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机构 新三板资本圈·第一路演
猴年春节过后,新三板市场没能天遂人愿,继续以惨淡的姿态回应着人们的关切。就在万民期待分层制度落地实施以扭转当前囧态之时,决策层和监管层也连爆猛料,以证扭转市况指日可待。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市场数据仍旧难看,当局者们依然惴惴不安:随着挂牌企业数量直线上升,企业质地良莠不齐,市场各方摸着石头过河,而各类“丑闻”、黑天鹅事件则像不定时炸弹一样,不经意间就被踢爆。市场一地鸡毛哀鸿遍野,新三板真的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新三板大跃进告别疯狂的2015年,新三板2016年的表现亮点与污点同样灼眼!喧嚣渐远,关于新三板市场当前困局和未来的发展大计,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近两年的野蛮生长掩盖不了内生的问题,新三板大跃进何去何从?
从2006年起到2014年正式扩容的8年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仅有355家,市值仅为400亿元左右,远逊于主板和创业板市场超万亿元的体量;2013年12月,新三板启动全国扩容,挂牌数量一路狂飙:2014年8月22日,挂牌数量突破1000家;2015年3月3日,突破2000家达到2003家;2015年7月22日,挂牌数量达2811家,正式超过沪深两市总数的2783家,7月30日,突破3000家达3018家;2015年11月9日,突破4000家,12月25日突破5000家达到5016家!截至2016年3月3日收市,新三板挂牌数量达到5868家,是A股总数的2倍还多,总股本达3409.25亿股,总市值达2.5万亿元。
另从扩张速度看,日均挂牌数量和月度挂牌数量在2016年都在高位运行:从日均挂牌数量看,从2016年1月4日到2月5日共25个交易日内,共有558家企业挂牌,日均挂牌22.32家,春节后的2月15日到3月3日共14个交易日内,共有167家企业挂牌,日均仍有11.93家,这其中还不计春节假期的影响;按月度计,从2015年7月到2016年2月,月度挂牌数量分别为415、307、226、311、489、744、494、203家,不可否认春节因素导致挂牌速度有所降温,但相较于A股,这仍像坐上“升级器”的超高速;再看阶段节点,挂牌公司从3000家到4000家用了73个工作日,而从4000家到5000家则只用了34个工作日,挂牌速度提升1倍!
虽然受春节因素影响,2016年2月新增挂牌家数仅为203家,环比骤降58.91%,创下8个月来最低水平,但必须看到,随着2016年正式“开工”,这一速度进入3月份后显著回升,本月前三天合计新增42家,日均14家,逐步回归此前的快节奏!
光鲜数字后背一地鸡毛!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
上文的一大串数据,已经足以证明新三板市场扩容以来取得的瞩目成绩,但光鲜亮丽的数字背后,其存在的问题日益增多且日益复杂化,如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必然会伤及新三板市场的根本。
当前,市场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挂牌企业供给过快,导致市场流动性枯竭,并表现在交投低迷、成交惨淡、企业融资困难等方面。从成交方面看,春节后的12个交易日内,日均成交量仅为去年活跃期的40.74%和32.78%,总量还不及主板的个股;从价格看,截止3月1日,1337只做市股票中,其中882只下跌,占比65.97%,跌幅最大的达80.17%,33只个股股价惨遭腰斩,跌幅20%以上的有365只个股,占27.30%;定增方面,近期已有64只个股定增价格已经破发, 15只跌幅超过50%,跌幅最高者竟达99.84%!毫无疑问,这都是市场流动性匮乏的结果!
