向降准,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进一步优化MPA考核、制定授信尽职免责细则等,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他表示。 杨德龙分析认为,2019年货币政策将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银保监会在之前已经提出“125”目标,在新增贷款中增加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2019年将继续大幅增加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金额,从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预计央行可能会采取2-3次降准,甚至可能会采取降息的方式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宋亦桐 刘凤茹 荣蕾[详情]
降准如期而至 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或加大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张莫 北京报道 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央行称,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此次降准完全符合预期。2018年4月,央行实施当年第二次降准时,首次允许银行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MLF。这种操作方式,有助于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流动性结构,同时适当释放增量资金。此次推出此举,有助于保障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有利于商业银行在春节前后做好各项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赫表示,全面降准是一项服务实体经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支持普惠金融的举措。他表示,预计今年全年还会有2-3次降准。为了更好地实现价格调控工具的作用,需要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调控工具的约束力。 董希淼也表示,2019年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将可能加大。他还表示,除了降准,当下更重要的是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在连续多次定向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之后,流动性已经较为充裕了,“宽货币”目标已经实现,但小微和民营企业仍然感觉融资难融资贵。其中原因之一是“宽货币”并未走向“宽信用”,而实现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货币政策传导是关键。因此,还应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使流动性能够更有效率地注入实体企业。[详情]
货币政策发力逆周期调节 来源:经济参考报 □王静文 1月4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央行同时宣布,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将不再续做。 此前,央行已于去年12月19日创设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以定向降息的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放贷款。1月2日,央行又宣布自今年起放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至“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范围扩大至大部分银行。三项政策叠加,再去除一季度到期MLF不再续作因素,央行将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此次降准并未超出市场预期,因为每年1月份银行体系都面临着流动性缺口。2017年央行推出的临时流动性便利工具(TLF),2018年推出的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都是为了弥补缺口。而此次央行之所以全面降准而非临时性措施或定向降准,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日前官方公布的2018年12月制造业PMI跌至49.4%,创2016年3月以来新低和2009年以来同期新低,超出市场预期,再加上2018年11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正转负,2019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已不容忽视。当前全球经济已进入下行拐点,我国出口增速预计将明显放缓,加上国内投资消费欲振乏力,企业居民信心整体偏弱,银行信用扩张意愿不足,政策必须提前发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这是开年即全面降准的最重要原因。 二是优化流动性结构。2019年1月流动性缺口较大,除了春节前取现需求增加和缴税等季节性因素之外,还有两方面因素不容忽视:一方面,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提前下达,债券发行较往年提前,将会给流动性带来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贸易顺差持续减少,央行外汇占款余额已连续4个月下降,同样也加剧了流动性压力。通过全面降准,可有效满足银行的流动性需求。 三是降低融资成本。目前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主要方式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OMO)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成本较存款准备金要高,且由于要求抵押物,又导致了流动性分层现象,大型银行流动性充裕,而中小银行流动性不足。通过全面降准释放低成本资金,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据央行介绍,降准置换MLF,每年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而安排在年初降准,则有利于银行做好全年信贷工作安排。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删去了“中性”和“把住货币供给的总闸门”的表述,转而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李克强总理1月4日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座谈会时也强调,要注重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实行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适时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和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支撑。这预示着后续将会有更多的边际宽松政策出台。 另外,由于目前美国加息节奏倾向于放缓,我国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正在逐渐打开。考虑到存款准备金率仍处较高水平,预计后续仍有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动作。而考虑到央行工作会议今年对“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并一轨’,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的安排,未来降息更可能会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而非存贷款基准利率。 央行降准之后,周边资本市场应声而涨,而人民币汇率则应声而降,不同市场已经表现出了不同反应。除此之外,预计降准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房地产市场预期,这就需要政府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防止房价大起大落。与此同时,应继续落实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各项配套措施,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从债券、信贷、股权等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使央行放出的“水”能切实流向最需要的领域。[详情]
相关新闻: 社论:不能让降准资金跑偏了 央行定调2019年工作 全面降准已来 中国央行降准美联储转鸽 提升资产配置风险偏好 全面降准稳增长效应:楼市难获助力 双降仍有可能 降准不是“放水”,而是服务实体(锐财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人民银行1月4日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据了解,此次降准及相关操作净释放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多方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降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而不是一些人认为的“放水”。 解决融资难题 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了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普惠金融部,并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1月PMI指数为50%,直击制造业景气枯荣线临界点,创下近年新低。这表明,企业家对市场前景信心仍不足。信心不足的背后有企业税负偏重、资金困难等一系列因素。此次座谈会突出强调普惠金融,是支持小微企业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中国企业金融研究院院长巩宇航分析。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对记者表示,“普惠金融就是让小微企业、农民、城市中低收入等群体,都能获得金融服务。”他介绍,在普惠金融领域,中国已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比如在传统金融机构内发展普惠金融事业部,要求各国有大型银行起到带头作用等。但是,由于成本、风险以及企业自身差异等原因,小微企业融资一直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这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变得更加突出。 为进一步激发银行投入普惠金融的积极性,央行1月2日宣布调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标准,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1月4日央行宣布降准,有利于引导资金有效投入普惠金融重点群体,更好地解决当前融资难题。 仍属定向调控 上一次央行宣布全面降准,还是在2016年2月29日。与2016年的表述相比,此次央行在公告中提到了三个前提——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和降低融资成本。 此次降准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取向改变?宗良告诉记者:“此次降准,央行特地提到了此次净释放的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正如央行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也明确,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改变。 宗良还指出,选择在1月4日实施降准,一方面是因为元旦到春节期间市场流动性比较紧张,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中期借贷便利即将到期。“在此时发布公告,能够基本对冲今年春节前由于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央行方面表示,此次降准及相关操作净释放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置换中期借贷便利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实体经济降成本。这些都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宗良认为,“往年降准之前通常要酝酿很久,但此次在年初直接发布降准公告,释放出了坚定解决中国经济突出问题的信号,为企业注入信心,也为2019年中国经济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 积极的财政政策 1月4日央行宣布降准,是货币政策领域的一项具体举措。宗良认为,“下一步,应该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要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是比较理想的举措。”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表示,“逆周期调节是当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候,政府通过宏观政策的实施来推动经济向上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一种逆周期调节行为。”与2018年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四季度例会上提出的“高度重视逆周期调节”不同,座谈会的用词改变反映出政府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决心。 白景明表示,大规模减税降费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能够更好地激励实体经济发展。目前对增值税贡献比重最高的就是实体企业,尤其是制造业。通过深化增值税改革,制造业将能得到更多实惠。其次,个人所得税改革目前已全面实施,有利于促进消费增长,消费增长反过来会带动供给。第三,下调进口关税的平均税率水平,既可以为企业节省资金,也可以减轻消费者负担。[详情]
2011年11月至2018年11月,央行7年降准11次,随后一周上证综指5跌6涨 先是央行降准,紧接着爆出第三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的消息,利好股市的组合拳已相继打出。“白天鹅”密集空降,能否驱除“黑天鹅”给A股市场造成的阴影? 1月4日晚,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预计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当日,沪深股指均低开高走,收盘大涨。而证监会网站最新信息显示,在2018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第三批养老目标基金已集体获得“准生证”,又一笔新资金将驰援股市。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有利于赋予公募基金长期投资者的市场地位,加速A股市场“去散户化”进程。 此次降准释放资金1.5万亿 央行方面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2018年,央行曾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均为定向降准。1月25日,针对普惠金融领域实施降准;4月25日再次降准1个百分点,允许银行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中期借贷便利(MLF);7月5日,为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降准0.5个百分点;10月15日,为对冲MLF和支持小微与民营企业,降准1个百分点。2018年的四次降准,共释放基础货币约3.65万亿元。 央行降准是政策放松的信号 对于央行此次降准消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游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透露出今年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双放松”的基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可以释放出一些中长期资金用于市场,有利于银行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 此次降准后,昆仑健康保险资管中心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预计,在2019年美联储已经存在加息预期的情况下,如果我国施行降息政策,将会引发资金外流,得不偿失。因此,全年看来降息希望不大,但降准会有2-3次可能。 东方金城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预计,2019年央行将再实施3-4次全面及定向降准,这是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重要措施之一。 王青还表示,央行未来还将着眼于货币政策工具创新,类似TMLF(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定向降息措施也可能持续出台。总体上看,2019年针对实体经济的“宽信用”组合拳将持续发力。 降准次日,股指上涨次数不足一半 自2011年11月底开始,央行开始进入连续“降准”周期。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降准与股市的短期走势并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在2011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央行共降准11次。在降准的次日,上证综指出现上涨的次数不到一半;在降准后的一周内,上证综指的表现涨跌互现,分别有5次下跌和6次上涨。 联讯证券认为,更为宽松的政策有利于对冲市场较为孱弱的情绪。由于上半年经济下行的惯性势头不会终止,股市将面临盈利下行和政策宽松的对冲组合。在2018年10月19日上证综指第一次击穿2450点时,政策及时出来呵护,推出了纾解股权质押等一系列政策;2019年1月4日,当上证综指再度击穿2450点时,央行全面降准的政策又如期而至。这说明,上证综指2450点的位置已经明显是“政策底”。 联讯证券预计,经历了这次政策“双底”后,A股市场的韧性会得到增强,有望借力政策迎来一波春节行情,上证综指可看高到2700点之上。货币政策的放松,将令大金融板块直接受益,券商股的龙头效应依然存在,银行股也有望迎来一波估值修复。 ■ 延展 第三批养老目标基金获批 即将驰援A股 1月5日的证监会官网显示,第三批养老目标基金已在2018年12月28日正式拿到准予注册的批复,包括13家基金公司的14只养老目标基金。截至目前,加上首批的14只和第二批的12只,已有40只养老目标基金获批。此次获批的13家基金公司,包括南方、民生加银、招商、国投瑞银、国联安、海富通、上投摩根、长信、交银施罗德、易方达、兴业、华夏、工银瑞信。其中,易方达基金此次获批2只,其余基金公司均获批1只。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月6日,目前已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共有12只,总规模39.36亿元,总户数67.38万户。尽管2018年A股走势低迷,股票型基金收益普遍为负,但投资策略相对稳健灵活的养老目标基金大多取得了正收益,其中“中欧预见养老2035”产品自成立以来实现收益为0.81%,荣获第一。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养老目标基金采用FOF形式,主要是考虑到养老基金目的是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要尽量保证本金安全,FOF作为分散投资的品种与养老目标基金更为契合。中银国际认为,养老目标基金更适合长期投资,可作为一项专项投资来进行定期投入。 境外成熟市场经验表明,以个人养老账户投资为制度核心的补充养老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者。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美国的社会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规模约30万亿美元,直接融资规模约135万亿美元,直接融资占比82%。美国补充养老金资产合计超过25万亿美元,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广泛参与资本市场,其中投资共同基金规模8.8万亿美元。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养老目标基金的推出有利于赋予公募基金长期投资者的市场地位,加速A股市场“去散户化”进程。 多位证券从业人员表示,对A股市场的短期影响较小。一方面,目前已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总体规模仅40亿元;另一方面,养老目标基金的股票仓位较低,且对回撤要求严格,导致整体流入A股的资金有限。 新京报记者 王全浩 张思源 侯润芳 顾志娟 潘亦纯 (本文来自于新京报)[详情]
