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梁红
个人购汇或可触发市场过度反应,导致人民币汇率短期超调,但其影响渠道应是通过触发机构的激烈应对行为。汇率的中期走势主要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因素,受个人购汇行为的影响有限。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和即期汇率在年末最后一周双双跌至四年多以来的最低点。相应地,离岸人民币汇率也录得8月份汇改以来新低。其中,简单的原因有年末较强的季节性外汇需求。同时,随着开年个人5万美元的年度购汇额度得到刷新,在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影响下,市场对于年后是否出现个人集中购汇的情况存在诸多顾虑。此外,外汇局即将推出新的个人外汇业务监测系统,又收紧了境内机构外币现钞收付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加深了市场的忧虑情绪。那么,市场的这些担忧是否有道理呢?
首先,个人购汇总体规模应在可控范围之内。消费驱动的外汇需求是一个慢变量。受额度所限,个人层面的购汇渠道对海外投资意义不大,也不太可能突然发生变化。而且,投资外国资产普遍会面临信息劣势和额外成本,关于国际投资的一个经验事实是强烈的本土偏好。因而,避险需求带来的购汇行为往往会转化为个人在国内金融机构持有的外汇存款。从历史上看,资金向外汇存款的配置与人民币贬值关系密切。
在人民币贬值预期的高峰时期,8月份外汇存款余额增加了270亿美元,而历史单月最大增幅是2015年1月录得的452亿美元。如果个人购汇规模大体与8月或1月新增外汇存款相当,那么即便在开年1月翻一番,个人购汇总额仍将在1,000亿美元内,相当于中国外汇储备的3%或3天的银行间外汇交易量。
相应地,个人购汇与资本流出性质不同。由于外汇不能用于境内支付,市场情绪改善会很快带来外汇存款趋势的变化。因此,个人购汇行为更多影响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而非其趋势。
进一步,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机构而非个人,因而机构行为才是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决定力量。今年前10个月,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是零售市场上银行与其客户之间总交易量的三倍之多,而后者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尤其是进出口企业)的金融活动,而非个人购售汇。
因此,个人购汇或可触发市场过度反应,导致人民币汇率短期超调,但其影响渠道应是通过触发机构的激烈应对行为。汇率的中期走势主要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因素,受个人购汇行为的影响有限。
同时,政策不确定性抬高风险溢价,或使人民币和人民币资产短期进一步承压。汇率管理不宜采取机会主义方法。关于政策立场的有效沟通以及维护该立场的断然措施才有助于在市场波动时减少“羊群”效应,实现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个人换汇管制并非明智的政策选择,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本文作者介绍: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