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部委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2019年11月13日-17日在中国深圳举行。SAP中国区首席运营官李旭东出席“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主题论坛并演讲。
李旭东表示,我们要有创新技术,依托企业的赋能平台,信息技术平台对核心主业产生影响,从而实现价值。还需要一些外部条件,第一是产业互联协同创新。第二是行业洞察,行业洞察并不是传统的管理,而是在场景下业务逻辑之间的深刻了解,这样才能够和创新技术发生化学作用,进而产生指数性的价值增益。第三是平台,这个平台既要有创新平台,能够容纳、接纳不同类型、不同场景的技术创新。这样一个产业互联、协同创新才可能把创新技术和传统企业管理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二者结合起来,产生协同增效。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被大会邀请跟各位分享一下我们对应于产业互联和持续创新的一些想法和一些经验。
我是来自于SAP公司的,可能跟华为相比,大家知道华为地更多一些,因为我们是一家德国公司,在这儿跟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可能从一些数字上能够让大家快速地对我们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我们成立于1972年,从成立之初就一直专注于一件事情,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到今天,我们在全球已经有98600员工,18800合作伙伴,2018年的收入是247亿欧元,作为一家创新公司,我们非常注重研发的投入,大家可以看到下面的数字是36亿欧元,按照通常高科技公司的创新投入比例,是销售收入的10%左右,我们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这个,所以说我们非常重视对新技术的引入以及把它变成能被客户使用的解决方案。25个解决方案是说我们能够提供针对25个特定行业的特定管理需求和业务场景下的管理需求。在180个国家,一共有425000名客户,福布斯中92%的客户,80%的中小企业是我们的客户,云租用客户达到1.95亿,我们的客户覆盖性有多大,我想最后这个数据给大家的感觉作为直观,那就是全世界77%的交易是通过SAP的系统完成的,相当于我们有很多客户在为大家服务,在和大家的业务发生往来。
SAP是1995年进入中国,在大中华有15分区,我们在香港和澳门都有我们的客户,在香港也有我们的分支机构,在深圳、广州也有我们的办公室,在国内,我们不仅仅从业务开展的角度,其实我们和很多大学的联盟,包括开SAP相关的课程,能够为企业培养不同的一种信息化人才,丰富大家对信息化技术的理解、认知。
随着进入到新时代,我们说SAP提出了中国加速机器,我们的口号就是在中国,为中国,随着进入新时代之后,我们各级政府在企业转型、信息化,从最初的两化融合到互联网+到中国制造2025,到更广泛的这种新旧动能转换,我们发现政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和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一道,也和各级政府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在不同的层级,不同的行业,尤其是在产业创新和这种新兴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有效的尝试。我们也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上,你像在深圳,除了我们华为,包括万科,包括比亚迪,包括招商银行,都是我们的客户,同时,我们也有一大批中小企业客户,在深圳和广东。
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市场的多样性和中国市场发展的快速性和特殊性,针对这样的特点,SAP全球也加入了对中国大量的投入,我们称之为把SAP打造为第二故乡,在这儿简单介绍了SAP的公司和SAP在中国。
回到我今天的主题,我们谈一下如何实现这种可持续的创新发展。SAP是一家产品公司,我们说随着45年在单一领域里面的专注,我们不断引入最新的创新技术,从最初的主机到架构,到BS架构,到今天我们说大数据和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等,我们不断地把多年积累的行业经验和最新的IT技术进行融合,结合客户的需求。今天SAP提出来的解决方案我们称之为智慧企业,大家看起来智慧企业这个词似乎特别宽泛,内容也不是很明确,我想这张图给大家一些简单、直观的感觉,那就是三大领域。
第一个是智慧套件,我们说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管理软件以及现在云计算时代的SaaS软件,比如说我们有传统的人财物进销存企业资源计划,也有现在大家比较流行的,我们叫业务云、人力云、采购云、销售云、分析云、差旅云等等,这样一系列的产品组合,其实我们从企业管理应用的角度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基于云端的和基于实地部署的两种方案。
中间我们说是智慧技术,其实智慧技术更多是从平台的角度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来发现一些特定的,非通用的企业级的、行业级的特定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我们说更多是一种平台技术,帮助企业发现一些在特定市场下,特定需求的应用开发。