时隔三年,央行再度全面降准 ●降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1.5万亿●仍属定向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 记者 范佳慧 1月4日,中国政府网消息,李克强总理接连考察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并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座谈会。 李克强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李克强透露了下一步还会有进一步减税降费、降准等涉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举措,尤其是较为罕见地提出“全面降准”。 话音刚落,央行便及时响应。1月4日晚间,央行宣布于2019年1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 央行表示,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此次央行举措距离上一次启动全面降准已经过去近3年时间:2016年2月29日,央行公告称,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降1个百分点,分两步走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将于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该负责人称。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主管程实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本次降准分两步落地,将针对性地缓冲春节前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局势。在当前美股剧烈波动、全球市场情绪逆转的背景下,此举有助于提前遏制流动性风险,避免其在高杠杆水平下向信用违约风险传导。 释放1.5万亿流动性 与此同时,央行称,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这样安排能够基本对冲今年春节前由于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 程实指出,本次降准进一步置换了MLF存量,有望继续消除MLF对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价格歧视”,从而加速纾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瓶颈,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及时激活市场微观活力。 据上述央行负责人介绍,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此次降准,时间上符合预期,力度上略超预期,但这不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2019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货币政策仍然以稳健为主基调。 “此次降准是逆周期货币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表现。”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奚君羊表示,“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的资金超万亿,除去对冲中期借贷便利的部分,实际上货币释放的量不到1个百分点。但尽管如此,此次降准的力度依然较大,主要还是因为近期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许多经济指标仍然下行,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下,央行需要采取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产生一些刺激作用。” 未来降准仍可期 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今年仍存在进一步降准可能。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预计未来每个季度仍有降准的可能,以便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从而营造适宜的货币信贷环境,保持市场流动性稳定。 温彬进一步解析,其一,我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已经连续4个月减少,随着我国外贸顺差趋于收窄,预计外汇占款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需要继续通过全面降准对冲外汇占款减少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压力;其二,从历史和国际情况看,这次降准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13.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相对高位;其三,尽管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确保了市场流动性需求,但由于其期限短和成本高等原因,不利于金融机构做好资产负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因此,需要继续通过全面降准置换MLF,优化流动性结构。 程实则认为,包含本次降准在内,2019年全年预计将有至少250bp的全面降准或定向降准,从而为“稳增长”托底,为“促改革”打开政策空间。 董希淼分析,2019年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将可能加大,预计全年还将会有2至3次降准,市场流动性或将略偏宽松。 “美国等经济体有意放缓加息步伐,也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整提供更加宽松的外部环境。当然,降息的可能较小,特别是直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会相对谨慎,但可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引导市场利率逐步下行。”董希淼称。 楼市、债市影响几何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此次降准及相关操作净释放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置换中期借贷便利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实体经济降成本。”该负责人称。 从楼市的角度看,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历次货币政策调整都有助于形成宽松的楼市金融环境,此次降准也不例外。降准本身不是直接针对楼市,楼市方面也不应该过多地幻想政策全面放开。但也需要看到,降准后银行的贷款政策会趋于宽松,包括开发贷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甚至是租赁市场的贷款等,这有助于此类市场后续交易的活跃。 从债市的角度看,长江证券研究所宏观部负责人赵伟认为,降准可能对债市形成提振,但需警惕收益率过快下行后的调整风险。他表示,近两天债市已提前反应降准预期,加之前期市场的过快反应,已部分透支2019年基本面的逻辑,需警惕债市中短期可能面临的调整压力。 不过,董希淼强调,除了降准,当下更重要的是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在连续多次定向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之后,流动性已经较为充裕,因此,还应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使流动性能够更有效率地注入到实体企业。[详情]
全面降准提振股市信心 反弹行情有望延续 郭璐庆 [不包括2018年1月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加上这次,2018年以来已出现了4次降准,释放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 2019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全面降准,决定于1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MLF),其中,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 随即,A股报复性反弹并收复2500点。 “目前估值已经到了历史低位,再跌难度比较大,流动性的重要性便开始凸显。1月4日市场的整体上涨,直接原因是对宏观政策的认识出现了边际上的变化,也由此上调了对未来可能的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预测。”深圳一位公募基金经理分析。 一位私募投资总监认为,在眼下股市调整力度较大的情况下,此次全面降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从而带来一定反弹,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改善也有一定帮助,A股有望延续此前的上涨行情。 可能出现结构性行情 上周五(1月4日)上证综指触底反弹,收复2500点。截至当日收盘,沪指涨2.05%,报2514.87点;深指涨2.76%,报7284.84点;创业板指涨2.52%,报1245.16点。 当日申万行业全线走高,券商板块集体爆发,多只券商股盘中涨停。巧合的是,上次券商股爆发也是在沪指创下新低之后。 华南一家公募基金投研人士认为,从估值类角度来讲,风险并不是很大。但需要看到的是,今年面临的一个问题可能是A股整体盈利呈下降趋势,对应的估值底虽然出现,但由于盈利在下降,市场对此有所担心。1月4日市场的整体上涨,直接原因是对宏观政策的认识出现了边际上的变化,也由此上调了对未来可能的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预测。 他分析,对于股票来讲,影响最大的是目前的估值水平以及估值水平所对应的业绩增速。目前估值已经到了历史低位,如果再跌难度比较大,流动性的重要性便开始凸显。 第一财经也注意到,不包括2018年1月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加上这次,2018年以来已出现了4次降准,释放的资金规模越来越大。2018年4月25日降准释放4000亿元、7月5日降准释放7000亿元、10月15日降准释放7500亿元流动性。这也印证了刚于2019年1月4日召开的央行工作会议所强调的“进一步强化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市场利率水平合理稳定”。 “今年可能会是一个结构性的行情,我们偏向于看好逆周期的行业,还有成长类的行业。比如军工行业逆周期属性非常强,在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觉得该行业有可能获得超额收益。”北京一名公募基金投研人士也将重点放到了“逆周期”上。 “券商股的波动性较大,虽然短期流动性有利好,但我觉得不能盲目追高,风险较高。”对于近期券商股行情的异动,某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对记者表示,短期流动性改善利好交易量和缓解信用风险担忧,但预计后续中小创业绩披露的商誉减值以及经济数据下行压力仍然会引起股价波动。 “2018年券商的业绩不太好,今年业绩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所以行情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上述私募总监认为。 招商证券认为,在业绩下行且不确定性增强的环境下,以中小创为首的公司更加受益于流动性改善、风险偏好的提升以及并购重组政策预期的好转。 补充流动性 往常来看,1月份临近春节,企业、居民有大量现金需求,年初信贷投放量也较大,加上财政存款上缴,往往资金面较为紧张。 此外,2019年1月大量货币政策工具到期(1月份MLF到期4060亿元),地方债务限额提前下达导致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提前至年初(机构估算3000亿元左右,而银行是地方债的主要认购方),因此资金面缺口较大。 星石投资认为,本次央行采取全面降准的操作,相对定向降准,可以释放更多资金补充银行间的流动性。 2018年下半年以来,受贸易摩擦、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外围资本市场调整的影响,市场信心处于极度低迷的状态,业内人士分析,本次全面降准可以提振资本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从实体经济层面看,12月份PMI数据再次回到荣枯线以下,意味着经济仍有下行压力,本次降准将有利于银行资金成本的下降,同时释放更多资金用于扩大信贷,可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星石投资认为。 央行表示,降准将释放的资金,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MLF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MLF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对此,华商基金固定收益部总助张永志表示,央行此次降准及时回应了市场的呼吁,体现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决心。当前基本面和流动性仍对债市形成有力支撑,债牛有望延续。 近日国内债市延续强势,现券交投热情重燃,主要利率债收益率下行2个基点左右,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一度创逾两年来新高。 具体来看,中金认为要注意流动性的投放节奏,由于今年春节是2月5日,意味着取现高峰是1月末2月初。随着取现高峰逐步到来,资金面反而不会很明显地松。 “当然还需要考虑央行还会通过逆回购等短期流动性工具来进行调节,2~3月整体资金面宽松格局已定。” 另外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金融机构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期难以大幅提升风险偏好,因此低信用等级的企业预计仍难获得银行流动性支持。[详情]
喜迎降准 机构挖掘结构性机会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李惠敏 上周五两市低开高走,沪指在跌破2018年10月19日低点后快速拉升,沪指深指收盘时分别上涨2.05%和2.76%,个股呈现普涨局面。东方财富数据显示,陆股通北上基金当日净流入4.63亿元。当日晚间,机构喜迎央行降准,多家机构表示,此次降准力度较大,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将挖掘结构性机会。 提振市场情绪 上周五晚间,央行发布降准决定: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新华基金对此表示,本次全降准共计释放资金1.5万亿,此前推出的TMLF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也将释放约5000亿资金,考虑到一季度到期的1.2万亿MLF不再续作,央行净释放资金8000亿元。从2019年的数据看,预计符合置换标准的为年初、年中和年末时点三次MLF到期的小高峰,结合季节性因素来考虑,年初的降准已经落实,年中仍有再次降准的可能,市场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2019年将逐步向10%附近靠拢。 海通量化团队表示,这一举措能够对冲春节前的流动性波动,有望提振市场情绪。星石投资亦认为,本次降准时间点并不意外,是为了平衡春节前资金面的季节性波动。全面降准相对定向降准,可以释放更多的资金补充银行间流动性,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目前货币政策仍有空间,本次全面降准只是开始。 新华基金表示,对比2017年春节前的TLF和2018年春节前的临时准备金操作,此次释放的是长期资金且资金成本大幅降低,央行降低融资成本、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非常明确,对企业盈利改善有一定提振作用。 北京一家私募基金表示,对标前几次降准,此次力度较大,有助于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上周五已经小幅加仓了部分个股,将在观察市场成交量、两融数据等基础上,择机继续小幅加仓。 挖掘结构性机会 新华基金表示,上周五沪深两市处于低估值超跌阶段,市场随后的反弹表明在当前经济加速寻底阶段、市场对适度货币宽松的期待,主要是央行宣布降准在短期内提振市场情绪和风险偏好。不过,单纯风险偏好的提升难以过久持续,还需自下而上寻找逆周期盈利有支撑的板块和结构性机会。 海通量化团队表示,综上所述,A股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长期配置价值凸显。宏观因子持续弱势,央行再度降准对冲,力度超出预期,短期市场有望反弹,但中期走势仍不明朗,需要关注后续公布的货币及信贷数据能否真正企稳。市场风格方面,建议继续关注中证500。 展望未来,新华基金表示,关注逆周期类行业和享受政策利好的成长类行业,在基本面和无风险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有望获得超额收益,中长期看好5G、新能源汽车和军工等方向。行业配置建议超配非银、地产、建筑、汽车、电新、TMT。 星石投资表示,在实体经济放缓的压力下,2019年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偏松,市场利率中枢较2018年有望继续下行,财政政策更积极有效,在边际宽松的政策托底下经济增速大概率逐步见底。目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经济正由“旧动能”向“新动能”转向的过程中,托底政策大概率涉及科技,届时以科技为主的弱周期成长股有望成为弹性最强的品种。 鼎实财富表示,上周五股市跌破前低2449点后大幅反弹,央行降准1%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周五市场以“大阳线”回应,短期阴霾情绪得以缓解。新版个人所得税旨在为工薪阶层减税,有利于国内消费保持稳定。持续的政策利好,有助于市场预期边际改善,但持续性还需保持观察。商品市场本周普涨,在原油强势反弹的带动下,能源及化工板块跟涨明显。 不过,东北证券指出,单纯的降准本身很难改变股市的运行状态,降准对股市的利好程度要远小于降息;降准更多是对冲性质。参考2011年以来历次降准后股市的走势,降准后股市的表现与降准信息是否提前反应、降准点位在股市所处的牛熊阶段以及股市传统的时间窗口有关。参照历史上破底翻的形态以及逆周期政策预期,参照降准当日股市提前反映了降准预期、估值处于历史底部以及市场即将处于传统的1-2月份春季躁动发生的时间窗口,故而,市场将由单边下跌转向2450-2650点的区间震荡形态、如周一指数高开2%,则短线可考虑回避;如高开低走,则可以考虑在尾盘附近适度介入,以步步为营的思路运行。 东北证券认为,操作上应以逢低适度布局,但不宜过分急躁的思路应对;从往年春季行情的特征看,一般如果1月份蓄势、2月份上涨概率更大些。方向上,两大类:其一,逆周期政策驱动板块,如基建、龙头券商、5G等板块;其二,顺周期业绩平稳的一些高股息,如部分银行、部分龙头地产、公用事业类的高股息率个股。[详情]
基金看好5G为代表的科技股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徐文擎 上周五晚间,央行决定2019年1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在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基金人士认为,降准将释放的资金,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这将进一步夯实A股政策底,风险偏好阶段性修复可期,2019年看好与投资相关度较高的基建以及事关中国长期经济发展核心动能的高新产业,以5G为代表的科技股尤为值得关注。 全面降准只是开始 2019年伊始的前两个交易日A股接连下跌,在上周五开盘创出4年新低后开启报复性反弹。盘后央行宣布全面降准,向市场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星石投资认为,本次降准时间点并不意外,延续精准调控基调,意在平衡春节前资金面的季节性波动。全面降准相对定向降准,可以释放更多的资金补充银行间流动性,提振资本市场信心、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并且,目前货币政策仍有空间,本次全面降准只是开始。不过,星石投资同时认为,在稳定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上,需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拳,尤其是在稳杠杆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应该发挥更大作用。未来财政政策有望通过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有效的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扩大财政赤字率等手段对冲经济下行,稳定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和消费。在“经济逐步见底+利率中枢下行+政策支持”的宏观背景下,科技类别有望领先。 上投摩根基金认为,此次降准有助于大幅提振市场投资者信心,尤其在经济数据回落、企业盈利水平下行的背景下,此次降准具有指标性意义,说明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要求正在逐步落地,预计未来更多利好政策还将继续出台。 2019年看好高新产业与基建 基金人士认为,全面降准进一步夯实政策底,尽管未来股市不一定马上见底,但出现结构性机会是大概率事件。 中欧基金表示,在2019年中期之后,形势将更加明朗,届时上涨机会可能大于下跌机会。在未来行业板块方面,仍然看好5G为代表的科技股、竞争力强的医疗类股、品牌力强的消费股以及部分底部反转的行业。 中欧基金分析称,首先,未来2-3年,5G投资会比4G高峰期投资高70%左右,而目前是运营商资本支出处于三年最低的时候,2019年至2021年间大概率会一年比一年高。其次,虽然仿制药公司受到带量采购的影响,但医疗行业主要指标是医保,这一数量是增加的,A类药支出减少的情况下会增加B类药的支出,换言之,药的种类增加、就诊人数增加,总量大概率还将会出现增长。结构方面,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会更大,创新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等细分行业竞争力强的公司前景依然乐观。最后,看好品牌力强的消费股,主要指消费频次高、品牌生命力持续时间长的公司。 上投摩根基金提到,在当前估值进入历史底部的背景下,政策利好将是2019年A股投资的重要看点,尤其是与投资相关度较高的基建以及事关中国长期经济发展核心动能的高新产业值得重点关注。此外,前期受市场情绪回落影响较大,估值水平大幅回落的绩优品种也有望具备阶段性投资机会。 世诚投资认为,由于2019年前几个月的不确定性因素,会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控制好股票头寸,静待风险释放。但整体上仍然看好2019年股市大环境,风险偏好阶段性修复可期,尤其5G、基建等方向会有比较好的机会。[详情]
