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II】

张旭:60%慢性疼痛的病人会造成抑郁症
张旭:60%慢性疼痛的病人会造成抑郁症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20日  14:44
郭爱克:探索自然智慧本质 照亮类脑智能之路
郭爱克:探索自然智慧本质 照亮类脑智能之路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7日  19:06
徐讯:基因组大数据或对疾病重新定义 改变健康格局
徐讯:基因组大数据或对疾病重新定义 改变健康格局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8日  15:44
黎浩:探索碳基生命的硅基未来 提高生命质量
黎浩:探索碳基生命的硅基未来 提高生命质量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8日  16:48
刘韵洁:互联网进入下半场 从消费领域驶进实体经济
刘韵洁:互联网进入下半场 从消费领域驶进实体经济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7日  13:48
主题对话:5G时代 不仅是快(实录)
主题对话:5G时代 不仅是快(实录)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9日  17:16
王建宇:太空中的光极限探测技术
王建宇:太空中的光极限探测技术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8日  16:06
侯秀峰:太空经济产业收入上涨 太空将成发展新疆域
侯秀峰:太空经济产业收入上涨 太空将成发展新疆域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8日  15:59
颜军:覆盖全领域 欧比特致力打造卫星大数据应用平台
颜军:覆盖全领域 欧比特致力打造卫星大数据应用平台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8日  16:53

【创新引领未来I】

胡自强:加大数字化和软件化投入 争做全球领导者
胡自强:加大数字化和软件化投入 争做全球领导者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6日  23:16
赵钧陶:预测2024年全球5G用户将达19亿 占全部的22%
赵钧陶:预测2024年全球5G用户将达19亿 占全部的22%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7日  01:14

【创新引领未来II】

吴志强:未来15年里将构建覆盖整个国域的空间数据库
吴志强:未来15年里将构建覆盖整个国域的空间数据库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9日  16:49
王皓:财富500强中超过50%企业是富士通的客户
王皓:财富500强中超过50%企业是富士通的客户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8日  15:51
王阳:领跑下一个三十年 定义能源新基础设施
王阳:领跑下一个三十年 定义能源新基础设施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7日  00:12
白湧:驾驭互联网数字技术 拓展全球市场
白湧:驾驭互联网数字技术 拓展全球市场

新浪财经|2019年11月17日  00:08

论坛日程

  • 11月13日

  • 11月14日

  • 11月15日

  • 10:00-10:30

    启动仪式

    10:40-12:00

    开幕论坛

    主持人:王立新 高交会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深圳市副市长

    10:40-10:50

    索瑞纳·萨塔里 伊朗科技副总统
    《伊朗的创新政策:利用快速的技术变革促进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

    10:50-11:00

    内纳德·波波维奇 塞尔维亚创新与技术发展部部长

    11:00-11:10

    帕斯卡尔·斯梅特 比利时布鲁塞尔首都大区国务秘书
    《布鲁塞尔:中国创新企业进入欧洲的门户》

    11:10-11:25

    贺泓 中国工程院院士
    《大气环境前瞻技术研发及应用展望》

    11:25-11:40

    厄温•内尔 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德国生物物理学家
    《基础科学与创新的关系》

    14:00-17:30

    【活力湾区与科技创新】牡丹厅

    主持人: 邢早忠 金融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主要议题:
    1)湾区模式推动科技创新
    2)国际大湾区科技合作前景展望
    3)湾区建设拉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保持湾区活力

    14:00-14:20

    王宏 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产业+资本”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4:20-14:40

    巴曙松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历史与趋势》

    14:40-14:55

    杜兰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A.I.赋能,世界的下一种可能》

    14:55-15:10

    阮大卫 埃森哲深圳全球创新研发中心负责人、埃森哲深圳技术研究院院长
    《全球创新 湾区落地 ——埃森哲创新方程式》

    15:10-15:25

    邹艳玲 美国旧金山湾区委员会副总裁、中国区负责人 发言题目:《湾区创新生态系统与活力》

    15:25-15:40

    李开逐 哈啰出行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
    《绿色智慧交通 提升湾区活力》

    15:40-15:55

    清水顕司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广州代表处所长
    《中日商务合作—JETRO在中国的创新事业蓝图》

    13:30-17:30

    【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簕杜鹃厅

    主持人:潘光伟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第一副理事长

    13:30-13:35

    致辞嘉宾:王刚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主题一:开放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13:35-13:55

    米凯莱•杰拉奇 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原副部长
    《关于数字经济转型下的国际贸易:中欧合作的挑战和机遇》

    13:55-14:15

    约瑟夫•斯发基斯 2007年图灵奖得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工程院院士
    《自主系统是否值得我们信赖》

    14:15-14:30

    阎力大 华为公司董事,企业BG总裁
    《打造数字世界底座 共创智能新时代》

    14:30-14:45

    李旭东 SAP中国区首席运营官
    《构建产业互联平台 助力湾区持续创新》

    14:45-15:00

    董昱坤 重庆金鑫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
    《万物互联思维下的世界变革》

    15:00-15:15

    洪超然 慧聪集团副总裁、慧嘉创始人
    《产业互联网变革迎击挑战》

    主题二:资本市场与产业创新

    15:15-15:30

    海德薇格•挪伦斯 国际银行业联合会(IBFed)总裁
    《金融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治理和监督》

    15:30-15:45

    彭明 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打造创新友好型市场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5:45-16:05

    许正中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构建多元开放平台,催生新技术产业化》

    16:05-16:25

    王军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金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发展》

  • 09:30-12:00

    【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I】簕杜鹃厅

    09:30-09:35

    致辞嘉宾:徐松明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主题一:你好2029

    09:35-10:05

    托马斯•弗雷 未来学家、达芬奇研究所创始人兼执行董事

    主题二:算力革命

    10:05-10:20

    格雷厄姆•巴德 Arm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计算的新时代》

    主题三:“AI+”—— 一切皆有可能

    10:20-10:40

    克里斯托夫•梅内尔 德国哈索-普拉特纳数字工程研究院院长,波茨坦大学数字工程学部主任, 德国国家科学工程院院士
    《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背后的现实》

    10:40-10:55

    张顺茂 华为高级副总裁、Cloud & AI 产品与服务CTO
    《昇腾万里 力算未来》

    10:55-11:10

    尹世明 百度副总裁、百度智能云事业群组总经理
    《AI工业化 未来已来》

    11:10-11:25

    陶一山 湖南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TRS智能养猪系统六大技术项目规划与实施》

    11:25-11:40

    韦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落地-技术的终极使命》

    11:40-11:55

    赵英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人工智能驱动新型智慧城市》

    13:30-17:30

    【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II】簕杜鹃厅

    主题一:生命科学的全新时代
    1)脑科学与脑计划——类脑智能来临
    2)基因工程与数字化生命将如何改变人类健康
    3)AI驱动生物医药与智慧医疗

    13:30-13:50

    厄温•内尔 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德国生物物理学家
    《突触可塑性在正常及疾病相关脑内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13:50-14:10

    张旭 神经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
    《神经元种类和神经环路》

    14:10-14:30

    郭爱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荣誉讲席教授
    《探索自然智慧本质,照亮类脑智能之路》

    14:30-14:45

    徐讯 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基因组大数据改变健康格局》

    14:45-15:00

    黎浩 碳云智能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信息官
    《数字生命的计算引擎》

    15:00-15:15

    阿贝尔•阿肯迪亚 拜耳制药全球IT及数字化转型副总裁
    《数据科学、技术与数字化转型》

    主题二:从5G元年到后5G时代,10年一次的移动通信革命

    15:15-15:35

    刘韵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
    《未来网络与5G网络的发展趋势与机遇》

    15:35-16:20

    主题对话:
    1)5G时代,不仅是快(5G技术特性)
    2)5G时代的一天(5G应用场景及产业交融)
    3)5G的未来(生态的价值)

    对话嘉宾:
    托马斯•弗雷 未来学家、达芬奇研究所创始人兼执行董事
    徐之兵 华为5G室内数字化产品线副总裁
    韦 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贾睿萌 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裁

    主题三:飞向太空

    16:20-16:40

    王建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墨子号”量子卫星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系统总指挥
    《太空中的光极限探测技术》

    16:40-16:55

    侯秀峰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
    《太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展望》

    16:55-17:10

    颜军 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
    《欧比特的太空梦》

    13:30-17:30

    【未来科技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交流会】水仙厅

    14:00-14:25

    领导致辞
    练 聪 深圳市南山区副区长
    姚胜利 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

    14:25-14:45

    主题报告
    石七林 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
    杨茯苓 中交四航局总经理助理、投资事业部总经理

    14:45-15:35

    主题演讲:
    马 斌 腾讯集团副总裁
    邵喜斌 京东方科技副总裁、首席产品官
    谢清伦 盛隆电气集团副董事长
    郑文先 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朱红芹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15:35-16:25

    高端对话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及战略布局前瞻

    发言嘉宾:
    郑自群 广州博鳌纵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林必毅 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张 胜 广州灵聚科技公司CEO
    田 锋 英博超算(中兴通讯一级子公司)总经理
    冯国东 四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
    陈 放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战略 BD高级总监

    16:25-17:00

    高端对话二:中关村-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与发展共赢

    发言嘉宾:
    潘志军 广州市白云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姚永超 慧聪集团合伙人、慧聪大数据总裁
    石立阳 佳都科技副总裁兼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
    黄 楠 医渡云高级副总裁
    罗昌盛 金山云战略合作副总裁

    17:00-17:30

    座谈与自由交流

  • 09:30-12:00

    【创新引领未来I】簕杜鹃厅

    未来工作
    1)工业互联——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2)智能制造——智造未来
    3)机器人时代

    09:30-09:50

    李培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数据驱动与整体联系》

    09:50-10:05

    胡自强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TO
    《领先的逻辑:美的研发战略》

    10:05-10:20

    赵钧陶 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总裁、爱立信东北亚区高级副总裁
    《未来因5G而不同》

    10:20-10:35

    贾睿萌 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裁
    《博世工业4.0在中国从概念到落地》

    10:35-10:50

    陈志豪 英飞凌大中华区深圳分公司总经理
    《英飞凌-连接现实与数字世界》

    10:50-11:05

    高子和 富士康工业富联首席平台技术官
    《5G+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灯塔工厂》

    11:05-11:20

    梁浩辉 HTC中国区投资部负责人,Vive X加速器中国及以色列区总经理
    《通俗版的XR未来預測》

    11:20-11:35

    敬阳 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产业机材事业部总经理
    《富士胶片的“二次创业”和开放创新》

    13:30-17:30

    【创新引领未来II】簕杜鹃厅

    未来生活
    1)数字之城——生活在聪明的世界里
    2)智慧出行——让生活更便捷
    3)城市能源智慧互联网

    13:30-13:50

    吴志强 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城市建筑的未来智能趋势》

    13:50-14:05

    王皓 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制造业事业总部总经理兼华南分公司总经理
    《与您携手,共创未来》

    14:05-14:20

    邓志伟 蘑菇车联副总裁、蘑菇OS部总经理

    14:20-14:35

    王阳 车主邦能链联合创始人兼CEO
    《用数字化定义能源新基础设施》

    14:35-14:50

    白湧 谷歌大中华区渠道业务事业部总经理
    《驾驭数字技术 拓展全球市场》

    14:50-15:05

    周伟然 普华永道全球通讯、媒体及科技 (TMT) 行业主管合伙人
    《5G-机遇与挑战》

    15:05-15:20

    李萌迪 丝路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智慧城市与数字孪生》

    15:20-15:35

    杨恒 爱莫科技创始人兼CEO
    《场景化视觉数据运营》

拟邀嘉宾

最新新闻

谢清伦:盛隆电气专注智能化 与东风等并称"国之重器"
谢清伦:盛隆电气专注智能化 与东风等并称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盛隆电气集团副董事长谢清伦出席“未来科技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交流会并演讲。 谢清伦表示,盛隆电气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电网及智慧能源管理领域的领先企业,今年创建40周年。不久前参与军运会20多个场馆配用电的建设和军运会期间保电工作,多家媒体将盛隆同东风、宝武、武船等名企并称为“国之重器”。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主办方,刚才邵总讲得特别好,创新无所不在,京东方做得这么极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大家从我演讲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我们企业是做什么的,盛隆电气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电网及智慧能源管理领域的领先企业,今年创建40周年。前段时间,武汉召开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我给大家看看盛隆在军运会上的风采。我们企业参与军运会20多个场馆配用电的建设和军运会期间保电工作,军运会当天多家媒体对我们整版报道,将盛隆同东风、宝武、武船等名企并称为“国之重器”。为什么有这种殊荣呢?我总结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智能用电保证20年”产品创新。 一、设备由功能化向智能化转变。盛隆电气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互联网智能柜,基于客户实际需求研发,品质与国际品牌比肩,主要功能参数对标国际顶尖品牌ABB、施耐德、西门子,但价格具有很大优势,真正实现从功能化设备向智能化设备的转变。 二、数字化向数据化转变。为了打破国外品牌系统升级的壁垒,盛隆电气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互联网智能柜贯穿了电力工程、机电工程和弱电智能工程的集成解决方案,同时开放端口,可以兼容任何系统,也可以被任何系统兼容,真正实现互通互联。 三、项目大量案例的落地。盛隆电气现在是双总部,北京是研发总部,武汉是行政总部。北京的大兴国际机场、通州行政副中心,河北的雄安新区、深圳的华星光电以及腾讯,还有邵总公司京东方,这些项目都有盛隆的身影。此外,盛隆有5个市场基地,累计有2万多个项目落地,这为形成整体的行业客户解决方案以及“智能用地保证20年”的产品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项目经验。 另一方面是制度创新。接下来,我想讲一下我们企业发展的大战略---“群体老板241战略”。“群体老板”是盛隆电气1992年创建的盛隆独有体制,鼓励企业员工人人创业当老板。这一战略是盛隆人的大道,大业,大舞台。其中,“四百战略”--网通百城、携手百企、链接百校、创建百团,是一个强国强企强盛隆的大战略。盛隆要到一百个城市去,为这一百个城市的电力智能化带来进步;通过合作、收购等方式联系一百家企业,使配用电领域的百家企业强大起来;链接百校,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启发、鼓励大学生实现理想抱负;最后,通过整合一百个城市、企业、学校资源,创建一百个实力强大的团队! 最后,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和京东方邵总等各位老总同台发言的机会,这些企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有幸让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一起见证盛隆的科技成果,共同感受盛隆的日新月异。盛隆电气是一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企业,前两年,盛隆连续成功举办了2届智能用电博览会,吸引了包括施耐德、西门子、ABB等国际一线大品牌在内的百余家电气行业领军企业参展,打造出了一场行业盛会。今年12月18日,第三届盛隆电气智能用电博览会将在武汉总部如期举行,届时将展出最新自主研发的智能产品和系统,在此,我也诚挚的邀请现场的各位领导和优秀企业家能拨冗莅临盛隆电气参观指导,期待各位的光临![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21日 16:16
石七林:中关村携手粤港澳大湾区 打造新生态创新高地
石七林:中关村携手粤港澳大湾区 打造新生态创新高地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石七林出席“未来科技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交流会并演讲。 石七林表示,今年是深圳建市40周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中国首个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及其合作的城市,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合力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前景无比广阔美好。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企业家朋友、媒体朋友: 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接受邀请参加本次“高交会未来科技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交流会”,欢聚在深圳,面向未来、共话合作、共谋发展,希望各位城市领导、企业家、现场的嘉宾有所收获。 中关村作为创新发展策源地,历经了41年的创业史。从当初的电子一条街起步,发展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在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 2018年中关村实现总收入5.8万亿元,已拥有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0万多项发明专利,培育出82家独角兽企业,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 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面向未来,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关村管委会和发展集团批准成立中关村信息谷公司。 近5年来,信息谷公司充分落实中关村区域合作任务,在中关村管委会和中关村发展集团的指导和支持下,以科技产业组织和服务为主线,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汇聚来自中关村、全国、全球的创新资源,逐步建立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4个直辖市为支撑,在全国服务超过 27 个城市及区域的协同创新网络体系。 按照“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一平台”的发展思路,信息谷公司聚焦医药健康、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四大产业,打造集中关村创新资源、线上平台、科技金融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目前,公司托管运营载体面积 110 万平米,合作土地面积 60 平方公里;服务创新型企业超过8000 家,落地2140 家;聚集了蚂蚁金融、阿里巴巴、谷歌、华为、联想、滴滴出行、国家电网等一大批国际国内优质创新企业。 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支持下,信息谷项目已取得一系列成果,获得了来自中央、地方各级领导的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7年4月20日、2019年1月17日,习总书记两次考察考察公司项目(南宁项目、天津项目),并对项目给予充分的肯定。 2018年6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同志莅临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视察指导,对中关村这种合作模式给予高度肯定,并现场指示全国推广。 在工作实践中,以深圳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群体活跃程度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举足轻重,让人刮目相看。珠三角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GDP总量超过10万亿人民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开发布,将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加快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这标志着大湾区的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今年是深圳建市40周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中国首个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8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4万亿元,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正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通过立法设立企业家日,这些先进的做法都是内地城市包括中关村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深刻影响着全球产业布局和竞争格局,创新发展必将是社会推进的主旋律。中关村及其合作的城市,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合力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前景无比广阔美好。 最后,祝愿嘉宾身体健康,事业进步! 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21日 11:04
张旭:60%慢性疼痛的病人会造成抑郁症
张旭:60%慢性疼痛的病人会造成抑郁症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神经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出席“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II”交流会并演讲。 张旭表示,在过去很多研究中,我们知道疼痛以及触觉、机械性感受不断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区,同时也会到达另外一个区域,到达影响我们情绪的区域。这样的连接使我们在感受到疼痛的时候还会影响我们的情绪,60%慢性疼痛的病人会造成抑郁症。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组委会的邀请,我今天讲一讲我研究的老本行,感觉神经元的种类、神经环路跟疼痛的关系,另一个方向是讲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另外一个故事,刚才厄温·内尔教授也讲了,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领域,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治疗上。 大脑神经元的种类是神经科学家一直想知道的,它们又是怎么连接起来的?我的工作主要是集中在背根节神经元,在脊柱两边,感觉信号通过神经通路传到大脑。在过去很多研究中,我们知道疼痛以及触觉、机械性感受不断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区,同时也会到达另外一个区域,到达影响我们情绪的区域。这样的连接使我们在感受到疼痛的时候还会影响我们的情绪,60%慢性疼痛的病人会造成抑郁症。但无论如何,在大脑中进行这么多的信息处理,最终还是要接受很准确的外界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通过脊髓这个很精准的神经环路,到达大脑的时候是一个神经网络,跟我们的视觉、听觉等其他神经网络形成一个整体,使我们对外界世界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和快速的反应。在信息处理阶段和认知过程中,大脑就像计算机系统一样,对过去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然后会在运动系统快速反应,使我们能够产生逃避某种伤害性刺激,或者把这种经验或感受提升到更高的层面进行储存和分析,来积累我们的经验并且对情感产生影响。 神经科学家对于大脑怎么连接起来的,整个详细的连接图谱是不知道的。虽然可以在PPT上看到展示的很多不同种类的神经元,有各种不同的形态,但都是通过突触这个结构连接起信息传导系统。在将近1000亿的复杂神经元系统里面,在传统的教科书里面我们知道有3-4种神经元,都有自己的分子标志物。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可以用染色的方法来标记特定神经元,我们把新的知识装填到系统的框架中间。外周的感受器有痛觉、痒觉等感受器,比如在感受热的时候,在特定的温度区域里面有传导温度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疼痛,比如我们吃的辣椒素等化学感受。这样的系统使我们不仅仅能够感受这些通路里面的化学离子变化,同时也是分子向上传导特定信息的原理。在机械性感受器上,我们也知道了很多参与机械性信息传导的分子,特别是低阈值的机械性刺激,在毛发上的机械性触觉也可以感受到。 中国科学院在2012年启动的脑功能图谱计划,它的目标是在特定脑功能神经连接通路和网络结构的解析以及模拟上进行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在这里,首先我们要找到生物标志物,能够标记神经元到底有多少种,然后通过跨突触的神经追踪剂标注神经元通路的情况。这是2011年、2012年非常有雄心的研究计划,当时也正好碰到这个时代的单细胞技术,其中最核心的就是RNA测序技术,我们正好赶上了第一波SMART-seq技术,虽然通量比较小,但是检测的基因数是比较多的。我们在测的过程中,这么小的一个神经元,平均有1万种不同的基因在里面,不同种类神经元之间的差别在5倍以上的大概将近2000种。我们可以通过统计的方法分群,再结合其他的方法,可以把每一种类群中的显著性基因都能够找出来,蓝色的是我们当时找出来的有代表性的标志物基因。这时候还把各个亚群之间全部能分出来。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一对一地把神经元的功能大概地画出来。我们能把神经元分成10种类型,以及14种亚型,大体的功能也能够检测出来。 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10×Genomics相对于SMART-seq技术,它的通量要大得多,一下子能检测很多的细胞。它的通量和精准度怎么样呢?在通量大的同时精准度还是可以的。基本上可以下的结论,我们前面对细胞的分类,无论是神经元的类群和亚型上是合理的。在这种基础上我们就可以用模式生物,进一步结合病毒感染进行束路追踪的方法来看。无论是在DNA、RNA水平,在单细胞水平进行测序,而且现在拓展到蛋白质和代谢组的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对神经元分类提供更多的信息。技术本身也在不断拓展,在空间定位上也进行了新的拓展。从早期的组织化学染色切片看标志物的分布,现在新的方法也在不断出现。 在过去这么多年来,神经元种类和连接到底有多少种?基于它的功能,从细胞种类、病理学变化,在小微世界中基因网络及其功能,以及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整个大脑中细胞类型的分析,对未来解析大脑是很重要的方向。谢谢大家的聆听![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20日 14:44
主题对话:5G时代 不仅是快(实录)
主题对话:5G时代 不仅是快(实录)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14日下午,未来学家、达芬奇研究所创始人兼执行董事托马斯•弗雷、华为5G室内数字化产品线副总裁徐之兵、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裁贾睿萌就“5G时代 不仅是快、5G时代的一天以及5G的未来”主题分享观点并展开讨论。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 王海东 深圳卫视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将在现场展开一场圆桌对话,多位嘉宾将会同台共论5G,我们掌声请出本场圆桌对话主持人,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高飞先生,有请。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2019年是中国的5G元年,发放了5G牌照,全球也陆续对5G展开商用,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关注5G?每一代的通信技术都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比如4G创造了移动互联网市场,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都已经和手机分不开了,5G将会创造什么样的市场和价值呢?这还在讨论,业内有一些数据,信通院在2017年的数据,说5G可能会在2030年创造16.9万亿的市场价值,这个数字很大,到底有多大呢?化妆品一年的市场差不多是3000亿,电影票房每年差不多是600,这一算下来5G创造的市场是电影票房的280倍,是化妆品市场规模的60倍,数字有了,具体的应用是什么?业内还在讨论。刚才刘院士举的例子,5G的到来,让恋人能在远距离感受到彼此的心跳。 接下来有请对话嘉宾上台,未来学家、达芬奇研究所创始人兼执行董事托马斯·弗雷先生,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裁贾睿萌先生,华为5G室内数字化产品线副总裁徐之兵先生,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先生。 一开始的话题,我们先讨论技术问题,讨论应用之前先对技术有一个基本的把握。首先我想把问题抛给华为的徐总,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相比4G,5G最主要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对话嘉宾 徐之兵 华为5G室内数字化产品线副总裁: 我从三个方面快速讲一下,在技术这块,大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是4G 10倍的数据,在体验这块,在4G能达到100M,在5G是达到千兆网的概念。在时延这块,端到端的网络达到20毫秒,VR这个业务才能成为可能。连接就是医疗、传感器连接,每平方米百万的连接,速率是10倍,时延1/10。我们在标准这块,我们在5G核心标准专利占了全球1/4,中国占了全球的1/3,我们第一次在标准上引领了。从中国的产业而言,我们是全球唯一一个从网络、设备到终端标准,在5G整个产业链属于全球第一阵营的,从这方面来说也是为什么5G成为中国热议的问题。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新的挑战,5G的牌照发了,我有一些朋友用了之后跟我反馈说现在5G网络的信号不够好,拿手机走到哪有点像寻宝游戏,为什么5G的覆盖这么难,有哪些难点需要突破呢? 对话嘉宾 徐之兵 华为5G室内数字化产品线副总裁: 第一个是我们期望跟现实之间的差距,有这样的落差,我们看一下4G,到目前为止中国4G的物理基站数量200万个,三大运营商的基站数量加起来400万个,全球一共不到1000万个,4G的基站数量占了全球的一半,中国是20%的全球人口,占50%的基站数量,人均基站数量和带宽跟全球市场比是非常高的。5G也是一样,韩国到今年年底将建设20万个基站,覆盖韩国全境,20万对中国是什么概念?到今年年底中国会在全球开通15万个基站,明年计划是全国开通80万个基站,相对于在4G时代是五年的时间,这是渐进的过程。第二,网络的建设是商业行为,网络建设有多快、建设有多广,取决于我们的业务能跟上,不仅是C端用户,还有B端企业用户。到目前为止,从中国来说最大的推动力就是政府,其次是运营商和设备商。我们的业务发展得有多快,网络建设就有多快,这是人人贡献网络。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也就是说技术上不是挑战,只要是覆盖上足够多网络就会好是吧。 对话嘉宾 徐之兵 华为5G室内数字化产品线副总裁: 我们有一个误解,5G相对于4G要建设几倍的基站数量,早期从技术上确实是有这个问题,但基于目前的5G平段,2.6G和3.5G的,5G和4G相同的基站可以达到同样的覆盖,那是美国的问题,我们中国没有这个问题。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我们把视野稍微拉大一点,看一下5G技术在整个技术当中的位置,我们老听到一个词数字化转型,背后的技术有很多种,有IT技术,5G属于CT技术,在工业领域还有一个技术是OT,这么多技术,IT、CT、OT,在5G时代写技术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微软的韦总。 对话嘉宾 韦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这个话题早上在我的演讲中已经谈及过了,加上今天下午谈的BT,从IT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全世界现在都在经历物理世界没有更新的科技出现之前,过去几十年将近上百年,物理世界的科学理论没有很大的突破,通信也没有脱离香农定律,它的频率高低跟信噪比、带宽信息量是有一个固定比值的。为什么说IT、CT、OT,包括BT再融合呢?在物理空间没有更多的潜力可挖的时候,相信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数字化最大的特点是把物理空间大颗粒度的流程、物质打碎变成细粒度的,就是原子化,可以软件化定义,一旦变成服务之后,所有的功能都变成API的调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预见通过IT在过去20年在云计算上的过程,会扩展到通信领域,也会扩展到OT领域,也会到BT领域。在我们看来,未来起码十年之内各行各业都会走回不再唯IT专属的虚拟化软件定义和一切皆服务。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原来谈3G、4G好像都是运营商、设备商的事,但是您这么说完之后,这几个T之间融合,IT公司的作用也很大,微软在5G时代,IT公司做什么工作? 对话嘉宾 韦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我为什么强调从IT的角度来看呢?从IT的角度来看,CT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渠道,它最终的作用还是要通过以T手段把A点的信息传递到B点,B点反馈回A点。从微软来说,在5G时代我们把它当作一个更加高效、更加有效的通信手段。从长期来看不只是5G,从更长远的来看是NG,是下一代通信手段。5G由于香农定律并没有被突破,而且进入到太赫兹,有很多人还无法理解的,包括量子和光子传播的方式。当然这个没有突破之前,我们认为下一代会解决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当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我们就要用软件的方式,就是挖潜和节能的方式来往前推进。用中赋能的技术,不是说微软本身在IT,而且IT和CT怎么应用到实体经济中去。微软要做的事就是在物理世界的理论没有突破之前,我们充当的角色就是赋能、提效、将本、提高用户满意度。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对5G技术相信在场的听众都有一定的了解了。接下来我们进入应用环节,首先想问一下托马斯·弗雷先生,在中国的电信产业有一句话叫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在您眼中看来,5G将会改变社会的哪些方面?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整体的感觉展示? 对话嘉宾 托马斯·弗雷 未来学家、达芬奇研究所创始人兼执行董事: 刚才大家都讲得很精彩,我想给大家讲一下5G技术可以怎样改变我们的现实世界。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最近的人类时代,我们有一个所谓的视觉虚拟。我们就像是一个人体非常大的海报版,这个海报版可以在上面尝试不同的搭配和设计,人类在不同的社会里面产生行为,可以造成不同的印象,或者是有不同的成象。如果你的着装从一套改为另外一套,或者从一个设计再到另外一个设计,你看到的成象和我看到的成象能够在社交媒体上再现。就好像是我们能够创造一个所谓的形象。我们讲到的人类这些工作将会取决于在一天之内会产生多少信息流,通过这种社交媒体产生新的生活方式。如果他们获得更多的点赞和认可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另外一个例子是在未来5-10年里面,我们将会有许多的传感器在服装或在其他可穿戴设备里面,所以我们在餐厅点赞的时候,我们在吃这盘菜之前会知道这些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营养,这就是技术带给我们的改变。理论上来说我们应该做更好的食物选择,能够满足我们的身体的需求,有更合理的膳食。人们要改变自己的习惯是很难的,需要面临很多的挣扎。 现在有许多新的技术,在过去人类在惩罚一些行为的时候有很多的做法,也有一些好的社会他们会表扬做得好的人,无论是警察抓坏人,还是把坏人送到监狱里面,是惩罚坏人的方式。这就是人类最基本的理念,但是我们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比如我们在点餐或安排出行的时候有什么因素会影响他们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因素会影响他们在决策当中的细节。我们之前也进行过一些讨论,我有一个想法,如果你有能力让人们微笑的话,那你应该获得加分。如果你能让人开心的话就获得加分点,传感器就会捕捉到你做的良善行为,两个月之后如果你的分数不断叠加,你就会得到宣传或社交媒体上的点赞。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我接下来想问的问题是在您看来,中国在5G时代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对话嘉宾 托马斯·弗雷 未来学家、达芬奇研究所创始人兼执行董事: 我觉得中国有需要优势利用5G,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有能力发明创造许多的东西,5G是起源于中国的创业精神,我们也知道它能够依靠中国的创业精神,用一些新的思维方法去做,想前人不敢想,想别人不能做的事情。在5G的世界里面,它能够更好地鼓励我们进行新的创新,像小微支付,在社交媒体上你很喜欢某个人的作品,你能够给他小额的打赏,这也能够帮助我们改变人们的行为。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5G就让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去移动。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不同寻常的战略。5G能够让我们用更多的计算力把它放到互联网上,来确保我们能够非常安全地使用5G,我们也有5G的审查,也有传感器,有很强的算力去做我们过去不能做的事情。我们可以想像你早上醒来的时候,每个人在未来都有自己的设备,你可能在洗澡的时候有一个自己的机器人给你擦身体,帮你梳头发,帮你化妆,也会帮助你选衣服,告诉你现在最流行的衣服是什么样的,你应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而且它会成为你的保膘,也会成为你沟通的助理,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你走到哪里,这个机器人都可以化成飞机把你送到那里去。如果有这样的设想,我们把这种想法落实的时候,在中国有很多这方面的人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样的目标。这就是我所做的工作,把一些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变成现实。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工业界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在工厂制造环节当中,5G更能发挥作用,对一般人而言不能理解,觉得这不就是手机电话嘛,怎么在工厂里还用5G呢?记下来请博世的贾总给我们普及和扫盲,为什么5G在工业界那么重要? 对话嘉宾 贾睿萌 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裁: 博世作为典型的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商,我们对任何一项新的技术有这样的定位,它如何能够真正帮助制造业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提升交付。制造业的目标是非常纯粹的。5G这样的技术融合融入到工业和制造业,还是离不开刚才讲到的三个特点,它解决的是工业领域里面不同的场景和问题。比如我们针对第一类高带宽,随着智能制造新的要求,比如我们对现场的管理、维护、维修和巡检,这些信息都是流媒体信息,传统是没有办法大量使用,由于整个带宽的限制。5G技术的普及,加上提升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整合,让AR/VR在工业现场的应用就提升了很大的空间。另外一个是高频信号,工厂有很多高频信号,比如转动设备,包括其他的制造设备。对这类我们要实现预防性维护也好,还是对设备的状态也好,这类信息同样需要高带宽的通信技术来予以保障和支撑。低时延,尤其在现场层和控制层,对时间敏感一般都是毫秒级。我们在做传统工厂,无论是对设备的利用率,还是对工厂的布局,随着柔性化生产不断提高,我们正在思考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资源的组织形式,5G技术就可以将传统固定的产线根据我们的需求变成柔性化的产线,从而在我们达到一定水平以后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广连接,在工业领域里面有很多典型的应用场景,无论是我们工厂里面将传感器、安防和生产、物流进行连接,这非常基本的广连接,还有智能制造走到今天,我们大家都在提协同制造,就是和上下游、供应链。上下游协同生产会随着5G技术的普及得到信息和数据大量的协同传输,从而进一步能够确保我们在整个价值链、供应链里面信息传输更加准确的生产和制造。5G的这三个特点能够改善整个制造领域不同的场景。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贾总在日常工作中肯定会接触很多中国传统的制造业客户,在5G牌照发放以后,能不能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和哪个客户交流说这个事能不能通过5G解决? 对话嘉宾 贾睿萌 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裁: 我可以分享一个我们博世自己的例子,就在我们研发大楼的隔壁是智能装备事业部,为我们博世提供相对来讲复杂度比较高的装配设备。随着5G的发展,因为在传统的产线里面,有一类设备的利用率并不一定非常高,就是机器人,机器人设备越来越得到制造业的普及。原因是整个柔性生产的产线并不会时时都在生产。但是对于机器人可灵活使用的生产资源,怎么样进一步提高它的效率,我们联合部门和运营商,共同将AGV机器人和视觉进行整合,让机器人变成一个智能的、可移动的,可随着生产订单时时分配的资源,最终进一步提升生产的效率。我们在实验室里面正在做这样的案例。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就是有一些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有了5G亿以后可以让它们协同起来工作。 对话嘉宾 贾睿萌 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裁: 博世今年在汉诺威工业展的时候提出了未来工厂的概念,未来除了天花板、墙壁和地面是固定的,其他一切都可以根据客户定制化的需求分配和移动。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我们时间有限,现在进入最后一个问题,今年是2019年,通信技术每十年换代一次,十年之后的技术可能就是6G了,5G那时候也经过十年的发展了,能不能请各位预测一下,当然预测未来是很难的,而且预测错了的话,这都有摄像机录下来也很难办,但是没有关系,说错了是正常的,说对了那更说明我们水平高。从未来学家开始,请托马斯·弗雷先生开个头,每个人讲一项,十年后最火的一项应用,十年前没有人预测短视频,这不是预测出来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我们反过来给各位启发现在应该干这件事情,十年之后一项应用因为5G火了,它是什么? 对话嘉宾 托马斯·弗雷 未来学家、达芬奇研究所创始人兼执行董事: 我个人觉得十年之后不会有密码了。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十年以后我们希望能看到一个什么东西? 对话嘉宾 托马斯·弗雷 未来学家、达芬奇研究所创始人兼执行董事: 我个人觉得5G将是非常大的赋能因素,现在有互联网教育,之前的教育体系就有点过时了,它会赋能更多的公司,它们会成为互联网教育公司,5G将会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它们会成为这个过程中的燃料。所以我觉得互联网教育的规模化会非常快,会非常好地普及教育,遍布全球各地,会在短短几年内就完成这个过程。因为之前的教育没有太多依靠互联网。 对话嘉宾 徐之兵 华为5G室内数字化产品线副总裁: 我一直比较看好AR这个业务,我个人预测未来5-10年AR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伴侣。 对话嘉宾 韦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我觉得未来5G不完全针对消费者,对消费者来讲他们所需要的革命性创新应该用NG代表更合适,下一代通信技术,5G对于制造、城市管理,对于商用的革命性会更大,反而也应合了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不只是消费者的,我现在还没有看到特别巨大的革命性的革命性,但是对于制造、城市管理、医疗、教育可能有很大的改变。如果要我说最终是什么,最终就是由于通讯的无处不在,造成信息无处不在,人类就不用再谈IT、CT、OT的事了,只着重你要做什么,你要做什么跟技术是没关系的。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对于我的感受就是自从高清摄像头出现以后,每年开车罚款金额提升了3倍,原来基本上每年就被罚两三次,现在几乎每年被罚10次左右。 对话嘉宾 韦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5G为什么是改变社会呢?真正伟大的技术是你看不见摸不着的技术,5G要真想伟大的话必须是看不见摸不着,你日用而不知。但消费者看大片是不是快点了,我觉得那是次要的。 对话嘉宾 贾睿萌 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裁: 对搞工业和制造的人来说预测是非常难的事情,任何一项技术在制造里面总是有一些实质,这是工业的特点。随着5G技术,传感器、服务和软件,这是一定的。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讲,随着互联网技术、电商技术,我们把to C现在不仅可以看到买的什么东西,在哪里,什么时候到我手里面。5G大范围的使用会把to B和to C进一步拉近,让消费者看到我的产品在工厂哪个产线上生产,也许会进一步拉近to B和to C两端对彼此的理解。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特别感谢各位嘉宾,我也做一个预测,十年以后,可能我们在高交会上就会讨论6G未来的应用是什么。特别感谢几位嘉宾的精彩分享,我们今天的对话环节就到这里,也感谢各位的聆听,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19日 17:16
格雷厄姆•巴德:中国在半导体行业投资超过2000亿元
格雷厄姆•巴德:中国在半导体行业投资超过2000亿元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Arm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格雷厄姆•巴德出席“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论坛并演讲。 格雷厄姆•巴德表示,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投资超过了2000亿人民币,包括一些大规模的基金进行了第二轮的投资,还有许多工程学高科技人才,他们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而这些产学研的结合和对人才梯队的影响,对于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rm跟中国的合作在过去二十年里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一系列的成就和努力都是基于多样化的人力资源、多样化的思维,能够基于一个共同的愿景不断地前进。 以下为演讲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现在我们要改变一个频率,现在我想跟大家分享计算以及半导体会怎样帮助我们实现对于未来的愿景,刚才我们听到未来学家描述了很多对于未来的描述,很高兴今天再次来到深圳,来到高交会。每次看到深圳在科技和其他行业创新不断进步取得的成就,我都非常欣喜。这一系列的创新可能有不同的驱动来源,比如来自于不同的产业资金、创业资金,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投资超过了2000亿人民币,这是我们最近听到的一个消息,包括一些大规模的基金进行了第二轮的投资,还有许多工程学高科技人才,他们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而这些产学研的结合和对人才梯队的影响,对于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就是跟中国伙伴的合作,我们跟中国的合作在过去二十年里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我相信这一系列的成就和努力都是基于我们对于一个多样化的人力资源、多样化的思维更好地兼容并包,能够基于一个共同的愿景不断地前进。像Arm这样的公司是一家全球企业,Arm是一个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业务足迹的跨国公司。 作为一个全球的公民,我们也发展了许多本地的伙伴,我今天会讲技术的趋势,也会讲到建立合作伙伴的重要性来推动创新。我们在过去30年里面永不停歇,从1990年代计算机的初创公司,再到今天成為全球的企業,我们申请的专利可以用在许多电子化的应用当中,现在我们全球有5000多位工程师设计芯片,我们为市场奠定了很好的根基,会影响未来30年的技术路径和导向。对于我个人而言,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98年的时候,当时Arm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当时它还是默默无闻,我当时参加了一个会议,也进行了演讲,当然规模没有这么大。不过当时我也面临几百位工程师,他们想了解Arm的愿景,他们想了解我们对于创新、知识以及未来在创新方面的布局。从那时候到现在,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已经经历了许多变化,我们在2002年在上海建立了分公司,在那时就不断加强跟中国伙伴的合作,更好地渗透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助力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而我们基于IP的商业模式也更好地促进创新,现在我们跟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非常亲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层次。 我现在讲一下跟中国的合作伙伴达到了什么样的规模,就在我演讲的这15分钟里,大概有65万基于Arm技术的芯片都会由我们世界各地的伙伴生产、发货,运输到世界各地。从过去30年的发展,超过100亿个基于Arm技术的芯片得到制造,服务于世界不同的行业。在过去30年当中有很大的比例是在中国生产的。其实很多人都会问这类技术类的问题,在今天早上我们听到未来学家演讲的时候都会思考怎样用技术让我们的行业更具有竞争力、更具有效率,工厂和制造怎样变得更为智能、更为高精尖,城市怎样更为智慧、更为清洁,人类的生活如何更美好、更健康。我们基于这些芯片和硬件的不断提升,回到半导体行业的基石就是IP技术,能够实现芯片里面的组装。在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我们不能够单单依靠一家公司单打独斗就能够满足全球的需求,需要得到全球合作的格局,能够实现宽泛的创新生态系统,能够实现全球的运营。 另外,为了能够承继过去的研发和的在半导体芯片设计技术的基础,我们要了解未来的市场和技术趋势将何去何从,在未来多年的趋势进行预判,在他们发生之前就能够预判承继过来的技术基础。所以建立跟合作伙伴在设计、生产、开源社区,以及学界的合作伙伴里面建立协作的生态系统很重要。我们觉得一个趋势很激动人心,就是在数字化的数据和实体数据、实体世界相结合,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令人振奋的地方。到了2035年将会有超过1万亿个设备都会由物联网联系起来。而在虚拟系统和实体设备进行连接,无论在线上和公司内部生成的数据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见解和洞见,给我们提供新的服务,为我们赋能。它们会覆盖医疗健康、自动驾驶、智慧工厂、智慧城市许许多多的应用。而这些物联网的设备必须能够得到很好的管理,还有联系,才能够提高安全性。而数据能够跟云端进行结合,能够更好地对数据管理提取数据的价值。现在我们也希望能够提供这种能力,能够更好地基于我们的物联网平台实施,物联网不仅仅是数据驱动能力的彰显,我们深信我们处于一个起始点,就是讲到计算的第五波浪潮。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前四波浪潮,前四波浪潮已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包括个人电脑、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发展。我们讲到第四波计算浪潮就是以数据为驱动的计算,结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技术来实现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如果我们把上述的趋势汇集在一起,今时今日世界新的趋势,能够给我们带来强有力的革新,能够完全颠覆过去的计算能力。 我们讲到数据,这是一个共同的主题,以数据为驱动的计算,我们怎样更好地让这一切变成可能,中国在其中发挥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在中国已经有了超过80万以Arm芯片为基础的5G智能手机真正发货,目前中国的AI芯片市场每年成长50%。这一系列技术的进步都要求应用程序不断地提高它们的性能,并且也会让半导体设备在复杂性上很好地因应这些变化,这需要更为高精尖的研发,更高的性能、更好的处理能力。Arm在过去几年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取保我们能够与时俱进,能够捕捉这一系列技术的进展。同时我们也更好地观察了这一系列的发展,怎么样能够给新的技术市场带来红利。 值得投资的一个标的领域就是在人工智能,过去我们都看到了人工智能在云端里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更重要的是AI能够在边缘计算,在计算网络和在设备里面得到很好的应用。我们更聚焦的是AI设备在云端部署的设备发展,它的数目将会不断发展,会达到几十亿,这一系列都是基于AI的赋能,包括智能手机和物联网设备。这些数量的成长也能够很好地彰显AI能够用很有效的方式进行实时的数据处理,生成最新的洞见和数据,将会发生非常重大的力量。但AI功能的部署绝非易事,我们Arm也进行了很多投入,形成了很多新的知识产权,同时我们也会充分考虑怎样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基于这个生态系统能够为AI的赋能定立框架。 我们希望能够提高计算的性能,跟我们讲到的混合现实进行结合,以及和虚拟世界的叠加,这可能影响消费行业和零售行业,而这些影响将会非常明显地体现在未来几年。我们觉得很重要的一个趋势,能够帮助我们赋能这些应用,能够基于架构的改变和未来的路线图的设计。我们讲到的这些沉浸式的设备,它们都要取决于生机勃勃的成熟完善的生态系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并行不悖的运行。而这个系统要依靠非常强大和标准的技术,要保持Arm的技术架构能够有很好的技术协同,控制成本,捍卫和秉承这个标准才能够确保这些开发者能够基于这个标准提供设计服务,更好地让设计出来的成品能够上市提高效率。 我开始演讲的时候讲到了一个主题合作伙伴、合作关系,合作伙伴帮助我们加速创新,能够捕捉这些机会,因应未来的发展,我们充分认识到合作伙伴的重要性。最后我要感谢所有我们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他们的名字展示在这张PPT里面,我们也达成了共识,为什么要坚持合作伙伴关系,因为是互惠互利的,每天都发生着瞬息万变的变化,必须要建立坚实的伙伴关系。现在Arm就是要让我们的合作更加稳定,我们要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架构,能够让其他的设备生产商能够获得规模增长,比如他们的软件工具、硬件工具和开发平台,我们希望接下来能够进入到最为振奋人心的阶段,他们也会带来新的机会。我们现在正在致力于跟更多的合作伙伴合作,能够带来更多的创新产品,让人们生活得更好、更健康,能够让Arm和中国的合作伙伴都能够获得成功,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19日 17:04
吴志强:未来15年里将构建覆盖整个国域的空间数据库
吴志强:未来15年里将构建覆盖整个国域的空间数据库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吴志强出席“创新引领未来”论坛并演讲。 吴志强表示,技术预测也一直是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预测未来15年里,以下6点的技术突破至关重要:一、覆盖中国整个国域的空间数据库。二、人的生活、活动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和谐。三、城市精准诊断。四、未来绿色建筑和健康社区。五、智能建造与部件移植。六、智能创作与自主推演。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未来城市和智能规划的发展方向。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经历过像现在这样巨大的城市未来展望的可能性。人类城市8000年来一直陪伴着人类文明一步一步往前走,在西文中,“文明”(civilization)和“城市”(ctiy)这两个词是同源的;而在中华文化中,我们一直把自己的城市作为文明宝藏的储存地,在城市中保留了文明最高级的成果,保留每一段文明中创新的最高高度。有一位欧洲学者非常专注研究中国的城市,他发现,中国人的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就是把自己最好的文明成果保护起来,不管是孔庙祭天地,还是整个建制、文化都是靠城市围起来。到公元1000年左右,中华文明出现一个非常重要的跨越。从唐朝开始直到宋代,城市里的封闭的内巷被打开,原本城市围起来的空间内的第二层封闭取消,人们的生活从一个街坊内的生活成为街坊和街坊间的流动。也就是说,中华文明跨向了以“市”为主的交流、交融。因此,这位欧洲学者认为中华民族是在1000年以前进入了交流为主的文明。“城”与“市”先后构成了中华文明。城市伴随文明的发展而发展,谈未来的城市,也必须要看城市所承载的文明。 今年6月,我作为中国工程院代表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全球重大挑战峰会(Global Grand Challenges Summit, GGCS)”。该峰会由中国工程院、美国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三院每2年联合举办一次,每个工程院派3名代表,与世界各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共同交流世界重大挑战及应对这一课题。伦敦GGCS峰会的主题是,在这个不可预测的(unpredictable)世界里,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解决方案来应对,以把握自己的明天。我在峰会上做了关于城市发展规律的报告,提出了我的观点,虽然我们身在一个不可预测的世界,但世界的变化仍有规律可循。比如,从更长的时间维度观察,人类的能源使用情况是可预测的,到2060年,人类能耗的总量不会减少,但其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风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清洁能源的使用大量增长,目前,煤炭占了全人类使用的能源的40%,但在10-15年内,这个比例会下降到20%以下。煤不只是燃烧殆尽的燃料,而将恢复它作为可提炼各种化工产品的资源的价值。 图1 世界能源使用趋势 人类的技术进步也是有规律的。从机械革命开始,铁路、电视机、计算机等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新技术不断涌现;生物医药、生物革命、可持续技术等改变了人类的寿命和生命质量。现在,我们正处于第7波技术革命中,正是由数字、人工智能等各项技术带来的人类生活的智化,是地球智化的文明。 我与团队做过一项关于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年城镇化人口分析,可以看到60年内每年城镇化率都在上升,但各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在每间隔11年时有一个明显的波动,有的下降,有的突然上升,然后再恢复平稳。当我们再收集、分析世界粮食产量数据时,发现各国粮食供应也呈现11年出现一次波动的规律现象,而11年正是太阳黑子数波动的周期。粮食产量与太阳黑子数呈负相关,丰年对应高平均太阳黑子数,歉年对应高平均太阳黑子数(赵四强,1983)。正如俗语“小灾进城、大灾出城”所体现的,太阳黑子以粮食产量为手段,控制了城镇化的进程。正是最底线的自然规律,决定社会规律和人的流动,继而决定了经济规律。一切皆有“天命”,正是自然规律的不可违背性。 图2: 世界各国粮食产量曲线 我的专业是城市规划,我致力于回答建筑和规划的未来会怎么样。 技术预测也一直是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1956年起,中长期科技发展预测工作持续开展了5次,历史上的每一次的国家科技发展预测工作对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国家五年科研立项,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2002年,时任建设部常务副部长叶如棠部长委托邹德慈院士对2006-2020年我国应在城市与建筑领域优先发展的科技进行预测工作,我非常有幸,作为刚从欧洲留学回来的小青年,被邹德慈院士召入工作团队。我们团队经过多次头脑风暴讨论,提出了5个关键词:1、动态监测;2、空间节约利用;3、绿色建筑;4、城市生态,5、城市信息平台。这5个要点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增设的第9领域“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中被列为优先发展的技术主题,对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2002年的预测被今天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2020年的前夕,回到了新一轮的起点。我们应预测到2035年,什么将决定人类城市的命运,中国城市未来又有哪些最重要的趋势?我认为有6个趋势不可避免。 一、生态文明。人类的价值观,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个人角度,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已经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度。欧洲的生态觉醒大概发生在1970-1980年代,他们因工业、城市发展而遭受的上百年环境污染在1975-1985年间才开始被大规模治理,也正逢我国改革开放。当时我们看到的洁净的西方国家城市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美好,他们也曾经历过现在的中国正面临着的环境污染问题,甚至更为严重。英国从1851年起,德国从1893年起,美国从1918年起,日本国从1953年起,一步步遵循人类发展的规律走来,直到1970年代才看到环境治理的成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中国也将在未来15年集中治理生态环境。 二、城镇化建设从“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高,以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镇化进展速度使农村人口日渐减少,不再产生建设新城市的劳动力。我曾参加工程院的一个项目,在徐匡迪主席的带领下走访9个省进行调研,我们获得了一个基本的数字,即1990年后出生的青年,不再务农,也不再学农,农村人祖祖辈辈在土地上的劳动技能、生产技能、生存技能面即将消逝。 三、未来经济发展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只有从体力城镇化成功转型为治理城镇化的城市才能在未来保有生存发展的权利。 四、高效可靠、绿色低碳的城市基础设施运营体系,解决污染、拥堵、低效等问题。 五、大都市群落圈化、部分城市紧缩以及人口老年化等社会问题。我与团队就城市发展规律的探索展开了海量的数据挖掘,分析比较了世界各主要国家在各自不同城镇化率上的产值变化和集聚状态,以此预测,未来人类会在十大圈层内高度集聚:中国的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美国的东海岸城市群、西海岸城市群,日本大阪-东京城市群,集聚其全全国大部分人口,农村地区只剩3%人口,印度沿喜马拉雅山脉城市群、沿印度洋城市群,欧洲大伦敦区城市群和南欧金香蕉城市群。人类将加快在这些圈层集聚的速度,人类活动在群落内高度密集,与群落外部差距加大,圈层外的区域会受到巨大挑战。同时中国也将面临快速老龄化的问题。 图3  世界人口汇聚圈层图 六、科技飞速发展对城市领域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大数据、5G将导致新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模式,人工智能(AI)、机器人、3D打印、以及虚拟现实技术(VR)以及增强现实(AR)将导致全新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建造施工方式。 在这6大趋势的影响下,我预测未来15年里,以下6点的技术突破至关重要: 一、覆盖中国整个国域的空间数据库。我与团队在2014年研发完成市长决策桌,即“智慧城镇数据平台系统”。系统通过各机构与部门的接口,将城市发展业绩、资源统筹、向上联络、意见汇聚、城市安全、日常管理、重大项目、案例剖析等8大块市长决策的内容的数据整合入市长决策系统,实现对城市发展关键信息的监控和预警,使决策者实时获得最新的信息,以快速、全面了解本市状况,从而做出最恰当的反应与决策。2018年底,我们建构了全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城市数据库。识别了全球1km2以上的城市共13810个,这个数字是同标准、科学识别,不同于传统的各国不同标准的界定。可以说是首次向世界宣布了真实存在的城市数量,弥补了人类对现有城市数目的认知的空白。数据库每天自动读取10万篇文献,通过人工智能语义分析掌握城市动态。这个数据库平台为未来全球城市链接网做好了准备。目前平台开放1000个城市的即时数据,明年将开放到3000个。 二、人的生活、活动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和谐。借助大数据技术,人类对于城市发展的规律的发现、理论架构、模型架构、高新研究方法等会在未来15年大规模涌现。传统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是理想导向的,人类带着自己乌托邦理想的社会、理想的国家去建设一个城市。工业革命后,城市问题凸显,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又转为问题导向,旨在解决当前急迫的问题。现在,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规律的挖掘,我们可以遵循城市本身的生命节律,即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规律来做规划,即规律导向的城市规划。 我们收集、分析了世界上所有219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数据的变化。1960年代至1980年代之间,所有国家的城镇化率都由低(低至10%)向高变化,没有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是倒退的。在城镇化率达到60%之前,各国的城镇化发展态势基本是一致的,一个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可提高3倍收入,在提高3倍劳动生产力的刺激面前,即便有个别人因为自身的原因自主选择留在农村,但作为人类整体是不能抵制城镇化的向前发展的,我把这个阶段的城镇化定义为“体力城镇化”,即农村体力劳动转移为城市体力劳动。而城镇化率到达60%时,分叉点出现。如上所述,80%的国家无法逃离1.8万美金的人均产值的陷阱,成为二流国家,只有20%的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进入“智力城镇化”,国家成为现代创新社会。我把这个分叉点以后的城镇化定义为“第二次城镇化”,而我们中华民族正处于这个分叉点,如果积极采取战略措施,就会陷入体力城镇化的陷阱。发现这样的城市发展规律之后,城市规划将和传统的做法完全不同,不再只看理想,不顾客观规律。 图4 各国城镇化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关系 又如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工作中的运河河带设计中,我和团队收集分析了世界上所有流经城市的河流岸线数据,获取高频度更新、颗粒度大幅度缩小的观察信息,可精确到即时5、10、15分钟内河岸商铺、租金、人群停留时长等信息。我们据此归纳出一个空间形态上规律,即城市河流的凹岸的地均产值是凸岸的3倍。从商业、人流、文化休闲、服务等各方面数据来分析,都是这个结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给建筑设计的史无前例的强大技术,使规划设计师可以站在人类发展的规律上架构未来的城市,站在全人类、全历史的文明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和“拍脑袋想”和只治今天的“病”的规划达不到的高度。 图5 泰晤士河岸数据可视化分析 三、城市精准诊断。过去对城市问题的判断就像老中医号脉,不能定量。而正如现代医学中的定量诊断开始,城镇化研究中也出现了定量精准诊断,精度可聚焦到小区、街坊。为什么生活在这个小区的居民人均寿命、幸福感比另一个小区高,对城市老化和更新进行跟踪、智慧运营等这样的问题在未来15年里一定可以得到技术的解答和应用。我们在这方面探索的成果是2016年研发的应用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信息模拟(CIM)平台。在平台界面上点击任一地块,可即时获取其实时数据,包括建筑面积、人口、15分钟步行距离内的教育和服务设施等信息,支撑城市资源配置与功能平衡。 图6 城市信息模拟(CIM)平台界面 四、未来绿色建筑和健康社区。绿色建筑的发展从单体走向群落,从物质走向环境,从环境走向生态,从生态回归对人的身心健康。比如,未来架构新的社区,就必须清楚这种类型的社区在世界上有多少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寿命水平如何;如果一个社区经过设计可使居民的平均寿命增加,那将是人类巨大的突破。利用对人类身心健康影响因素的全要素模拟,这种设想的实现也并不遥远。 五、智能建造与部件移植。3D 打印、机器人等技术将被大规模应用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如某个城市部位的精准移植,某栋建筑使用机器人完美砌砖等,在2035年一定能够实现。 六、智能创作与自主推演。我们作为规划师、设计师,城市的创造者,将经历规划设计的三大智化。 工作对象的智化。我们过去的创作在交付给建造部门、建造部门交付给业主后,工作就算完成了,设计的成果是工作的固化和终端。而人工智能4.0将在工作过程中自发应对人的情感,创造回应情感的对话和互动,即规划、设计的产品建成之时,也是它智化启动之时。比如一个新建的会展中心,每天通过数据感知温度、人流、心情、使用便利度等,进行判断,并从中学习,从一个终端产品成为更为智慧的生命衍生,具有情感、温度。规划设计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只呈现一个终端产品,而是在交付时就赋予其在生长过程中日渐智慧的智化能力。 工作主体的智化。作为创作主体的规划师和建筑师所使用的工具将越来越智化。人工智能3.0提供自我创新创作的技术可能。传统的规划、设计师不像今天的从业者可使用如此多种的公开平台、智能平台、3D推演等智能规划工具。 工作方式的智化。传统的规划和设计的工作方式好比部队编队作战,一个人带一个团队;而未来的创新、智能联网使世界上的不同团队以最佳优势联手,形成群落创作成为可能,也是未来规划设计行业的生态环境提升的重点。 我与团队在过去十几年来研发的人工智推演技术已可实现: 1 城市人口推演:包括城市人口总量,以CityGo城市生长推演系统为基础,以13810个城市的30年全样本数据训练这个系统,归纳出7个城市发展的类型,再令其推演城市2005-2015年的发展以检测推演的准确性,训练完成后的CityGo可用于推演城市现在至2035年的发展类型和人口规模;也可推演不同年龄段的人流在不同时间段分布在城市不同空间的情况; 2 城市用地推演:可按15分钟步行范围配置日常生活中的六大要素,职、住、学、商、医、休,使其符合不同类型居民的宜居要求; 3 城市密度推演,智能配置城市建筑的高度、密度; 4 产业空间推演; 5 城市资源推演,城市发展中的能、水、物、地、气、耗六要素的智能预测和配置; 6 城市交通推演,指导城市交通疏导或智能分配用车; 7 空间形象推演,预览不同风格建筑形成的城市形象; 8 城镇群落推演; 9 建设时序推演; 10 方案比较推演,推演不同方案的发展效果,为方案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未来15年里,我相信这三大智化,工作对象智化、工作主体智化、工作模式智化会给城市规划与建筑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就是我看到的2035年的城市的世界。 最后,为大家提供一个群落创作平台:我与团队目前正负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建设的国际工程知识中心(IKCEST)的智能城市网站(iCity),收集与工程科学和技术相关的各种数字资源、构建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协调专业知识系统的构建,为工程、规划与设计从业人员提供全球性的知识服务。未来三个智化的内容都在这个网站上进行试验,如可以查到1000个城市的即时数据,可查询所有得过联合国奖项的最佳城市设计案例、各类文献、新闻,人工智能即时翻译的课程;同时网站后台每周自动读取和分析10万篇文献,提取文献所反映的一个城市的情绪指标。这个群落创作平台的搭建,是为城市规划与建筑提供阳光雨露的一个试验。[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19日 16:49
姚胜利:中关村全国技术创新高地 与深圳合作潜力巨大
姚胜利:中关村全国技术创新高地 与深圳合作潜力巨大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姚胜利出席“未来科技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交流会并演讲。 姚胜利表示,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面,中关村与深圳合作潜力巨大。中关村拥有全国最丰富的高端人才资源及科研资源,是全国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创新的高地;同时,又汇聚了极为充沛的金融资源;在培育创新型企业方面独树一帜、成绩斐然;而深圳拥有完善产业体系,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首屈一指,在技术与实践结合中找出了新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国际化合作交流及资源对接落地中极具吸附力;在引领粤港澳大弯区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实践中,在创新政策的探索和落地上又将先人一步。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再次来到深圳学习交流,每次来都有新的见闻和感悟。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创新发展的大潮中创造了难以复制的奇迹,为新时代扩大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树立了标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今年2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圳的带动引领作用和责任进一步凸显。8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在此新形势下,毫无疑问深圳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先行示范;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先行示范;学习和推广“深圳经验”显得格外重要。同时,我想加强深圳与中关村的交流对接、协同创新显得尤为必要,有利于创新经验的叠加,有利于创新成果的丰富,有利于创新实践的推进。 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共488平方公里,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平均每天新设创新型企业199家;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已达到5.9万亿元,70%来自京外,企业利润达5000亿元;独角兽企业80家,占据了全国一半、全球的近1/4;中关村每年发生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案例和融资金额均占到全国的1/3以上;美国《福布斯》网站公布了2017年度全球最大科技城市排名,依托中关村,北京第一次超越了拥有硅谷的旧金山成为世界第一大科技城市。 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于2010年4月1日 ,是北京市委市政府为加快中关村示范区建设,运用市场化手段配置创新资源的国有大型企业及主体平台。集团坚持中关村示范区与集团自身同步发展的“双维”战略目标,构建了产业投资、科技金融、科技园区、国内协同和国际合作五大业务体系。 “十二五”期间,集团圆满实现了经营管理资产、投资规模 、提供融资“三个千亿”的目标。集团着力提升“高精尖”产业组织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参与设立了107支基金,总规模超过900亿元;通过直投、基金投资累计投资项目1860个,投资额428.7亿元,支持服务深圳建科院等35家企业实现上市、滴滴出行等15家企业成为独角兽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139家。依托软件园、生命科学园、集成电路设计园、实创高科、国际孵化器、中关村大街等公司,努力提高整合创新资源的市场化水平,推动医疗器械园、长城脚下的创新家园、人工智能科技园等一批“园中园”创新平台建设,同时着眼构建全球跨境孵化新机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赴中关村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面向未来,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落实总书记的讲话对中关村赋予了更高的使命,对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工作有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此精神指引下,发展集团加大了在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协同的战略布局。在美国硅谷和波士顿设立了创新中心,在德国海德堡也设立创新中心,与以色列及芬兰开展了深入的创新合作;在国内,中关村信息谷以轻资产重服务的高效模式,走出了一条创新协同的可复制具有示范意义的新路子,同时还有中关村协同投资发展公司以重资产开发为支撑,深度介入区域创新发展;协同基金与地方政府共同致力于创新产业投资; 发展集团的区域协同创新工作得到了总书记、韩正副总理的视察和肯定,也得到各地政府领导的赞赏和支持,在此我也对各位领导的一贯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面,中关村与深圳合作潜力巨大。中关村拥有全国最丰富的高端人才资源及科研资源,是全国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创新的高地;同时,又汇聚了极为充沛的金融资源;在培育创新型企业方面独树一帜、成绩斐然;而深圳拥有完善产业体系,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首屈一指,在技术与实践结合中找出了新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国际化合作交流及资源对接落地中极具吸附力;在引领粤港澳大弯区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实践中,在创新政策的探索和落地上又将先人一步。 深圳与中关村的合作一直在持续,许多创新企业在两地均设有研发中心,北京中关村的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在深圳设立了分支机构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果;随着我们创新服务平台协同交流的深入推进,将使得更多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理由相信,两地的创新协同将会继续开出璀璨的花朵,发出耀眼的光芒。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今天出席本次活动,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19日 16:23
扈德辉:中关村信息谷有31合作城市 服务企业超8000家
扈德辉:中关村信息谷有31合作城市 服务企业超8000家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保定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业务发展体系总裁扈德辉出席“未来科技峰会”交流会并演讲。 扈德辉表示,中关村信息谷的产品是“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一平台”。目前,拥有31个合作城市,托管载体面积总计110万平方米,合作的土地面积60平方公里,服务创新型企业超过8000家,在合作项目落地的企业超过2000家。中关村信息谷一直在打造的创新服务体系,最终还是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企业要走出去,拓展市场,扩大战略布局,依托这个网络体系的众多节点城市,为企业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资源和条件。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企业家朋友,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会组委会给予这个机会,有幸在这里和大家汇报交流中关村关于区域创新合作、协同发展的工作进展情况。我来自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关村发展集团,是中发展集团的二级公司。随着创新驱动国家战略不断深入,现在的中关村也不仅仅是北京的中关村,也是中国的中关村。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走出中南海、走进中关村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指示:中关村是中国创新的一面旗帜,应该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我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恰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由中关村发展集团批准成立,负责开展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区域创新合作任务。公司成立不到5年的时间,最开始我们肩负这样的使命和责任,从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起步,目前已经与31个城市、地区开展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接下来我将以“构建创新生态,助力协同发展”为主题,向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中关村的一些工作情况。 说到中关村,在北京中关村叫做“一区十六园”,一区是中关村核心区,就是中关村西区,北京市有16个行政区,每个区都有一个中关村分园,统称“一区十六园”,总占地面积488平方公里,2018年产值5.9万亿,独角兽的企业有80多家,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杨建华院长提到现在中关村的独角兽企业是83家,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一。中关村主要包括两大机构,一个是中关村管委会,是北京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还有一个就是中关村发展集团,它是用市场化的手段来配置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发展。2019年中发展集团提出,基于区域协同发展和国际化布局做好以下四方面的服务:一是空间的运营服务,二是专业的科技服务,三是产业投资服务,四是科技金融服务。这四个方面的服务恰恰就是我们正在开展的具体工作。就中关村信息谷而言,我用几句话向大家做一个汇报。中关村信息谷的定位,是以北京为中心,以直辖市和一线城市作为支撑,以合作城市为节点,构建一个创新网络服务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政策、资本、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进而打造一个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的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最终实现中关村合作城市、合作企业、合作伙伴的协同共赢。再具体一点,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搭好平台,做好服务,我们是一个科技平台服务机构。 中关村信息谷的产品是“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一平台”。我们按照这样四个产业链的模式,向前推进相关工作。目前,我们拥有31个合作城市,托管载体面积总计110万平方米,合作的土地面积60平方公里,服务创新型企业超过8000家,在合作项目落地的企业超过2000家。我们一直在打造的创新服务体系,最终还是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企业要走出去,拓展市场,扩大战略布局,那么依托我们这个网络体系的众多节点城市,为企业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资源和条件。在政府、资源和企业之间搭建一个高效对接的桥梁,我们肩负的就是搭建桥梁的历史使命。 我结合中关村信息谷运营的几个重点项目,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运营模式和阶段性成效。我们第一个项目是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一平台”的模式也是以保定项目一步一步延伸出来的。保定项目运营的时间最长,自2015年4月28日揭牌运营,到现在为止是4年半多一点时间。稍后我以保定项目为具体的案例做进一步汇报。接下来是徐州·中关村创新中心,载体面积24500平方米。这是我们漂亮的园区——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载体面积十多万平米,三面环水。长三角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和广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等项目正在筹备当中。 在成立的4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访我们运营的两个项目,使我们深受鼓舞。2017年4月20日总书记考察“一带一路”到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今年的1月17号总书记考察天京津冀又到访了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通过两次调研我们这种轻资产、重服务、强服务的运营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我们的工作也做出了重要指示。国家的主流媒体对于中关村走出去也做了一系列的报导,包括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中关村进保定》,《南宁抓发展巧借梯》等。在去年的关于中关村的6集纪录片《中关村》中,用十多分钟对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做了专题报道。 接下来我以保定项目作为案例简单做一个介绍。自2015年4月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启动之后,2016年4月,在我们运营满一年的时间节点,我们又与保定国家高新区合作运营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到现在为止我们按照“一中心、一基地”和“一园区”暨未来规划5平方公里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产业园,按照这样的规划向前推进工作。目前,6.2万平方米的双子座创新中心一直维持在90%的入住率,创新基地已经达到75%的入住率,正在规划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产业园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启动了。以下我将从几个“度”来展开介绍。保定项目到现在为止的运营成效,252家企业入主,52%来自北京,集聚4000多双创人才,有40多位博士。截止到现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经举办了185场各种各样的活动,有7000多家企业、机构从各地汇聚于此对接资源,促进合作、拓展市场、开启思路。实现了产业集聚有密度,产业对接有深度。实际上我们举办了很多走出去和迎进来的活动,活动本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基于我们组织的这些活动创造一些契机,促进企业和企业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多维度的实现交流合作、协同发展。第三是成果转化有热度,这是去年我们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同时也是我们自己尝到的一个甜头。比如入驻企业里面的易度机器人项目,这是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介入式手术机器人的研发项目,也是国家863重点项目。这个项目来到保定,依托创新基地的厂房资源,我们提供产业服务,现在它已经正式投入运营生产和研发工作。另外,中科院的量子成像技术,在上个月我们举办的2019企业组织创新合作峰会上,院士工作站也正式揭牌。第四是科技金融有强度,科技金融包含两部分,一个是中关村自己的科技金融的资源,根据企业的诉求我们对接。还有一个是社会资本的引入,我们为好的种子,好的企业做深入对接。第五是企业发展有速度,有一些入住企业已经从最开始的孵化阶段走出来,现在也对接了其他的科研院所,而且通过我们的通道每年在全国双创周的平台推广。还有一些企业在这个平台上逐渐被挖掘出来,呈现出来。最后是品牌建设有高度,我们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行业专家、著名学者也多次到访我们的项目给与关注与指导。2017年3月9日,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特种邮票,在“产业对接协作”的版面上就采用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建筑模型。 这是我们的“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发展路径,刚才也提到了。借助网络创新体系帮助更多的企业对接资源,开启思路。同时借助这样一张网能够走出去,进一步在更广阔的范围之内做大做强。这也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的想法,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最终我们还是在做一项服务工作,除了现有的物业服务、配套服务、商业服务、产业服务,我们更希望把一些看不见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服务的效率、服务的真诚度、服务的专业性等等。以我们的服务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工作展现成果。 希望大家持续关注我们未来的发展,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19日 16:13
高端对话二:中关村-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与发展共赢
高端对话二:中关村-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与发展共赢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14日下午,广州市白云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潘志军、医渡云高级副总裁黄楠、慧聪集团合伙人、慧聪大数据总裁姚永超、佳都科技总裁兼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石立阳、金山云战略合作副总裁罗昌盛、买金网CEO程鹏就“中关村-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与发展共赢”主题分享观点并展开讨论。 以下为对话实录: 王朝闻:感谢陈总,感谢以上5位嘉宾的分享。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在北京服务于2.5万家科技企业的国有市场化主体平台,我们愿意在用服务于北京企业的经验以及我们掌握的资本、区域、政策以及市场为大湾区企业更多地赋能和服务,感谢以上5位嘉宾,请移步就坐。 接下来进行第二轮的高峰对话环节: 广州市白云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潘志军 医渡云高级副总裁  黄楠 慧聪集团合伙人、慧聪大数据总裁   姚永超 佳都科技总裁兼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    石立阳 金山云战略合作副总裁  罗昌盛 买金网CEO  程鹏 下面有请潘区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广州白云区包括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在大湾区的地位和作用。 潘志军: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对话活动,广州白云区可能广州的朋友比较熟,外地可能稍微陌生一点,只要你到广州肯定就去过白云区。因为白云区的启明就是白云山,白云山下有一个白云机场,但是去广州无论是老机场还是新机场都在白云区。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白云区,我想跟王总申请一下,百闻不如一见,播放视频给大家看一下。 (视频播放) 刚才通过短片把白云区现在的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愿景也跟大家做了一个展示,作为白云区最大的优势就是先天的区位和交通,它在广州的中心城区。刚才介绍了新旧机场都在白云区,现在新建的白云火车站要进高铁也在白云区,新建的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的铁路集装箱也在白云区,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都比较便捷。 我们区也是广州地铁线路最长,地铁站点最多,但是不是密度最大,是最大的一个区,面积有700多平方公里。涵盖1、2、3产,从农业,原来是从郊区演变过来的,工业生产制造、服务产业到总部办公都有。 由于是郊区演变过来的,为解决传统农业后来又高了很多批发市场和物流市场,我们有点像深圳的龙岗和宝安,属于中心城区外围一点,又属于面积很大的区。 面向未来我们也向走科技创新的路,特别是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三大枢纽,一个是空港枢纽、二是综合交通枢纽,三是科技创新的枢纽。 科技创新枢纽需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业的集聚,今天上午跟华为也合作了两周年的战略回顾,在智慧白云和数字城市、数字政府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华为的生态也逐步在白云落地。5G在广州原来有1万多个基站,现在加到2.5万基站,白云是广州11个区中布局最多的,为未来发展数据经济、物联网经济奠定很好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打造一些新的产业发展平台,白云区老的平台航空有空港经济区,传统制造业有民科园,为了扶持化妆品,配合广州医药产业搞了健康城。为了科技经济也打造了广州设计之都,第一期83万平方米已经在兴建,光投入使用也技术了调研在国内在物理平台载体上是排第一,在全国的设计产业,主要把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创意设计,以及深圳的芯片设计的企业也有对接。 第二个平台是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在过程中也得到了中关村的大力支持。中关村第一期也是以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为切入点作为中关村进军大湾区的平台载体,我在这里既然是宣传推介,我们也自卖自夸,我跟我的同事鼓励,我们平台的全程叫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 我们是全中国最好的地方,在全中国最好的地方也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所在地叫广州市,在座各位要发展科技型的产业就是人才,人才对城市的要求很高,一线城市就是北上广深,而所在的地在广州市。所在的地在白云区,白云区是广州的中心城区。叫白云湖就说明这个有一个湖,这个湖是广州中心城区最大的一个湖,广州市的人都不一定知道,而且还是数字经济,在湖旁边谋划了28平方公里的区域,这28平方公里就相当于深圳南山区这么大了,我们是拿一个区这么大的区域面积来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集聚区叫“城”,就是讲产城共和,大家在这里创业就在这里生活,把生产和生活很好地融合。 我们已经准备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的发展平台,已经过了广州市,准备往省里报按照国际型的平台来打造,希望借助中关村的影响力,利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集聚数字以及创新方面的产业集聚。 王朝闻:感谢潘区长,下面请黄楠女士介绍一下医渡云的相关情况。 黄楠:非常感谢主办方还有各位领导邀请医渡云来参加今天的盛会。它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公司,可能和很多刚才讲的人工智能公司有一些区别,在于医学背景。我们是一家以医学大数据著称的公司,公司成立于2013年,医渡云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医学数据的处理平台,这个成就放在全球来说是非常不错的。 医渡云的公司规模大概是1000人左右,起家是从中国最顶尖的医院做起,这也是比较有特色的地方,这个公司的创始人就开始做排名前150名的医院里,现在我们已经和100家一里进行了合作,这里面用到了NLP的处理技术和医学知识图谱。在这个领域我们做得还是挺不错的。 从医院开始起步,现在又开始进行区域化的推广,比如说珠三角和长三角都有很多的布局。 我们先后在惠阳、宁波、重庆、广州这些一线车市或者是副省级城市都进行了区域化的处理工作,下一步在区域的科研平台上进一步加油和努力,帮助各个区域和各个区别的医生基于医疗大数据的背景发表更多的科研功能和更多的科研产出,实现绿色医疗的理想 最后我说一下绿色医疗的内涵,就是更好的医疗、更安全的医疗和大家都能够接受医疗。 王朝闻:感谢王总,医渡云也是中关村的独角兽企业,我们邀请了金山云的罗总,相信大湾区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请简单介绍一下。 罗昌盛:谢谢王总,谢谢潘区长,我叫罗昌盛,来自金山云。金山云是全球Top10的云计算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独立云服务商。说起金山都会想起雷军,雷总旗下投了1000多个公司,其中小米生态链有500多个做智能硬件的公司。借助小米生态链,金山云发挥云计算、大数据、AI等能力,可输出智慧社区方案,不仅功能先进,而且管理高效。小米IoT智能硬件在国内占比40%,小爱同学每天被唤醒5千万次,是业界最繁忙的,接受的训练是最严格的。基于小米硬件生态链,金山云做了个很强大的中台叫AI House,保证B2B的业主方能高效管理。在生态布局上,雷总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帮忙不添乱,雷系投资在企业只占股15—20%,作为资源导入方和技术支撑方,鼓励产业链伙伴拿收入的大头。总之,金山云借助小米生态链,输出云计算、人工智能、IoT大数据方案,希望在广州白云区落地。谢谢! 王朝闻:下面请石总介绍。 石立阳:很高兴今天借这个平台跟大家交流,我们公司有30多年的历程,中间经过了几次业务的转型和升级,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角在轨道交通和城市的公共安全和智能交通几个领域。在轨道交通围绕着后台的综合监控加上前台的智能化,通过几年的布局和发展,在国内开通地铁的城市里20多个城市有各条线的业绩。 围绕着公共安全也在全国主要的省份和地市有视频云、城市的交通大脑相关的业务落地。围绕着主营的业务场景也在产业和技术的生态上进了系统的布局。包括近几年我们参与从创始阶段、投资阶段,云从、瑞帆高算法的独角兽进行了布局。我们的注音业务赋能在产品和解决方案,核心价值是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为合作伙伴带来更多合作双赢的局面和未来的发展。 就未来来讲,应该面向整个未来,我们是广州本地企业立足广州借者粤港澳大湾区这样一个契机,面向未来无论是人才梯队的建设上还是源头技术的研发投入和产品布局还是围绕着当前的业务场景、算法、大数据、软件平台在业务落地上还是要有更进一步的落地和发展。在此也欢迎大家到广州,到我们公司参观和指导考察,也希望大家到白云区投资鞋业。 姚永超:感谢中关村提供的平台,也跟高兴和潘区长坐在一起,慧聪是中关村的老牌企业,中关村是从电子一条街开始的,电子一条街开始时慧聪就开始了。发展到今天27年,一直做一件事就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过去查什么报价就找慧聪,现在IT行业找什么资讯就上中关村在线,因为中关村在线也是慧聪的子公司,中关村上有很多慧聪系的管平台。 2003年在香港上市,至今是电子商务类的首家上市公司,目前有2000万的企业用户,为4000多家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的技术,主要分该三大板块,一是信息板块,解决卖家和买家信息不对称的环节,信息对称之后又发生交易需要提供金融服务,第二块我们提供的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第三块是数据服务。 慧聪的主要业务场景分为6个板块:1、电商平台(慧聪网,是最领先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中关村在线,广州的买化工和塑料的平台,还有一系列的棉花产业互联网太。2、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和商业保底公司。3、追溯和防伪平台。4、慧城资讯是一家做大数据咨询的公司,目前在大数据排名当翁比较靠前,连续3年排名第一。5、慧聪书院,专门给中小企业分享如何创板慧聪。6、慧聪多年的积累,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如何用这些客户的数据找场景应用,这个板块叫产业数据应用板块。 我们很有幸成为中关村的合作伙伴,在很多地方形成了比较好的合作基础,徐州的领导也来了,我们在徐州干得也还行,把老中关村的做事精神带到徐州,稍后我给石总汇报,应该是在10%以内的软件园的贡献。 我觉得中关村挺好的,把很多中关村的创新机制改革出来,让我们做内容的公司有了变得更加轻松,接下来可以跟很多领导可以深入地沟通和交流,我们也希望去白云。 程鹏:我们成立了5年,是非常垂直专注于黄金的领域,买金网有两个板块,一是对接国内所有黄金上游的采矿企业,他们一直都在黄金的上游发力,中游和销售端都没有任何的从事,我们通过科技给他们赋能,让他们能够从上游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销售和黄金闭环的回购。 二是我们有一个APP,这个APP里把国内目前所有合规的黄金产品,里面包括工商银行的黄金理财产品、交易理财,山东期货公司的黄金期货产品以及我们自己黄金的实物产品进行汇总。 目前买金网在这两个模块发力。尤其广州和深圳是国内最主要的黄金集散地,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领地。我们也希望在这边跟当地的黄金企业做一点科技的事情。谢谢。 王朝闻:感谢程总,中关村的企业如何参与大湾区的发展,以及中关村如何与大湾区形成协同创新和共同发展的话题。首先请潘区长介绍一下引进中关村的背景包括希望在中关村和大湾区的发展中,广州中关村项目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承接中关村的企业有什么好的政策和服务? 潘志军:我刚才也介绍了白云区的情况,白云区的先条件非常好,我就比喻成做饭的材料,材料非常好,厨子很关键。我们还是承认当地的同事都很努力,但是厨艺不是太好,所以就想请中关村种高级的厨师给我们掌掌勺,不要浪费这么好的食材,做出一桌好的菜品。我们就想请一些比较好的产业园区运营商到白云用好这个资源,通过你们打造一个好的平台,这么好的资源也不要浪费,这些食材也可以供应给优质的企业。白云区确实有点粗放发展,菜篮子、米袋子,后来就不能种了,要满足广州市大都市的要求,就搞了物流战场和批发市场,以及形成了相对低端的制造业、化妆品、皮具、制衣。 我们对传统行业也正在走转型升级,包括刚才说的传统物流、传统的商贸也在转型升级,刚才说传统的化妆品、皮具、制衣也准备通过打造时尚产业、设计之都往高吨走。还有一部分是以瞄准数字经济,而且大家都看好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地方,它是各种要素和资源都非常好,大家也非常看好。 在这个过程中,白云区可以提供3个方面的扶持或者是支持、支撑。 1、物理平台,区位比较好,面积也比较大,发展空间很大。无论总部研发、展示各方面,包括生产制造、物流,全链条都可以提供支撑。 2、还可以根据各个行业和产业的不同,提供量身订做的政策,比如说搞设计之都时就是设计之都的产业政策,根据下一步的发展。 3、产业发展方面的支持,比如说刚才听了几个嘉宾的发言,轨道交通,广州也是准备将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千亿级的产业。轨道交通产业的集聚区就在白云区。头部的企业、省铁投、市铁投、广州地铁都在白云区落户,包括做生产制造的,广州提出来市场化产业,给了佳都100个亿的单,他就让佳都把核心的供应商都集聚到广州,集聚到白云落户。 包括我刚才听的医药方面的应用场景,南方医院就在白云区,今天我带队跟同事对接华为两周年的反馈,我们跟华为就在打造智慧城市,华为是做智慧城市的底座、智慧城市的生态,但是智慧城市的应用很希望这些企业能够提供给我们解决方案,包括今天的政务数字局就是做政府数据的,需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来给我们解决。还有公安局、应急局、城管局的同事,他们都需要智慧白云跟华为建立的基础之后,很多的应用都需要再找有能力的企业。你们落到白云就可以通过做白云的业务,提供很多的解决方案。 白云的体量比较大,有600万人口,35万户工商户,白云区人口比较多,管理社会压力大,只要你提供了解决方案能够解决白云区的问题,今天也有很多兄弟城市、区市,全国都可以适用。比如说电子门禁,我们跑了之后公安部就说直接推广了,我们可以把这些业务给到大家。 另外,姚总说的电子商务,阿里的企业告诉我们,广州去年阿里的电商大概是4000多亿,白云区就有1000多亿。白云区有一个村叫达人村,光是做女装就有300多亿,商机也很大,要解决的对象和体量比较大,多样性也比较足,希望大家能够参与白云区的智慧城市的建设。 王朝闻:感谢潘区长,希望不辜负区长的嘱托,把广州中关村的项目打造成中关村企业走向大湾区的桥头堡,把这个打造成为中关村与大湾区协同创新的项目,同时借助这个项目让大湾区的企业与全国各地的兄弟城市进行更多的协同创新交流,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下面有请黄总给我们讲一下在大湾区发展的设想。 黄楠:刚才潘区长的话让我们感觉到非常振奋,实际上医渡云作为中关村的独角兽公司,我们一定会在公司有所布局,因为这个地理位置和经济体量非常重要。 目前我们的想法,在粤港澳大湾区想做3件事情: 1、希望能够做华南的转化医学中心。因为医渡云的优势在于我们对医学数据的挖掘,我们可以把它提供很多的专家发表非常有影响力的论文来提高整体医学水平。转化能力,如何把科技成果直接转化成成型的产品非常重要。在过去几年过程中医渡云跟大学有非常深度的合作,包括南京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通过学校的力量、学者的力量、PI的力量把这块做起来。在华南又有很好的基础,尤其是在广州,刚才讲到南方系的医院和中山医院都有非常好的合作,而且我们跟中山肿瘤的合作在直肠癌的领域有很好的合作,而且中山肿瘤还发表了柳叶刀的文章,这对于我国医学水平尤其是肿瘤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2、希望做创制新药的实验室,新药领域是非常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领域,周期投资非常大的,很多美国的上市公司因为一种新药研发失败整个上市公司的市值就缩水、腰斩甚至退市。在新药研发领域有真实数据非常重要,有真实数据的支持可以大大缩短新药研发的周期,降低新药研发的成本,促进新药研发的时间。这件事跟广州的产业结合点也是比较大的,广州包括深圳是我国新药研发的很重要的根据地。 3、在医渡云板块中除了为政府和医院服务的法律实体外,还有为药企服务的法人实体,医渡云旗下一个品牌做保险,做健康险和带病保险是非常有趋势的。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多代表性的保险公司,我们希望把保险中心概念在粤港澳大湾区逐步做起来。 以上三点就是我们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思路和想法。 王朝闻:谢谢黄总,下面请金山云的罗总讲讲金山云以及小米在大湾区的规划和设想。 罗昌盛:谢谢王总。最近,我研究了白云区的1358战略,非常好。小米系的智能硬件有500个厂家,其中有1/3就是在华南,我们要把智能硬件的产业能力聚合起来,结合AI和大数据,产生更大的效能。另外感谢中关村和白云区科技城准备这么好的赛道,我们准备了一顶帽子和一双鞋:我们是纯国产的云厂家,我们有很好的落地方案,我们有很好的合作伙伴。小米的手机和IoT是双轮驱动,小米的智能硬件进入千家万户非常快,希望在座的领导多多关注这条赛道,也多多关注金山云和小米,硬件是小米做的,软件和平台是金山云做的。 我们通过赋能,有小米的谷仓学院和金山云学院,可以很快地把制造智能制造的方法论输出共享出来:小米9年成长为世界500强,还有做空气净化器和扫地机器人的生态链企业先后要上市。这么多小微企业如何做起来,我们有完整的方法论,可以输出到各个城市,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与我们联系 小米金山做供应链金融有两个独到的优势:500个智能制造厂家以及多年的经验。雷总管理这么多的企业是有独到的方法的,智能营销、风控以及征信是怎么做的,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搜索了解金山云在南京江北区践行的供应链金融的成功案例。我们希望把这个成功的经验复制到全国很多城市。当地有很多很小的插座之类的厂家,只要符合了小米的质量品控体系,当地的企业就能很快成为小米的生态链厂家,结合我们的培训,成长是非常快的。 另外,我们与中关村信息谷在11月7日签订了战略合作,我们与中关村信息谷合作,希望把产业赋能,在广州白云区尽快落地,同样的模式,也希望在全国复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王朝闻:谢谢罗总,我们请石总讲讲你们如何在广得到快速的发展,你们的秘诀在哪里? 石立阳:秘诀谈不上,刚才讲到轨道交通,佳都科技在轨道交通方面布局多年,我们围绕地铁的智能化装备和软件平台,单一项目有118亿,这是我们认为在这个行业里单一项目是我见过轨道交通领域最大的。得益于几个方面: 1、城市区位,经济的体量和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 2、产业发展就是从源头基础上和产品解决方案上还有集聚的人才结构性优势。我们讲广州或者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因应该是世界范围内的人才高地,不只是广州、深圳。以我们公司为例,分管研发的副总裁就是新加坡国家工程院请过来的院士,人才集聚的优势是第二个发展动力。 3、我们深刻地体会和有产业集聚的优势,跟我们在具体的行业场景和产业落地里,提供了更好的落地效率,它不单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可能1小时的生活圈、经济圈已经成为现实。这只是我们讲的物理反应和物理实践,在生产关系上内在的竞争力也是很强的。以广州或者是深圳为例,60%以上涉及到企业或者是个人民生的日常老百姓办事,以前至少是跑一次,现在是不用跑,代表了整个生产机制和产业落地推进的发展。 4、产业落地和项目落地的内需,内需的动力很足。我们做了广州市整个公安数据量系统,我们在公安的侦查领域和治安维稳领域,抓获在逃人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想讲的是,今天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包括我们讲广佛同城,内生的需求和驱动力给我们创造了更多先进的环境或者是产品落地的机会,复制到整个湾区或者是全国市场,给了我们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成长的很好的土壤。 综上是我们感觉几个方面来报告一下。 王朝闻:感谢石总,相信企业的发展既需要广阔的空间,同时也要有够硬的技术和产品,最离不开广州市政府的支持和扶持,所以企业才能发展得这么好。接下来请慧聪的姚总来分享一下大湾区的布局。 姚永超:大湾区应该是客户最多的地方,因为我们注册的用户密度是最高的,只要客户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最近我琢磨了一个小规律,做事情要符合规律,哪个地方的产业效率高企业都愿意去这个地方。所有产业都是形成块状的,一想小家电里不开佛山顺德,一想箱包离不开三元里。跟多产业肯定是链状的,比如说顺德的热水壶为什么是全球最便宜的,烧水的热水壶一般市场价是100元左右,批发价只有15元,这在北京一个底座的价格都生产不了,只有产业越集聚,产业链越完整,这个东西大家才有钱挣。 中关村其实也是这样的,把科技的产业变成一个链状的结构,把我们带到这里是非常好的事情。 慧聪来到大湾区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就是我们有2000万的用户企业,如果某一个企业缺一个链条,我们是可以做的。比如说富士康做手机,但是小的螺丝钉是在哪里什么的?很多地方只关注头部企业,不关注配套企业以及配套后面的链条企业,我觉得这方面慧聪数据可以提供更多的贡献,这是我们可以到大湾区做的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发现大湾区很多平台企业一火就没了,天一刮风、下雨经营就不太好了,说明企业在升级和改造过程中缺乏一些专家和指导,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和中科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把慧聪的用户和中科院的技术和专家进行链接。 第三件事情是我们在极度要做的,过去每一个经营企业的人有一个最大的难点够是如何找到更多的客户。个产业链是一个链条,不应该是们去找,应该是客户去找人。我们和中科院的计算所和自动化所做了一个联合实验室,专门让商机去找人,现在在秘密开发阶段,预估明年初户上线。这是未来在大湾区要做的,而且大湾区有很多客户,现在也做了很多准备,未来在大湾区有很多的机会。 王朝闻:感谢姚总,请陈总也介绍一下在大湾区的规划和设想。 陈放:我先跟大家分享几组数据,中国今年连续10个月加持黄金,在高速加持过程中,中国目前持有黄金的数量在全球各国还没有前5、前6,中国黄金消费是排名第一,这几一直在高速的增长。在全球的投资者当中,黄金的投资排第三,排第一的是储蓄,占到70%,排名第二是保险,占到了50%,第三是黄金占到46%。 国内18岁到25岁年龄段中有40%的用户觉得购买黄金很安全,从55岁到65岁年龄段的人群当中有88%的用户购买换进觉得很安全。 目前购买投资类的黄金产品通过互联网、科技手段购买的占9%,购买黄金饰品的用户只占到6%。 以上这些数据说明黄金的品种在全球的金融产品当中属性占比还是很高的,其他嘉宾在分享时我也在想买金网在2019年的加工和回收板块中大概有10个亿左右是在广东消化的。香港金银贸易局是非常发达的,广东黄金珠宝的产业又是非常发达的,从买金网中关村的科技企业来说,希望在区块链和科技赋能在广东这边能有作为。 我想描绘一个场景就是每年中国新增的投资金条的消费大概在数千亿,在这些用户把黄金拿回家里就是一个金疙瘩,没有用,还得找很安全的地方存放藏起来。其实我们有一个场景,黄金其实是可以存放金融机构的库里,存放在国家或者是银行的金库都没有问题,但是这个金子要质量很被认可的第三方,比如说中国黄金。客户购买的是代币,在代币的流通中给它赋能,可以提取,可以回购,可以进行转让甚至可以进行消费。而真正没有用处的黄金从生产出来以后到存放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实际上它已经在做各种各样的流通。甚至在存放过程中金融机构还可以产生新的收益赋能给用户,起到既安全又便捷,还可以把科技融入到传统的黄金产业中。希望未来在大湾区能够做更多这样的工作,作为一个中关村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来做贡献。 王朝闻:感谢陈总,感谢以上嘉宾,本轮的对话到此结束,请台上的嘉宾移步就坐。各位企业家、各位政府领导,中关村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交流会告一段落,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成立5年时间,每年都在高交会上搭建一个协同创新平台,这次比较惊喜地看到大湾区的地方政府加入这个平台,协作的城市加到30个,有更多大湾区的企业加入到我们的平台,我们希望搭建一个中关村与大湾区的交流平台以及大湾区企业与地方政府的交流平台,最终实现协同创新交流发展,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预祝各位领导和嘉宾身体健康,事业发达,明年再见,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19日 12:11
高端对话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及战略布局前瞻
高端对话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及战略布局前瞻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14日下午,广州博鳌纵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郑自群、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林必毅、广州灵聚科技公司CEO张胜、英博超算(中兴通讯一级子公司)总经理田锋、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战略BD高级总监陈放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及战略布局前瞻”主题分享观点并展开讨论。 现场图片 以下为对话实录: 王朝闻:各位企业家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关村信息谷的王朝闻,主要负责大湾区的相关工作,下面由我来主持2019年高交会高端对话峰会的环节,我们特别邀请了粤港澳大湾区高速成长的企业家代表向各地的政府领导和企业家分享他们在粤港澳大湾区经验和战略布局,首先请我们的嘉宾上台: 广州博鳌纵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郑自群 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林必毅 广州灵聚科技公司CEO  张胜 英博超算(中兴通讯一级子公司)总经理  田锋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战略BD高级总监  陈放 欢迎各位嘉宾能够到我们的对话现场,首先以热烈的掌声对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对话环节,前面的演讲和领导的推介已经了解到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也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涌现了一大批的科技龙头企业,第一个环节也邀请到了大湾区的上市公司以及通信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来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 第一个环节是让每个企业家用两三分钟时间将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郑自群:谢谢主持人,也谢谢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大家有一个交流的平台,我来自博鳌纵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我们跟中关村也有合作,因为我们的运营总部在北京,在北京的中关村。我们在那边有几百人的团队。汇桔网是知识产权和科创云平台,2018年知识产权与科技服务交易额超过223亿元人民币,今年预计整体的交易额会超过400亿人民币,在全国有38家分支机构,员工有3000多人,这是我们基业的发展情况,我们也是独角兽企业,目前估值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 汇桔网跟今天演讲的嘉宾以及中关村信息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我们是服务于科创企业,知道很多新兴的技术,知识产权的转移转化跟落地,知识产权战略也是今年最火热的话题,我们这样的行业里为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为广大的创新型企业进行保驾护航。 林必毅: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赛为智能的,在1997年成立,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赛为智能是中国人工智能的领先企业,主营业务涵盖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文化教育,主要产品包括工业级的无人机、机器人个、智慧城市的平台软件、轨道交通的车载装备。也欢迎大家莅临1号馆我们的展位参观指导,谢谢大家。 张胜: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广州灵聚科技公司的张胜,灵聚是从事MLP技术研发的公司,我们对外提供MLP低层服务和MLP相关的应用服务我们服务的企业有华为、阿里、百度,包括软银机器人、穿山甲等头部的机器人公司。 我们现在除了在底层的通用MLP的技术服务上,在应用层也连通阿里、百度、华为打造超级技能的生态,你们用到很多产品当中就是灵聚提供的。我们在垂直行业领域,医疗服务、法律服务、智慧家居等方面,目前也正在做不同垂直领域的子大脑的建设工作。希望通过灵聚的努力让机器人变得更加聪明一点点,这是我们的愿景。谢谢。 田锋:我来自中兴通讯,英博超算是聚焦在汽车智能化和联网化,我们跟奇瑞汽车进行了合作,围绕智能驾驶还做了智能网关和数据座舱,都要跟5G强相关的解决方案。我们把4G、5G多年积累的核心技术和智能化、网联化相融合的解决方案。 我们定位是做一个汽车零部件的TLONE,也希望跟无论是做传感器还是零部件的公司合作,一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陈放:大家好,我是奥比中光的陈放,主要聚焦于3D的传感感知技术方面,包括低层的芯片、模组再到上层的算法,通过几年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前公司大概是700人的规模,在中国西安、广州、上海有分支机构,主要通过3D传感的感知技术把3D的人脸识别、手势,相关的东西应用到相关的领域,大家现在看到比较多的iPhone上的3D传感技术,以及在店面上开始看到的人脸支付的技术都跟奥比息息相关,我们在车联网领域,也会把算法应用到自动驾驶以及智能家居领域。快速地提升各种终端对于3D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我们的愿景是希望所有的智能硬件终端通过3D的技术更好地看懂世界。谢谢大家。 王朝闻:刚刚听了各位嘉宾的分享,相信对企业的组织到成长都有一个认识,下面请各位嘉宾分享他们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验,以及如何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优势来进行布局。请问郑总作为一个大湾区的独角兽企业,如何借助中关村与大湾区的合作平台,谋求全球或者是更大的发展? 郑自群:我先讲讲大湾区的发展机遇,我们知道在世界上有三大湾区,作为我们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比对的是世界三大湾区,在这些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跟他们相比什么优势呢?我前段时间刚好做了一个研究,我们的人口是四个湾区中最多的,面积是最大的,专利的申请量也是4个湾区里最大的。 当然我们也有其他的优势,包括你说的高校资源、科研资源,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里,粤港澳大湾区里有4所,但是很遗憾这4所都在香港。总而言之,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资源包括国家级的创新区域、创新城市粤港澳大湾区也有3个。广东省的知识产权的总体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一,特别是深圳每年的PCT的申请量占了全国的40%,我们说到知识产权都说我们的数量很大,专利申请连续8年排名第一。粤港澳大湾区的知识产权不仅大还很强,PCT的专利申请因为是国际专利申请,它最能代表先进的技术,比如说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这样的公司都是PCT国际专利申请的大户。从这方面来讲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好的基础。 中关村鼎鼎有名,从电子起家转型为创新创业的平台,提供平台、提供、运维、线上、线下所有资源聚集在一起,推动这个城市、区域以及企业的发展。创新要素的聚集方面还有科研的吻合,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一个创新重要的区委,中关村又有非常好的成果,两者是强强联合。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大的创新型企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的个体来支撑整个空间,支撑包括中关村大园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专业的服务机构来做具体的服务工作,只有这样几者融合对于整个区域、个体、国家都是非常好的提升。 王朝闻:我再补充一个问题,我看博鳌纵横在中国大陆还有全球布置了300多个技术转移的机构,今天我们邀请了20多个城市也非常欢迎转移机构到当地发展,我想问博鳌在布局转移机构时主要考虑什么因素? 郑自群:我们在国内有30多个分支机构,我们设立这些分支机构或者是国外的运营机构是想跟当地的创新性企业和当地的服务机构建立起更好的联系,可以为这些地方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技术转移转化以及落地,还有跟当地的机构进行更好的合作,所以在世界各地落地,跟当地的政府、园区和企业都也很好的合作。我们服务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推进各个地方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最重要的是帮助客户和创新型的企业实现它快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设立这么多机构也是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创新型的客户这一角度来出发。 王朝闻:感谢郑总的分享,下面请赛为智能的林总,因为赛为智能作为上市公司在深圳已经扎根20年,分享一下如何借助中关村和大湾区的合作平台,如何进行更大的发展? 林必毅:首先我谈一下平台,对于赛为智能来讲无论是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还是中关村都是一个平台,而且是很好的平台和载体,赛为智能除了要进一步做好自己,也要充分发挥三大平台上的作用,跟平台形成命运共同体。 我讲一下战略,才赛为智能内部来讲就是以人工智能为战略,今年在某一项有一个人工智能的产品,单项合同做到6.6亿,原来卖巡检机器人一个单5000多万,现在已经到了6.6亿,所以我们的战略是对的。外部战略是跟进习近平总书记步伐,我们今年承接了一个国际的项目它是前端AI+后端AI非常紧密结合的案例。从战场上来讲,可以分为本地展场、本土展场、海外展场。海外展场我们已经在“一带一路”上承接了。本地展场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们会研究这个发展规划纲要也会找到积极的切入点,在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因为赛为智能在被上广深接了80亿的数据站网,包括轨道交通的产品、无人机、机器人的产品作为切入点。在本土展场就是在大湾区外又在国内的地方就是继续安装既定的人工智能核心的战略发展。谢谢。 王朝闻:感谢林总,灵聚科技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公司,张总作为创业者,我们跟白云区也好,各个城市也好,我们搭建了很多服务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平台,作为你目前的发展阶段,你对资本、人才、政府的一些政策有什么需求?能改进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像你这样的创业者。 张胜:灵聚在过去几年都在积累底层技术,现在逐渐做平台化的赋能运营,我们也跟目前很多的企业,包括很多园区、地方政府也在做沟通,实际上我们目前的赋能模式已经正在结合不同的行业把资源处理技术和替代某些行业的重复性工作以及人工无法完成的工作已经收到了一些效果。 在国内我们希望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包括企业发展的重心,赋能是否能够结合当地的重点发展业务有所助力。 借助“一带一路”,在上周作为广东省商务厅组织的广东马来西亚展,我们选为企业代表,发现马来西亚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比较少,我们认为习以为常的事情在他们来讲还没有了解。他们对除了中文以外,当地语种的需求,这当中灵聚已经接到了很多除英语外业务的需求,因此我们也希望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以及和中关村平台的底蕴,希望接下来通过资本的力量,将我们已经储备的底层数据处理技术和语言处理算法复制到其他的语种。 在未来,应该说整个东南亚地区小语种国家根本没有能力研发自己的人工智能技术,这对于我们来讲也是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布局的事情。 王朝闻:感谢张总,我们也愿意为这样的创业者和创新型公司提供更多的帮助。下面有请中兴通讯的田总,中兴通讯是通讯行业的龙头企业,去年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很大范围的盈利还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在大湾区的布局下,中兴通讯战略布局的思考怎样的? 田锋:首先还是感谢中关村信息谷的邀请来参加这次活动,我们之前也去过中关村的园区,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也在成长,寻找一个好的载体和容器,我们也在寻找合作的机会。我在中兴20年,我进入中兴时只有2000人,现大概是8万人左右,也是从一个租在莲塘厂房改的公司,看着它修自己的楼,一片一片的研发基地。去年美国事件给中兴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中兴强调的是综合研发的能力,去年中兴事件期间我们研发人员队伍很受影响,不断地凝聚核心的基础能力还是应对风险和波折最好的手段。 粤港澳大湾区和杭州湾大湾区有很大的区别,杭州湾大湾区是中外合资的企业,他们实际上没有核心技术的研发。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包括早一带的中兴、华为,后来的大疆、迈瑞等等,粤港澳大湾区更有自己的创新和独创性,而且他们的理念也很先进。大疆的市场宣传你可以看到,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企业是深圳的,你还以为它是美国企业。这些都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包括中关村从北京到大湾区来支持和发展,我觉得后面的路会越来越好。 王朝闻:感谢田总,下面请奥比的陈总,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来介绍一下你们现在面向全国的市场计划和拓展计划。 陈放:因为奥比成立没有多少年,而且奥比作为3D感知技术相关的专业创新企业,要把这个技术赋能到很多行业和领域。今天很感谢主办方让奥比作为嘉宾来进行发言,深圳大湾区给了奥比非常好的土壤就是创新,也给了奥比非常好的人才结构。 我觉得随着中关村相关的企业给我们带来另一方面的东西,因为每一个区域都有其专注的领域和知识结构的不同,我觉得北京这块的基础研究和高效的核心创造力是它的优势,对于上海有他另外的借助和外部力量来产生融合性的方案。对于深圳产业链集聚的区域可以把上下游进行整合快速法早,但是在基础学科方面也需要来自北京和上海来输入基础学科的理念。像奥比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可能,奥比从700人的人员结构,研发人员超过了70%,里面大部分都是归国的博士以及北大清华的学员,他们也带着学校里面的结构光和光学的3D算法的研究方面加入到奥比来世界给社会带来新的感知。 希望通过不同区域的平台来输入更多信息共享和碰撞的概念,这样对于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接下来对行业市场的布局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我们的理解。[详情]

