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保险没必要穿马甲

2016年02月25日17:59    作者:林瑶珉  (0)+1

  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林瑶珉

  保险营销员未必懂理财,递过来的却是印着“理财顾问”的名片,连保险公司管理干部都不敢说自己是干保险的,非得朦朦胧胧地说是干金融的。

  元宵节刚过,接到一通电话,来电显示的是一家大到不能倒的保险集团的全国服务热线,电话那端自称是该集团旗下银行的服务人员说,由于银行机构发展,对我等白金客户提供特别服务,先是介绍一两项银行原有服务,接着开始介绍一项专门提供给白金客户的服务,每月小额存入该计划,连续十年,收益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还额外享有高额意外保险。笔者径直询问,这不就是一个储蓄型的意外伤害保险吗?对方也不正面肯定,而是答说:“你也可以这样理解。”

  笔者无意批评这家公司,或者这位电话营销员。因为这样的现象实在太多,如果说这是毛病,那可以说是行业的通病。保险营销员,以及银行柜面人员代销保险产品,不说是保险,非要说是理财,或者是个计划,或者是一项服务;不仅如此,保险营销员未必懂理财,递过来的却是印着“理财顾问”的名片,连保险公司管理干部都不敢说自己是干保险的,非得朦朦胧胧地说是干金融的。

  保险就是保险,它是一种以诚信为基础的契约,来不得半点含糊。你不敢说它是保险,就很难把契约双方的权利义务说明白。捡轻的说,难免违背保险的最大诚信原则;重一点说,就有销售误导的印记。

  重要的是,卖保险的,不敢说自己是卖保险的,也不敢说卖的是保险,只能说明对从事的职业没信心,对自己的能力没信心,对所卖卖的产品没信心,对社会接受这个产品没信心。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对自己的行业都缺乏信心和尊敬,如何谈行业的尊严?

  不得不承认寿险营销培训中存在一些过头的话,但这一句一定是真的:“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产品,凭什么客户要买你的产品?”因为这句话,早期的营销员都会自己购买自家公司的产品,并且作为展业的必备工具。

  如今,保险说是更不好卖却是更好卖了,比比银行利率就行,所以怕是不必再强调买自家产品了,况且现在的许多保险公司,都视自买单如狼似虎。(这虽是后话,却也不免让人浮想联翩。)那只能说明,行业的规模壮大了,但一些基础还远没有夯实。

  都说国人不缺智慧,最需要弥补的是诚信和社会责任感。在老百姓以为卖保险的是卖保险柜的年代,我们曾经为能进入保险公司干保险而自豪。我们之所以自豪,是因为我们和保户共同体验了保险的核心功能,亲手将赔款或保险金送到受灾受损受病魔折磨的保户的手上,亲眼目睹了保户的泪流满面和长跪不起,亲身见证了企业和家庭因为保险实现灾后重建。

  如今,保险公司已经比银行多,从业人数大几百万,而我们面对的却是“一人做保险,全家不要脸”的鄙视。原因呢?卖保险的不敢说那是保险,有些保险也未必是真保险。这就是原因。所以,空谈消费者教育、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全民保险意识不行,行业单有规模也不行,因为保险是尤其强调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行业。

  如果保险真能够让国人的生活更美好,那就该理直气壮地再次喊出当年的营销口号:“走出去,说出来,把保费收回来”!

  真保险,没必要穿马甲。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科学院硕士研究生,高级经济师,资深保险职业经理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范晓军 SF096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开放封闭小区是一个英明决策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战胜贫困还得靠科技进步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2016年投资时还应降低预期 政府和地产商都不愿意房价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