远观经济 稳经济而言,中国的政策工具包里并不缺少政策组合拳,而全面降准显然是其中的重要一拳。 1月4日,央行时隔三年后,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经综合测算,本次降准总共释放资金1.5万亿元,净释放资金8000亿。与此同时,央行仍然强调,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央行全面降准超出外界预期 央行此次降准是在预料之内——在此之前,无论是中国经济的一些重要指标,特别是12月份官方的PMI跌破了荣枯线,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2019年宏观政策大的方向性的决定都预示着,货币政策将为稳定经济整体预期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这次降准又大大超出了外界预期:一是降准的时间选择在2019年开年第一周;二是降准的力度是1%,过去一般是下调0.5%;三是这次降准分两次操作,1月15日下调0.5%,1月25日再次下调0.5%,一个月内两次降准,这在以往比较罕见。 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的一面镜子。货币政策如何作为,反映了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也折射出下一步宏观政策的主要目标。 2019年,中国经济最大的政策目标是什么?是通胀?是系统性风险,还是经济增长?这些问题,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给出了答案。 其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是“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提出“要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由此可以判断,2019年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就是避免经济增长失速,这是主要矛盾; 二是对于2019年经济政策的总方向,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排序也好,“六稳”也好,其实都表明,今年中国经济的最主要目标就是稳定经济,稳定预期。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所有宏观政策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 三是货币政策的具体描述上,2018年经济工作会议对于货币政策的描述明显不同于2017年。2018年的货币政策更加强调“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再没有强调“管住货币的总闸门”这些明显偏紧的用语。这意味着2019年稳健货币政策的大方向是“稳中偏松”; 最后,2018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再强调“逆周期操作”,这强烈预示着,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的力度将会超过外界的预期。 对于稳经济,中国并不缺政策组合拳 货币政策偏松,会不会导致通胀和房价再次报复性反弹?会不会导致资本流出和人民币贬值?对于这些问题,我完全同意经济学家余永定的观点。那就是,在当前情况下,中国经济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金融风险的防范,包括房地产泡沫、企业杠杆率过高、影子银行风险、地方融资平台违约,但最迫在眉睫的问题是经济增速的过快下滑。 而且,从目前的指标看,通胀不会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威胁,房价在经历连续三年的反弹后,上涨的动力也基本衰竭,特别是在居民杠杆已经高企,购买力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房价在2019年报复性反弹的概率并不高。 当下最最重要的问题是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向外界表明中国稳经济的决心。在实体经济疲弱的情况下,释放流动性会导致资金流向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但也绝不能投鼠忌器。任何政策都有负面效应,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什么完美的政策。 中国经济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强心剂。当然,就2019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复杂性而论,仅仅靠货币政策是难以完全扭转预期的,我们还需要投资政策,特别是基建投资强力跟进,需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需要让大家都感受到“大规模减税”,需要刺激消费的具体举措。 当然,还需要超乎外界预期的实质性的改革举措。我一再预判,外界对2019年中国经济的预判太过于悲观了,因为就稳经济而言,中国的政策工具包里并不缺少政策组合拳。 □马光远(经济学者)[详情]
■本报见习记者 王明山 1月4日,央行宣布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对此,十家公募基金在上周末一同发声,肯定央行降准的积极意义。 南方基金认为,央行此次降准标志着中国货币政策彻底和美国脱钩,显示的是人民币汇率持续稳固,央行对维护外部均衡的充分自信。未来,中国货币政策更加关注内部的问题,而不会过多考虑是否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方向相反,货币政策独立性显著提高。 中欧基金也肯定了降准政策的积极意义,并认为实体经济和商业银行将成为本次政策调整的受益者:对实体经济而言,降准和普惠金融政策将强化央行货币政策的覆盖深度和广度,有利于纾解当前“银行不敢贷、企业不敢借”的困境,打通从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机制,增强企业的中长期信心。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界杨德龙也表示,央行2019年年初即启动降准,表明了对实体经济的大力支持。 上投摩根基金认为,央行此次降准有助于大幅提振市场投资者信心,尤其在经济数据回落、企业盈利水平下行的背景下,此次降准具有指标性意义,说明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要求正在逐步落地,预计未来更多利好政策还将继续出台。 中信保诚基金认为,本次央行降准符合市场预期。对冲流动性偏紧是表面原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是根本原因。本次降准仍有一定控制。后续货币政策仍将进一步宽松。关键还是要看货币向信用的传导何时见效。降准对市场短期有利,但不宜过度乐观,相对利好资金敏感型行业。 另外,大成基金、平安基金、金鹰基金、诺安基金和华商基金均发声表示,央行降准加快经济基本面见底,进一步提高了A股吸引力。特别的,农银汇理基金提到了对流动性和利率较为敏感的科技股、券商、地产等板块的看好,金鹰基金认为此次降准优先利好行业龙头,看好银行和券商股,诺安基金和华商基金则认为较为宽松的资金面也将继续推动债券行情,债牛行情有望延续。 诺安基金表示,本次全面降准符合预期。虽然目前银行间流动性总量处于充裕水平,但考虑到一月中下旬由于缴税缴准及春节前取现需求带来的资金缺口,本次降准对稳定市场预期以及降低资金成本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体现了央行维稳资金面的意图。此外,为了更好的释放流动性及降低资金成本,2019年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降准。较为宽松的资金面也将继续推动债券行情,我们维持总体看多观点不变。 华商基金固定收益部总助、华商稳固添利债券基金经理张永志也对此表示,央行此次降准及时回应了市场的呼吁,体现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决心。展望后市,张永志认为当前基本面和流动性仍对债市形成有力支撑,债牛有望延续。 另外,众多私募基金也分析认为A股将迎来更多的政策利好,而央行降准仅仅是开始。例如,星石投资近日发声,认为本次降准时间点并不意外,是为了平衡春节前资金面的季节性波动。全面降准相对定向降准,可以释放更多地资金补充银行间流动性,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目前货币政策仍有空间,本次全面降准只是开始。在“经济逐步见底+利率中枢下行+政策支持”的宏观背景下,科技类别领先。[详情]
降准如期而至 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或加大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张莫 北京报道 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央行称,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此次降准完全符合预期。2018年4月,央行实施当年第二次降准时,首次允许银行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MLF。这种操作方式,有助于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流动性结构,同时适当释放增量资金。此次推出此举,有助于保障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有利于商业银行在春节前后做好各项金融服务。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赫表示,全面降准是一项服务实体经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支持普惠金融的举措。他表示,预计今年全年还会有2-3次降准。为了更好地实现价格调控工具的作用,需要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调控工具的约束力。 董希淼也表示,2019年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将可能加大。他还表示,除了降准,当下更重要的是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在连续多次定向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之后,流动性已经较为充裕了,“宽货币”目标已经实现,但小微和民营企业仍然感觉融资难融资贵。其中原因之一是“宽货币”并未走向“宽信用”,而实现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货币政策传导是关键。因此,还应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使流动性能够更有效率地注入实体企业。[详情]
货币政策发力逆周期调节 来源:经济参考报 □王静文 1月4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央行同时宣布,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将不再续做。 此前,央行已于去年12月19日创设了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以定向降息的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放贷款。1月2日,央行又宣布自今年起放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至“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范围扩大至大部分银行。三项政策叠加,再去除一季度到期MLF不再续作因素,央行将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此次降准并未超出市场预期,因为每年1月份银行体系都面临着流动性缺口。2017年央行推出的临时流动性便利工具(TLF),2018年推出的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都是为了弥补缺口。而此次央行之所以全面降准而非临时性措施或定向降准,主要是出于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日前官方公布的2018年12月制造业PMI跌至49.4%,创2016年3月以来新低和2009年以来同期新低,超出市场预期,再加上2018年11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正转负,2019年的经济下行压力已不容忽视。当前全球经济已进入下行拐点,我国出口增速预计将明显放缓,加上国内投资消费欲振乏力,企业居民信心整体偏弱,银行信用扩张意愿不足,政策必须提前发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这是开年即全面降准的最重要原因。 二是优化流动性结构。2019年1月流动性缺口较大,除了春节前取现需求增加和缴税等季节性因素之外,还有两方面因素不容忽视:一方面,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2019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提前下达,债券发行较往年提前,将会给流动性带来压力。另一方面,由于贸易顺差持续减少,央行外汇占款余额已连续4个月下降,同样也加剧了流动性压力。通过全面降准,可有效满足银行的流动性需求。 三是降低融资成本。目前商业银行获得资金的主要方式是央行公开市场操作(OMO)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成本较存款准备金要高,且由于要求抵押物,又导致了流动性分层现象,大型银行流动性充裕,而中小银行流动性不足。通过全面降准释放低成本资金,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据央行介绍,降准置换MLF,每年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而安排在年初降准,则有利于银行做好全年信贷工作安排。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删去了“中性”和“把住货币供给的总闸门”的表述,转而强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李克强总理1月4日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座谈会时也强调,要注重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实行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适时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和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支撑。这预示着后续将会有更多的边际宽松政策出台。 另外,由于目前美国加息节奏倾向于放缓,我国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正在逐渐打开。考虑到存款准备金率仍处较高水平,预计后续仍有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动作。而考虑到央行工作会议今年对“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并一轨’,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的安排,未来降息更可能会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而非存贷款基准利率。 央行降准之后,周边资本市场应声而涨,而人民币汇率则应声而降,不同市场已经表现出了不同反应。除此之外,预计降准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房地产市场预期,这就需要政府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防止房价大起大落。与此同时,应继续落实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各项配套措施,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从债券、信贷、股权等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支持力度,使央行放出的“水”能切实流向最需要的领域。[详情]
来源: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降准以后谁受益——兼论过去的经验为何不再有效? (海通宏观每周交流与思考第300期,姜超等) 摘 要 受到美国18年12月制造业PMI大幅下滑、苹果公司业绩预期低迷的拖累,上周(18.12.31-19.1.6)美股一度暴跌,并拖累节后的中国股市出师不利,但上周五的A股还算争气,出现难得的大幅反弹,总算在新年第一周实现了开门红。 上周五经济方面最重要的消息有两条,第一条是李总理考察了中行、工行和建行三大银行,并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 第二条是当晚央行就宣布对所有金融机构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1.5万亿,而在对冲1季度到期的MLF之后、净释放资金约8000亿。 因此,如果要寻找上周五股市反弹的原因,央行全面降准或许是最重要的一个。而对于降准的影响,市场上流传比较多的是下面这个解读: “第一、每次降准降息,是一定要否认这是放水的举措,一定要强调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没有改变;第二,每次降准,基本都要提到为了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但最终几乎都和中小企业无关;第三,每次降准,第一时间最亢奋的是股市,但股市从来没有因为降准而由熊转牛;第四,每次降准,都说和房地产无关,但最大的受益者基本都是房地产。” 这里面的潜台词,其实说的是降准在重走放水老路,解决不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股市没有用,而房地产最受益。 但在我们看来,这种说法其实具有巨大的误导性,降准是不是放水、对经济、股市和房市到底有用没有?并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其实是需要我们根据中国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分析,而且这一次的答案,未必是那么简单。 一、降准就是放水?没有那么简单! 由于过去10年中国经济的债务堆积、地产泡沫,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于货币超发,因此只要看到央行使用各种工具投放货币,诸如逆回购、MLF、PSL,以及准备金率下调之类,都一律解读为放水。 什么是放水?关键在于广义货币超增。 要知道央行有没有放水,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做放水。 过去十年,许多一二线城市房价翻了好几倍,年均涨幅超过15%,和这一涨幅大致相当的只有中国的广义货币增速。从07年到17年,中国的广义货币M2从40万亿翻了4倍到170万亿,年均增速高达15%,远超同期10%左右的GDP名义增速。 而广义货币M2其实还低估了中国的真实货币增速,原因在于央行定义的货币是各种存款,但大家知道现在老百姓去银行不一定是存钱、而是去买银行理财,而银行理财不是存款,所以就不在央行统计的货币指标当中。而2007年时的银行理财只有5300亿,到2017年已经达到30万亿人民币,整整翻了60倍。 所以在加上银行理财代表的影子银行以后,2017年中国真实的货币总量已经达到200万亿人民币,比2007年翻了5倍,这才是过去10年房价飞涨的根本原因。 央行决定基础货币,过去并未超发。 而央行能决定的其实是基础货币,这只占广义货币的很小一部分。比如说在18年11月,中国的广义货币高达181万亿,而同期的基础货币只有30.5万亿,占比仅为1/6。 而且从过去的数据来观察,从07年到17年,中国基础货币总量从10万亿增加到30万亿,年均增速为10%,远低于广义货币M2的15%。尤其是从12年到18年,中国基础货币从25万亿增加到30.5万亿,年均增幅不到4%。 因此,过去的货币超发并不能归结于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失控,广义货币超发。 而要想创造广义货币,除了央行提供基础货币以外,商业银行投放信贷其实是更加重要的环节,这才是创造广义货币的核心。 从07年到17年,中国的银行信贷规模从26万亿激增至126万亿,年均增速高达17%,这才是中国货币超发的根本原因。 降准是否放水,关键在于信贷! 因此,要判断降准是否是放水,关键在于商业银行是否会大幅增加信贷投放。 从这个意义上说,央行本轮降准始于18年4月份,目前大型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从本轮降准开始时的17%降至13.5%,但是信贷增速并未大幅回升,说明到目前为止的央行降准并没有形成放水,更不用说大水漫灌! 二、关闭影子银行,难走放水老路! 巴塞尔协议,用资本约束银行。 历史上的金融危机都与商业银行贷款发多了有关,无论是日本的泡沫经济还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原因在于商业银行是个高杠杆机构,通常只有10%左右的资本金,其他的钱都是借的,如果商业银行借的钱太多、贷款又发放错了地方,就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所以痛定思痛,大家发明了巴塞尔协议来规范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行为,核心内容是商业银行有多少资本金,就最多只能新发多少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长期约在12%,理论上能实现的贷款增速最多就在12%左右。但是过去10年我国银行的资产年均增速高达17%,远超其资本充足率。 在2009年的时候,中国还没有严格实施巴塞尔协议,所以当4万亿政策出台之后,银行的贷款增速一度超过30%,这还可以用不知者不罪来解释。 而在2012年以后,中国开始正式实施巴塞尔协议三,理论上银行的资产扩张速度就应该严格受限了,但我们观察到12年以后信贷增速稳中有降,但是银行的总资产增速始终保持在15%左右高位,这其实是源于影子银行的大发展。 影子银行逃避监管、导致货币超发。 按照巴塞尔协议,银行的每一笔信贷投放都要占用其资本金,因此哪怕银行想给房地产企业放贷,但如果其资本金用完了,那么就不能放贷款了。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漏洞在于,如果银行贷款对象是金融机构,由于国内默认金融机构的风险很低,所以银行贷款给金融机构的话就不太占用资本金。所以大家发现,银行可以先把钱借给其他金融机构,再通过其他金融机构把钱借给房地产企业,这样的话资本监管就被绕过去了,这就是著名的通道业务的原理,也是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核心内容。 从14年到16年,信托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的总规模从28万亿激增至55万亿,其实大部分都充当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通道角色,共同打造了巨大的影子银行,导致了货币超发。 实质重于形式,抑制通道业务。 而从18年开始实施的各项金融监管,其中的核心内容在于打破刚性兑付、穿透式监管,这其实相当于把中国式影子银行彻底关掉了。 首先,过去影子银行大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帮助银行逃避资本监管,通俗的说,影子银行可以帮助银行把资产改头换面,从房地产贷款变成同业贷款或者表外贷款。而17年和18年,我国发布了《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和《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要求银行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将穿透原则落实在监管要求中。 也就是说,商业银行需要穿透层层交易,将其同业或者表外资产的最终债务人作为交易对手,并计入相应的风险,这就相当于把影子银行的伪装撕开了、如实占用风险资本。而影子银行本身也有相应的成本,既然做影子银行的好处没有了,自然大家就不做了。 结果就是信托公司、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子公司这些主要的金融通道规模大幅下降,以及社会融资总量当中的三大非标融资持续萎缩。 打破刚性兑付,抑制无效需求。 其次,过去影子银行大发展,除了逃避监管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刚性兑付。 中国影子银行当中最重要的两块资产,一个是房地产融资,另一个是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而房地产融资其实是依附于土地财政,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在于政府信用的隐性担保。 而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在2018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下发,“终身问责”的机制进一步强化。 而在新增隐性债务终身问责的机制之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大幅萎缩,城投债的净发行从过去年增1万亿下降至5000亿左右,而新增基建信托在18年萎缩了3000多亿、以往都是大幅新增。 