新浪财经 | 2019年11月19日 12:06
谢清伦:盛隆电气专注智能化 与东风等并称"国之重器"
谢清伦:盛隆电气专注智能化 与东风等并称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盛隆电气集团副董事长谢清伦出席“未来科技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交流会并演讲。 谢清伦表示,盛隆电气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电网及智慧能源管理领域的领先企业,今年创建40周年。不久前参与军运会20多个场馆配用电的建设和军运会期间保电工作,多家媒体将盛隆同东风、宝武、武船等名企并称为“国之重器”。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主办方,刚才邵总讲得特别好,创新无所不在,京东方做得这么极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大家从我演讲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我们企业是做什么的,盛隆电气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电网及智慧能源管理领域的领先企业,今年创建40周年。前段时间,武汉召开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我给大家看看盛隆在军运会上的风采。我们企业参与军运会20多个场馆配用电的建设和军运会期间保电工作,军运会当天多家媒体对我们整版报道,将盛隆同东风、宝武、武船等名企并称为“国之重器”。为什么有这种殊荣呢?我总结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智能用电保证20年”产品创新。 一、设备由功能化向智能化转变。盛隆电气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互联网智能柜,基于客户实际需求研发,品质与国际品牌比肩,主要功能参数对标国际顶尖品牌ABB、施耐德、西门子,但价格具有很大优势,真正实现从功能化设备向智能化设备的转变。 二、数字化向数据化转变。为了打破国外品牌系统升级的壁垒,盛隆电气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互联网智能柜贯穿了电力工程、机电工程和弱电智能工程的集成解决方案,同时开放端口,可以兼容任何系统,也可以被任何系统兼容,真正实现互通互联。 三、项目大量案例的落地。盛隆电气现在是双总部,北京是研发总部,武汉是行政总部。北京的大兴国际机场、通州行政副中心,河北的雄安新区、深圳的华星光电以及腾讯,还有邵总公司京东方,这些项目都有盛隆的身影。此外,盛隆有5个市场基地,累计有2万多个项目落地,这为形成整体的行业客户解决方案以及“智能用地保证20年”的产品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项目经验。 另一方面是制度创新。接下来,我想讲一下我们企业发展的大战略---“群体老板241战略”。“群体老板”是盛隆电气1992年创建的盛隆独有体制,鼓励企业员工人人创业当老板。这一战略是盛隆人的大道,大业,大舞台。其中,“四百战略”--网通百城、携手百企、链接百校、创建百团,是一个强国强企强盛隆的大战略。盛隆要到一百个城市去,为这一百个城市的电力智能化带来进步;通过合作、收购等方式联系一百家企业,使配用电领域的百家企业强大起来;链接百校,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启发、鼓励大学生实现理想抱负;最后,通过整合一百个城市、企业、学校资源,创建一百个实力强大的团队! 最后,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和京东方邵总等各位老总同台发言的机会,这些企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也有幸让在座的各位企业家一起见证盛隆的科技成果,共同感受盛隆的日新月异。盛隆电气是一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企业,前两年,盛隆连续成功举办了2届智能用电博览会,吸引了包括施耐德、西门子、ABB等国际一线大品牌在内的百余家电气行业领军企业参展,打造出了一场行业盛会。今年12月18日,第三届盛隆电气智能用电博览会将在武汉总部如期举行,届时将展出最新自主研发的智能产品和系统,在此,我也诚挚的邀请现场的各位领导和优秀企业家能拨冗莅临盛隆电气参观指导,期待各位的光临![详情]

石七林:中关村携手粤港澳大湾区 打造新生态创新高地
石七林:中关村携手粤港澳大湾区 打造新生态创新高地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石七林出席“未来科技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交流会并演讲。 石七林表示,今年是深圳建市40周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中国首个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及其合作的城市,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合力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前景无比广阔美好。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企业家朋友、媒体朋友: 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接受邀请参加本次“高交会未来科技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交流会”,欢聚在深圳,面向未来、共话合作、共谋发展,希望各位城市领导、企业家、现场的嘉宾有所收获。 中关村作为创新发展策源地,历经了41年的创业史。从当初的电子一条街起步,发展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在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 2018年中关村实现总收入5.8万亿元,已拥有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0万多项发明专利,培育出82家独角兽企业,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 2013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面向未来,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关村管委会和发展集团批准成立中关村信息谷公司。 近5年来,信息谷公司充分落实中关村区域合作任务,在中关村管委会和中关村发展集团的指导和支持下,以科技产业组织和服务为主线,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汇聚来自中关村、全国、全球的创新资源,逐步建立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4个直辖市为支撑,在全国服务超过 27 个城市及区域的协同创新网络体系。 按照“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一平台”的发展思路,信息谷公司聚焦医药健康、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农业四大产业,打造集中关村创新资源、线上平台、科技金融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目前,公司托管运营载体面积 110 万平米,合作土地面积 60 平方公里;服务创新型企业超过8000 家,落地2140 家;聚集了蚂蚁金融、阿里巴巴、谷歌、华为、联想、滴滴出行、国家电网等一大批国际国内优质创新企业。 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支持下,信息谷项目已取得一系列成果,获得了来自中央、地方各级领导的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7年4月20日、2019年1月17日,习总书记两次考察考察公司项目(南宁项目、天津项目),并对项目给予充分的肯定。 2018年6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韩正同志莅临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视察指导,对中关村这种合作模式给予高度肯定,并现场指示全国推广。 在工作实践中,以深圳为主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群体活跃程度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举足轻重,让人刮目相看。珠三角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GDP总量超过10万亿人民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开发布,将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加快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这标志着大湾区的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今年是深圳建市40周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中国首个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8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4万亿元,经济总量居亚洲城市前五,正加快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通过立法设立企业家日,这些先进的做法都是内地城市包括中关村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深刻影响着全球产业布局和竞争格局,创新发展必将是社会推进的主旋律。中关村及其合作的城市,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合力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前景无比广阔美好。 最后,祝愿嘉宾身体健康,事业进步! 谢谢大家![详情]

张旭:60%慢性疼痛的病人会造成抑郁症
张旭:60%慢性疼痛的病人会造成抑郁症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神经科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出席“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II”交流会并演讲。 张旭表示,在过去很多研究中,我们知道疼痛以及触觉、机械性感受不断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区,同时也会到达另外一个区域,到达影响我们情绪的区域。这样的连接使我们在感受到疼痛的时候还会影响我们的情绪,60%慢性疼痛的病人会造成抑郁症。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组委会的邀请,我今天讲一讲我研究的老本行,感觉神经元的种类、神经环路跟疼痛的关系,另一个方向是讲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是另外一个故事,刚才厄温·内尔教授也讲了,这是非常大的一个领域,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治疗上。 大脑神经元的种类是神经科学家一直想知道的,它们又是怎么连接起来的?我的工作主要是集中在背根节神经元,在脊柱两边,感觉信号通过神经通路传到大脑。在过去很多研究中,我们知道疼痛以及触觉、机械性感受不断传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区,同时也会到达另外一个区域,到达影响我们情绪的区域。这样的连接使我们在感受到疼痛的时候还会影响我们的情绪,60%慢性疼痛的病人会造成抑郁症。但无论如何,在大脑中进行这么多的信息处理,最终还是要接受很准确的外界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通过脊髓这个很精准的神经环路,到达大脑的时候是一个神经网络,跟我们的视觉、听觉等其他神经网络形成一个整体,使我们对外界世界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和快速的反应。在信息处理阶段和认知过程中,大脑就像计算机系统一样,对过去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然后会在运动系统快速反应,使我们能够产生逃避某种伤害性刺激,或者把这种经验或感受提升到更高的层面进行储存和分析,来积累我们的经验并且对情感产生影响。 神经科学家对于大脑怎么连接起来的,整个详细的连接图谱是不知道的。虽然可以在PPT上看到展示的很多不同种类的神经元,有各种不同的形态,但都是通过突触这个结构连接起信息传导系统。在将近1000亿的复杂神经元系统里面,在传统的教科书里面我们知道有3-4种神经元,都有自己的分子标志物。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可以用染色的方法来标记特定神经元,我们把新的知识装填到系统的框架中间。外周的感受器有痛觉、痒觉等感受器,比如在感受热的时候,在特定的温度区域里面有传导温度的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疼痛,比如我们吃的辣椒素等化学感受。这样的系统使我们不仅仅能够感受这些通路里面的化学离子变化,同时也是分子向上传导特定信息的原理。在机械性感受器上,我们也知道了很多参与机械性信息传导的分子,特别是低阈值的机械性刺激,在毛发上的机械性触觉也可以感受到。 中国科学院在2012年启动的脑功能图谱计划,它的目标是在特定脑功能神经连接通路和网络结构的解析以及模拟上进行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在这里,首先我们要找到生物标志物,能够标记神经元到底有多少种,然后通过跨突触的神经追踪剂标注神经元通路的情况。这是2011年、2012年非常有雄心的研究计划,当时也正好碰到这个时代的单细胞技术,其中最核心的就是RNA测序技术,我们正好赶上了第一波SMART-seq技术,虽然通量比较小,但是检测的基因数是比较多的。我们在测的过程中,这么小的一个神经元,平均有1万种不同的基因在里面,不同种类神经元之间的差别在5倍以上的大概将近2000种。我们可以通过统计的方法分群,再结合其他的方法,可以把每一种类群中的显著性基因都能够找出来,蓝色的是我们当时找出来的有代表性的标志物基因。这时候还把各个亚群之间全部能分出来。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一对一地把神经元的功能大概地画出来。我们能把神经元分成10种类型,以及14种亚型,大体的功能也能够检测出来。 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10×Genomics相对于SMART-seq技术,它的通量要大得多,一下子能检测很多的细胞。它的通量和精准度怎么样呢?在通量大的同时精准度还是可以的。基本上可以下的结论,我们前面对细胞的分类,无论是神经元的类群和亚型上是合理的。在这种基础上我们就可以用模式生物,进一步结合病毒感染进行束路追踪的方法来看。无论是在DNA、RNA水平,在单细胞水平进行测序,而且现在拓展到蛋白质和代谢组的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对神经元分类提供更多的信息。技术本身也在不断拓展,在空间定位上也进行了新的拓展。从早期的组织化学染色切片看标志物的分布,现在新的方法也在不断出现。 在过去这么多年来,神经元种类和连接到底有多少种?基于它的功能,从细胞种类、病理学变化,在小微世界中基因网络及其功能,以及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整个大脑中细胞类型的分析,对未来解析大脑是很重要的方向。谢谢大家的聆听![详情]

主题对话:5G时代 不仅是快(实录)
主题对话:5G时代 不仅是快(实录)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14日下午,未来学家、达芬奇研究所创始人兼执行董事托马斯•弗雷、华为5G室内数字化产品线副总裁徐之兵、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裁贾睿萌就“5G时代 不仅是快、5G时代的一天以及5G的未来”主题分享观点并展开讨论。 以下为对话实录: 主持人 王海东 深圳卫视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将在现场展开一场圆桌对话,多位嘉宾将会同台共论5G,我们掌声请出本场圆桌对话主持人,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高飞先生,有请。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2019年是中国的5G元年,发放了5G牌照,全球也陆续对5G展开商用,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关注5G?每一代的通信技术都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比如4G创造了移动互联网市场,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都已经和手机分不开了,5G将会创造什么样的市场和价值呢?这还在讨论,业内有一些数据,信通院在2017年的数据,说5G可能会在2030年创造16.9万亿的市场价值,这个数字很大,到底有多大呢?化妆品一年的市场差不多是3000亿,电影票房每年差不多是600,这一算下来5G创造的市场是电影票房的280倍,是化妆品市场规模的60倍,数字有了,具体的应用是什么?业内还在讨论。刚才刘院士举的例子,5G的到来,让恋人能在远距离感受到彼此的心跳。 接下来有请对话嘉宾上台,未来学家、达芬奇研究所创始人兼执行董事托马斯·弗雷先生,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裁贾睿萌先生,华为5G室内数字化产品线副总裁徐之兵先生,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先生。 一开始的话题,我们先讨论技术问题,讨论应用之前先对技术有一个基本的把握。首先我想把问题抛给华为的徐总,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相比4G,5G最主要的技术特点是什么? 对话嘉宾 徐之兵 华为5G室内数字化产品线副总裁: 我从三个方面快速讲一下,在技术这块,大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是4G 10倍的数据,在体验这块,在4G能达到100M,在5G是达到千兆网的概念。在时延这块,端到端的网络达到20毫秒,VR这个业务才能成为可能。连接就是医疗、传感器连接,每平方米百万的连接,速率是10倍,时延1/10。我们在标准这块,我们在5G核心标准专利占了全球1/4,中国占了全球的1/3,我们第一次在标准上引领了。从中国的产业而言,我们是全球唯一一个从网络、设备到终端标准,在5G整个产业链属于全球第一阵营的,从这方面来说也是为什么5G成为中国热议的问题。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新的挑战,5G的牌照发了,我有一些朋友用了之后跟我反馈说现在5G网络的信号不够好,拿手机走到哪有点像寻宝游戏,为什么5G的覆盖这么难,有哪些难点需要突破呢? 对话嘉宾 徐之兵 华为5G室内数字化产品线副总裁: 第一个是我们期望跟现实之间的差距,有这样的落差,我们看一下4G,到目前为止中国4G的物理基站数量200万个,三大运营商的基站数量加起来400万个,全球一共不到1000万个,4G的基站数量占了全球的一半,中国是20%的全球人口,占50%的基站数量,人均基站数量和带宽跟全球市场比是非常高的。5G也是一样,韩国到今年年底将建设20万个基站,覆盖韩国全境,20万对中国是什么概念?到今年年底中国会在全球开通15万个基站,明年计划是全国开通80万个基站,相对于在4G时代是五年的时间,这是渐进的过程。第二,网络的建设是商业行为,网络建设有多快、建设有多广,取决于我们的业务能跟上,不仅是C端用户,还有B端企业用户。到目前为止,从中国来说最大的推动力就是政府,其次是运营商和设备商。我们的业务发展得有多快,网络建设就有多快,这是人人贡献网络。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也就是说技术上不是挑战,只要是覆盖上足够多网络就会好是吧。 对话嘉宾 徐之兵 华为5G室内数字化产品线副总裁: 我们有一个误解,5G相对于4G要建设几倍的基站数量,早期从技术上确实是有这个问题,但基于目前的5G平段,2.6G和3.5G的,5G和4G相同的基站可以达到同样的覆盖,那是美国的问题,我们中国没有这个问题。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我们把视野稍微拉大一点,看一下5G技术在整个技术当中的位置,我们老听到一个词数字化转型,背后的技术有很多种,有IT技术,5G属于CT技术,在工业领域还有一个技术是OT,这么多技术,IT、CT、OT,在5G时代写技术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微软的韦总。 对话嘉宾 韦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这个话题早上在我的演讲中已经谈及过了,加上今天下午谈的BT,从IT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全世界现在都在经历物理世界没有更新的科技出现之前,过去几十年将近上百年,物理世界的科学理论没有很大的突破,通信也没有脱离香农定律,它的频率高低跟信噪比、带宽信息量是有一个固定比值的。为什么说IT、CT、OT,包括BT再融合呢?在物理空间没有更多的潜力可挖的时候,相信可以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数字化最大的特点是把物理空间大颗粒度的流程、物质打碎变成细粒度的,就是原子化,可以软件化定义,一旦变成服务之后,所有的功能都变成API的调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预见通过IT在过去20年在云计算上的过程,会扩展到通信领域,也会扩展到OT领域,也会到BT领域。在我们看来,未来起码十年之内各行各业都会走回不再唯IT专属的虚拟化软件定义和一切皆服务。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原来谈3G、4G好像都是运营商、设备商的事,但是您这么说完之后,这几个T之间融合,IT公司的作用也很大,微软在5G时代,IT公司做什么工作? 对话嘉宾 韦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我为什么强调从IT的角度来看呢?从IT的角度来看,CT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渠道,它最终的作用还是要通过以T手段把A点的信息传递到B点,B点反馈回A点。从微软来说,在5G时代我们把它当作一个更加高效、更加有效的通信手段。从长期来看不只是5G,从更长远的来看是NG,是下一代通信手段。5G由于香农定律并没有被突破,而且进入到太赫兹,有很多人还无法理解的,包括量子和光子传播的方式。当然这个没有突破之前,我们认为下一代会解决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当这些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我们就要用软件的方式,就是挖潜和节能的方式来往前推进。用中赋能的技术,不是说微软本身在IT,而且IT和CT怎么应用到实体经济中去。微软要做的事就是在物理世界的理论没有突破之前,我们充当的角色就是赋能、提效、将本、提高用户满意度。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对5G技术相信在场的听众都有一定的了解了。接下来我们进入应用环节,首先想问一下托马斯·弗雷先生,在中国的电信产业有一句话叫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在您眼中看来,5G将会改变社会的哪些方面?能不能给我们一个整体的感觉展示? 对话嘉宾 托马斯·弗雷 未来学家、达芬奇研究所创始人兼执行董事: 刚才大家都讲得很精彩,我想给大家讲一下5G技术可以怎样改变我们的现实世界。你可以想象一下在最近的人类时代,我们有一个所谓的视觉虚拟。我们就像是一个人体非常大的海报版,这个海报版可以在上面尝试不同的搭配和设计,人类在不同的社会里面产生行为,可以造成不同的印象,或者是有不同的成象。如果你的着装从一套改为另外一套,或者从一个设计再到另外一个设计,你看到的成象和我看到的成象能够在社交媒体上再现。就好像是我们能够创造一个所谓的形象。我们讲到的人类这些工作将会取决于在一天之内会产生多少信息流,通过这种社交媒体产生新的生活方式。如果他们获得更多的点赞和认可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另外一个例子是在未来5-10年里面,我们将会有许多的传感器在服装或在其他可穿戴设备里面,所以我们在餐厅点赞的时候,我们在吃这盘菜之前会知道这些食物会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营养,这就是技术带给我们的改变。理论上来说我们应该做更好的食物选择,能够满足我们的身体的需求,有更合理的膳食。人们要改变自己的习惯是很难的,需要面临很多的挣扎。 现在有许多新的技术,在过去人类在惩罚一些行为的时候有很多的做法,也有一些好的社会他们会表扬做得好的人,无论是警察抓坏人,还是把坏人送到监狱里面,是惩罚坏人的方式。这就是人类最基本的理念,但是我们能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比如我们在点餐或安排出行的时候有什么因素会影响他们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因素会影响他们在决策当中的细节。我们之前也进行过一些讨论,我有一个想法,如果你有能力让人们微笑的话,那你应该获得加分。如果你能让人开心的话就获得加分点,传感器就会捕捉到你做的良善行为,两个月之后如果你的分数不断叠加,你就会得到宣传或社交媒体上的点赞。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我接下来想问的问题是在您看来,中国在5G时代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对话嘉宾 托马斯·弗雷 未来学家、达芬奇研究所创始人兼执行董事: 我觉得中国有需要优势利用5G,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有能力发明创造许多的东西,5G是起源于中国的创业精神,我们也知道它能够依靠中国的创业精神,用一些新的思维方法去做,想前人不敢想,想别人不能做的事情。在5G的世界里面,它能够更好地鼓励我们进行新的创新,像小微支付,在社交媒体上你很喜欢某个人的作品,你能够给他小额的打赏,这也能够帮助我们改变人们的行为。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5G就让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去移动。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不同寻常的战略。5G能够让我们用更多的计算力把它放到互联网上,来确保我们能够非常安全地使用5G,我们也有5G的审查,也有传感器,有很强的算力去做我们过去不能做的事情。我们可以想像你早上醒来的时候,每个人在未来都有自己的设备,你可能在洗澡的时候有一个自己的机器人给你擦身体,帮你梳头发,帮你化妆,也会帮助你选衣服,告诉你现在最流行的衣服是什么样的,你应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而且它会成为你的保膘,也会成为你沟通的助理,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无论你走到哪里,这个机器人都可以化成飞机把你送到那里去。如果有这样的设想,我们把这种想法落实的时候,在中国有很多这方面的人才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样的目标。这就是我所做的工作,把一些看似不可能的想法变成现实。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工业界是非常重要的领域,在工厂制造环节当中,5G更能发挥作用,对一般人而言不能理解,觉得这不就是手机电话嘛,怎么在工厂里还用5G呢?记下来请博世的贾总给我们普及和扫盲,为什么5G在工业界那么重要? 对话嘉宾 贾睿萌 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裁: 博世作为典型的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商,我们对任何一项新的技术有这样的定位,它如何能够真正帮助制造业提升品质,降低成本,提升交付。制造业的目标是非常纯粹的。5G这样的技术融合融入到工业和制造业,还是离不开刚才讲到的三个特点,它解决的是工业领域里面不同的场景和问题。比如我们针对第一类高带宽,随着智能制造新的要求,比如我们对现场的管理、维护、维修和巡检,这些信息都是流媒体信息,传统是没有办法大量使用,由于整个带宽的限制。5G技术的普及,加上提升的计算和存储资源的整合,让AR/VR在工业现场的应用就提升了很大的空间。另外一个是高频信号,工厂有很多高频信号,比如转动设备,包括其他的制造设备。对这类我们要实现预防性维护也好,还是对设备的状态也好,这类信息同样需要高带宽的通信技术来予以保障和支撑。低时延,尤其在现场层和控制层,对时间敏感一般都是毫秒级。我们在做传统工厂,无论是对设备的利用率,还是对工厂的布局,随着柔性化生产不断提高,我们正在思考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资源的组织形式,5G技术就可以将传统固定的产线根据我们的需求变成柔性化的产线,从而在我们达到一定水平以后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广连接,在工业领域里面有很多典型的应用场景,无论是我们工厂里面将传感器、安防和生产、物流进行连接,这非常基本的广连接,还有智能制造走到今天,我们大家都在提协同制造,就是和上下游、供应链。上下游协同生产会随着5G技术的普及得到信息和数据大量的协同传输,从而进一步能够确保我们在整个价值链、供应链里面信息传输更加准确的生产和制造。5G的这三个特点能够改善整个制造领域不同的场景。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贾总在日常工作中肯定会接触很多中国传统的制造业客户,在5G牌照发放以后,能不能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和哪个客户交流说这个事能不能通过5G解决? 对话嘉宾 贾睿萌 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裁: 我可以分享一个我们博世自己的例子,就在我们研发大楼的隔壁是智能装备事业部,为我们博世提供相对来讲复杂度比较高的装配设备。随着5G的发展,因为在传统的产线里面,有一类设备的利用率并不一定非常高,就是机器人,机器人设备越来越得到制造业的普及。原因是整个柔性生产的产线并不会时时都在生产。但是对于机器人可灵活使用的生产资源,怎么样进一步提高它的效率,我们联合部门和运营商,共同将AGV机器人和视觉进行整合,让机器人变成一个智能的、可移动的,可随着生产订单时时分配的资源,最终进一步提升生产的效率。我们在实验室里面正在做这样的案例。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就是有一些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有了5G亿以后可以让它们协同起来工作。 对话嘉宾 贾睿萌 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裁: 博世今年在汉诺威工业展的时候提出了未来工厂的概念,未来除了天花板、墙壁和地面是固定的,其他一切都可以根据客户定制化的需求分配和移动。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我们时间有限,现在进入最后一个问题,今年是2019年,通信技术每十年换代一次,十年之后的技术可能就是6G了,5G那时候也经过十年的发展了,能不能请各位预测一下,当然预测未来是很难的,而且预测错了的话,这都有摄像机录下来也很难办,但是没有关系,说错了是正常的,说对了那更说明我们水平高。从未来学家开始,请托马斯·弗雷先生开个头,每个人讲一项,十年后最火的一项应用,十年前没有人预测短视频,这不是预测出来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我们反过来给各位启发现在应该干这件事情,十年之后一项应用因为5G火了,它是什么? 对话嘉宾 托马斯·弗雷 未来学家、达芬奇研究所创始人兼执行董事: 我个人觉得十年之后不会有密码了。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十年以后我们希望能看到一个什么东西? 对话嘉宾 托马斯·弗雷 未来学家、达芬奇研究所创始人兼执行董事: 我个人觉得5G将是非常大的赋能因素,现在有互联网教育,之前的教育体系就有点过时了,它会赋能更多的公司,它们会成为互联网教育公司,5G将会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它们会成为这个过程中的燃料。所以我觉得互联网教育的规模化会非常快,会非常好地普及教育,遍布全球各地,会在短短几年内就完成这个过程。因为之前的教育没有太多依靠互联网。 对话嘉宾 徐之兵 华为5G室内数字化产品线副总裁: 我一直比较看好AR这个业务,我个人预测未来5-10年AR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伴侣。 对话嘉宾 韦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我觉得未来5G不完全针对消费者,对消费者来讲他们所需要的革命性创新应该用NG代表更合适,下一代通信技术,5G对于制造、城市管理,对于商用的革命性会更大,反而也应合了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5G不只是消费者的,我现在还没有看到特别巨大的革命性的革命性,但是对于制造、城市管理、医疗、教育可能有很大的改变。如果要我说最终是什么,最终就是由于通讯的无处不在,造成信息无处不在,人类就不用再谈IT、CT、OT的事了,只着重你要做什么,你要做什么跟技术是没关系的。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对于我的感受就是自从高清摄像头出现以后,每年开车罚款金额提升了3倍,原来基本上每年就被罚两三次,现在几乎每年被罚10次左右。 对话嘉宾 韦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5G为什么是改变社会呢?真正伟大的技术是你看不见摸不着的技术,5G要真想伟大的话必须是看不见摸不着,你日用而不知。但消费者看大片是不是快点了,我觉得那是次要的。 对话嘉宾 贾睿萌 博世互联工业中国区总裁: 对搞工业和制造的人来说预测是非常难的事情,任何一项技术在制造里面总是有一些实质,这是工业的特点。随着5G技术,传感器、服务和软件,这是一定的。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讲,随着互联网技术、电商技术,我们把to C现在不仅可以看到买的什么东西,在哪里,什么时候到我手里面。5G大范围的使用会把to B和to C进一步拉近,让消费者看到我的产品在工厂哪个产线上生产,也许会进一步拉近to B和to C两端对彼此的理解。 主题对话主持人 高飞 至顶网传媒创办人兼总编辑: 特别感谢各位嘉宾,我也做一个预测,十年以后,可能我们在高交会上就会讨论6G未来的应用是什么。特别感谢几位嘉宾的精彩分享,我们今天的对话环节就到这里,也感谢各位的聆听,谢谢。[详情]