再下我们说数字平台,尤其在今天大数据,刚刚主持人也提到,阎总也提到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三种要素之一的就是数据要素,其实在大数据大家都知道,按照大数据的定义当中那几大,其中有一条是非结构化数据,尤其在今天,我们想把大数据这样一些特定的应用技术和企业的业务进行必要关联的时候,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异构数据,即便结构化数据不是同样的数据类型,不是同样的数据格式的数据如何能够统一治理,抽取其中共性的数据属性,进而能够为企业的运营管理、经营分析、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其实这是需要一个非常复杂而且强大的数据平台从而实现。那也就是说SAP这样只会企业套件,可以从三个维度,一个是数据融合,一个是技术融合,一个是流程融合,提供了整体的解决方案。在部署的形式上也提供了基于实地部署和云端部署的两种方式。
在这样的结构下,我们称之为与时俱进的生态创新平台,与时俱进是SAP从1972年成立我们就关注着智慧套件的相关部署,我们基于最新的创新技术,重写了代码,把最新的IT技术赋能了传统多年的管理经验沉淀,我们提供给客户。
第二个我们说生态创新,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今天,随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不再关注于传统的,基于最佳实践的基本管理,而是要差异化、特意化创新型的管理和创新尝试的时候,它需要一个平台来构建他自己独有的、特定的管理需求和业务需求的应用,这个时候他需要一个平台,这个平台能够把他这些独有的创新和原有的企业管理运营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让创新成为无根之水,或者说单独成立一个小的部门,让他做点电商,做点大数据,其实他所做的事情对传统的核心主业并没有产生本质的影响,我们说这种创新可以,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真正把传统的业务和新技术融合起来,这在技术上是需要条件的,我们说就是要把一个平台上的创新和传统的业务在技术维度、管理维度、数据维度、流程维度真正融合起来,而不是光靠企业做不到,光靠厂商也做不到,那需要各领域的合作伙伴,比如说在特定行业的咨询公司,在特定技术下、特定场景下的技术公司,传统的企业和平台供应商,所以我们说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生态创新平台。
谈到创新,如何能够让创新对企业产生真正的业务价值,而不是在技术上做一些创新的可行性探讨,其实这个是企业最关心、最关注的。我们的理解,这种创新的业务价值的实现路径,我们说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可能它不是乘法的关系,可能是指数关系,但我相信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加法关系。就是说业务的价值等于创新的技术乘以行业洞察,乘以赋能平台。我们先说创新技术,其实他关注的是一个非线性的数据逻辑,这个可能说得有些拗口,如果说在座有数学家可能也觉得它不够严密,因为并没有说是什么,只是说不是什么,我们说创新技术最大的特点,比如说现在谈得比较多的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其实你会发现在这些领域里面所需要的不是传统信息系统所能够提供的,对数据库的读写,其实是需要在创新技术发现数据逻辑之间的一些独有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不是特定的。
第二个,我们说要有行业洞察,创新一定要讲的是行业场景,如果说这样的一个技术在特定的行业场景下才能够适用,才能够带来特定的价值。
第三个,我们谈到的是赋能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创新平台,如果我们这是在单点上实现了一些信息技术依托的支持的创新应用,而不能够赋能,不能够从流程角度,从业务角度对企业的核心业务产生推动,影响变革,甚至重构,我们说这样的创新不是一个最优最有效的创新,所以我们说这三者不可或缺,我们既要有创新技术,在特定的行业场景下进行结合,依托企业的赋能平台,信息技术平台对核心主业产生影响,从而实现价值。
那要实现价值呢?还需要一些外部条件,就像刚才提到的,第一我们叫产业互联协同创新。我们在这儿今天简单地以大湾区为例,我们说创新技术需要有一个创新生态,我们在今天的创新领域里刚才已经提到了不是一个单一的厂商,你过去的软件合同、服务合同的形式就可以交付实现,一定是真正的、多方的、各取所长的联合创新,这样的创新生态体系才能够让创新技术实现价值。第二是行业洞察,行业洞察并不是传统的管理,而是在场景下业务逻辑之间的深刻了解,这样才能够和创新技术发生化学作用,进而产生指数性的价值增益。第三是平台,这个平台既要有创新平台,能够容纳、接纳不同类型、不同场景的技术创新。另外一方面,我们又有传统基于最佳实践管理的,能够让它快速融入影响赋能传统业务的机制。这样一个产业互联、协同创新才可能在今天的条件下我们能够把创新技术和传统企业管理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二者结合起来,产生我们说协同增效。
以湾区为例,我们说在湾区,我们有着独特的创新体系,行业洞察呢?我们有着众多的客户群体,在平台维度,我们有两样平台,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但是光有技术可行,我们认为还不够,还需要一个制度、流程和操作上的可行性和保障。所以我们SAP提出了一个SAP的创新体系和方法,那是从最初的探索创新点到发现价值、原型搭建、价值交付和迭代升级这样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这样一套方法论,同时我们在组织机构层面,在业务流程层面,也都提供了组织上的保障,和我们的客户,我们的生态体系,和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我们相信能够在新时代新技术赋能新经济的情况下,和各位一道,我们取得新的成功,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李昂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