过去影子银行大发展,离不开政府信用的隐性加持,试问既没有违约风险、收益率又高,那谁不想做呢?但是未来如果管住了地方政府的隐性举债,那么就只剩下了市场化的融资需求,而在18年中国企业债的违约超过100只,违约金额超过1000亿,如果要自己承担违约风险,哪里会有这么多融资需求呢? 关闭影子银行,难走放水老路。 因此,只要我们坚持影子银行的监管不变,未来即便商业银行重新发放信贷,也必须在银行表内进行,要占用相应的风险资本、自己承担相应的风险,这就意味着其信贷发放一定是审慎的,就不太可能重新出现货币超发。 其实,很多发达国家对银行都没有准备金率的要求,比如英国、加拿大、瑞典、新西兰,即便有要求的准备金率也都很低,比如欧元区、日本和美国;而很多经济体实施的是零利率乃至负利率,但它们的货币信贷增速都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金融危机以后、各国都加强了金融监管。 所以,只要我们不放松影子银行的监管,其实就不是重走放水老路。 三、增加资金供给,推动利率下行 下面,我们来分析降准的可能影响。 堵偏门开正门,资金需求受限。 首先,由于我们对地方隐性债务的严监管,以及房住不炒的定位不变,未来的信贷需求即便有所改善、也难以大幅激增。 对于政府融资,我们其实是在堵偏门、开正门。一方面,我们在19年可能会上调财政赤字率从2.6%到3%,同时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两者合计可能比18年多出一万多亿。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影子银行的监管不变,因此城投平台的非标融资依然趋于萎缩,再加上规模超万亿的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已在18年基本到期,这两块政府融资在19年的同比萎缩幅度也会超万亿。 综合来看,其实政府的总融资可能会企稳,但是不会大幅增加。 而在房地产融资方面,过去几年的大幅激增主要来自于居民部门举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但未来棚改货币化安置转向实物化安置的趋势非常明确,如果没有棚改货币化给居民提供资金,加上通胀回落导致贷款实际利率回升,也很难指望居民部门贷款增速大幅回升。 因此,基建和地产两大块重要融资需求并没有激增的可能性。 资金供给增加,推动利率下行。 而在另一方面,降准会大幅增加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有助于推动利率下行。 我们知道准备金率的全称是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商业银行的存款要缴纳一部分给中央银行,缴纳的标准就是法定准备金率。但其实商业银行放在央行的钱不仅是法定准备金,还会多出一部分备用,这一部分叫做超额准备金。而在央行降准之后,降准的那一部分法定准备金就变成了超额准备金,俗称超储率,这个指标是衡量金融市场资金供给的最重要的指标。 而在18年的多次降准之后,18年2季度的超储率升至1.7%,3季度也维持在1.5%,均比17年同期明显上升。而在这一次的全面降准之后,超储率有望超过2%,意味着资金的极大充裕。 而从历史数据的角度观察,在08年之后我们有过四次降准周期,每一次降准的过程均伴随着国债利率的持续下降,这说明降准会增加资金供给,推动利率下行。 四、支撑债市牛市,提升股市估值 货币利率大降,支撑债券牛市。 在19年以来,一个重要的变化是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下降。 19年第一周,货币利率R007和DR007的均值在2.4%左右,而R001和DR001的均值在1.9%左右,这差不多是回到了2016年以来的最低值。 货币市场利率的下降形成对债券牛市的有力支撑,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目前的DR007已经降至2.36%,低于2.55%的7天逆回购招标利率,前者相当于市场对7天回购利率的定价,后者相当于央行的定价,前者低于后者说明市场开始产生央行在公开市场降息的预期。 另一方面,货币利率对债市利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各期限国债利率可以看做是预期货币利率在未来不同时间的加权均值,因此货币利率下降将推动国债利率继续下降。 从历史数据观察,过去几年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比R007平均高出30bp,而目前按照2.4%左右的R007,其和国债利率的利差依然高达70bp,这意味着未来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仍有较大的下行空间,有望进一步下行至3%以下。 无风险利率下降,提升股市估值。 而国债利率下降对金融资产定价有着重要的影响。 按照DCF模型,影响股票定价的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其未来的盈利,二是无风险利率,三是风险溢价。而国债利率越低,就意味着无风险利率越低,那么股市的合理估值就越高。 过去一年以来的无风险利率大幅下降理应提升A股的估值,但是当前的股市估值反而降到了历史最低点附近,源于市场的悲观预期,这其实反而酝酿着巨大的潜力。 五、货币增速难升,地产未必受益 最后,我们来谈谈我们对房地产的观点,其实大家也知道我们的观点,从17年以来我们对地产市场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而即便是全面降准了,我们的观点也没有变化。 过去货币增速高,推动房价大涨。 为什么对地产市场谨慎,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因为决定房价涨幅的是货币增速的高低,而货币高增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过去大家看好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讲过很多个故事。 房价涨最早大家谈的是人口红利,但是中国的人口红利早在2011年就结束了,而今年的争论已经变成了中国的总人口数是不是开始下降了,所以人口红利角度对地产市场的支撑早就不存在了。 问题是2011年以后,房价照样在涨,后来大家说房价与需求关系不大,而是由供给决定了,政府垄断了土地供应,所以房价只涨不跌。还有人拿全球各国房价涨幅作为案例,说大多数国家的房价一直在创新高,所以房价永远涨,日本的房价下跌只是特例。而在《动物精神》中,罗伯特.席勒说美国地产泡沫时期其实也在讲类似的故事。而美国房价跌了以后,大家对这个故事已经闭口不谈了。 而在我们看来,真正能持续解释中国房价上涨的逻辑只有一个,就是货币超增,从07年到17年的中国广义货币增速均值为15%,所以可以解释同期房价的持续大涨。 但是展望未来,我们认为货币高增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在管住影子银行、打破刚兑之后,未来中国货币增速中枢将从15%降至7-8%,这意味着房价潜在涨幅将大幅回落,而考虑房子存在折旧,过去的暴涨透支了居民收入,那么未来房价可能在很长时间都不会涨了。 未来货币利率低,房价未必能涨。 未来随着货币增速下台阶,中国将步入低通胀时代,与之对应的是进入低利率时代,因此货币层面的最大利好在于货币利率下降,但这其实未必能推动房价上涨。 如果回顾一下过去10年,中国的房贷利率均值高达6%,而主要城市的租金回报率一般不超过2%,这说明大家并不在意利率的高低,哪怕买房的贷款利率很高、买了房以后的租金回报率很低,但只要房价每年能涨10%以上,那么一切都不是问题。 但反过来说,未来随着利率下降,哪怕中国的房贷利率降到4%,但是由于货币增速回落、房价不涨了,那还想不想买房?其实隔壁的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在其80年代房价暴涨时,其官方利率均值高达5%,而后来日本利率一路下降甚至走向了负利率,但房价下跌了20多年,原因无他,日本的货币增速在80年代高达两位数,而目前在0左右。 因此,我们想说的是,当前中国正处于历史性的拐点,很多过去的规律其实在未来并不一定适用。过去大家看到货币放松,想到的就是放水、房价上涨。但是在我们管住影子银行、打破刚兑之后,货币政策放松并不会导致大水漫灌,只会推动利率下降,支撑债市上涨、提升股市估值,而对房地产市场意义不大。 一、经济:工业生产暂稳 1)地产低位反弹。30大地产商18年12月地产销售面积增速从16%升至35%,主要34城市地产销售增速从-1.9%升至4.5%,但其中18个三四线城市地产销售增速从-14%降至-17%,三线以下城市地产销售占全国的7成以上,这意味着全国地产销售依旧偏弱。 2)汽车销售仍弱。12月前三周乘联会乘用车批发、零售同比增速-30%、-35%,均较11月跌幅扩大、再创新低,意味着12月乘用车销售仍弱。 3)工业生产暂稳。6大电厂12月发电耗煤降幅从13%收窄至1.7%,12月全国粗钢产量增速依然保持在8.9%高位,12月重卡销售增速回升至21%,意味着12月工业生产短期依旧稳定。 二、物价:通缩风险未消 1)食品继续上涨。上周食品继续上涨,其中蔬菜、水产品、禽价上涨,猪价、蛋价小幅回落,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3%。 2)CPI继续下降。12月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农业部农产品批发环比涨幅分别为0.9%、2.2%,预计12月CPI食品价格环涨0.8%,12月CPI略降至2%。 3)PPI继续下降。12月国际油价大跌,国内钢价、煤价持续回落,12月港口期货生资价格环比下降2.1%,预测12月PPI环比下跌1.2%,12月PPI同比涨幅下降至0.7%。 4)通缩风险未消。19年以来商品价格出现企稳反弹迹象,但由于18年4季度商品价格跌幅过大,我们预测19年1月份PPI将降至负值区间,通缩风险并未消除。 三、流动性:央行全面降准 1)利率大幅下行。上周货币利率大幅下行,其中R007均值下行170P至2.49%,R001均值下行6p至1.96%。DR007下行44bp至2.37%,DR001下行6bp至1.9%。 2)公开市场回笼。上周逆回购到期回笼5800亿,央行逆回购操作1100亿,国库定存到期回笼1000亿,公开市场净回笼5700亿。 3)汇率小幅升值。上周美元指数小贬,人民币兑美元小幅回升,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回升至6.87。 4)央行全面降准。上周央行宣布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同时1季度到期的MLF不再续作,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1月份将面临逆回购和MLF到期,春节前取现需求,缴税缴准和地方债提前发行的考验,而降准意味着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充裕,可以对冲近期的资金扰动,也有助于从宽货币到宽信用的传导。 四、政策:基建投资加速 1)金融服务实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中行、工行、建行考察时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更大力度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着力做到小微企业贷款扩量降本。要把握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风险的平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 2)基建投资加速。一个月来,发改委共批复八个城市及地区的城市轨道与铁路建设规划(包含新增),包括重庆、济南、杭州、上海、长春五个城市轨道交通,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新建西安至延安、江苏省沿江城市群三个区域铁路建设,总投资约为8600亿元。 3)促进保税区升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促进综合保税区升级,打造高水平开放新平台;决定推出便利化改革措施,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注销难”问题。 五、海外:美12月非农超预期,鲍威尔表态倾听市场 1)美国12月非农超预期。上周五,美国公布就业数据,18年12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人数31.2万人,远超市场预期,18年12月美国失业率从前月的3.7%上升至3.9%,劳动参与率上升至63.1%,非农私人企业平均时薪环比和同比分别上升至0.4%和3.2%。 2)鲍威尔表态倾听市场,必要时会调整缩表。上周五鲍威尔在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发言,他提到对美国经济看好,货币政策不是预设的,美联储将保持耐心实施灵活的政策,对市场的信号保持敏感,仔细倾听市场对风险的担忧,他不认为缩表是近期市场波动的主要原因,但如果得出了不同结论,会毫不犹豫调整缩表计划。 3)苹果公司下调一季度盈利预期。上周三盘后,苹果公司CEO库克发布了一封致投资者信,提到预计2019财年一季度苹果公司营收840亿美元,低于此前指引的890-930亿美元,下调毛利率至38%,是此前指引区间的下限。该消息引发市场担忧,苹果股价在上周四暴跌近10%。 4)欧元区通胀略低于预期。上周五,欧洲统计局公布了欧元区通胀数据,欧元区12月调和CPI同比 1.6%,略低于预期 1.7%,而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后的欧元区核心调和CPI的12月同比初值为1%,与预期和前值持平。[详情]
来源:方正固收 1、抛开主观性的判断,如果我们冷静直面这一轮强信号的宽松政策的话,目前呈现给我们的相对确定的线索指向的并非是一幅宽松的蓝图: 1)此次央行分两次降准(15日与25日)的用意更可能是对冲式降准,而央行计算日期的做法显示了“惜金”的态度; 2)今年一月还有4300亿元的回笼压力需要对冲,如果当前的货币政策宽松坐实的话,我们至少在投放上还需要另一个8000亿。 2、另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自2018年年中以后,货币政策已不处于宽松的趋势之中,货币政策执行“显性宽松+隐性收紧”的稳健组合已有一段时间: 1)长端收益率的走势是烟雾弹,更有说明性的信息是:超储规模的增长速度在近半年的时间里连续下降,R3M也在近来连续上升; 2)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趋势延续的概率要更高于拐点出现的概率。 3、如果要据此政策信号判断货币政策开始宽松的小拐点来临,至少目前的证据是不够的: 1)观察货币政策的关键是获知尽可能稳定的信号,而稳定的信号源是次月央行的资产负债表。 2)经验上,只根据公开市场操作形成的判断及预期都是不稳定的,原因是我们不能及时获知央行体外流动性(外汇占款、财政吞吐、季末跨节)的变化的情况。 3)另外,1月也是个非常特殊的月份,多数年份的1月的货币政策信号也是不稳定的,我们需要综合考虑1-2月流动性的变化,才能得到更可靠的判断。 4、货币宽松的幻觉可能是我们致命的自负,我们依然要警惕在增量流动性缺失下,仅凭宽松信号带来的行情二阶递减的风险,至少我们对更剧烈的波动要有心理准备。 5、注重波段操作也是我们接下来更应重视的策略:春节前行情缓慢调整的可能性更大,对于仓位过重且久期拉得过长的账户,在这次降准带来的亢奋情绪褪去后,可适度减仓。 6、产业债的信用下潜仍然需要非常谨慎,建议观望中信用、规避低信用;而城投债可做适度信用下潜。[详情]
上投摩根:估值底部+政策暖风 2019年A股投资不悲观 2019年伊始,政策面就出现重大利好。1月4日中国央行宣布,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上投摩根基金认为,央行此次降准有助于大幅提振市场投资者信心,尤其在经济数据回落、企业盈利水平下行的背景下,此次降准具有指标性意义,说明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要求正在逐步落地,预计未来更多利好政策还将继续出台。 在当前估值进入历史底部的背景下,政策层面的利好将是2019年A股投资的重要看点,尤其是与投资相关度较高的基建以及事关中国长期经济发展核心动能的高新产业值得重点关注。此外,前期受市场情绪回落影响较大,估值水平大幅回落的绩优品种也有望具备阶段性投资机会。 公私募基金评降准集锦:政策利好不断 降准只是开始[详情]
公私募基金评降准集锦:政策利好不断 降准只是开始 新浪财经讯 昨日(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19年1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公告称,“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这样安排能够基本对冲今年春节前由于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央行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诺安基金认为,本次全面降准符合预期。虽然目前银行间流动性总量处于充裕水平,但考虑到一月中下旬由于缴税缴准及春节前取现需求带来的资金缺口,本次降准对稳定市场预期以及降低资金成本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体现了央行维稳资金面的意图。此外,为了更好的释放流动性及降低资金成本,2019年可能还会有进一步的降准。较为宽松的资金面也将继续推动债券行情,我们维持总体看多观点不变。 诺安基金提示,关注风险点如下:降准资金释放时点可能与缴税缴准及取现节奏有差异,需关注短期资金供需不平衡的风险,关注央行中下旬维稳力度。此外,银行间非银资金跨节需求可能带来结构性的资金价格抬升,这对于货币资金来说可能是较好的资产配置时点。[详情]
货币宽松加码,利率下行未止——央行降准点评 (海通宏观固收姜超、姜珮珊、李金柳) 摘 要 2019年1月4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我们的点评是:货币宽松加码,利率下行未止。 央行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央行宣布,19年1月实施降准置换MLF,将在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19年一季度到期的MLF不再续做。而1月2日央行已宣布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微企业贷款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据央行测算,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综合考虑即将开展的TMLF、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标准调整,以及置换一季度到期的MLF,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对冲春节前压力。1月资金面将面临逆回购和MLF到期、春节前取现需求、缴税缴准以及地方债提前发行的考验。央行指出,此次的安排能够基本对冲今年春节前由于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并继续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支持,同时置换MLF可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进而为实体经济降成本。 货币宽松加码。18年以来央行多次降准、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并创设TMLF工具,货币政策的实际宽松不断加码。18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央行货币政策例会,以及19年1月的央行工作会议均提到,要强化逆周期调节,适时预调微调,意味着当前总需求较弱、宽信用未现的宏观环境下,为保持信贷和社融合理增长,流动性将继续维持合理充裕。 利率下行未止。降准意味着短期流动性将保持充裕,对冲近期的资金扰动,有利于带动短端利率下行,从而打开长端利率下行空间。展望2019年,我们认为债市依旧向好,主要有三大因素的支撑:一是基本面继续下行,通缩风险再现;二是央行货币宽松延续,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调空间,而为了疏通信贷传导,央行或下调公开市场招标利率;三是美国经济明显减速,美国加息周期即将结束,海外因素对国内利率下行的制约消退。另外,随着货币政策宽松和民企抒困政策落地,再融资风险趋降,信用风险缓释。建议以利率债和优质信用债为主进行配置。 正文: 2019年1月4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我们的点评是:货币宽松加码,利率下行未止。 1.央行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 央行宣布,19年1月实施降准置换MLF,将在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19年一季度到期的MLF不再续做。而1月2日央行已宣布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微企业贷款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 根据央行的测算,此次降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而综合考虑即将开展的TMLF、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标准调整,以及置换一季度到期的MLF,净释放长期资金规模约8000亿元。 2.对冲春节前压力 央行指出,此次的安排能够基本对冲今年春节前由于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19年1月资金面将面临逆回购和MLF到期、春节前取现需求、缴税缴准,以及地方债提前发行的考验。1月MLF是在1月15日到期,因而1月15日的降准,主要可以用于MLF的到期置换和应对1月中的缴税带来的资金波动,1月25日继续降准,则有助于缓解春节前夕取现需求的流动性压力。而全面降准也是意在继续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支持,央行表示,置换MLF可降低相关银行的付息成本约200亿元,进而通过银行传导,为实体经济降成本。 3.货币宽松加码 18年以来央行多次降准、多次增加再贷款及再贴现额度、并创设TMLF工具,货币政策的实际宽松在不断加码。无论是18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央行货币政策例会,还是19年1月的央行工作会议,都提到了要强化政策的逆周期调节,适时预调微调。而1月4日总理在银保监会的座谈会也提到,要适时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和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当前经济的总需求依然较弱,制造业PMI在18年12月跌破荣枯线,并创下16年3月以来的新低和09年以来的同期新低,同时货币政策传导依然不畅,虽然前期央行已多次降准并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和支持民企融资,但宽信用效果目前尚未彰显,到18年11月各个口径下的社融增速仍在下滑,这意味着未来为了保持信贷和社融的合理增长,流动性仍将继续维持合理充裕。 4.利率下行未止 降准意味着短期流动性将保持充裕,对冲近期的资金扰动,有利于带动短端利率下行,从而打开长端利率下行空间。展望2019年,我们认为债市依旧向好,主要有三大因素的支撑:一是基本面继续下行,19年经济大概率继续下滑,而通缩风险再现,支持无风险利率继续下行;二是央行货币宽松延续,未来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调空间,而为了疏通信贷传导,央行或下调公开市场招标利率,有助于利率继续下行;三是美国经济明显减速,美国加息周期即将结束,海外紧缩对国内利率下行的制约消失。 信用债方面,宏观经济趋于回落对于信用基本面不利,但减税降费和资源品价格回落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另外,随着货币政策宽松和民企抒困政策落地,再融资风险趋降,信用风险缓释。建议以利率债和优质信用债为主进行配置。 [详情]