格雷厄姆•巴德:中国在半导体行业投资超过2000亿元
格雷厄姆•巴德:中国在半导体行业投资超过2000亿元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Arm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格雷厄姆•巴德出席“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论坛并演讲。 格雷厄姆•巴德表示,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投资超过了2000亿人民币,包括一些大规模的基金进行了第二轮的投资,还有许多工程学高科技人才,他们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而这些产学研的结合和对人才梯队的影响,对于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rm跟中国的合作在过去二十年里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一系列的成就和努力都是基于多样化的人力资源、多样化的思维,能够基于一个共同的愿景不断地前进。 以下为演讲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现在我们要改变一个频率,现在我想跟大家分享计算以及半导体会怎样帮助我们实现对于未来的愿景,刚才我们听到未来学家描述了很多对于未来的描述,很高兴今天再次来到深圳,来到高交会。每次看到深圳在科技和其他行业创新不断进步取得的成就,我都非常欣喜。这一系列的创新可能有不同的驱动来源,比如来自于不同的产业资金、创业资金,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投资超过了2000亿人民币,这是我们最近听到的一个消息,包括一些大规模的基金进行了第二轮的投资,还有许多工程学高科技人才,他们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而这些产学研的结合和对人才梯队的影响,对于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就是跟中国伙伴的合作,我们跟中国的合作在过去二十年里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我相信这一系列的成就和努力都是基于我们对于一个多样化的人力资源、多样化的思维更好地兼容并包,能够基于一个共同的愿景不断地前进。像Arm这样的公司是一家全球企业,Arm是一个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业务足迹的跨国公司。 作为一个全球的公民,我们也发展了许多本地的伙伴,我今天会讲技术的趋势,也会讲到建立合作伙伴的重要性来推动创新。我们在过去30年里面永不停歇,从1990年代计算机的初创公司,再到今天成為全球的企業,我们申请的专利可以用在许多电子化的应用当中,现在我们全球有5000多位工程师设计芯片,我们为市场奠定了很好的根基,会影响未来30年的技术路径和导向。对于我个人而言,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98年的时候,当时Arm是一家非常小的公司,当时它还是默默无闻,我当时参加了一个会议,也进行了演讲,当然规模没有这么大。不过当时我也面临几百位工程师,他们想了解Arm的愿景,他们想了解我们对于创新、知识以及未来在创新方面的布局。从那时候到现在,中国的半导体行业已经经历了许多变化,我们在2002年在上海建立了分公司,在那时就不断加强跟中国伙伴的合作,更好地渗透在中国半导体行业,助力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而我们基于IP的商业模式也更好地促进创新,现在我们跟中国的合作伙伴关系非常亲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层次。 我现在讲一下跟中国的合作伙伴达到了什么样的规模,就在我演讲的这15分钟里,大概有65万基于Arm技术的芯片都会由我们世界各地的伙伴生产、发货,运输到世界各地。从过去30年的发展,超过100亿个基于Arm技术的芯片得到制造,服务于世界不同的行业。在过去30年当中有很大的比例是在中国生产的。其实很多人都会问这类技术类的问题,在今天早上我们听到未来学家演讲的时候都会思考怎样用技术让我们的行业更具有竞争力、更具有效率,工厂和制造怎样变得更为智能、更为高精尖,城市怎样更为智慧、更为清洁,人类的生活如何更美好、更健康。我们基于这些芯片和硬件的不断提升,回到半导体行业的基石就是IP技术,能够实现芯片里面的组装。在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我们不能够单单依靠一家公司单打独斗就能够满足全球的需求,需要得到全球合作的格局,能够实现宽泛的创新生态系统,能够实现全球的运营。 另外,为了能够承继过去的研发和的在半导体芯片设计技术的基础,我们要了解未来的市场和技术趋势将何去何从,在未来多年的趋势进行预判,在他们发生之前就能够预判承继过来的技术基础。所以建立跟合作伙伴在设计、生产、开源社区,以及学界的合作伙伴里面建立协作的生态系统很重要。我们觉得一个趋势很激动人心,就是在数字化的数据和实体数据、实体世界相结合,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令人振奋的地方。到了2035年将会有超过1万亿个设备都会由物联网联系起来。而在虚拟系统和实体设备进行连接,无论在线上和公司内部生成的数据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见解和洞见,给我们提供新的服务,为我们赋能。它们会覆盖医疗健康、自动驾驶、智慧工厂、智慧城市许许多多的应用。而这些物联网的设备必须能够得到很好的管理,还有联系,才能够提高安全性。而数据能够跟云端进行结合,能够更好地对数据管理提取数据的价值。现在我们也希望能够提供这种能力,能够更好地基于我们的物联网平台实施,物联网不仅仅是数据驱动能力的彰显,我们深信我们处于一个起始点,就是讲到计算的第五波浪潮。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前四波浪潮,前四波浪潮已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包括个人电脑、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发展。我们讲到第四波计算浪潮就是以数据为驱动的计算,结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和5G技术来实现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如果我们把上述的趋势汇集在一起,今时今日世界新的趋势,能够给我们带来强有力的革新,能够完全颠覆过去的计算能力。 我们讲到数据,这是一个共同的主题,以数据为驱动的计算,我们怎样更好地让这一切变成可能,中国在其中发挥非常重要的角色,比如在中国已经有了超过80万以Arm芯片为基础的5G智能手机真正发货,目前中国的AI芯片市场每年成长50%。这一系列技术的进步都要求应用程序不断地提高它们的性能,并且也会让半导体设备在复杂性上很好地因应这些变化,这需要更为高精尖的研发,更高的性能、更好的处理能力。Arm在过去几年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取保我们能够与时俱进,能够捕捉这一系列技术的进展。同时我们也更好地观察了这一系列的发展,怎么样能够给新的技术市场带来红利。 值得投资的一个标的领域就是在人工智能,过去我们都看到了人工智能在云端里面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更重要的是AI能够在边缘计算,在计算网络和在设备里面得到很好的应用。我们更聚焦的是AI设备在云端部署的设备发展,它的数目将会不断发展,会达到几十亿,这一系列都是基于AI的赋能,包括智能手机和物联网设备。这些数量的成长也能够很好地彰显AI能够用很有效的方式进行实时的数据处理,生成最新的洞见和数据,将会发生非常重大的力量。但AI功能的部署绝非易事,我们Arm也进行了很多投入,形成了很多新的知识产权,同时我们也会充分考虑怎样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基于这个生态系统能够为AI的赋能定立框架。 我们希望能够提高计算的性能,跟我们讲到的混合现实进行结合,以及和虚拟世界的叠加,这可能影响消费行业和零售行业,而这些影响将会非常明显地体现在未来几年。我们觉得很重要的一个趋势,能够帮助我们赋能这些应用,能够基于架构的改变和未来的路线图的设计。我们讲到的这些沉浸式的设备,它们都要取决于生机勃勃的成熟完善的生态系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并行不悖的运行。而这个系统要依靠非常强大和标准的技术,要保持Arm的技术架构能够有很好的技术协同,控制成本,捍卫和秉承这个标准才能够确保这些开发者能够基于这个标准提供设计服务,更好地让设计出来的成品能够上市提高效率。 我开始演讲的时候讲到了一个主题合作伙伴、合作关系,合作伙伴帮助我们加速创新,能够捕捉这些机会,因应未来的发展,我们充分认识到合作伙伴的重要性。最后我要感谢所有我们在中国的合作伙伴,他们的名字展示在这张PPT里面,我们也达成了共识,为什么要坚持合作伙伴关系,因为是互惠互利的,每天都发生着瞬息万变的变化,必须要建立坚实的伙伴关系。现在Arm就是要让我们的合作更加稳定,我们要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架构,能够让其他的设备生产商能够获得规模增长,比如他们的软件工具、硬件工具和开发平台,我们希望接下来能够进入到最为振奋人心的阶段,他们也会带来新的机会。我们现在正在致力于跟更多的合作伙伴合作,能够带来更多的创新产品,让人们生活得更好、更健康,能够让Arm和中国的合作伙伴都能够获得成功,谢谢。[详情]

吴志强:未来15年里将构建覆盖整个国域的空间数据库
吴志强:未来15年里将构建覆盖整个国域的空间数据库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工程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吴志强出席“创新引领未来”论坛并演讲。 吴志强表示,技术预测也一直是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预测未来15年里,以下6点的技术突破至关重要:一、覆盖中国整个国域的空间数据库。二、人的生活、活动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和谐。三、城市精准诊断。四、未来绿色建筑和健康社区。五、智能建造与部件移植。六、智能创作与自主推演。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未来城市和智能规划的发展方向。 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经历过像现在这样巨大的城市未来展望的可能性。人类城市8000年来一直陪伴着人类文明一步一步往前走,在西文中,“文明”(civilization)和“城市”(ctiy)这两个词是同源的;而在中华文化中,我们一直把自己的城市作为文明宝藏的储存地,在城市中保留了文明最高级的成果,保留每一段文明中创新的最高高度。有一位欧洲学者非常专注研究中国的城市,他发现,中国人的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就是把自己最好的文明成果保护起来,不管是孔庙祭天地,还是整个建制、文化都是靠城市围起来。到公元1000年左右,中华文明出现一个非常重要的跨越。从唐朝开始直到宋代,城市里的封闭的内巷被打开,原本城市围起来的空间内的第二层封闭取消,人们的生活从一个街坊内的生活成为街坊和街坊间的流动。也就是说,中华文明跨向了以“市”为主的交流、交融。因此,这位欧洲学者认为中华民族是在1000年以前进入了交流为主的文明。“城”与“市”先后构成了中华文明。城市伴随文明的发展而发展,谈未来的城市,也必须要看城市所承载的文明。 今年6月,我作为中国工程院代表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全球重大挑战峰会(Global Grand Challenges Summit, GGCS)”。该峰会由中国工程院、美国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三院每2年联合举办一次,每个工程院派3名代表,与世界各领域的顶级科学家共同交流世界重大挑战及应对这一课题。伦敦GGCS峰会的主题是,在这个不可预测的(unpredictable)世界里,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解决方案来应对,以把握自己的明天。我在峰会上做了关于城市发展规律的报告,提出了我的观点,虽然我们身在一个不可预测的世界,但世界的变化仍有规律可循。比如,从更长的时间维度观察,人类的能源使用情况是可预测的,到2060年,人类能耗的总量不会减少,但其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风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清洁能源的使用大量增长,目前,煤炭占了全人类使用的能源的40%,但在10-15年内,这个比例会下降到20%以下。煤不只是燃烧殆尽的燃料,而将恢复它作为可提炼各种化工产品的资源的价值。 图1 世界能源使用趋势 人类的技术进步也是有规律的。从机械革命开始,铁路、电视机、计算机等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新技术不断涌现;生物医药、生物革命、可持续技术等改变了人类的寿命和生命质量。现在,我们正处于第7波技术革命中,正是由数字、人工智能等各项技术带来的人类生活的智化,是地球智化的文明。 我与团队做过一项关于全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历年城镇化人口分析,可以看到60年内每年城镇化率都在上升,但各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在每间隔11年时有一个明显的波动,有的下降,有的突然上升,然后再恢复平稳。当我们再收集、分析世界粮食产量数据时,发现各国粮食供应也呈现11年出现一次波动的规律现象,而11年正是太阳黑子数波动的周期。粮食产量与太阳黑子数呈负相关,丰年对应高平均太阳黑子数,歉年对应高平均太阳黑子数(赵四强,1983)。正如俗语“小灾进城、大灾出城”所体现的,太阳黑子以粮食产量为手段,控制了城镇化的进程。正是最底线的自然规律,决定社会规律和人的流动,继而决定了经济规律。一切皆有“天命”,正是自然规律的不可违背性。 图2: 世界各国粮食产量曲线 我的专业是城市规划,我致力于回答建筑和规划的未来会怎么样。 技术预测也一直是国家科技发展计划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自1956年起,中长期科技发展预测工作持续开展了5次,历史上的每一次的国家科技发展预测工作对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国家五年科研立项,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2002年,时任建设部常务副部长叶如棠部长委托邹德慈院士对2006-2020年我国应在城市与建筑领域优先发展的科技进行预测工作,我非常有幸,作为刚从欧洲留学回来的小青年,被邹德慈院士召入工作团队。我们团队经过多次头脑风暴讨论,提出了5个关键词:1、动态监测;2、空间节约利用;3、绿色建筑;4、城市生态,5、城市信息平台。这5个要点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增设的第9领域“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中被列为优先发展的技术主题,对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2002年的预测被今天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2020年的前夕,回到了新一轮的起点。我们应预测到2035年,什么将决定人类城市的命运,中国城市未来又有哪些最重要的趋势?我认为有6个趋势不可避免。 一、生态文明。人类的价值观,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个人角度,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已经达到了历史性的高度。欧洲的生态觉醒大概发生在1970-1980年代,他们因工业、城市发展而遭受的上百年环境污染在1975-1985年间才开始被大规模治理,也正逢我国改革开放。当时我们看到的洁净的西方国家城市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美好,他们也曾经历过现在的中国正面临着的环境污染问题,甚至更为严重。英国从1851年起,德国从1893年起,美国从1918年起,日本国从1953年起,一步步遵循人类发展的规律走来,直到1970年代才看到环境治理的成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中国也将在未来15年集中治理生态环境。 二、城镇化建设从“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高,以满足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城镇化进展速度使农村人口日渐减少,不再产生建设新城市的劳动力。我曾参加工程院的一个项目,在徐匡迪主席的带领下走访9个省进行调研,我们获得了一个基本的数字,即1990年后出生的青年,不再务农,也不再学农,农村人祖祖辈辈在土地上的劳动技能、生产技能、生存技能面即将消逝。 三、未来经济发展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只有从体力城镇化成功转型为治理城镇化的城市才能在未来保有生存发展的权利。 四、高效可靠、绿色低碳的城市基础设施运营体系,解决污染、拥堵、低效等问题。 五、大都市群落圈化、部分城市紧缩以及人口老年化等社会问题。我与团队就城市发展规律的探索展开了海量的数据挖掘,分析比较了世界各主要国家在各自不同城镇化率上的产值变化和集聚状态,以此预测,未来人类会在十大圈层内高度集聚:中国的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美国的东海岸城市群、西海岸城市群,日本大阪-东京城市群,集聚其全全国大部分人口,农村地区只剩3%人口,印度沿喜马拉雅山脉城市群、沿印度洋城市群,欧洲大伦敦区城市群和南欧金香蕉城市群。人类将加快在这些圈层集聚的速度,人类活动在群落内高度密集,与群落外部差距加大,圈层外的区域会受到巨大挑战。同时中国也将面临快速老龄化的问题。 图3  世界人口汇聚圈层图 六、科技飞速发展对城市领域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大数据、5G将导致新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模式,人工智能(AI)、机器人、3D打印、以及虚拟现实技术(VR)以及增强现实(AR)将导致全新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建造施工方式。 在这6大趋势的影响下,我预测未来15年里,以下6点的技术突破至关重要: 一、覆盖中国整个国域的空间数据库。我与团队在2014年研发完成市长决策桌,即“智慧城镇数据平台系统”。系统通过各机构与部门的接口,将城市发展业绩、资源统筹、向上联络、意见汇聚、城市安全、日常管理、重大项目、案例剖析等8大块市长决策的内容的数据整合入市长决策系统,实现对城市发展关键信息的监控和预警,使决策者实时获得最新的信息,以快速、全面了解本市状况,从而做出最恰当的反应与决策。2018年底,我们建构了全世界最大、最完整的城市数据库。识别了全球1km2以上的城市共13810个,这个数字是同标准、科学识别,不同于传统的各国不同标准的界定。可以说是首次向世界宣布了真实存在的城市数量,弥补了人类对现有城市数目的认知的空白。数据库每天自动读取10万篇文献,通过人工智能语义分析掌握城市动态。这个数据库平台为未来全球城市链接网做好了准备。目前平台开放1000个城市的即时数据,明年将开放到3000个。 二、人的生活、活动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和谐。借助大数据技术,人类对于城市发展的规律的发现、理论架构、模型架构、高新研究方法等会在未来15年大规模涌现。传统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是理想导向的,人类带着自己乌托邦理想的社会、理想的国家去建设一个城市。工业革命后,城市问题凸显,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又转为问题导向,旨在解决当前急迫的问题。现在,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规律的挖掘,我们可以遵循城市本身的生命节律,即其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规律来做规划,即规律导向的城市规划。 我们收集、分析了世界上所有219个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数据的变化。1960年代至1980年代之间,所有国家的城镇化率都由低(低至10%)向高变化,没有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是倒退的。在城镇化率达到60%之前,各国的城镇化发展态势基本是一致的,一个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可提高3倍收入,在提高3倍劳动生产力的刺激面前,即便有个别人因为自身的原因自主选择留在农村,但作为人类整体是不能抵制城镇化的向前发展的,我把这个阶段的城镇化定义为“体力城镇化”,即农村体力劳动转移为城市体力劳动。而城镇化率到达60%时,分叉点出现。如上所述,80%的国家无法逃离1.8万美金的人均产值的陷阱,成为二流国家,只有20%的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进入“智力城镇化”,国家成为现代创新社会。我把这个分叉点以后的城镇化定义为“第二次城镇化”,而我们中华民族正处于这个分叉点,如果积极采取战略措施,就会陷入体力城镇化的陷阱。发现这样的城市发展规律之后,城市规划将和传统的做法完全不同,不再只看理想,不顾客观规律。 图4 各国城镇化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关系 又如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工作中的运河河带设计中,我和团队收集分析了世界上所有流经城市的河流岸线数据,获取高频度更新、颗粒度大幅度缩小的观察信息,可精确到即时5、10、15分钟内河岸商铺、租金、人群停留时长等信息。我们据此归纳出一个空间形态上规律,即城市河流的凹岸的地均产值是凸岸的3倍。从商业、人流、文化休闲、服务等各方面数据来分析,都是这个结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给建筑设计的史无前例的强大技术,使规划设计师可以站在人类发展的规律上架构未来的城市,站在全人类、全历史的文明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这和“拍脑袋想”和只治今天的“病”的规划达不到的高度。 图5 泰晤士河岸数据可视化分析 三、城市精准诊断。过去对城市问题的判断就像老中医号脉,不能定量。而正如现代医学中的定量诊断开始,城镇化研究中也出现了定量精准诊断,精度可聚焦到小区、街坊。为什么生活在这个小区的居民人均寿命、幸福感比另一个小区高,对城市老化和更新进行跟踪、智慧运营等这样的问题在未来15年里一定可以得到技术的解答和应用。我们在这方面探索的成果是2016年研发的应用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信息模拟(CIM)平台。在平台界面上点击任一地块,可即时获取其实时数据,包括建筑面积、人口、15分钟步行距离内的教育和服务设施等信息,支撑城市资源配置与功能平衡。 图6 城市信息模拟(CIM)平台界面 四、未来绿色建筑和健康社区。绿色建筑的发展从单体走向群落,从物质走向环境,从环境走向生态,从生态回归对人的身心健康。比如,未来架构新的社区,就必须清楚这种类型的社区在世界上有多少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寿命水平如何;如果一个社区经过设计可使居民的平均寿命增加,那将是人类巨大的突破。利用对人类身心健康影响因素的全要素模拟,这种设想的实现也并不遥远。 五、智能建造与部件移植。3D 打印、机器人等技术将被大规模应用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如某个城市部位的精准移植,某栋建筑使用机器人完美砌砖等,在2035年一定能够实现。 六、智能创作与自主推演。我们作为规划师、设计师,城市的创造者,将经历规划设计的三大智化。 工作对象的智化。我们过去的创作在交付给建造部门、建造部门交付给业主后,工作就算完成了,设计的成果是工作的固化和终端。而人工智能4.0将在工作过程中自发应对人的情感,创造回应情感的对话和互动,即规划、设计的产品建成之时,也是它智化启动之时。比如一个新建的会展中心,每天通过数据感知温度、人流、心情、使用便利度等,进行判断,并从中学习,从一个终端产品成为更为智慧的生命衍生,具有情感、温度。规划设计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只呈现一个终端产品,而是在交付时就赋予其在生长过程中日渐智慧的智化能力。 工作主体的智化。作为创作主体的规划师和建筑师所使用的工具将越来越智化。人工智能3.0提供自我创新创作的技术可能。传统的规划、设计师不像今天的从业者可使用如此多种的公开平台、智能平台、3D推演等智能规划工具。 工作方式的智化。传统的规划和设计的工作方式好比部队编队作战,一个人带一个团队;而未来的创新、智能联网使世界上的不同团队以最佳优势联手,形成群落创作成为可能,也是未来规划设计行业的生态环境提升的重点。 我与团队在过去十几年来研发的人工智推演技术已可实现: 1 城市人口推演:包括城市人口总量,以CityGo城市生长推演系统为基础,以13810个城市的30年全样本数据训练这个系统,归纳出7个城市发展的类型,再令其推演城市2005-2015年的发展以检测推演的准确性,训练完成后的CityGo可用于推演城市现在至2035年的发展类型和人口规模;也可推演不同年龄段的人流在不同时间段分布在城市不同空间的情况; 2 城市用地推演:可按15分钟步行范围配置日常生活中的六大要素,职、住、学、商、医、休,使其符合不同类型居民的宜居要求; 3 城市密度推演,智能配置城市建筑的高度、密度; 4 产业空间推演; 5 城市资源推演,城市发展中的能、水、物、地、气、耗六要素的智能预测和配置; 6 城市交通推演,指导城市交通疏导或智能分配用车; 7 空间形象推演,预览不同风格建筑形成的城市形象; 8 城镇群落推演; 9 建设时序推演; 10 方案比较推演,推演不同方案的发展效果,为方案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未来15年里,我相信这三大智化,工作对象智化、工作主体智化、工作模式智化会给城市规划与建筑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这就是我看到的2035年的城市的世界。 最后,为大家提供一个群落创作平台:我与团队目前正负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工程院联合建设的国际工程知识中心(IKCEST)的智能城市网站(iCity),收集与工程科学和技术相关的各种数字资源、构建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协调专业知识系统的构建,为工程、规划与设计从业人员提供全球性的知识服务。未来三个智化的内容都在这个网站上进行试验,如可以查到1000个城市的即时数据,可查询所有得过联合国奖项的最佳城市设计案例、各类文献、新闻,人工智能即时翻译的课程;同时网站后台每周自动读取和分析10万篇文献,提取文献所反映的一个城市的情绪指标。这个群落创作平台的搭建,是为城市规划与建筑提供阳光雨露的一个试验。[详情]

姚胜利:中关村全国技术创新高地 与深圳合作潜力巨大
姚胜利:中关村全国技术创新高地 与深圳合作潜力巨大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姚胜利出席“未来科技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交流会并演讲。 姚胜利表示,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面,中关村与深圳合作潜力巨大。中关村拥有全国最丰富的高端人才资源及科研资源,是全国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创新的高地;同时,又汇聚了极为充沛的金融资源;在培育创新型企业方面独树一帜、成绩斐然;而深圳拥有完善产业体系,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首屈一指,在技术与实践结合中找出了新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国际化合作交流及资源对接落地中极具吸附力;在引领粤港澳大弯区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实践中,在创新政策的探索和落地上又将先人一步。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再次来到深圳学习交流,每次来都有新的见闻和感悟。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创新发展的大潮中创造了难以复制的奇迹,为新时代扩大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树立了标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今年2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圳的带动引领作用和责任进一步凸显。8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在此新形势下,毫无疑问深圳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先行示范;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先行示范;学习和推广“深圳经验”显得格外重要。同时,我想加强深圳与中关村的交流对接、协同创新显得尤为必要,有利于创新经验的叠加,有利于创新成果的丰富,有利于创新实践的推进。 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共488平方公里,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万家,平均每天新设创新型企业199家;中关村示范区总收入已达到5.9万亿元,70%来自京外,企业利润达5000亿元;独角兽企业80家,占据了全国一半、全球的近1/4;中关村每年发生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案例和融资金额均占到全国的1/3以上;美国《福布斯》网站公布了2017年度全球最大科技城市排名,依托中关村,北京第一次超越了拥有硅谷的旧金山成为世界第一大科技城市。 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于2010年4月1日 ,是北京市委市政府为加快中关村示范区建设,运用市场化手段配置创新资源的国有大型企业及主体平台。集团坚持中关村示范区与集团自身同步发展的“双维”战略目标,构建了产业投资、科技金融、科技园区、国内协同和国际合作五大业务体系。 “十二五”期间,集团圆满实现了经营管理资产、投资规模 、提供融资“三个千亿”的目标。集团着力提升“高精尖”产业组织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参与设立了107支基金,总规模超过900亿元;通过直投、基金投资累计投资项目1860个,投资额428.7亿元,支持服务深圳建科院等35家企业实现上市、滴滴出行等15家企业成为独角兽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139家。依托软件园、生命科学园、集成电路设计园、实创高科、国际孵化器、中关村大街等公司,努力提高整合创新资源的市场化水平,推动医疗器械园、长城脚下的创新家园、人工智能科技园等一批“园中园”创新平台建设,同时着眼构建全球跨境孵化新机制,融入全球创新网络。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赴中关村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面向未来,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落实总书记的讲话对中关村赋予了更高的使命,对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工作有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此精神指引下,发展集团加大了在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协同的战略布局。在美国硅谷和波士顿设立了创新中心,在德国海德堡也设立创新中心,与以色列及芬兰开展了深入的创新合作;在国内,中关村信息谷以轻资产重服务的高效模式,走出了一条创新协同的可复制具有示范意义的新路子,同时还有中关村协同投资发展公司以重资产开发为支撑,深度介入区域创新发展;协同基金与地方政府共同致力于创新产业投资; 发展集团的区域协同创新工作得到了总书记、韩正副总理的视察和肯定,也得到各地政府领导的赞赏和支持,在此我也对各位领导的一贯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面,中关村与深圳合作潜力巨大。中关村拥有全国最丰富的高端人才资源及科研资源,是全国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创新的高地;同时,又汇聚了极为充沛的金融资源;在培育创新型企业方面独树一帜、成绩斐然;而深圳拥有完善产业体系,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首屈一指,在技术与实践结合中找出了新路;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国际化合作交流及资源对接落地中极具吸附力;在引领粤港澳大弯区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实践中,在创新政策的探索和落地上又将先人一步。 深圳与中关村的合作一直在持续,许多创新企业在两地均设有研发中心,北京中关村的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在深圳设立了分支机构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果;随着我们创新服务平台协同交流的深入推进,将使得更多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有理由相信,两地的创新协同将会继续开出璀璨的花朵,发出耀眼的光芒。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今天出席本次活动,谢谢![详情]

扈德辉:中关村信息谷有31合作城市 服务企业超8000家
扈德辉:中关村信息谷有31合作城市 服务企业超8000家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保定中关村信息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业务发展体系总裁扈德辉出席“未来科技峰会”交流会并演讲。 扈德辉表示,中关村信息谷的产品是“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一平台”。目前,拥有31个合作城市,托管载体面积总计110万平方米,合作的土地面积60平方公里,服务创新型企业超过8000家,在合作项目落地的企业超过2000家。中关村信息谷一直在打造的创新服务体系,最终还是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企业要走出去,拓展市场,扩大战略布局,依托这个网络体系的众多节点城市,为企业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资源和条件。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企业家朋友,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会组委会给予这个机会,有幸在这里和大家汇报交流中关村关于区域创新合作、协同发展的工作进展情况。我来自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于中关村发展集团,是中发展集团的二级公司。随着创新驱动国家战略不断深入,现在的中关村也不仅仅是北京的中关村,也是中国的中关村。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首次走出中南海、走进中关村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指示:中关村是中国创新的一面旗帜,应该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我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恰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由中关村发展集团批准成立,负责开展中关村发展集团的区域创新合作任务。公司成立不到5年的时间,最开始我们肩负这样的使命和责任,从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起步,目前已经与31个城市、地区开展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接下来我将以“构建创新生态,助力协同发展”为主题,向大家分享一下关于中关村的一些工作情况。 说到中关村,在北京中关村叫做“一区十六园”,一区是中关村核心区,就是中关村西区,北京市有16个行政区,每个区都有一个中关村分园,统称“一区十六园”,总占地面积488平方公里,2018年产值5.9万亿,独角兽的企业有80多家,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杨建华院长提到现在中关村的独角兽企业是83家,占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一。中关村主要包括两大机构,一个是中关村管委会,是北京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还有一个就是中关村发展集团,它是用市场化的手段来配置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发展。2019年中发展集团提出,基于区域协同发展和国际化布局做好以下四方面的服务:一是空间的运营服务,二是专业的科技服务,三是产业投资服务,四是科技金融服务。这四个方面的服务恰恰就是我们正在开展的具体工作。就中关村信息谷而言,我用几句话向大家做一个汇报。中关村信息谷的定位,是以北京为中心,以直辖市和一线城市作为支撑,以合作城市为节点,构建一个创新网络服务体系,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政策、资本、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进而打造一个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的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最终实现中关村合作城市、合作企业、合作伙伴的协同共赢。再具体一点,我们做的工作就是搭好平台,做好服务,我们是一个科技平台服务机构。 中关村信息谷的产品是“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一平台”。我们按照这样四个产业链的模式,向前推进相关工作。目前,我们拥有31个合作城市,托管载体面积总计110万平方米,合作的土地面积60平方公里,服务创新型企业超过8000家,在合作项目落地的企业超过2000家。我们一直在打造的创新服务体系,最终还是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企业要走出去,拓展市场,扩大战略布局,那么依托我们这个网络体系的众多节点城市,为企业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资源和条件。在政府、资源和企业之间搭建一个高效对接的桥梁,我们肩负的就是搭建桥梁的历史使命。 我结合中关村信息谷运营的几个重点项目,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运营模式和阶段性成效。我们第一个项目是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 “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一平台”的模式也是以保定项目一步一步延伸出来的。保定项目运营的时间最长,自2015年4月28日揭牌运营,到现在为止是4年半多一点时间。稍后我以保定项目为具体的案例做进一步汇报。接下来是徐州·中关村创新中心,载体面积24500平方米。这是我们漂亮的园区——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载体面积十多万平米,三面环水。长三角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和广州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等项目正在筹备当中。 在成立的4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访我们运营的两个项目,使我们深受鼓舞。2017年4月20日总书记考察“一带一路”到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今年的1月17号总书记考察天京津冀又到访了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通过两次调研我们这种轻资产、重服务、强服务的运营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我们的工作也做出了重要指示。国家的主流媒体对于中关村走出去也做了一系列的报导,包括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中关村进保定》,《南宁抓发展巧借梯》等。在去年的关于中关村的6集纪录片《中关村》中,用十多分钟对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做了专题报道。 接下来我以保定项目作为案例简单做一个介绍。自2015年4月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启动之后,2016年4月,在我们运营满一年的时间节点,我们又与保定国家高新区合作运营保定·中关村创新基地。到现在为止我们按照“一中心、一基地”和“一园区”暨未来规划5平方公里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产业园,按照这样的规划向前推进工作。目前,6.2万平方米的双子座创新中心一直维持在90%的入住率,创新基地已经达到75%的入住率,正在规划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产业园规划设计工作已经启动了。以下我将从几个“度”来展开介绍。保定项目到现在为止的运营成效,252家企业入主,52%来自北京,集聚4000多双创人才,有40多位博士。截止到现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经举办了185场各种各样的活动,有7000多家企业、机构从各地汇聚于此对接资源,促进合作、拓展市场、开启思路。实现了产业集聚有密度,产业对接有深度。实际上我们举办了很多走出去和迎进来的活动,活动本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基于我们组织的这些活动创造一些契机,促进企业和企业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多维度的实现交流合作、协同发展。第三是成果转化有热度,这是去年我们取得的实质性成果,同时也是我们自己尝到的一个甜头。比如入驻企业里面的易度机器人项目,这是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介入式手术机器人的研发项目,也是国家863重点项目。这个项目来到保定,依托创新基地的厂房资源,我们提供产业服务,现在它已经正式投入运营生产和研发工作。另外,中科院的量子成像技术,在上个月我们举办的2019企业组织创新合作峰会上,院士工作站也正式揭牌。第四是科技金融有强度,科技金融包含两部分,一个是中关村自己的科技金融的资源,根据企业的诉求我们对接。还有一个是社会资本的引入,我们为好的种子,好的企业做深入对接。第五是企业发展有速度,有一些入住企业已经从最开始的孵化阶段走出来,现在也对接了其他的科研院所,而且通过我们的通道每年在全国双创周的平台推广。还有一些企业在这个平台上逐渐被挖掘出来,呈现出来。最后是品牌建设有高度,我们得到了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行业专家、著名学者也多次到访我们的项目给与关注与指导。2017年3月9日,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特种邮票,在“产业对接协作”的版面上就采用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的建筑模型。 这是我们的“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发展路径,刚才也提到了。借助网络创新体系帮助更多的企业对接资源,开启思路。同时借助这样一张网能够走出去,进一步在更广阔的范围之内做大做强。这也是我们的初衷,也是我们的想法,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最终我们还是在做一项服务工作,除了现有的物业服务、配套服务、商业服务、产业服务,我们更希望把一些看不见的工作做到极致,就是服务的效率、服务的真诚度、服务的专业性等等。以我们的服务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工作展现成果。 希望大家持续关注我们未来的发展,谢谢大家。[详情]

高端对话二:中关村-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与发展共赢
高端对话二:中关村-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与发展共赢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14日下午,广州市白云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潘志军、医渡云高级副总裁黄楠、慧聪集团合伙人、慧聪大数据总裁姚永超、佳都科技总裁兼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石立阳、金山云战略合作副总裁罗昌盛、买金网CEO程鹏就“中关村-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与发展共赢”主题分享观点并展开讨论。 以下为对话实录: 王朝闻:感谢陈总,感谢以上5位嘉宾的分享。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在北京服务于2.5万家科技企业的国有市场化主体平台,我们愿意在用服务于北京企业的经验以及我们掌握的资本、区域、政策以及市场为大湾区企业更多地赋能和服务,感谢以上5位嘉宾,请移步就坐。 接下来进行第二轮的高峰对话环节: 广州市白云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潘志军 医渡云高级副总裁  黄楠 慧聪集团合伙人、慧聪大数据总裁   姚永超 佳都科技总裁兼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    石立阳 金山云战略合作副总裁  罗昌盛 买金网CEO  程鹏 下面有请潘区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广州白云区包括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在大湾区的地位和作用。 潘志军: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对话活动,广州白云区可能广州的朋友比较熟,外地可能稍微陌生一点,只要你到广州肯定就去过白云区。因为白云区的启明就是白云山,白云山下有一个白云机场,但是去广州无论是老机场还是新机场都在白云区。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白云区,我想跟王总申请一下,百闻不如一见,播放视频给大家看一下。 (视频播放) 刚才通过短片把白云区现在的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的愿景也跟大家做了一个展示,作为白云区最大的优势就是先天的区位和交通,它在广州的中心城区。刚才介绍了新旧机场都在白云区,现在新建的白云火车站要进高铁也在白云区,新建的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去的铁路集装箱也在白云区,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都比较便捷。 我们区也是广州地铁线路最长,地铁站点最多,但是不是密度最大,是最大的一个区,面积有700多平方公里。涵盖1、2、3产,从农业,原来是从郊区演变过来的,工业生产制造、服务产业到总部办公都有。 由于是郊区演变过来的,为解决传统农业后来又高了很多批发市场和物流市场,我们有点像深圳的龙岗和宝安,属于中心城区外围一点,又属于面积很大的区。 面向未来我们也向走科技创新的路,特别是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提出三大枢纽,一个是空港枢纽、二是综合交通枢纽,三是科技创新的枢纽。 科技创新枢纽需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业的集聚,今天上午跟华为也合作了两周年的战略回顾,在智慧白云和数字城市、数字政府合作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华为的生态也逐步在白云落地。5G在广州原来有1万多个基站,现在加到2.5万基站,白云是广州11个区中布局最多的,为未来发展数据经济、物联网经济奠定很好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打造一些新的产业发展平台,白云区老的平台航空有空港经济区,传统制造业有民科园,为了扶持化妆品,配合广州医药产业搞了健康城。为了科技经济也打造了广州设计之都,第一期83万平方米已经在兴建,光投入使用也技术了调研在国内在物理平台载体上是排第一,在全国的设计产业,主要把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创意设计,以及深圳的芯片设计的企业也有对接。 第二个平台是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在过程中也得到了中关村的大力支持。中关村第一期也是以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为切入点作为中关村进军大湾区的平台载体,我在这里既然是宣传推介,我们也自卖自夸,我跟我的同事鼓励,我们平台的全程叫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湖数字科技城。 我们是全中国最好的地方,在全中国最好的地方也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这个地方的所在地叫广州市,在座各位要发展科技型的产业就是人才,人才对城市的要求很高,一线城市就是北上广深,而所在的地在广州市。所在的地在白云区,白云区是广州的中心城区。叫白云湖就说明这个有一个湖,这个湖是广州中心城区最大的一个湖,广州市的人都不一定知道,而且还是数字经济,在湖旁边谋划了28平方公里的区域,这28平方公里就相当于深圳南山区这么大了,我们是拿一个区这么大的区域面积来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集聚区叫“城”,就是讲产城共和,大家在这里创业就在这里生活,把生产和生活很好地融合。 我们已经准备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的发展平台,已经过了广州市,准备往省里报按照国际型的平台来打造,希望借助中关村的影响力,利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集聚数字以及创新方面的产业集聚。 王朝闻:感谢潘区长,下面请黄楠女士介绍一下医渡云的相关情况。 黄楠:非常感谢主办方还有各位领导邀请医渡云来参加今天的盛会。它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公司,可能和很多刚才讲的人工智能公司有一些区别,在于医学背景。我们是一家以医学大数据著称的公司,公司成立于2013年,医渡云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医学数据的处理平台,这个成就放在全球来说是非常不错的。 医渡云的公司规模大概是1000人左右,起家是从中国最顶尖的医院做起,这也是比较有特色的地方,这个公司的创始人就开始做排名前150名的医院里,现在我们已经和100家一里进行了合作,这里面用到了NLP的处理技术和医学知识图谱。在这个领域我们做得还是挺不错的。 从医院开始起步,现在又开始进行区域化的推广,比如说珠三角和长三角都有很多的布局。 我们先后在惠阳、宁波、重庆、广州这些一线车市或者是副省级城市都进行了区域化的处理工作,下一步在区域的科研平台上进一步加油和努力,帮助各个区域和各个区别的医生基于医疗大数据的背景发表更多的科研功能和更多的科研产出,实现绿色医疗的理想 最后我说一下绿色医疗的内涵,就是更好的医疗、更安全的医疗和大家都能够接受医疗。 王朝闻:感谢王总,医渡云也是中关村的独角兽企业,我们邀请了金山云的罗总,相信大湾区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请简单介绍一下。 罗昌盛:谢谢王总,谢谢潘区长,我叫罗昌盛,来自金山云。金山云是全球Top10的云计算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的独立云服务商。说起金山都会想起雷军,雷总旗下投了1000多个公司,其中小米生态链有500多个做智能硬件的公司。借助小米生态链,金山云发挥云计算、大数据、AI等能力,可输出智慧社区方案,不仅功能先进,而且管理高效。小米IoT智能硬件在国内占比40%,小爱同学每天被唤醒5千万次,是业界最繁忙的,接受的训练是最严格的。基于小米硬件生态链,金山云做了个很强大的中台叫AI House,保证B2B的业主方能高效管理。在生态布局上,雷总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帮忙不添乱,雷系投资在企业只占股15—20%,作为资源导入方和技术支撑方,鼓励产业链伙伴拿收入的大头。总之,金山云借助小米生态链,输出云计算、人工智能、IoT大数据方案,希望在广州白云区落地。谢谢! 王朝闻:下面请石总介绍。 石立阳:很高兴今天借这个平台跟大家交流,我们公司有30多年的历程,中间经过了几次业务的转型和升级,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角在轨道交通和城市的公共安全和智能交通几个领域。在轨道交通围绕着后台的综合监控加上前台的智能化,通过几年的布局和发展,在国内开通地铁的城市里20多个城市有各条线的业绩。 围绕着公共安全也在全国主要的省份和地市有视频云、城市的交通大脑相关的业务落地。围绕着主营的业务场景也在产业和技术的生态上进了系统的布局。包括近几年我们参与从创始阶段、投资阶段,云从、瑞帆高算法的独角兽进行了布局。我们的注音业务赋能在产品和解决方案,核心价值是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为合作伙伴带来更多合作双赢的局面和未来的发展。 就未来来讲,应该面向整个未来,我们是广州本地企业立足广州借者粤港澳大湾区这样一个契机,面向未来无论是人才梯队的建设上还是源头技术的研发投入和产品布局还是围绕着当前的业务场景、算法、大数据、软件平台在业务落地上还是要有更进一步的落地和发展。在此也欢迎大家到广州,到我们公司参观和指导考察,也希望大家到白云区投资鞋业。 姚永超:感谢中关村提供的平台,也跟高兴和潘区长坐在一起,慧聪是中关村的老牌企业,中关村是从电子一条街开始的,电子一条街开始时慧聪就开始了。发展到今天27年,一直做一件事就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互,过去查什么报价就找慧聪,现在IT行业找什么资讯就上中关村在线,因为中关村在线也是慧聪的子公司,中关村上有很多慧聪系的管平台。 2003年在香港上市,至今是电子商务类的首家上市公司,目前有2000万的企业用户,为4000多家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的技术,主要分该三大板块,一是信息板块,解决卖家和买家信息不对称的环节,信息对称之后又发生交易需要提供金融服务,第二块我们提供的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第三块是数据服务。 慧聪的主要业务场景分为6个板块:1、电商平台(慧聪网,是最领先的产业互联网平台);中关村在线,广州的买化工和塑料的平台,还有一系列的棉花产业互联网太。2、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和商业保底公司。3、追溯和防伪平台。4、慧城资讯是一家做大数据咨询的公司,目前在大数据排名当翁比较靠前,连续3年排名第一。5、慧聪书院,专门给中小企业分享如何创板慧聪。6、慧聪多年的积累,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如何用这些客户的数据找场景应用,这个板块叫产业数据应用板块。 我们很有幸成为中关村的合作伙伴,在很多地方形成了比较好的合作基础,徐州的领导也来了,我们在徐州干得也还行,把老中关村的做事精神带到徐州,稍后我给石总汇报,应该是在10%以内的软件园的贡献。 我觉得中关村挺好的,把很多中关村的创新机制改革出来,让我们做内容的公司有了变得更加轻松,接下来可以跟很多领导可以深入地沟通和交流,我们也希望去白云。 程鹏:我们成立了5年,是非常垂直专注于黄金的领域,买金网有两个板块,一是对接国内所有黄金上游的采矿企业,他们一直都在黄金的上游发力,中游和销售端都没有任何的从事,我们通过科技给他们赋能,让他们能够从上游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销售和黄金闭环的回购。 二是我们有一个APP,这个APP里把国内目前所有合规的黄金产品,里面包括工商银行的黄金理财产品、交易理财,山东期货公司的黄金期货产品以及我们自己黄金的实物产品进行汇总。 目前买金网在这两个模块发力。尤其广州和深圳是国内最主要的黄金集散地,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领地。我们也希望在这边跟当地的黄金企业做一点科技的事情。谢谢。 王朝闻:感谢程总,中关村的企业如何参与大湾区的发展,以及中关村如何与大湾区形成协同创新和共同发展的话题。首先请潘区长介绍一下引进中关村的背景包括希望在中关村和大湾区的发展中,广州中关村项目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以及承接中关村的企业有什么好的政策和服务? 潘志军:我刚才也介绍了白云区的情况,白云区的先条件非常好,我就比喻成做饭的材料,材料非常好,厨子很关键。我们还是承认当地的同事都很努力,但是厨艺不是太好,所以就想请中关村种高级的厨师给我们掌掌勺,不要浪费这么好的食材,做出一桌好的菜品。我们就想请一些比较好的产业园区运营商到白云用好这个资源,通过你们打造一个好的平台,这么好的资源也不要浪费,这些食材也可以供应给优质的企业。白云区确实有点粗放发展,菜篮子、米袋子,后来就不能种了,要满足广州市大都市的要求,就搞了物流战场和批发市场,以及形成了相对低端的制造业、化妆品、皮具、制衣。 我们对传统行业也正在走转型升级,包括刚才说的传统物流、传统的商贸也在转型升级,刚才说传统的化妆品、皮具、制衣也准备通过打造时尚产业、设计之都往高吨走。还有一部分是以瞄准数字经济,而且大家都看好粤港澳大湾区这个地方,它是各种要素和资源都非常好,大家也非常看好。 在这个过程中,白云区可以提供3个方面的扶持或者是支持、支撑。 1、物理平台,区位比较好,面积也比较大,发展空间很大。无论总部研发、展示各方面,包括生产制造、物流,全链条都可以提供支撑。 2、还可以根据各个行业和产业的不同,提供量身订做的政策,比如说搞设计之都时就是设计之都的产业政策,根据下一步的发展。 3、产业发展方面的支持,比如说刚才听了几个嘉宾的发言,轨道交通,广州也是准备将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千亿级的产业。轨道交通产业的集聚区就在白云区。头部的企业、省铁投、市铁投、广州地铁都在白云区落户,包括做生产制造的,广州提出来市场化产业,给了佳都100个亿的单,他就让佳都把核心的供应商都集聚到广州,集聚到白云落户。 包括我刚才听的医药方面的应用场景,南方医院就在白云区,今天我带队跟同事对接华为两周年的反馈,我们跟华为就在打造智慧城市,华为是做智慧城市的底座、智慧城市的生态,但是智慧城市的应用很希望这些企业能够提供给我们解决方案,包括今天的政务数字局就是做政府数据的,需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来给我们解决。还有公安局、应急局、城管局的同事,他们都需要智慧白云跟华为建立的基础之后,很多的应用都需要再找有能力的企业。你们落到白云就可以通过做白云的业务,提供很多的解决方案。 白云的体量比较大,有600万人口,35万户工商户,白云区人口比较多,管理社会压力大,只要你提供了解决方案能够解决白云区的问题,今天也有很多兄弟城市、区市,全国都可以适用。比如说电子门禁,我们跑了之后公安部就说直接推广了,我们可以把这些业务给到大家。 另外,姚总说的电子商务,阿里的企业告诉我们,广州去年阿里的电商大概是4000多亿,白云区就有1000多亿。白云区有一个村叫达人村,光是做女装就有300多亿,商机也很大,要解决的对象和体量比较大,多样性也比较足,希望大家能够参与白云区的智慧城市的建设。 王朝闻:感谢潘区长,希望不辜负区长的嘱托,把广州中关村的项目打造成中关村企业走向大湾区的桥头堡,把这个打造成为中关村与大湾区协同创新的项目,同时借助这个项目让大湾区的企业与全国各地的兄弟城市进行更多的协同创新交流,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下面有请黄总给我们讲一下在大湾区发展的设想。 黄楠:刚才潘区长的话让我们感觉到非常振奋,实际上医渡云作为中关村的独角兽公司,我们一定会在公司有所布局,因为这个地理位置和经济体量非常重要。 目前我们的想法,在粤港澳大湾区想做3件事情: 1、希望能够做华南的转化医学中心。因为医渡云的优势在于我们对医学数据的挖掘,我们可以把它提供很多的专家发表非常有影响力的论文来提高整体医学水平。转化能力,如何把科技成果直接转化成成型的产品非常重要。在过去几年过程中医渡云跟大学有非常深度的合作,包括南京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通过学校的力量、学者的力量、PI的力量把这块做起来。在华南又有很好的基础,尤其是在广州,刚才讲到南方系的医院和中山医院都有非常好的合作,而且我们跟中山肿瘤的合作在直肠癌的领域有很好的合作,而且中山肿瘤还发表了柳叶刀的文章,这对于我国医学水平尤其是肿瘤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2、希望做创制新药的实验室,新药领域是非常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领域,周期投资非常大的,很多美国的上市公司因为一种新药研发失败整个上市公司的市值就缩水、腰斩甚至退市。在新药研发领域有真实数据非常重要,有真实数据的支持可以大大缩短新药研发的周期,降低新药研发的成本,促进新药研发的时间。这件事跟广州的产业结合点也是比较大的,广州包括深圳是我国新药研发的很重要的根据地。 3、在医渡云板块中除了为政府和医院服务的法律实体外,还有为药企服务的法人实体,医渡云旗下一个品牌做保险,做健康险和带病保险是非常有趋势的。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多代表性的保险公司,我们希望把保险中心概念在粤港澳大湾区逐步做起来。 以上三点就是我们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思路和想法。 王朝闻:谢谢黄总,下面请金山云的罗总讲讲金山云以及小米在大湾区的规划和设想。 罗昌盛:谢谢王总。最近,我研究了白云区的1358战略,非常好。小米系的智能硬件有500个厂家,其中有1/3就是在华南,我们要把智能硬件的产业能力聚合起来,结合AI和大数据,产生更大的效能。另外感谢中关村和白云区科技城准备这么好的赛道,我们准备了一顶帽子和一双鞋:我们是纯国产的云厂家,我们有很好的落地方案,我们有很好的合作伙伴。小米的手机和IoT是双轮驱动,小米的智能硬件进入千家万户非常快,希望在座的领导多多关注这条赛道,也多多关注金山云和小米,硬件是小米做的,软件和平台是金山云做的。 我们通过赋能,有小米的谷仓学院和金山云学院,可以很快地把制造智能制造的方法论输出共享出来:小米9年成长为世界500强,还有做空气净化器和扫地机器人的生态链企业先后要上市。这么多小微企业如何做起来,我们有完整的方法论,可以输出到各个城市,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与我们联系 小米金山做供应链金融有两个独到的优势:500个智能制造厂家以及多年的经验。雷总管理这么多的企业是有独到的方法的,智能营销、风控以及征信是怎么做的,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搜索了解金山云在南京江北区践行的供应链金融的成功案例。我们希望把这个成功的经验复制到全国很多城市。当地有很多很小的插座之类的厂家,只要符合了小米的质量品控体系,当地的企业就能很快成为小米的生态链厂家,结合我们的培训,成长是非常快的。 另外,我们与中关村信息谷在11月7日签订了战略合作,我们与中关村信息谷合作,希望把产业赋能,在广州白云区尽快落地,同样的模式,也希望在全国复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王朝闻:谢谢罗总,我们请石总讲讲你们如何在广得到快速的发展,你们的秘诀在哪里? 石立阳:秘诀谈不上,刚才讲到轨道交通,佳都科技在轨道交通方面布局多年,我们围绕地铁的智能化装备和软件平台,单一项目有118亿,这是我们认为在这个行业里单一项目是我见过轨道交通领域最大的。得益于几个方面: 1、城市区位,经济的体量和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 2、产业发展就是从源头基础上和产品解决方案上还有集聚的人才结构性优势。我们讲广州或者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因应该是世界范围内的人才高地,不只是广州、深圳。以我们公司为例,分管研发的副总裁就是新加坡国家工程院请过来的院士,人才集聚的优势是第二个发展动力。 3、我们深刻地体会和有产业集聚的优势,跟我们在具体的行业场景和产业落地里,提供了更好的落地效率,它不单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可能1小时的生活圈、经济圈已经成为现实。这只是我们讲的物理反应和物理实践,在生产关系上内在的竞争力也是很强的。以广州或者是深圳为例,60%以上涉及到企业或者是个人民生的日常老百姓办事,以前至少是跑一次,现在是不用跑,代表了整个生产机制和产业落地推进的发展。 4、产业落地和项目落地的内需,内需的动力很足。我们做了广州市整个公安数据量系统,我们在公安的侦查领域和治安维稳领域,抓获在逃人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想讲的是,今天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包括我们讲广佛同城,内生的需求和驱动力给我们创造了更多先进的环境或者是产品落地的机会,复制到整个湾区或者是全国市场,给了我们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成长的很好的土壤。 综上是我们感觉几个方面来报告一下。 王朝闻:感谢石总,相信企业的发展既需要广阔的空间,同时也要有够硬的技术和产品,最离不开广州市政府的支持和扶持,所以企业才能发展得这么好。接下来请慧聪的姚总来分享一下大湾区的布局。 姚永超:大湾区应该是客户最多的地方,因为我们注册的用户密度是最高的,只要客户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 最近我琢磨了一个小规律,做事情要符合规律,哪个地方的产业效率高企业都愿意去这个地方。所有产业都是形成块状的,一想小家电里不开佛山顺德,一想箱包离不开三元里。跟多产业肯定是链状的,比如说顺德的热水壶为什么是全球最便宜的,烧水的热水壶一般市场价是100元左右,批发价只有15元,这在北京一个底座的价格都生产不了,只有产业越集聚,产业链越完整,这个东西大家才有钱挣。 中关村其实也是这样的,把科技的产业变成一个链状的结构,把我们带到这里是非常好的事情。 慧聪来到大湾区有一件事情可以做就是我们有2000万的用户企业,如果某一个企业缺一个链条,我们是可以做的。比如说富士康做手机,但是小的螺丝钉是在哪里什么的?很多地方只关注头部企业,不关注配套企业以及配套后面的链条企业,我觉得这方面慧聪数据可以提供更多的贡献,这是我们可以到大湾区做的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发现大湾区很多平台企业一火就没了,天一刮风、下雨经营就不太好了,说明企业在升级和改造过程中缺乏一些专家和指导,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和中科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把慧聪的用户和中科院的技术和专家进行链接。 第三件事情是我们在极度要做的,过去每一个经营企业的人有一个最大的难点够是如何找到更多的客户。个产业链是一个链条,不应该是们去找,应该是客户去找人。我们和中科院的计算所和自动化所做了一个联合实验室,专门让商机去找人,现在在秘密开发阶段,预估明年初户上线。这是未来在大湾区要做的,而且大湾区有很多客户,现在也做了很多准备,未来在大湾区有很多的机会。 王朝闻:感谢姚总,请陈总也介绍一下在大湾区的规划和设想。 陈放:我先跟大家分享几组数据,中国今年连续10个月加持黄金,在高速加持过程中,中国目前持有黄金的数量在全球各国还没有前5、前6,中国黄金消费是排名第一,这几一直在高速的增长。在全球的投资者当中,黄金的投资排第三,排第一的是储蓄,占到70%,排名第二是保险,占到了50%,第三是黄金占到46%。 国内18岁到25岁年龄段中有40%的用户觉得购买黄金很安全,从55岁到65岁年龄段的人群当中有88%的用户购买换进觉得很安全。 目前购买投资类的黄金产品通过互联网、科技手段购买的占9%,购买黄金饰品的用户只占到6%。 以上这些数据说明黄金的品种在全球的金融产品当中属性占比还是很高的,其他嘉宾在分享时我也在想买金网在2019年的加工和回收板块中大概有10个亿左右是在广东消化的。香港金银贸易局是非常发达的,广东黄金珠宝的产业又是非常发达的,从买金网中关村的科技企业来说,希望在区块链和科技赋能在广东这边能有作为。 我想描绘一个场景就是每年中国新增的投资金条的消费大概在数千亿,在这些用户把黄金拿回家里就是一个金疙瘩,没有用,还得找很安全的地方存放藏起来。其实我们有一个场景,黄金其实是可以存放金融机构的库里,存放在国家或者是银行的金库都没有问题,但是这个金子要质量很被认可的第三方,比如说中国黄金。客户购买的是代币,在代币的流通中给它赋能,可以提取,可以回购,可以进行转让甚至可以进行消费。而真正没有用处的黄金从生产出来以后到存放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实际上它已经在做各种各样的流通。甚至在存放过程中金融机构还可以产生新的收益赋能给用户,起到既安全又便捷,还可以把科技融入到传统的黄金产业中。希望未来在大湾区能够做更多这样的工作,作为一个中关村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来做贡献。 王朝闻:感谢陈总,感谢以上嘉宾,本轮的对话到此结束,请台上的嘉宾移步就坐。各位企业家、各位政府领导,中关村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交流会告一段落,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成立5年时间,每年都在高交会上搭建一个协同创新平台,这次比较惊喜地看到大湾区的地方政府加入这个平台,协作的城市加到30个,有更多大湾区的企业加入到我们的平台,我们希望搭建一个中关村与大湾区的交流平台以及大湾区企业与地方政府的交流平台,最终实现协同创新交流发展,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预祝各位领导和嘉宾身体健康,事业发达,明年再见,谢谢大家![详情]

