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新三板基础层沦为“僵尸层”

2016年05月30日10:58    作者:皮海洲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皮海洲

  毕竟在近千家公司进入创新层之后,基础层的公司数量仍有6400家左右,并且数量还会继续增加。投资者对基础层的投资仍然是大海捞针。由于鱼龙混杂,投资者也很难辨别出来。因此,基础层存在沦为“僵尸层”的危险。

提防新三板基础层沦为“僵尸层”提防新三板基础层沦为“僵尸层”

  未出市场预料之外,新三板分层制度终于在5月27日如期出笼了。当天下午证监会的新闻发布会之后,全国股转公司发布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分层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分层管理办法》),明确将新三板划分为创新层与基础层,并对进入创新层的标准予以明确。

  为满足不同类型公司的需要,对于创新层的准入标准,《分层管理办法》设置了三套并行标准。标准一侧重于挂牌公司的盈利要求,以满足盈利能力较强、相对成熟挂牌公司的分层需求;标准二侧重于挂牌公司的成长性要求,以满足处于初创期、高速成长的中小企业的分层需求;标准三侧重于挂牌公司的做市市值要求,以满足商业模式新颖、创新创业型企业的分层需求。除了上述三套差异化准入标准,进入创新层的挂牌公司还需满足公司治理、合法合规性以及交易或者融资要求。

  此外,《分层管理办法》还就申请挂牌公司进入创新层设置了准入标准,并就创新层挂牌公司设置了维持标准。而不符合相关标准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则进入基础层。

  之所以要进行这样的分层,主要目的是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差异化需求,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同时有效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以后者为例,截至2016年5月27日,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数量已达7394家,且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面对海量挂牌公司,投资人在信息收集、标的遴选、研究决策等方面的难度也日益加大。通过分层管理,一方面以差异化的制度安排,对挂牌公司实现分类服务、分层监管,满足中小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差异化需求,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另一方面则从盈利能力、成长性和市场认可三个维度划设创新层,对进入创新层的企业提出更高的信息披露及规范性要求,对挂牌公司形成引导效应,为投资人遴选标的及投研决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和更大便利。可以说,新三板分层,为投资者对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投资提供了便利。

  但新三板分层带来的问题也将因此而接踵而至。虽然股转公司负责人表示,挂牌公司分层不是将挂牌公司简单地分为“好与坏”、“优与次”,但客观事实正好如此。比如根据标准一,进入创新层的是盈利能力强的公司:最近两年连续盈利,且年平均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最近两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又如标准二,选出的是成长性好的公司:最近两年营业收入连续增长,且年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不低于4000万元;股本不少于2000万股。此外标准三选出的,是有机构做市的公司:最近有成交的60个做市转让日的平均市值不少于6亿元;最近一年年末股东权益不少于5000万元;做市商家数不少于6家;合格投资者不少于50人。根据这三套标准选出来的公司不正是新三板市场上的好公司吗?

  而在这些“好公司”进入创新层之后,创新层不仅成了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而且各项制度创新也会围绕着创新层来进行,包括下一步有可能推出来的新三板转板机制。这又将进一步增加创新层的魅力。因为根据新三板分层后挂牌公司差异化监管的制度安排,创新层挂牌公司将进一步规范公司治理,切实加强信息披露、发行融资和并购重组的监管,提升创新层挂牌公司整体规范化水平,在此基础上为市场的后续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打开空间。

  如此一来,基础层走向何处去,就是新三板市场的管理者需要关心的问题。虽然股转公司负责人表示,对基础层挂牌公司要加强服务和引导,针对基础层挂牌公司大部分处于初创期、股权集中、融资交易不活跃的特点,引导基础层挂牌公司主动规范公司治理,优化基础层挂牌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基础层挂牌公司资本市场监管规则的培训,提供针对性培育孵化和融资对接、并购服务。但在投资者将目光都集中到创新层的情况下,基础层很难不被投资者所遗弃。毕竟在近千家公司进入创新层之后,基础层的公司数量仍有6400家左右,并且数量还会继续增加。投资者对基础层的投资仍然是大海捞针,存在很大的不便。即便有少数基础层公司存在一定的投资价值,但由于鱼龙混杂,投资者也很难辨别出来。因此,基础层存在沦为“僵尸层”的危险。

  而“僵尸层”的出现又会成为妨碍新三板挂牌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新三板公司挂牌数量的增加为例,最近两年,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得到了井喷式的增加。但在实行分层制度后,有关公司在挂牌创新层无望的情况下,不排除放弃挂牌基础层的想法。或引发挂牌公司弄虚作假的事情发生。而这种做法显然都是不利于新三板公司发展的。因此,股转公司乃至监管部门有必要正视新三板分层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慎防基础层沦为“僵尸层”。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评论员,二十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一书。)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