【华泰电话会议纪要】如何看待本次降准?——华泰总量+行业全方位解读 华泰策略团队 张馨元/策略分析师 今天央行宣布全面降准,我们认为,这次降准形成对场内资金的短期情绪支撑+历年都不缺席的春节前后的春季躁动(我们在12.21发布的报告《复盘十年春季躁动:2019躁动吗?》有详细研究)+中美谈判截止日期前的空窗期,三点之下短期场内资金的情绪会有修复。行业配置继续关注通信、券商、建筑(我们自12.23策略周报《再强调资本市场改革重要性都不多》持续推荐券商)。 我们认为现阶段影响A股大势的有三大内部因素和三大外部因素,我们把这次降准和三大内部因素结合在一起看影响。 第一、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与A股能获得的流动性分配,一个是流动性总量问题,一个是流动性分配问题,这次降准改善流动性的总量,但由于今年地方债发行节奏将加快+金融委推动尽快启动银行永续债发行,我们认为降准释放的流动性将较多地锁于展期的地方债务和补充的银行资本中,A股市场流动性短期内难以显著受益,但中期内或将降低市场风险溢价,所以我们倾向于认为此次降准是对场内资金的短期情绪形成支撑,未来还是需要等待可能的降息和资本市场改革对A股流动性形成增量改善。 第二、信用传导的渠道疏通与实际效果,这点比第一点更重要,因为“水”边际宽松的趋势从2018年延续至2019年应该是市场一致预期;但相比于“水”,“渠”是更关键的问题,也即信用传导机制,我们在去年11.18发布的年度策略报告《渠成水到,浇灌成长》中有详细阐述。银行信贷“渠”的风险偏好较低、信用传导有顺周期性,这次降准继续改善银行负债端的压力,但资本和资产端仍有压力,这条“渠”上:基建链条的信用传导受制于地方政府杠杆率;民营经济的信用传导受制于风险补偿较低和企业盈利仍处在下行区间。我们认为更关键的“渠”是直接融资,直接融资风险偏好相对较高、有一定逆周期投资特性,这条“渠”的顺畅有赖于资本市场改革有力推进和资金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虽然当前信用传导仍存在问题,但我们认为A股市场在10月下旬已对信用传导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充分的认知,可以用于验证的市场迹象是:10月中旬和11月中旬市场对低于预期的9月和10月社融数据的反应不一样,11月中旬没有再因此下跌,所以我们认为后续这一大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大概率是边际改善,而不是边际恶化。 第三、股权质押风险所构筑的A股政策底,从10月下旬的救市态度、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共振为重点”的表态、从今天市场早盘跌破10月下旬低点后的表现来看,我们认为股权质押风险所构筑的政策底仍在。 行业配置继续关注通信、券商、建筑(我们自去年11月年度策略开始推荐通信,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12月23日开始推荐券商)。(1)通信:5G产业链受经济周期和政策波动影响较小、确定性较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5G商用步伐”;(2)券商:资本市场改革在明年经济工作中的重要度显著提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隔三年再提提高直接融资占比;(3)建筑:11、12月基建项目批复力度加大,定向降息打开市场对降息周期开启的预期,建筑业的成本端对降息周期高敏感。 李超/宏观首席:全面降准之后还会有全面降息! 【央行普降准备金率1%,符合我们预测】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我们认为央行本次降准符合我们年度策略报告《冬尽春归,否极泰来》预测观点,“央行货币政策在2019年大概率会选择降准来解决社融增速内生动力匮乏的问题,我们预测2019年央行会有3-4次降准”,以及我们后续报告《一月降准概率高》中观点,“央行有望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一月份降准概率高”。至此,我们认为央行在2019年大概率还会有3次降准。 【流动性影响统计】我们统计,2019年1季度MLF到期量为1.2万亿元,央行在答记者问中指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由此推断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考核约释放5000亿元。 【央行有望二季度降息】我们在年度策略报告《冬尽春归,否极泰来》中预测,“央行会在2019年一次下调10个BP左右的逆回购和MLF利率来应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压力,预测7天逆回购2019年下调10BP至2.45%”,我们认为,央行有望二季度降息。第一,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回落速度有望超出预期,PMI反映出来的经济活力快速回落,央行货币政策有望全面转向稳增长目标。第二,特朗普重启“跳水保护小组”旨在加强对美联储的“干预”力度,从保障维稳流动性、降低股市波动、预防美股与美国经济的负面联动角度考虑,“跳水工作小组”重启或减缓美联储加息,外部货币环境的改善使得我国央行掣肘因素减少,央行降息的压力降低。 张继强/固收首席 事件: 2019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本次降准符合我们和市场的预期 我们在年度策略指出,2019年货币政策重心转向逆周期调控和疏通传导机制,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仍有余地,降准置换MLF仍有操作空间,时间点关注1月份MLF到期。我们在上周周报中也提及1月份有降准的必要性。此次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印证了我们此前的判断,时间点也符合我们的判断。 降准前已经释放了充分的相关信号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大逆周期调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要有效缓解实体融资难、融资贵,与2014、2015年提法相似,表明货币政策整体上保持相对宽松状态。近期政策层频频释放货币政策宽松信号,今日,总理接连考察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并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 一个点的降准多不多?不多,可能还需要其他工具补充流动性缺口 1月公开市场操作将集中到期,我们统计,截至月末逆回购到期量仍有5200亿元,此外还有3980亿MLF到期,总到期量达到9100亿元。1月份是缴税大月,加上今年春节在2月初,且农民工返乡潮提前,居民取现需求提前,1月份M0流出量或超出预期。此外,今年地方债发行提前,国债、政金债发行也提前,会导致财政存款增加,产生短期的流动性收紧效果。当然,我们认为央行在降准的同时可能会同时进行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投放,TMLF的操作也值得关注。 降准能解决当下的诸多问题吗?不能,宽信用还需要其他配套措施 宽信用的几个环节当中,金融体系和融资主体抑制的问题最为突出。我们将宽信用分为四个环节:货币政策、金融体系、融资主体和项目资本金。货币政策已经转为偏松,对金融主体而言,地方政府和城投融资受制于财政23号文等隐性债务清理的约束,其中,非标融资等政策存在边际调整可能。存款等监管政策也已经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掣肘因素,亟需调整。 融资渠道需要开正门,企业债、票据等受到鼓励。而对金融机构而言,缓解当前过度监管、交叉监管带来的微观主体约束过强或是2019年监管政策着力的方向,激励机制的重建也有赖于考核指标、监管政策的边际调整。 债市会如何反应?降准并不是一个强化型信息 我们不改变对债市的基本看法:经济下行压力显现,货币政策易松难紧,宽信用尚未看到成效,债牛的根基尚未动摇,行情在时间上尚未走完。空间上,我们仍认为难比2016年低点。短期处于资金面宽松时点,仍需要适度提防春节前的资金面扰动风险。真正的行情逆转可能需要看到社融增速的回升,预计发生在二季度。操作层面上,继续享受债牛的同时,也应随着利率的继续下行逐步调整布局。房地产债可能是政策放松预期的受益者,而过剩产能和部分产业债面临的估值和信用风险仍在加大。 风险提示:宽信用政策超预期;一季度地方债供给超预期;央行会否干预回购等利率。 郭其伟/银行组长 央行继续降准1pct,政策频出提振银行信贷供给能力 央行于1月4日宣布降准,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pct,分别于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下调0.5pct。同时2019年Q1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叠加1月2日央行调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口径,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工具配合,货币政策加大刺激力度,流动性进一步充裕推动银行资产放量增长可期。降准意在提升金融机构信贷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资本充裕银行具有更强信贷扩张潜力,我们看好资本较为充裕、零售转型突出的上海银行、光大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 净释放流动性8000亿元,置换MLF节约银行付息成本200亿元 根据央行测算,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TMLF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释放资金,再考虑今年Q1到期的MLF不再续做,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根据我们测算,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口径变化可释放增量资金估计约2000-5000亿元。2018年Q1投放的MLF约为1.2万亿元,该部分到2019年Q1不再续作。我们测算TMLF新增投放约为2000-3000亿元。央行表示置换MLF可节约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该部分成本节约预计可提升2019年银行业净利润约1%。 降准为银行供应中长期资金,行业或迎来量升价稳 本次降准对银行影响有三方面。第一是为银行供应充足中长期资金,为银行信贷扩张提供弹药,缓解负债端压力。第二是释放增量流动性较其他类负债来源成本较低,有助于银行稳定息差。第三是流动性合理充裕,叠加金融委提出尽快推动银行发行永续债并研究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银行资产增速提速可期。行业或迎来量升价稳环境,银行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测算上市银行2019年净息差约提升2.6bp,净利润约提升1.9% 我们考虑普惠金融降准口径调整与本次降准共同影响,测算上市银行净息差约提升2.6bp,上市银行2019年净利润预计提升1.9%。根据我们测算,上市银行本次降准约释放1万亿元。两次降准净息差提升最高银行为成都、农行、工行,分别约提升5.5、4.5、4.2bp。利润增速提升最快银行为江阴、农行、成都、平安,分别在2019年预计净利润上提升4.5%、3.9%、3.2%、2.8%(主要假设:MLF置换金额按照各银行央行借款占行业向央行借款比例估算,银行2019年贷款收益率预计较2018H1下降10bp。 刺激频出提振银行信贷供给,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可持续期待 本次降准释放资金规模总体适度,后续货币政策仍有空间,财政端投资刺激与减税降负政策发力可期。首先,央行此次货币刺激力度合理,考虑春节前流动性集中投放,央行MLF到期不再续作与降准相互配合,释放增量流动性规模适度。准备金率处于高位,货币政策仍有空间。其次,财政刺激政策尚待发力,后续政策协同值得期待。结合近期监管机构加速推进银行资本补充,我们认为信用修复逐步推进,银行资产规模放量可期。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超预期;资产质量下行超预期。 刘雪菲/非银组长 券商贝塔属性高,政策+市场+业绩预期改善,估值仓位双低位,重视券商板块高弹性。 一、基本面看政策催化有望陆续落地,业绩边际改善预期强: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隔三年重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并指出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能力。证券行业是直接融资核心载体,将以服务实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展望2019,政策预期向上,我们预计科创板、沪伦通、长期资金入市、创新业务等政策利好有望陆续落地。市场预期向上,行业整体2019年业绩边际改善预期强。 二、估值和仓位看具备反弹启动基础: 复盘2018券商板块走势: 第一阶段:1月,在政策呵护,流动性边际改善,板块上涨。 第二阶段:2月-10月中旬,严监管周期、弱市下业绩承压、股票质押风险担忧聚集升级三因素影响下,板块持续下跌磨底。大券商2018年估值0.9-1.1倍左右。 第三阶段:10月中下旬-12月上旬,政策及市场环境多维度改善,纾困计划缓释股票质押风险担忧,叠加估值低位,推动板块波动上涨。大券商2018PB区间1.1-1.4。 第四阶段:12月中下旬,市场交投活跃度降低、政策预期消化,板块有所回落。 本周五反弹后六大券商2019PB区间0.9-1.4。剔除掉有一定独立行情的个股,代表性的大券商在1-1.2左右。 三、持续性有赖跟踪政策及市场预期边际变化: 回顾券商板块历史走势,向上行情以估值合理性为前提,政策环境优化与流动性宽裕为驱动,而改善的力度与节奏则决定行情的持续性。密切跟踪政策及市场预期边际变化带来的催化作用。 四、标的推荐: 落实到标的推荐上,反弹一般是板块启动,中小标的往往股性较强。但中长期看,行业内并购重组、资源整合初现端倪,龙头效应日趋强烈。优质券商综合实力优势显著,盈利和抗风险能力凸显。一是提示重视券商板块行情,二是从中长线逻辑选优质龙推荐中信、广发、招商。 《金融行业周报(2019第一周)》2018年12月31日 《循政策风起,觅柳暗花明—证券行业2019年度策略》2018年11月18日 韩笑/地产分析师 职业资格号:S0570518010002 开年迎接流动性红包,政策改善大势所趋 今日央行宣布1月15日和25日分别降准0.5个百分点,预计释放资金1.5万亿元,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继2018年4次降准之后,2019年初货币政策延续松紧适度、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的总基调。 房贷利率如期见顶。我们从二季度以来持续强调货币政策的调整有望从行业供需两端发挥资金面的边际改善作用,这点已经从房贷利率体现。融360数据显示,2018年11月全国首套房按揭利率环比持平,终结了2017年1月以来的连续上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武汉等热点一二线城市按揭利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调,印证我们去年房贷利率见顶的判断。 稳杠杆进一步加速融资集中度。20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去杠杆提出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做到坚定、可控、有序、适度,我们认为结构性去杠杆节奏有望进一步趋于温和。2018年12月房地产进入发改委支持优秀企业直接融资的行业名单中,同时11-12月地产信用债审批和发行速度有所加快(月均新发600亿左右,较2018全年月均值增长22%左右),叠加降准带来的流动性改善,龙头房企融资成本有望延续优化态势,加速行业融资集中度的提升。 政策周期似曾相识燕归来。2018年四季度以来地方政策出现一定改善空间,菏泽、广州、珠海、合肥、青岛等接踵而至,我们认为未来因城施策将是大势所趋,过去持续收紧的政策周期将得到缓和和改善。 行业回落但龙头继续增长。克而瑞数据显示2018年百强房企销售金额突破11万亿元,同比增长35%。虽然12月单月销售增速较年中60%的高点回落至21%,但是行业集中度依然保持快速提升,TOP10、20、50销售集中度分别达到26.9%、37.5%和55.1%。此外货值集中度同步提升,2018年TOP10房企新增货值占比高达55%,销售、融资、货值集中度的提升有望进一步巩固龙头房企相对优势的扩大。 从去年二季度开始我们持续强调房地产行业的积极因素开始累积,回顾来看流动性边际改善、去杠杆节奏趋缓、地方政策边际改善等都逐步兑现我们预期,地产股有望迎来估值底部叠加边际改善所带来的估值修复行情。[详情]
十大机构火线解读央行全面降准!可释放1.5万亿流动性,如何影响股市楼市汇市?降息概率多大? 券商中国 成真 1月4日晚间,央行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天中午,根据中国政府网消息,2019年新年伊始,李克强总理于1月4日接连考察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普惠金融部,并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座谈会。总理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 从总理提出全面降准,到央行落地全面降准,中间只隔了短短五个小时的时间,可谓是有备而来。各大机构如何看待央行此次降准,用意几多?本次降准将对未来市场造成什么影响,来看十大机构这样解读。 华泰宏观李超:央行全面降准之后还会有全面降息央行普降准备金率1%,符合预测 央行本次降准符合预期,央行货币政策在2019年大概率会选择降准来解决社融增速内生动力匮乏的问题,预测2019年央行会有3-4次降准。所以,央行在2019年大概率还会有3次降准。 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考核约释放5000亿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季度MLF到期量为1.2万亿元,央行在答记者问中指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由此推断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考核约释放5000亿元。 央行有望二季度降息 央行会在2019年一次下调10个BP左右的逆回购和MLF利率来应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压力,预测7天逆回购2019年下调10BP至2.45%,央行有望二季度降息。 第一,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回落速度有望超出预期,PMI反映出来的经济活力快速回落,央行货币政策有望全面转向稳增长目标。第二,特朗普重启“跳水保护小组”旨在加强对美联储的“干预”力度,从保障维稳流动性、降低股市波动、预防美股与美国经济的负面联动角度考虑,“跳水工作小组”重启或减缓美联储加息,外部货币环境的改善使得中国央行掣肘因素减少,央行降息的压力降低。 中信建投策略:全面降准优化流动性结构,降息补资本值得期待1. 降准替换MLF,优化流动性结构 首先本次降准是替换2019年Q1到期的MLF,用期限更长的降准来替代相对短期的MLF流动性投放。这有助于商业银行体系做好全年的长期信贷计划,用于上交准备金的资金期限更能与长期信贷计划匹配,优化了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结构。 2. 降准支持实体经济 本次降准之后,商业银行体系进一步获得了基础货币,基础货币相对宽裕,无风险利率会进一步下降,这对产业资本通过期限套利来降低实体经济利率水平具有重要的帮助。 3. 补充资本金仍然是银行第一要务 针对影子银行的金融去杠杆产生的最大压力是资本金压力,这是中国经济信用扩张受限的核心原因。经过2018年的利润积累和外部融资,商业银行体系2万亿左右的资本金压力已经缓解了55%左右。补充资本金仍然是银行扩张信用、支持实体经济的必要条件。 4. 降息的概率进一步提升 由于中国经济总需求下降,银行资本金压力的缓解。实体经济的利率实际上已经开始下降,降息的概率将进一步提升。降息之后,实体经济资本成本会得到更加明显的改善。降息值得期待。 5.股票市场震荡反弹 虽然降准到信用扩张再到信用转移存在着很长的路径,但是政策的支持会带来情绪上的提振。降准之后降息概率加大,进一步印证了2019年产出下降和利率下降的判断。这种条件下,成长股占优,券商的质押风险有所缓解。因此券商和成长股将成为股票市场的占优板块。 国泰君安:央行有动力维稳国内资本市场 早前的政策已经释放了较为明确的前瞻信号,经济指标走弱强化信号的可置信度,降准的常态化操作明确了市场对于1月份即进行降准的预期。近期债券期现均创下新高,股债携手同涨,从市场表现来看此次降准在市场意料之中,并且预期已经先行。央行选择当前时点进行降准,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1. 中美利差走阔、汇率企稳为货币政策腾出空间。 美债收益率下行推动中美利差走阔,美元指数未能继续突破给予汇率喘息空间,两者共同给与了货币政策更大的“对内平衡”的空间。 2. 与“417”降准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存在“维稳”的需求。 在中美博弈之中,央行有动力维稳国内资本市场,而“打铁还需自身硬”,维持A股稳定之外也有对冲经济潜在下行压力的考量。 3. 地方债提前发行、跨年流动性的时点性冲击需要对冲。 从根本上来说,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是确定性的。而考虑到地方债未使用额度1.35万亿提前下达,地方债供给压力从往年的二季度提前至1月份,而下半年以来央行多次公告为应对地方债交款需求进行逆回购投放。此外,传统意义上春节前居民体现、企业分红导致现金漏损,缴税、缴准压力下,需要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给予对冲。 中泰证券李迅雷:全面降准倾向于补充银行流动性,稳定银行负债 根据央行公告,本次降准释放约1.5万亿资金,考虑定向降准和MLF不再续作的因素,共释放长期资金8000亿元左右。而1月份本就存在巨大的基础货币缺口:外汇占款流出、5000亿左右的缴税规模、和1万亿左右的春节取现因素等。 根据2018年央行操作的特点,本次降准在意料之中,一方面在18年基础货币缺口较大的缴税月份中,央行均进行了降准对冲(18年4月、7月、10月);另一方面在过去几年春节,央行都采用了不同操作解决春节基础货币缺口巨大的问题,如17年的TLF操作,18年的CRA操作等,本次降准并不意外。 有了定向降准为何还要有全面降准?二者意义并不完全相等。 2014年央行引入定向降准机制,2018年在定向降准中设立了“普惠金融”的标准,而在2019年进一步放松了这个标准。相比全面降准,定向降准主要存在两点不同,一是在投放规模上,可以估算出定向降准大概投放规模在5000亿左右,难以弥补1月基础货币缺口;二是在目的上,定向降准更倾向于引导银行贷款资金投向,而全面降准更倾向于补充银行流动性,稳定银行中长期负债。 中金固收:当临时降准少了“临时”,放松才刚刚开始一、今年春节前采用全面降准,效力比去年的临时降准更强 在去年多次使用降准政策之后,央行在2019年继续给了开门红包,在春节前再度降准1个百分点。去年央行在春节前曾经使用临时降准工具(CRA),允许银行可临时使用不超过两个百分点的法定存款准备金,使用期限为30天。去年在CRA的配合下,春节资金超预期的宽松,春节前后7天回购利率的波动幅度远低于历史上的平均水平。而今年央行显然有备而来,在春节前再度通过降准,而不是“临时”降准来释放资金,在熨平春节资金面波动的同时,还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帮助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成本。 二、春节前降准释放资金规模巨大,足以抵消春节资金需求 一般每年春节都是资金面紧张高峰,原因在于老百姓会从银行提现来过年,而提现的过程对应需要银行将等量的超储资金质押给央行置换现钞,所以会导致超储率下降,从而出现资金紧张。因此,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央行额外投放流动性来缓冲这种资金紧张局面。从历史数据来看,春节前取现金的规模最高峰可能接近2万亿。但春节后,这些现金又会陆续回存到银行,银行的资金压力也会逐步缓解。 