高端对话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及战略布局前瞻
高端对话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及战略布局前瞻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14日下午,广州博鳌纵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郑自群、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林必毅、广州灵聚科技公司CEO张胜、英博超算(中兴通讯一级子公司)总经理田锋、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战略BD高级总监陈放就“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及战略布局前瞻”主题分享观点并展开讨论。 现场图片 以下为对话实录: 王朝闻:各位企业家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关村信息谷的王朝闻,主要负责大湾区的相关工作,下面由我来主持2019年高交会高端对话峰会的环节,我们特别邀请了粤港澳大湾区高速成长的企业家代表向各地的政府领导和企业家分享他们在粤港澳大湾区经验和战略布局,首先请我们的嘉宾上台: 广州博鳌纵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郑自群 深圳市赛为智能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林必毅 广州灵聚科技公司CEO  张胜 英博超算(中兴通讯一级子公司)总经理  田锋 深圳奥比中光科技有限公司战略BD高级总监  陈放 欢迎各位嘉宾能够到我们的对话现场,首先以热烈的掌声对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 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对话环节,前面的演讲和领导的推介已经了解到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也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涌现了一大批的科技龙头企业,第一个环节也邀请到了大湾区的上市公司以及通信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来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 第一个环节是让每个企业家用两三分钟时间将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郑自群:谢谢主持人,也谢谢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让大家有一个交流的平台,我来自博鳌纵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我们跟中关村也有合作,因为我们的运营总部在北京,在北京的中关村。我们在那边有几百人的团队。汇桔网是知识产权和科创云平台,2018年知识产权与科技服务交易额超过223亿元人民币,今年预计整体的交易额会超过400亿人民币,在全国有38家分支机构,员工有3000多人,这是我们基业的发展情况,我们也是独角兽企业,目前估值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 汇桔网跟今天演讲的嘉宾以及中关村信息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我们是服务于科创企业,知道很多新兴的技术,知识产权的转移转化跟落地,知识产权战略也是今年最火热的话题,我们这样的行业里为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为广大的创新型企业进行保驾护航。 林必毅: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我是赛为智能的,在1997年成立,2010年在创业板上市,赛为智能是中国人工智能的领先企业,主营业务涵盖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文化教育,主要产品包括工业级的无人机、机器人个、智慧城市的平台软件、轨道交通的车载装备。也欢迎大家莅临1号馆我们的展位参观指导,谢谢大家。 张胜: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广州灵聚科技公司的张胜,灵聚是从事MLP技术研发的公司,我们对外提供MLP低层服务和MLP相关的应用服务我们服务的企业有华为、阿里、百度,包括软银机器人、穿山甲等头部的机器人公司。 我们现在除了在底层的通用MLP的技术服务上,在应用层也连通阿里、百度、华为打造超级技能的生态,你们用到很多产品当中就是灵聚提供的。我们在垂直行业领域,医疗服务、法律服务、智慧家居等方面,目前也正在做不同垂直领域的子大脑的建设工作。希望通过灵聚的努力让机器人变得更加聪明一点点,这是我们的愿景。谢谢。 田锋:我来自中兴通讯,英博超算是聚焦在汽车智能化和联网化,我们跟奇瑞汽车进行了合作,围绕智能驾驶还做了智能网关和数据座舱,都要跟5G强相关的解决方案。我们把4G、5G多年积累的核心技术和智能化、网联化相融合的解决方案。 我们定位是做一个汽车零部件的TLONE,也希望跟无论是做传感器还是零部件的公司合作,一起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陈放:大家好,我是奥比中光的陈放,主要聚焦于3D的传感感知技术方面,包括低层的芯片、模组再到上层的算法,通过几年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前公司大概是700人的规模,在中国西安、广州、上海有分支机构,主要通过3D传感的感知技术把3D的人脸识别、手势,相关的东西应用到相关的领域,大家现在看到比较多的iPhone上的3D传感技术,以及在店面上开始看到的人脸支付的技术都跟奥比息息相关,我们在车联网领域,也会把算法应用到自动驾驶以及智能家居领域。快速地提升各种终端对于3D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我们的愿景是希望所有的智能硬件终端通过3D的技术更好地看懂世界。谢谢大家。 王朝闻:刚刚听了各位嘉宾的分享,相信对企业的组织到成长都有一个认识,下面请各位嘉宾分享他们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验,以及如何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优势来进行布局。请问郑总作为一个大湾区的独角兽企业,如何借助中关村与大湾区的合作平台,谋求全球或者是更大的发展? 郑自群:我先讲讲大湾区的发展机遇,我们知道在世界上有三大湾区,作为我们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比对的是世界三大湾区,在这些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跟他们相比什么优势呢?我前段时间刚好做了一个研究,我们的人口是四个湾区中最多的,面积是最大的,专利的申请量也是4个湾区里最大的。 当然我们也有其他的优势,包括你说的高校资源、科研资源,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里,粤港澳大湾区里有4所,但是很遗憾这4所都在香港。总而言之,粤港澳大湾区的科研资源包括国家级的创新区域、创新城市粤港澳大湾区也有3个。广东省的知识产权的总体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一,特别是深圳每年的PCT的申请量占了全国的40%,我们说到知识产权都说我们的数量很大,专利申请连续8年排名第一。粤港澳大湾区的知识产权不仅大还很强,PCT的专利申请因为是国际专利申请,它最能代表先进的技术,比如说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这样的公司都是PCT国际专利申请的大户。从这方面来讲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好的基础。 中关村鼎鼎有名,从电子起家转型为创新创业的平台,提供平台、提供、运维、线上、线下所有资源聚集在一起,推动这个城市、区域以及企业的发展。创新要素的聚集方面还有科研的吻合,粤港澳大湾区就是一个创新重要的区委,中关村又有非常好的成果,两者是强强联合。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大的创新型企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的个体来支撑整个空间,支撑包括中关村大园区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专业的服务机构来做具体的服务工作,只有这样几者融合对于整个区域、个体、国家都是非常好的提升。 王朝闻:我再补充一个问题,我看博鳌纵横在中国大陆还有全球布置了300多个技术转移的机构,今天我们邀请了20多个城市也非常欢迎转移机构到当地发展,我想问博鳌在布局转移机构时主要考虑什么因素? 郑自群:我们在国内有30多个分支机构,我们设立这些分支机构或者是国外的运营机构是想跟当地的创新性企业和当地的服务机构建立起更好的联系,可以为这些地方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技术转移转化以及落地,还有跟当地的机构进行更好的合作,所以在世界各地落地,跟当地的政府、园区和企业都也很好的合作。我们服务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推进各个地方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最重要的是帮助客户和创新型的企业实现它快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设立这么多机构也是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创新型的客户这一角度来出发。 王朝闻:感谢郑总的分享,下面请赛为智能的林总,因为赛为智能作为上市公司在深圳已经扎根20年,分享一下如何借助中关村和大湾区的合作平台,如何进行更大的发展? 林必毅:首先我谈一下平台,对于赛为智能来讲无论是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还是中关村都是一个平台,而且是很好的平台和载体,赛为智能除了要进一步做好自己,也要充分发挥三大平台上的作用,跟平台形成命运共同体。 我讲一下战略,才赛为智能内部来讲就是以人工智能为战略,今年在某一项有一个人工智能的产品,单项合同做到6.6亿,原来卖巡检机器人一个单5000多万,现在已经到了6.6亿,所以我们的战略是对的。外部战略是跟进习近平总书记步伐,我们今年承接了一个国际的项目它是前端AI+后端AI非常紧密结合的案例。从战场上来讲,可以分为本地展场、本土展场、海外展场。海外展场我们已经在“一带一路”上承接了。本地展场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我们会研究这个发展规划纲要也会找到积极的切入点,在智慧城市、数据中心,因为赛为智能在被上广深接了80亿的数据站网,包括轨道交通的产品、无人机、机器人的产品作为切入点。在本土展场就是在大湾区外又在国内的地方就是继续安装既定的人工智能核心的战略发展。谢谢。 王朝闻:感谢林总,灵聚科技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公司,张总作为创业者,我们跟白云区也好,各个城市也好,我们搭建了很多服务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平台,作为你目前的发展阶段,你对资本、人才、政府的一些政策有什么需求?能改进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像你这样的创业者。 张胜:灵聚在过去几年都在积累底层技术,现在逐渐做平台化的赋能运营,我们也跟目前很多的企业,包括很多园区、地方政府也在做沟通,实际上我们目前的赋能模式已经正在结合不同的行业把资源处理技术和替代某些行业的重复性工作以及人工无法完成的工作已经收到了一些效果。 在国内我们希望结合不同地区的特点,包括企业发展的重心,赋能是否能够结合当地的重点发展业务有所助力。 借助“一带一路”,在上周作为广东省商务厅组织的广东马来西亚展,我们选为企业代表,发现马来西亚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比较少,我们认为习以为常的事情在他们来讲还没有了解。他们对除了中文以外,当地语种的需求,这当中灵聚已经接到了很多除英语外业务的需求,因此我们也希望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以及和中关村平台的底蕴,希望接下来通过资本的力量,将我们已经储备的底层数据处理技术和语言处理算法复制到其他的语种。 在未来,应该说整个东南亚地区小语种国家根本没有能力研发自己的人工智能技术,这对于我们来讲也是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布局的事情。 王朝闻:感谢张总,我们也愿意为这样的创业者和创新型公司提供更多的帮助。下面有请中兴通讯的田总,中兴通讯是通讯行业的龙头企业,去年面临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了很大范围的盈利还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在大湾区的布局下,中兴通讯战略布局的思考怎样的? 田锋:首先还是感谢中关村信息谷的邀请来参加这次活动,我们之前也去过中关村的园区,我们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也在成长,寻找一个好的载体和容器,我们也在寻找合作的机会。我在中兴20年,我进入中兴时只有2000人,现大概是8万人左右,也是从一个租在莲塘厂房改的公司,看着它修自己的楼,一片一片的研发基地。去年美国事件给中兴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中兴强调的是综合研发的能力,去年中兴事件期间我们研发人员队伍很受影响,不断地凝聚核心的基础能力还是应对风险和波折最好的手段。 粤港澳大湾区和杭州湾大湾区有很大的区别,杭州湾大湾区是中外合资的企业,他们实际上没有核心技术的研发。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包括早一带的中兴、华为,后来的大疆、迈瑞等等,粤港澳大湾区更有自己的创新和独创性,而且他们的理念也很先进。大疆的市场宣传你可以看到,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企业是深圳的,你还以为它是美国企业。这些都构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特色,包括中关村从北京到大湾区来支持和发展,我觉得后面的路会越来越好。 王朝闻:感谢田总,下面请奥比的陈总,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企业来介绍一下你们现在面向全国的市场计划和拓展计划。 陈放:因为奥比成立没有多少年,而且奥比作为3D感知技术相关的专业创新企业,要把这个技术赋能到很多行业和领域。今天很感谢主办方让奥比作为嘉宾来进行发言,深圳大湾区给了奥比非常好的土壤就是创新,也给了奥比非常好的人才结构。 我觉得随着中关村相关的企业给我们带来另一方面的东西,因为每一个区域都有其专注的领域和知识结构的不同,我觉得北京这块的基础研究和高效的核心创造力是它的优势,对于上海有他另外的借助和外部力量来产生融合性的方案。对于深圳产业链集聚的区域可以把上下游进行整合快速法早,但是在基础学科方面也需要来自北京和上海来输入基础学科的理念。像奥比的情况下产生更多的可能,奥比从700人的人员结构,研发人员超过了70%,里面大部分都是归国的博士以及北大清华的学员,他们也带着学校里面的结构光和光学的3D算法的研究方面加入到奥比来世界给社会带来新的感知。 希望通过不同区域的平台来输入更多信息共享和碰撞的概念,这样对于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以及接下来对行业市场的布局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我们的理解。[详情]

张贤铭:循环经济可使一座城市减少9亿多的垃圾
张贤铭:循环经济可使一座城市减少9亿多的垃圾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远大集团副总裁兼远大芯建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贤铭出席“未来科技峰会”交流会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最后一个分享,分享完之后就是你们的晚餐时间。我简单的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张贤铭,我的职业是一个建筑师。今天我们下午的论坛探讨的大多数是高科技对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那么我今天就代表一个传统产业。在一周以前我在上海有一个美国大学的校友会。在这个校友会上,大概有300多位校友,这些学弟、学姐、学长90%都是搞人工智能的。所以我说“我来自人类最落后的一个产业,也是人类最原始的一个产业”。就是建筑产业,因为这是和人类文明齐步的。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我们远大在过去3年研发的一个新科技,我们把它称之为一种底层创新。我知道大家都在探讨科技的时候,都听说过底层创新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困难的。但是真的有那么多底层创新吗?所以我们建了一个沙盘,我和游戏工程师及一些数学家一起做了一个模拟的城市。然后把它和我们的服务对象,比如说万科、中交、中建、碧桂园进行交流。比如湖南省建工,这些传统的大量依赖手工劳动者创造他们产业的巨头。中建每一年都是3万亿的交易额,哪怕是湖南省的一个省建工集团都是在2000多亿。所以这么巨大的产业怎么去升级,怎么颠覆,又什么样去创新呢?这个沙盘可以想象成是一个水晶球,你可以问很多问题。比如有一个客户问,这个城市能不能创造9万人的就业。我们模拟城市就会创造9万人的就业,这些就业来自我们芯板可以干的所有的事情,它是一个建筑材料,我们有90%的时候都处在建筑里面。如果不是建筑里面,就是处于一栋建筑到另外一栋建筑距离里面。关于芯板材料我们也和一些企业在交换领域创新,因为轻量化。除了数字化的创新以外,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底层科技或者底层创新,你们之后可以决定,以你的理解是不是底层创新。在这个时代下只有数字化才是底层创新,还是有其他的也能带来同样经济倍数或者是颠覆的一个方式。我在1年前去了雄安,对于这座城市我们还可以问,雄安是千年大都,怎么才能建一座1000年的建筑呢?我们的传统建筑平均寿命是30年。与此同时,什么是循环经济?一座城市可减少9亿多的垃圾。前一段时间上海在倡导减少垃圾,以我的理解建筑垃圾占比最大,中国是基建狂魔,我们做的最高建筑是97层楼,只用了13天的时间就完成了。 回到这个材料,所以基于芯板材料我们今天在共创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信息系统,工具系统。这个系统包含了我们的自然系统,同时这个系统还包含了我们最重要的城市系统。在过去几个月我们和1000多位来自全球的建筑师,用开源的方法设计很多芯板材料可以应用的一些案例。如果你们想去学习的话可以上SHYCITY官方网站看这些设计方案。为什么我们要在这个材料的问题上面进行底层的创新?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今天在澳大利亚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看到森林火灾,因为气候变化。可能下一个月北极或者是喜马拉雅山的冰川会溶化的更多。这是在1973年一群科学家做的模拟沙盒,他模拟了地球上的人口死亡率、出生率、自然资源。决策在1913年人们会出现大规模的死亡,这是70年代。结果没有发生,我们现在已经进入2019天。所以罗马俱乐部,就是这个报告的编写者,把这本书叫做《增长极限》。什么原因我们没有在2013年崩塌呢?科学家说是因为我们对于资源的效率的使用进行了成倍的提升。70年代我们需要3倍的油跑同样100公里的距离。但是今天我们效率提高的,我们各个方面,包括刚刚分享者说通过AI,通过大数据,通过云可以让发电厂,让制造业的效率提高。同样我们需要一场城市底层系统的提高。那么来到循环经济的问题,现在欧洲已经有这样一个非常强行的战略。就是说在未来30年整个欧洲要实现一个循环经济,就是在内部增长。怎么让一个经济体,当然我们中国还是在一个发展中过程,怎么让一个经济体不需要外部。我们人类在今年刚刚经历了沙子的顶崩期。大概两年前我们经历过(英文),世界就是从那个时期开始汽车的生产量下降,包括石油也到了一个巅峰。现在人类的沙子,是一个非常不可持续的一种资源。包括沙特阿拉伯很多沙子,但是不能用来造房子,大部分都是来自河床。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子进口国。在这样一个时间上我们怎么找到可替代的未来建筑材料?未来城市的材料呢?中国的基建狂魔任何地方看上去,我们看的都是混凝土。 所以这个材料是在1000度的真空环境由氢去溶解这个管子与两个芯板之间的铜。这个风是1000公里,是高铁的速度,100米/秒,将近300公里,在这中间把这些零散的不锈钢的薄片焊接成一个整体。最开始是用在太空飞船上面,但是远大一直是聚焦于热力学。因为我们开始做空调,流体力学。所以用同样的经验我们创造非常便宜的不锈钢芯板,像蜂窝一样,我们希望可以给人类未来带来很多的希望。下面这个建筑是我们的工厂,在湖南。 最后我们认为共创是很重要的,传统产业固然重要,信息技术的产业固然重要,传统的产业毕竟才是根基。如果这两股力量合在一起的话,我们可以创造奇迹。这个材料是通过机器人和人一起创造出来的,我们的工厂里面全部都是机器人。刚才讲的AI技术、云技术全部使用到了。刚才给大家看模拟的沙盘,我们设想未来和AI结合在一起,可以全方位的管理一个城市的效率,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时刻所做出的决定是否可以更优化。这个材料我们刚刚在湖南远大城的总部创造出一个用传统建筑材料无法实现的一个12米的悬挑。因为科技真的是力量。感谢各位的聆听。[详情]

颜军:覆盖全领域 欧比特致力打造卫星大数据应用平台
颜军:覆盖全领域 欧比特致力打造卫星大数据应用平台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颜军出席“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II”交流会并演讲。 颜军表示,欧比特在布局的时候,提供数据服务不是追求,而是要打造一个卫星大数据应用平台。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高光谱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各个能想到的应用我们都放到平台上,覆盖各个领域的全面应用。大家说为什么要绿水青山,除了提供数据服务,它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技术不能满足的需求,大区域、大覆盖。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非常荣幸给我这个机会向大家汇报珠海欧比特公司在卫星产业的布局。 欧比特公司有一个太空梦,得益于国家对卫星产业的支持,2014年国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通过四年的布局,现在我们有12颗遥感卫星,服务于政府、个人、企业。珠海一号卫星星座是由34颗卫星组成的,我们现在发射了12颗,集中于视频卫星、高光谱卫星、高分光学卫星。我们在一个非常宽泛的谱域上设计我们的卫星,可见光从400到1000纳米,对于人的眼睛来讲过了780纳米就看不见了,我们的卫星是从400纳米到1000纳米。我们后期也在布局红外卫星,以及雷达卫星,争取以最快的时间完成32颗卫星的布局。 卫星上天之后每年能获取多大的数据呢?如果34颗卫星上天,每年是7000TB的数据回来,现在我们获取比较少,大概是4PB的数据回来。冲上太空不是我们的目标,而是要把卫星拿来服务创造效益。我们的投资都是自己的钱,从市场融来的钱,把卫星发射上去,我们要靠卫星数据和服务来养活我们企业,养活我们员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一颗卫星,假设高光谱,单轨拍摄6分钟,幅宽150公里,扫描40万平方公里,数据量约400GB,对于40万平方公里这么大的数据怎么处理对我们是一个难题,我们有8颗卫星,一轨下来就是320万平方公里的获取量,在这么大的数据下面,我们怎么处理,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一直在探索,除了人工处理之外,我们是不是还有更有效的能够用人工智能的算法来处理它,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卫星数据非常难以实现全自动化的处理,因为每个客户要求的侧重点不一样。我们的信息提取能力时效性还是非常低的,所以我们更加呼唤人工智能。这里我列了一个表,对遥感应用,对分类精度评价的各种公式都摆在这,我就不细谈每个公式,我们从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进行分析。 高光谱,对一刻卫星40万平方公里的处理,我们可以裁剪成50×50公里的小区域,如果用人工智能来处理,对于单星单轨的数据大概是24-96分钟的目标,这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这是高光谱影像的多地类分割,比如133平方公里耗时非常少,可以忽略不计,0.01分钟。  高分辨率卫星,因为幅宽比较小,22公里,每6分钟可以扫描6万平方公里,对于6万平方公里,我们的处理时间是比较长的,我们即使用人工智能的办法处理还是29分钟到400多分钟。 卫星上天了,企业怎么活下去?我想更多地向大家报告我们是怎么想的。大家知道对于一个遥感系统,从信息源的获取,到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这是一个大的产业链,我们公司有1000多人,大约一半的人都专注地做数据处理和数据应用。我们为了满足对数据的获取能力,我们在全国各地建了5个接收站。我们也建了大量的数据中心、存储中心。光有卫星数据还不行,我们还要把物联网的数据纳入进来,还要把雷达卫星纳入进来,这是我们设想的卫星大数据服务架构,它的应用链有多广呢,可以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国土、农业、环保、林业、海洋、国防等。8颗高光谱卫星组成了现在全世界最强的高光谱数据获取能力,我们试图打造一个全世界处理速度最快的、应用最广泛的团队。林业管理有什么用途?比如病虫害,我可以大面积、大视野、大尺度地看一个森林有没有病虫害,有没有着火的可能。国土管理,海洋监控,我们珠海用绿水青山一张图,珠海的海域有9000平方公里,靠人工是不可能的,靠卫星是靠普的,几颗卫星一天可以扫好几次,对于海域上的各种状况我们摸得非常清楚,而且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对于农业来讲,其他很多行业也是这样,对于历史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今年、明年、后年,这几年攒下来的数据对未来的分析形成非常大的产业。这是内陆水体监测,现在政府对每一条河,900公里,靠人工,靠物联网的数据也是不太靠普的,利用卫星这样新的技术来解决监测的问题,包括黑臭水体,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我们欧比特在布局的时候,光是提供数据服务那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要打造一个卫星大数据应用平台。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高光谱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于各个能想到的应用我们都放到平台上,这是我们覆盖各个领域的全面应用。大家说为什么要绿水青山,除了提供数据服务,它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技术不能满足的需求,大区域、大覆盖。大家有时间的话也欢迎大家到我们珠海总部来指导工作,我今天汇报的就到这里,绿水青山一张图,大家记住它能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谢谢大家。[详情]

黎浩:探索碳基生命的硅基未来 提高生命质量
黎浩:探索碳基生命的硅基未来 提高生命质量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碳云智能联合创始人兼首席信息官黎浩出席“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II”交流会并演讲。 碳云智能做什么呢?黎浩表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它被数字化的过程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数据延展的过程。我们要把所有的数据连接起来网络化,才能在个性里寻找到共性,从共性的发现里给大家更多个性的指导。最后这一切都依赖于数据科学的进步,依赖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依赖于存储的增加。 以下为演讲实录: 在1944年薛定谔写了一本书《生命是什么》,他想探讨一个问题,一个生命有机体的范围内在空间和时间中发生的事件,如何用物理学和化学来解释。他说当时的物理学和化学在解释这件事情显出的无能,绝不应该成为怀疑它们原则上可以用这些学科来诠释的理由。 刚才徐院长讲到的中心法则,可能就是一个有趣的、可能去解释生命科学的法则。物理学家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解释,但当时还没有更好的技术来解释这个事情。1999年霍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有记者问他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他打断记者说,我相信,21世纪将是复杂性科学的世纪。复杂性科学恰恰在21世纪是BT和IT融合的过程。 生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刚才郭院士讲蚂蚁在自组织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自发而具有社会性的属性,我们自身的免疫体系也是这样的。我们看到这样自组织的过程是涌现的表现方式。对于所有动物来讲,它的代谢率和体重是非线性的表达,比如美国科学家做的一个实验,用一个大象来做麻醉剂的实验,用了猫的体重的1000倍来做大象的麻醉剂,结果大象当时被麻翻了,当场死亡。这代表什么呢?在代谢率和体重之间不是线性相关的关系,乘1000倍、乘10000倍就可以算出大象能受麻醉剂的剂量。大家说这只是实验,跟我没有关系。你想想小孩子吃药也有可能是这样的,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你明显看到在吃的感冒药上标的单位是体重,而且是线性对照的,这个问题就大了。这种非线性对照是科学领域新的对于生命体的研究。第三个方向,大家看到我们的DNA、RNA在中心法则上演变,有一个更重要的现象是我们和细菌在共生,我们的肠道微生物、皮肤微生物里面有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可能是主宰你的第二基因组。同时我们这样一个生命的复杂系统,按照薛定谔的讲法,我们是对抗熵增的过程,用熵减对抗熵增。所以生命是自适应、非线性、共生、开放的复杂系统,这么复杂的系统我们如何来计算呢? 我们在计算科学的发展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通路,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信息,一个是进化。我们现在的认知是,信息的不断累积一定会产生进化,进化有可能是以数学的方式不断在信息累积架构下产生的结果。比如我们从父代基于DNA的表型,其实就是基于选择和环境的自动选择,这个选择是什么逻辑呢?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计算的引擎,它是非随机、选择性、迭代概率计算。举个例子,对于一个种群来讲如果完成了繁殖就完成了迭代,应该尽快挂掉,让出更多的资源给下一代繁殖和生长才是更好的选择。但我们人类如果只是完成繁殖,完成抚育后代,我们在几十岁就应该挂掉了,但我们希望活得更好、更健康、更长寿。在活的过程中我们就应该采取对抗的策略,这个策略是什么呢?可能是科技进步的发现,有可能帮助我们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提高生命的质量。 我们在长的时间周来看,200年前,从1800年到1900年的100年里面,人的寿命平均是30岁左右。你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饥饿、战争和细菌,那时候最重要的关键科学发现,让我们能够获取更多的食物来满足自己的代谢需求。第二个阶段1900年到2000年的100年间,卫生条件和传染疾病可能是最大的死亡原因,但得益于抗生素的发明和显微镜的功劳,我们可以用实验科学的方法发现抗生素,让更多的人免于传染疾病。而我们现在面对的一百年,慢性病和癌症成为影响人类预期寿命最主要的因素,现在20%的中年人都有可能死于心血管疾病,未来面临大量的疾病都是慢性疾病和基因突变产生的癌变。这个过程里面,未来可能从数据科学里、从算法里得出新的结论。 什么是健康呢?这个世纪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快达到70岁了,下一个世纪或许有可能活过100岁。健康在BT和IT的加持下我们能做什么呢?如果我们的寿命能延续到100岁,我们的宽度是怎么样的呢?这个节点有可能是转折点。 40岁的时候就是我从IT行业到BT行业的过程,在40岁的时候我开始跑步,开始控制饮食,开始调节情绪,开始管理睡眠,我期待我的曲线是绿色的曲线,我参考的依据是我在方框里画的那些测序、检验、检测,通过其他的工具得出的数据来指导我的健康。我们知道,对于一个人健康的影响,DNA可能只占15%的因素,其他的都可能是你的选择。所以我的结论是健康是你的选择,是你自我觉醒、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长期性记录一定会比一次性检测更重要,一段时间的监测一定比一次性诊断更重要,预防一定比治疗更重要,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你还是一个健康人的时候应该更多注重饮食、睡眠、运动和情绪。我们在上面说的复杂系统引擎前提下,我们可以寻找到个性化、适应性、健康生活方式训练养成计划,我们可以依据这些数据找到每个人的定制化方案。这就是数字生命计算引擎下我们采取的对抗策略。 薛定谔是想找到生命科学里面的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或者是爱因斯坦相对论,我们希望能寻找的东西,就是在这个复杂系统下能否找到简单的规则,我们当下的启蒙,我们的改变可能是要看清自己的选择,如果前面是悬崖,我们就应该选择规避,但是你如果知道前面是悬崖,你需要数据,你需要对数据的理解和认知才能判断,所以看清自己的选择是第一步。未来的进化逻辑是我们要依靠数据、信息、算法和算力,在BT和IT,特别是在IT科学的帮助下促进生命科学的演进,才有可能解决我们的生命健康,解决衰老,解决预期寿命这些问题。最终还是要对抗性的策略,对于物种来讲尽快挂掉是对资源最大的贡献,但如果我们想更好地保持自己的生命质量,你应该改变认知,加强训练,养成和重塑你新的习惯。我们希望把掌控健康数据的权利还给每一个人,你读懂自己的数据,成为自己数据的专家,在和专家系统的交互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碳云智能做什么呢?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它被数字化的过程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数据延展的过程。我们要把所有的数据连接起来网络化,才能在个性里寻找到共性,从共性的发现里给大家更多个性的指导。最后这一切都依赖于数据科学的进步,依赖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依赖于存储的增加。我们希望在未来跟大家一起探索碳基生命的硅基未来,让每个人通过自己的数据活得更健康、更自由、更长寿,谢谢大家。[详情]

王建宇:太空中的光极限探测技术
王建宇:太空中的光极限探测技术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墨子号”量子卫星工程常务副总设计师、卫星系统总指挥王建宇出席“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II”交流会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刚刚两场听了非常激动,第一场是讲人体里面最小的东西,第二场是讲我们关注的5G,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太空里面我们能看到什么。 大家知道光是无所不在,是最普通不过的,但是光里面涉及到非常多的奥秘。从历史上来看,什么是光,一直是有很大的争论。18世纪的科学家牛顿说光是一个一个粒子,可以解释很多光的特征,但是解释不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后来惠更斯说是光是一种波,但对光传播的东西又解释不了。一直到本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观点,为什么世界上的东西一定不是这个就是那个,而不能既是这个又是那个。他的意思是说我认为光既是波,又是粒子,这是非常大的进步,这就后面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我们逐步认识到光既是一种波,又是一种粒子。5G、太赫兹传递的都是电磁波,在物理本质上光和电磁波是一样的。当时的科学家非常伟大,没有现在那么多的手段,但是把物理公式推导得非常漂亮。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两个故事,就是光在太空当中,或者在空间会有什么样的应用。第一个故事是我们已经做成的事情,就是我主持研制的“墨子号”在太空上做什么。2016年8月16日我们把“墨子号”发射上天,说到量子力学要非常简单地说一下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分到最后都是一份一份的,能量也是一份一份的,光最后也是一份一份的,我们称之为光子。在量子力学里面说任何事情都是概率,或者说量子态到底是0还是1是不确定的,中国人比较喜欢玩硬币旋转的游戏,如果你在桌面上转一下,我问你拍下来是字还是国徽,没有一个人能准确回答。但是我转1000次,多少次是字,多少次是国徽,这样大家都能回答,大概是各500。在量子力学里面又有一个原理量子侧不准原理,这也就衍生出了量子不可克隆原理,任何量子系统去测量它,再拷贝成另外一个量子系统,不像手机上的微信发出去可以满天下发出去,它不行,拷贝一次错误的概率是百分之二十几。这些原理被我们科学家不断地利用。 “墨子号”要做什么事呢第一个是量子密钥的分发,保密中心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密钥,作为量子特性,有可能在传输过程中是不可窃听或不可破译的密码,原理简单来说,刚才说了量子都是一份一份的,假定我发出1万个量子码,收的人收到了1000个,不要仅,我只要知道他收到哪1000个,我们就可以在这里面产生密码,而其他人如果来截取这1000个已经被对方拿走的是拿不到的,他拿到的都是这1000个以外的。在量子世界里面被窃取的光子不产生密钥。当然也有人说还是不保密的,我有办法把你所有的光子通通收掉,我再拷贝一份发给对方,这样他收到的光子我全有,是不是能破译这个密码呢?这时候量子的第二个原理就起作用了,量子的东西拷贝以后有1/4是错误的,只要在收到的量子里面拿出一部分来核对,我发现错一两个,可能是信道的误码,如果错误率达到多少之后我就怀疑这个链路被人窃听了。它最大的好处是一旦被窃听我就能发现,反过来在它的传输过程中只要传输成功,它一定是安全的。 “墨子号”第一个就是要做天和地之间的密码能不能通过卫星来传递。第二个是我们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这完全是物理学界的,在量子力学里面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推论,虽然前面说量子力学的东西你不去测是不知道的,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产生出来的两个量子或几个量子,有可能它有相同的特征,我们叫有一个被测量确定以后,另外一个立马就确定了,这个和量子前面的理论是有矛盾的。科学都是可以怀疑的,包括爱因斯坦也认为这个东西是不对的。他就提出来这个情况下相对论的定域性说,就是对一个粒子的测量不可能影响另外一个粒子,他一定认为是量子力学的理论有矛盾或不完备造成特殊情况下错误的结论。到1964年有一个科学家Bell提出了这个公式,就是Bell不等式,只要我做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超过2,那就照明了这种纠缠现象是存在的。一直到1972年有人在实验室里做了这个实验证明确实是存在的,国际在物理学上的进展是看谁能证明这种现象到底存在多少,或者谁能把这个距离做得更远,我们通过这个卫星要把距离做到1000多公里,看在宇宙范围内能否成立。 第三个是在量子世界里面所有的东西是不能拷贝的,一拷贝就会错。一个世界如果不能拷贝,不能和外面准确交换信息,这个世界是没用的。科学家认为量子界一定有自己独特的信息传输方式。如果这种纠缠是存在的,那么一定是可以通过纠缠来传递信息,他们在地面也做了实验。这种传递方式叫量子隐形传态,要把地面上的一个量子态原封不动地传到太空上去。 这三个事我们都是通过光子来做的,光子肉眼是看不到的,为了做这个我们从工程上发了一颗卫星,建了5个地面站来做这个事情。很多朋友会问这颗卫星为什么要叫“墨子号”?这里面是有一点故事的,墨子是我国的四大圣人之一,但大家不太知道的是墨子也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他记录了全世界第一个光学试验小孔成像实验,我们团队把这颗卫星取名为墨子号,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体现我们中国的文化。 这颗卫星上去以后,大概经过半年的实验,我们三项目标都完成了,第一个验证了地面两个分别距离1200公里的地面站接收卫星上发下来的纠缠光子,确确实实证明了这种纠缠是存在的,这个论文刊登在2017年6月份《科学》杂志上,作为封面文章,去年告诉我们这篇文章获得了2017年《科学》最佳论文,当时潘院士告诉我的时候也没有特别激动,但是后来他又说了两句话,非常不容易,他说整个《科学》一年只评一篇论文,第二句话亿以前统计下来获得过这个奖的科学家大概有一半的概率获得诺贝尔奖,所以这个奖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们在上面也做了一个星地量子密钥分发,大家会问为什么密钥分发要弄到卫星上去?这个原理,我们地面主要靠光纤,光纤在传输过程中会有衰减,而且每100公里要中转。如果我现在要和美国的领事馆发送密码的话,通过这种方式是不现实的。卫星是唯一组成全球网不可缺少的手段。我们验证了星地密钥分发是可能的。有了第二个实验的基础,我们圆满完成了隐形传态的实验,这个距离也做到了1000多公里,是全世界第一个完成隐形量子态超过1000公里的传输。 下面有几张照片,这绿颜色的就是卫星,红颜色的,量子通信相当于把光路给接通了,这个接通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要找1000公里以外的卫星,要把它找到,而且要跟住。这是演示的过程,天上的卫星过去以后,地面站就可以获得它的密码。这个弄完以后,我们在2017年9月底用这套系统让我们科学院院长和奥地利的科学院院长用这套系统进行了首次全球量子密钥通信,我们为这个也专门请他们在瑞典建立了一个地面通信站。这个做完以后,国家对这方面加大了很多投入,同时也刺激了国际上对量子的研究,欧盟也有很大的投入,美国在2017年10月份就举办了听证会,他们认为美国绝对无法承受在量子技术革命竞争中失败的代价。甚至也有著名的科学家矛头直指他们国会,他说中国五六年前就在搞这个东西,你们认为中国人搞不成,现在他们领先于我们了。但是话锋一转,他又说,我们美国人永远是第一的,只要你给我钱,我们能赶上中国的。 这里面有很多非常难的技术,因为今天时间关系,我不可能讲很多,举几个例子。最困难的是卫星出来以后能把它找到,而且非常高精度地跟上,这个技术我们曾经也想过是不是要从国外引进。但是像这样的技术是引不进的,我们开始谈的时候,人家给你说了一大堆,价格很贵,最后人家告诉你这个技术太先进了,我们不可能卖给你中国,这还不是美国的公司,是一家欧洲的公司。但只要自己努力去做还是有办法的。目前做的最好的技术,我们捕获和跟踪的技术,因为国际上没有量子通信卫星,但是有激光通信卫星,这个是类似的,我们对比下来,我们的指标甚至比他们个别的还好,我们现在做了几千次实验都是非常成功的。 还有一个是光,我们要接受一个一个光子,我们在地面望远镜要接收到一个个光子,从能量上来说相当于是在月球上划一个火柴我在地面上能看到。对准技术也是一样的,我要从万米高空往地面飞机上不断地扔硬币,要求这个硬币不但能放到地面上旋转的储蓄罐,而且要让硬币的方向比较偏,准确无误地进入投币口,我才能完成这样的通信。 大家说你做的这个实验有用吗?我们下面要做的就是从实验到应用,通信卫星轨道太低了,每次实验就是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如果我们把轨道从500公里提高到上万公里,我们就可以每天提供几小时的通信量,这样对国家很大范围的密码已经足够使用了,当然要做到这个,我们的技术还要进一步提高,比如白天、晚上都要能用,原来的距离只要1000公里,现在要到上万公里,这些相信在国家重大计划支持下还得往前做。这些是指标参数,我就不说了。 第二个和大家分享的也是光的探测,也是科学里面非常敏感的,就是引力波的探测,“太极一号”。爱因斯坦当时预测了世界上或者宇宙里面有四种力,唯一的就是引力波没有探测到。一直到2016年美国的LIGO系统测到了引力波,证明了爱因斯坦说的引力波是真实存在的。宇宙里面绝大部分的能量和物质,有的说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占宇宙能量的90%以上,甚至95%,为什么我们看不见?科学家分析很大的原因,我们对引力波的探测不像对电磁波的探测那么成熟,引力波我们几乎还看不到。如果我们能看到引力波了,可能以后这些暗的东西就不暗了。 为什么说这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为什么我们在美国当时地面已经看到引力波,现在还要到天上去做引力波呢?这个道理也非常简单,引力波和电磁波一样也不同的频段,在地面上因为测量的距离非常远,距离不够远,所以只能看到引力波的高频部分,这要天体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才能有的,所以地面的系统几年看不到一次信号,绝大部分天体的活动都是在引力波的中长波上面,如果能在天地上建立一个几百万公里的实验平台,那就能看到很多引力波来研究宇宙。 引力波的探测原理是什么呢?它也可以通过光来探测,从引力波的原理上讲,引力波一来以后,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会让时空进行扭曲,这个方向距离会变短,另一个方向距离会变长,我们要探测引力波就是要探测有没有这种变化产生,这种测量要到什么精度才能测到呢?要到10的负12次方米,可以用激光干涉的原理测量,这也是新的进展。以后在天上测引力波也是要用光的变化,测10的负12次方距离的变化就有可能在天上测到引力波。就是引力波过来以后,这是干涉仪,会发生一边压缩,一边伸长的变化。 现在全世界都在做,我们设计了“太极一号”,欧洲人也在做,大家都在准备,真正测到这个还没有到时间。我们“太极一号”8月31日发射的卫星已经测到了100皮米,为引力波测量打下了和国际上同一水平的基础。这里面有一系列光的测量、惯性测量的技术,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说了。 激光干涉仪测量精度是百皮米量级,大概一个原子的大小。引力参考传感器测量精度达到重力加速度的百亿分之一,,微推进器推理分辨率达到亚微牛量级。下面我们还要策划太极二号、太极三号,争取在2030年之前把空间的引力波得到完美的测量。在天上我们要把卫星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卫星之间的距离是300万公里,在300万公里的范围中测出皮米及的变化。到第三阶段,希望到2033年左右完成这样的测试。谢谢大家。[详情]

侯秀峰:太空经济产业收入上涨 太空将成发展新疆域
侯秀峰:太空经济产业收入上涨 太空将成发展新疆域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新闻发言人侯秀峰出席“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II”交流会并演讲。 侯秀峰表示,目前,互联网经济、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热点。从实体经济发展空间来看,继陆地、海洋之后,太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疆域。近期,太空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收入持续上涨、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参与主体不断增多、商业模式创新大量涌现等态势,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日趋显著。发展太空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充分认识地球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宇宙浩瀚,星汉灿烂。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当前,人类探索宇宙步伐加快,正在催生新的变革。利用太空资源,发展太空产业,培育太空经济,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向前发展的新动力。太空对于大众而言已不再遥远,全社会正在享受太空活动创造的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便利,生产、生活方式产生许多新变化。 太空经济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向太空产业发展的新思想、新模式、新途径不断涌现,为太空产业由起跑阶段向快跑阶段迈进积蓄了关键能量,太空经济蓬勃发展指日可待,太空产业升级壮大在即。 一、对太空经济及产业的理解与认识 太空经济是人类从事的全部太空活动及相关产业所形成的经济业态的总称,人类探索、开发、利用太空而诱发的全部产业活动均可纳入太空产业范畴。 从与太空活动关联的密切程度来看,太空产业可分为核心产业与衍生产业。 核心产业是与太空活动直接相关的高科技产业,具有地位的战略性与重大性、用途的多重性与综合性、经济的高投入与高风险性、价值的强带动性与扩散性等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基础产业,即与太空活动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产业,包括火箭、卫星、空间站等广义的空间飞行器制造,空间系统的地面终端装备与产品制造,以及测运控系统、发射场等地面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是应用产业,即与空间基础设施应用相关的产业,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空间站应用、空间科学实验等。 三是太空资源开发产业,即利用太空环境与资源进行的产业活动,包括太空农业、太空旅游、太空制造等。 衍生产业主要是指与人类从事太空活动相关的法律、金融、保险、咨询服务、教育、文化、娱乐等产业。 二、太空经济及产业发展需求与意义 目前,互联网经济、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热点。从实体经济发展空间来看,继陆地、海洋之后,太空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疆域。 发展太空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充分认识地球具有重要意义。 从经济发展需求来看,目前每一个新增GDP所需的投入正在逐年上升,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例如:市场需求牵引不足,制造业等第二产业产能过剩,耕地、能源、矿产等生产要素的供应日益紧张,原材料、元器件等产品质量有待提升,产业结构配置亟待优化,经济的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从服务民生的需求来看,航天技术转化与应用需要更加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推动太空经济应用产业与信息、交通、安防、农业、水务、环保、抗灾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发挥其强大的带动与扩散效应,与国民经济其他领域形成相辅相成的互动态势,对支撑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 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来看,要想更好地认识地球、认识世界,必须走出地球、迈向太空。太空活动可以极大扩展人类的认知领域,提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新途径。站在太空看地球,不分种族、地域与国界,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着共同的问题,粮食安全、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威胁着社会发展与人类生存,向太空寻求解决方案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选项。太空经济及产业的发展壮大,必将为人类社会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三、全球太空经济及产业发展态势 近期,太空经济及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收入持续上涨、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参与主体不断增多、商业模式创新大量涌现等态势,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日趋显著。 从经济规模来看,美国航天基金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政府预算投入和商业市场收入在太空经济中的比例格局已由之前1:3变为1:4,收入部分呈现逐年加速上升趋势。2013年至2018年,全球太空经济规模由3025亿美元增长至3600亿美元,实现了5年19%的增长。 从发展环境来看,太空经济及产业发展氛围良好,鼓励支持太空经济及产业发展的法律政策日趋完善,投身太空产业的企业日益增多,社会各界给予新兴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 从参与主体来看,通过发展太空产业获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企业甚至个人的关注,使太空经济及产业发展的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据美国航天咨询机构统计,2000年至2015年间,共80多家靠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起步的新兴航天企业成立。2000至2005年,平均每年有7家投资者投资新兴航天企业;2006至2010年,平均每年有19家投资者投资新兴航天企业;截至2015年底,投资新兴航天企业的公司数量平均每年激增至55家,几乎是2000至2005年的8倍,标志着大量资本正在涌向太空产业领域。 从商业模式创新来看,太空旅游、太空采矿等新兴活动吸引了一批投资者的关注,社会各界正在积极探索太空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 四、太空经济及产业未来发展热点 纵观全球态势,面向未来发展,太空产业的发展热点集中在太空运输、卫星应用、太空制造、太空农业、太空采矿、太空旅游、太空医疗等领域,覆盖范围从地球,到近地轨道,再向深空拓展。 太空产业近期的盈利点主要源自太空运输与卫星应用。随着商业发射服务需求的增加及低成本运载系统、新型卫星平台等航天器研制的推进,太空基础产业领域的盈利空间将不断扩大。太空资源开发产业尚处在探索阶段,一旦实施将极大拓展太空产业的价值链,开辟更为广阔的盈利空间。 面向未来,太空运输与卫星应用发展需要注重创新、低成本与灵活性,更符合商业化需求。采用成熟的技术和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采购商业现货,有助于大幅降低系统研制成本、缩短研制周期。卫星应用可借力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使应用场景更加广泛、用户服务更具针对性。太空经济及产业可以 “一带一路”“互联网+”、大数据等战略为契机,以空间信息走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等项目为依托,将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新模式落到实处,切实服务民生。 对太空制造、太空农业、太空采矿、太空旅游、太空医疗等新领域的探索,可促进国际合作,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启发人类发展新思路,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更多方案。在技术驱动和需求牵引双重作用下,这些新兴活动在中远期维度上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极有可能重塑太空产业格局,对未来的产业发展、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生活产生变革性影响。 五、蓄商业航天之势,促太空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航天产业正在转型升级,商业航天已显现出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是加速形成航天产业新格局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太空经济的重要手段。面向繁荣发展的商业航天,融入时代发展潮流,紧抓时代发展机遇,蓄商业航天之势,促太空经济发展,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商业航天可以为太空经济及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牵引力和支撑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营造良好氛围。商业航天实践过程中探索出的创新思路和模式,初创公司迸发出来的创业激情和勇气,监管层着力提供的适度宽松的环境,社会各界给予的关注和支持,都可与太空经济和产业的基础要素一脉相承,为后者的发展带来持续动力。 二是探索培育市场。优良的业绩表现要通过点滴累积而成。国内的商业航天从业者基于通行的市场规则,在以卫星定位导航、空间地理信息应用、天基互联网与物联网、商业航天发射服务为代表的若干重点方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先试先行。在不断巩固实力与口碑的同时,也将有力带动太空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要素投入,为不断做大做强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引领模式创新。发展商业航天遵循“信息化、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原则,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导向,能够吸引众多有实力的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到商业航天项目中,政-产-学-研互有分工又通力合作的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建立,这种模式对太空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大规模协作协同,具有良好的先导示范作用。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航天事业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力量,一直致力于整合各界优质资源参与全球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共同为用户及合作伙伴创造商业机遇和市场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我们系统实施了“五云一车”商业航天工程,截至目前:飞云工程完成高空太阳能无人机飞行试验验证,研制工作顺利开展;快云工程完成了临近空间浮空器样机研制, 正在开展飞行试验;行云工程和虹云工程各自完成了商业公司组建,开展了卫星正样产品投产研制,虹云工程技术验证星于2018年成功发射,正在开展在轨测试;腾云工程完成国内首次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模态转换飞行试验;飞行列车工程正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快舟火箭研制和发射服务工作稳步推进,近日将执行第四次商业发射。航天科工正以实际行动,努力将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推向新高度,积极为太空经济发展蓄势谋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创新决定未来。中国航天科工将继续在航天道路上砥砺前行,与有志于此的各界同仁协同创新,为更好更快地推动航天产业发展和促进航天技术造福人类作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详情]

王皓:财富500强中超过50%企业是富士通的客户
王皓:财富500强中超过50%企业是富士通的客户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制造业事业总部总经理兼华南分公司总经理王皓出席“创新引领未来”论坛并演讲。 王皓通过6种数据谈一下富士通的全球影响力。第一种数据:客户,财富500强中超过50%是富士通的客户,日本的大企业几乎90%以上都有使用富士通提供的服务。第二种数据:员工人数,全球合计13.2万人,其中,在华36家投资企业合计超过1万人。第三种数据:现场服务国家和地区,富士通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现场服务。第四种数据:专利,包括申请中的数量在内,公司拥有超过10万件专利。第五种数据:规模,2018年度IT服务企业排名日本第一,全球第七。最后一种数据:500强最新排名:349位,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受赞誉企业”。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来自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的王皓,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富士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战略及我们和客户共同实践的一些成功案例,衷心的希望接下来可以“与您携手,共创未来”。 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富士通公司。 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张主营业务构成图,集团2018年度销售收入370亿美金,其中74.6%,即281.4亿美金来自技术解决方案,即IT领域。作为全球领先的IT公司,富士通为客户提供硬件、软件产品及咨询、实施交付、运维等全方位服务。目前,数字化转型业务所占收入份额还比较少,但最近几年的增长速度非常惊人。 此外,富士通还是一个大型制造企业,在日本、中国、美国等全球多个国家拥有众多工厂,涉及并生产半导体、手机、个人电脑、服务器、存储、超级计算机等多种产品。 接着,通过6种数据谈一下富士通的全球影响力。第一种数据:客户,财富500强中超过50%是富士通的客户,日本的大企业几乎90%以上都有使用富士通提供的服务。第二种数据:员工人数,全球合计13.2万人,其中,在华36家投资企业合计超过1万人。第三种数据:现场服务国家和地区,富士通在全球10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现场服务。第四种数据:专利,包括申请中的数量在内,公司拥有超过10万件专利。第五种数据:规模,2018年度IT服务企业排名日本第一,全球第七。最后一种数据:500强最新排名:349位,被财富杂志评选为“全球最受赞誉企业”。 进入数字化时代后,紧跟时代大潮,富士通正在启动全面的商业模式转型。从传统的按照客户需求提供系统集成、系统开发服务的IT服务商转向利用数字技术与数据,活用公司内部,包括众多工厂的实践经验,帮助客户进行业务改善及创新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公司。 富士通的数字化转型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各行各业的客户创造新价值。为达到这一目标,从技术而言,既需要投入巨资进行自主研发,比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5G等核心领域,也要整合各类合作伙伴的研发成果、技术与产品,例如物联网、云服务。技术整合后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咨询与交付服务,为包括制造业、零售业、金融行业、交通行业等企业与社会带来新的价值。 富士通在全球拥有家研发中心,每年投入收入的3.4%,约12.2亿美元用于研究开发核心技术。在十月份刚刚召开的研发方针说明会上,全球CTO古田先生宣布富士通的研发投资将聚焦数字化转型相关的七大领域。即包括量子计算、高性能计算在内的计算领域,兼具深度学习与广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领域,最近全球备受瞩目的5G领域,包括多元素生物识别技术与按需安全服务的网络安全领域,以混合云与多云为核心的云服务领域,包括Virtuora身份认证服务、数据湖、区块链数据连接在内的数据服务,聚焦德拉塞娜流数据处理架构、边缘计算、实时数字孪生的物联网领域。 提供咨询与交付服务时,富士通有着兼具IT业和制造业的独特优势。一项新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推出后,通常最先用在集团下属各个工厂进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与成果,并不断完善产品与方案,最终转化为业务改善咨询+IT解决方案的配套服务提供给客户。以图中为例,富士通的工厂从研发设计、产线布局到生产制造的多个领域均有软件产品进行实践,由此转化为右侧提供给客户的整套工具与方案。 在数字化转型服务的过程中,富士通和制造业、零售业为主的各种行业客户共同进行了业务改善与创新。打造了遍布全球的多个成功案例。 接下来,我将为各位简要介绍几个典型案例。 先从制造业开始说起,第一个案例是东丽株式会社,东丽是一家总部位于东京,创立90多年的化学工程公司,给优衣库提供制作衣服的化学纤维,给波音客机提供做舱内装潢的素材,在生命科学领域,特别是心血管药物,人工肾脏方面颇有建树。 富士通和东丽株式会社联合进行研发,通過Digital Annealer(量子计算)技術來预测最穩定的蛋白質分子結構,用于制药。在应用量子计算技术前,通过计算机只能对较小的蛋白质进行预测。对较大的蛋白质,使用電腦進行3到4小時的演算後仍無法获得答案。而富士通的名为Digital Annealer的技術只花約20秒的時間便能找出答案从这些候补中探索出最稳定的结构。这大大缩短了新药研发周期,为东丽这样的制药企业提供了有着革命性的价值。刚才我们提到了名为Digital Annealer的量子计算方案,这是富士通公司从量子计算的原理中获取灵感,並在当前的半导体技术中得到实现的唯一能夠解決现实世界中复杂排列組合优化问题的商用解決方案。2018年5月,我们推出了第一代Digital Annealer,具有1,024位处理能力,可以计算出东京湾地区交通的組合优化问题。2019年4月,我们开始提供具备8,192位处理能力的第二代Digital Annealer,可以分析整个东京都地区交通的組合优化问题。而下一代的Digital Annealer预计增加到100万位的处理能力,将帮助优化整个关东地区(东京+周边五个县)的车辆路线,疏导交通流量,解决交通课题。 接着介绍制造业的第二个成功案例,上海仪电集团: 上海仪电集团是上海国资委管理的大型集团企业,在国内及全球下辖多家工厂及分子公司,和包括索尼、松下等全球知名企业均有合资建厂。富士通携手上海仪电集团启动了一项智慧工厂示范项目的建设。结合仪电显示材料工厂的现状以及具体需求,我们结合了大数据、智能仪表盘、IoT等创新的数字化技术,帮助该工厂逐步打造透明可视化的智慧工厂,量身定制了一套完整的产线能源及故障预测的监控和可视化智能系统,从而提升其整体制造智能化水平。凭借技术的先进性与行业示范作用, 该项目也成功入围了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评选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基于项目的成功,富士通还与上海仪电旗下的上海仪电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一家专注于提供智能制造综合服务的合资公司。 富士通为制造业客户提供名为工乐未来的数字化转型平台。 平台由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及数据分析与服务层构成。采集层解决数据收集、工厂仿真、人工智能应用、机器人程序交互等现场问题,数据存储层解决数据存储、数据清理的任务,数据服务层则负责可视化展现、数据分析、预警等功能。 接着介绍一下零售行业的案例。 相信全家便利店的名字大家都知道,这是位于台湾的由富士通和全家共同打造的科技概念店。 富士通将机器人、光传输技术、视频信息传输解決方案以及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的数字化印章平台等項目,提供顾客购物之外的全新互动体验。此外,搭載雙鏡頭的3D人流計數器及與POS系統連結的電子貨架標籤系統等多項佈署在店內的技術,可有效優化店舖作業流程,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進而降低營運成本。 之后,介绍两个人工智能的应用。第一个是手写汉字识别。 通常,人类可简单识别文字、图像、声音等媒体。但计算机很难做到,因为会发生识别对象的变形、明亮度不同等各种变化,并存在类似的对象物体,该问题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一大课题。 富士通在文字识别领域拥有几十年的丰富经验,手写汉字识别技术在金融、保险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在中国政府的人口普查中得到采用。2010年开始从事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人工智能文字识别技术研究。2013年开发了人工智能文字识别技术,在文档图像处理权威国际会议举办的手写汉字识别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识别率达94.8%)。人工智能的第二个案例,体操比赛评分辅助系统。富士通研发的这套系统使用3D激光传感的独特技术,可以从远处捕捉选手的动作。选手的动作数据通过人工智能(AI)系统可以自动评分。本技术预计在明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正式应用。 刚才两个案例用到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名字叫迅雷,是富士通自主研发的产品。 解决方案中包含感知与识别、知识处理、决策支持三部分功能,目前迅雷的翻译平台已经向富士通13.2万员工开放,日常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中日互译与英日互译均在使用该平台。 分享了很多的成功案例,最后看一下内部转型。富士通认为欲变人,先变己,这样才能推己及人。 在工作方式、思维方法培训、流程简化和企业文化四个方面均有重大改变,不再强调整齐划一、而转变为重视多样性,灵活性。培育创新的土壤。 富士通的发展愿景是做负责人的全球企业,对环境、社会等做出贡献。我们中心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可以“与您携手,共创未来”。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详情]

徐讯:基因组大数据或对疾病重新定义 改变健康格局
徐讯:基因组大数据或对疾病重新定义 改变健康格局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华大集团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徐讯出席“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II”交流会并演讲。 徐讯表示,生命科学发展到今天,以实验为基础逐渐产生了大量的数据,生命大数据一方面带来的是对生命科学新的认知,同时在大健康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组学的大数据的时代,很可能带来我们对疾病的重新定义,实现对疾病预测预防的管理,改变大健康的整体格局。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大家来参加今天下午的主题论坛,前面几位讲了生物学里面非常重要的问题,一直以来我们都在问这些问题,比如人为什么能形成这样的高等智力,认知是如何起源的。在生命科学领域,我认为有三个重要的终极问题,第一个是认知的起源,第二个是生命的起源,第三个是为什么会有生老病死。在生命科学的终极问题探索过程,同时会带来的好处是我们对自身、对于疾病、对于生老病死认知更深刻,也就意味着我们更能够控制自己的健康。刚才张老师就讲了大量单细胞研究产生的数据对神经系统和脑的认知带来新的认知。而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在生命科学发展到今天,以实验为基础逐渐产生了大量的数据,生命大数据一方面带来的是对生命科学新的认知,同时在大健康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大家知道人最早是从受精卵开始的,从父亲来的是精子,精子里面主要的成分是DNA;从母亲来的是卵细胞,卵细胞里面最重要的也是基因。每个人都是从单细胞开始的,单细胞里面最重要的物质就是基因。可以说基因是生命最起始的,是生命的“源代码”,而对于这样“源代码”的认知,会影响到我们对很多生命本质的认识。我们和其他生物的区别,比如人和人的区别,人和猩猩的区别,人和斑马鱼的区别,其实就是控制生命的基本信息——基因的编码程序不一样而已。甚至这样的区别可以很小,比如人和猩猩的区别是小于1%的,人和人的区别往往只有千分之一,但是这千分之一就带来了周围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都是有自己特点的。而正是这样的“字符”差别就带来了生老病死,甚至带来了癌症或罕见病。 在生命科学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法则,是贯穿始终的,就是中心法则。中心法则最重要的是决定了因果的方向。我们做了很多大数据的研究,大数据的研究有一个特点,得到的是关联关系,但是在生命科学里面因为有了中心法则,这样的关联关系就可以转化成因果关系。根据中心法则,最基础的是DNA,中间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生老病死。中心法则说明了所有的生命现象都和DNA密切相关,一生当中70%以上的疾病都或多或少和基因关系密切。 中心法则是内因,外因还包括了环境。因此,在一生当中,生命的信息是在不断动态变化中的,包括基因本身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发生突变,基因在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会发生调控上的变化,会有蛋白质层面、小分子层面、组织层面、整体的变化。 此外,人这一生的数据可能比城市的交通大数据还要大。所以真正的大数据最终还是来自于人生命本身的大数据,如果把一个人一生的数据全都集中到一起的话可能会超过100PB。 为了解码人的基因组,在20年前,中国科学家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之一,这一计划让我们对自身的基因更了解,带来了生命科技往产业方向迅速转化。当时做第一个人类基因组花了30亿美金,耗时超过13年,但数据显示,这一计划促进了诸多科学的发展,带动了超过8000亿美金的产业机会。 但如果要做人类大数据,需要控制成本。而生命科学,尤其是基因科技,在这几年迅速发展,从第一个人类基因组需要30亿美金,到今天可能只要一两千元人民币就可以做完。整个行业在过去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原有的科研转化成了临床人人可及的基因组测序技术。同时,这样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生命数据,包括基因、影像在内。我们认为,在生命大数据的基础上,生物技术(BT),结合互联网技术(IT),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重大的产业的发展。 在华大做测序仪之前,所有的测序仪都完全依赖进口。当时我们意识到,如果持续这样,发展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坚持做自主可控的测序技术,现在拥有了自主可控的国产测序仪,而且已经在临床领域大量使用。 此外,一个很多人提出的问题:测一个基因组可能只要几千块钱,但是分析一个基因组也需要几千块钱,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被逐渐解决。如今,生命测序分析的成本也在迅速下降,包括谷歌在内的各大机构共同参与,不仅使它的准确率大幅提高,而且使得处理能力和成本有了快速发展。 正是因为测序成本越来越低,分析成本也越来越可及,所以越来越多国家力量开始进入这个行业,使得这个行业带来快速的爆发式增长。比如英国在去年宣布要做500万人的基因组计划,而且目前已经在快速进行当中。美国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就提出精准医学的计划,到了去年美国政府进一步推动了“All of us”计划。欧盟今年刚刚宣布要成为第一个完成百万基因组计划的区域。大数据的产出和百万基因组之争,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为要做生命大数据?生命大数据到底带来了什么? 举一个目前在基因组领域最常用的应用,液体活检,从外周血里面取游离DNA,通过游离DNA的检测看到底有哪方面的疾病。一个最简单的应用就是检测胎儿的情况。胎儿DNA是在母亲正常DNA里面特殊的一部分,如果能抓取这部分信息,就能对胎儿的健康进行诊断。另外是癌症,癌症基因也是区别于自体基因的。癌症和胎儿的筛查是目前基因组能立竿见影的应用。 举个具体的案例,今年深圳10月份有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这场特殊的音乐会有几位很特殊的唐娃娃音乐家。其中有一位周周大家很熟悉,曾经在人民大会堂指挥过交响乐。另外一个是华大的员工,她自己特别喜欢打击乐。这样的出生缺陷,在中国的频率是非常高的,出生缺陷率是5.6%,而世界的平均水平只有中国的一半,每年政府在这上面的医疗支出是非常巨大的社会负担。 过去5年,深圳市在无创产前技术的有效应用,及全市各级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唐氏综合征患儿的活产率从2.32/万下降到0.92/万,实践经验证明这类疾病可以被控制。而目前已经发现的遗传疾病6000种以上,可以通过孕期和新生儿的筛查进一步控制。 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癌症防治行动。华大积极响应,合作参与的靶向新生抗原自体免疫T细胞治疗项目,在临床试验中治疗效果明显。这样的技术以及更多的基于肿瘤大数据的基因组技术,将为未来治愈肿瘤带来希望。 前面分享了“读”基因,未来在坚守科技发展和应用的伦理和道德底线的前提下,“写”基因也会带来整个行业的巨大变化。其中一个技术就是基于基因编辑,进行疾病治愈。另外是合成生物学,可以为未来重新定义程序,比如可以为未来的绿色生物智造提供物质基础。 组学的大数据的时代,很可能带来我们对疾病的重新定义,实现对疾病预测预防的管理,改变大健康的整体格局。 这是我今天演讲的内容,谢谢大家。[详情]

