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紧随美联储持续加息吗?

2017年03月17日09:36    作者:黄志龙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黄志龙

  中国央行在3月16日早晨紧随美联储,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再度上调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的市场中标利率10个基点,同时上调了SLF市场操作利率20个基点,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也将紧随美联储亦步亦趋呢?

中国会紧随美联储持续加息吗?中国会紧随美联储持续加息吗?

  近两日,国内外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是美联储、日本央行的议息政策,不出所料,美联储再度加息0.25%,日本央行继续保持-0.1%的利率不变。

  然而,让市场颇感意外的是,中国央行在3月16日早晨紧随美联储,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再度上调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的市场中标利率10个基点,同时上调了SLF市场操作利率20个基点,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也将紧随美联储亦步亦趋,进入实际利率不断上升的周期。虽然央行提醒市场对此不应过度解读,但可以预计,央行保持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的趋势还将持续。

  为什么说美联储加息符合市场预期?

  之所以说此次美联储加息行动在市场的预期之中,有以下四方面缘由:

  一是2月末开始美联储频繁为加息造势。多名美联储官员在不同场合支持加息,3月3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在芝加哥发言已经“接近明确”地暗示3月将加息。

  二是FOMC会议声明的基调相对中性。只是强调了通胀的变化,对财政扩张、就业等方面影响只字未提,这说明美联储用心良苦地安抚市场,缓冲加息对市场的影响。

  三是美联储并未修改加息次数的前瞻指引。在最新点阵图中,美联储对2017年加息次数预期仍然是全年三次(利率中位值1.375%),与2016年12月的预期一致,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联储在加息问题上鹰派的态度没有强化。

  四是耶伦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言论也没有明显鹰派迹象。她认为:收缩美联储资产规模没有时间表,基准利率上调不一定要缩表;美联储加息的步伐仍将是渐进加息。

  正因为美联储加息符合市场预期,所以对美元汇率和金融市场的走势造成的影响也相对有限,美元指数甚至还下跌了1.2%,股票市场也出现了温和上涨,同时,原油、黄金等期货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涨幅。

3月15日美国金融市场数据变化 数据来源:Wind资讯、苏宁金融研究院3月15日美国金融市场数据变化 数据来源:Wind资讯、苏宁金融研究院

  美联储加息前景关键看通胀率

  从美国劳工部发布的官方失业率来看,今年2月美国失业率降至4.7%(参见下图)。虽然其中有美国劳动参与率快速下降等人口结构变化的因素,但美国经济越来越接近充分就业的趋势已较为明显。因此,美联储加息的幅度与节奏,关键是看美国通胀水平,美联储也承认,前期过慢加息对后期控制通胀的影响更为不利。

  近半年来,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个人消费支出指数(PCE)已持续攀升,但是就未来美国通胀预期变化而言,仍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因素。

  首先,来看推升美国经济通胀率上升的正面因素:特朗普扩张性财政政策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在美国接近充分就业情况下,特朗普的贸易保护、减税和大规模基建计划等措施,可以起到促进就业、增加消费支出的效果,但最终也将提升通胀水平。

  其次,来看拉低美国经济通胀率的负面因素:近年来,得益于OPEC产油国限产协议,原油价格自2016年初至今接近上涨一倍,进而带动全球通胀水平显著回升,但油价继续上升将触发美国页岩油开发的成本线,会增加美国页岩油供应,侵蚀OPEC在全球原油市场中的份额,因此OPEC进一步减产推升油价动力有限,相应地,油价对通胀的推升作用也将会弱,美国中长期通胀前景似乎并不乐观。

  综合来看,特朗普的刺激政策对通胀的影响将在2018年之后才能见分晓,因此,短期内美国通胀水平将主要取决于原油价格、薪资上涨等因素,可见美国通胀率持续攀升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货币政策的前景如何?

  美联储作为全球 “央行的央行”,其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必然会影响到全球货币政策倾向,尤其是对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影响更为深刻。在继美联储加息之后,中国央行再度上调MLF和逆回购市场操作利率,这既有美联储加息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还是国内金融市场防风险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具体来看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当前货币政策基调已发生改变。相较于前些年央行提出的“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央行答记者问等场合多次强调了2017年货币政策的基调为“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是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要“保持流动性基本稳定”,这与前些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措辞已有较大变化。由此看来,货币政策持续边际收紧的趋势还将持续。

  另一方面,市场操作利率将进入常态化回升的通道。当前MLF、SLF、逆回购等市场操作利率的回升,既是央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主要方式,更是过去数年内市场利率持续历史低位的逐渐常态化的必然(参见下图),是合理的回升。

  总体而言,2017年的央行货币政策可能面临着两难选择:

  一方面防风险、防泡沫和防通胀的政策目标,要求央行货币政策边际收紧,维持流动性紧平衡,同时,美联储加息使得中美无风险利率的差距持续收窄,央行引导人民币无风险利率上升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尽管当前经济景气处于景气回升阶段,但继续依靠房地产市场补库存投资和PPP主导的基建投资现状依然没有改变,实体经济、制造业复苏力度不足,难以承受贷款基准利率提高的压力。

  基于这一政策难题,笔者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将继续采取引导MLF、SLF、PSL、TLF、逆回购等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上升,而减少使用对公众和舆论预期影响较大的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等传统政策工具,但是,金融体系的实际利率将进入一个上升周期,即便贷款基准利率不进行调整,仍将通过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的方式传导到实体经济。

  (本文作者介绍: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

责任编辑:冯梦雪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美联储 美元 加息 通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