三、是否真的宽松,看回购利率是否下降 无论央行采用什么样的流动性投放工具,衡量是否宽松的唯一标准是观察二级市场7天回购利率是否下降。因为央行操作的7天逆回购利率经过2018年的上调,目前是处于2.55%的水平。理论上二级市场的7天回购利率不会低于央行OMO操作的7天逆回购利率。事实上2018年7月末8月初资金面很松的时候,央行后来重新适度收紧流动性,把二级市场7天回购利率抬回到2.55%以上。但2019年年初以来,由于资金面比较宽松,7天回购利率实际上是回到2.55%附近水平。衡量这次降准是否真正意义上宽松的唯一标准就是观察后面二级市场7天回购利率是否会持续保持在2.55%以下,如果是,那么这次放松不是结构性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放松。尤其是按照前面的分析,2月份资金面将会异常宽松,7天回购利率保持在2.55%以下的概率很高。 四、美联储放松预期增强以及美元走弱,开启中国新一轮货币宽松的大门 虽然央行去年以来持续有降准等宽松动作,但货币市场利率在降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没有继续下降的了。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制于美联储加息以及美元走强,人民币汇率保7的压力比较大。但随着美国股市下跌,美国经济走弱以及通胀预期走弱,一切都将不同。今年人民币破7的压力并不大,因为美联储也将被迫开始放松,市场已经由此前的加息预期转为降息预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快速回落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旦美联储开始放松,美元和其他货币的利差重新压缩,美元走弱,人民币贬值压力就会减少,中国央行就具备再低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的空间。今年债券牛市有两轮,第一轮是融资需求收缩和风险偏好下降,长端利率先下行,先压平收益率曲线;第二轮是短端利率再度大幅下行,开启第二轮牛市,收益率曲线牛市变陡。基于这样的一个判断,即使10年国债回到2016年的低位2.6%-2.8%的水平也都并不为怪。因为当1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以下,10年国债即使降至2.6%-2.8%也并非不合理。 货币政策传导不畅,除了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低以外,跟利率不足够低也有关系,当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从海外市场盈利越来越难(经常账户顺差大幅缩小),资本回报也必然是越来越低的,如果资本回报下降,不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必然也是没有动力借钱的。从这个逻辑来看,利率降低是刺激经济回升的必由之路,没有看到利率的显著下降,就担心经济刺激政策可能会推升经济并结束债券牛市是没有逻辑根基的。 长江宏观赵伟:央行对冲式托底加码,信用派生环境或逐步筑底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释放背景下,央行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对冲式托底。伴随政策维稳加码,信用派生加快修复,社融增或速在1季度前后企稳。 当下,信用派生环境已进入筑底阶段,随着政策维稳的进一步加码,信用派生环境将加快修复。预计在2019年1季度前后企稳、随后进入修复通道。滞后于信用环境2-3个季度,经济的底部或需要等到3季度末之后才能看到;全年经济增速预计在6.1%左右。降准也可能对债市形成提振,但需警惕收益率过快下行后的调整风险。 蚂蚁金服研究院副院长邓海清:货币政策宽松进一步加码,降息可期 货币政策宽松进一步加码,按照2014-2016年“先定向后全面,先降准后降息”的路径,此次全面降准标志着货币政策宽松从初级阶段进入中级阶段,未来降息可以期待。 全面降准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2018年末已公布经济数据整体处于经济危机以来最差水平,部分指标甚至与经济危机时期相同。 全面降准仍属于稳健货币政策范畴,因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货币政策,而是与经济金融形势相适应的货币政策,在经济下行周期,需要货币宽松进行逆周期调节。 宽货币的目的是为了宽信用,即促进银行向实体经济投放资金,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良好的货币政策环境。 对于债券市场,不应只看到宽货币的目的是宽信用,更应当看到中国经济转型的长期性、央行货币宽松周期的长期性。在经济转型成功、经济真正回暖、央行紧货币都还看不到之时,债券牛市仍远未结束。 光大宏观张文朗:“稳预期”恰逢其时 2019中国降准环境适宜,具有一箭双雕的效果。一方面,降准有助于补充流动性,支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2018年中国的M2和社融增速持续下行,M2增速已下行至8.0%附近。通过对“存款性公司资产负债表”拆分我们发现,“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主体为影子银行业务)的大幅收缩拖累M2增速。2019年银行的表外业务预计将持续压缩约2万亿规模,若2019年M2增速保持在8%左右的水平,则年度M2需要增加近15万亿。降准有助于弥补流动性需求。 2018年中国的金融市场呈现出明显的“追逐风险资产,抛弃安全资产”的风格,表明金融机构陷入顺周期收敛的环境中,叠加表外转表内压力,金融机构信用释放的阻力增大。而从企业层面看,由于对未来经济预期变弱,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也出现疲弱现象。信用供给、需求两方面,合力造成了中国信贷传导渠道不畅的局面。继续定向和全面降准,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负债端成本,增加银行信贷意愿,同时通过政策诱导,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刺激中小企业走出需求疲弱的困境,反转市场的信用收缩预期。 参考2018年的经验,预计今年还有多次降准的可能。但鉴于经常项目可能出现逆差,降准部分起到对冲基础货币投放减弱的作用。在楼市只是初步调整的情况下,松货币的幅度有制约。 华创宏观张瑜评央行降准:此时降准可谓一石多鸟 1. 对冲季节性春节流动性冲击。 2.一月中旬有大笔MLF到期(1月15号有3980亿MLF到期)正好再次降准置换,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3.赶在一季度利率债供给提前落地发力前向金融市场提供足够流动性,配合财政发力节奏的前倾化。 4.2019年二季度通胀又向上脉冲高达2.9左右,提前降准也避免了二季度降准促发通胀和汇率担忧。 5.银行新一年信贷工作安排之前及时降准,利于银行做全年信贷工作部署。 6.在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的背景下,降准或明显提升银行超储率,利好长端利率继续下行,同时一定程度从流动性利好资本市场。 联讯证券李奇霖:大类资产仍看好债券第一,8000亿是为应对基础货币缺口+宽信用 2018年的三次降准(4/7/10月),都是对冲的思路(缴税+MLF到期),避免出现短期流动性泛滥,兼顾内外均衡,此次降准1%也是如此,以后也会这样。最根本的目的还是给银行补充低成本资金,为银行加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提振宽信用效果保驾护航。 第二,市场瞬时反应不大,后续关键在于宽信用效果 从市场表现来看,此次降准并没有带来脉冲式的利好。十年国开活跃券(180210)先下后上,整体来说无明显变化。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降准被讨论许久,基本已被市场price in,投资者当前更为关注宽信用的效果。 第三,大类资产仍看好债券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因风险偏好波动导致债券短期调整并不足为惧,在信用宽松和基本面拐点仍未明显形成之前,宽货币周期不会轻易终结,未来期限利差大概率继续走平,信用利差出现小幅收缩,城投价值更优。 在基本面和企业盈利向上拐点确立前,股票市场更多的是结构性机会。[详情]
公私募基金评降准集锦:政策利好不断 降准只是开始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鹏扬基金解读如下: 降准影响 据统计,2019年1季度MLF到期量为1.2万亿元,央行在答记者问中指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由此推断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考核约释放5000亿元。 一般来说,春节的取现需求大概在2万亿左右,今年的取现高峰在1月底2月初,而MLF在1月的到期量为3900亿,因此春节取现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MLF在2月的到期量为3835亿,随着春节后现金回流银行体系,2月的资金面将保持宽松。 投资对策 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宽松是信用恢复扩张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短期内资金维持宽松是最确定的。 债市方面,降准利好债券,特别是中短期限的债券。但是,信用扩张的条件还未完全具备,尤其是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下滑的同时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还处于周期高位,因此企业尚未有加杠杆的意愿,这保证了利率的下滑趋势还未结束。 鹏扬基金宏观分析师龚德伟预测,未来债券市场以利率债和中高等级信用债为主的慢牛行情保持不变。策略上,在保证负债稳定的基础上,建议维持中性久期,推荐杠杆套息策略。 另一方面,降低企业融资利率是恢复信用扩张的必要条件,但利率政策目前受到汇率的制约,由于我们认为美国经济放缓与信用紧缩的趋势将更明显,货币政策的空间将逐步打开,后续降低公开市场利率可以期待。 股市方面,鹏扬基金股票投资部王高远认为,降准提升股票市场的短期风险偏好,无风险利率下行个股相对估值更加便宜。中期仍需观察信用宽松能否改善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盈利能力。[详情]
新浪财经讯 1月4日中国央行宣布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大成基金分析认为,汇率压力减小为降准提供了空间。近期美元指数走弱,美债收益率下行,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所缓解,为央行实施降准提供了空间。 大成基金进一步指出,此次央行降准并非大水漫灌。1月份中旬缴税及1月中下旬居民和企业较大的现金走款需求会大幅减少流动性,同时地方政府债提前发行对流动性产生较大压力。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此次央行降准的时间选择在了15日与25日,对冲中旬缴税与下旬现金走款需求增多,体现央行精准平滑流动性波动的操作思路。 展望未来,大成基金认为,货币政策维持稳健,财政政策还有发力空间。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带来企业投资意愿减弱,银行贷款意愿不强,12月制造业PMI指数49.4%,前值50%,预期50%,为2016年7月以来首次跌破枯荣线。此次降准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18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维持稳健,流动性基本保持合理充裕状态,后期预计积极的财政政策会继续加力提效。 公私募基金评降准集锦:政策利好不断 降准只是开始[详情]
“预期内的超预期”央行分次降准仍属定向调控 促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金融时报 记者 李国辉 1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连考察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并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1月4日下午,降准随即应声落地。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明明称,降准属于“预期内的超预期”。虽然1月份降准已经在预期之内,但1个月内分两次降准的操作却是超预期的。2019年开年以来,央行准备金工具的使用均有超出市场预期的部分。一是1月2日调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二是1月份分别在15日和25日两次降准。 “实际上超预期的部分仍然可以理解。”明明表示,首先,每月5日、15日和25日是银行缴准时点,降准均在此三个时间点正式实施;其次,1月15日是企业集中缴税日,且当日有3900亿元MLF到期,存在约1.5万亿元的流动性缺口,因而在15日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约7000亿元至8000亿元资金;最后,1月25日临近春节,公众现金需求旺盛,当日降准0.5个百分点继续释放约7000亿元至8000亿元资金。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也表示,在1月份全面降准符合市场预期,不过,分两次实施出乎意料,方式很新颖,节奏上更符合季节性的资金需求,因为越是临近春节,现金需求量越大,银行的头寸会较为紧张。分两次实施,也意在向市场表明不是大水漫灌。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及相关操作净释放资金8000亿元,分两步实施是为了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 两次降准置换MLF累计释放8000亿元的资金,释放量大不大?明明表示,短期看,对比2016年1月份流动性净投放1.85万亿元、2017年1月份OMO+TLF释放1.1万亿元、2018年春节前后CRA约2万亿元+降准4500亿元+OMO的4895亿元,本次1月份单纯降准释放的资金量并没有特别大。而春节前的缴税、现金需求等较大,1.6万亿元对于弥补春节前的流动性缺口并不算漫灌。此外,一季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将加速发行,两次降准应该还要承担政府债券发行的供给压力。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表示,春节前现金需求量大,叠加年初信贷投放较多,银行流动性面临一定压力,降准释放资金有助于缓解这一压力。而且,今年地方债发行启动早, 此次降准也是为避免地方债提前发行给银行造成流动性紧缺。 “此次降准仍属定向调控,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促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展望未来,货币政策定向调控仍是主要特征。”鄂永健说。[详情]
中证报头版评论:全面降准!今年仍有较大空间 央行网站1月4日消息,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专家认为,此次降准是稳增长重要措施,并非“大水漫灌”。分两次实施与春节前现金投放节奏相适应,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19年每季度仍有降准可能,全年约有200个基点的降准空间。 图片来源:摄图网 力度超以往 专家表示,此次降准的力度超出以往。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此次一次性降准两个0.5个百分点,共计1个百分点,而历史上大多数是一次降准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准将分为两次实施,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专家表示,降准分两次实施,与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同时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1月降准已在预期之内,但1个月内两次降准的操作是超预期的。首先,每月5日、15日和25日是银行缴准时点,降准均在此三个时间点正式实施。其次,1月15日是企业集中缴税日,且当日有3900亿元MLF到期,存在约1.5万亿的流动性缺口,因而在15日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约7000亿-8000亿元资金。再次,1月25日临近春节,公众现金需求旺盛,当日降准0.5个百分点继续释放约7000亿-8000亿元资金。 三湘银行资深研究员谭松珩分析,降准分两次实施表明央行仍有利率底线思维。当前短端利率接近8月的低点,尽管目前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但央行还是不会让流动性过于充裕,使得利率过低。第一次降准50基点可以释放一定资金,在动态保持短端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不会冲击利率底线。第二次降准50基点后是用于对冲春节之后资金面紧张的态势。 并非大水漫灌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主管周景彤认为,本次降准的目的就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流动性偏紧、利率居高不下和融资难等背景下,稳增长的重要措施。 明明表示,降准置换MLF具有明显定向性,大型银行是主要置换对象,结合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标准调整后主要的大型银行可能都顺利达到第二档,仍然体现出本次降准操作向小微企业倾斜。 长江证券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赵伟表示,“这次降准和2018年的操作类似,都置换了MLF。降准1个百分点大概释放1.5万亿元,但是一季度MLF到期有1.44万亿元,降准后MLF到期不续作,用更便宜的钱替换比较贵的钱,定向引导资金流向实体、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未来在稳健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可能进一步提升组合型政策工具对于市场的传导效率,从流量、流向以及期限等多个维度有效进行‘滴灌’,防止‘大水漫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进一步降准仍有空间 专家表示,2019年仍有降准空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预计,未来每个季度均有降准可能。一是我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已连续4个月减少,随着外贸顺差趋于收窄,预计外汇占款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需要继续通过全面降准对冲外汇占款减少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压力;二是从历史和国际比较看,这次降准后大型金融机构13.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相对高位;三是尽管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确保了市场流动性需求,但由于其期限短和成本高等原因,不利于金融机构做好资产负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赫表示,预计2019年还会有2-3次降准。为了更好地实现价格调控工具的作用,需要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调控工具的约束力。除了对接地方债发行、保证对民企和小微企业贷款流动性合理充裕之外,之后的降准大概率也会对MLF进行置换。2019年全年MLF到期量将高达4.9万亿元,而央行也明确提出一季度到期的MLF不再续做,预计会使用TMLF进行对冲。 连平认为,未来央行可能继续运用各种工具引导流动性的流向配置和期限配置等,并将常规政策工具与结构性流动性管理工具相组合。流动性管理工具更加灵活,监管弹性将进一步增强。未来在稳健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可能进一步提升组合型政策工具对于市场的传导效率,从流量、流向以及期限等多个维度有效进行“滴灌”。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认为,央行有望二季度降息。第一,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回落速度有望超出预期,PMI反映出来的经济活力快速回落,央行货币政策有望全面转向稳增长目标。第二,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减缓,外部货币环境的改善使得我国央行掣肘因素减少,央行降息的压力降低。 连平认为,在美联储2019年仍有可能加息1-2次等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和资本流动性依然有可能承受压力,此时降息则有可能增大这种压力。从中美利差看,一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倒挂,即使不降息,其他利率也可能走向倒挂,若降息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压力。[详情]
从用定向降准替代全面降准,到重提全面降准,其背后反映的是经济稳增长的需要。当前,市场普遍预期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仍然在加大,经济下行期就需要出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予以对冲,即加大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全面降准的落地,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大水漫灌,在当下的背景看,全面降准将更多地发挥抑制经济增速下滑、补充基础货币投放缺口的对冲作用。 央行降准1个百分点 净释放长期资金8000亿 证券时报 记者 孙璐璐 1月4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这样安排能够基本对冲今年春节前由于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 根据央行估算,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央行相关负责人强调,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此次降准及相关操作净释放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置换中期借贷便利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实体经济降成本,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赫表示,全面降准是服务实体经济、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支持普惠金融的举措。据估计,2019年1月资金缺口在3.5万亿左右,本次降准有助于补充春节前资金缺口,保持市场流动性稳定。 对于为何此次不继续使用定向降准,而是改用全面降准,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相比全面降准,定向降准主要存在两点不同,一是在投放规模上,定向降准大概投放规模在5000亿,难以弥补1月基础货币缺口;二是在目的上,定向降准更倾向于引导银行贷款资金投向,而全面降准更倾向于补充银行流动性,稳定银行中长期负债。 此外,展望未来的货币政策取向,央行方面依旧强调,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松紧适度,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稳定宏观杠杆率,兼顾内外平衡,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详情]