郭爱克:探索自然智慧本质 照亮类脑智能之路
郭爱克:探索自然智慧本质 照亮类脑智能之路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荣誉讲席教授郭爱克出席“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II”交流会并演讲。 郭爱克表示,我们应当提倡跨物种、跨系统、跨尺度、跨领域的脑科学研究。揭示自然智慧原理,照亮类脑智能之路;反过来,类脑计算与人工智能也必定启发自然智能探索。交叉互动永远在路上。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在这里作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探索自然智慧本质,照亮类脑智能之路”。 我们知道人类大脑是集智慧之大成,集大成之智慧,我们可以上九天揽月,可以下五洋捉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全靠我们的大脑。人脑有1000亿的神经细胞,有1万亿的神经胶质细胞,10倍于整个银河系,有100万亿的突触连接,人脑神经纤维总长度18万公里,绕地球4周。在这么复杂的系统面前,前辈科学家对复杂系统做了深入研究,我这里列举了诸位的大家,他们面对复杂系统提出的复杂系统的理论和实践。 著名的人工智能专家Minsky,他将思维描绘成为由本身不具备思维的微小部分组成的社会,他称之为《心智的社会》,他说,所谓思维并不是直接来源于几个像波函数那样规整漂亮的基本原理,精神活动也不是一类可以用几个逻辑合理的运算就能描述的简单现象。相信脑的功能是成千上万个具有不同专门技能的子系统协作的结果,是上百万年进化中缠绕组合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大自然中有涌现现象,就是简单中孕育着复杂,这个最有趣的例子就是蚂蚁,蚂蚁虽然个体是非常简单的,但是蚂蚁构成一个社会之后就非常复杂,这就是一种涌现现象,非线性系统中可以涌现出复杂行为。 我刚才勾画的都是前辈的研究,用莎士比亚的话讲“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作为我们今天研究的序章。我现在把这些年来关于脑研究的一些主要进展,用我的理解概括了14个方面:人脑是最复杂开放远离平衡的自组织自适应动力学系统;人脑不是被超自然智慧设计的,它是演化和选择的奇迹;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精神是脑与行为交互的结果;大脑的网络组合结构是跨物种的、跨尺度的不变性原则等等。我归纳了大约14条,我下面将会就这每一条给大家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这样的问题。 一是演化+选择创造了生命世界的多样性。比如人的大脑和黑猩猩比较起来,人类大脑是1400立方厘米体积,黑猩猩只有400立方厘米,这就是人脑与黑猩猩脑子的对比。达尔文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最深刻地理解了演化和选择。我们相信演化和选择适用于所有生命系统和智能系统的各个层次。在生命起源过程中,有一个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地质年代,距离现在是5.42亿年-4.88亿年,是现代生物的开始阶段,是地球上现代生命的起源。这个大爆发涌现了地球生命的五彩斑斓的生命现象,各种动物物种、各种植物生命现象。用达尔文的话说,从这个简约的开始蕴育着更为美好,更为复杂的系统,它们曾经或正在演化着。我们脑科学家研究脑可以研究各种模式动物,比如说果蝇、线虫、斑马鱼、小鼠,甚至研究体细胞克隆猴,还可以直接研究人类自身。 大脑是非常复杂的,研究简单系统有什么用呢?其实大脑的网络组织的一般原理可能不变地出现在解剖空间维度的各个尺度和不同的物种中间,比如可能出现在灵长类和猴子,也可能出现在简单的物种如线虫和果蝇,但是它的脑结构框架和灵长类动物脑结构是没有什么不同的。线虫神经联接组的富人俱乐部是高度网络枢纽中心的精英集团,它们在拓扑上相互连接,效率很高,具有小世界属性: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人类大脑中复杂的网络结构,像人类大脑这种网络结构,它可以产生流体智力。大家可能会发现有些人的智力像流体一样的,记忆力非常好,解决问题非常快,这都归功于他们大脑内这样的枢纽式的模块化结构的,所以这也是我们大脑工作的基本环路导致的智力。有学者将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比作是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在演奏和谐的交响乐那样的情况,心灵的音乐网络是我们认知能力的基础。 二是两难抉择的脑机制。我们人类每天都遇到抉择,因为抉择本身就是生活,生命就是一个连续的抉择过程。但是我们可以研究简单的动物的抉择原理,比如果蝇的抉择,我们发现果蝇的非线性抉择曲线具有 S 形,灵长类动物的抉择也是这样的 S 曲线。 三是跨物种的模式分割的去相关性原理。这两张图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盒子里的小鼠不一样,这是基本的神经元运算。这个神经运算原理不仅在人类负责运动编码的小脑,也在果蝇的负责嗅觉记忆的蘑菇体,也在小鼠负责记忆的神奇的海马脑区都是和而不同,说明跨物种具有神经环路原理的不变性原则。这个观点很重要,如果你想研究类脑智能,你就要研究这些不变性原理。前面提到的三类脑结构的功能特点是:高度发散的投射,稀疏的突触连接,广泛的反馈抑制。认识到这样的原则有什么用?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美国三位科学家就把这个原则用到了哈希算法的加密算法,他们把果蝇嗅觉气味的分辨方式形式化了,改进了现在经典的哈希算法,提高效率30%-50%。我们生命系统中的很多现象和原理,我们有时是不识卢山真面目。但是明白人知道这是可以运用的原理,这就是交叉科学的魅力。 四是大脑内有祖母细胞吗?其实没有,大脑当中的细胞是以集群的方式对应外部世界表达的,它没有什么特定的编码祖母面孔的细胞,它是用神经元集群来表征的。 五是这几年关于面孔识别的研究进展很大,大家可以看到这些京剧脸谱,发现在灵长类脑用205个不同的神经元就可以编码50种面部特征,就可以编码一个人的脸。 六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精神来自于行为控制,精神进化的物质就是大脑。头脑使行为更加成功。如果在大脑研究中我们想了解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必须理解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揭示大脑认知功能的跨物种和跨空间尺度的神经网络机制,并提炼出其神经计算原理,可能是理解人类大脑如何工作的突破口。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我们应当提倡跨物种、跨系统、跨尺度、跨领域的脑科学研究。揭示自然智慧原理,照亮类脑智能之路;反过来,类脑计算与人工智能也必定启发自然智能探索。交叉互动永远在路上。 我今天就讲到这,谢谢大家。[详情]

刘韵洁:互联网进入下半场 从消费领域驶进实体经济
刘韵洁:互联网进入下半场 从消费领域驶进实体经济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科技委主任刘韵洁出席“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II”交流会并演讲。 刘韵洁表示,互联网经过50年的发展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功,但是它主要在消费领域对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互联网进入到下半场,互联网从消费领域的成功开始进入到实体经济,就是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要进入这样的领域要面临一次巨大的技术变革。4G以前也是在消费领域,5G也要进入消费领域,也要面临一次巨大的变革。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专家,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大家知道互联网经过50年的发展取得非常巨大的成功,但是总结起来,它主要在消费领域对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互联网进入到下半场,互联网从消费领域的成功开始进入到实体经济,就是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车联网。要进入这样的领域要面临一次巨大的技术变革。4G以前也是在消费领域,5G也要进入消费领域,也要面临一次巨大的变革。 网络经过近20年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在20年以前,我们的网络基本上还是电话网、电报网,是电路交换的网络,是确定性的,是安全的。尽管它有很多问题,但是确定性这个特点是不可替代的。互联网出现以后,要想替代电路交换网,当时所有的专家和学者都认为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法做到确定性的网络,因为互联网是尽力而为的。但是经过20多年的潜移默化的发展,一个尽力而为的技术,TCPI的技术完全代替了电路交换技术,大家想想是不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但是大家没有感觉,为什么?因为它是渐进的变革。但是互联网要进入到下半场,进入到实体经济,又要面临巨大的变革,变革什么?就是从尽力而为的网要变成像电话网这样是确定性的网络,是安全的网络。当然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回归,是螺旋式的增长。另外一个变革,就是我们现在进入到实体经济,每一种应用都有非常不一样的对网络的需求,怎么能满足这样的需求。这个变革的愿景,国内国外有一批专家称为是未来网络,这个就类似于5G这样的概念一样,这是现在的网络。这个网络的愿景是什么?要更多的智能,要更安全,而且可定制,现在的网络就是普通马路,上面有没有快速车道,有没有高速公路,有没有高铁,有没有航空?没有。但是我们进入到实体经济,就需要随时能够提供各种差异性的网络、差异性的服务。 我举一个例子,这个事情为什么需要确定性的网络,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提供一些数据的支持。这是ETSI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4K/8K、AR/VR等新业务对网络的要求,有的是15毫秒,有的是20毫秒,要1G的带宽,现在的互联网做不到,要适应这样的发展网络必须要变革。Gartner预测未来十大重大战略技术,其中一项就是全息通信、全感通信,大家不要觉得这是遥远的未来,我今天参加会,我在北京,我不用飞过来,就一个虚拟的人在这里演讲,需要1.9Tbps的速率,而且要求1-5毫秒的延迟。现在的网络延迟,原来设计的时候是90毫秒,拥塞的时候大于90毫秒。全感的通信,比如异地的朋友也好,恋人也好,要互相拥抱,能感到对方的心跳,送她一束花的时候能闻到花的清香,这些东西不久的将来就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应用就会对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是工业互联网,这是3GPP定的标准,最高的抖动正负不要到于1微秒,如果大于1微秒就失败了,现在的网络是做不到的。 第三是自动驾驶的车联网,不管是激动雷达还是毫米波,每200微秒就要发一条指令,要测试前方有没有障碍物,如果这个抖动大于200微秒可以想像会产生什么问题。 我下面谈一下5G和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情况。要做到这一点,这个网络的架构要进行变革,现在的互联网满足不了这样的要求。这个变革简单地说,就是现在的物理网络要从现在的黑盒子变成白盒子,所谓的黑盒子就是我们并不知道网络是怎么搞的,所谓的白盒子就是对我们是透明的、开放的,能够可重构、可编程的,只有这样才能生成高速公路,生成高铁,生成航空,而且这是底层,要标准化。上层原来互联网没有大脑,是傻瓜的网,将来的网络要有大脑,要有网络操作系统,下面有业务编排,有开放的API,所有的应用都可以通过标准的API供用户方便的调度使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系列的我这里列的技术都要攻关。 大家都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其实5G既改变社会,也改变了生活,大家可以看看这个带宽,原来峰值的速率是1G,现在要发展10-20G,用户体验是10M到100M到1G,大家想向这会极大地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家都会关心为什么5G发展特朗普限制,这么重视中国,这么重视华为,是不是美国有些技术没有,只有中国有,只有华为有?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没有几样技术中国有而美国没有的,有是有,但不是很多。在5G这方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焦虑?这个图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在洛杉矶做的试验,5G的频谱,分6G以下和6G以上的频谱,6G以下的频谱资源,这是3.4G赫兹覆盖的范围,这是28G毫米波覆盖的范围,美国的频谱6G赫兹以下都分给军队和国防用,只能在毫米波,毫米波就是小的覆盖范围,这个我算了一下,大概在10几倍,在6G赫兹以下建5G比4G的投资成本2-3倍,因为基站数越来越多,耗电也是2-3倍。现在中国就是用6G亿以下赫兹的商业模式探讨,何况美国如果用毫米波,而且美国又地广人稀,他的覆盖成本没法去做。所以这个挑战才产生特朗普比较焦虑的原因。 这里面还有一个基础,一会要高速公路,一回要高铁,就是所谓的切片技术,但切片技术不仅是大家现在知道的软件切片,将来要发展到硬件切片,因为它要确定性网络,硬件也需要进行切片。怎么做是确定性、可控制的网络?这几个层都要发生变化,第一层是FlexE/Flex0网络。第二层是TSN,在TSN这方面,鹏城实验室,我的一个团队已经研制了设备,能够做到10纳秒,公布的标准我们已经全部实现,就是为了迎接网络的变化。要做到这样,就是要端到端的。大家都判断将来要云网一体,都要上云,但是中国上云的比例比美国、欧洲都要低,尽管我们的技术很小,但这两年增长率开始下滑,什么原因?将来上云的需求不是上一朵云,而是会上多朵云,80%的用户都需要多云的服务。我们中国提供的服务是什么?阿里云要谈两三个月,腾讯云再谈两三个月,上中国联通的云又以谈,用户非常不方便。我们能不能一次上云,整个云可以共享,整个资源可以切片,端到端地做。这些工作我们都在做。网络的人工智能也是一个发展方向。网络的安全,现在的网络安全,如果不解决,将来的工业互联网、车联网都会遇到灾难性的后果。 下面我汇报一下面对这样的挑战,中国在做什么事情,中国的专家在做什么事情。面对这样的挑战,有一批专家在12年以前就意识到这样的网络变革,这是大科学装置实现的示意图,其中有一个平面完全用白盒交换机。一开始设计这个网络的时候,大家在质疑,一个是很难做到,第二个是就算做到了也未必是发展方向,很多人在质疑。但是我告诉大家,9月27日AT&T正式宣布他在美国的全国骨干网,包括全球的骨干网也要白盒化技术路线。我相信AT&T做出这个决定以后,全球的运营商都会按照这个方向去做。但是我们庆幸的是什么?我们十多年以前已经在按这个方向进行准备,而且现在已经取得一些成果。 这个问题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就是网络的操作系统。大家知道手机操作系统和电脑操作系统,因为我们起步比较晚,基本上是被国外垄断,包括华为手机操作系统遇到的困境。如果网络操作系统我们再起步晚,大家可以想像这个后果是什么。我们完全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已经在一个大的网上稳定运行三年以上。但这个版本的操作系统,1.0的版本是数据中心的,2.0版本是整个大网的,3.0版本是微服务的,明年就会完成3.0版本的工作。这个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不仅要支持骨干网,还要支持边缘网,还要支持数据中心,另外对所有的设备厂家要全兼容,对延迟也好,对带宽也好,对不同的需求寻找不同的路径。这个就是我们这个操作系统在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一个生态环境,三大运营商都在使用这样的系统,而且包括一些互联网公司。这个是今年5月22日从深圳富士康工厂到南京5G+8K机械臂的演示,通过普通互联网和新架构的网络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得到验证。另外我们把这个结果在大湾区15个城市部署,今年就可以部分城市开通,包括香港、澳门。另外在长三角也在做这个事情。在工业互联网方面,我们用新的架构来做工信部一个新的标杆网络。美国针对6G部署卫星互联网,我们中国也在计划,也是我们进行卫星互联网的准备。大家看到中国启动6G研究计划,这个6G怎么覆盖,除了地轨卫星以外,我们在试验平流层。 我认为对5G也好,6G也好,中国已经有充分的准备,而且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大科学工程,我想经过大家的努力,跟全国朋友们共同的努力,跟全球的业界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取得成绩,对人类做出我们中国的贡献,谢谢大家。[详情]

张健:巨轮启航 大型多元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张健:巨轮启航 大型多元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招商局集团首席数字官张健出席“未来科技峰会”交流会并演讲。 张健表示,对于数字化的认识是,最终我们要创造一个数字化的平行世界,也就是数字化孪生世界。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组委会的邀请,不过你们把题目印错了。这边印的是车路协同,我也可以从车路协同开始。招商局是全球最大的收费公路运营商之一,我们有专门的智慧公路研究团队,车路协同是我们数字化的重要方向。造汽车可能不是我们擅长的,但是汽车一定要在路上跑,路上跑的时候我们会参与。因为车路协同关于路的标准规范是由交通部来确定的,而且全国统一。所以我们的重庆交科院参与车路协同标准和做测试。未来中国智能汽车品种很多,但都需要在统一的路侧标准下面跑。 今天我的题目是“巨轮启航,大型多元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招商局大家还是熟悉的,因为就在深圳,是一个多元化的大型央企。这种企业的数字化面临很多的挑战。所以我想先讲我们对数字化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对于数字化的认识是,最终我们要创造一个数字化的平行世界,也就是数字化孪生世界。我们大家讲量子物理有平行宇宙的说法,人类出现之前先是地球上物理世界的存在,有46亿年了。人类两三百万年出现,开始创造一个人类社会的知识结构。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开始构建第三个数字化空间,我们可以称之为“数字孪生”。数字孪生第一个阶段是消费互联网,第二个阶段将主要与物理世界的连接。也就是应用物联网、5G使得传统产业的数据加入这个孪生世界,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驱动这个数字世界的智能运转。 所以未来招商局将打造一个数字孪生的全新招商局。从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可以看到,招商局1872年成立,就是引入工业时代带来的技术——轮船,70年代末招商局在蛇口工业区的发展,我们进入了电子化和信息化时代,那么数字经济时代给招商局这样一个大型多产业集团有压力,也有责任。我们说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总体上说央企和国企是缺席的,我们看到的是BATJ这些企业。但我们认为在产业物联网的时代,由于需要跟设备,物流的连接和产业链的延伸,传统企业,特别是拥有产业链主导地位的企业应该是主角。因为光靠消费互联网的数字化技术没办法解决传统产业多年形成的一些对设备,流程,管理的总结,及数据规律的。 这里面有一个例子。招商银行在互联网的初期,无论比尔盖茨讲未来的银行将成为“21世纪的恐龙”,还是马云说“如果银行不改变,我就改变银行”。确实互联网改变很多的银行,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大面积倒闭和被清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你掌握数字技术和数据,但是你没有理解行业根本规律,对这个产业的理解是不深刻的,这种深刻需要失败的惨痛教训能找到。但是商业银行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流程和模式。比如说招商银行,大家都知道招商银行是中国最佳零售银行。那我们的零售客户多少?1.38亿。我们有多少网点,在全国有2000多个网点。过去是有足够的网点才能有足够的客户和业务。但是招行2018年平均每个网点每天到访106人,现在是100人以内。未来我们认为会下降到50人。但是我们是1.38亿客户,每天通过手机办业务的1420万人次。所以我们讲孪生世界,1400万人在手机访问做业务,虚拟银行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处理能力远远高过网点。所以说整个平行世界靠的是由算法驱动的主动营销,自助服务和智能风险防控。每天1400万人次不可能靠人工服务和判断来解决服务需求。 我们再看一个跟现场有关的,这个会展中心才10万平方米。招商局投了800多亿,承建在宝安机场附近的新深圳国际会展中心,这个月初已经开展了。新的会展中心有50万平方米,物理面积非常大。但更主要的是我们要打造一个虚拟的,永不落幕的会展中心。这个会展中摄像头安装了9000多个,WIFI-AP8000多个,蓝牙6000多个,门禁9000多个,传感器3万多。我们希望把物理空间和人员信息最终汇聚成一个完全虚拟化的会展平台上面。我们希望参观人和参展的人,希望在虚拟会展里面形成一个线上+线下的新展馆。 那么简单介绍招商局,在深圳的人肯定非常清楚招商局。1972年建立,中国民族工业的先驱,不仅是有传统的轮船,而且是中国金融业的开创者。包括现在的招商银行,包括平安保险都是由招商局统办的。招商局央企中总资产、利润总额排名第一。我们主要三大板块,一个是交通板块,包括港口、公路、航运、物流,海工装备、贸易。二是金融板块,招商银行、招商证券、博时基金,仁和寿险。三是园区房地产,就是招商蛇口。 这样一个集团的数字化面临很大挑战。以前招商局的数字化是各板块自我发展。比如说招商银行,招商证券。招行数字化无疑是中国银行业领先的,我们的目标是应对跨界竞争者对商业银行的颠覆。 但挑战是传统的港口、物流、航运,地产等怎么做数字化?集团只是管控性的,产业是多元化的,数字化水平差距很大。我们确定了5支柱模式,明确集团做什么,产业公司做什么,边界是什么,怎么推动协同和连接。我们可以看到核心是集团主导建设二平台一体系,就是建设混合多云的统一招商云平台,统一大数据平台和全集团的主数据管理。另一个是集团要统一建设共性垂直系统,也就是办公,人事,财务,风险等系统,并贯穿到所有的二级公司,体现一个招商局集团。但是我们数字化转型的真正核心是各个产业板块,根据产业的特征和目标来围绕客户服务、生产运营、内部管理和生态模式来做它的数字化。 首先云技术是传统大型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难得机会,我们认为云解决了总分结合及多元化差异问题。第二个垂直共性应用必须由集团掌握和推广,我们是通过工作协同平台与商业智能分析平台垂直来贯穿整个招商局。未来这里面会有更多的数据驱动的内部管控和服务,包括人工智能的应用。我们认为内部应用的内容分发,也需要算法驱动,解决内部服务和经营管理问题。第三个是各产业公司,我们数字化转型的落脚点和核心,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价值创造为目的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这一切都构筑在招商云平台上。 我们认为数字化转型非常复杂,涉及到管理、模式,流程、投入等问题。但技术一定是推动一个企业发展进步,特别是数字化的基础。我们看到习总书记非常重视技术,大家对区块链觉得很突然。实际上你看中央政治局的四次学习,2016年是互联网,2017年是大数据,2018年是人工智能,2019年是区块链。招商局认为数字技术的掌握和提前布局是推动数字化的核心竞争力。像我们这个规模,光靠买,或者靠引入,靠那家公司帮我们做数字化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研发和储备一些最新我最有前途的的技术。所以我们形成了技术栈准备:云平台是基础设施,大数据是数字化核心要素,物联网是互联与数据采集,人工智能是提升数字转型升级。云平台我不说了,已经初步建成了统一招商云平台,覆盖了金融、地产、物流、港口、交通。当然我们也跟中国前5大公有云提供商合作。另外我们也会用海外公有,以云覆盖全球的产业布局。另外我们投入IOT,因为传统产业的数字核心化转型核心是物联网。我们公路运行的汽车,我们的仓库的货物,港口的集装箱,园区的建设等都在用互联网连接构建一个数字化驱动的全新流程。招商证券的交易业务客户高度重视交易时延,我们通过对底层技术的改进,支持交易高频交易和机构投资者的交易速度的提升。比如说我们围绕物流、港口、供应链用区块链打造一个可信的产业平台。我们的港口正在打造无人的智慧港口,以后集装箱的装卸、堆场的调整都是实现无人运输。对于我们来说全球的几十个港口全部推行的话,竞争力改善是可观的。我们的5G+AR,特别是智能制造。我们认为AR是未来的主导。原来的AR设备很重,很多处理元件必须在终端设备上集成安排。未来因为5G连接云上,前端设备会非常轻,所以我们也在跟很多领先公司做联合实验室,尽快把AR技术运用于我们的工业生产和物流等各种场景。 当然我讲到大型传统企业集团技术是很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应对招商局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更多是解决领导的问题,解决组织的问题,解决人力的问题,解决投入的问题,然后才是技术问题,这就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五大陷阱。所以我们希望能跟在座的各位一起来学习,来探索,解决大型传统多元化企业集团数字化发展的难题。谢谢大家。[详情]

赵钧陶:预测2024年全球5G用户将达19亿 占全部的22%
赵钧陶:预测2024年全球5G用户将达19亿 占全部的22%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总裁、爱立信东北亚区高级副总裁赵钧陶出席“创新引领未来”论坛并演讲。 赵钧陶表示,5G将使数据的传输速率提高10-100倍,未来的数据流量将比现在激增1000倍,时延可以比现在4G低至5倍甚至以上。今年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元年,中国的运营商在今年6月份也得到了5G商用牌照。从全球来看,5G的普及速度会比以前的四代移动通信快很多。这里大家看到的是爱立信对未来五年的预测,我们预测到2024年全球的5G用户将达到19亿,会占当时全部移动用户的22%。而5G网络的覆盖会达到全球的65%以上的人口。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听众,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未来因5G而不同”。今天会议的主题是“创新引领未来”,这是一个大题目,刚才李培根院士着重讲了两点,一个是数据驱动,一个是整体联系。我今天从一个侧面来谈技术对未来的影响,就是连接,讲连接的力量和连接的革命。 大家知道互联网从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50年的历程,真正为互联网带来重大影响的本质上是连接。如果看互联网在50年来,它的基础技术协议没有重大的变化,从TCP/IP到HTTP。真正让互联网走向全球,使互联网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是连接,连接使互联网从最初的固定拨号上网、文本传输,然后到移动上网,现在到视频直播,到高清电视,没有连接的革命就没有互联网的革命。现在大家都在热盼5G的到来,为什么大家有这样的期待?主要是因为第五代移动通信将会为大家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是由于第五代移动通信巨大的能力。5G将使数据的传输速率提高10-100倍,未来的数据流量将比现在激增1000倍,时延可以比现在4G低至5倍甚至以上。所有这些巨大的潜能将会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带来巨大的畅想空间,也必将带来重大的变化。 今年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元年,中国的运营商在今年6月份也得到了5G商用牌照。从全球来看,5G的普及速度会比以前的四代移动通信快很多。这里大家看到的是爱立信对未来五年的预测,我们预测到2024年全球的5G用户将达到19亿,会占当时全部移动用户的22%。而5G网络的覆盖会达到全球的65%以上的人口。在五年之后,全网话务量将近75%都会是视频,当然现在视频就已经是相当大的一部分。大家看这次双11有多少人看淘宝直播,看其他网站的直播就可以想象这个空间会有多么大。分地区来看,东北亚地区和北美地区将是全球5G普及速度最快的地区,北美地区的普及率在五年之后会达到63%,即63%的移动用户都会升级到5G的网络里面去。在东北亚,包括中日韩,普及率会达到47%。 全球商用5G的首发是韩国,在4月3日晚上11点,然后美国在同一天的北美时间,我们预计到年底会有77个商用网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7个全球运营商推出了5G,到年底商用的5G手机会达到20款以上。韩国是目前全球最成功的案例,从4月份推出5G商用之后,不到6个月的时间,韩国的5G用户已经达到了375万,到今年年底韩国的5G网络将会覆盖93%的人口。 5G将会推动未来的工作方式转型,这也是我们今天谈的一个主题。当然不只是5G技术,还有其他的如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云技术以及工业互联网或工业4.0等等。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对我们工作的环境、工作的场所,还会对从事各个方面工作人,甚至包括工作的本质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有若干方面,一个是会更多样化,在我们现在的工作环境中是两代半到三代的人在同堂工作,随着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大大提高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重复性工作等,我们可以期待以后会有三代到四代人在同一个环境里面工作。另外一个多样性是随着工业智能化的发展,智能机器会无处不在,人会和更多的机器成为“同事”。我们会有更多的数字原生代,就是2000年后的新一代劳动大军。工作会更加移动化、更多虚拟化,甚至更多的协同化,而且协同可能是在全球的空间,不只是在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国家。 连接是互联网革命的根本,同样连接也是工业4.0的核心和基础。为什么这样说呢?工业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已经搞了若干年,但是目前大部分的连接是用有线连接,有线连接极不灵活、极不方便,成本会大大增加,每改一次配置都需要有大量的劳动。还有一个是由于固定的连接,数据的获取会受极大的影响,无法无缝获取和无缝连接,由于我们现在用的基本上是有线,或者用的是wifi,它的覆盖不是连续的,而且现在的wifi大部分是工作在非授权频段,非授权频段就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用,微波炉、空调里面的频率用的都是非授权频段,会对有严格要求的工业环境带来影响和不稳定,所以不可能有效实现无缝的覆盖。5G通信为什么被大家这么看重?它有一个无缝的覆盖,而且是全球的规模,而且网络可以随着技术不断升级。 我接下来讲几个具体的案例,这些案例是比较有意思的,讲一讲我们怎么看5G和工业4.0可以一起工作,5G和连接怎么为未来的工作,为工业的智能化做出贡献。第一个案例是讲奔驰的未来工厂,这是奔驰花了很大的投资建的一个工厂,这个工厂是面向未来的,这个工厂有3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以后奔驰的高端车,包括混合动力车,全新的可再生能源车,包括无人驾驶汽车将在这里生产。奔驰公司有一个愿景,他们要打造一个全新的全智能化的工厂。不论是汽车制造业,还是其他的制造业,目前有一个大的挑战,即大家都在谈客户定制,客户定制意味着你要频繁的重新配置生产线,而重新配置生产线是巨大的挑战,从过去海量的生产转型到海量的定制,要解决高度灵活性和最小规模问题。奔驰有这样的抱负,我这里面引用的他们的一段话,奔驰公司是汽车的发明者,他们也要做未来生产的再发明者。我们常识里看到的生产线是物件在流水线上转,物件在流水线上转一圈产品就出来了。但这种方式对客户定制化生产不经济。大家看到这右上角是奔驰未来工厂的场景,和传统的完全不一样,要实现这个,需要把里面所有的生产线、所有的部件、所有的设备、产品全部连接起来,他们选择的就是用第五代移动通信。而且这个工厂会是完全无纸化的,工人完全用监视器和PAD操作。这是爱立信和奔驰以及西班牙电信德国公司一起做的项目。 第二个是机器人,现在的机器人最大的挑战是带有很多的线,还有机器人很贵,之所以贵就是因为机器人的智能全部在机器人本身,这大大妨碍了机器人的普及。第五代移动通信能够帮助做什么呢?就是把机器人的线缆全部去掉。这是我们和意大利的柯马做的项目,整个工序工位十分干净,它的大脑可以集中到云端,当然,为减少反应时间,我们可以引入边缘云的技术。 这是和瑞典的一家初创公司Einride一起做的5G重载卡车试验,这是全球第一个无人驾驶的载重卡车,而且100%全电动,也是全尺寸的卡车,它可以最多承载26吨,不仅可以在高速公路,也可以在伐木的林场工作,林场的路是崎岖不平的,而且有很多障碍物,它都可以走。而且充一次电可以支持200公里,时速可以达85公里/小时,这是唯一达到L4等级的无人载重卡车,可以实现无人模式或远端操控模式,一个人可以远端操控10台卡车,可以节约60%的运营费用。右边是公交接驳车,可以承载15个乘客,充一次电电池可以运行15个小时,在中国有很多公司也在做类似的无人车,但这款车目前是全球用得最多的,在21个国家获准试用,载客超过32万人,运行超过16万公里。这个公司叫EasyMile。这张PPT是鹿特丹港,鹿特丹港是全球及欧洲第一大港,它已经做了数字化,港区有47个wifi热点,但问题是它的可靠性没办法保证,由于是海港,空气的盐化也使天线质量变差。这是我们在做的一个5G改造项目。同样我们在中国青岛港和中国联通、上海振华也一起做了5G项目,在全球实现了第一个用5G来控制STS起重机,这是全球第一个。港区原来的方法是用光纤,而光纤一直跟着龙门吊走容易折断,也很不灵活。这是我们和德国的弗劳恩霍夫工业研究所做的项目,这个项目是精密的机械制造和品质保证的项目,我讲这个例子是想阐述一下5G的能力,大家知道德国的制造业是超强的,但是在加工喷气发动机涡轮的时候仍然有挑战,它的返工比例仍然达到15%-20%,为什么?因为涡轮现在的材料极薄,而且是异型的,加工精度要求很高,加工环境也要求很严,轻微的振动毫秒级都会影响加工质量,同时因为这是装在飞机上的,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以前没有好的方法,做返工成本很高。现在用5G,我们在这个项目上做到了1毫秒,可以极其精准地捕捉到在加工平台上及涡轮轻微的振动,把正品率提高很多。我们有一个联合报告,在这个领域每年的节省可以达到3.6亿欧元,20多亿人民币。下面PPT韶关钢铁是中国数字化转型的标杆。 产业界对5G的期望包括工业级的解决方案,海量设备连接包括移动设备的连接与定位,高等级数据安全,配置和维护要容易,支持较长的投资周期,面向全球提供商的全球方案。爱立信工业互联网平台IOT-A是当前业内最强大的平台,这个平台上面现在一共有35家运营商,它的好处是任何一家企业,像美的它的产品只要连在这个平台,你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时刻,你的整个产品状态知道得一清二楚。搞这种平台的很多,这个平台的难点是一旦涉及到漫游你需要和所有运营商谈漫游协议服务等级协议。这个工作不仅对个别企业是几乎不可能的,而且对单个运营商都是挑战巨大的。在中国,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都选择了爱立信。中国电信现在已经有一千多万设备连在这个平台上,有三百多个在线企业,从去年到今年有16倍的增长率。 这张PPT是爱立信支持工业互联,支持5G商用推出,今年做的基站。 爱立信是1876年成立的,今年已经走过了143年,在这143年里只做一件事,就是通信,历经了全球通信每一次革命的过程,而且是全球商用移动通信的开拓者,而且是移动通信标准的最主要的贡献者,中国第一代到第五代移动通信建设唯一的全过程参与者,可以提供完整的5G高、中、低频及毫米波端到端的商用解决方案,在全球所有5G先行市场为所有主流运营商提供5G网络设备。我们也希望为中国的工业数字化转型做出我们的贡献,谢谢大家。[详情]

杨茯苓:搭平台促合作 共启区域创新产业发展新征程
杨茯苓:搭平台促合作 共启区域创新产业发展新征程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中交四航局总经理助理、投资事业部总经理杨茯苓出席“未来科技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交流会并演讲。 杨茯苓表示,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全面铺开,中交四航局在深刻理解战略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了进城、入湾的发展方向,创新性地提出了“三者”定位目标,致力做各地区经济的深度参与者、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急所的责任分担者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投资事业部的杨茯苓,非常感谢主办方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提供的这个交流平台,让我有机会代表公司与在座诸位共同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道路,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搭平台,促合作,协力共推区域创新经济发展”。 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能够在深圳这个全国改革开放发源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区参加今天的会议,无论对于公司或是我个人而言,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接下来请允许我先对中交四航局的情况作简要介绍。 四航局成立于1951年,是大型中央企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的全资子公司。中交集团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房地产开发及大型装备制造等业务,开发建设了港珠澳大桥、京沪高铁、南沙群岛、科伦坡港口城、蒙内铁路等国内外知名工程,位居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第3位,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第91名,具备品牌、资金、技术等综合竞争优势。 早在“十三五”初期,中交集团便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发展需要,提出了“五商中交”转型升级战略,旨在将公司打造成“全球知名工程承包商、城市综合体开发运营商、特色房地产商、基础设施综合投资商和海洋重工与港口装备制造服务商”,实现由“工”至“商”的全面转型。公司在巩固基础设施及装备制造等传统核心业务的同时,以土地整理和交通基础设施为切入点,开始进入城市综合开发领域,承揽了南沙灵山岛尖、汕头东部经济带等区域重点项目。 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全面铺开,公司在深刻理解战略内涵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三者”定位发展目标,要致力做各地区经济的深度参与者、政府与经济社会发展急所的责任分担者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为打造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中交集团不断实践探索和创新投资理念及体系,扎根和融入各地区发展,通过精准对接产业合作,整合产业资源,不断为项目所在区域发展及价值提升增添新动能,有效激活区域经济,陆续建成了珠海横琴新区、中交汇通、南沙游轮母港等区域标杆工程,初步建立城市综合开发业务“投、融、建、营”的价值管理体系。 作为中交集团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布局,四航局多年来一直坚定执行“五商中交”战略,经过多年的转变提升,逐渐形成了集勘察设计、工程总承包、投资、房地产、船舶制造为一体的多元化业务发展模式,顺利完成了由“工”至“商”的角色转变。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推动进程中,公司积极布局,近年来参与了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珠海横琴汇通中心、南沙灵山岛尖等“湾区”重点项目建设。 根据“三者定位”要求,公司在做强基础设施投资商的同时,主动发掘各地发展需求,深度参与各地区经济建设,实施了温州高铁新城、简州新城、成都天府国际中心等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投建营一体化“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市场对产业及运营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地区政府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愿望日益增强,公司在城市综合开发项目中产业策划及运营端的能力亟需提升。 信息谷公司作为落实中关村对外区域合作的主体平台公司,在聚集高科技产业、打造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初创企业发展生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具备较强的产业发展策划及商业运营能力。 对于政府方来说,具备优惠政策、土地等项目实施的关键生产要素,可为企业在项目审批及营商环境创造上提供助力,然而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管控力度的进一步加强,大部分地区财政预算收紧,为保持地区经济的稳定增长,促进区域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地方政府也亟需加强提升区域产业经济发展能力。 综上分析,根据各方的资源及优势,基于需求互补而产生的合作更像是顺应当前市场环境的一个必然事件。在保定园区项目跟踪过程中,随着保定市政府、中关村信息谷公司与四航局之间的交流不断深入,各方对于未来产业发展的定位、模式、展望渐趋统一,于是,强强联合、搭平台、促合作共同发展的愿望油然而生。 2019年9月30日,历经近半年的筹备策划后,由保定市政府、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及四航局共同出资设立的保定中关村园区开发有限公司顺利揭牌。由保定市政府统筹负责园区内开发建设管理和监督工作,开展拆迁、土地整理及用地征转工作,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并积极引导机制体制创新,着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由信息谷公司负责项目整体策划、产业规划工作,以及项目建成后培育和导入创新产业资源及高精尖产业集群等产业组织和运营服务。中交四航局则负责项目整体规划设计、园区投资开发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设立该平台公司的实际意义在于,不是依靠各产业发展要素间的简单聚合,而是通过各行业优势力量的有机融合带来全产业链一体化实施能力上质的提升。“1+1+1>3”的效应也将逐步显现,具体可见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在项目实施方面,产业咨询、策划、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主要环节的工作目标得以有机统一,全产业链优势夯实,协同推进机制的效能大幅提升,项目整体品质将得到质的飞跃;二是地区经济发展方面,中关村及中国交建两大行业知名品牌的合作,将有效聚集产业投资、建设及运营端的各类优质资源,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协同下,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特点,可高效高质地为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为地方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三是在企业持续发展方面,三方企业通过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构建产业策划高端引领体系、平台集聚资源配置体系、多元盈利价值联动体系、产业培育经营创新体系等四大产业理论模型,通过跨界创新融合,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孵化更多盈利点,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尤长”,2018年我们历经波折与等待,终于跨出了跨界合作的第一步,目前蓝图已绘制,我们处在蓄势待发的新起点,正逢国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之时,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发展战略将即将掀起新一轮的产业经济发展热潮。站在新的改革发展风口,我们衷心希望以保定中关村园区开发的合作模式为起点,能有更多的政企朋友加入到我们的合作队伍中,共同打造产业发展生态圈,共促各地区经济繁荣发展,共享国家战略带来的改革发展红利,共创美好未来。 谢谢![详情]

王阳:领跑下一个三十年 定义能源新基础设施
王阳:领跑下一个三十年 定义能源新基础设施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 高交会作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风向标”,20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是中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本次盛会以“共建活力湾区,携手开放创新”为主题,重点展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城市等高科技前沿领域的先进产品和技术,吸引60余位外国高级官员、顶级科学家、500强企业高层、权威意见领袖参加。 能链集团(车主邦、团油、快电)作为智慧能源互联网代表企业,此次参与其中,重点展示其依靠数据技术驱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商业模式,以及为出行、物流等众多待升级行业提供的数字化支持方案。集团联合创始人兼CEO王阳女士,受邀出席“创新引领未来”主题论坛,与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先生,及富士通、谷歌、蘑菇车联、普华永道等企业代表同台论道,发表题为《领跑下一个三十年 定义能源新基础设施》的主题演讲,在向来宾详解能链集团具体业务发展的同时,表达了集团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秉持创新主旨,助力能源行业智慧转型的深切愿景。 王阳分享重要观点如下: 1.  目前我们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把自己定义成用数字化来定义能源新基础设施。 2.  整个能源行业需要智慧、智能、数字化,以用户为中心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3.  中国的出行市场正在经历由私家车出行向更多元化出行方式的变革,车主们也更加迫切的期待能源行业的“携程”或者“大众点评”尽快出现。 4.  我们认为整个能源行业的消费经历了“3-buy”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Pass buy,即路过的时候去做加油。第二个阶段是LBS buy,即通过查询工具发现油站。第三个阶段是Data buy,我们基于数据找到油站。 5.  能链集团(车主邦、团油、快电)没有一座加油站和一根充电桩,我们要做最好的在线能源零售商,把整个城市的能源消耗变得更加数字化。 以下为演讲内容实录: 感谢主持人,感谢大家。 我作为一个户口在深圳,目前在北京创业的半个深圳人,我们的企业——能链集团(车主邦、团油、快电)在B+轮时候的投资方,就包括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深圳南山有限合伙),所以我们也算半个深圳的企业,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分享我们怎么做数字能源和智慧能源这件事情。 作为一家“非知名”的创业公司,现在想通过两个场景帮大家来了解一下我们能链集团在做什么事情。刚才蘑菇智行的邓总说他们正在把车的生态和场景打通,帮助车提高能源管理效率20%。那么,它的能源管理效率是怎么提高,怎么跟线下的加油站和充电桩联系起来,这就是蘑菇车联背后,我们能链集团在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大家打开蘑菇车联里面的加油服务就是由我们提供的。 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讲智慧城市。目前,交通、物流、出行包括车,已经全部都被数字化掉了,但是能源补给还没有被充分数字化,所以我们就需要一张数字化的能源网络来给出行平台、车联网平台提供服务。目前我们是国内最大的第三方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把自己定义成用数字化来定义能源新基础设施。 能源变革经历 首先,我们看一下全球范围内能源行业在经历怎样的变革,我们把能源行业分成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能源生产企业为主的阶段,谁手里面有资源,能产油、能产电,谁就有话语权。 到了中间就变成谁手里有渠道,而渠道过剩之后就到了第三个发展阶段,即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型公司。谁手里有车主、有用户、有车队、有加油的需求谁就有话语权。 欧美对标企业先例 我们可以看一下欧美是怎么做的,国外目前有两家上市公司,一个叫FleetCor(NYSE:FLT),另外一个是WEX(NYSE:WEX),其模式是司机拿着油卡可以到所有的加油站品牌去加油,车队就通过这样一张卡管理了所有的司机,慢慢发展成所有的司机不仅通过这张卡来加油,包括维修、保养、吃饭、住宿,甚至买东西全部都通过这张卡来完成。 通过做这件事情,两家公司就有了这些司机加油以及其他服务的数据,反向就可以为能源消耗提供指导,比如炼厂要怎样炼油,加油站要进多少油,要怎样为客户服务…… 我们做了这些公司的股价走势图,可以看出这两家公司从上市之后股价就一直在上升。而相对的,其他传统能源企业股价走势都非常平坦,甚至还在下降。这就说明整个能源行业需要智慧、智能、数字化,以用户为中心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中国成品油零售市场格局 目前,美国的成品油消耗每年在4万亿左右,中国的成品油消耗跟美国差不多,但是同样的GDP能源消耗,中国所消耗的能源是全球的2.5倍。这是因为我们的能源消耗还不够智能化,所以我们的效率相对较低。因此,在中国就存在这样的机会,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对能源行业进行数字化改造,让整个能源行业效率更高一些。 中国的成品油零售市场到底是什么样的格局?全国一共有12万座加油站,其中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加起来是5万个,占了46%,这可能跟大家日常的印象不太一样。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其余还包括二线国资,中化、中海油,和外资加油站壳牌、道达尔,当然也包括民营油站强林、大桥等。 中国的加油站有非常大的特点,除了两桶油有全国性的网络布局之外,剩下的油站是非常分散的。我们再看充电桩也是一样的,现在全国有1000多家中小型的充电运营商,在中国这么分散的能源供给市场当中,一定需要一家市场化的公司把这些加油站和充电桩聚合起来做一张这样的网络。 中国车辆端变化 我们再来看看车辆端的变化,目前中国有3亿车主,其中有8000万注册的商用车,为什么我们重点讲商用车?因为中国的私家车主更认两桶油,并且他们现在开车越来越少了,基本上中国的私家车主每7-10天才加一次油,但是这些商用车,靠这些车来赚钱的车辆是每天都要去加油、每天都要去充电的。          在中国3万亿的能源市场当中,有60%也就是2万亿是由这些车贡献的。我相信今天来参加会议的各位会有相当一部分是叫了专车、快车或出租车来到会场。整个中国的出行市场正在经历由私家车出行向更多元化出行方式的变革。                                     按照德勤的预计,到2050年,全中国开私家车出行的比例只会占到10%左右,大家买一辆车90%的时间是空闲的状态,还要买保险、维修、保养、停车等,要解决各种问题,所以ToB的共享化是出行行业很大的趋势。 这些商用运营车主有什么特点?他们加油是刚需且高频,因为车是他们的生产工具,所以他们对价格也非常敏感。 我们把中国的商用车做了大概的分类,第一类是在城市里面跑的小货车,比如深圳的货拉拉,北京的快狗打车。第二类是网约车,全国有5000万,日活约700万。第三类是出租车,全国有140万,全部活跃。 相对应的是加油站布局,两桶油在全国有5.2万座,他们的优点是品牌很好,网点很全,缺点是价格很贵。第二类是二线国资和外资,他们的优点是服务很好,效率很高,但是没有全国性网络。第三类民营连锁和散站,效率相对较低,并且没有全国性的服务网络。所以就亟需把第二类和第三类油站连接起来织成一张网络,打造成能源行业的携程或大众点评。 能链集团服务模式 那么,我们究竟是怎么做这个事情的?我们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一个大中台,一边连接油站和充电桩,另一边是连接车主平台。 目前,能链集团服务的用户,第一类就是车主平台,包括我前面提到的货拉拉、快狗打车,还有嘀嗒出行、神州专车、曹操出行,几乎市场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车主平台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 第二类是各种各样的主机厂和车联网平台,包括百度车联、腾讯车联、华为车联、阿里旗下的斑马智行、蘑菇车联等几十家车联网中控大屏中的服务都是由我们提供服务的。和主机厂的合作,目前已经正式上线的是荣威和上汽大通的两款车。车主可以在中控大屏中选择油枪、油号,并完成支付。 我们服务的第三类用户是各种各样的车后市场服务平台。比如说汽车之家、懂车帝、易车、京东金融等。他们里面的车主加油服务都是由我们能链集团提供的。 第四类用户是地图商。我们给地图商提供两种服务:一种就是数据服务,你在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搜加油站,油价信息是变动的,这个实时信息就是由我们这样的第三方平台提供。第二种服务是支付服务,现在接入的是高德地图,大家不需要用高德导航到油站,再跳转其他平台支付,大家可以直接在高德地图当中直接完成支付环节。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把中国所有的车主数字化,并且打上标签。我们可以获知这些车主在城市当中的加油习惯、充电习惯是什么样的,我们还知道车主开的是什么车,是一辆神州的司机,还是货拉拉的司机。我们知道这些数据,就可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油品和充电解决方案。 我们现在的业务已经覆盖了全国的300个城市,连接了一万余座加油站和41万根充电桩。 能链集团产品布局 下面快速过一下我们的产品,车主邦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底层数据提供商,可以为各平台提供加油站和充电数据服务,团油是中国最大的职业司机加油平台,可以理解成是一款为大家做加油团购的产品,会比你正常去加油站加油有独家的折扣,团油的SaaS系统也可以帮车队做管理。快电是我们给新能源车司机提供服务的产品,也是中国最大的职业司机充电平台。 能源行业3-buy发展趋势 最后分享一下我们做能源互联网3年来总结下来的行业趋势,我们觉得整个能源行业的消费经历了3-buy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Pass buy,即路过的时候去做加油。第二个阶段是LBS buy,即通过查询工具发现油站。第三个阶段是Data buy,我们基于数据找到油站。举个例子,瑞幸咖啡可以把店以非常低的成本建到写字楼里面,但是他可以通过数据触达他的用户,但是星巴克必须要把店建在购物中心非常显眼的位置才能触达客户。对于加油站也一样,原来一定要有非常好的位置,但现在可能建得稍微偏一点,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数据化的平台触达到司机,因为位置相对偏一些,价格就可以做得更低一些,更有优势。    能链集团(车主邦、团油、快电)发展愿景 我们的愿景是什么?我们没有自己的加油站和充电桩,但是我们要做全球最大的在线能源零售商,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服务,希望可以帮他们降低成本,把整个城市的能源消耗变得更加数字化! 再次感谢大家,谢谢。[详情]

白湧:驾驭互联网数字技术 拓展全球市场
白湧:驾驭互联网数字技术 拓展全球市场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谷歌大中华区渠道业务事业部总经理白湧出席“创新引领未来”论坛并演讲。 白湧表示,互联网上的数据会随着互联网的设备和互联网受众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今天很多技术通过庞大的数据系统和精准的数据学习方法都可以一步步得以实现。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把产品服务带到全球去,让产业有更大的发展。“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伟大的时代,关键看我们是不是能够拥抱这些技术,能不能去开创我们自己的天地。”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荣幸今天有机会来到深圳跟大家分享。我是来自谷歌渠道事业部的白湧,我们这个部门主要是跟中国大陆不同的合作伙伴一起用数字技术帮助中国的产业走出国门出海。在开始之前先给大家放一段视频,这个视频可以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做的是什么服务。这是郑锅集团的案例。 跨境电商非常火,特别是深圳,很多朋友只是觉得电商更适合于常规的消费品,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数字互联网的世界里面,很多传统制造业都有非常多的机会。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整个数字体系非常适合不同的产业去尝试用互联网打开国门。今天我们通过锅炉可以跟大家诠释一下,每个企业真正开始走出国门的时候,大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去哪里,哪些市场有机会,世界上这么多的国家。在互联网上,今天已经有很多免费的工具,比如谷歌的商机洞察,让你通过电脑就可以知道你的产品在全世界有哪些机会。当你知道了这个商机之后,很多企业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站、APP,今天也有一系列的工具可以帮助大家很好地实现网站或APP的搭建,特别是谷歌很多新的产品。接下来是谷歌强大的广告系统,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形式,比如youtube、搜索、展示、Google play,可以帮助大家触达世界上很多不同的地方和受众。我们后台还有强大的数据工具,可以帮助大家沉淀出来非常多的数据。很多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进行非常深的数据挖掘,可以更好地了解你的客户和受众。所有的产品就像这张图上展示的,几乎可以帮助大家覆盖全世界90%以上的互联网受众,以及你们想触达的国家,这个平台已经非常成熟,希望大家可以利用这个技术开拓海外的天地。 在真实的世界里还是非常复杂的,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怎样用最新的技术帮助大家解决互联网上最复杂的问题。互联网上的数据会随着互联网的设备和互联网受众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举个例子,比如谷歌的youtube是非常强大的视频平台,在youtube上的视频量非常多,我们国家很多企业会通过youtube视频宣传他们的品牌做爆款产品,有很多操作都是通过视频来实现的。视频的量发展得也非常快,现在youtube上每天新增加的视频量,如果你都要看完的话,差不多要25年的时间。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我要选什么样的视频内容。今天80%的互联网访问都在手机上面,互联网上绝大部分的流量都是在移动端上。在移动端上又牵涉到怎样通过移动端推广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今天在移动端的下载量,每个月的移动端下载量超过了100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要面对一个非常大的数字挑战,这个数字非常庞大,已经远远超过人常规的能力。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回到AlphaGo,谷歌在几年前让地球上最优秀的棋手跟机器进行了一场比赛,这个可以很好地解释我们怎样用技术去解决未来的挑战。围棋是很有意思的棋艺,如果会下围棋的朋友们都知道,围棋19×19个格子,如果要计算它有多少个变化,相对来说比较精准的计算是10的170次方,这是非常庞大的数字,从某种理论上讲超过了银河系原子的数量。我们在互联网上面对的挑战是每一次做互联网推广,我花10块钱希望得到50块钱、100块钱的回报,我希望每次投入都有回报。这就好比下围棋,我每次下围棋都想赢,这能做得到吗?就牵涉到我们需要有庞大的算力,我们需要面对10的170次方,我们要把每一种可能都算清楚。AlphaGo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当然这远远超过人类的能力。我们比较幸运的是生活在一个非常伟大的时代,我们今天可以用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我们称之为机器学习。我们具备了强大的能力可以去训练机器,帮助我们实现这种能力。随着计算能力的发展,我们可以训练机器去实现这样的发展。 当我们具备这样的能力之后,我们就可以把强大的计算能力运用到数字营销里面去,我们可以很好地告诉机器我们需要找什么样的受众,我每次投入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回报,不管是什么样的产品,去哪个国家,可以让系统很好地学习我们的目标。机器就可以面对数十亿、数百亿、数千亿的互联网数据很精准地帮我们找到客户。这是互联网非常有魅力的事情,现在有很多企业在使用这样的技术。 如果玩过数字营销的话,你们一定会碰到很多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是我们怎么样在互联网上对我的客户做定位,我的产品适合卖给什么样的人,我的广告适合投给什么样的人,这要有精准的维度定位,这取决于我们对互联网受众精准的理解,这些受众出现在互联网上出现的是cookie,并不是真正的人,我们需要对这个人做非常多维度的判断。我们可以非常好地利用机器学习对人进行深度画像,我们对受众的触及就会非常精准。当我们定位了这个人之后,我们要把产品形象投送给他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多的挑战。就像在座每一位在手机上看一个商品的时候,每个人喜欢的展现形式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喜欢视频,有的人喜欢文字,有的人喜欢图片,不同的产品,在不同的受众、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要有动态的智能化组合才能打动国外的受众。这种变化的数量也是非常庞大的,也远远超过的人类的能力,我们也需要用机器学习,通过不断的智能化组合最好地实现我们对客户的影响,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今天我们也会通过机器学习帮助他们实现这样的功能。 我们在营销上的需求远远不是简单地把广告投出去完成订单,特别是制造企业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需求,有的时候我们知道有些客户表面上看上去是很好的买家,但是他的信誉并不是很好,过去经常拖欠货款。有些顾客我们觉得他可能不是很长期的合作伙伴,或者潜在的竞争对手,很多深层次的数据也会影响到我们的营销效果。机器学习也可以帮助到你们,我们今天的整个营销体系里面可以把每个商家自己的数据和客户的诉求集成到广告平台里面,通过更深层次的数据文化,更精准地帮助企业实现营销目的。今天这些技术通过庞大的数据系统和精准的数据学习方法都可以一步步得以实现。我们在今天这个世界里面,大家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把你们的产品服务带到全球去,让你们的产业有更大的发展。 除了这些之外,数字营销对我们产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也非常大,前面有很多嘉宾已经讲到了很多数字化的转型,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一定也有很多的体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在面对客户的时候会越来越多从互联网上面对客户,而不再是通过线下的实体店。包括今天大家的衣食住行,银行业务、保险业务,很多人要经常出差,我相信买机票已经全部从手机上买,没有人会再到线下店去买,很多服务已经转到互联网上,所以企业必须要面对这样的转型。就像一开始看到的郑锅集团,他们的很多采购方是从互联网上寻找他们的订单。随着互联网的转型,当企业意识到他们的客户都是在互联网上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他们的整个运营体系就产生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多以客户数据为导向,这时候会触动企业要做很多深层次的数据上的变化。最关键的是随着大量数据的积累,我们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变化是对产品的革新,就像图上看到的这个产品,这是普通弯矩的产品,但是这个产品是通过互联网,通过用户使用这个产品数据的积累,经过后台机器学习的能力会不断调节这个玩具的难度和功能。它会随着你玩的深度和使用的技巧不断地调整。这种弯矩可以适用于从2岁玩到十几岁。很多的产品会变得越来越智能,而且会产生出革命性的进步。机器学习会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很多企业的数据体系里面去,当很多企业有了大量的数据、大量的用户反馈之后,你们可以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更好地生产出更合理的沉淀。在天津有一家做自行车的企业,几年前自行车的竞争非常厉害,很难做出很好的市场利润,大家都以价格在博弈。这家企业通过互联网把自行车推到国外去,他们通过大量的客户反馈发现中国的钢材某些方面并不是太理想,国外的人骑自行车不是上下班,而是周末去登山,通过大量的数据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自行车的结构需要调整,所以他们做了一个钢梁的改进,让这个自行车马上变成了爆款。当我们离开互联网的时候,通过中间商一层层销售的时候,我们没办法及时知道这种反馈,以致于产品非常容易滞销。而通过互联网这家企业找到了很好的机会,而且获得了非常好的回报。 谷歌这位科学家Ray Kurzwei,他是研究机器学习的,对所有机器学习的成果做了研究之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他认为我们人类未来100年的发展,如果用今天的能力去评估的话,我们在未来100年里面所创造的业绩或者是突破可能相当于历史上2万年所做出来的。你们或许听说过康德拉季耶夫,他的研究成果叫康德拉季耶夫长波,他得出的结论也差不多类似,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伟大的时代,关键看我们是不是能够拥抱这些技术,能不能去开创我们自己的天地。谢谢大家。 [详情]

