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A股停牌乱象勿留后门

2016年05月20日09:40    作者:曹中铭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曹中铭

  整治随意停牌乱象,就需要有刚性措施。可对上市公司停牌时间进行硬性规定,也不能留下任何继续停牌的后门,比如规定停牌不得超过2个月时间,时间一到,立即强制复牌,此举反过来能提升上市公司的紧迫感,也可促进上市公司提高重组效率。

整治A股停牌乱象勿留后门整治A股停牌乱象勿留后门

  A股上市公司随意停牌问题有多严重,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来自同花顺的统计显示,截至5月17日,沪深两市有303家上市公司处于停牌状态,其中,2015年就已经停牌的有32家,停牌半年以上的上市公司有10家。至于停牌的原因,绝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因为筹划重大事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资产重组。

  自《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以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修订以来,并购重组的门槛降低了,而上市公司筹划资产重组的热情则明显提高了。自2013年开始,两市每个交易日停牌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目前基本维持在300家左右的水平。相对于2800余家上市公司而言,超过10%的上市公司停牌,不仅为A股市场所罕见,即使在全球资本市场中也是非常少见的,但却成为A股市场的一道风景。

  特别是在去年股灾期间,由于股市持续大幅暴跌,在频现千股跌停的同时,也出现了千家上市公司同时停牌的奇观。这些上市公司的停牌,虽然是出于躲避股市下跌的目的,但另一方面也无形中影响到其流动性。

  如今的A股市场,上市公司随意停牌或长时间停牌的现象已不再是什么“新闻”。 如去年7月8日,辽宁成大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10月19日,上市公司与中民投签署框架协议,拟以发行股份方式向中民投购买中民新能部分或全部资产,标的资产为一家主要从事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企业。但其光伏梦并未实现,双方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不到一个月重组即告夭折。与此同时,辽宁成大又筹划了新的资产重组: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某国有控股企业所持有的某金融企业部分股权。像辽宁成大这样的“接力”式的重组在市场上较为常见,因为“接力”重组,上市公司停牌时间少则一两月,多则半年。

  上市公司的停牌或复牌有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万科即是最好的例证。去年12月18日,万科股价再次强势涨停,而在此前“宝能系”多次大手笔进场扫货,其背后的目的不言而喻。如果任由“宝能系”增持到更多的股份在手,万科管理层在今后的博弈中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在这种“危急”时刻,万科突然紧急停牌筹划重大事项。时至今日,整整五个月过去了,其重组方案仍然没有露出“庐山真面目”,万科到底要停牌到何时,至今也没有答案。

  上市公司随意的停牌行为,也招致了市场的质疑与诟病。为此,监管部门纷纷出手。如去年上交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停复牌及相关信息披露的通知》(下称《通知》),以对上市公司停复牌行为进行规范。但实际上,从运行情况看,其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而在近期,沪深交易所将发布停复牌新规的消息在市场上流传。据媒体报道,新规强调上市公司不能随意停牌,并且沪深交易所在规则方面将保持一致。如果属实并且真的能够得到切实的执行,或许上市公司随意停牌的行为会有所收敛。不过,即使新规实施,到底能取得怎样的效果,则有待观察。

  但停复牌新规也明显有“功利性”的一面。从2014年开始,A股纳入MSCI指数就受到市场的关注,其时因为多方面的原因都未能成功。比如去年就A股纳入MSCI指数问题,相关方面提出了三个顾虑:准入额度分配流程、资本流动限制以及受益权属界定的问题。其中资本流动限制即涉及到上市公司随意停牌问题。因此,此次出台新规,也有迎合MSCI的意味。

  为了能够纳入MSCI,我们算是“豁”出去了。不过,上市公司随意停牌问题早已出现,并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监管部门其实早就应该下大力气动手整治了。退一步讲,如果不是6月份面临MSCI的“大考”,监管上是否还会如此“积极”呢?

  对于整治上市公司随意停牌问题,此前的诸多措施体现出柔性有余而刚性不足的特性,像上交所在《通知》中就为上市公司继续停牌留下了“后门”。因此,整治随意停牌乱象,就需要有刚性措施。可对上市公司停牌时间进行硬性规定,也不能留下任何继续停牌的后门,比如规定停牌不得超过2个月时间,时间一到,立即强制复牌,此举反过来能提升上市公司的紧迫感,也可促进上市公司提高重组效率。

  (本文作者介绍:独立财经撰稿人 在三大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辽宁成大 资产重组 投资 复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五月第一周新三板的奇葩股:神州专车亏37亿上市底气何在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