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关停刺中了谁的利益?

2017年06月06日14:23    作者:黄利明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黄利明

  基于中国股市长远而言,我们不应过度关心IPO是否关停。我们更应关注退市制度是否能更完善以及有效执行,那些垃圾股能否清除股市;欺诈发行与造假者能否得到真正的严惩,而不是违法成本太低。

IPO关停刺中了谁的利益?IPO关停刺中了谁的利益?

  一场关于IPO关停与否的大讨论正在进行。这是历次熊市的呼声——市场与监管博弈。

  IPO关停的市场与监管博弈背后,盼涨的驱动力是明显的。从关停期间的历史数据来看,九次关停5次大涨、4次小幅下跌,可见关紧IPO扩容阀门促涨止跌的效果(见附表)。作为中国股民,股市上涨基本还是唯一的赚钱路径。所以在数据面前,IPO关停的呼声自然高涨。

图1图1

  在一个政策市,一个有形之手的中国股市,这种IPO关停已经发生过9次了。因此,在这场监管博弈中,IPO关停救市的呼声再胜算一次也不足为奇。只是,监管的目标并非是股市上涨,或者说是唯一目标。

  当然,一旦新股IPO关停,新股中签如中彩的好日子将会戛然而止,股市支持实体经济的资源配置功能也将丧失——这也是监管者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倡导经济复苏者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IPO关停,这种声音的合理之处在于:市场如此低迷,IPO为实体经济企业输血就不应该,股市也不能涸泽而渔。反对的声音主要在于,这是中国股市的鸦片,无益于实体经济复苏,而且无法改变市场趋势。

  与之前的大部分IPO关停呼声所不同的是,如今新股上市短期破发暂未出现,甚至依然还在陷入新股中签如中彩的狂欢中。新股破发一直被认为是市场不欢迎IPO——扩容之祸的最典型标志,也是IPO关停的重要参考指标。中国股市与西方成熟市场,乃至与港股不同的是,IPO发审制与注册制的差别,一边是只有监管可以拧紧IPO的扩容阀门,一边是市场可以自己用脚投票让IPO发无可发。

  因此在中国股市,IPO关停作为熊市的呼声,市场与监管的博弈也理所当然。当然,投资者需要明白,即便港股股市最低迷时期,依然也有新股发行,只是发行价格偏低甚至面临破发境地。

  新股未遭遇破发,那为何市场反对的声音如此强烈?

  就是因为此次IPO高速发行一边是为了解决500多只新股上市的“堰塞湖”,同时却叠加了金融监管去杠杆下的双重减量博弈。这种叠加,造就了中国股市罕见的漂亮50与要命3000的一九分化。

  一个股市,承载了两大减量任务,加上此前数轮股灾带来的熊市格局,个股纷纷杀跌,市场博弈监管的声音自然情绪高涨。

  IPO高速发行,刺中的是广大投资者的炒股利益;而IPO关停,刺中的是股市服务实体经济——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没有人能说清,股民与国民,谁的利益更重要。因为,股民也是国民,国民中亦有股民,而且也不是简单的博弈关系乃至对立关系。

  但从监管而言,股市只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细小的维度,远非中国经济的全部。放在政治层面而言,这也只是经济基础的一小部分。说白了,证监会有关停建议和申请权利,却没有IPO关停的最终决策权。

  现实而言,能放缓IPO步伐,甚至在市场继续低迷下,象征性的发行也能达到关停的效果。即便IPO关停了,又能如何?还是会通过监管之手重启,又是关停重启的循环反复,继续加重中国股市人治色彩,加重政策市色彩,加重牛短熊长的色彩,而不是官方一直倡导的市场主导。这凸显的正是中国股市缺乏市场本身博弈的弊病。

  基于中国股市长远而言,我们不应过度关心IPO是否关停。我们更应关注退市制度是否能更完善以及有效执行,那些垃圾股能否清除股市;欺诈发行与造假者能否得到真正的严惩,而不是违法成本太低;IPO在如此关停频繁与监管错配之下,注册制啥时候能上把IPO发行成败的主动权交给市场交给股民。加大监督权限,收紧管理权限,这才能真正解决历次熊市呼声、牛短熊长的核心所在。

  (本文作者介绍:德林爆语出品人,曾任新京报、经济观察报高级记者)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股市 IPO 证监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