韦青:实现技术数字化落地 用软件定义和驱动一切
韦青:实现技术数字化落地 用软件定义和驱动一切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出席“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论坛并演讲。 韦青表示,技术再怎么发展,它必须要落地,必须要跟实际的场景、社会的痛点和发展的机会结合在一起,实践出真知。现在所有的技术,一定有它的正面和负面。人工智能也好,5G也好,物联网也好,其实这几个技术都是名词,它真正要实现的其实就是数字化。只有做完数字化之后才会有数据,有了数据之后能够用软件定义和驱动一切,到那个时候这个社会就变成高度定制化、高度灵活性和高度效率化的社会了。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大家中午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交流,刚才几位专家讲了关于AI技术的发展,刚才陶先生讲的一点非常重要,技术再怎么发展,它必须要落地,必须要跟实际的场景、社会的痛点和发展的机会结合在一起。今天我的话题讲什么呢?想从一个更加抽象的角度,我们现在提了很多技术,也知道有很多痛点,但是以我们自己在工作体验中发现,很多企业面临最大的痛点是落不了地,不知道怎么落地。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无论是什么技术,我这里写的IT、CT、OT,IT是信息技术,CT是通讯技术,OT是运维技术,IT代表的是现在的高科技信息企业,CT像华为,但华为已经完全做到了IT和CT的融合,还有OT,刚才德国院士讲的智能制造差不多是IT和OT的融合。 为什么说是IT、CT、OT融合在一起呢?现在每个行业都面临机会,但也是挑战,要理解我们过去所理解的,把IT放在一边,把通讯或者把制造单独来看,这个时代已经完全过去了,一会儿我会有具体的案例跟大家分享。我们第一步就要想到我们的很多转型改革是不是还在做我公司不管做什么,做物流,做制造,做通讯的,说我们成立一个IT部门,或者收购一个初创的IT企业,让他们来帮我们实现数字化转型,这种方法是非常危险的。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跟大家讲一下,首先我想声明三点,第一一定要认识到范式变化,如果范式思维不转变的话,我们想理解未来是怎么样,想理解如何利用不管是AI技术,IoT物联网技术还是通讯技术的话,很可能会走弯路,小的对个人来讲面临着投入了很多个人的时间成本去学习新东西,结果老是赶不上时代潮流,很多人都有的体会,我们已经很辛苦了,我们也学了很多东西,但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赶不上时代潮流。但我想跟大家很客观地讲一下,现在说的所有技术,不管是AI,还是区块链、5G、物联网,在过去三四十年,那些科学家早就说完了,但我们为什么还觉得是新的呢?在业内现在谈的问题,在人类过去50年做的一件事就是把百年前的科学家就已经预判好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把它实现了。像早上未来学家托马斯·弗雷讲的我们要往未来看,其实现在看的未来,我们要做什么呢?我们要把它实现。就像我们现在看的技术,其实在四五十年前早就被那些科学家预言好了。第二个很多人喜欢找答案,在剧变的时代是没有答案的时代,如果我们考试习惯给我标准答案,告诉我怎么做,如果这个念头不转变的话,在剧变的时代是没有答案的,你要去试出来的。第三个产生的一定,一定是实践出真知。 这样的话,我们总结两个方法论,这是抽象在所有的行业之外,只要做的话都是不能靠看书,不能靠看一些论文就能够实现,那些能给你提供一些借鉴,但必须要实操。在实操过程中马上就有一个问题了,我们现在所有的技术,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所有的事情不管多好,一定有它的正面和负面。我们做项目顾问的时候跟客户讲,无论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如果你不能预先评判出的负面因素的话,这件事情的正面价值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同样,无论是多么负面的一件事情,如果你不能理解它有正面价值的话,那这个负面的因素你也无法最高效地避免。什么叫知其雄,但是要守其雌,比如AI,在五六年前很火的AI大师,大家很不好意思是说自己是做AI的,一般说做机器学习,或者说做算法的,或者干脆说自己是做自动化的。现在的这些技术跟AI没什么关系,本身在英文语境中artificial就不是一个非常正面的词,人造香精、人造色素前面用的A都是artificial,很多学术论文都是在过去两三年才开始大量用AI,原来大家是比较客观地用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一加了A之后,这跟人有关系吗?没关系,就是机器的能力。既然是机器的能力,人这种动物在过去几千年、上万年,我们跟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善用工具。也就是AI来了之后,或者机器学习来了之后,我们压根就不会觉得它有多么神秘,它就是一个函数,函数是什么特点?你放进去一些变量出一个结果,现在的人工智能不就是这样嘛。理解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能知道这东西不是有多么神奇,能够代替人,而是让我这个人、这个公司、这个国家的生产率提高、效率提高、成本下降、用户满意度提高,这是它的本质。但是它有不好的地方,比如它用到了军事上面,用到了其实需要人来控制的事情,而没有把握到最后一步要不要走。我在美国的一个同事,原来在微软,他后来出去创业了,他跟我说我是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最后一步还是要留给人去做。什么意思?就是机器能够帮助你很多事情,但是最后不要忘记,我们是生活在一个人的时代,我们是跟人打交道。在这种情况下,机器帮你把很多事情都简化了,效率提高之后,最后的享受一定要人去做,如果人不去做件事情的话,那人跟一头猪有什么关系呢,变成一样的了。 AI到底能做什么?虽然约定俗成,我今天还是用AI这个词,但大家脑子里要明白它就是一个机器的能力,跟人的关系是微乎其微的,它更多的是机器的特点,但是它仿真人的能力。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再做决策的时候就能够比较精确地把握到人做什么、机器做什么。AI到底能做什么呢?边缘计算为什么会火起来?末梢计算、终端计算,刚才华为、百度的朋友讲了云、边、端,把人的能力抽象到物理世界,然后物理世界跟数字世界的融合。但是就算把答案告诉你了,真正要实现起来难上加难,为什么呢?有太多的打嘴炮,你一实干就发现了机器学习真的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神奇,就像刚才说的要用很多人去打标注,30万人打标注。 我们今天讲5G,更精确的应该讲NG,现在6G也出来了,我前面写过一篇文章《5G与亚里士多德》,5G只是漫漫长河中的一个G而已,它本身不应该那么神奇,就不会过多地局限在拿那个数来走,5一定比6差,6一定比5好?不是这个概念。现在的物理世界的极限早就到了,只要香农定律不能改变的话,传输的信号和频率、信噪比早就固化好了,无论是制造还是通讯,大部分是借鉴过去几十年IT行业的经验,就是虚拟化、原子化,然后再软件定义一切。技术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吹的,更不是拿来炒的。 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这才是这个时代每个人要重新去审视的,这个世界到底是变成什么世界,这个世界变成什么世界呢?有一个词叫CPS或者赛博时代,不管怎么样,一定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结合的世界。知识的获取和方法论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真的能把人的身体搞明白的话就全懂了,人是一个100瓦左右的发电机,我们吃的碳水化合物和吸的氧气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能量,产生离子,产生电力,我们的心为什么会跳?就是因为放电了。明白了这个之后,大家带回去一个问题,你们今天有没有真正看到我和听到我?其实你根本就没有看到我、也没有听到我,你的视网膜、视感细胞是把光子转化成电子,产生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然后进行计算,之后变成算法,变成一个推理,我通过这些电子算出来这有一个人,但你大脑是看不见人的,你的大脑也是听不见人的。这个明白之后,对于以后无论是智能社会、智能城市、智能工厂、智能养猪各种各样的理解会非常深厚。 理解一下碳基和硅基的不同,有什么不同呢?我们虽然说机器不会代替人,但我们要知道机器哪些方面比人强,哪些方面比人弱。如果说机器要代替人的话早就代替了,现在的一个计算器多少钱一台?差不多十几块钱,一个计算机跟一个博士生,甚至一个院士在一起开7的3次方,谁快?一个十几块钱的计算器就够快了。你说计算器代替这些博士、院士了吗?没有。但机器一定会把人代替掉,这个是我们要理解的。理解了这个以后,我们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就会很有帮助。比如智能音箱,我们说音响给我开个窗帘吧,开个灯吧,这个利用率是极低的,真正利用率高的是计时和听音乐,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做的开窗帘、开灯用得很少,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最后一步的问题,人两个原罪,懒和贪,所以我们要技术解决懒和贪的问题。但是我们一天拉几次窗帘?早上一次、晚上一次,我们一天开几次灯,早上一次、晚上一次,这不属于人的刚需,我们最烦的是重复性的工作。恰恰拉窗帘和开关灯不是重复性的工作。 所以机会很多,大家如果明白了机器和人的关系之后,比如人眼不能看红外和紫外,这对产品研发、算法开发会有极大的帮助,这个公司的产品就会有人用。智能音响生产出来没人用,我们做了很多人不觉得烦又能做的事,这种事机器是没有价值的。 我们再看看人工智能到底能做什么。它其实是你的能力放大器,你好也放大,不好还是放大。如果你公司没准备好的话,烂用算法很可能把公司的业务进入到一个无法控制的阶段。人工智能用的很多的是什么?是那些不讲情面的工作,比如审计、监控、识别,为什么呢?人有情感,有些事情会错过去,但机器不会。这种想法去用机器的话,它的效率和效果远大过空想。另外不存在哪个部门要用AI技术,是全员赋能、全流程再造的。前几个月RPA比较流行,大概率事件未来几个月会有一个词又会流行,叫BPR,其实BPR在上世纪90年代已经很流行了,为什么现在会又流行呢?上一次BPR是八九十年代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果,那时候大家就知道了技术再吹没有用了,要用,要用就必须用到流程里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用户满意度。 既然它是双刃剑的话,我们就要知道我们是否准备好了,我们是否明白它是什么东西。最后的那一步要不要迈出去?给大家推荐一本书维纳的,在人工智能行业,真正做人工智能的人都知道我们的范式和图灵的是不一样的,图灵的范式是未来的,我们现在的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函数驱动的自动化,好过说人工智能,谈到这个自动化,维纳有一本科普书籍《人有人的作用》,但是看了这个之后对产品开发、算法开发、公司发展会有很大的好处。 要想成功的话,现在社会没有培养融合的人才,与其说硬找融合的人才还不如合作,行业专家和技术专家。IT、CT和OT融合的趋势。最后几个关键词,大家如果理解了数字化、原子化、软件定义一切、一切皆服务,这几个词如果悟透了话,这对你未来的发展和公司架构的搭建会有很大的帮助。无论是IT行业还是通讯行业,还是制造行业,都在做软件定义一切,但软件定义一切之前要先做数字化,虚拟化,把它原子化。之后所有变成服务了,最后实现的就是一切皆服务,它上去之后就是数字孪生的时代。把这些吃透了,我们再谈人工智能也好,5G也好,物联网也好,才能知道其实这几个技术都是名词,它真正要实现的其实就一句话数字化,因为只有做完数字化之后才会有数据,有了数据之后能够用软件定义和驱动一切,到那个时候这个社会就变成高度定制化、高度灵活性和高度效率化的社会了,谢谢大家。[详情]

徐祖永:国家电投光伏单体容量和总装机容量世界第一
徐祖永:国家电投光伏单体容量和总装机容量世界第一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国家电投集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徐祖永出席“未来科技峰会”交流会并演讲。 徐祖永表示,国家电投是全国四大发电集团之一,清洁能源比例达到50.14%。同时也是全国三大核电运营商之一。目前国家电投在世界上光伏的单体容量和光伏总装机容量都是世界第一。关于智慧能源,国家电投按照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和两化融合的要求,从2015年开始进行智慧能源的探索。2015年我们成功申请了国家能源局“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同时国家电投在“2035一流战略”里明确“到2035年形成开放共享的智慧能源生态体系”。 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组委会给我这次机会分享国家电投在智慧能源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首先给大家看一个短片。 (视频播放) 这是我们在江西建设的一个“智慧光伏电站”中,用无人机给光伏电站进行巡检的小探索。国家电投江西公司的这个“智慧光伏电站”在鄱阳湖湖边,光伏支架距离地面3.5米到8米之间,人工很难到支架上检查光伏板的情况,所以我们选择采用无人机巡检技术。我们不需要在现场人工操作无人机,在南昌即可远程操作。通过视频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主要是用无人机红外技术来发现光伏板上的热斑、遮挡物,以及其他的一些故障情况。 除了用无人机,我们还用机器人巡检变电站,对变电站里面的一些设备和参数进行智能识别。这还是全国首个通过5G实现无人机、机器人的现场数据回传的光伏电站。在该电站还采用虚拟电子围栏技术,通过鼠标即可圈定安全范围;通过智能头盔等穿戴设备实现了远程作业指导。 我们将现场采集的不同类型数据在同一个平台中体现,实现了场景的多样化和决策的自由化。数据平台和ERP系统进行对接,一旦发现缺陷,自动生成检修工单。整体来说,我们是将多种技术手段整合在一起,真正实现“集控进城、区域维检、场站安保”。这里是我们在南昌监控中心看到一系列数据情况。 除了刚才讲的之外,在光伏电站我们还有一些新的探索。比如说通过调整光伏板与太阳之间的角度,尽量增加光的转换效率。我们通过光伏组串电流的离散率变化、电流和电压的曲线掌握光伏组串运行状况,从而更好的指导电站的运行。 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国家电投。国家电投是2015年由原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重组组建的大型国有企业。注册资本350亿元,资产总额10451亿元,员工总数14万人。业务覆盖范围很广,但还是以发电为主体。我们是全国四大发电集团之一,清洁能源比例达到50.14%。同时也是全国三大核电运营商之一。目前国家电投在世界上光伏的单体容量和光伏总装机容量都是世界第一。关于智慧能源,国家电投按照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和两化融合的要求,从2015年开始进行智慧能源的探索。2015年我们成功申请了国家能源局“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同时国家电投在“2035一流战略”里明确“到2035年形成开放共享的智慧能源生态体系”。 什么是智慧能源呢? 关于智慧能源,我们首先要对“智慧”有一个界定。对“智慧”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智慧是一种善于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指导实践的能力或境界。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智慧能源就是能够发现并应用规律的能源系统。从技术特征来说,主要是通过信息的充分感知和分析判断,有效降低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各环节的不确定性,从而更好地解决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问题,最终实现国家提出的能源安全新战略。 要做到上面说的这点,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我们正好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因为有大量新的技术为智慧能源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我们现在讲“ABCDEIG”(AI、Block Chain、Cloud Computing、Data Tech、Edge Computing、IoT、5G),这些技术使得我们的能源系统能更好地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比如大数字机器学习可以发现我们过去发现不了规律,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应用规律。 在智慧能源的发展思路上,我们在组织机构上提供全面的支撑,通过智慧+N的方式让一个一个单一的能源技术和数据技术进行有机融合,最后通过生态链的方式结合。 我们在2017年成立大数据中心及智慧能源大数据安全研究中心,2018年组建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今年牵头发起组建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2018年,我们把集团公司的部分生产数据拿出来,组织了一个全国性的大数据创新大赛。生产领域的数据一般不公开,很多科研院所因为缺乏真实数据,难以进行模型训练和优化。我们把数据拿出来大家研究,最后形成创新成果。今年的创新大赛正在进行,我们欢迎专家、学者参加大赛,协助我们共同推进智慧能源规律的寻找。 在“智慧+”各种能源方面,除了我刚才讲的光伏领域,在水电方面,我们把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理念运用于水力发电,实现跨流域电站群智能梯级调度、水情智能预报和大坝在线安全监测。 我们把水电和光伏电站有机结合,实现水光互补。我们知道光伏发电、风电都有一个特征,就是发电情况会随时间和天气而变化,不能够很好的运用。在这里,我们把水光有机融合起来,光伏电站发电的时候,我们的水力发电就减少,如果光伏发电减少就把水力发电增加。通过水轮机组的快速调节,将原本间歇、波动、随机的功率不稳定的锯齿形光伏电源调整为均衡、优质、安全更加友好的平滑稳定电源,送入电网。 除此之外在风电、火电、多能互补等方面,我们也有很好的应用。时间问题我就跳过去。下面请大家再看个短片,是我们对未来智慧能源的展望。(视频播放) 最后说一下,国家电投信息公司是国家电投智慧能源服务的主体,在智慧能源服务方面,我们已成立智慧能源服务部(能源物联网研究中心),并联合相关高校、企业组建了智能传感实验室、物联网工程技术实验室,我们希望和国内外有关单位和专家一起共同推进中国智慧能源的发展。 谢谢大家。[详情]

胡自强:加大数字化和软件化投入 争做全球领导者
胡自强:加大数字化和软件化投入 争做全球领导者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TO胡自强出席“创新引领未来”论坛并演讲。 胡自强表示,美的经过这几年转型,体验到创新和技术突破给经营带来的结果和给消费者带来的创新体验,我们未来将会不断地加大投入,包括数字化和软件化,这是未来的核心战略。希望经过努力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全球的领导者。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刚才听了李院士讲的数字化很有启发,美的也在致力于打造数据驱动和系统联系,对我们来说要思考在家庭中怎么用数据为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智慧家居整个系统怎么跟社会联系起来。我今天讲的题目还是讲一下我们过去五年做的事。 美的大家都熟悉,我们的业务板块主要是在家电产业,消费电器、暖通空调等,另外机器人产业也是我们主营的业务。美的经历了51年的发展,进入世界500强已经有4年,今年已经上升到第312位,这是我们这几年转型的效果。美的在2011年启动业务转型,我们从一个制造型企业逐渐转型成为一个科技企业,大家可以看到在我们的收入层面,2011年到2018年销售额几乎翻了一番,利润成长了3倍。资产规模没有增长多少,员工数是下降的,很核心的是技术驱动推动了企业的经营有了很大的变化。美的这几年的转型围绕三个方向,一个是效率驱动,第二个是产品领先战略,第三个是全球经营。 这是我们推动美的转型的战略,美的原来是家电制造业,从引进技术,然后消化再市场化的过程。从2011年到2012年,我们认识到美的需要有一个大的变化,所以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方向,怎么从一个制造型企业成为一个科技型企业,核心就是在产品领先,在技术创新领域怎么突破。从这个图来看,我们希望逐渐完善产品研发能力,从能够消化、吸收,到能够自主研发,再到能够微创新,最后到能够颠覆性突破,我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这个能力,还需要不断完善。数字化转型也是美的很大的战略,未来在产品数字化和颠覆创新的基础上,能不能形成美的新的商业模式,是我们要追求的未来。 一个制造型企业从追赶到超越,从我们这几年的转型来理解有三个很重要的要素,研发投入、研发体系打造、规划运行体系。我们在能力打造上有三大块,在2011年、2012年转型的起步阶段,美的只有一个开发团队,我们有产品的话只要做开发就行了,别人做出来的东西或引进的技术我们能消化,能转成生产就行了,别人出什么东西我们可以跟随。但真正要实现突破创新,要有颠覆性的创新,要有很完善的技术研究体系。这五年美的打造的四级研发体系,在每个产品品类都有开发团队、研究团队,在整个集团有集团的中央研究院进行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未来技术的探索,包括跟外部的合作。这是第一个维度,在不同的技术成熟度的技术领域上我们有不同的组织架构对这些技术进行研究和突破。另外一个维度,不光在制造基地或研发团队总部有这样的能力,我们在全球进行了布局,在全球一共有28个研发中心,国内有10个,在海外有18个。因为我们不可能把国外研究得很深的核心技术团队都招到国内来,所以我们只能走出去,在全球进行布局。第三个维度是还要对外合作和开放,我们跟李教授也有很多合作。另外跟全球领先的院校、机构都有很多合作。这三个维度,一个是在时间轴上的,一个是在空间,一个是内外合作,这是打造美的开放式的创新和研发体系,这是我们的核心能力。 第二个是怎么来运行,哪些研究项目放在哪做,我们美的形成了自己的“三个一代”,第一代是开发团队做,储备一代的平台是在事业部的研究团队里面做,下一代的技术也是在事业部的研究团队做。第四代的技术是在集团层面做,第五代的技术很多是跟外部的院校合作的。这都是在同时进行的,一个产品品类有五代技术在进行不断研究和开发。 有了这个组织架构和能力体系以后,怎么运行起来,美的打造了从规划到战略制定,到战略分解,到产品规划、技术规划、技术研究项目都有很完善的技术体系来运行。从事业部每一个品类,我们每个月都会对战略规划的运行和落地进行研讨,在集团层面每个季度会对战略的落地进行跟踪和分析,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完善。 这是我们的研发投入,有了这些架构和运行体系以后很重要的是投入,有没有足够的资源去保证技术的投入和产品突破的能力。去年我们研发投入已经达到了接近100亿元,研发规模、人员结构,硕士、博士比例,专家的比例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从专利数来看,美的已经连续4年全球家电领域发明专利保有量一直是排名第一的。 接下来看一下我们这几年的研究成果,这个项目是比较典型的“三个一代”研发出来的,最早是利用航空发动机里面的对旋技术,在中央研究院进行了2-3年的研究,然后再转换到事业部的研究团队做的平台上,今年刚上市,这两年我们创新突破特别快,就是前五年打造的基础。它的核心是对旋技术,原来的家用空调吹风是直线的,但有了这个技术以后对风的分布可以三维进行控制,这个风从厨房吹到客厅,你在看电视或休息的时候可以形成无风感,在你休息的区域变成无风感,对风的形态可以进行优化,提供最舒适的生活环境。 第二个是冰箱,传统的冰箱,到我们这款冰箱出来以前,所有的冰箱都是控制温度,但是不同食材的液体和固体的转化点温度是不一样的。我们这款冰箱用了一个技术,它不是看温度,而是看食物相变有没有到临界点,它带来的价值改变就是你放新鲜的鱼和肉,放一周还是很新鲜,而一般鱼放在常规的冰箱里面三天以后就变质了。 这是我们新上市的洗衣机产品,它用了纳米气泡的方式,只需要放一半的洗衣液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洗涤效果。另外它把外筒取消掉了,同样的体积可以把里面的容积增加20%-30%左右,而且没有水的二次污染问题,每次进去的水都是干净的水。 这是全自动的自动电饭煲,原来的电饭煲只是自动烹饪,这款产品应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可以把存米、放米、洗米和注水所有的过程都自动化。另外它运用了人工智能的技术,可以做大米的识别,是东北大米,还是长米、细米?相应匹配应该注多少水,使得米饭的口感可以做到最精致。 这款产品也是我们经过这几年技术突破做出来的,一般家庭的电热水器是圆筒,第一个痛点是占体积,第二个痛点是水在里面存放很长时间的话会有污渍在下面,这个产品用了相变技术,热储存的能量增加很大,可以把体积降到40%左右,另外还可以用不同的形态来做,可以放到天花板里面。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好处是这个水是即热的,水过了以后马上就加热出来,很干净。 美的经过这几年转型,我们体验到创新和技术突破给经营带来的结果和给消费者带来的创新体验,我们会不断地加大投入,包括数字化和软件化,这是我们未来很核心的战略。我们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全球的领导者。谢谢大家。[详情]

陶一山:中国是最大养猪大国 全世界的猪一半在中国
陶一山:中国是最大养猪大国 全世界的猪一半在中国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湖南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陶一山出席“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论坛并演讲。 陶一山表示,人工智能一切皆有可能,当养猪碰上了人工智能,将会是怎样的结果?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养猪大国,全世界的猪一半在中国。现在我们很多种猪全是引进的,我们的技术是很落后的。结论是完全可以走中国高铁的养猪产业升级道路,而不是简单的数量恢复。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因为当前最大的热点就是为什么猪肉这么贵,如果讲去年猪还是有5块钱的毛猪,现在涨到20块钱了,猪的价格飞起来了,最近香港不太安宁,说猪太贵了,卖100多块钱,说猪吃不起了,国内的老百姓也说猪肉变成了奢侈品了,原来是很便宜的东西。我今天这个话题也非常有趣,就是人工智能一切皆有可能,我的题目是当养猪碰上了人工智能,我不知道是怎样的结果,我从事这个行当33年了,小时候我妈说不好好读书你就养猪去,现在我跟我妈讲现在养猪发财了,如果我当初不去养猪可能还没这个机会。养猪这个行当是很古老的,几千年,但是人工智能、5G、大数据、区块链这些东西好像跟养猪不太关联,如果把传统的产业和现代的人工智能结合起来,使它的价格下降、品质提高,也就是创造价值,让我们享受人工智能带来新的生活品位,不仅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品质,也符合大消费时代升级的需求。所以我今天的题目是关于人工智能我们自己设计了六大技术,很多年前我们听过猪脸识别,就是人脸识别怎么在猪脸识别上的应用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大家可能会问猪脸识别干什么事,我认为其实就是炒作,人工智能在猪脸识别只有1%的应用,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就是猪不高兴了,你要识别它干什么。 我这几年的思考,第一个是从智能养猪项目的开发背景,当养猪碰上人工智能,我们怎么思考。第二个智能养猪有六大技术值得我们研究。第三个关于智能养猪项目的价值目标。一切都是从创造价值出发,而不是玩一个噱头或黑科技。 为什么猪价贵,主要是非洲猪瘟摧毁了1/3的产能,中国的猪肉是5400万吨,少了2000万吨猪肉,还有环保拆违,所有的都不喜欢猪,再加上猪周期,三个因素叠加在一起,所以多年不提的猪粮安天下,国务院连续发了十几个文件,省长、市长不养猪,追究你的责任,变成了这样的行为。中国有7亿头猪,怎么恢复?是不是再简单地去养?正好人工智能时代来了,这个机遇就是5G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工程、人工智能在畜牧养殖业的应用,实现畜牧行业继机械化、信息化后的第三次伟大革命,引领行业发展新风向。但目前智能养殖技术仍存在系统性不强,标准不统一,数据自动采集难,互联互享较差,模型、算法难以精准等问题,特别在智能健康评估、遗传育种智能选育、智能远程诊断、饲料营养智能分析、智能养猪、系统管理等方面进行突破。 有几个思考,湖南株洲是高铁之乡,为什么中国70年汽车没有做成功,而高铁短短几十年搞成功了?中国的高铁技术的解码主要是走了管理集成创新和技术集成创新的思路,而不是单一地模仿或者用市场来换技术,我们的汽车市场都没有成功,这个值得我们思考。第二个5G技术为什么美国没有突破?华为为什么把5G突破了,现在还搞6G的布局?主要是他们崇尚技术、尊重人才、持续投入、合作开发,所以能引领全球。第三个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养猪大国,全世界的猪一半在中国,中国的养猪业能否借助中国高铁发展的模式引领世界的养猪水平。现在我们很多种猪全是引进的,我们的技术是很落后的。结论是完全可以走中国高铁的养猪产业升级道路,而不是简单的数量恢复。难点是谁来做管理集成与技术集成的平台牵引人?过去搞很多东西都是由政府牵头的,政府牵头来养猪,农业部也搞过,但是没有搞起来。协会也不行,院士要发文章,企业也没有这个权威性。 我们首先要探寻行动,初步找到智能养猪的六大技术,同时找到国内的顶级专家,8月21日召开了开题会,我作为一个架构师集成,成立了六个项目组。我们选定六大技术的原则首先是从陷阱场景找方向,从顾客痛点找路径,从商业价值找项目。依据这些原则,这六个项目基本上就找到了路径。比如健康养猪首先是在人工智能数据采集、建模,不断地完善这个模型。遗传育种也是一样,把最好吃的猪留下来。营养也是这样的思路。猪场的人工智能,还有远程诊断,非洲猪瘟不能去了,利用机器人在远程下单。还有猪场管理技术,主要是训练这些人对基于人工智能的管理,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第一个是养猪效益指标,每公斤增重成本,每头猪产多少肉,每头猪产多少钱,这是人工智能重要的方向。第二个是猪肉的品质。第三个是社会效益,我们养猪能够给农民致富,猪、人、环境能够和谐环境,不要给环境造成污染。这是项目合伙、相互赋能、共建共享、实现共赢。希望大家一起帮我们献计献策,完成中国对世界养猪业的贡献,谢谢大家。[详情]

张顺茂:人AI正成为人类脑力延伸 助力突破空时局限
张顺茂:人AI正成为人类脑力延伸 助力突破空时局限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华为高级副总裁、Cloud & AI 产品与服务 CTO出席张顺茂出席“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论坛并演讲。 张顺茂表示,AI正在成为人类脑力的延伸,助力人类突破空间、时间、表象局限。比如很多的作业一定要到现场,现在5G来了之后,借助AI就可以不到现场,在远程就可以进行很多的工作。大家也看到很多报道,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控制,比如一些比较危险的矿山,作业比较困难的场合就可以无人驾驶,在远端来进行控制。突破时间限制,远古时代的文字我们不懂,但是可以通过AI学习自动翻译给我们。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的演讲题目,力算未来很容易理解,AI、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层数越来越多,152层也不是最多的层数,只有学习的神经元网络越深的时候,最后的精度才会越好,自动驾驶也好,人脸识别、文字识别才会达到必须好的结果。层数越多,算力就要越强,所以叫力算未来。为什么叫昇腾万里呢?接下来请听我的报告。 这些是我们在真实场景中的应用,机器人因为使用了AI之后做的垃圾分类,我们看到机器人通过机器学习之后可以自动分拣出不同的垃圾,玻璃瓶、塑料袋、罐头。机器人通过学习可以分拣出不同的垃圾,垃圾分类靠人是很困难的,通过机器学习可以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这是第二个案例,也是用AI来提升和改进我们的工作,这是在深圳南方电网的真实案例,高压电线是需要巡检的,一旦出了问题危险很大,就需要工人爬上电线杆去巡检,我们怎么把这个工作用机器来代替?我们就用无人机,无人机上加装了高清摄像机之后,无人机沿着高压电线飞行,检测高压电线上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无人机上装配了高请摄像机和AI,还有一个3D的电子地图,这样无人机的飞行也会很安全,不会撞到电线上去。同时无人机可以检测到故障的类型可以通过学习不断增加,我们把软件和AI的硬件推理做了分离,我们可以把软件下载到无人机上,让无人机具有不同的技能,能够看到不同的质量漏洞。第三个案例是热带雨林的“新声机”,可以检测到森林里面不同的声音,比如电锯的声音、汽车通过的声音,这些人可能在盗伐森林的木头。这么大的森林我们怎么检测呢?靠人工肯定是不现实的,一样可以通过AI的技术来解决,甚至可以监听到不同动物的声音是正常的声音,还是生病或掉到陷阱里的的呼救声,可以拯救稀有的动物。 通过这三个案例可以看到AI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信息化工具、支撑系统。各行各业都在做信息化工作,但很大程度上信息化只是作为工具或支撑系统,而没有进入到生产系统。这是AI技术真正成为了我们的生产力,进入到了工业装备领域,成为了基本的生产力,改变了各行各业的生产方式。AI技术对各行各业来说是一次真正的生产力的革命。第一个趋势是AI成为真正的生产力。 第二个趋势是算力,也就是我们说的一个人聪不聪明,这取决于人的学习能力,AI也需要有算力才能决定它的学习能力,人脑有800亿个神经元网络,AI的能力、芯片的能力能够做到多少呢?AI很大程度上还不能够替代人脑,算力还不是足够强大,功耗还比较高,也没有我们人脑的功秏低。算力的大小决定了生产力的大小,我们也可以看到谷歌全球发表的论文数量越来越多,跟他有强大的谷歌云算力是分不开的,他能够很快地算出难题的结果,尤其是在大数据出现的情况下,大量的数据会出现,从这大量的数据里面要洞察到什么,这就需要算力。 第三个趋势,算力不仅仅是在数据中心,算力将无处不在,从云到边,到端,甚至端侧的芯片,Arm的芯片,应用的片数比中心侧要多几百倍,目前有200多亿Arm的芯片,包括华为麒麟这样的芯片。同时我们看到端侧的算力会越来越多,边缘侧的部署也越来越丰富。云、边、端的计算,如果有同样架构的话会有更高的效率提升,在边侧规模小一点,要快一点,时间短一点,更复杂的问题到中心侧去进行计算。 第四个趋势,AI正在成为人类脑力的延伸,助力人类突破空间、时间、表象局限。比如很多的作业一定要到现场,现在5G来了之后,借助AI就可以不到现场,在远程就可以进行很多的工作。大家也看到很多报道,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控制,比如一些比较危险的矿山,作业比较困难的场合就可以无人驾驶,在远端来进行控制。突破时间限制,远古时代的文字我们不懂,但是可以通过AI学习自动翻译给我们。突破表象,一些表面的现象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洞察到数据底层更深层次的问题。 第五个趋势,AI是很好的技术,但任何一个技术或工具都会有这样的问题,用在不适当的地方就会有负作用。AI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这就涉及到大家所关注的安全和隐私保护是非常大的威胁。在这方面,技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峻,比如说我们现在都习惯了移动支付,移动支付的时候怎么证明你是你,有可能我们要在电话那一端听你说话,通过视频看你的照片,让你说几句话,动一下,即使这样也有可能是假的,电话那端可能是另外一个人用了你的声音,模拟产生了你说话的声音。你在视频里面看到的是你朋友的图像,其实不是,他可能是截取了你朋友的图像,而且会动,这都是表象,这已经成为了现实的威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看到AI巨大的价值和作用,很多年前我们就开始研究这个技术,这几年我们不断发布新的芯片,最重要的在AI方面的芯片就是昇腾处理器,这个芯片给我们提供了强大的训练、学习、推理的算力,它为什么有这么强大的算力呢?它用到了达芬奇架构,通常的神经元网络的计算都是用向量计算、矢量计算,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引入了矩阵计算,规模可大可小,规模大的时候可以在云端,规模小的时候可以部署到端侧。鲲鹏处理器是我们今年发布的通用计算处理器,用于通用的计算能力。今年我们也发布了全球最快的AI训练集群叫Atlas 900,全球有一个标准测试机ResNet,我们达到了全球第一的算力水平,不到1分钟就可以运算出结果来,我们看一下案例它到底有多快。这是南半球的星空,在星空上有20万个星星,我们要从中找出某一个特征的星星,怎么找。也就是用华为Atlas 900训练的集群,我们可以让机器在10秒钟内完成任务,之前的算力要用半年160多天的时间才可以找到,现在10秒钟就可以找到。这表现了AI算力的强大,它是有多么快。 刚才也提到了AI的隐私和威胁问题,我们最近发布了白皮书,《睿思于前:AI的安全和隐私保护》,发布了华为在安全和隐私保护治理方面的实践,共同治理这个问题的方法。我们也很自豪地看到国家科技部宣布由华为来担纲建设基础软硬件国家新一代AI开放创新平台,就是基于昇腾处理器、达芬奇架构的系列解决方案,包括硬件、基础软件,MindSpore计算框架,面向开发者的开发平台,广大的开发者可以基于这个软硬件平台很方便地开发出你自己场景下的模型和应用以及算法等,并且作为国家的基础开放创新平台,在深圳的鹏城实验室开始进行部署。同时为了帮助各行各业的开发者能够基于这个平台会用、善用,了解它、支持它、熟悉它,我们也发布了一个“沃土计划,提供15亿美元的资金来在全球发展500万的开发者,这些开发者包括企业开发者、个人开发者、创业公司,也包括学校的学生,从学校期间就开始学习昇腾、学习鲲鹏技术。我们有一个真实的案例NTTDATA,日本的公司,系统集成能力非常强,他就基于华为云上的HiLens机器视觉服务打造了一个智慧汽车4S店解决方案,这个4S店就是数字化的4S店,当客户走到店里就可以分析出客户的特征,知道是谁来了,也可以知道他过去在4S店里面有什么样的体验,包括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表情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还是着急、烦躁,可以让4S店的工作人员给顾客提供更贴切的服务,我们看一下个视频。这是我们在AI方面诸多的开发套件中的一个例子,实际上我们在全球有很多这样的开发者基于华为的平台做他们自己的创新解决方案的开发,明年就在这个地方,2月11日,我们也会在会展中心召开一个面向全球的开发者大会,我们将会开放共享更多的技术让广大开发者使用,欢迎大家前来参加,谢谢大家。[详情]

赵博韬:智能机器人将是未来AI时代的智能中枢和网关
赵博韬:智能机器人将是未来AI时代的智能中枢和网关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CMO赵博韬出席“未来科技峰会”交流会并演讲。 赵博韬表示,在未来三到五年,谁能把握线下流量的入口,势必就会把握未来的趋势和商业核心竞争点。智能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疑是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中枢和网关。 以下为演讲实录: 在5G发展的环境下,通信速度更快,带宽更高,延时更低,连接更广,产生的裂变和产业融合会蓬勃发展,势必引来人工智能产业新一轮的技术革命。 我们前段时间看到了微博上非常火的一个段子,一个甲方公司委托了乙方公司做了一轮视频类的信息发布,观看量达到300多万,点赞有上万,但是电商的导流量为零。我们之前看到过一个数据,线上的流量是万分之一的有效率,线下的流量在1%左右。现在来看,线上一半的流量都是机器完成的,或者说是不真实的。在未来三到五年,谁能把握线下流量的入口,势必就会把握未来的趋势和商业核心竞争点。智能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疑是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中枢和网关。 说一下我们对5G时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展的趋势。 第一,智人到超人的进化。单纯做到语言交互、视觉识别并不是智能多模态交互能力,就像小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机器人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国家层面目前已提出了对机器人操作系统的管控,对机器人道德标准的建设。包括在外形和外观上的演进,它的运动能力、行动半径、行动范围,包括在智能底层管理上,包括人脸识别、传感器各方面都有提升,包括外观型的工业化设计,也会匹配现在场景的应用。 第二,机器人将是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管控中枢。不论是工业机器人也好,特种机器人也好,还是服务机器人;不论是像机器人形态的,还是非人类型的机器人,都会成为IoT时代的中控中枢和云端分发的管控平台。 第三,应用场景裂变式爆发与融合。酒店里也有大堂引导型的机器人,在展馆里也有导览、迎宾问答的机器人,现在或多或少很多的公共大厅和商业场景都有机器人,在家庭和教学当中都有。有一个理念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比如在深圳银行的应用案例,可以复制到北京甚至全国,在银行的金融技能,是否可以用在保险里,或者汽车销售里,随着通信技术的强大和信息速度的升级,可以裂变出无限的可能性。 第四,线上线下融合,各行各业发生智变。企业底层的逻辑和思维方式,将随着数据要素的加入发生质的改变,我们的衣食住行的商业模式,以及企业家的判断,以及政府的判断,会随着数据的融入做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布局,带来新一轮的变革。 第二个部分,5G加速新兴产业的五大升级。 第一点,本地端交互向远程多模态交互升级。现在有人机协作型的机器人,是用在医疗领域里的,达芬奇机器人未来可以让美国专家远程进行控制。现在美国航天局也在研发这种机器人进行远程控制技术,它实现了千里眼、顺风耳,实现了实时操控和及时反馈。未来登月了以后,不用人类真正到月球或某一个外星上,航天局的专家可以在地球上通过远程实时操控,采集月球上的某一种矿物质,分析月球上的空气密度是多少,包括有哪些不适合人类登月的环境。 第二点,加速推动机器人+云端融合。现在机器人需要大量的数据,要通过云计算让机器人更智慧,未来在机器学习的加深上,可能会有一些自我意识的产生。随着不断大量的数据涌入,包括新算法、新技术的加持,可以让机器人具备更多的技能,更流畅地为人们带来服务,产生更多解决痛点的场景应用。包括会改变底层技术、控制层技术、应用层技术、云端技术,5G时代的到来为这些要素的升级迭代创造了必要的先决条件。 第三点,机器人由限定场景向场景自适应升级。现在有柔性、刚性、刚柔混合的机器人灵巧手,创造了多变的场景自适应的能力。现在的商用服务型机器人也好,家用型机器人也好,只能在室内做限定场景的作业,未来可以拓展到室外的场景,通过手臂的延伸和下肢行动力的延伸,扩展运动半径,从而扩大为人类提供应用和服务上的性能,从而营造新的商业环境和场景。 第四点,机器人安全可控性的升级。机器人的安全引擎可以通过海量的数据入口、动作代码抓取等方式提升技能和安全可控性。机器搭载独有的身份ID,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可以了解机器人的情况,并进行管控,像国外的机器人如果想进入国内,要搭载护照号,或者是特殊外宾的身份证,也可以通过它管控全世界各地机器人的应用。  第五点,5G时代下商业与消费模式升级。大家现在坐高铁,通过人脸识别就可以检票进入高铁站。语音的交互也好,传感器的交互也好,在商业环境中和家用的智能设备中应用的很普及,未来像刷脸支付、智能家居、无人超市新零售、无人驾驶等等不同的领域里,随着5G的提速会改变我们的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 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我们迎来了一个“生态合一”的大时代,想象空间很大,市场空间也很大。我们现在把智能服务机器人定位成“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端媒体”,它可以搭载第三方的应用,集成复合性专业技能。像酒店、餐饮、行政办公、司法、房地产、公共交通等领域,我们已经在30多个行业的200多个场景中都有相应的产品布局与应用落地。康力优蓝也是人形服务机器人的倡导者与始创者。 服务机器人既是工具,又是工具的使用者。随着几次工业革命和信息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工具,包括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手里用的,都是以工具性的名字结尾,机器人是唯一一个以人为结尾的工具,所以说它既是工具,又是工具的使用者,未来我们会创造大量的工具和工具的使用者。在商用端,2015年我们推出了世界第二款、中国第一款大型模块化可量产的类人型商用机器人-优友U05,1.3米的身高,45公斤重,定位的是小伙子的角色,是B端应用机器人,目前是商用量产机器人里自由度最高的一款机器人,具备自然语言交互、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室内定位导航、多模态人机交互等应用智能。我们在跟一些行业头部的系统集成商深入做不同场景的孵化,比如说智慧养老的应用、司法行业的应用、行政大厅办理业务应用等,包括酒店的应用,我们在海外也有广泛布局,我们给正大集团定制了便利店的服务机器人,现在驻德国的中国大使馆里就有我们的机器人,参与重大活动接待、主持或者作为嘉宾亮相,以及承担一些日常工作,比如在签证大厅做咨询服务等。 我们今年做的智慧养老照护机器人,目前在养老社区和养老院里正在进行示范性应用。这款机器人可以通过传感器上传和管理老年人的血糖、血压、血氧的指标,也可以做一些安全性提醒及时救护,通过它的22个自由度肢体动作,还可以带领老年人做广播体操,让他进行康复性运动和保健。 我们今年年初推出的智慧酒店全场景应用机器人,依托机器人模块化的基础,胸口的屏幕放大并承载房卡,可以在一分钟内完成入住或退房办理,通过人脸识别上传到公安系统进行安全性比对,还可以给你打印小票、开发票,这个过程不超过一分钟,酒店如果用这个机器人,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一天按2000块进行租赁给会议、婚庆主持或签到与娱乐表演,5个月的时间基本可以回本,不光帮你干活,还可以赚钱。 8月20日我们发布了全球首款轮步复合场景自适应机器人优友“小哪吒”U06,持续轮动偶发步态,是服务机器人下肢运动的创新性技术,现在可以做越障、爬坡、上台阶等处理复杂路况的能力,全身有38个自由度。初期这个机器人会应用在大学和科研院所等专业的研发机构里不断进行系统上的开源和硬件上的升级,与轻量化、柔性化的设计开发,并提高它的运动算法,预计明年会实现量产。 目前服务机器人已经在家庭、教育、商用端的不同行业领域里都有所应用,像央企、国企、民企内的头部级别的公司都在认认真真做智能机器人的场景应用和孵化,让这个项目落地。我们的优友机器人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录国家级别大型赛事的机器人点燃了第十三届全运会的圣火,并在今年的70年国庆阅兵庆典当中由优友领航“新时代”组花车向世界秀出中国智造。同时,它也参加了天津卫视春晚、广东卫视春晚、重庆卫视春晚等表演。 要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是每一个新兴产业爆发起点的重要关键环节,服务机器人还不能在所有场景里发挥得非常好,但是在某些场景可以做得非常完美。 比如教育场景。去年年初我们开发了人工智能实验室项目,致力于培养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我们小的时候通过计算机学习人工智能教育,所以影响了现在BAT,甚至华为等企业优秀的硬、软件工程师,现在大量的人工智能教育涌入教育市场、教学市场、外部培训市场,我们预判从今年开始到未来三年,将形成50万间以上超大体量的人工智能教育市场,我们的定位的构建人工智能教育的四要素是,全智能机器人硬件载体、创意可视化编程系统、全人工智能融入课程、实战级场景应用实践课。 我们的可视化编程系统是类scratch编程模式,也可以做到一键转换Python编程语言。我们独有的场景应用实验课,就像学生上课要做应用题一样,完成司法、交通、安防等场景模拟应用试验。我们围绕教学大纲,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开发了小学阶段的课程、初中、高中的课程,以及职业教育的课程。目前在全国100所中小学校已落地。 2008年8月8日我们在奥运会同期推出了家用的机器人爱乐优系列,这也是全球首款搭载安卓系统的家用型机器人。我们类智能音箱的一款产品桌面机器人“小笨”,它搭载了人体跟随传感器,有运动功能,可以做STEAM的编程学习。我们去年拿到了日本的版权,发布了HelloKitty的智能教育机器人,除了中小学同步课程,还可以通过编程让机器人跟你自定义对话、自定义行为、自定义小场景的玩法。 据权威报告预测,2025年全球有14%的家庭会拥有智能型家用机器人,未来每一个有手机的家庭,都会有一台家用的机器人。每一家有车的企业,都会有一台商用机器人。目前服务机器人的成长比率非常快。 最后用《攀登者》里的一句话结束我今天的汇报。“答应我”,在5G时代到来的时候,“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登上去”,谢谢大家![详情]

克里斯托夫·梅内尔:我们处于第三次AI发展大浪潮中
克里斯托夫·梅内尔:我们处于第三次AI发展大浪潮中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德国哈索-普拉特纳数字工程研究院院长,波茨坦大学数字工程学部主任,德国国家科学工程院院士克里斯托夫·梅内尔出席“改变世界的新兴科技”论坛并演讲。 克里斯托夫·梅内尔表示,人工智能也会有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形式,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我们去定义的,现在有不同的技术,它们都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包括机器学习、表示性学习和深度学习。如果我们回溯历史,我们发现我们是第三次人工智能发展大浪潮了。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那时候计算机进入到我们的视野。第二次人工智能的浪潮是在上实际九率80年代,当时有很多相应的研究机构都在收集数据,有很多人都会想我们作为人在作决策的时候会有一些原则和法则。不是这样子,我们发现在做决策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原则可以遵守,或者说有的时候法则太多了根本就收集不了。 以下为演讲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非常高兴来到这里跟大家打一个来自德国的招呼,我是克里斯托夫·梅内尔,是德国哈索-普拉特纳数字工程研究院的院长,我们主要关注互联网安全以及未来的技术,以及在互联网行业的技术应用。一个德国式的比尔盖茨式人物,哈索-普拉特纳 (SAP的创始人和现任主席) 创建了我们这个机构,有很多学生在我们机构学习,也会跟其他的中国大学合作, 比如南京大学等。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进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推动德国的数字化转型。我们知道有很多创新都是来自于我们的机构,今天不细谈这个。当下我们正在进行一个试点性的项目,我们也有网上的慕课课程,它是德国的课程,但是有很多学校都可以使用这个课程。今天我想跟大家谈的是人工智能的现实。 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跟机器学习有关,机器是从数据当中学习,它就像人学习一样,我们看到周边的世界然后会从中学习。计算机就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读、可以感受、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人工智能是现在出现?我们之前所做的据测都非常重要,比如我们有大数据,有很多的电子大数据,包括声音、图片等。我觉得它非常大地改变了硬件设备,比如有一些储存的设备和记忆设备,它能够分析大数据,能够实时进行分析,包括云计算。现在很多的开发者都在谈计算力,现在互联网上也有的计算力。我们在人工智能方面也有新的发展,就是深度学习和相应的算法,这些都是我们所开发出来的。现在我们先谈一下大数据,为什么我们需要机器学习。 上面有几个数字,比如大家看到有400小时的视频,每分钟会有400小时长的视频传到youtube网络当中,如果用机器学习这种方式的话,每秒就会创造出10GB的数据,每小时会有350亿个物联网设备收集数据。大家现在都使用智能手机,有5亿人在使用手机,我相信阿里巴巴会收集很多数据。为什么我们觉得机器学习非常难做?这些图片人眼看的话比较简单,比如它是黑的还是浅色的,它是泰迪熊还是可爱的狗,我们希望用机器去回答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类来说有的时候也不容易回答。 人工智能也会有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形式,人工智能不仅仅是我们去定义的,现在有不同的技术,它们都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包括机器学习、表示性学习和深度学习。如果我们回溯历史,我们发现我们是第三次人工智能发展大浪潮了。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那时候计算机进入到我们的视野,那时候我们就会想如果计算机可以思考的话是不是可以向人类那样做出行为,是不是可以改变我们的世界。第二次人工智能的浪潮是在上实际九率80年代,当时有很多相应的研究机构都在收集数据,那时候有很多人都会想我们作为人在作决策的时候会有一些原则和法则。我们要把写法则给具体起来,把这些法则放到电脑当中,这样的话机损级是不是就可以跟人一样做决策了。但是后来事实并不是这样子,我们发现在做决策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原则可以遵守,或者说有的时候法则太多了根本就收集不了。第三个阶段是五六年前,当时深度学习非常成功,深度学习我们会发现也是编程的方式,我们会用一个架构,这个架构的运作方式跟我们的大脑非常像,我们有很多的网络,这些小的网络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是计算机深度学习的方式。机器跟人的大脑一样,我们需要学习的材料来帮助机器去学习,机器也需要学习,这些都是一些图片的数据集,我们会使用这些图片来训练人工智能或深度计算的算法。我们用图片来训练机器,机器看到这些图片的时候是没有解释的,我们问这个机器图片上是什么,是有人的特征,还是有人的特征,还是说是其他的特征,这些都是机器要解决的。我们发现计算机深度学习网络在识别图片的时候质量也在不断下降,这是它们面临的挑战。 在2015年和2018年的时候有两个领域,一个是深度学习的算法,有时候算法可以超过人脑,另外一个是在图像识别方面。左边是曲线,也就是算法准确度的曲线,还有人的识别准确度的曲线,我们发现机器的准确率已经远超过人类,在其他领域,深度学习运作非常好的就是语音的识别。所以所有的机器人翻译都是基于语音的识别,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机器出来的结果要比人更好。这是人脑,大家知道人脑会有不同的分区,不同的分区会负责不同的活动,在这边主要是负责识别曲线,之后信息会去到大脑不同的区域,这些曲线会集合起来,包括它们会形成鼻子或者形成嘴,之后这个信息又到了大脑的另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当中,我们又把鼻子加上去,加到脸上,机器才能识别别人的脸。这就是我们最大程度的认知,它可能想起昨天的所见所闻。 我们的AI也是卷积式的认识网络,在某一个神经节点代表着不同的算力,或者是加法、乘法,就是信息对加减乘除的处理,在卷积后面有一个结果能够解释这个形象人脑会给它加一个字幕在下面,就是对它进行描述和画像,去了解它在这个网络里面有什么样的指证。第一级别是看到颜色,第二级别是看到不同的内容,就是基于颜色有更高级别的认知,更上一级能够看到有不同的物体,最后你就能够对它有一个总体的画像和认知,到了最高级别你就知道它是什么,就是对它有一个抽象,在你的脑袋里面有一个抽象的萃取,这就是我们对卷积层级网络的回顾。 基于我们对它的架构分析,基于卷积网络,能够更好地萃取不同层级的信息产出一个结果,用更加精准的方法达到产出的结果。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汽车是怎样在街上进行行驶证、进行判定。这里面我给大家展示一个原理图,在右上脚,这是一个卷积网络,在这里面它得到了微调,会微调来集合它的学习目标,能够基于不同的节点建立起来。在这里面看到信息不问上升或信号不断衰减,或者信号不断增强,这个网络也会进行调整,进行流量的处理,这都是基于不同神经节点的联系。可以看到这里面汽车启动了,如果它不能捕捉这个线路的话就会发生碰撞。当这个汽车可以自主学习的时候,网络可以被训练,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可以被训练,能够让汽车知道怎么做下一步的决策,不会发生碰撞。因此需要一系列的学习成果的生成才能进行这个系统的训练,这个车的系统得到训练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碰撞的测试。每一次尝试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个网络都会重新得到构建,参数不断变化,因为周围的环境不断变化。这就是通过变化的环境不断收取变化的信号,无论是增强还是衰减。对于这些颜色的认知,颜色是加深了,就是对它进行算法的处理,哪些信息是有用的,哪些是可以过滤的。可以看到最后经过训练之后,这个汽车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知道怎么样识别网络里面需要它注意的东西。就像我刚才讲到的,这已经是14次迭代,经过14次卷积网络的迭代之后,汽车就知道了怎样应对这个路况。这很好地说明了深度学习架构可以怎么样被训练。这里描述了这个训练的过程,没有撞对不对。这个汽车一往无前地沿着个路径行驶,可以看到这个绿色的车自控性非常好、非常简单,能够通过多轮的需要和训练,经过不同的计算网络的运力和卷积网络适应更加复杂的架构和网络。 我们在开发这一系列人工智能应用的时候,我们会考虑不同的框架,包括非常著名的在大学里面进行产学研结合研发出来的框架,能够基于这些框架进行自身的应用程序的研发,使用卷积网络架构来做到这一点。这一系列的AI可以应用到哪些领域呢?我们是否已经蓄势待发把它用在一些具体的场景里面。我刚才讲到了语音识别,包括在社交媒体零售里面的聊天机器人。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就是有一些人会打客服中心,可以看到客服中心的人越来越礼貌、越来越耐心,如果你通过电话拨入,它们会非常耐心,为什么这些客服会这么耐心礼貌?因为它们是客服机器人,而不是真正由人类来做。包括AI也可以应用在自动驾驶之上,这是我们的机构所研究的动向,我们进行了语义识别,使用大规模的网上课程,包吸引了450万名线上的学习者。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语义和文本,也就是老师的讲课能够进行自然语言的识别进行字母的翻译,能够吸引不同国家的学习者。所以有图像、有文本,我们可以使用这些自然语言识别来翻译帮助线上的学习者学习,让他们能够自动地了解这些文本的含义,这对于AI的应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进步。我们已经很好地把AI和深度学习结合在一起。另外就是医疗影像社别,一般人看不懂医学影像,但是机损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阐释这些医学影像会带来什么结果或病症。这就是基于卷积网络、层级网络能够帮助我们做到的事情。这些使用AI来做,帮助我们节省能源,可以训练机器,而不是训练人。所以我们如果没有很好地进行训练,就不能大规模展开,所以我们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进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网络更好地对结果产出有一个精准的预测。能够基于我们有限的资源去做。我们觉得二元网络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点,我们发明了多媒体自动化分析,可以使用在很多领域,包括医疗健康领域,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对于CT/PTE扫描以及超声波仪器进行报告和分析,这样就能帮助主治医生进行判断。这是脑肿瘤的识别,能够识别里面的病灶。我们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识别更好地进行判定,而不需要过于人工的干预,能够让个机器罗列人的病症和原因,作为辅佐人类的手段。另外是在心脏疾病的应用,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领先了,把二元神经网络用在实际的应用场景。尤其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使得温室气体排放,使得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我们在机器运转的时候要注重生态友好。德国有一句话是绿色IT,我们要评估这些机器不是说它们的功劳有多大,而是能耗是不是非常友好的机器或仪器。 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网络,这个网络并不是我们之前讲到的现在的深度学习网络所拥有的,但它是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迭代而来的。我们刚才讲到的二元神经网络,包括数学逻辑的分析,还有其他非常复杂的一套生态系统,也有其他多重的应用。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在哈索-普拉特纳数字工程研究院,我们可以记住我们这个研究院的名字,我们学院一直希望能够更好地收集数据进行研究。AI也能够应用在艺术另面,这是我们的办公楼,你能够看到这是研究所主要的楼宇,但是我们希望以油画的滤镜效果来呈现,这是梵高的星空图,如果我们把这个星空图结合到我们实际的大楼里面,就有了以下的效果。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像换一个滤镜一样,我们只要训练了这个网络,并且有很好的输入,输入原来的艺术作品,同时输入梵高的艺术作品的参数,结合这两个照片,网络会自动学习这个艺术照片和这个照片之间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可以看到可以应用到其他照片的再创造里面。谢谢大家的聆听。[详情]

约瑟夫·斯发基斯:无人驾驶系统是否值得我们信任?
约瑟夫·斯发基斯:无人驾驶系统是否值得我们信任?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2007年图灵奖得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工程院院士约瑟夫·斯发基斯出席“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主题论坛并演讲。 约瑟夫·斯发基斯表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革新,机器会不会取代人,机器会不会严重地入侵到人类的世界,我们怎么样去使用这个新的技术,去驾驭它而不是被它所控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步骤,而不会说过度地沉迷于人工智能,当然在自动驾驶的系统未来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取决于许多的因素,我们怎么样去信任这些系统,怎么样去减少对它的依赖。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再次来到这里,再次来到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那么现在就开始我们的演讲,今天要跟大家谈的话题是无人驾驶系统是否值得我们信任。我要谈这个系统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实验室,就在关注到了它的无人驾驶系统,我们希望在深圳也能建立这样一个实验室。众所周知,这个无人驾驶的系统非常重要,物联网也非常重要,我就不跟大家多作解释了,我们现在有几百万台电脑,他们都是连接到平台上,这个平台可以整合相应的服务和系统,这样的话能够利用他的数据挖掘资源,对于分析师来说,物联网现在有几大挑战,或者说它有几大困难。一个就是我们右边的这个图,就是人类的互联网,它是交互性的,我们能够提出一些要求获得一些服务,这是我们之前的人类的互联网。 但是今天,我觉得我们提出的是工业互联网,是一个非常自动化的物联网,比如说现在我们由人控制电脑,它会执行不同的功能,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讲的工业物联网。 这就是我们下一代的无人驾驶系统、自动化系统,这个系统会逐渐地替代人在生产当中的因素,这里要跟大家强调的是自动系统会非常地重要,因为它会去取代人类的作用,有的时候这个系统也会失去控制,所以它需要的是一种非常宽泛的智能,我觉得它需要跟我们的愿景结合起来,跟这种AI结合起来。必须要去应对不同变化的情景及我们提出的一些新的目标。它要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当中运行,所以这样的系统要跟人类进行合作,我觉得它是一种共生的系统和共生的自动化。但是我们现在要达到这个零件要求还是有些限制。 首先我们就是一种学习赋能的元素,我们不能够去确保这方面有相应的技术和技能。今天网络基础设施的可信度非常低,比如说会有很多安全性的问题等等,还有,这样的一些环境非常地复杂,比如说我们之前提到的无人系统,就是在复杂的环境当中难以进行招架,大家都知道,有类似的故事。还有每个国家经济条件也不一样,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在内。 接下来要给大家讲的是对于无人车来讲有非常重要的一些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之前是在航空航天行业和铁路行业工作了几年,也关注到了相应系统的开发,比如说我们要去开发航天系统的话,那我们就是要通过设计获得安全这样一个概念,但是无人车却没有这样的一种做法。他们所采用的就是这种黑箱子,机器学习,端对端的方式,这样的话安全性就不是特别高。所以这样的标准并没有运用到无人车当中,这样的话无法能够保障无人车的安全性。我的问题就是说这样的一种体系是否可信赖,我觉得这是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 在今天的环境当中,我们这种可信性以及这种无人驾驶汽车信息系统的可信赖度我们今天在媒体上讨论得不多,有很多的人之前对此非常乐观,觉得用无人车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觉得马上就能够把这个无人车开在路上了,比如说艾伦马斯克,他是特斯拉的CEO,他之前给我说过这样的话,也就是在2015年的时候,他说无人车马上就要来了,我觉得肯定不是这样子,我们还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才能够实现无人车的上路。 首先要跟大家强调的一点就是现在我们有一个差距,我们这样的一种系统,它的知识还有很多的差距,我们现在要建立的是一个自动化的体系,我们当前的挑战就是要有一个非常可信赖的无人驾驶汽车的体系。今天有很多无人车,他们的制造商都用端对端的机器学习的方式和技术,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会使用很多的这种神经网络的元素,他们会有很多传感器来处理信息,我们也会提供相应的理论,但是我们也不太知道这个系统到底是怎样进行运作的,也没有保障,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一些科学和工程的基础来帮助我们,所以我们很难有一个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驾驶体系。 在下午的演讲当中,我要跟大家先讲一下自动化和无人系统是什么意思,我们都知道自动化的一些自动系统,也有这种自动的摆渡车,有些机器人也可以完成,我们在讨论机器人汽车,对他们来说技术难点是什么呢?大家知道这些系统有自身的运营环境,所以也会有一些术语,比如说代理1、代理2,还有他们的一些运营的环境,对这些无人驾驶汽车来说,他们的运营环境要在他们完全的掌控之内,这样的话他们要应对的环境都非常复杂,系统的目标是要实现安全和流动性,但是每一个不同的代理商有他们自己的一些目标和法则。比如说你在深圳开车,你经常会去香港,但是问题就是说我们如何去妥协我们独立的驾驶员的目标跟我们公共安全的一些目标。 我们可以从五个不同的系统来进行比较。这五个系统包括了自动驾驶和(航欢器)来说,我们可以进行控制器的设计,比如说对于其他的,不同的过滤器和稳定的设置也可以进行微调,在这里面从数据上来说,我们很难看到哪一个设置会更胜一筹,因为在这里面,我们首先要经过一些实时的线上数据的收集,现在的问题主要是说对于一个自动驾驶的汽车或者是机器人驾驶的汽车来说,要非常小心,所以在这里面就有不断增加的复杂性,在这个自动化和自主控制里面需要达成一个平衡,在这里面出现了一些挑战和掣肘。 现在我想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这里面讲到自主性的媒介,它预示着一个系统,包括从环境里面通过传感器收集信息,包括以下两个基本功能,第一个是对情景的意识和判断,他可以从传感器里面收集一些数据,能够对周围的实体环境进行感知,产生观感,并且有一些信息的反馈和回溯,基于信息的意识和敏感度来产生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一旦我们有了这个情景的意识,你就知道怎么样采取一些决策,什么叫做决策呢?在这里面就是说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承担什么样的角色,通过这些角色,你就知道对一些功能做一些预判。 在许多的例子下,我们也希望能够让这些媒介能够创造生成一些知识,在这里面我就不一一去罗列了,其实产生这些知识是我们让这个媒介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要有自我意识,就是说能够了解一些新的概念、新的情景,不然的话就不够有自我的调整,没有自我调整就不会说是一些新的环境,这就是我们对所谓自主性的定义,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高度的自主性,这一张幻灯片里面总结了五个自主性的五个功能,包括了反应、决策、规划、自我意识等等诸如此类的因素。 如果我们把这一个特征化的描述视为功能化的特征描述,在每一个功能里面,在每一个领域都使用传统的技术或者人工智能AI,问题就是怎么样把这五个功能能够化整为零地去应用,我觉得在未来,我们应该会面临到一些协作,希望能够在人和机器之间实现人机的协作,而这人机协作也是之前科学家所预示的,包括所谓自主性、自动化之间的应用,包括应用在车的一些行动器里面,还有其他的应用,能够达到第五级,第五级是完全的自主化,没有任何认为的干预。现在我觉得对于自主驾驶来说,很多时候我们还处于第三级别,没有达到完全的自主化。 对于我来说,这个挑战并不是说明天我们要由谁来生产这种自动驾驶的汽车,挑战就是怎么样在第四级那里晋级到第四级,从而跃升到第五级,第五级是最理想的最高级别,现在我们要促进人和机器的人机互动,人机交叉,这就是我想描述的。这里面我描述了五个功能,其中的一个功能是非常地完整,能够由机器去胜任,其中的一些功能是人的操作,问题是你怎么样能够在人和机器的操作当中找到泾渭分明的界限。 时间差不多到了,最后我想总结一下我刚才的发言,未来将会何去何从呢?其实我们在总结过去的过程中,尤其是过去三到四年里面的发展,我们已经充分见证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制造商,他们都纷纷地跃跃欲试,希望能够参与这些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其实现在他们的态度得到了修正,或者是说在某个角度上面进行退缩了,之前我见到了因特尔负责自动驾驶技术的负责人,他觉得现在有很多的技术是没有能够得到人类完全的研发和驾驭。就是说现在还是任重道远,这就是关于自动驾驶的第一点,其实自动驾驶也引发了许多技术,是不是有一个提议,传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结合,这个结合点的解决方案还没有找到。我觉得人工智能还有一些传统的基本模式、基本技术应该实现整合,但是这需要更多的研发,我们不能够在两者当中取一点,而是两者结合。另外我们希望准备好过渡期,能够让过渡实现更为顺畅平顺,从传统的技术再到完全的自主化。 其实我们刚才讲到完全的自主化是非常高的一个级别,完全不需要人去干预,也是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我们刚才讲到人机交互界面的提升是一个前提。另外,可以使用一些显行的技术,还有人类需要隐性的技术,问题是怎么探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在美国会有一些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立法要求,现在这些立法也在不断修正,背后的理念就是希望能够让这个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而不是反过来控制人。 在今时今日,其实我们在研发这些技术的时候,如果我们购买了一个有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个汽车,他应该有个自动验证,比如说特斯拉会说,我们所有的车都经过了自动驾驶的验证,他得到了某一个自主性,所以这是一个工艺上的认证。 第四点,我想总结的是未来会怎么样呢?我们也应该依靠公众的自我意识还有社会责任,比如说我们会不会让机器来为我们做一些关键的决策呢?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充分地讨论,由社会各界来共同参与。 这一个问题的结果不应该由一个公司或者一个行业,而是应该由社会全局去参与,能够让不同的界别都有权重、有比例地去参加,因为没有一方能够去判定技术能够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这也是美国现在的一些思潮,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在推动自动化的技术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 最后我想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革新,机器会不会取代人,机器会不会严重地入侵到人类的世界,我们怎么样去使用这个新的技术,去驾驭它而不是被它所控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步骤,而不会说过度地沉迷于人工智能,当然在自动驾驶的系统未来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取决于许多的因素,我们怎么样去信任这些系统,怎么样去减少对它的依赖,所以应该能够让这些研究更为客观、科学,能够充分地知会世界各地的演讲,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请各位包涵。[详情]