其二,挂牌企业数量猛增,而企业内部建设却远远滞后。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5800余家挂牌公司的质地良莠不齐,公司高管素质同样参差不齐,所以接连爆出企业歇菜、高管集体离职、董秘急缺、内控制度不规范、信息披露违规等等奇葩事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当前市场爆出的各种怪现状,如果不严加防范和监管,则后患无穷,不仅不利于市场的健康长远发展,对于挂牌企业、投资者和其他参与主体而言,都是无尽的伤害。
最新的一份报告显示,新三板近6000家企业中,已有3114只“僵尸股”没有任何交易,占比高达55.75%。对于当前市场上数千家的“僵尸股”而言,耗费数十上百万元挂上牌了,却因市场和自身的原因无成交、融不到资,每年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保这个“壳”,对于创业创新性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个负担,同时,保壳行为“占着茅坑不拉屎”,也是对市场资源的极大浪费。
其三,做市商稀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且做市商违规事件频发。在新三板市场上,券商的角色第一是主办券商,第二是持续督导,第三是做市,第四是投资人,这是区别于A股的券商功能的。截至目前,新三板市场仅有98家做市券商,要为1354家做市企业服务,随着做市企业剧增, 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由于做市商制度不完善,市场是拼拼爆出做市商违规案例,国泰君安等多家做市商遭到监管层的严惩,这种不规范或者违规的局面亟待改观。
其四,惨淡的市况也催生了落寞失意的投资者。据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1日,包括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私募新三板产品、基金子公司新三板产品在内,共有1403只新三板产品披露净值数据,但状况却令人揪心!74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跌破净值、1162只新三板私募产品中 755只产品跌破净值,占比高达65%、基金子公司新三板产品半死不活,可见新三板市场的残酷性。大面积的新三板投资产品浮亏足以窥见市场的残酷性和投资价值。
其五,挂牌企业挂牌融资出发点不纯,也导致了企业为“圈钱”而挂牌、融到资后挪作它用等诸多弊病。虽然新三板市场大多为创业创新性中小企业,但有些挂牌融资企业却业务单一、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甚至出现了靠一个APP且连年亏损的企业来融资,或者拿到资金不务正业去炒房搞投机!此外,还有企业在新三板圈完钱,马上申请IPO辅导,把转让方式从做市改为协议,把流动性锁住,把高股价、高市值锁住,再包装一下到A股转一圈继续融资,而且融资规模更大!
其六,市场政策预期不明朗,也是导致市场不规范、观望情绪浓烈、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新三板市场作为新兴的资本市场,包括决策层、监管层和各类市场主体,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绝不能因此而畏首畏尾或顿足不前。新三板市场必须要走出“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力求做到快中求稳、慢中求准,不怕步子放慢一点,但求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稳妥!
不可否认,上述诸多问题也仅是当前被爆出且有据可查的部分病状,但泱泱新三板市场,谁能保证这不是冰山一角?谁又能保证各式各样的问题不会接踵而至?为此,市场必须有紧迫感,落实严格的监管、推行严厉的退市制度,推动市场从野蛮生长转向精耕细作,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转变!
退市制度必须落实且宜早不宜迟日前,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撰文指出,一个理想市场的“进”“出”机制必须匹配:提高准入门槛的方法有助于挡住部分坏公司,但也容易错杀一些好公司,因此,清除烂公司更加有效的方法应该是加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强化退市机制,防止“僵尸公司”或“壳公司”长期滞留市场、浪费资源、拖累市场信誉。
新三板市场被寄望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但与正宗的纳斯达克相比,新三板要走的路还很长远,诸多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引进,退市制度就是其一重要的一项。
根据2013年2月8日实施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新三板对终止挂牌有明确规定,对挂牌公司出现六种情形的将被终止挂牌。但就目前来看,新三板的退市制度并不明确,更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挂牌公司只上不退,必然会产生业绩连年不达标、恶意圈钱、恶性借壳、寻租等违法违规行为。
参照国外成熟证券交易市场,一般上市公司年退市率约为2%-10%,而美国纳斯达克每年则有8%的公司退市,或自愿退市进行私有化,或因常年亏损或违法违规而强制退市,但大多是因为破产清算或者是流动性不足被强制退市。
此外,新三板退市制度还应汲取A股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针对新三板市场的自身特点,未雨绸缪,统筹规划,探索实行注册制和分层制度下的多元化退市机制,率先实现中国资本市场的“零容忍”。
按照当前的速度,新三板挂牌突破万家甚至两万家也只是时间问题,而随着分层制度加快推进,更多基础层的挂牌企业仍将面临着融资难、流动性不足、交投不活跃等难题,并滋生更多更复杂的症状,危及市场的投融资环境和功能,让优质的企业躺着中枪,让不务正业者得以浑水摸鱼。
因此,推出新三板退市制度宜早不宜迟,而且必须是主动退市与被动退市双管齐下,同时,对退市机制上设立多元化的退市指标,如财务指标、业绩考核、交易情况、公司治理等方面,套上退市的紧箍咒。随着挂牌企业数量剧增,退市制度越晚实施,实行的压力就会越大,牵涉的面就会越广,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将更大!
结语:新三板被誉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但新三板要想真正达到纳斯达克的高度,必然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洗礼,告别粗放野蛮型生长,在清理和净化的阵痛中,实现自我完善,而新三板退市制度,也应立足于当前的市况,着眼于市场未来的发展,力争做到富于理性和建设性,确保新三板市场在正确的轨道中成长腾飞。
(本文作者介绍:第一路演,中国首家新三板路演金融服务平台,平台首创视频、语音、直播等路演形式,呈现新三板企业价值。平台还有新三板投资人社区,三板头条资讯以及新三板行情分析系统。)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任倩倩 SF018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