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工资涨得慢,日本政府急了

2016年05月04日08:59    作者:bruegel智库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机构专栏 bruegel智库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布鲁塞尔智库Bruegel高级研究员Alicia Garcia Herrero

  总体劳动生产率下降也使得日本难以提高增长潜力,这些都让安倍经济学步履维艰。日本当下需要将改革劳动力市场作为改革的核心计划。这意味着,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应当集中在推行全面的劳动力市场改革。

老百姓工资涨得慢,日本政府急了老百姓工资涨得慢,日本政府急了

  日本再次颠覆了人们通常的经济学认知:失业率跌至近二十年以来新低,工资增长速度却低到不能忍,随即,日本政府居然开始对企业施压,让他们赶紧涨工资。

  日本下一财政年度的工资协商还在进行之中,这直接关系到安倍经济学是否能取得成功。到目前为止,预期的工资增长速度仍然很低,日本央行很失望,他们很想通过工资协商实现既定的通货膨胀目标。或者这么说吧:通胀是日本央行是重要的政策目标,虽然安倍经济学的核心目标是推动日本经济的快速增长。

  然而,即使只是为了达到日本央行的通胀目标,也需要对日本经济的所有部门施加压力,促使它们涨工资。但眼下政府看起来几乎有心无力,连大公司都不听指挥,就更别说中小企业了。

  坦白说,那些不愿涨工资的公司,通常都是规模较小、却又创造了大量新就业机会。这是因为日本经济整体的劳动生产率下降,尤其是医疗保健行业和餐饮业,而大部分的新就业机会又恰恰出现在这些行业。

  总体劳动生产率下降也使得日本难以提高增长潜力,这些都让安倍经济学步履维艰。日本当下需要将改革劳动力市场作为改革的核心计划。这意味着,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应当集中在推行全面的劳动力市场改革。

  日本工人涨工资有多难?

  自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的失业率已经从2009年6月的5.5%降至2016年1月的3.2%,这是近二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同时,日本央行发布的企业经济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公司正遭受自90年代初以来最严重的就业短缺。此外,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企业的利润率水平仍然很高,约为14%,接近日本央行企业经济调查自198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上述这些都理应提升工人们的议价能力,并促使工人们要求更高的工资,但恰恰相反。

  2015年春,在日本政府与日本央行2015财年的工资谈判期间,日本当局已经公开支持提高工资。政府高级官员访问了日本的大公司,向他们“解释了”安倍经济学。事实上,若企业被迫提高工资,政府就可以实现其经济目标(通胀)。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非常重视工资增长这一议题,这是因为工资增长既可以促进通胀,也可以增加私人消费,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日央行并不仅仅想通过日元走弱以及对进口价格造成影响来满足其通胀目标,因为贬值将削弱日本消费者的购买力,而购买力的下降会减少私人消费。在2015年初,出于政府的压力,春季工资谈判被认为是成功的,该谈判最终促使日本迎来了17年以来最快的工资增长速度。

  然而,暂时的“成功”并没有持续下去。通过简单的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推算表明,如果日本经济的结构保持不变,2015财年工资增长速度应当接近1.2%。但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名义工资增长率仅有0.3%。考虑到高就业率的实际条件,该增长的水平是较低的。通过与历史数据的对比看得出,1996财年的失业率与2015财年相仿,但工资增长速度却达到 1.2%。

  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如何改变日本

  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在过去几十年间逐年放缓:80年代的增长约为3%,90年代早期下降到大约1%,到2014年更是跌到了-0.7%。这期间,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保持一致,这么看来,工资增长的停滞是这一过程的自然结果。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滞后的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下降,是劳动生产率停滞的主要原因。

  在80年代乐观情绪的支持下,日本的商业投资量远远超过了资本存量的贬值,资本实现快速积累。然而,日本经济泡沫在1991年破灭,企业被迫专注于重组资产负债表,进入了去杠杆阶段。日本资产价格泡沫在90年代早期破灭后,其资本积累水平也在逐年下降。贬值的资本存量超过了投资量,日本在泡沫破裂后一直处于通缩的经济环境之中。

  考虑到日本央行对通缩的迟滞反应,处于高位的实际利率不仅抑制了商业投资,也导致了日元的升值。日本经济出现空心化,日本企业生产向海外转移。即使在安倍经济学推出以后,它的第一支“箭”—由央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来释放流动性,并配合越来越低的实际利率来刺激经济—对资本积累规模仍然很小。资本存量改善的缺失成了日本生产率低迷的原因之一。

  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指标可以用于衡量在生产技能、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后,有效生产如何实现。这一指标的下降有很多原因。首先,经济的空洞化使得生产效率最高的部门,制造业的份额下降,服务业的比例在增加。

  我们的观点是,这可能应该归咎于日本高水准的就业保障。对劳动者全面保障使得企业不太愿意引入IT技术来取代不熟练的劳动者。在经济长期处于通货紧缩的环境时,企业甚至可能投资IT都缺钱。

  鉴于服务行业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兼职员工的比例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持续增加。这有助于公司降低成本,尤其是培训成本——这对企业在经济经历衰退时的意义重大。然而,对于经济整体而言,这又诱发了劳动力技能水平的下降,最终降低了日本的劳动生产率,以至于它在1990年代进入负值,而在2000年后更甚。

  生产率高的产业不创造就业?