王新然:车路协同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建设智慧交通
王新然:车路协同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建设智慧交通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华为车联网解决方案副总裁 王新然出席“未来科技峰会”交流会并演讲。 王新然表示,车路协同就是利用无线技术,传感及感知技术获取到车辆和路的实时信息,然后在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进行信息共享互动,从而实现车与路的智能协同决策和控制,进而提升交通效率、驾驶安全,最终实现自动驾驶。自动驾驶的商用还面临很大的困难,今年,中国公路协会提出了智能网联道路系统的分级定义与解读报告,这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车路协同的发展,也是当前的整体趋势。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新然:我来自华为公司车联网解决方案部,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车路协同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使能协作式智慧交通”。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车路协同?就是利用无线技术,传感及感知技术获取到车辆和路的实时信息,然后在车辆与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进行信息共享互动,从而实现车与路的智能协同决策和控制,进而提升我们的交通效率,提升我们的驾驶安全,最终使能我们的自动驾驶。介绍了车路协同的概念,那我们来看一下当前整个业界关于车路协同的进展和理解。对于自动驾驶大家都有很多印象,这个概念以及技术已经发展十来年了,在2016年美国SAE把自动驾驶分为五级。目前的L2已经成熟可商用,但是L3和L4的商用还面临很大的困难。虽然从一些实验示范的角度来看,它已经接近商用,也就是解决90%以上的问题。但是实际上真正要去商用的话,最大的困难其实就在这后面的10%、1%,甚至是0.1%,差一点问题都不可能商用。为了更好的协助解决这些困难和挑战,美国交通部在今年提出了智能网联的概念,就是不仅仅利用单车,而是靠车跟路一起实现。与此同时欧盟经过这些年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研究和发展,今年也提出《支撑自动驾驶的基础设施示范》即ISAD规范。也是在今年,中国公路协会也提出了智能网联道路系统的分级定义与解读报告。这里都是为了更好的促进车路协同的发展,也是当前的整体趋势。 总结前面的这些规范、标准以及对车路协同的理解,我们可以把车路协同划分成以下几个等级。0等级就是通过物理的指示规范交通,也是当前大多数道路的现状;当然现在也有很多道路已经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了,就是实现道路的数字化,道路数字化可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对道路静态信息的数字化,另外一个是动态信息以及协同感知信息的数字化,这个阶段更多的是一些单向的信息发布和简单的共享互动;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互通还不够,为了使能自动驾驶,最终是需要车辆对车辆周边的状态,以及路的状态能够做及时的双向沟通的,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困难和冲突的时候,才知道怎么去做协同的决策,或者最优的决策,这就是最终车路协同要达到的一个能力,去更好的促进智能网联的发展和智慧交通的发展。当前产业链处是处在信息共享的阶段,同时基于车路协同的一些辅助驾驶关键技术在逐步进入一个成熟商用期。未来5年,车路协同将从信息共享/协同感知这个阶段,发展过渡到可以实现协同决策的阶段,这是关于车路协同的一个等级跟未来的一个发展节奏。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车路协同的目标,最终目标是构建“协作式智慧交通”,使能“协同式自动驾驶”。协作式智慧交通是最终目标和一个基础,这是一个大的范围,那协同式自动驾驶是智慧交通的一部分,是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要聚集的目标去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的。我们怎么去达到这些目标呢?所有业界同行跟伙伴都在聚焦三个问题,即怎么提升驾驶安全,怎么提升交通效率,怎么使能自动驾驶?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要解决这些问题的道路还很长,这就要求我们要脚踏实地的针对具体场景一个一个问题的去解决。后面我会介绍华为聚焦在这三类场景,尝试和探索解决了哪些场景的哪些问题。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华为的车路协同是什么?大家知道,面向未来的智慧交通和智能网联汽车,设计的产业链很长,伙伴很多,要达成目标,靠一家公司是无法完成的。华为公司我们擅长的是在ICT层面,那我们就希望用ICT技术去使能这些能力,聚焦擅长的领域做好自己的事情,同产业链伙伴一起去共同使能聪明的车、智慧的路这些目标。关于ICT能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传统的通信方面,就是怎么打通车端、路侧以及云端的通道,使它可信、可靠,这是通信能力。第二个是感知能力,就是获取车辆和道路信息的能力。第三是利用Cloud&AI的能力去协助我们道路管理者,协助我们的运营公司,协助我们每一个人更好的提升驾驶安全,提高交通的效率。也就是说华为的车路协同是聚焦在ICT使能未来出行、使能聪明的车、智慧的路。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华为的车路协同的主要产品分类,一个是最基本的芯片模组,当前我们已经发布了面向4G的LTE-V芯片模组,这里面最关键的技术就是PC5和Uu通信,可以实现车与车,车与路的联接和通信,PC5可以实现车车直接通信,就是不经过云端的中转,不依赖于路侧RSU设备这样应用就会更广泛更直接;Uu通信呢要经过服务器的中转,要依赖于路侧设备。第二来就是面向车端的产品,我们有OBU、T—Box;第三年类就是面向路侧的RSU设备,当然,面向路侧我们还有摄像头和雷达等设备;最后是面向云端的车联云产品。 再看看我们面向通信的主要产品路标,我们在2018年底发布了基于4G的LTE-V2X芯片Balong 765,接下来我们在2020年将发布基于5G的Balong 5000。支持LTE-V的模组和T-BOX我们在今年会实现量产以及商用;另外,路侧的RSU设备,在今年5月份我们已经商用,在很多示范区和高速路都实现了商用部署。 除了面向通信的产品,还有刚才说的我们的车联云产品,大家都知道华为公司不做应用,但我们可以帮助业界的合作伙伴去更好的开发这些应用。怎么帮助伙伴更好的,更快的开发那些应用呢?首先是基于我们硬件能力,不管是智能计算的算力还是我们的网络转发能力,都是基于我们自己的自研芯片,以及基于华为的硬件平台实现。同时我们在面向AI的技术能力上,也开放了很多能力,比如算法、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网络流处理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开发了一些最关键、最基本的一些模块,利用这些计算能力和云平台帮助伙伴去快速的开发所需要的应用。 前面讲了通信能力,感知能力我没有特别介绍,也介绍了云能力,那之后是不是可以规模运用了呢?里面还有关键的一环,就是安全。大家对速度与激情8里的场景还记忆犹新吧?路上的智能汽车被黑客劫持,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事故和混乱。这个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那这个情况怎么避免呢?那就需要建立一个可信、韧性、保护隐私、融合高效的安全架构。在安全可信方面,华为公司在很多方向上均在构建这个能力,面向车路协同我们这一块已经建起了这个能力。上个月刚刚完成的四跨活动中,华为的云安全Server同很多的业界伙伴实现互通跟统一的安全认证和管理。 前面介绍了我们的一些方案跟我们的安全架构,现在我介绍一下刚才说的三类场景我们所做的一些事情。首先在无锡,是全球首个城市级的车路协同示范项目。在220平方公里400路口实现了规模的验证测试,针对18个场景和29个合作伙伴共同实现。这里面实现这些东西很多是面向智慧交通与智能驾驶最终的目标的,是远期的目标,大家感受可能还不明显,那近期我们在做一个让大家能直接感受的项目,即智慧公交或者叫精准公交。这一块是利用我们车路协同整体方案,结合城市的公交优先道路,以及公交绿波引导技术,还有云端的一些能力实现的。这个项目的目标就是想实现大家将来坐公交能像坐地铁一样准时、安全、高效。这个在无锡已经有一个示范线路做了。 然后面向高速,延崇高速,是交通部面向下一代智能公路,以及北京面向2022年冬奥会的一个条重点建设的智慧高速。面向高速公路,道路管理者以及道路使用者,最关注可能是交通安全和交通效率。围绕这两个方面,面向两客一危和自动驾驶的场景,面向编队行驶,物流自动驾驶等等场景,我们同合作伙伴做了尝试和探索,同时也表明在二次事故预防,匝道汇入汇出,精准定位,路况感知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体现。 最后一个场景,面向园区我们有自动泊车,大家在一些电影和新闻里面看到的自动泊车场景,还都是一些示范,是基于单车智能的技术来实现的,虽然单车智能自动泊车技术在示范里面已经比较酷了,但是面向商用还不行,还需要场侧的配合,在场侧不仅仅是技术端的需要,还有商业闭环上的需要。华为的场车结合自动泊车方案,利用车路协同的相关技术,来解决单车智能无法无法解决的困难,从而实现自动波车真正商用。我们的目标是在明年让大家在一些城市的机场或大型商超体会到这种场景。 前面讲了华为的车路协同方案和一些近期的具体场景案例,我们再来看一下今年的整体环境。今年在国家政策和产业链的投入上均已全面提速,四大标委合作,落地了很多行标,很多行标也已经或即将上升为国标,同时正式发布了5.9GHz的V2X专用频段,并在上个月完成了四跨互通测试,为明年的LTE-V规模商用奠定了基础。 最后,我们希望同产业链上的伙伴一起,共筑良好的产业生态,共同迎接面向未来的“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的时代快速到来。[详情]

张胜:智能语音交互与机器人服务渐入佳境
张胜:智能语音交互与机器人服务渐入佳境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灵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张胜出席“未来科技峰会”交流会并演讲。 张胜表示,人类的语言和知识是开放性的,在这种开放性的背景下,让机器达到完全正确响应人类对话,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情。所以自然语言处理才被比尔盖茨称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另外,在限定域下响应度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就可以做到比较高的响应度,用灵聚的数据举例,目前可以做到99%以上。例如回答医疗服务的问题,进行语音交互的知识问答游戏等等,目前都可以做到高可用的响应度。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大家好,非常荣幸和大家分享我们观察到的智能语音服务的发展趋势。我本人在2013年创立广州灵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我也是广东省游戏产业协会的秘书长。 自创办以来,灵聚一直在坚持NLP底层技术研发,目前灵聚公司是拥有NLP核心技术的智能语音服务方案集成商。简单来说,机器人与人的对话是不是够聪明,准确响应度如何,其实就是由NLP技术决定的。灵聚一方面提供通用NLP技术对外提供赋能服务,比如华为、思必驰等平台以及软银、优必选、康力优蓝、穿山甲等机器人;同时灵聚也在打造服务垂直场景,使用Super  Skills的方式,实现跨平台、跨终端,最终形成生态。在这一方面,灵聚也在与BAT、米等各大平台进行合作,目前在医疗、税务、教育等场景推动落地。 在正式分享之前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这是知名度很高的机器人索菲亚,最近一个科技展上又报导了它。 视频看完了,大家通常会惊呼,这个机器人这么聪明吗?那么索非亚到底怎么回事?真的那么厉害吗?索非亚最厉害的是面部表情控制。刚才那段视频其实在最后主持人有讲到:今天我们所有的对话其实是预先设定好的,但是大家都没有注意那句话,结果很多人误以为索菲亚特别厉害。 另外,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到一些推销电话,听了好半天,才发现原来是一个机器人。这类机器人大多是用了一点关键词加上预先录好的录音。所以人反问几句话马上知道它是机器人,不是真人。 当前技术和市场环境下,人工智能还做不到真正自如的对话,尤其是机器人还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我们目前在落地智能语音服务场景的时候会遇到很多掣肘的问题,现在我们来看看当前的技术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 首先我们明确机器人的概念,机器人不一定有硬件本体,它可能也是虚拟的形象。例如它可能是手机的智能助理,它的载体也可能是一个音箱。 第二,机器人智能语音服务不是机器人硬件终端,其智能是由背后的“大脑”产生的。而这个“大脑”通常是在服务端。目前NLP技术需要依赖大量的数据和算法,知识图谱和深度学习训练的数据都非常大,开放域通用NLP的数据量和计算模型数量更加庞大,所以一般无法在算力较小的终端芯片中运行,也正因为如此,“大脑”也常被人们称为“云脑”。不过,在特殊行业应用中,我们可以把云端的能力固化到本地局域网的服务器或者是PC上,这是离线本地化交付。 第三,机器人不是无所不能的。现在的企业用户越来越务实的认识到机器人擅长:重复性的工作和人无法做的工作,比如一些危险的工作,也例如安防巡逻工作,或者是7×24小时的不间断客服工作。基于这样的务实认知,才有现在更加务实和广泛的商业落地场景。 那么从技术角度出发,目前的NLP技术到底能实现什么?从我们自己的实验数据分析,首先在开放域对话中,机器的真实响应度接近50%。人类的语言和知识是开放性的,在这种开放性的背景下,让机器达到完全正确响应人类对话,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情。所以自然语言处理才被比尔盖茨称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另外,在限定域下响应度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就可以做到比较高的响应度,用灵聚的数据举例,目前可以做到99%以上。例如回答医疗服务的问题,进行语音交互的知识问答游戏等等,目前都可以做到高可用的响应度。另外从技术上来讲,还有另外一个词汇,叫做多轮交互,通常是指人类与机器人对话所能达到的对话轮次。从理论角度,多轮交互无论是开放域还是限定域都可以做到无限轮次,但是人的心理体验不同,不一定能进行无限轮次。比如,在当前开放域对话测试时,用户和机器人对话20多轮之后就不想说话了,因为随着聊天的推进,用户会发现交互的内容在兜圈子,或者机器人发起的话题引不起用户的聊天兴趣,用户就终止对话了。因为目前机器人,还不能从语音语义和视觉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的情感,而对话通常是以情感作为支撑的,所以目前在通用的开放域对话下,多轮对话做的并不够好。当然在一些任务型场景下,多轮的对话就可以支撑用户完成一项任务,例如灵聚可以通过任务型对话,在用户不看屏幕的情况下,呼出电话、发出短信。 在智能语音服务能力方面,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做很多事情。早几年大家都想拥有一个像科幻电影中的机器人,但以目前的软硬件技术目前还做不到。但是,当行业内的需求开始务实之后,我们发现很多领域已经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了。比如说,刚刚提到的生活助理可以帮你呼出电话、制定提醒,在一些商务场景中,机器人可以提供迎宾、讲解、导购、推荐、客服服务等。 通过开放域加限定域的组合,目前已经可以在垂直场景中做到比较好的体验,尤其是可以在局部替代人工的工作。这里有一段视频,是展示实际的点餐案例,大家可以先看一下。从视频中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能力:第一,一句话包含多个意图,甚至相反的意图,机器都可以理解,例如:给我来两杯咖啡,一杯要冷的一杯要热的,冷的要拿铁,热的要卡布奇诺,算了拿铁不要了;第二,通过配套的CMS系统,餐厅服务员可以自己修改菜单内容,不再需要有技术公司进行训练,这样就方便大规模的普及应用。像这样一些服务技能可以同时ToB和ToC,比如我们做的医疗服务技能也是如此。 另外在机器人的情感表现力方面也取得一些进步。比如像阿里和百度的TTS现在都支持SSML标签。通过人工大脑分析语境和输出内容的语义自动插入SSML标签就可以控制语音合成的效果了。这样,语音合成不再是单一的语速和语调,而是根据语境和语义有不同的节奏,甚至是自动配背景音乐。接下来有一段视频,朗读诗词时的背景音乐都是TTS自动合成进去的。未来这样的技术会使得我们机器人的情感表达更丰富。另外,在高噪声环境下的语音识别一直是很头痛的问题,目前通过非等距MIC阵列+机器视觉成功解决了高噪杂环境的语音识别问题,也使得智能语音服务的场景可以更广泛了。 对于未来的趋势我们也有一些观察,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就是超级技能的生态。从亚马逊开始,国内的阿里、华为、小米、百度、腾讯、讯飞都在构筑自己智能开放平台。这些平台都采用了技能的方式,允许第三方服务商发布技能。但是这样发布的技能又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它没有实现跨平台跨终端的服务。包括基于平台本身的能力所研发的技能,它的服务能力非常有限。所以Super Skills就显得很有必要。Super Skills具备两个特征,第一,一个技能里面包含多个技能、能力,可以更完美的解决场景的服务需求;第二,它打通了各个不同的平台和终端,甚至连B端和C端都打通,比如灵聚最近推出的智慧医疗服务技能。将来就是同时使用天猫精灵音箱和百度音箱的人实际是可以互通他的个人数据的。 第二是轻量级的智慧服务。此前许多智能语音服务需要与业务系统深度对接,遇到实现难度大、交付周期长等诸多问题,主要是想一步到位解决问题,但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整体处于初级阶段,还在快速发展,现阶段不可能一步到位解决所有问题。打造高性价比和快速个性化的轻量级智能语音服务集成方案可以在很多场所替代人,因此更容易大规模普及应用。 第三在智慧养老和智能家居方面的趋势。我认为未来大屏幕电视机可能会成为智慧养老的一个真正的智能控制中心,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机器人。因为在电视机上的虚拟人既可以成为老人的孙子形象,也可以是老人当年梦中情人的印象。通过电视和分布在屋内多处的语音交互控制模组可以控制全屋,而全屋各个设备不需要全部装上主机和屏幕。此外还可以跟老人的智能手表进行协同控制,并且可以实现控制权自动交接等等。 最后,对于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多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便捷的同时我们将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用户隐私与更加优质的用户体验之间的矛盾问题。这个问题需要所有从业者一起思考如何平衡这个矛盾。谢谢大家。[详情]

邵喜斌:不断创新提升技术附加值 保持企业健康成长
邵喜斌:不断创新提升技术附加值 保持企业健康成长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京东方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邵喜斌出席“未来科技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交流会并演讲。 邵喜斌表示,创始人王东升提出的显示产业生存定律指出:如果要保持显示产品价格不变,必须每36个月让技术、性能提升1倍。对于标准产品来说36个月的价格要下降到原来的50%以下,这个周期还在不断地变短。为了让企业保持健康成长,就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提升技术所带来的附加值。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主办方的邀请,今天我带来的题目是京东方显示与传感事业的介绍。京东方本身也是中关村科技园园的成员之一,我们在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科技园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谢。今天我发表的内容也是与京东方在显示与传感创新方面的相关内容,与中关村创新精神的相契合。大家可能都知道显示和传感是京东方的主要业务。可以看到显示器件从CRT诞生以来经历了将近100年的时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新型显示技术。大家熟知的就是CRT、DLP、LCOS、PDP 等等,目前为止能够在市场上成为主流并发展壮大的是TFT-LCD和AMOLED,CRT和PDP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其他的显示在市场占了很少的份额。液晶显示成为最主流的显示技术。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1993年创始人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从2003年通过收购韩国的现HYDIS开始进入液晶显示领域。2005年在北京建设了第一条G5.5代线,到2017年我们投产了第一条柔性OLED的产线,去年全球最大的G10.5 TFT-LCD 产线在合肥落成投产。这是京东方在过去25年当中成长成长情况。在25年当中我们的营收成长了1000倍。 京东方为什么在过去十几年中能够取得这么大的进步,最重要的是对技术的尊敬和创新的坚持。在2005年我们建设第一条产业线,液晶在显示领域的渗透率率达到50%,但是中国液晶的显示市场还是一片空白。2018年全球的液晶市场在显示领域的市占率超过了97%,而京东方在全球的市占率达到了20%。在产品上在这10几年当中也有多代产品的演进,以手机为例,分辨率从WVGA、到标清、高清、4K,尺寸上也从2寸、甚至1.7寸到目前主流的6寸。触控技术从早期的键盘到现在指纹的集成。到大尺寸方面尺寸也在不断地增大,京东方已经有获得吉尼斯记录的110寸的屏。京东方在下一步的技术创新的指导战略就是“8425”,8是推广8K、普及4K、替代2K,利用好5G技术。 在过去15年当中,全球的人民收入上升了50%,中国在过去15年当中人均收入可能是上升了5倍。但是电视的价格从2005年2000多美元,下降到到目前的200美金,价格变为原来的1/10。如何使产业继续健康发展,BOE 的理念就是对技术的尊重和创新的坚持。研发投入在过去15当年成长6倍,无论盈利与否一直保持7%的营收投入研发,2018年BOE 专利PCT排名位于全球第7位,IFI排名位于全球17位。我们可用的发明专利超过了7万件。自到2019年1季度开始,我们持续在5个传统领域,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监视器和TV都达到全球市占率第1。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持续创新呢?创始人王东升先生提出的显示产业生存定律指出:如果要保持显示产品价格不变,必须每36个月让技术、性能提升1倍。对于标准产品来说36个月的价格要下降到原来的50%以下,这个周期还在不断地变短。为了让企业保持健康成长,就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提升技术所带来的附加值。BOE在显示产品包括显示和传感4大模块,1是液晶,2是OLED、3是传感,4是微显示。BOE液晶的核心技术是ADSDS广视角技术,它的优点非常多,透过率高、省电、视角好。ADS 技术在液晶显示领域广泛使用,全球手机屏有92%使用了ADS技术,或者是类ADS技术。但是在TV领域全球只有京东方使用了ADS技术。对液晶电视还要持续不断地提升效能,随着5G时代的到来,8K成为下一代最重要的技术。BOE已经应用ADS技术开发出55寸到110寸全系列8K的产品。 我们在液晶方面开发出了和OLED同样画纸的电视产品,即BD CELL 技术,它的成本比OLED要低,性能比OLED要好。对于液晶来说背光技术也是液晶进步的重要方面,比如说把量子点技术和MINI LED整合也可以带来非常震撼的显示效果。明年1季度我们会推出使用自然光源PAD教育产品,一方面可以保护儿童的眼睛,另一方面待机时间可以大幅度延长。我们还推出了防窥的产品,可以实现防窥与广视角的一键切换。人们OLED依然有美好的期待,在色彩表现方面、画质方面该有很多期待的东西,特别是柔性所带来的应用改变。包括可折叠、可内折、外折、可卷起等等。BOE的OLED的全面屏和折叠屏已经上市,未来还可以应用到车载的内饰,需要有特殊的曲面,OLED的柔性非常契合和车载空间相适应。当然,柔性就会有很多的应用的可能。在传感方面,我们应用FPXD技术取代x光的胶片,而且X光辐射的剂量是现有的X光片辐射的1/10。我们利用液晶技术也可以做成针对5G信号的天线。在微显示方面比较热门的VR、AR。特别是在VR方面提供的液晶屏,最高可以超过1500PPI,在AR领域提供了一条Si基的OLED品线,可以提供5000的PPI以上的产品。微显示技术可以带来很多的应用场景。从以上这些技术可以总结出我们拥有20多个器件技术的平台,拥有30以上的工艺平台,这些平台技术进行整合,完全可以有机会创造出让消费者更满意的产品。 技术创新也要持续不断地增加产品价值,就是要和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云、大数据)整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多的应用场景,更多应用价值,让消费者更加喜爱的产品。创新一方面在显示技术上进行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在各种应用上的创新,我们要整合芯片、软件和其他物联网相关的技术。以上就是我们关于京东方的介绍,谢谢各位[详情]

李懋华:接受并利用人工智能 让人工智能实现关键一跃
李懋华:接受并利用人工智能 让人工智能实现关键一跃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李懋华出席“未来科技峰会”交流会并演讲。 李懋华表示,BCG对各个行业AI的影响进行过预测调研。它的影响是两个维度,一个是对行业本身的生产或者制造流程的影响,另外一个是对产品和服务产生一些影响。5年之后所有的行业都将经历一个变迁,人工智能将对该行业的流程和产品服务产都生深远的影响。对行业创业者来说,如何接受和利用人工智能,让它接受的程度来的更广泛,发展的速度更快,这是我们今天的课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刚才各位嘉宾跟大家分享的精彩演讲,今天下午我给大家汇报的一个主题不像刚才各位嘉宾讲的那么技术化,我讲的是商业化的课题。怎么把人工智能的运用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如果说AI试点运用是相当于从0到1如果已经达成的话,我们怎么从1走到1000。 BCG对各个行业AI的影响进行过预测调研。它的影响是两个维度,一个是对行业本身的生产或者制造流程的影响,另外一个是对产品和服务产生一些影响。大家会发现5年之后所有的行业都将经历一个变迁,人工智能将对该行业的流程和产品服务产都生深远的影响。对我们行业创业者来说,我们如何接受和利用人工智能,让它接受的程度来的更广泛,发展的速度更快,这也是我们今天一个课题。怎么实现关键的一跃。为什么发展人工智能刻不容缓?大家也说了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为什么现在的时期是谈这个话题最关键的时期呢?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深层次的现象。比如过去人工智能的应用还停留在数据世界的话,比如讲高级预测性的分析做商业的决策,我们在数字化营销方面做的精准推荐和精准的定位。以及在我们生产制造,交通物流里面等等。这一系列的人工智能的运用,我们还讲成是一些数据世界的应用。因为本身AI对人的影响没有那么直接,没有直接到我们人的一些生活。现在看起来越来越多的这些AI的应用实例已经进入现实行动。包括跟人进行对话,可以看到我们现实生活中一些移动的物体,就将牵涉到人的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现实中的移动性等等。这一系列把我们的数据世界跟现实世界混合在一起了。我们目前正在全方位的接受AI的入侵。 各个企业在接受人工智能应用的时候常处于不同的阶段。大多数的企业介入了解AI的过程,即是进行AI主题的探讨、针对需要展开培训。第二个层级有一些企业应用AI,他们会做一些构思和排序,并且使用AI。今天我们在下午的会场听到很多的嘉宾分享了一些商业应用的场景,其实已经进入第二个层级。第三个阶段将是一个规模化使用AI的层级,包括一个企业制定AI战略和大规模AI转型路线图,从而充分释放AI的潜力。目前我们观察到达到第三阶段的企业还是比较少的,除了一些原生的高科技企业或者原生的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往往都是停留在第一和第二阶段。 我们再来看一下,如果一些企业得以大规模的运用AI到底可以产生多大的价值?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初步分析,对于全球前十大银行,根据成本收入比以及其他的业务驱动力做了一个假设。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应用人工智能,我们可以从“业务收入”以及“运营成本”,这两个环节去做提升收入和降低成本。大概能够创造2200亿美元额外的利润。这个利润主要来源在哪里?来源于最终客户,企业客户的收入增长,零售客户的增长等等。整体业务收入的增长可以看见是当前业务收入的翻一翻。具体的驱动力不介绍,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跟各位做一个单独的分析。 那我们也看到刚刚大家意识到运用人工智能这件事情刻不容缓,而且运用人工智能可以取得很大的商业价值。但是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悖论。很多企业发现简单之处在于:很快就能够找到一些可以试的地方,而且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当你要走向规模化,即“整个全行业的AI运用”则难度很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很少有企业在大规模运用上获得成功。主要的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深入的剖析一下。AI的悖论是本身的内在逻辑比较复杂。上面传统的方法进行模块化数量,数据输入、算法和输出是比较简单的。AI从数据中归纳学习的话,牵涉海量的数据和学习。另外我们做大规模的应用的话还会有一些其他方面的挑战,比如说传统的科技或者是数据分析的合作商跟做人工智能的合作伙伴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跟这些新的合作伙伴进行磨合。在企业内部的话我们会缺乏这样的AI应用的人才和技能,在文化上我们可能产生抵触,尤其是一些传统的行业,比如金融行业。大家讲究的是我会讲清楚这个事情的根本原因,我看懂原因才能做决策,而AI的结论有时不容易解释原因。同时我们内部的员工对于AI能够提升的产能内心是恐惧的。因为这可能潜在的带来人力的节减。另外归纳学习还有一系列办法,如敏捷的工作方式。既然需要敏捷的工作方式就需要形成业务与技术的共同团队。还有集中学习和分散行动。集中学习就是大脑是集中的,不管你的触点和数据的来源多么的分散。整个人工智能的分析能力是几种呢的。落到我们应用AI就需要分散,分散每一个跟客户的触点 以及生产加工的环节。未来要做一个大规模AI转型的话,我们需要的或者可以采用的方法,反复迭代。首先会制定一个大规模转型AI的战略,然后构思并且排序AI用例,构建并部署AI用例。底层的是我们需要大规模应用AI转变运营模式。 今天我跟各位再详细的讲一下刚才讲的三层。首先是大规模转型的战略,因为我们做AI的大规模的运用跟小范围的试点其实是有一个根本性的差异。我们需要有一个战略性的思维转变,我们需要把数据和自动化产生的智能当成是企业的资产,而且我们有这个能力运用这个资产。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我们的价值池,就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能力会随着AI发生转变。可能我过去的价值来源在于我有一个非常高效的供应链,我的成本比较低的生产供应的方式。未来我的价值池就是智能化地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在AI用例和部署我们也提到四点。第一要考虑非结构化、未利用的一些数据找到一些新的数据和数据用例。从运用数据的方法来讲我们要讲话敏捷型构建—测试—完善的方法。因为本身AI是与生俱来的归纳法。我们归纳的次数更多,产生的结果就越完善。第三是要探索复杂的关系,包括处理非线性海量数据。最后一个在我们设计AI方法的时候也要考虑数据的透明度和未来结果的可解释性。这些都具有一些深入的思考。底层我们需要一个平台化的设计,首先一点我需要一个AI的平台,是工业化的平台,包括数据和应用的平台。在我们做部署的时候我们也考虑一些战略性的决策,有哪一些能力是我们自建的,我们怎么跟供应商进行合作和竞争。在人力规划要使用人机的二元性,就是考虑到哪一些事情是人做,哪一些是机器做,怎么进行人机的协同。这是未来社会企业都要考虑的点。最后是有全新治理和组织范式。关键在我们讲的集中学习和分散行动。谢谢。[详情]

杨磊:智能制造的本质是数字智能的落地
杨磊:智能制造的本质是数字智能的落地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北京滴普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业务发展体系总裁杨磊出席“未来科技峰会”交流会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叫杨磊。说到工业产业互联网是比较热的风口,所以我们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标签。第一,数字化智能平台全栈服务商。第二,中台战略。第三,我们是这个赛道里面融资金额最大的一个公司。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们的产品DEEPEXI工业互联网平台,因为我们团队都是来自于阿里、华为、腾讯、AWS,所以我们是一个典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公司。 其实我们看一个关键东西,叫做行业分析。整个行业分析的话,因为我们讲整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时候是有一些切入点的。我们任何一个企业或者任何一个单位在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观察整个行业,尤其是工业制造业,我们会发现,在整个工业的检测设备上面实际是有一些痛点的。一是需要人工操作比较多,二是整个检测能力缺失,三是不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很多企业需要很厉害的老师傅们在那里驻场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四是在整个产线很难有数据平台这一类的公司存在,整个产线流程不具备追溯能力。没有BI可视化,没有统一的视角。 基于目前工业制造面临的痛点,我们设计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这一块我们分为机器视觉检测、产线数字化、数字化工厂。第一,机器视觉检测是通过各种视觉能力,尤其在深度算法结合我们传统算法的基础上,把视觉应用在整个工业数据场景。第二,在产线数字化,我们把整个产线自动化能力加上大数据的能力,把这两个能力有机结合,呈现出对MES、ERP,或者其他的东西产生一些更合理的管理。第三,在整个数字化工厂,其实体现的是更大的范围,整个统一数字化工厂,或者整个统一数字化平台的建设。 在产品方案上,我们定义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分为几个平面。第一,在服务开放平台上面需要有什么能力。第二,比较核心的在工业互联网OS平台,就是整个业务数据上,我们怎么打通,这是工业互联网要核心解决的问题。第三,一些云上的运用,包括产线或者生产制造的运营,像一些营销、CRM,怎么跟我们的产线打通。这一块强调的是应用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的分层,我们可以看出来架构下面的整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包含核心的工业OS的能力。 再看滴普云边端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通过对产线或者工业IoT能力的捕捉,把边缘计算设备,或者一些绝缘的网端上升到云上,加上AI的算法把能力呈现出来。这端是工业相机/机器人等设备,这边是各种复杂的云上的架构。这就是工业云OS平台整体架构,整个工业云OS平台是很复杂的,比如技术需要大量的技术供应链做支撑,需要整个AI的算法模型。比如给商业地产公司做物业的管理,就是把能源管理介入到IOB(音)平台。我们可以对物业对业主进行管理。比如业主之前每个月能源消耗是2万度电,这个月可能是2千度电。这时候物业要小心,有可能这个公司要倒闭。能源怎么跟经营挂钩,实际上是通过整个工业OS平台打通的。在IOB平台有各种设备能力,我们有各种的数据处理能力,有图像识别的技术。有一些著名的手机厂商,或者全球锂电池的生产商他们做的检测,把他们的数据汇聚到我们中台上面来,最后通过数据对缺陷识别管理。另外一个环节就是端的能力,端的能力在整个端上面我们包含很多,我们在摄像头提供了AI的摄像,我们有自己边缘计算的应用产品,有很多边缘计算盒子,也有一体化的网管。 这里讲一个最佳实践,DEEPEXI智能制造检测平台,它有几个关键应用功能:数据分析、报警管理、报表展示、用户中心。我们的智能数字平台,可以跟MES打通,可以根据出现问题的单板和器件来查找是哪个供应商的问题。另外,我们有整个的标志系统,有整个云上的训练模型,把所有的模型训练好,然后下发到产线关键工位。另外做全数据的打通,在我们看来,没有应用的数据都不是资产,只有把数据运用起来才是资产,比如产线拍了一张图片,这个图片做一个精确定位,可能单靠设备拍的部件没有问题。如果把它放在我们的生产系统,跟我们的拍照系统,跟ERP做打通的,可能是一个很高压的数据。因为要溯源,需要尽快排查这个问题,这样的话可极大减少产线的故障和产品的损失。 这是我们的一个落地方案,在整个的工厂现有的情况下,这里面不涵盖5G网络,我们的设备已经模组,因为我们跟华为有合作,他们的模组是放到我们这里去,我们提供5G的服务。在现有的网络情况带动传统的工业情况下怎么去部署?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要求。另外,还要考虑总部中心和分厂的部署能力。我们的实施计划包含最小闭环,从产线到车间,从车间到基地的实施方案。可能在第一阶段只是个位数的,第二阶段是千量级,第三阶段可能是百万级。再看落地效果,检测准确率每提升一个点,工厂良品率就能提升多高。第二是检测的效率缩短。第三个是从产线检测设备减半。 另外一个是行业应用,我们落地应用在工业视觉,包含面板、PCB、IC晶圆。谢谢大家。[详情]

高向东:互联网时代 柔性传感技术赋能智慧生活
高向东:互联网时代 柔性传感技术赋能智慧生活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腾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总经理高向东出席“未来科技峰会”交流会并演讲。 高向东表示,在互联网的时代,对于人的生理数据的采集包括长期的慢病管理的应用,除了手环手表这样的选择,服装是一个特别好的解决方案。并且智能服装并不仅是在慢病管理有应用,在工业里面应用更加的广泛。比如在国内的一些体能训练项目里面,实际上数据采集方面更好的服装实现。包括在深圳公安,警员的生命体征监测。所以工业项目里面也有很多互联网包括IOT的应用。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的题目是“柔性传感技术赋能智慧生活”。大家看到在这个地方上面公司有一个携手联合“BodyPlus” ,介绍我们的项目团队,我本身是博迪加(BodyPlus)团队的创始人,然后腾飞科技跟我合作,我同时担任这个职务。我作为博迪加创始人,我们都来自于测量测试这样的行业。这样的行业和服装行业产生什么样的有机结合?我跟大家介绍一下。 在互联网的时代,其实对于人的生理数据的采集包括长期的慢病管理的应用,我们觉得除了手环手表这样的选择,在这样的时代服装是一个特别好的解决方案。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做服装的不懂软件,但是做电子、软件的人不懂服装。实际上我们往往是隔着一个巨大的鸿沟在摸索。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展开了合作,我今天介绍一下腾飞和博迪加的合作。 首先介绍一下腾飞科技,因为我们从2015年创立博迪加之后,我们在服装科技里面寻找有前瞻视角的一些企业来合作,能够在一起从传感器到数据采集端到软件端、算法端、云端管理一系列帮我们落地的服装企业合作。腾飞科技创建于2006年,也是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属于一个中大型的服装企业,太小的企业在这个方向投入可能资金有困难。本身作为腾飞创始人梅总比较有前瞻性,认为在未来智能服装都会有技术应用、有传感器的嵌入,所以他在这个方面做了巨大的投入。他本身在全国有6大生产基地,3个产业园区,大家可以看到有昆山、湖南腾飞、海安腾飞工业园。同时腾飞科技本身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技术支撑团队。按照我们的要求设计磨合,因为我们知道智能服装要求服装要贴体,传感器和人要有接触,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经过多次的测试研究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腾飞科技有一个服装的研发团队,从面料、材料到功能性的设计,到专利的一系列技术。像伸拉特本身可以改变弹性的技术来实现功能性的服装,它本身可以与柔性打印电极一起结合应用。 腾飞技术生态布局也围绕智能服装系列,像伸拉特、易优拉。博迪加是在智能行业里面,从传感器到数据采集,到云端算法,到数据管理,到反馈评价一系列的闭环。因为智能穿戴实际上最早由美国的一个人提出,开始他做智能手环。他经过实践发现,智能穿戴必须有场景才能落地,而不是为了收集数据。所以同样的博迪加也是帮助腾飞在服装这一端提供场景的落地。 我们比较早的和美国的杜邦公司合作。这个公司当时出了一种电子打印墨水,在电子行业比较普遍。但是当你进入人体采集之后,需要做到材料无毒。我们实现了首个基于柔性打印墨水传感器的智能服装的量产。目前我们做了世界上体积最小采集系统。博迪加打造了一站式解决方案。也是类似于刚才介绍的,也是一个类似能力中台的概念。就是任何一个使用场景无论从使用的部门到使用的场景来说,其实是不同的能力模块组合。在能力模块部分,我可能是有各种各样的算法模块,有呼吸算法、心电算法、肌电算法、疲劳算法等。在这里面有设备端、云端、数据传输端。这种灵活组合依托于你的使用场景。可能是大货车司机长期驾驶疲劳监测,甚至是运动员的体能监测。不同的使用场景,针对这个不同的组合会快速的产出,输出行业解决方案。目前来说博迪加和腾飞的合作主要落地在这个方面。一个是医疗服务解决方案,一个是健康与运动解决方案,一个是工业行业解决方案。从设备端所做的高精度、低重量、小体积的采集设备。然后还有传感器,它的轻薄程度可以达到0.1毫米。就是你在服装实现传感器的厚度只有100微米厚。所以当服装上实现这点的时候,可以突破智能可穿戴的人体采集限制。 在这个之后AI的心电算法、疲劳评估、精神压力评估等。那么大家可以看到最典型的就是体现在体育运动上,这个也是智能服装大家第一个想到最容易商业化,而且最容易快速的走入C端市场的运用,就是进入到健身房。这个是我们在竞技体育领域应用的,这个可以检测每一块肌肉情况。还有在医疗场景的运用,大部分情况,为什么我们在医疗做远程的检测。我们把医疗的运用分为三个场景,院前、院中、院后。院前做筛查,院中做管理,院后做治疗效果评估和用药管理。目前来说做的最不足的是院后管理。院后数据打通有一个问题,中国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有一个问题,往往大量的慢病,比如心血管的疾病,基本上要求的是什么?就是治疗之后的管理。你一年好几万心血管治疗,你的主治医生要管理的。这个时候你发现,比如我跨了两个省到北京做手术,结果回来的时候谁来管理呢?每个月,一年每个季度我还要回去做随诊。中国的医院叫做“管治”,但是的院后管理不足。其实远程的互联网管理就是这个问题,如果有非常好的方便手段,穿着舒适,价格便宜,而且数据准确的手段。通过采集的硬件把数据上到平台,通过云端的算法把数据给主管医生,实现服务的闭环。这是北京安贞医院的一个患者的应用案例,这是刚刚手术后的效果,这是6月份的,采集的数据是治疗以后没有房颤。这个是在12月份之后房颤有复发,这个是采集的房颤心电图。 那么智能服装并不是在慢病管理有应用,其实工业里面应用更加的广泛。比如在国内的一些体能训练项目里面,实际上数据采集方面更好的服装实现。包括我们在深圳公安,警员的生命体征监测。所以工业项目里面也有很多互联网包括IOT的应用。 那么本身我们能力来说,就是博迪加是输出整个产品的一个闭环,就是我们输出的是技术模块、技术算法、传感的设计。本身这里面是提供整个的服装制造工艺,然后包括样品打造、批量生产这样的一系列的工作。所以也希望有机会和各界的朋友在未来,在服装这样一个场景下共创互联网、慢病管理、健康生活的未来。谢谢大家。[详情]

郑文先:“深目”系统能覆盖深圳全城域的人像识别
郑文先:“深目”系统能覆盖深圳全城域的人像识别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郑文先出席“未来科技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交流会并演讲。 郑文先表示,在今天的深圳,已经搭建了一套全球动态人像识别系统。目前,深圳10个行政区路面的监控区都汇集到了系统当中,能够做到全城域的人像识别、轨迹查询。当然这是在严格的数据隐私和安全的保护之下,这套数据在政府的视频专网上有严格的数据查询的等级和权限。5年时间,这套系统已经协助警方破获2万多起案件,找回了200多个丢失的老人和孩子。 他表示,目前这套“深目“系统已经走出了深圳,走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近100个城市进行落地,在东莞、成都、青岛、南京都有1000路终端以上的场景落地,为这些城市的平安城市建设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大家,谢谢主办方,今天也很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云天励飞在人工智能时代所做的事情以及对未来的畅想。 今天的演讲先从2016年这场世纪人机大战讲起,2016年3月谷歌公司开发的阿尔法狗以4:1战胜了人类围棋。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发生在2017年1月份在深圳龙岗区的出租屋里,一个3岁小孩被人贩子拐走,从他父亲报案。到利用在龙岗区布控的云天“深目“系统判断出人贩子的路线,不到两个小时,经过武昌的警方的配合之下,15小时之内这个孩子再次回到了父亲的身边。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生活。 今天在座各位的手机众多的APP当中,人工智能的技术已经潜移默化地以不明显的方式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不仅是我们的SIRI语音助理还是其他推荐,还有美图的秀秀的美颜等等,这些语音识别、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人工智能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技术,跟计算机技术有本质上的区别。计算机时代是让人尽可能地学习机器的语言,通过编程和软件的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是让机器来学习人的思维和语言,从而来处理我们这个世界各类复杂的问题,进一步使我们的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人工智能能够做什么呢?眼睛是人类重要的器官,人类也主要是靠眼睛来接触、处理外界的信息,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是要机器看清这个世界、看懂这个世界、处理这些复杂的问题。人工智能就是让机器看清、看懂、理解这个世界。通过特征值的提取、目标分类、判断匹配要进行目标的识别,同时,机器不仅要识别出静态的物体,也要对动态的物体进行精准的识别、模型建立和轨迹查询,这样才能像人一样理解世界上发生的事情。 云天励飞作为业内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我们是怎样做人工智能呢?我们从一开始就是把人工智能的三大核心技术,算法、芯片、大数据作为底层的核心技术平台来打磨,在短短的4年当中,迅速地突破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化的相关瓶颈,把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各类场景结合,形成了丰富的落地场景和解决方案。而云天励飞自主研发的AI芯片也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和工信部三大部委的人工智能重大专项“大满贯“。此外,我们从公共安全,到城市治理,再覆盖到新商业,完成人工智能技术在多个产业领域的突破和落地。 在今天的深圳,我们搭建了一套全球动态人像识别系统,把科幻片的天眼带来了现实生活中。目前,深圳10个行政区路面的监控区都汇集到了系统当中,能够做到全城域的人像识别、轨迹查询。当然大家也不用担心,这是在严格的数据隐私和安全的保护之下,这套数据在政府的视频专网上有严格的数据查询的等级和权限。 5年时间,这套系统已经协助警方破获2万多起案件,找回了200多个丢失的老人和孩子。 目前这套“深目“系统已经走出了深圳,走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近100个城市进行落地,在东莞、成都、青岛、南京都有1000路终端以上的场景落地,为这些城市的平安城市建设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深目”系统发挥了什么效用?在深圳,这套系统上线2年以来,每年抢盗的案发率下降了65%以上,深圳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而且这套系统也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就是“犯罪外溢”。深圳的发案率在下降,但是东莞和惠州的发案率在上升,下一步是在东莞和惠州,通过这套系统的联动和打通,实现跨区域人像的检索,通过技术的方式打破政策上的壁垒,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平安湾区、智慧湾区的建设。 目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依然是弱人工智能的时代,所以我们跟业内的人工智能企业做的这些东西仅仅是冰山一角。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依然需要各界人士(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要持续地关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构建上,我们是走早将算法、芯片、大数据作为基层平台进行打磨的企业。我们认为,算法是解决了人工智能从0到1的事情,芯片的MOSS平台完成了从1到N的过程,把人工智能的算法大规模在前端进行布置,而且是低成本的布置方式,必须通过芯片这个载体。大数据就是这个产业要进行大规模的爆发、从N到无穷的前提,其价值在于数据的分析、数据的处理和数据的决策。这三个技术平台,如果说把人工智能比喻为人,算法是灵魂,芯片是它的躯体,这个数据就是喂养人不断成长的营养。 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作为国家三大部委的“大满贯”选手,我们不仅得到了国家队的认可,而且芯片的发布会上也得到了来自海康的青睐,海康有4款相机会采用我们的芯片。 大数据平台希望通过打造人工智能时代的Windows,来对中小企业进行赋能,帮助他们进行一站式的数据采集、管理、分析、标注,到一系列的算法生成,通过这种闭环,帮助企业建立起符合自身特点、要求和需求的算法框架体系。 目前云天励飞基于三大技术平台瞄向三个产业方面,一个是AI+安全,就是公共安全,还有一个是AI+城市治理,我们在深圳打造了很多个智慧园区、智慧楼宇、智慧社区、智慧医院、智慧教育等落地案例。还有一个是AI+新商业,为商超带来信息化、智能化,给客户带来全新的购物体验。 昨天下午,云天励飞Deepeay芯片的发布会,同时我们也发布了人工智能“星云”生态战略,通过芯片赋能以及云端服务能力,与海康威视、优必选科技、深圳超算中心、京东、TCL等合作伙伴一起构筑在智慧安防、物流、机器人等领域的解决方案,从而来打造一个自主可控的AI生态体系。 云天励飞的技术理念是构建“1+1+N的AI城市治理综合服务体系”,即1张基于5AIoT的智能感知网络,1个基于AIOS的城市大脑,N个基于AI的城市治理应用场景,最终实现“AI赋能百业”。云天励飞的愿景是通过自己的技术创新,通过扎实、务实的场景打磨来实现物理世界的结构化,最终打造一个数字孪生城市。 谢谢大家![详情]

田锋:全球汽车市场下行 但今年是智能汽车真正的元年
田锋:全球汽车市场下行 但今年是智能汽车真正的元年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英博超算(中兴通讯一级子公司)总经理田锋出席“未来科技峰会”交流会并演讲。 田锋表示,在智能汽车领域,我们可能相对是落后的。但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中国造汽车,要把路变成智能化的道路,我们要建5G。全球的汽车市场都在下行,但是他认为今年是一个真正智能汽车的元年,汽车行业发展134年,今年到了一个大变局时代。因为汽车开始智能化,会赋予汽车新的动能。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们算中兴通讯新成立的一个子公司。我在中兴已经有20年了,我加入的时候1999年大概有2000多人,我们住在深圳莲塘一个工业区的楼里面。现在差不多有8万多人。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有没有对企业很感兴趣的,因为我这个板块主要就是做汽车电子这一块的业务,我快速的介绍一下我们的思考。 首先给大家一点轻松的,这个车大家注意没有?就是车可不可以哪里都去,不要路也可以。其实是可以的,沼泽、沙滩等。我觉得现在汽车工业,现在的车为什么很便宜、美观。主要是车路协同,有路。车与路是整个汽车工业的基石,现在的汽车工业基石就是车和路。离开路的车汽车工业是不复存在的。我的第一个理念,智能里车。现在像VIVO这些公司做的汽车的话非常的贵。为什么我们的车不卖那么贵呢?就是因为车路协同,我想智能驾驶也是因为车路协同。这里面回顾一下智能汽车的发展历史,大概是30年前在美国有了。那个时候出来的智能汽车就是车路协同。美国搞车路协同20年之后,进入第二个阶段,就是单车智能。为什么?因为美国的政治体制能够调动的社会资源,包括美国小的政府,大的社会企业都是你说不要干预我的经济生活。最终美国从车路协同的智能道路系统过度到单车系统。我们知道像谷歌都是这样的。但是我认为在中国来说,我们可能相对是落后的。但是我认为车路协同会再回来,30年河东30年河西。在中国这一块的话,我们造汽车,包括在车上做传感器并不领先。我们要把路变成智能化的道路,我们要建5G。全球的汽车市场都在下行,但是我认为今年是一个真正智能汽车的元年,汽车行业发展134年,今年到了一个大变局时代。因为汽车开始智能化,这个会赋予汽车新的动能。 2007年在智能手机没有很好出现之前,整个手机世界很无聊。在2007年你想过你的手机可以打游戏吗?刷短视频吗?汽车在5G技术的加持下面,会创造一个更大的市场。首先手机工作60度以上你拿都拿不住,79度可以把鸡蛋煮熟。再之,我们的手机有一个4000毫安的电池就了不起了。汽车上面可以装40吨电都没有问题。另外你的手机能装6个天线了不起了,对于汽车来说玻璃里面、刹车系统里面放100个天线都没有问题。所以大家想想汽车智能化以后远远超过我们现在的想法,将于千倍强于手机。 举个例子,在手机从非智能手机到智能手机转换中,中国移动没有很好的适应变化。中国移动并没有获取到手机智能化带来的增值业务。王者荣耀、绝地求生跟中国移动有关系吗?因为中国移动延续过去几十年的按照流量,没有很好的适应智能手机新的业务模式。所以说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诞生的是BAT,尤其是阿里、腾讯,他把手机智能化里面大量的利润赚到了。现在的车场普遍的预测电子行业占到60%,这60%里面多半跟电子是相关的,还有24%将由纯粹的智能手机预控制器软件的控制。现在的汽车已经是完全的颠覆了我们的概念,特斯拉从7月份开始就变成了游戏机。但是很多人觉得不务正业,在2007年的时候你打游戏就是不务正业。汽车我们也在想过去也是一种交通工具,从事智能化、网联化成为一个很多商业模式诞生。 那么这里面我们想主要是构筑产业生态,总的来说我们认为苹果创立的生态,就形成这样的循环。然后我们认为以后的智能汽车像你的智能手机一样也有APP。你的车像你买到的时候功能是最少的,使用你的车就像使用手机一样可以随意装APP。不是以后的汽车,现在就是这样,通过下载软件。我们提出三层架构,第一层是第三方运营商,第二层是车厂,第三个是车辆本地。 那么我们做的几个方案主要就是预控制器。其他业务的话我们是希望跟行业一起合作,其实我们包括跟地平线、雷声聚光(音)合作。我们也希望有其他的合作伙伴,以后的软件会加入。我们将跟奇瑞合作,所以我们明年确保量产。这一块的门槛非常高,所以我们跟车厂有一个通道,可以构筑这个生态,一起把解决方案卖到量产的车上去。 这就是我的报告,谢谢。[详情]

练聪:抢抓历史机遇 2020深圳市南山区实现5G全区覆盖
练聪:抢抓历史机遇 2020深圳市南山区实现5G全区覆盖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深圳市南山区副区长练聪出席“未来科技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交流会并演讲。 练聪表示,接下来,南山区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先行探索、率先示范。一是持续推进“省部市共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吸引更多国家级重大载体、项目落地南山,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城、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地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核。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抢抓5G产业历史机遇,在2020年实现全区覆盖,为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发展培育良好土壤。三是进一步推进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金融等海洋产业发展,加强海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涉海科研机构建设,助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荣幸受邀参加高交会未来科技峰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交流会活动。首先,我谨代表深圳市南山区,向来自中关村及合作城市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深圳建市40周年。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先后颁布实施这两大战略的叠加,为深圳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注入了强大动能。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深圳先行示范区打开了巨大空间,另一方面,深圳的探索先行也带动着大湾区城市加速前行。作为“双区驱动”落地后的首届高交会,以“共建活力湾区,携手开放创新”为主题,正是高度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必将充分发挥“技术风向标”、“行业风向标”、“创新风向标”的功能,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推进粤港澳紧密合作,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创新湾区、南山先行”,这是本届高交会南山区的参展主题,也是南山落实双区驱动战略的郑重宣言。南山作为打响改革开放第一声“开山炮”的地方,自建区29年来,可以说,在每一波时代发展的浪潮、每一轮国家战略的推进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接下来,南山区将继续以服务国家省市战略为己任,在以下三个方面先行探索、率先示范,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南山智慧。一是持续推进“省部市共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吸引更多国家级重大载体、项目落地南山,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城、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地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智核。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抢抓5G产业历史机遇,在2020年实现全区覆盖,为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发展培育良好土壤。三是进一步推进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金融等海洋产业发展,加强海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涉海科研机构建设,助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 一直以来,中关村都是我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无论是科技研发投入、上市企业数量,还是科技人才密度,都在全国首屈一指,是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名副其实的领头羊。作为南北两大创新高地,中关村和深圳市、南山区有着的相似的科技气质和深厚的合作基础,同时又有着各自独特的天然优势。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为双方携手合作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强化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努力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莅临!也预祝本次论坛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王军:转变融资体系、融资结构 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
王军:转变融资体系、融资结构 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出席“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主题论坛并演讲。 王军表示,这些新的产业方向、新的发展动能、新的应用技术都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既然银行这种传统的融资渠道无法支持,我们就需要股权融资,需要资本市场融资。无论从解决债务问题的角度还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角度,核心是要改变中国的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简而言之,就是一定要从银行融资为主转向资本市场融资(股权融资)为主。 以下为演讲实录: 演讲嘉宾 王军: 尊敬的潘会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中国高新技术论坛,我想给大家分享的题目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融合发展,是想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谈谈如何支持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想跟大家分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主题,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融合发展,它的背景是什么?二是既然提出这样一个题目,如何去实现这样一个融合,我在这里想提出五个建议。 大家知道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中央召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对于金融领域,而且对于整个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会议,就是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在这次会议上中央第一次做出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署。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回顾一下中央所提出的一些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要建设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要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风险投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要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推动金融服务结构和质量来一个转变”。 这样的一些重要部署和表述表明,金融体系的各个部分不是互相割裂的关系,而完全应该统一在服务实体经济这一大框架下实现融合和高质量发展,这无疑为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未来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过去我们在讨论这两大领域或者说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的时候,往往都是各谈各的。 同时在这个会上,中央也专门指出,“我国金融业的市场结构、经营理念、创新能力、服务水平还不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诸多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我理解,其中一个突出矛盾和问题是:作为全社会资金动员主渠道的商业银行,在支持创新型企业融资、参与和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创新型企业的巨大资金需求。 大家知道,当前我国的融资结构过于依赖间接融资和债权融资。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直接融资比重有所上升,但在诸多内外风险事件的冲击下,股、债“双熊”时有出现。据不完全估计,目前直接融资占比可能仍然不足10%。即使以2015年占比达到25%的峰值看,仍和发达国家55~65%的水平有较大差距。直接融资和股权融资不足,是导致我国企业杠杆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当前从中央到各个部门、各个地区都非常重视的众多民营小微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原因。 中央在十九大报告当中明确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发展资本市场。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要求呢?我觉得也正好和我们今天会议主题非常相关。在工业化时代,我们比较好的支持企业融资的途径和手段是银行为主体的间接融资,可以完美地配合工业化时代,比如说我们发展钢铁、汽车、化工、房地产等等这样一些重化工业,但是我们当前已经进入到数字化的时代,或者说是技术驱动的时代,后工业化的时代,服务和创新主导的时代,传统的银行业可能就不适应,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创新的产品。 这张图显示了过去十几年以银行为主的融资结构是如何非常完美地服务工业化时代的,工业增加值的波动和银行信贷的支持是高度拟合的,这就说明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能够适合工业化时代,但是我们现在处于服务和创新主导的时代,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乃至于现在又进入到老龄化的时代,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可能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不能很好地完成动员社会资金的任务,起码是效率比较低。银行我们知道是面向重资产行业的融资方式,其融资的核心是需要有抵押品或质押品,它天然与创新、服务业、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人力资本、数据等要素不相容,而现在的服务业为主导的,或者说创新企业为主导的往往都是轻资产的,一家企业成立以后可能很多年都还没有实现盈利。对这些新的方向、新的产业、具有较高风险的高新技术类企业,传统的银行业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创新的产品。 那怎么办呢?这些新的产业方向、新的发展动能、新的应用技术都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既然银行这种传统的融资渠道无法支持,我们就需要股权融资,需要资本市场融资。无论从解决债务问题的角度还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角度,核心是要改变中国的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简而言之,就是一定要从银行融资为主转向资本市场融资(股权融资)为主。 这张表应该说非常鲜明地把数字化时代和工业化时代不同的规律、产品、市场、客户、行业以及思维方式给我们呈现出来,相对应的在这两个时代,刚才反复也讲了,融资结构也是不一样的,银行融资适应于工业化时代,而资本市场适应于现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 既然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作为商业银行,传统的这样一个动员社会资金的机构,是不是在这样的大潮下就无所作为呢?显然不是,商业银行完全可以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未来资本市场发展当中去。从资本市场本身角度来讲,它的未来要承担起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和任务,也需要得到商业银行的配合和支持。特别是我们知道现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到了重要的时期,上海科创板已经正式推出一年,未来随着科创板越来越成功的落地,注册制改革一定会继续向我们深圳的创业板,包括中小板,乃至未来的主板推广。 面对资本市场正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业银行要想更广泛的参与资本市场的各项业务,更好地发挥更大作用,需要拓宽视野。事实上,在资本市场的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商业银行完全可以以多种更加积极主动和突破创新的方式来参与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创新型经济的方方面面。 为此有如下五点建议: 一说到这个问题,业内的同事都知道,过去我们也提出商业银行怎么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往往会把眼睛盯到信贷资金,例如怎么让资金进入二级市场,激活这个市场,我觉得这个问题可能也不仅仅是这么简单,因为我们知道历史上我们资本市场发展的二三十年过程中,每一次市场的兴旺或者跌宕起伏都和监管部门对于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的严厉查处是有关系的。商业银行要想更好、更广泛地参与到资本市场发展,我觉得是整个全链条都可以参与,而不仅仅局限在二级市场上,所以需要拓宽我们的视野,不仅仅是二级市场的概念,可以用更加积极或者创新的方式来参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在这里我想就如何更好地推动商业银行融入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五个方面的建议来供决策部门参考。 建议一:允许商业银行适度参与和其主营业务相关的股权投资。 长期以来,出于控制风险的考虑,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金融业的综合经营或者说混业经营趋势正变得越来越不可逆转。这既是适应和满足企业金融服务需求日趋综合化、多元化的要求,也是金融机构有效提升其争力的必然选择。 金融机构的综合经营有助于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工具以及便利化的支付交易手段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综合经营便于有效连接和融合各个金融市场,打通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有效联系,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发挥各个金融业态最大化的协同效应,显然应当得到鼓励和支持。 随着金融科技已渗透到商业银行各业务领域。为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商业银行实际上有很多投资相关金融科技公司的意愿。但是受制于现行《商业银行法》禁止商业银行投资实体企业的规定,除少数由国务院特批的大型银行之外,多数金融机构不能够很便利的投资、孵化、收购其所需的金融科技公司。 因此,无论是从促进商业银行发展,还是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都需要适时修订现行法律法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或者是鼓励、探索更多的商业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在其主营业务高度相关的领域内,开展必要的股权投资。 允许商业银行投资、孵化、收购金融科技企业,或者与一些知名的投资机构或金融机构组成联合体,共同投资或持股金融科技企业,在帮助银行用好金融科技公司技术、加速银行自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同时,也是解决众多PE/VC机构顺利退出并获得相应回报、缓解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方式。如果PE/VC机构不能顺利退出,事实上将极大地影响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影响社会资本、产业投资基金等开展股权投资的积极性,也影响商业银行在参与市场化债转股业务时的退出。 还有,现在资管新规实施之后,监管层已经受理了商业银行发起理财子公司的申请,但是这个条件是比较严格和苛刻的,现在只有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少数城商行能够有条件设立,未来是不是允许综合评级比较高,资本实力、投资能力比较强的城商行,可以投资入股其他行设立的理财子公司,当然未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可以不仅局限于理财子公司,还可以包括券商、基金、信托、保险资管等这样一些泛资产管理的金融机构,我想这也不失为一条和资本市场相关机构的融合,以及相互赋能的灵活方式。 建议二:鼓励和支持大中型商业银行开展持有证券、基金信托的牌照。 在当前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对内开放也需适当提速。初期可选择一些经营稳健、风控严格、客户基础广泛、创新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进行试点,允许其获得开展综合经营所需的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等公司的牌照,在银行内部实现一定程度的市场融合,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同时也为打通资金市场与资本市场、盘活存量资金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和突破,这本身就属于供给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我国现有的金融控股公司大多是实体企业发起设立,未来可考虑设立以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的金融控股集团,以协调银行与投行业务。当然这需要修改商业银行法。 建议三:鼓励商业银行创新服务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现在商业银行所从事的资本市场相关业务,无论是商行加投行的业务,还是投贷联动和市场化债转股的试点,客观讲并不是非常顺利,试点的范围也比较小。 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相关的业务流程、产品创设和服务体系,以及内部组织架构,确实是有必要进行较大的升级、改进和创新,以使得商业银行能够大力提升体系化服务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能力,更多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例如,从业务模式来讲,商业银行可以开展的与资本市场相关的投行业务创新包括:非信贷直投、产业基金、债券配套、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又如,商业银行可以从组织架构上整合自身总行的投行部、资本市场部、战略客户部、分行的投行部,以及其他相关经营单位,对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客户进行对接,主动了解和跟踪其上市需求,做好咨询服务和牵线搭桥工作,为资本市场的相关板块,如科创板、创业板提供上市资源。我觉得这里面空间非常大,不仅对商业银行是很重要的机会,对资本市场也是。 建议四:加强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相关金融机构及政府的合作。 与资本市场相关金融机构,像券商、基金,还有PE、VC等等,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等等,只有实现商业银行和这些机构更好地合作,更好地融合才能更好地助力资本市场的发展。考虑到创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的产业投资基金在推动产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等方面的独特引领作用,应支持商业银行与国家级(或省一级)创业投资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开展合作,发展“投+贷+债”、“投+贷+债+顾问咨询”等衍生业务模式,满足高科技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还可以通过设计股权与债权的转换或约定第三方持有股权,与创投基金设定利益共享机制。支持商业银行以与优秀私募基金管理人合作的模式开展股权投资业务。 除金融机构外,为便于分散部分风险,完善创新型经济的金融环境,服务创新型企业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参与。商业银行可与科技资源和成果优势突出的政府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为政府提供包括基金规模、期限、构架在内的高质量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为地方政府打造“科创中心”定位注入金融力量。 建议五: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或金融控股公司借助资本市场的渠道和工具,并购其他小型城商行及农商行。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今年的提出,我认为这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在金融领域的集中体现,将持续多年,多方面展开,必将影响深远。我们未来金融改革发展的主线将从去杠杆、严监管、控风险,强调“破”,更多地转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破”与“立”并行。同时:未来行业格局也可能由此发生重大变化。比如说服务小微企业有特色的金融机构还是有可能增加的,增量说不是说一点不搞,要优化。还有存量的化解,特别是不良资产的风险化解和处置也是需要高度重视和提上日程的。同时为了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监管层一定会推动一些经营风险较大、公司治理欠缺的、劣质中小金融机构的关停并转,优胜劣汰,适度出清,像今年我们知道的个别城商行风险事件的处置就反映了这样的思路。 大家知道,三大攻坚战之首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当前我国金融风险呈现较强的区域性特点,为及时控制更大风险的爆发和蔓延,应鼓励和支持部分资本实力雄厚、公司治理完善、经营规范稳健、风控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商业银行,包括城商行,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和工具,对区域内或相邻区域内具有较大风险隐患的小型城商行和农商行进行兼并重组。 鼓励银行业的适度并购行为,包括跨区域的并购,有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化解,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大业务规模、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为此建议:监管部门可通过建立完善的银行业兼并和退出的法律体系,为银行业的并购行为提供更加强大的法律支撑和政策保障。 这就是我想给大家分享的几个观点和建议,谢谢大家。[详情]