⊙记者 李丹丹 张琼斯 ○编辑 陈羽 久违近3年的全面降准来了,为银行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提供增量“弹药”。 4日傍晚,人民银行宣布降准1个百分点,而且是首次以“两步走”的形式实施: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虽为全面降准,但是并不意味货币政策基调转变。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强调,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实属定向调控 绝非大水漫灌 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MLF不再续做。 人民银行解释称,这样安排能够基本对冲今年春节前由于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 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指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TMLF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MLF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据上证报记者查询,上一次全面降准还是在2016年3月1日。也就是说,这是时隔将近3年后首次全面降准。 但是,这并非意味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发生转变。上述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次降准符合市场预期。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此次降准选择了关键的时间窗口。一是从年初至春节前,市场流动性有较大波动,人民银行需维护市场平稳和流动性充裕,根据实体经济需要来进行适当降准,累计下调一个百分点力度足够。二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明显的情况下,降准为全年经济运行和微观经济提振信心,人民银行年初早早动手降准,金融机构也能获得更多资金筹备投放。 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仍会继续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指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松紧适度,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稳定宏观杠杆率,兼顾内外平衡,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关于未来降准的力度和频率,机构观点较为乐观。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表示,预计今年至少降准3至4次,初步判断一个季度1次,全面降准和定向降准会结合起来。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去年降准频率已经较高,今年降准将保持力度,甚至可能进一步升级和加码。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今年降准次数将多于去年。今年全球经济同比增速相比去年趋缓,外部压力更大,国内去杠杆影响没有充分释放,未来两年去杠杆进程还将继续,多种因素导致微观主体资金需求在增加。 “包括本次降准在内,2019年全年预计将有至少250BP的全面降准或定向降准,从而为稳增长托底,为促改革打开政策空间。”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 关于定向降准和全面降准之间的节奏如何把握的问题,明明认为,两者并行不悖,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但是考虑到流动性的集中供给,可以适当拉开操作时间。 伍戈预计,未来操作会更加倾向于全面降准,“流动性问题治本还是不容易的,总量放松很关键,未来全面降准的概率会更大。” 金融支持小微、民企“弹药”更充足 人民银行上述负责人解释,此次降准释放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置换MLF每年还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实体经济降成本。这些都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从利率水平来看,这次置换降准,有助于商业银行增加更多低成本可用资金。通过银行以及非银机构的利率下降,带动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连平说。 程实认为,从结构来看,本次降准进一步置换了MLF存量,有望继续消除MLF对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价格歧视”,从而加速纾解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融资瓶颈,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及时激活市场微观活力。 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对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上个月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完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将支小再贷款政策扩大到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和新型互联网银行;出台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的指导性文件;加快民企上市和再融资审核;支持资管产品、保险资金依规参与处置化解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 本周,人民银行调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受益。 作为“头雁”的国有大型银行,在支持小微、民营企业方面的引领作用也正凸显。截至2018年10月末,在工行有融资余额的民营企业近8万户,较年初增长8%,占全部融资企业客户数量的近八成,融资余额2.1万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执行利率为4.7%,较一季度末的5.37%降幅明显。建行董事长田国立透露,截至2018年9月末,建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7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0.34%,高于对公贷款平均增速。[详情]
配置天平向股市倾斜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张勤峰 2019年的第一次降准来了。1月4日,央行宣布于2019年1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 分析人士指出,降准确认了货币政策边际宽松取向,巩固了宽松的资金环境,有利于改善金融市场预期,对股票、债券、商品等资产具有普惠效应。不过,连续降准意味着宽信用迈向新阶段,债券牛市后半程更确定,在经济向下与政策向上的博弈中,大类资产配置天平正向股市倾斜。 众望所归的降准 2019年第一次降准,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2019年一季度将有一次降准,很大可能性是在春节前实施。”从上个季度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做出这一判断。因为,一季度降准有太多理由。 首先是稳定经济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从民间到官方,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变数和隐忧已有清晰认识。各方对于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也逐渐形成共识。 其次是稳定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2018年12月金融数据尚未公布,但2018年11月M2同比增速保持在8%的历史低位;社会融资余额增速则跌破10%,再创历史新低。信用扩张不及预期,托底经济增长的作用未能充分展现,稳定货币供应和社会融资的呼声不断增强。降准可释放出大量长期资金,支持年初银行信贷投放。 最后是稳定春节前流动性。1月流动性供求形势复杂,税期、央行逆回购和MLF到期、政府债券发行缴款及春节前现金投放等多因素可能形成叠加共振,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存在大幅波动风险,需央行给予必要流动性支持。 不难看出,央行选择在1月降准,既顺应了强化逆周期调节的呼声,又支持了年初银行信贷投放,还兼顾了春节前流动性维稳需求,可起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市场因此对1月份降准的预期很高。 市场有充分预期,官方也频频“吹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适时预调微调,稳定总需求。如何强化逆周期调节?简言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1月4日,李克强考察三大银行普惠金融部并在银保监会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为财政和货币政策如何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给出明确指示。 这一背景下,降准已是水到渠成。 配置天平向股市倾斜 对于金融市场来说,降准可释放出大量“真金白银”,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据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降准还宣示了当前一个时期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可提振市场信心,改善市场预期,这一效果也不容忽视。 表面上,降准直接利好债市。降准释放出大量低成本长期资金,连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TMLF等操作,可有力满足春节前银行体系流动性需求,资金面稳定性得到保障,货币市场利率运行中枢有望进一步下移,从而可能带动债市收益率短期继续走低。 然而,从更长时间看,央行多次降准,配合疏通货币传导的举措,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有望逐渐回暖,从而逐渐动摇支撑2018年债券市场走牛的融资收缩、经济下行这两大基础性因素。 东北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李勇认为,债券牛市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但波动可能比2018年加大,债券牛市已步入下半程。 “大类资产配置的天平,已逐渐开始向权益类资产倾斜。”长江证券固收总部总经理孙超表示,过去一段时期,股票熊市氛围下,上证综指的风险溢价已接近历史高位。从历史经验来看,信用环境筑底的过程中,估值或先于盈利出现修复,带动风险资产表现好于避险资产。 孙超认为,当前影响权益市场走势的关键在于信心,信心胜于黄金。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及时有力的政策,恰是最好的“强心剂”。2018年下半年以来所确定的主基调,终究会对2019年的权益市场走势产生深远影响。[详情]
货币政策微调重在相机抉择 □华鑫证券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华鑫证券私募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 傅子恒 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1月4日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笔者认为,经济自主增长的动能培育,需要总量平衡下的结构性扩张政策。货币政策将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微调方向,在兼顾短、中、长期利益目标与外部均衡中,保持总量平衡扩张的结构宽松。 防范经济回落失速 中国经济景气周期处在中长周期的偏冷区域。2018年面临更加复杂的内外形势,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加。1-3季度,我国GDP增速分别为6.8%、6.7%和6.5%,三季度下行明显加速。从10月、11月的情况来看,四季度经济已不太可能有明显超越三季度的表现。 物价表现方面,PPI上半年涨幅放缓,年中之后同比逐月下滑,终端消费品价格CPI长期徘徊在2%左右,从总量供给、上游涨价压力减缓与终端消费需求情况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内CPI缺乏持续上涨压力。内需不足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禀赋长期问题的叠加,主要是经济增长拉动因素中,传统的投资部门增长动能度过了高峰临界期,强劲增长表现难以再现,消费与投资新增长动能贡献不足以抵消传统动能弱化造成的冲击。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是,投资拉动贡献中,房地产投资与传统制造业拉动效应明显弱化,前三季房地产业产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仅为4.4%,整个第二产业同比增长5.8%,都低于GDP增速。第三产业产值同比增长了7.7%,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总的来看,对比2017年度房地产累计同比增长幅度为5.6%、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1%,第三产业8%的表现,三大产业增长动能都在降低。 反映经济景气信心的指标中国制造业PMI,已经连续多年徘徊在50荣枯线上方附近,2018年12月为49.4,跌破荣枯线;微观效益指标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从4月份的高点7%,一路持续回落到11月份的5.4%;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1%,明显低于2018年上半年的13.94%,大幅低于2017年度的18.37%。上述一系列宏微观数据都显示了我国经济增长继续下降。 与实体经济相比,2018年虚拟经济与金融领域也出现多年未遇的困难局面,国内A股市场全年度呈现持续回落走势,主要股指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2018年全年分别下跌了24.59%、34.42%、37.75%和28.65%。市场低迷拉低企业融资规模,产生一些增量性结构问题。 站在当前的时间节点,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已经演变为需要防范经济进一步下落的风险。 总量平衡之中保持结构宽松 应对实体经济下滑与一些内外部因素的冲击,国内政策也进行了一些调整。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1月4日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2018年1月、4月和7月,央行三次进行了定向降准并扩大使用MLF等货币工具进行流动性的宏观审慎管理,放松了货币扩张基础,但在信用管理方面继续进行收缩。 基于2017年三、四季度相对不错的宏观数据,2018年上半年政策对经济的扶持力度相应进行了缩减,表现为财政基建投资力度放缓,影子银行清理、互联网金融整顿以及宏观去杠杆、金融去杠杆力度加码,“资管新规”出台以及其后的强力执行,对金融业进行的穿透监管收到显效的同时,也令资本市场承受了成本压力。刚兑的打破造成了市场个别风险,股票质押融资等一些风险点的暴露,造成一批企业与投资者流动性紧张。此后,经济政策方向进行了部分微调,宏观决策开始进行由“去杠杆”到“稳杠杆”的转变,财政基建“补短板”投资再度加力,稳健货币政策与实际形势的匹配度有所提升,压力才有所纾缓。政策调整顺应了市场关切,而民企困境、股市回落引发的问题,使得各方强化了资本市场稳定对实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稳定股市的政策措施力度有所增强,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 笔者认为,源于中国经济长期累计造成的总量问题(众多行业产能过剩、对比基数提升等)、结构性问题、周期波动中的惯性力量,以及外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将继续显现。由于房地产行业调整压力增加以及地方财政收入方面的压力增加,2019年经济困难程度可能还会提升,需要更有力的政策对冲。经济基本形势对财政政策加力提出要求,也给货币政策向边际宽松方向的调整腾出空间、提出要求。2019年实行趋向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需要相应匹配,同时作为更常态的政策工具应用需要担当更艰难的平衡角色。笔者认为,兼顾各种矛盾问题解决与短、中、长期的任务目标,货币政策在总量平衡之中保持结构宽松,是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双重要求。 总量平衡是货币政策应当坚持币值稳定的长期目标而提出的要求。中国经济经历了长期的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速下行与增长动力转换有其规律性的必然,以发达经济体的历史来看,从“成长”到“成熟”过程是投资贡献度不断降低、消费贡献比重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国正处在这一过程中。基于这一认识,近年市场对经济回落的接受与容忍度一再提升,宏观政策(至少是货币政策)不再单纯被增长指标所绑架,独立性较之以往有所提升。当前我国M2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和物价表现相比,基本达到了总量平衡上的合意水平,长期而言应当努力动态保持。 货币政策需相机抉择 中国经济与问题的矛盾解决重点与难点在于结构方面。经济自主增长的动能与张力培育,需要总量平衡下的结构扩张性的政策努力,货币政策须在长期目标之下进行灵活决策方面的相应配合。 在增长动能转型升级方面,传统动力部门收缩、转型成本与市场痛苦度应当尽量降低,新增动力需要扶持与强化以提升增长贡献度,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这些结构性的矛盾与问题应对,都需要结构性的、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配合。而实践的丰富性,也给货币政策无论传统操作还是进行创新,都提供了相应空间,如央行对市场变化更前瞻的预判、对季节性流动性公开操作更精准的调节、定向降准、对民营企业纾困方面的专项支持、对结构性商业主体进行信贷支持,工具创造如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期利率调节(PSL),以及刚刚创设投入使用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等等,都是最直接的现实证明。而解决结构矛盾与应对周期性景气波动相结合,需要对不同的政策工具进行恰当选择与组合,一些政策工具的应用应当具有稳定性,并与市场保持必要、有效的预知性沟通。 解决实体经济问题也应兼顾资本市场稳定。2018年上半年金融去杠杆与清理整顿净化了市场环境,使得市场系统性风险大为降低,但过度紧缩加重股市回落程度,使得一些新的风险因素形成。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无论在现实还是在预期层面,都可以构成对经济下行的对冲与平滑力量。 可以预计,2019年国际形势将继续呈现复杂多变的前景。今年外贸形势的不确定性仍将存在。与此同时,对外投资扩张与人民币在国际间的接受度提升,国内政策亦需考虑外溢效应,汇率稳定依旧是货币政策需要兼顾的目标之一。 关于汇率,笔者一直认为,央行基于强大实力实行的“逆周期调节机制”,将能够继续避免人民币单边的大幅波动,保持动态稳定。2019年的一个潜在的变化是,美国经济在经历四年的繁荣之后有望逐步进入临界期,美联储加息节奏面临调整。美国经济放缓可能令外部购买力下降,一方面增添外部不确定性,但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将弱化强势美元基础,增加国内货币政策回旋空间,而基于外部因素的考虑,央行近年的政策制定中一直没有动用利率工具。从2019年年初的基本形势来看,数量型工具依旧会是央行的重点考虑范围,但更远一点来看,如果实体经济继续走弱,从社会融资成本等各个角度考虑,价格工具调整的必要性将会增加,货币政策需要在各因素博弈中进行相机抉择。[详情]