  一般而言,生产率最高的产业通常不会创造就业,例如金融和IT产业生产高效,但就业增长率低。与此相反,生产率最低的产业有助于创造就业,但这些产业又拉低了整体经济的劳动生产率。

  医疗保健和餐饮服务行业这些高就业行业正面临着负增长的劳动生产率。可这两个劳动生产率实现负增长的行业在2014年贡献了22%的工作岗位,而且这一比例还在增长。

  这两个行业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远大于生产效率最高的部门,这意味着要把日本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推动生产率增长异常困难。事实上,日本整体生产率增长水平在2014年已经降至0.5%。负增长的生产率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最终反映在了工资增长之上。餐饮服务和医疗保健行业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金融和IT行业则较高。但金融和IT企业聘用的员工人数少,所以整体工资增长的数字也依然处于停滞状态。

  兼职工资仅有全职1/5

  日本劳动力市场难以称之为有效的市场。事实上,它正在变得越来越二元化——全职和兼职工人工作条件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尤其是说到工资待遇。而“同工同酬”原则在日本还未得到全面的贯彻。

  全职工作在日本实际上就是终身工作,“为公司服务的年份”这一条件在确定员工工资水平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这同时,日本兼职就业的占比在持续上升,从90年代早期的15%,上升到2014年就业总人数的30%。最后,兼职和全职员工之间的工资差异,自90年代初以来在21.5%上下徘徊,也就是说,兼职人员工资刚超过全职员工工资的1/5。

  这样一个巨大的工资差异反映出日本双重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大多数日本的兼职人员都是有家庭的女性,她们在2014年占兼职总数的68%。兼职人员同样工作积极,哪怕薪水与全职工作者相差这么大。有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这样的低薪职位排名前二的原因是“弹性工作时间”和“支持家庭收入”。只有1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接受这样的工作是因为他们找不到全职工作。这又是为什么?魔鬼藏在细节背后,我们将稍后对此作解释。

  为什么日本女性愿意接受低薪工作

  当日本首相安倍提出他的改革计划,即所谓的安倍经济学时,提出成功所需的三支“箭”:前两箭集中在货币和财政领域的需求政策,第三支箭关注的则是供给侧改革。

  到目前为止,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似乎更多专注于企业减税。截止到2014年4月,税率连续两年下调到32.11%,政府决定自2016年4月开始进一步将之减少到29.97%。低税环境可能不足以阻止日本公司在本国以外生产,但起码可以鼓励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升级旧设备,并刺激所需的IT投资。

  如果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仅仅只解决企业税率问题的话,可能难以达到全面效果。劳动力市场改革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长潜力至关重要,但这方面的改革并没什么进展。安倍首相表示他支持“同工同酬”的原则,但目前还没有实际的措施得到落实。

  我们认为,要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就必须要让每个劳动者都能释放最大的劳动潜力。一个高效的市场会吸引和留住人才,这一对鼓励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至关重要,让她们工作更加高效,并可以获得更高的工资。

  在劳动力市场中引入同工同酬的原则需要重大改革,特别是消除当前全职与兼职对立的二元系统。但要做到这一改革很难。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安倍经济学改革的关注重点仍然侧重于企业所得税。

  除了“同工同酬”战略以外,日本政府应当关注当前的税收政策上的扭曲。说到为什么日本女性愿意接受更低的工资,就不得不提所谓的“税收减免”政策,即只要工资低于上限就可以享受减税,即103万日元。这也是女性倾向于做兼职工作的原因之一。因此全职工作对女性而言毫无吸引力,因为那样家庭将不再从减税中获益。

  很难想象这种扭曲的税收制度竟然得以保留了这么长的时间。这一制度在60年代被引入,而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日本女性基本是全职家庭主妇。时至今日,日本女性工作参与率仍远低于男性。这其中部分原因在于儿童保育设施不足——而日本政府也因此计划三年内将幼儿保育服务覆盖人群提高一倍。我们认为,消除当前税收扭曲和双重劳动力市场在当下来说更重要。

   日本劳工市场“终身雇佣制”将何去何从?

  日本当局越来越纠缠于提高工资,因为高工资可以推升通胀,提高家庭的购买力和消费水平。现在的欧洲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为欧洲经济同样朝着低增长低通胀的风险模式前进,就像日本经济在过去的三十年所经历的那样。

  我们认为,劳动生产率的降低是工资增长无力背后的根本因素。日本生产率的降低引发了许多结构性变化,包括在那些更有生产效率,却没有创造就业的行业创建二元劳动力市场(主要是制造业),这些结构变化的部分原因是终生雇佣规则下雇员受到了高度的保护。

  另一方面,生产率更低的服务业部门创造了大部分工作。这些工作的工资低,合同灵活。放眼欧洲企业,它们也正面临着类似的情况。这意味着无论日本政府如何迫使企业提高工资,政策也不会起作用。即使大公司遵守政府的建议,创造大部分就业的小公司也不能效仿这种方式,因为这些小公司所处部门的生产效率太低,他们没法涨工资。

  劳动力市场改革对于安倍经济学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帮助日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此后,工资待遇也会因此得到改善。首先,决策者必须确保“同工同酬”的原则,消除二元劳动力市场。其次,它们必须取缔在当前收入所得税制度中,鼓励女性接受低薪和兼职工作的财政政策。

  这两种措施不仅会增加女性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也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工资水平。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这些改革措施涉及到消除日本目前保护70%员工的终生雇佣制。不过,没有这样的劳工改革措施,安倍经济学很可能以失败告终。欧洲需要借鉴日本的改革经验,以免风险来临时已为时过晚,而最终重蹈日本覆辙。

  (本文作者介绍: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布鲁塞尔欧洲与全球经济实验室(Bruegel)是近5年来崛起的一家顶级的欧洲智库,主要关注国际经济领域。)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日本 安倍经济学 涨工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20万新三板投资者必关注:刘士余亲自站台意味着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