许正中:构筑多元开放平台 各类生产要素共生共享共创
许正中:构筑多元开放平台 各类生产要素共生共享共创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许正中出席“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主题论坛并演讲。 许正中表示,构筑多元开放平台的战略思路,主要是让各类生产要素,土地、人、劳动再加我们的管理,我们的大数据,我们的平台本身也是,形成共生、共享、共创这样一方面。它的机制创新呢?各种生产要素在这里相生相伴,比方说来到深圳要创业的时候,给你服务的这些人也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活化,就是要激活你各类生产要素的创造性,极化是让你发挥最大的产值、产能,把你最重要的能力发挥出来,形成资金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潘光伟会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非常感谢大会给我提供给大家汇报这几年来对新技术产业化,尤其是利用各类资本怎么来催生新技术产业化这一主题。 全球已经进入了第四次技术革命和第三次科学革命联袂突破的关键时期。什么是第四次技术革命?这一次的技术革命是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纳米技术,第三次科学革命是指认知科学的革命,但是在这三大技术一大科学之中,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一枝独秀。那技术又是什么呢?技术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方法,是把一种想法变成产品,变成服务的方法。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出现所谓的“云物大智”革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它已经把传统的社会、传统的产业颠覆地支离破碎,前几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政治家学习区块链,区块链又要对已经颠覆的面目全非的世界进行再颠覆,迭代叠加、加速发展可能成为未来整个世界中最确定的不确定因素。那么,区块链之后呢?数联网又将横空出世,蓬勃而出,从现在开始,整个世界最重要的特点或者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本身了,最大的传统就是创新了。科技创新的速度和浓度将决定着产业创新的速度和浓度,进而确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人的竞争力。整个社会中,人和社会都成了一个开放的功能态的巨复杂的自组织体系,这一点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21世纪,财富的创造也呈现了新的特点。大学已经或者将逐步取代工厂成为财富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很多传统大学进行着创新创业的巨变和转型。第二,个体间的组合成为创富的主要形态,我们知道人类有史以来从15世纪到现在,最初的创富主体是国家,其次企业,现在再次转型为依仗于个人,比如马云靠十八罗汉创造了多大的财富。第三,技术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这三类资本在微观层面充分组合,导致资源的配置、群体的分化重组加速。也就是说,颠覆者被颠覆,重组者被重组,架构者被架构,现在出现了一种新职业,就叫架构师,就是应运而生的薪阶层。 整个人类运作模式从百年老店到创新制胜,有几组数据,10年前,《财富》的500强中将近40%的企业销声匿迹,30年前,《财富》500强中60%的企业要么被收购要么已经消亡。1900年入围道琼斯指数的12家企业现在只有一家还活着。历史昭告我们,现在社会主流的核心是创新,唯有创新才能生存。 构建多元开放平台是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集群、新城市的一个重要的体制和机制。这个平台上把技术的研发平台、创意的衍生平台和技能的扩散平台高度融合,让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的三架马车,就是我们常说的消费、进出口和投资,逐步又安装了三个内在的驱动轮:技术、技能和创意。驱动轮是内在推动的,三驾马车是外在拉动的。多元开放平台同时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线性的串联式连接变成并联的,我们将来的基础研究的投资也可能铸就一个基础研究的重大产业。同时,又设立了公共试验平台、公共检测平台等一系列硬件措施,还有社会普遍服务等一系列软件措施,包括知识社会普遍服务体系,信息知识普遍服务体系,进而形成一个又一个催生新产业的体系。还有包括金融、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一系列的政策催化措施体系,这一切构成了多元开放平台。我们把它缩写叫MOP。 这个多元开放平台的功能目标是什么?通过把各个创新要素的集成,然后是三大功能,第一,及时挖掘探寻新的创富机会。第二,不断地催生设计新兴商业模式。第三,捕捉网联固化新型的产业联盟,我们现在中国的产业联盟像雨后春笋一样大家不断地被勾连到一起,连到一起有什么好处呢?经济景气的时候蓬勃发展,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抱团取暖,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机制。 当然,多元开放平台可以有四种类型,第一,基于产业链自发形成。像中国的浙江省,有的一个镇就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其市场份额就占据整个世界产品的60%,80%的都有,意大利近几年的复兴也依靠的是产业集群,像伦敦的创意产业集群也是这样,这是基于产业链形成的多元开放平台。第二,基于企业的产业集群,今天讲的好几个企业实际上是一个产业集群,最典型的是淘宝、拼多多等。第三,基于政府搭台,像深圳的会展产业集群。第四,基于高校,像浙江大学和地方政府不断连接企业孵化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就是这一类。 多元开放的技术性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基础设施过去我们分硬的软的,这已经远远不够了,现在技术性基础设施基于区块链的基础设施,基于大数据的基础设施,比如贵州省就是由于建立了大数据交易所进而衍生了大数据产业。技术型的基础设施有四块,第一,专业的或综合的公共试验平台。将来实验室要向社会开放,而且我们在一些企业,在一些政府里边,或者在高校里边也可以建立这些。第二,产品检测中心或认证服务体系。这也应该有市场来解决。第三,公共信息的社会普遍服务。比如哪些城市有哪些发展规划,这就是公共信息,哪些产业在哪个方面有可能突破。第四,公共知识的社会普遍服务。这是对高新技术企业捕捉的,它创富的可能性这方面。 当然多元开放平台有四套政策支持体制机制。第一,金融和产业的直接融合体制。当今,金融和产业高度融合,不仅高度融合,还高度相互催化,而且一定要同步,不同步到最后都会出现问题。第二,政府采购政策和产业扶持。包括政府的补贴,像今天,我们在的深圳,深圳市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房子是用来住的指示精神,把房子分为四二二二,40%商品房,20%人才房、20%的安居房、20%的廉租房,满足了各类人等的用房需求。第三,税收优惠政策和产业激励的制度安排。金融和新产业的融合就让产生长了翅膀,税收跟产业的融连就让产业有了灵魂,像我们刚才谈到很多地方在高新技术产业里面,像布鲁塞尔,为了吸引大家去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交3%的税收,这就是税收优惠。第四,产权激励制度和资本退出机制。近几年,深交所的创业板,通过产权激励和资本退出的制度安排不断催生新的创意、新的产业、新的创业家、新的富翁阶层。 构筑多元开放平台就是要是让各类生产要素,土地、人、劳动再加我们的管理,我们的大数据,甚至平台本身,形成共生、共享、共创这样一种融合机制,所谓共生,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在这里相生相伴,比方说来到深圳要创业的时候,给你服务的这些人也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活化,就是要激活你各类生产要素的创造性,极化是让你发挥最大的产值、产能,把你最重要的能力发挥出来,形成资金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我们今天看到大的企业、平台,创造的是创新的生态,创新主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是0到1的产业,也就是道家说的无中生有,解决这种过程。1到N的这个状态主要由企业家去完成,不是我们产业平台很重要的任务。环境跟着文化走,文化引领世界走,这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最后,构筑多元开放平台的愿景是什么?在中央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地方就是要系统集成,就是对中央颁布的各项政策、各项制度系统集成,把中央的各种制度和制度体系落到实处,变成现实生产力。 我们知道,大湾区是新时代新世界的重要支撑点,深圳是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那么在这样的地区,更需要进行政策的整合与集成,政策间不能相互耗散,部门的协同联动创新,产业的不断衍生、衍化与壮大,都需要得到普遍服务,这里我想说几句话,什么是社会的普遍服务,就是政府提供给居民市民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可获得、可持续、公正。实际上最大的公共产品现在就是看政府提供公正的营商环境,环境的宜居友好,像深圳有1000多个公园,文化的凝聚精进,最后构筑多元开放平台能够推动社会正向演进,我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能够同一个国家和地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或者从一个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MOP多元开放平台是伟大公司的缔造者,区域经济的拉力牛,更是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着力点,国家竞争力的发力点。[详情]

彭明:过去3年深交所股权融资额全球第一 成交额第三
彭明:过去3年深交所股权融资额全球第一 成交额第三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彭明出席“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主题论坛并演讲。 彭明表示,深交所现在三个板块,在一些重要的指标上,在全球资本市场交易所同行具有非常好的地位。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的统计,过去三年,2016、2017、2018三年,我们的股权融资额全球第一,就是IPO加上再融资,我们的新增上市公司加速全球第二,成交额全球第三,可以说是衡量一个交易所十分重要的几个指标,我们都在全球占有很好的位置,应该说也是全球资本对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认可。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交流资本市场与产业创新。 今年是第21届高交会,我们回想20年前,20年前1999年,深圳有几件当时看似不相关的事,实际上非常相关,一个就是变成高交会,第二个是成立了创新投,第三个是筹备创业板。 经过了20多年,我们看到了资本市场与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结出了硕果,先后度过了20周岁重要关口之后,我们来参加这个高交会论坛,也是感叹良多,我们也可以看到深交所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也使我们收获了不少,向大家报告一下,深交所现在三个板块,在一些重要的指标上,在全球资本市场交易所同行具有非常好的地位。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的统计,过去三年,2016、2017、2018三年,我们的股权融资额全球第一,就是IPO加上再融资,我们的新增上市公司加速全球第二,成交额全球第三,可以说是衡量一个交易所十分重要的几个指标,我们都在全球占有很好的位置,应该说也是全球资本对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认可。 交易所发展到今天这么一个位置,我们也面临许多挑战,就如我们今天大家所看到的一样,我们产业也面临很多的挑战,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整个产业带来了很多机遇和不确定性,对金融也带来了很多冲击和挑战,深交所目前我们的板块特色,我们希望能够聚焦于服务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 我们的创业板跟大家分享一下当前的结构情况,我们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有这么几个特色是创业板鲜明的板块特点,第一,规模聚集。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截至10月底,上个月底,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是776家,总市值5.7万亿,9成以上是高新技术企业,有103家企业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年平均研发强度超过5%,拥有发明专利3.5万项,我想这些数据鲜明地表现出来了创业板的高新技术特色。 第二,优质的创新企业已经涌现出来,大家都很羡慕,纳斯达克48年的时间之内培育出了很多全球知名的大企业,我们看创业板10年,其实也出现了一些可以说发展很不错的企业。截至上个月底,创业板有五家公司的市值超过了1000亿,有24家公司的市值超过了300亿,近9成公司是盈利的。大家想一想,一个板块里面90%的企业是盈利的,其中还有不少头部企业市值超过了1000亿,我们只是10年,如果再过20年、30年呢?我想我们的创业板一定也会诞生伟大的启用。 第三,创业板推动了创新产业与资本的良性互动。我们有一个统计数据,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当中,60%有风险资本在上市前支持,就是上市以前我们的风险资本投入了,创业板也吸引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的涌入,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覆盖员工超过11万人,就是说在创业板的上市公司里面,有11万高层次人才有股权激励,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创新的要素里面,钱从哪儿来,人才从哪儿来,动力从哪儿来,我们创业板在这几个方面都给予了很好的支持。 接下来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深交所如何致力于构建一个创新友好型的市场支持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支持创新的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大家回头想一想,20年前,在我们内地的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主体是谁?主要是国有企业,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从私募创投新三板到科创板、创业板、中小板主板的多层次市场体系,融资的主体、主角也变成了科技创新企业,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20年,我们深圳市这边主板是市场化蓝筹的聚集地,大家可以看到万科、格力在我们的主板通过市场化的竞争起来的,我们中小板是细分行业冠军的主平台,包括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等著名的细分行业龙头都在中小板。我们的创业板刚才介绍了,专注于服务高科技、高新创业企业,这么多年来,市场融资应该说是非常好。 第二,形成了支持创新的多元化产品体系。我们深交所市场推出了创新创业债,包括创新的金融ABS,还有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新兴产品,发展了高信用等级债,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多样化、高效的融资工具。除了上市以外,我们还可以发债,还可以资产证券化,我们也构建了以创业板指数为核心的系列科技创新指数产品助力投资者分享新兴产业的成长红利,这是多元化的产品体系。 第三,形成支持创新的多维度服务体系。早在15年前,我们就与科技部一起对接服务高新技术园区的企业,我们成立了一个平台,叫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这个平台是想为大量的科技初创企业提供与风险资本的私募对接服务。如今,已经扩展到了全球40个国家,都接入了这个系统,促进了私下的私募融资超过了300亿,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在各个省建立了服务基地或者联络处,为各个省的高科技特色企业上市提供专业化的在地化服务。从西部到东北,从沿海到内地,我们都构建了一套多维度服务体系,这是我们服务创新友好型的这么一个市场体系做的一些工作。 大家也知道,我们的资本市场近期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中国证监会也发布了全面升改的工作安排,前一阵子网上非常多,我们深交所也在里面承担了很重要的职责,包括如何进一步扩大我们创业板的包容性,为新经济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也会有相应的产品指数体系的改善,为全面完善我们的创新友好型市场体系做出更多的努力,我们也期待着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到深交所来上市,或者利用我们的工具来发展,助力深圳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谢谢大家。[详情]

海德薇格·挪伦斯:中国的银行在金融科技上已占上风
海德薇格·挪伦斯:中国的银行在金融科技上已占上风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国际银行业联合会(IBFed)总裁海德薇格·挪伦斯出席“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主题论坛并演讲。 海德薇格·挪伦斯表示,中国的银行,他们现在在金融科技的应用上面其实已经占据了上风,微众银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实微众银行是从一个一无所有,几年前没有任何的基石,完全没有客据库能够发展,现在他们的客户已经呈现了量级的发展,充分地利用了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等。在过去,他们只有一个在中国类似的银行,现在已经有了许多追随者,我们知道KWC这个过程,了解客户的过程,由于新技术的迭代得到了赋能,更好地了解了客户的背景,知道谁是谁。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各位尊敬的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来跟大家做演讲,并且倾听大家的演讲,我们今天是2019年的高新技术论坛,我们也听说今天我们中国银行业协会也已经成为了我们非常重要的会员,我们有很多的会员都分布在全球各地,我相信有很多的联合会,我们之前也有很多的会员,有95%的银行都是我们的会员,现在我是董事总经理,所以我也能够跟大家做这个演讲,可以跟大家谈一谈我们几年前在北京举办了董事会,当时也进行了非常有趣的讨论。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有很多的讲者谈到的话题都是高新技术,所以要跟他们保持一致,今天我会跟大家谈一谈人工智能,也会跟大家谈一谈如何去适应不断演变的科技格局。那我们经常都在谈人工智能,包括机器人学习和物联网话题,还有5G,我相信这些话题他们都表明我们进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而且中国在这几个层面做得都非常好,就像之前工业革命他们的标志都是蒸汽机或者电力,或者是通信技术,但是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当中,中国是领先者,我们改变的速度也非常快。就像更多讲者所提到的那样,第四次工业革命需要的是数据,需要很多数据,尤其是大数据。 我们看到很多银行金融科技,他们都会去利用这些技术来更好地管控风险,或者说提升他们的效率,提供更多的创新性金融服务。首先要跟大家讲的就是安全的原则,是英文写的一个原则,在这里每个字母都代表了一个原则,上个月在东京的时候,当然我们也有中国人民银行也在那儿,我们当时有很多的中国的代表团和行业的代表团,我们共同去讨论如何去建立起银行业的管理体系,所以我们有七个字,这里S代表的是健康,也就是说人工智能还有机器学习应该要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让这些解决方案能够构建成一个非常有效的健康应对来解决其他的问题。 第二个原则是负责任,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非常明确在公司当中谁负责哪块业务,谁来执行这个政策,谁来做到合规。我们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的例子,尤其是在金融行业当中,我们在其他一些大银行都有类似的做法,他们会有高级的信用模型,会有一个评级去发起或者取消一个贷款,我们也会有独立的一个模型确认团队,他们有的时候会给模型发起很多的质疑和挑战。在执行层面,我们也有银行相关的人士去决定到底是否用这样的模型,我们也会有监管当局和监管的领导,他们允许我们去使用这个资本的模型和建模。 第三个原则就是公平,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这样的一个模型他们是基于算法的,这样一个模型他们并不应该有偏见,或者说不应该有歧视,有的时候他们会去操控人类的一些行为,我们这方面有很多例子,比如说最近在美国有一家银行,他们受到了惩罚,因为他们歧视客户,会根据他们的交税代码歧视他们的客户,这样的话就不符合这样的原则,他们违反了当地社区的法律。 还有有道德就是指我们要正确地使用我们的权力,我觉得这个很难去界定,因为到底对不对是跟我们的价值观有关,那价值观可能在不同的国家又不一样,不同的客户群体又不一样,所以我觉得在应对道德这个问题上,要具体案例具体看。 还有在智能方面,在银行使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时候,他在决策的时候要非常地高效,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培训银行的员工,给客户通知,也让监管者得到一定的知悉,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了有很多的年轻人,因为我个人会觉得年轻人是生活在数字化的时代,我觉得对你们来说去操控AI会非常简单。 最后的一个原则是透明度,要解释一下在这个盒子当中到底是什么,也就是黑箱子当中到底是什么样的机理,里面的算法一定要非常清晰地记录,类似的条件应该有类似的结果才能保障它的可信赖度,我也印象深刻,因为刚刚一位教授也提到了这一点,我觉得他的见解非常有洞察力。 接下来再跟大家谈到不同的受到审核的一些领域,在这方面,他们可能会有一些问题和一些困难,尤其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一个就是外包,外包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在中国,我们都知道数据的储存,把它放到云方面是非常高效的,但是也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安全的问题,比如说抗打击能力的一些问题。 但是我们也知道云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非常集中化的服务,我们都知道许多的一些银行业,他们都使用了一些措施来去避免系统性集中性的风险,去降低他们的风险。而在云端里面可以有一些不同的数据提供的集中性,能够更好地去覆盖市场,广谱更为广阔的客户。数据的隐私也是敏感的问题,也是每个人要注意的,在欧洲有个非常严谨的框架在实施,也就是个人隐私保护数据法。在美国,其实也有类似的法律,但是在美国对于数据的实时监测,并且在使用客户数据的时候需要有更强的合规。另外,我们讲到系统性风险,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金融服务提供的时候需要注意的要点,大家可能都同过Libra是脸书推广的跨国界,无国界的数字货币,如果Facebook实施了天平币将会改变格局,所以有些人觉得运用这个不太可能。另外在利用机器和自动化的时候,在这里面我也涵盖了国际金融研究院,就是我们的一个姐妹研究员的比较,他们问银行业的这些CEO您觉得机器学习技术采纳里面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在蓝色这一些柱状图里面,他们认为2019年跟去年相比,对于机器学习大家提高了,人们提出了关于意识、认知的许多问题,大家都觉得机器学习肯定会发生,已经所向披靡了。另外也有一些CEO觉得相关行业对机器学习的内行外延,对于准备是不够的,所以这里面就有了很好的例子,我们有哪些真空地带需要弥补。 另外人工智能有哪多优点和缺点,机器学习也一样,有什么样的好处和不足之处,其实我们也使用了调查,还有一些数据,希望能够更好地在银行看待这些问题的时候在成本和速度以及效率里面取得一个平衡。昨天我参加了一个新加坡的金融技术的会议,其实中国的银行,他们现在在金融科技的应用上面其实已经占据了上风,微众银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微众银行对于我来说是个非常可爱的词语,其实微众银行是从一个一无所有,几年前没有任何的基石,完全没有客据库能够发展,现在他们的客户已经呈现了量级的发展,充分地利用了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等。在过去,他们只有一个在中国类似的银行,现在已经有了许多追随者,我们知道KWC这个过程,了解客户的过程,由于新技术的迭代得到了赋能,更好地了解了客户的背景,知道谁是谁。 另外,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里面数据的准确性,其实许多的一些人工智能也应用在 新零售领域但是在今天的演讲里面,我们也囊括了一系列的例子,包括在资本市场里面也需要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这就是全球金融市场所需要捕捉的一些新的动向。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比如可以运用到广泛的流动性分析当中,流动性分析是我们使用挑选哪一个股票来进行投资,寻找哪一个投资标底并且避免金融犯罪里面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没有做好就有可能会有很多严重的后果,当然使用这些技术也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效率。 在这里面我想最后用三个建议总结我的演讲,在此我代表银行业联会做这个建议,第一,我们要避免过度监管和过度管制。过于严苛的监管会遏制技术的发展,因为技术是日新月异的发展,银行业界也应该了解,如果这个技术基于一些最基本的原理能够帮助银行取得他们共同和普遍的目标,提高效率,那应该拥抱这些技术。第二,创新应该得到更多的鼓励。其实我们讲到在世界各地的监管和督导都建立了非常严谨的沙盒管理,这是很好的想法,在金融系统运用金融科技的时候更好去使用沙盒,使用定做的框架去做。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能够确保公平的竞技环境,有一个公平透明的竞争机制,能够让这些金融的活动参与者基于平等的法规环境进行竞争和参与。第三,我们支持严谨地管制以及控制框架的结合。银行在其中应该有更多的话语权,确保人工智能等等技术能够释放他们的能力,同时又能够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长久性,更好地以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为一个基石,增加客户和市场的信心。 谢谢![详情]

洪超然:产业互联网变革是未来发展最强劲的发动机
洪超然:产业互联网变革是未来发展最强劲的发动机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慧聪集团副总裁、慧嘉创始人洪超然出席“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主题论坛并演讲。 洪超然表示,在中国互联网发展20多年时间里,对消费领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可以说,消费互联网是中国互联网的上半场。2018年以来,互联网和中国传统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产业互联网是中国互联网的下半场已经成为共识。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非常感谢,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慧聪集团从2018年开始的一系列转型和产业方面的一些经验和收获。 慧聪集团是一家1992年成立,2003年香港上市,至今已经发展27年的公司。其实大家能够看到,在中国互联网发展20多年时间里,对消费领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可以说,消费互联网是中国互联网的上半场。2018年以来,互联网和中国传统产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产业互联网是中国互联网的下半场已经成为共识。 慧聪作为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在27年服务B端企业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也积累了大量行业应用场景。实际上,从2018年1月份慧聪集团新任的董事局主席刘军上任以来,慧聪集团发布了全新战略,慧聪开始全面进军产业互联网。 慧聪的产业互联网价值观跟BAT不一样,BAT更着重于产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慧聪集团则是以技术创新赋能传统行业,做提 高效率的价值链重构,加载服务,帮助客户做生意。两者着眼点会有很大不同。 慧聪集团转型产业互联网,在数据层面建设上有三层布局。第一层是中易和这家公司。中国在整个产业发展上有比较强的特点,形成了很多产业带,它的形成往往是企业、政府共同推动的结果。其实中国的产业带是相对比较聚集的,比如在广东、浙江地区,家电产业集聚,形成了产业带。慧聪集团在产业数据上,通过中易和这家公司聚焦能源数据,帮助政府、企业在宏观经济层面通过分析数据的情况对经济做判断。 第二层是我们的慧聪网,慧聪网正在着力于打造中小企业的经营服务工具台,它提供平台型服务,聚焦在生意层面,在销售线索层面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关注的是生意层面数据的连接。 第三层是兆信股份,它更多是产品的数据连接。 慧聪集团在整个产业数据平台上,通过能源数据平台,通过人和人的数据连接,通过商品的数据连接来整体勾画整个地区的“画像”,在一个产业带上面来看整个产业的发展情况。慧聪在产业带“落地”上面,也做了很多功课。尤其在广东,中国最大的家电展仍然是慧聪来主办,每年在广东的中山、顺德和宁波会有六届家电展。 实际上我们看到B2B这个行业,不像2C,2C是海量数据平台,在整个2B行业里面讲精准数据,我们通过很强的落地活动,像我们的峰会,行业的展会,以及产业领域的服务,让我们精准地抓到了在整个B2B生意里面买家的数据和卖家的数据。比如说在家电行业,通过十多年展会平台抓取了30万的买家数据。 慧聪集团通过抓取了30万的买家数据和3万家的卖家数据(厂家数据),结合垂直行业落地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变化。这是慧聪通过数据平台的建设和落地平台的建设,为B2B领域打造产业新平台。 实际上,慧聪集团这两年的发展除了搭建数据服务平台以外,还建设了六条垂直跑道,在中国产业聚集的公司里面,慧聪应该是最“广阔的”,其中,不仅覆盖产业方面、覆盖工业方面,在消费层面也有覆盖,同时还包含做基础数据的公司。可以说,慧聪集团在整个产业的宽度上,在目前中国整个产业互联网公司里面应该是最宽广的。现在这六个垂直跑道已经有五家已经在做融资准备了。慧聪提出了一、二、三级火箭战略路径,在第一级火箭建设里面,帮助产业、行业里的头部公司,对他们进行数据赋能,进行技术改造,对生意中的价值链进行重构,帮助他们在各自产业上面取得更好的发展。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里,慧聪集团在把自己的平台建设好以后,开始聚焦到产业垂直领域。尤其是在工业互联网的平台上面,我们做了深度投入,后面也会跟大家有分享。 在此之前,我想先讲讲慧聪网。慧聪网是一家成立了27年的公司,是慧聪集团最核心的资产。现在慧聪网有2500万的注册用户,分布在中国63个行业,目前每天产生高达10万个询盘。 慧聪网在建设上,一方面持续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未来的定位上,它将成为中小企业的经营服务平台。这个平台已经不仅仅限于慧聪自己hc360.com平台上的展示。2019年,我们和百度进行了深度的合作,也和腾讯进行了深度的合作,帮助中小企业在慧聪网平台上整合多个网络平台资源,实现一站式多平台管理。 目前,慧聪网最核心价值是每天的海量询盘,每天为中小企业客户带来生意的商机。所以在这一领域,我们不断投入,不仅保持对卖家的高质量服务,我们也提供了买家的服务平台建设。我们在底层,打造商机搜索引擎,通过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方式帮助客户获得更准确的商机,撮合交易。 在中台建设里面,一方面我们帮助客户找生意,一方面我们还要帮助客户做生意。今年,慧聪物流也开始自有平台化的管理和建设,帮助中小企业在深度服务里面能够有更好的价值优势。现在我们还和用友、金蝶进行探讨,如何能够在数字化的转型里面,在生意平台和管理平台上与我们的客户打通,形成企业生意一站式管理。 实际上在我们中小企业的服务上面,刚才讲了很多的创新,我们认为中国在产业上的创新与消费领域来比,还是一个非常滞后的,因为产业有它比较独特的行业特性。在整个消费互联网阶段,真正为产业带来很大变革的情况其实是比较小的。在消费互联网,我们有比较好的对标对象,比如说中国和美国,大家能够看得到百度和Google的对标,亚马逊和阿里的对标。但在涉及产业领域的每个行业千差万别,在学习对象上我们没有特别好的对标对象,所以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在互联网的前半程里整体发展是比较慢的。 大家也可以看到,从整个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2B和2C上市公司的比率,美国大概是1比1,中国是1比5或者更多,前20家上市公司只有2到3家是2B类的企业。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产业端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认为产业互联网是未来中国发展最强劲的发动机。 目前,慧聪集团还支持、建设了六个赛道公司,慧聪在垂直赛道上的方式、方法希望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我们投资了一家公司——兆信股份,从防伪溯源起家,现在业务包含了产品数据、身份证的发放,整个量级是500亿级。兆信股份从产品防伪溯源,逐步介入到产品营销。大家能看到我们很多的商品都是通过二维码扫一扫,会有领红包之类的各种各样活动。这块的发码量是150亿,不管二维码,还是身份发放,我们能够带来1.5亿的消费者互动。我们在药品行业、家电行业,都与头部企业展开合作,包括白酒企业,茅台、郎酒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在身份管理上,现在已经从生产、流通,到最后终端销售和营销上开始应用这部分数据,也能够直观地反映到生产情况。 另外一个垂直跑道,中关村在线是运行最早的IT科技型企业,现在我们开始对它进行供应链的改造,希望它在IT和3C产业做成产业路由器。通过10多年的积累,中关村在线从整个媒体服务到整个供应链整合上面,应用SaaS工具,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帮助小B客户找到更好的商品,帮助他们拿到更好的价值。我们希望能够把路由器进行重新建设,帮助这个领域的小B更好做生意。中关村在线在下半年将完成2.5亿的融资。 拿货商场是慧聪集团孵化的一家公司,目前单月营收已经过亿,我们把慧聪集团从信息服务到展会服务,以及到供应链的服务逐步注入到这家公司里面。 中模国际是脚手架里面的垂直赛道公司,是细分市场领头羊。近期会完成A轮融资。去年我们投资2000万实现了控股,到今年利润超过了7000万,目前估值达到了10亿。 这些案例希望大家看到慧聪在整个B2B行业里面的积累,我们在一些垂直行业里面,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有希望、有潜力的行业。比如,在建筑行业里,通过价值链的重构,中模从传统的物资运营进入物资银行来重新进行模式的打造。今年,中模的自有融资和平台型融资规模为7:3。到了明年,整个物资管理规模能达到将近20亿,和今年对比的话,会变成反比例,自有是30%,平台型是70%。这家公司我们已经进行大范围技术创新,包括申请专利,我们在终端管理上面,在物联网上面,现在也开始投入力度,帮助建筑商去管理自己的物资,更好去服务工程项目。目前,中模正在把一些工程项目进行数据化赋能,和地方政府去合作,深入升级建筑产业。 还有一家公司棉联,属于棉花大宗商品垂直行业,我们希望明年能够占领这个行业5%的份额,它是典型的一家供应链公司,在棉花领域,今年我们的规模大概能做到60亿的营业额,从去年融资开始,获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 买化塑属于化工和塑料行业,是慧聪原有体系孵化出来的,从信息服务、媒体服务以及专业的数据化服务一直到交易服务,我们把这一系列服务打通,在大宗商品上进行迭代。 最后是慧聪金融。基于产业数据抓手,慧聪将进入到科技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赋能,为垂直赛道赋能。今年我们在垂直赛道上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尝试,比如在整个棉花平台里面,实际上,我们的客户只需要付15%的定金,我们会给他进行85%的配资,帮助他们更好地减轻压力。在中模的生意里面,我们也开始从以前纯粹物资销售到卖给合作伙伴64个月使用权,用自有物资进行服务,对这些产业进行深入的赋能。在科技金融里面,我们希望用慧聪真实的数据信息,包括在线交流数据信息,物流层面数据信息,交易层面数据信息,来构建一个能够重度还原企业真实画像的数据库,来帮助银行为我们客户进行深入的服务,带动中小企业和整个产业的发展。 以上这些是慧聪集团在2018年之后,在产业互联网上面进行转型以后做的主要工作和收获。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进行分享,谢谢大家。 [详情]

董昱坤:高交会现硬科技 下一代操作系统中国占先机
董昱坤:高交会现硬科技 下一代操作系统中国占先机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同期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上,重庆金鑫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董昱坤先生作的《爱普适万物互联智慧操作系统 催化产业聚变》主旨演讲向外界描绘了下一代操作系统,据悉该款操作系统已经投放市场运营。 操作系统到目前已经发展了三代,最开始是DOS系统。后面微软推出了windows,被称之第二代操作系统。iOS和安卓这种移动端操作系统可以划为第三代。在这三代操作系统中,中国由于起步较晚没有抓住先机。而随着现在5G的发展,物联网的到来,支撑物联网核心技术的操作系统已经成为各大巨头抢滩的关键领域。目前,国外的谷歌、微软、亚马逊、Arm纷纷推出各自的物联网操作系统。桌面操作系统鸿蒙的问世,更把国人的目光吸引到了国产操作系统上。但是在物联网下一发展阶段万物互联领域,全球依旧处于真空区,而爱普适万物互联智慧操作系统(APCOS)的横空出世,标志中国在物联网甚至万物互联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董昱坤谈到“爱普适万物互联智慧操作系统是在万事万物之间搭建了一套智慧操作系统,具有“无穷”的特性,为物联网平台、场景应用开发和使用提供了底层支持环境,并以此基础重铸万物互联全产业链,开辟了新的蓝海。”据了解,爱普适万物互联智慧操作系统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姚建铨、倪光南、钟山、张履谦等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鉴定:技术先进复杂,有重大技术创新,整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具有AI属性的普适计算内核系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广泛的应用推广价值。 “操作系统难在生态,像APCOS这样万物之间的操作系统生态应该如何打造?APCOS另辟了一条蹊径”传统的智慧城市应用平台开发要经历调研、需求、研发、测试等高技术含量环节的协同,APCOS重铸了这一模式,仅需硬件接入、视觉表达、应用合成等简单工作就能完成智慧平台的开发,这让更多的非科技企业、单位能够参与到万物互联建设中来。 董昱坤坦言,APCOS系统提供的BCCA协议管道能实现市面99%以上的智能硬件1天接入,输出接口S-API则通过模块配置的方式能在15天内完成各个应用场景平台的输出,无论是时间还是人力成本均得到大幅缩减。据评估基于APCOS系统的应用平台开发成本可降低至20%,项目运营成本可降低至50%,这是APCOS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直接效益”。 据了解爱普适万物互联智慧操作系统已经应用在民生、政务、商业等领域,在全球还在为物联网操作系统龙头之争时,APCOS已经在万物互联这一真空领域站稳脚跟。作为一款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万物互联智慧操作系统,APCOS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已经拿到下一代操作系统的话语权,并在万物互联领域凭借此硬科技占领先机。[详情]

李旭东:构建产业互联平台 助力湾区持续创新
李旭东:构建产业互联平台 助力湾区持续创新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SAP中国区首席运营官李旭东出席“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主题论坛并演讲。 李旭东表示,我们要有创新技术,依托企业的赋能平台,信息技术平台对核心主业产生影响,从而实现价值。还需要一些外部条件,第一是产业互联协同创新。第二是行业洞察,行业洞察并不是传统的管理,而是在场景下业务逻辑之间的深刻了解,这样才能够和创新技术发生化学作用,进而产生指数性的价值增益。第三是平台,这个平台既要有创新平台,能够容纳、接纳不同类型、不同场景的技术创新。这样一个产业互联、协同创新才可能把创新技术和传统企业管理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二者结合起来,产生协同增效。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被大会邀请跟各位分享一下我们对应于产业互联和持续创新的一些想法和一些经验。 我是来自于SAP公司的,可能跟华为相比,大家知道华为地更多一些,因为我们是一家德国公司,在这儿跟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可能从一些数字上能够让大家快速地对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我们成立于1972年,从成立之初就一直专注于一件事情,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到今天,我们在全球已经有98600员工,18800合作伙伴,2018年的收入是247亿欧元,作为一家创新公司,我们非常注重研发的投入,大家可以看到下面的数字是36亿欧元,按照通常高科技公司的创新投入比例,是销售收入的10%左右,我们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这个,所以说我们非常重视对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把它变成能被客户使用的解决方案。25个解决方案是说我们能够提供针对25个特定行业的特定管理需求和业务场景下的管理需求。在180个国家,一共有425000名客户,福布斯中92%的客户,80%的中小企业是我们的客户,云租用客户达到1.95亿,我们的客户覆盖性有多大,我想最后这个数据给大家的感觉作为直观,那就是全世界77%的交易是通过SAP的系统完成的,相当于我们有很多客户在为大家服务,在和大家的业务发生往来。 SAP是1995年进入中国,在大中华有15分区,我们在香港和澳门都有我们的客户,在香港也有我们的分支机构,在深圳、广州也有我们的办公室,在国内,我们不仅仅从业务开展的角度,其实我们和很多大学的联盟,包括开SAP相关的课程,能够为企业培养不同的一种信息化人才,丰富大家对信息化技术的理解、认知。 随着进入到新时代,我们说SAP提出了中国加速机器,我们的口号就是在中国,为中国,随着进入新时代之后,我们各级政府在企业转型、信息化,从最初的两化融合到互联网+到中国制造2025,到更广泛的这种新旧动能转换,我们发现政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和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一道,也和各级政府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在不同的层级,不同的行业,尤其是在产业创新和这种新兴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有效的尝试。我们也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上,你像在深圳,除了我们华为,包括万科,包括比亚迪,包括招商银行,都是我们的客户,同时,我们也有一大批中小企业客户,在深圳和广东。 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市场的多样性和中国市场发展的快速性和特殊性,针对这样的特点,SAP全球也加入了对中国大量的投入,我们称之为把SAP打造为第二故乡,在这儿简单介绍了SAP的公司和SAP在中国。 回到我今天的主题,我们谈一下如何实现这种可持续的创新发展。SAP是一家产品公司,我们说随着45年在单一领域里面的专注,我们不断引入最新的创新技术,从最初的主机到架构,到BS架构,到今天我们说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我们不断地把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和最新的IT技术进行融合,结合客户的需求。今天SAP提出来的解决方案我们称之为智慧企业,大家看起来智慧企业这个词似乎特别宽泛,内容也不是很明确,我想这张图给大家一些简单、直观的感觉,那就是三大领域。 第一个是智慧套件,我们说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管理软件以及现在云计算时代的SaaS软件,比如说我们有传统的人财物进销存企业资源计划,也有现在大家比较流行的,我们叫业务云、人力云、采购云、销售云、分析云、差旅云等等,这样一系列的产品组合,其实我们从企业管理应用的角度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基于云端的和基于实地部署的两种方案。 中间我们说是智慧技术,其实智慧技术更多是从平台的角度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来发现一些特定的,非通用的企业级的、行业级的特定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我们说更多是一种平台技术,帮助企业发现一些在特定市场下,特定需求的应用开发。 再下我们说数字平台,尤其在今天大数据,刚刚主持人也提到,阎总也提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三种要素之一的就是数据要素,其实在大数据大家都知道,按照大数据的定义当中那几大,其中有一条是非结构化数据,尤其在今天,我们想把大数据这样一些特定的应用技术和企业的业务进行必要关联的时候,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异构数据,即便结构化数据不是同样的数据类型,不是同样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如何能够统一治理,抽取其中共性的数据属性,进而能够为企业的运营管理、经营分析、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其实这是需要一个非常复杂而且强大的数据平台从而实现。那也就是说SAP这样只会企业套件,可以从三个维度,一个是数据融合,一个是技术融合,一个是流程融合,提供了整体的解决方案。在部署的形式上也提供了基于实地部署和云端部署的两种方式。 在这样的结构下,我们称之为与时俱进的生态创新平台,与时俱进是SAP从1972年成立我们就关注着智慧套件的相关部署,我们基于最新的创新技术,重写了代码,把最新的IT技术赋能了传统多年的管理经验沉淀,我们提供给客户。 第二个我们说生态创新,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今天,随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不再关注于传统的,基于最佳实践的基本管理,而是要差异化、特意化创新型的管理和创新尝试的时候,它需要一个平台来构建他自己独有的、特定的管理需求和业务需求的应用,这个时候他需要一个平台,这个平台能够把他这些独有的创新和原有的企业管理运营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让创新成为无根之水,或者说单独成立一个小的部门,让他做点电商,做点大数据,其实他所做的事情对传统的核心主业并没有产生本质的影响,我们说这种创新可以,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真正把传统的业务和新技术融合起来,这在技术上是需要条件的,我们说就是要把一个平台上的创新和传统的业务在技术维度、管理维度、数据维度、流程维度真正融合起来,而不是光靠企业做不到,光靠厂商也做不到,那需要各领域的合作伙伴,比如说在特定行业的咨询公司,在特定技术下、特定场景下的技术公司,传统的企业和平台供应商,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生态创新平台。 谈到创新,如何能够让创新对企业产生真正的业务价值,而不是在技术上做一些创新的可行性探讨,其实这个是企业最关心、最关注的。我们的理解,这种创新的业务价值的实现路径,我们说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可能它不是乘法的关系,可能是指数关系,但我相信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关系。就是说业务的价值等于创新的技术乘以行业洞察,乘以赋能平台。我们先说创新技术,其实他关注的是一个非线性的数据逻辑,这个可能说得有些拗口,如果说在座有数学家可能也觉得它不够严密,因为并没有说是什么,只是说不是什么,我们说创新技术最大的特点,比如说现在谈得比较多的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其实你会发现在这些领域里面所需要的不是传统信息系统所能够提供的,对数据库的读写,其实是需要在创新技术发现数据逻辑之间的一些独有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不是特定的。 第二个,我们说要有行业洞察,创新一定要讲的是行业场景,如果说这样的一个技术在特定的行业场景下才能够适用,才能够带来特定的价值。 第三个,我们谈到的是赋能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创新平台,如果我们这是在单点上实现了一些信息技术依托的支持的创新应用,而不能够赋能,不能够从流程角度,从业务角度对企业的核心业务产生推动,影响变革,甚至重构,我们说这样的创新不是一个最优最有效的创新,所以我们说这三者不可或缺,我们既要有创新技术,在特定的行业场景下进行结合,依托企业的赋能平台,信息技术平台对核心主业产生影响,从而实现价值。 那要实现价值呢?还需要一些外部条件,就像刚才提到的,第一我们叫产业互联协同创新。我们在这儿今天简单地以大湾区为例,我们说创新技术需要有一个创新生态,我们在今天的创新领域里刚才已经提到了不是一个单一的厂商,你过去的软件合同、服务合同的形式就可以交付实现,一定是真正的、多方的、各取所长的联合创新,这样的创新生态体系才能够让创新技术实现价值。第二是行业洞察,行业洞察并不是传统的管理,而是在场景下业务逻辑之间的深刻了解,这样才能够和创新技术发生化学作用,进而产生指数性的价值增益。第三是平台,这个平台既要有创新平台,能够容纳、接纳不同类型、不同场景的技术创新。另外一方面,我们又有传统基于最佳实践管理的,能够让它快速融入影响赋能传统业务的机制。这样一个产业互联、协同创新才可能在今天的条件下我们能够把创新技术和传统企业管理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二者结合起来,产生我们说协同增效。 以湾区为例,我们说在湾区,我们有着独特的创新体系,行业洞察呢?我们有着众多的客户群体,在平台维度,我们有两样平台,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但是光有技术可行,我们认为还不够,还需要一个制度、流程和操作上的可行性和保障。所以我们SAP提出了一个SAP的创新体系和方法,那是从最初的探索创新点到发现价值、原型搭建、价值交付和迭代升级这样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这样一套方法论,同时我们在组织机构层面,在业务流程层面,也都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和我们的客户,我们的生态体系,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我们相信能够在新时代新技术赋能新经济的情况下,和各位一道,我们取得新的成功,谢谢大家。[详情]

阎力大:未来10年数字经济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阎力大:未来10年数字经济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华为公司董事,企业BG总裁阎力大出席“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主题论坛并演讲。 阎力大表示,在2018年牛津经济研究院和华为联合做了一个关于数字经济的合作研究,分析了全球79个国家或者地区过去15年的历史数据以及对未来的经济预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2.5倍,而对于数字化技术的长期投资回报是非数字技术投资的6.7倍。 他表示,数字经济对经济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10年数字经济更加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谢主持人,各位来宾,大家好!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关于数字经济的话题。 在2018年牛津经济研究院和华为联合做了一个关于数字经济的合作研究,分析了全球79个国家或者地区过去15年的历史数据以及对未来的经济预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2.5倍,而对于数字化技术的长期投资回报是非数字技术投资的6.7倍。 应该讲,数字经济对经济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成为撬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10年数字经济更加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什么是数字经济呢?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支持,以信息化为生产要素,以数字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这样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 应该说,数字经济有三种形式,首先是数字经济的产业化,也就是说像信息通信产业具体包括基础网络、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等等。第二是产业的数字化,是应用这种数字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生产、管理、服务、营销的效率,是常说的工业、农业的数字化转型。第三是数字化治理,通过信息化的技术完善治理体系,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包括城市运营、城市管理和城市服务等等。 刚才我们讲数字经济三种形式,大家其实最熟悉的是第一种,就是过去这么多年来发展最快的数字技术的产业化。但是我们认为从现在开始,产业的数字化占据了绝对主导的地位,将是数字经济的主阵地。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的白皮书,这里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24.88万亿人民币,GDP占比达到27.6%,这样的话产业数字化部分对数字经济的增长高达86.4%。 要实现的话需要做三方面,一是生产要素的数字化,包括数据的采集、传送、处理和应用。二是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基于生产要素的数字化基础,对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梳理,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安全隐患。三是产品的数字化,包括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处理和数字化营销等等方面。 可以说我们已经进入了数字经济的时代,也有人称之为智能时代。我们回顾历史上每一个经济时代都伴随有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工业经济时代,铁路、公路、机场、电力是重要的基础设施。过去30年是中国信息化大发展的30年,我们可称之为信息经济时代。在这30年,中国建设了全球最大规模的信息通信网络、移动宽带网络,支持了中国众多的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认为云、物联网、数据湖、人工智能和视频云将成为新五大基础设施。我们认为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 但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数据的融合和治理就面临非常大的挑战。目前我们大部分的数据是标准各异的、碎片化的数据,导致这些数据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价值。中国政府领导人,非常有前瞻意识,在2017年习主席就提出来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要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大家都知道,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被称之为数字经济的石油。如何挖掘提炼加工数据石油,已经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或者说是课题。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为代表的这些新技术就是石油开采提炼和重要工具。各地都在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提升经济发展的潜力从而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 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数字经济时代,或者说智能时代,华为的愿景和使命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而实现愿景需要脚踏实地地行动,华为已经确立了将在连接、智能、数字平台三个战略方向上打造核心竞争力,共建我们称之为数字世界的三大支柱。 接下来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首先我们认为万物感知、万物互联是基础中的基础,5G、Wi-Fi6、光纤通信、微波、物联网,这些都是联接技术,这些联接技术将成为打通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我们叫物理世界和数字孪生世界的桥梁。 为了实现多元碎片化数据的接入融合和治理,华为打造了以云为基础,集成了包括IoT、也就是物联网,大数据、视频、融合通信,GIS地理位置信息系统等多种新技术的数字平台。您可以理解为这个数字平台就是数据石油的开采炼化加工的一体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种技术可以通过组件化灵活部署,实现技术价值的最大化。数字平台的价值不仅仅如此,我们打造平台的基本特性是开放,向下能接入各种终端和数据源,向上能接入各种应用。我们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应用的开发环境和丰富的开发组件,让开发者的工作更高效,创新更快捷。为体现出华为数字平台的开放性,我们给它命名叫沃土数字平台。我们的目标就是基于华为的沃土数字平台打造一个百花齐放的生态系统,助力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 人工智能的价值已经被广泛地认同,但是使用人工智能的门槛却依然很高。因为人工智能有三大基础,算力、算法、数据,每一个门槛都很高。华为选择从芯片做起,我们推出了AI芯片的昇腾芯片,在华为云上布局了全场景的AI训练服务平台,并结合各行业,为用户提供充裕的算力资源,实现普惠AI,就是人人够得着,人人用得起,让智能无所不及,为各行各业注入AI的活力。 在这里,我倡议,让我们共创智能的新时代,让数字经济成为国之重器,也就是说新旧动能的转换器、产业结构的调节器、职能优化的加速器,科学决策的处理器,公共服务的改良器,人才就业的稳定器,同城六器,六大国之重器。 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示范区。在探索数字经济发展上,我认为深圳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下面我想分享几个关于深圳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案例,解读数字经济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改变。 我理解,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有两层含义,先行意味着在众多领域鼓励探索创新,走在前列,示范意味着沉淀积累经验,能给其他区域借鉴复制。华为是在深圳创立发展的企业,我们扎根于深圳,联合我们的生态合作伙伴,支持政府以数字经济为抓手,推进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这里我们首先建设了新信息基础设施,通过数字平台打通了深圳市市级与各区各委办局的数据,实现了数据融合共享。在此基础之上,华为还联合众多生态伙伴在政府的公共服务、教育医疗、交通、水务、海关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应用方案,支撑深圳市构建了公共服务领先产业发展争优的营商环境,助力了深圳市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政府建设了一个城市智能运营中心IOC,这个智能运营中心打通了42个委办局的业务系统,100多类数据,17万多路的视频,构建了深圳市的“1+12+N”的一体化指挥体系。深圳的IOC是一个能看、能用、能思考的智慧城市中枢,是城市的运行监测中心,领导决策支持中心,城市指挥调度中心和事件分拨处置中心。 深圳地铁每天承载了500多万人次的出行,现在还有16条线路,284公里同步在建,既要建得快,建得多,又要保障施工的安全和运营。华为和深圳地铁成立了联合创新中心,基于5G、AI、视频、大数据技术,围绕场景开发了智慧运维、智慧车辆方案,实现了远程监控、风险预警,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释放了数据的价值,引领了地铁行业的创新。 今天我们有幸参与数字经济发展这个伟大的时代,愿我们能够携手共进,共创新时代的辉煌,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详情]

约瑟夫·斯发基斯:无人驾驶系统是否值得我们信任?
约瑟夫·斯发基斯:无人驾驶系统是否值得我们信任?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2007年图灵奖得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工程院院士约瑟夫·斯发基斯出席“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主题论坛并演讲。 约瑟夫·斯发基斯表示,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革新,机器会不会取代人,机器会不会严重地入侵到人类的世界,我们怎么样去使用这个新的技术,去驾驭它而不是被它所控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步骤,而不会说过度地沉迷于人工智能,当然在自动驾驶的系统未来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取决于许多的因素,我们怎么样去信任这些系统,怎么样去减少对它的依赖。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能够再次来到这里,再次来到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那么现在就开始我们的演讲,今天要跟大家谈的话题是无人驾驶系统是否值得我们信任。我要谈这个系统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实验室,就在关注到了它的无人驾驶系统,我们希望在深圳也能建立这样一个实验室。众所周知,这个无人驾驶的系统非常重要,物联网也非常重要,我就不跟大家多作解释了,我们现在有几百万台电脑,他们都是连接到平台上,这个平台可以整合相应的服务和系统,这样的话能够利用他的数据挖掘资源,对于分析师来说,物联网现在有几大挑战,或者说它有几大困难。一个就是我们右边的这个图,就是人类的互联网,它是交互性的,我们能够提出一些要求获得一些服务,这是我们之前的人类的互联网。 但是今天,我觉得我们提出的是工业互联网,是一个非常自动化的物联网,比如说现在我们由人控制电脑,它会执行不同的功能,这就是我今天要跟大家讲的工业物联网。 这就是我们下一代的无人驾驶系统、自动化系统,这个系统会逐渐地替代人在生产当中的因素,这里要跟大家强调的是自动系统会非常地重要,因为它会去取代人类的作用,有的时候这个系统也会失去控制,所以它需要的是一种非常宽泛的智能,我觉得它需要跟我们的愿景结合起来,跟这种AI结合起来。必须要去应对不同变化的情景及我们提出的一些新的目标。它要去在非常复杂的环境当中运行,所以这样的系统要跟人类进行合作,我觉得它是一种共生的系统和共生的自动化。但是我们现在要达到这个零件要求还是有些限制。 首先我们就是一种学习赋能的元素,我们不能够去确保这方面有相应的技术和技能。今天网络基础设施的可信度非常低,比如说会有很多安全性的问题等等,还有,这样的一些环境非常地复杂,比如说我们之前提到的无人系统,就是在复杂的环境当中难以进行招架,大家都知道,有类似的故事。还有每个国家经济条件也不一样,这些因素都要考虑在内。 接下来要给大家讲的是对于无人车来讲有非常重要的一些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之前是在航空航天行业和铁路行业工作了几年,也关注到了相应系统的开发,比如说我们要去开发航天系统的话,那我们就是要通过设计获得安全这样一个概念,但是无人车却没有这样的一种做法。他们所采用的就是这种黑箱子,机器学习,端对端的方式,这样的话安全性就不是特别高。所以这样的标准并没有运用到无人车当中,这样的话无法能够保障无人车的安全性。我的问题就是说这样的一种体系是否可信赖,我觉得这是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 在今天的环境当中,我们这种可信性以及这种无人驾驶汽车信息系统的可信赖度我们今天在媒体上讨论得不多,有很多的人之前对此非常乐观,觉得用无人车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觉得马上就能够把这个无人车开在路上了,比如说艾伦马斯克,他是特斯拉的CEO,他之前给我说过这样的话,也就是在2015年的时候,他说无人车马上就要来了,我觉得肯定不是这样子,我们还需要很多年的努力才能够实现无人车的上路。 首先要跟大家强调的一点就是现在我们有一个差距,我们这样的一种系统,它的知识还有很多的差距,我们现在要建立的是一个自动化的体系,我们当前的挑战就是要有一个非常可信赖的无人驾驶汽车的体系。今天有很多无人车,他们的制造商都用端对端的机器学习的方式和技术,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会使用很多的这种神经网络的元素,他们会有很多传感器来处理信息,我们也会提供相应的理论,但是我们也不太知道这个系统到底是怎样进行运作的,也没有保障,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一些科学和工程的基础来帮助我们,所以我们很难有一个真正的无人驾驶汽车和无人驾驶体系。 在下午的演讲当中,我要跟大家先讲一下自动化和无人系统是什么意思,我们都知道自动化的一些自动系统,也有这种自动的摆渡车,有些机器人(13.340, -0.24, -1.77%)也可以完成,我们在讨论机器人汽车,对他们来说技术难点是什么呢?大家知道这些系统有自身的运营环境,所以也会有一些术语,比如说代理1、代理2,还有他们的一些运营的环境,对这些无人驾驶汽车来说,他们的运营环境要在他们完全的掌控之内,这样的话他们要应对的环境都非常复杂,系统的目标是要实现安全和流动性,但是每一个不同的代理商有他们自己的一些目标和法则。比如说你在深圳开车,你经常会去香港,但是问题就是说我们如何去妥协我们独立的驾驶员的目标跟我们公共安全的一些目标。 我们可以从五个不同的系统来进行比较。这五个系统包括了自动驾驶和(航欢器)来说,我们可以进行控制器的设计,比如说对于其他的,不同的过滤器和稳定的设置也可以进行微调,在这里面从数据上来说,我们很难看到哪一个设置会更胜一筹,因为在这里面,我们首先要经过一些实时的线上数据的收集,现在的问题主要是说对于一个自动驾驶的汽车或者是机器人驾驶的汽车来说,要非常小心,所以在这里面就有不断增加的复杂性,在这个自动化和自主控制里面需要达成一个平衡,在这里面出现了一些挑战和掣肘。 现在我想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这里面讲到自主性的媒介,它预示着一个系统,包括从环境里面通过传感器收集信息,包括以下两个基本功能,第一个是对情景的意识和判断,他可以从传感器里面收集一些数据,能够对周围的实体环境进行感知,产生观感,并且有一些信息的反馈和回溯,基于信息的意识和敏感度来产生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一旦我们有了这个情景的意识,你就知道怎么样采取一些决策,什么叫做决策呢?在这里面就是说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功能,承担什么样的角色,通过这些角色,你就知道对一些功能做一些预判。 在许多的例子下,我们也希望能够让这些媒介能够创造生成一些知识,在这里面我就不一一去罗列了,其实产生这些知识是我们让这个媒介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要有自我意识,就是说能够了解一些新的概念、新的情景,不然的话就不够有自我的调整,没有自我调整就不会说是一些新的环境,这就是我们对所谓自主性的定义,我们还远远没有达到高度的自主性,这一张幻灯片里面总结了五个自主性的五个功能,包括了反应、决策、规划、自我意识等等诸如此类的因素。 如果我们把这一个特征化的描述视为功能化的特征描述,在每一个功能里面,在每一个领域都使用传统的技术或者人工智能AI,问题就是怎么样把这五个功能能够化整为零地去应用,我觉得在未来,我们应该会面临到一些协作,希望能够在人和机器之间实现人机的协作,而这人机协作也是之前科学家所预示的,包括所谓自主性、自动化之间的应用,包括应用在车的一些行动器里面,还有其他的应用,能够达到第五级,第五级是完全的自主化,没有任何认为的干预。现在我觉得对于自主驾驶来说,很多时候我们还处于第三级别,没有达到完全的自主化。 对于我来说,这个挑战并不是说明天我们要由谁来生产这种自动驾驶的汽车,挑战就是怎么样在第四级那里晋级到第四级,从而跃升到第五级,第五级是最理想的最高级别,现在我们要促进人和机器的人机互动,人机交叉,这就是我想描述的。这里面我描述了五个功能,其中的一个功能是非常地完整,能够由机器去胜任,其中的一些功能是人的操作,问题是你怎么样能够在人和机器的操作当中找到泾渭分明的界限。 时间差不多到了,最后我想总结一下我刚才的发言,未来将会何去何从呢?其实我们在总结过去的过程中,尤其是过去三到四年里面的发展,我们已经充分见证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制造商,他们都纷纷地跃跃欲试,希望能够参与这些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其实现在他们的态度得到了修正,或者是说在某个角度上面进行退缩了,之前我见到了因特尔负责自动驾驶技术的负责人,他觉得现在有很多的技术是没有能够得到人类完全的研发和驾驭。就是说现在还是任重道远,这就是关于自动驾驶的第一点,其实自动驾驶也引发了许多技术,是不是有一个提议,传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结合,这个结合点的解决方案还没有找到。我觉得人工智能还有一些传统的基本模式、基本技术应该实现整合,但是这需要更多的研发,我们不能够在两者当中取一点,而是两者结合。另外我们希望准备好过渡期,能够让过渡实现更为顺畅平顺,从传统的技术再到完全的自主化。 其实我们刚才讲到完全的自主化是非常高的一个级别,完全不需要人去干预,也是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我们刚才讲到人机交互界面的提升是一个前提。另外,可以使用一些显行的技术,还有人类需要隐性的技术,问题是怎么探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在美国会有一些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立法要求,现在这些立法也在不断修正,背后的理念就是希望能够让这个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而不是反过来控制人。 在今时今日,其实我们在研发这些技术的时候,如果我们购买了一个有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个汽车,他应该有个自动验证,比如说特斯拉会说,我们所有的车都经过了自动驾驶的验证,他得到了某一个自主性,所以这是一个工艺上的认证。 第四点,我想总结的是未来会怎么样呢?我们也应该依靠公众的自我意识还有社会责任,比如说我们会不会让机器来为我们做一些关键的决策呢?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因为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事情,我们应该对其进行充分地讨论,由社会各界来共同参与。 这一个问题的结果不应该由一个公司或者一个行业,而是应该由社会全局去参与,能够让不同的界别都有权重、有比例地去参加,因为没有一方能够去判定技术能够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这也是美国现在的一些思潮,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在推动自动化的技术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 最后我想说,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革新,机器会不会取代人,机器会不会严重地入侵到人类的世界,我们怎么样去使用这个新的技术,去驾驭它而不是被它所控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步骤,而不会说过度地沉迷于人工智能,当然在自动驾驶的系统未来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取决于许多的因素,我们怎么样去信任这些系统,怎么样去减少对它的依赖,所以应该能够让这些研究更为客观、科学,能够充分地知会世界各地的演讲,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请各位包涵。[详情]

组织结构

高交会共同举办单位:
商务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农业农村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深圳市人民政府

论坛主办单位:
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组委会

论坛承办单位:
深圳市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中心
(深圳会展中心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易财金咨询有限公司

组委会秘书处

赞助及演讲咨询:梅先生
电话:+86-10-8586 6866
传真:+86-10-8571 5997
邮件:meideanvip@126.com

参会咨询:宋小姐
电话:+86-10-8586 6966
邮件:Kathysong@126.com

媒体合作:谢小姐
电话:+86-10- 010-85715851
邮件: x_chen0122@163.com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