全面降准!今年仍有较大空间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彭扬 赵白执南 央行网站1月4日消息,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 专家认为,此次降准是稳增长重要措施,并非“大水漫灌”。分两次实施与春节前现金投放节奏相适应,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019年每季度仍有降准可能,全年约有200个基点的降准空间。 力度超以往 专家表示,此次降准的力度超出以往。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此次一次性降准两个0.5个百分点,共计1个百分点,而历史上大多数是一次降准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降准将分为两次实施,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专家表示,降准分两次实施,与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同时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中信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明明表示,1月降准已在预期之内,但1个月内两次降准的操作是超预期的。首先,每月5日、15日和25日是银行缴准时点,降准均在此三个时间点正式实施。其次,1月15日是企业集中缴税日,且当日有3900亿元MLF到期,存在约1.5万亿的流动性缺口,因而在15日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约7000亿-8000亿元资金。再次,1月25日临近春节,公众现金需求旺盛,当日降准0.5个百分点继续释放约7000亿-8000亿元资金。 三湘银行资深研究员谭松珩分析,降准分两次实施表明央行仍有利率底线思维。当前短端利率接近8月的低点,尽管目前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但央行还是不会让流动性过于充裕,使得利率过低。第一次降准50基点可以释放一定资金,在动态保持短端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不会冲击利率底线。第二次降准50基点后是用于对冲春节之后资金面紧张的态势。 并非大水漫灌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与政策主管周景彤认为,本次降准的目的就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流动性偏紧、利率居高不下和融资难等背景下,稳增长的重要措施。 明明表示,降准置换MLF具有明显定向性,大型银行是主要置换对象,结合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标准调整后主要的大型银行可能都顺利达到第二档,仍然体现出本次降准操作向小微企业倾斜。 长江证券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赵伟表示,“这次降准和2018年的操作类似,都置换了MLF。降准1个百分点大概释放1.5万亿元,但是一季度MLF到期有1.44万亿元,降准后MLF到期不续作,用更便宜的钱替换比较贵的钱,定向引导资金流向实体、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未来在稳健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可能进一步提升组合型政策工具对于市场的传导效率,从流量、流向以及期限等多个维度有效进行‘滴灌’,防止‘大水漫灌’。”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 进一步降准仍有空间 专家表示,2019年仍有降准空间。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预计,未来每个季度均有降准可能。一是我国央行口径外汇占款已连续4个月减少,随着外贸顺差趋于收窄,预计外汇占款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需要继续通过全面降准对冲外汇占款减少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压力;二是从历史和国际比较看,这次降准后大型金融机构13.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相对高位;三是尽管MLF等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确保了市场流动性需求,但由于其期限短和成本高等原因,不利于金融机构做好资产负债管理、降低资金成本。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赫表示,预计2019年还会有2-3次降准。为了更好地实现价格调控工具的作用,需要逐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调控工具的约束力。除了对接地方债发行、保证对民企和小微企业贷款流动性合理充裕之外,之后的降准大概率也会对MLF进行置换。2019年全年MLF到期量将高达4.9万亿元,而央行也明确提出一季度到期的MLF不再续做,预计会使用TMLF进行对冲。 连平认为,未来央行可能继续运用各种工具引导流动性的流向配置和期限配置等,并将常规政策工具与结构性流动性管理工具相组合。流动性管理工具更加灵活,监管弹性将进一步增强。未来在稳健货币政策框架下,央行可能进一步提升组合型政策工具对于市场的传导效率,从流量、流向以及期限等多个维度有效进行“滴灌”。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认为,央行有望二季度降息。第一,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回落速度有望超出预期,PMI反映出来的经济活力快速回落,央行货币政策有望全面转向稳增长目标。第二,随着美联储加息步伐减缓,外部货币环境的改善使得我国央行掣肘因素减少,央行降息的压力降低。 连平认为,在美联储2019年仍有可能加息1-2次等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和资本流动性依然有可能承受压力,此时降息则有可能增大这种压力。从中美利差看,一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倒挂,即使不降息,其他利率也可能走向倒挂,若降息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压力。[详情]
全面降准宏观政策调整的序曲? ■沈建光 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1月4日晚,央行开年后释放政策大礼包。全面降准1个百分点,释放资金1.5万亿元,考虑到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在笔者看来,央行这一操作,既与春节前资金紧张有关,也凸显了经济下行背景下的政策放松趋势。可以观察到,与昨日李克强总理考察多家金融机构后的表态相吻合,降准显示2019年为稳定实体经济,货币放松的空间很大。 此次降准的力度也超出以往:体现在一是全面降准,而非定向降准;二是一次性降准两个0.5%(于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共计1个百分点,而历史上大多数是一次降准0.5个百分点。 最近宏观经济指标仍呈下行态势,如12月份PMI是自2016年8月份以来首次低于50;11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由正转负;11月份76项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负增长33项。 释放政策加码信号,这是继2019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六稳”后,政策的再度发力。此外,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李克强总理今日提到大规模减税和明显降费,预计接下来财政宽松的动作也将加快,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房地产在过去两年过于严格的调控政策之后,也将逐步落实因城施策,有望迎来边际放松。 日前,特朗普内阁会议表态与中国达成贸易谈判协议表示乐观相呼应,预计当前中美正就避免贸易纷争加剧抓紧谈判,达成协议可能性较大。而一旦贸易压力有所缓释,对于扭转悲观预期会起到积极效果。 综合来看,预计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压力较大,而伴随着政策发力与中美贸易纷争压力有所缓释,下半年可能会有所企稳,全年经济可能呈现前低后高态势。 在当前形势下,改革仍然十分关键。虽然宏观政策可以起到对冲和托底的作用,但在货币政策有效性递减,财政政策面临债务约束的背景下,破解当前中国经济乏力困局的根本方法仍是继续深化改革与开放。 展望未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民营经济、资本市场及土地改革等领域值得期待。[详情]
新浪财经讯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金鹰基金点评: 一、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二、通过置换中期借贷便利,银行每年可直接降低相关付息成本约200亿元,有利于实体经济降成本。 三、汇率约束短期下降,国内宽松空间打开。美国经济下行,拖累美债收益率,中美利差上行至58BP,资本外流风险暂时下降,从而打开国内货币宽松的空间。 四、配合地方专项债一季度提前下发,降准能缓解债券发行量加大导致流动性过紧的情况,减少对利率上升的冲击。 五、流动性改善,以及对民企和小微贷款倾斜的监管导向,优先利好行业龙头,然后会缓慢传导至中等信用评级的企业,边际缓解对股权质押风险的担忧。但由于金融机构在经济下行时期难以大幅提升风险偏好,因此低信用等级的企业预计仍难获得银行流动性支持。AA信用利差151BP,比上周提升1BP,中低等级信用利差暂无大幅改善迹象。 六、大金融方面春节前,看好银行在经济数据空窗期以及春节前流动性改善时的绝对收益。券商方面,短期流动性改善利好交易量和缓解信用风险担忧,但预计后续中小创业绩披露的商誉减值以及经济数据下行仍然会引起股价波动。长期看,监管边际放松股指期货交易手数的预期,和并购重组再融资放松,长期监管逻辑从严监管到鼓励头部券商试点创新,利好龙头券商估值中枢上移。 公私募基金评降准集锦:政策利好不断 降准只是开始[详情]
新浪财经讯 兴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表示:央行降准肯定是正面的,加大对冲力度,放防止经济失速硬着陆,有利于1季度的反弹行情。但是,降准只是对冲,无法改变经济下行的趋势,春季反弹之后,二季度港股行情依然凶多吉少。 在问及港股短期能否上望26000时他表示:“有可能,就是10%左右的反弹”。 此前,张忆东在《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中国权益资产投资策略报告》中提到,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制约下,宏观政策调控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在非常狭窄的空间内进行宏观调控和布局调整,降低系统性风险、推动结构转变。 年度策略会以来,我们一直强调,2019年是山不转、水转,“三座大山”压制中国经济“变中有忧”;“水转”是“一溪流水泛轻舟”,中国宏观政策放松是大趋势,但不是大放水大刺激,而是“托而不举”、保持定力下的对冲,关键在激发市场活力。 央行决定于2019年1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及相关操作净释放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 2019年1月5日盘后,央行宣布,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优化流动性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央行估计,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人民币。[详情]
时隔35个月全面降准“王者归来” 这次有四大意外 王天勇、李愿、姜樊 财联社1月4日讯,周五晚间,100bp降准如期而至。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降准为时隔35个月后央行再次启动全面降准工具,惠及全部金融机构。财联社联系一线分析师,呈现本次降准的四大意外亮点。 意外一、时隔35个月后,重拾全面降准工具 财联社观察发现,上次全面降准的时间还要回到2016年2月。2016年2月29日,央行公告称,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此次降准是时隔35个月后央行再次实施全面降准措施。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从历史和国际比较看,这次降准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13.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相对高位。预计未来每个季度仍有降准的可能,以便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 分析称,在2018年经历4次定向降准之后,此次全面降准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从2014-2016年定向降准-普遍降准-降息的路径来看,未来降息可以期待。 意外二、刚刚“变相降准”释放7000亿资金 又密集送1.5万亿大礼包 就在此次全面降准的2天前,央行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这有利于扩大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优惠政策的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使更多的小微企业受益。 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当时称,门槛放宽后,将明显提升定向降准150BP优惠档覆盖范围。预计释放流动性七千亿左右。 今日央行再接再厉,净释放约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将确保短期内市场流动性,满足春节前现金资金需求量。而两次流动性释放工具“双箭齐发”,意味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释放背景下,央行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进行对冲式托底。 意外三、为何一次降准要分两步实施? 央行公告中有一条信息值得玩味,央行称将于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 央行官方解释为,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对此,华创宏观张瑜分析称,一月中旬有大笔MLF到期(1月15日有3980亿MLF到期),正好再次降准置换,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而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则认为,在1月份全面降准符合市场预期。不过,分两次实施出乎意料,方式很新颖。 首先,节奏上更符合季节性的资金需求,因为越是临近春节,现金资金需求量越大,银行的头寸会较为紧张。春节前夕是企业、居民、个人体现最多的时候,银行对现金的需求量较大。按照往年的经验,如果春节在2月份,1月份企业贷款的需求十分旺盛。 他还表示,相较于此前使用逆回购、MLF等工具操作,降准没有回收的信号,这释放了更加强烈的稳增长信号。分两次实施这也超出了市场预期,节点选择在15日和25日均是银行与央行核算存款准备金的时点,也意于向市场表明不是大水漫灌。 意外四、本次降准虽为全面降准 但仍属定向调控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对此,长江证券分析师赵伟表示,春节前取现需求较大,加之1月为季度缴税月份,在1月分两次降准,有利于银行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与此同时,MLF到期规模1.44万亿,叠加1季度信贷投放量较大、地方债提前发行,通过银行释放长期低成本资金,配合稳增长需要。 华泰证券分析师李超表示,根据央行关于净释放8000亿资金的论述,推断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考核约释放5000亿元。 未来全面降息可期 但要谨防利好出尽 华泰证券分析师李超表示,央行有望二季度降息。 第一,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回落速度有望超出预期,PMI反映出来的经济活力快速回落,央行货币政策有望全面转向稳增长目标。 第二,特朗普重启“跳水保护小组”旨在加强对美联储的“干预”力度,从保障维稳流动性、降低股市波动、预防美股与美国经济的负面联动角度考虑,“跳水工作小组”重启或减缓美联储加息,外部货币环境的改善使得我国央行掣肘因素减少,央行降息的压力降低。 国泰君安固收分析师覃汉则表示,降准利好已经出尽。债市主要矛盾切换为12月份的经济数据、1月份利率供给放量以及背后指向的宽信用加快。随着本次定向降准落地,短期内很难期待央行进一步释放宽松的信号。 覃汉预计四季度GDP为6.4%,在逼近底线的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投资者又会开始预期对冲政策进一步加码,这或许又是一个利好出尽的时点。[详情]
新浪财经讯 央行1月4日宣布实施降准1个百分点,将分别于1月15日和1月25日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与外部挑战仍存的大宏观背景下,政策托底力度加大,本次降准将释放资金1.5万亿,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一方面,本次降准将有助于增加实体经济贷款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另外一方面,临近春节传统节假日,市场资金流动性压力有所增加,本次降准将有助于保持银行流动性充裕,维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2019年开市第一周,A股市场收红,其中沪深300上涨0.84%,中证500上涨1.03%。景顺长城基金表示,尽管短期市场在内外部不确定性中仍可能存在一定波动,但是近期政策与表态体现政府对稳增长的支持与监管对市场的呵护,展望未来A股市场盈利方面,成长股有望优先见底,风险提前释放;估值方面,成长股的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均调整较充分,已具备长期配置价值,建议关注未来优质成长的投资机会,方向上关注盈利逆周期的行业(受益于原材料成本回落、利率下行且需求稳定、景气趋势逆周期) 、及受益于政策放松对冲的行业(减税降费、传统与新兴产业基建提速、监管政策回暖)。 公私募基金评降准集锦:政策利好不断 降准只是开始[详情]
新京报:定向降准不能解读为刺激楼市 为了提振实体经济发展,央行于今日傍晚公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再加上多重综合因素,将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新年伊始,央行就宣布降准对今年实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具有深意。 对于此次降准的方式,央行明确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松紧适度,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而就在今天央行宣布降准前,李克强总理也表态,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 由此可以看出,此次定向精准目的在于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当前,我国小型及小微企业的融资之渴仍没从根本上改观,由于小型及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额度有限,没有从债券市场直接融资的条件和能力,只有凭借银行间接融资,所以此次定向降准将会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及时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此次降准的用意,市场上依然有解读声音指向刺激房地产。因为从房地产行业过往的发展史上看,货币政策往往对房地产市场具有很强的风向标作用,如果货币政策过度放松,“大水漫灌”,很容易导致房价过快上涨,房地产调控半途而废的结果。 而此次定向降准,央行特别强调了“维持松紧适度,不搞大水漫灌”,这与曾经的“强刺激”截然不同,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走向“精准化”和“适度性”,也预示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合理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从而避免重蹈“脱实入虚”的覆辙。 另一方面,就房地产调控政策而言,仍然是“稳”字当先。日前,住建部在2019年的十大工作内容中再次明确强调,“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今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房住不炒”不可能朝令夕改,房地产调控政策不会发生根本改变。所以,货币政策一有风吹草动就解读为刺激楼市的信号是缺乏对实体经济转型和楼市调控的深刻认识,只有破除这个思维定势才能够拨云见日、认清形势。 新京报记者 徐倩 点击进入专题: 重磅!央行降准 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详情]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题:全面降准非大水漫灌 “利好”将传至实体企业 新华社记者吴雨 中国人民银行4日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时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此举释放了8000亿元长期增量资金。专家认为,全面降准并非大水漫灌,降准置换MLF的好处将通过银行逐渐传导至实体经济。 此次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 人民银行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的资金,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MLF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这8000亿元资金可以有效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稳定市场预期将发挥重要作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今年我国经济仍将面临下行压力,需要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稳增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人民银行表示,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此次降准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营造了适宜的货币信贷环境,有利于保持市场流动性稳定。”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一方面,我国外汇占款已经连续数月减少,基础货币投放面临一定压力,需要通过全面降准予以对冲;另一方面,从历史和国际比较看,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相对高位,存在下调空间。 全面降准是否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发生改变?对此,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此次降准仍属于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降准释放出来的部分资金用于置换到期的MLF,对流动性释放仍有适当控制。另外,降准分两次实施,与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明确的针对性而非大水漫灌。 去年人民银行多次使用MLF等货币政策工具,为市场注入流动性。“MLF等工具可以增强流动性,但较难形成长期支持,并存在一定资金成本。”曾刚表示,降准置换MLF不仅可以增加资金供给,还能有效降低银行体系资金成本,缓解期限错配问题,提升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置换MLF每年可直接降低相关银行付息成本约200亿元,通过银行传导有利于实体经济降成本。 交行金研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表示,置换部分MLF,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促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政策利好通过银行传导至实体经济。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持松紧适度,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稳定宏观杠杆率,兼顾内外平衡,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业内人士表示,展望未来,货币政策将增强预调微调,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调节市场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处于合理水平。[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