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间不太体面的间谍战

2013年11月28日 12:14  作者:解释系主任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解释系主任

  美国公司之间搞工业间谍,也是家常便饭,最著名的应当是甲骨文老板赖瑞-埃里森和微软老板比尔-盖茨之间的情报战,宝洁也曾对联合利华实施了长达半年的工业间谍活动。本文作者的新书《职场解释系》现已隆重出版,这是一本专为新人打造的成长工具书,购买可点击链接

想当年宝洁和联合利华在护发产品上掐得死去活来,前者随即对后者实施了长达半年的工业间谍活动,手法相当粗暴……就是差人去翻联合利华楼下的垃圾堆。  当年宝洁和联合利华在护发产品上掐得死去活来,前者随即对后者实施了长达半年的工业间谍活动,手法相当粗暴……就是差人去翻联合利华楼下的垃圾堆。

  (编者注:接上篇《从小饭馆遭遇工业间谍说起》)

  二战后的冷战时期,工业间谍和国家间谍一起,是谍报工作的两大组成部分,有时候甚至很难区分哪些是公司行为、哪些是国家行为。国家间谍机构搞窃听工作会有附带产品,例如听到某公司交易的底牌条件,转手把情报卖给和其有竞争关系的公司,挣点儿预算外补贴。当年这在欧美国家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搞的不仅是敌对阵营国家的公司,彼此之间也会互相搞。

  近期爆出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大婶儿被美国监听,只是当年谍战的延续罢了。法国和美国之间的工业谍战一直就没断过,鉴于涉及的行业是航空航天(这俩在大飞机和火箭发射方面是死对头),很难排除国家机构在此类谍战中作案的嫌疑。

  战后的日本埋头发展经济,个个卯足了劲儿大干苦干拼命干,但毕竟和欧美国家相比技术上差了一筹。除了自己搞研发以外,工业间谍也没少用。洒家听过一个段子,说当年日本公司的代表参观各国先进企业时,穿的鞋、扎的领带都有机关,倒不是什么录音录像设备(这个太明显了会被人查出来),而是能吸附金属材料或沾染溶液的装置。据此洒家推测当年日本人搞工业间谍的主要目标是高性能材料,倒不一定是生产工艺。

  貌似日本人的谍报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在材料方面有长足进步,按级十万次也不会坏的按钮,就是他们搞出来的。火了几十年,近年才被美国人搞的触摸屏干掉。

  西方公司之间互相搞工业间谍,也是常态。比如美国通用汽车在德国的子公司欧宝和德国本地公司大众汽车,于九十年代初中期就进行过密集谍战。这一波的主战场是策反,大众从欧宝挖走了八个掌握各部门核心机密的高管,这些人据称带走了大量机密文件,被欧宝指为搞间谍破坏,并提起诉讼。大众当然不承认,反诉欧宝诽谤。官司打了三四年,1997年才和解。结果是大众赔欧宝一亿美元,外加买十亿美元的零配件,但大众不承认搞间谍活动,诽谤案也不了了之。

  所以你现在知道了,哥当人贩子挖人,是有被指认为间谍风险的。哥容易么。

  美国公司之间搞工业间谍,也是家常便饭,最著名的应当是甲骨文[微博]老板赖瑞-埃里森和微软[微博]老板比尔-盖茨之间的情报战。这俩人彼此看着不顺眼不服气,明争暗斗一直不断。但盖茨老师从小就是个书呆子,埃里森老师却是个混子,于是后者雇佣了私家侦探监视前者,主要是扫听微软和一些非政府组织的经济往来。

  据悉,埃里森老师请的私家侦探采用了简单有效的方法,即收买微软总部的清洁工,收集垃圾箱里没被碎掉的文件。日积月累下来,埃里森老师掌握了两千多笔微软给各类NGO发钱的案例,并予以曝光。微软发言人曾就此事发表评论说这是“能让甲骨文被揍成黑眼圈”的举措,但微软或盖茨并未提起诉讼,众人也没见到书呆子单挑小霸王的火爆场面,又是不了了之。

  综上大伙儿可以看到,搞工业间谍和搞国家间谍在套路和手法上一脉相承,无外乎是依靠内码提供线报(即策反对方人员为己方工作)、派人做卧底、找专业机构搞“调研”,有时候甚至会动用国家机器,总之一切以获取对方的宝贝蛋信息以及/或者破坏对方业务为目的。

  操纵工业间谍案的,都是公司的大老板,这帮人是不会亲自动手的。职场食物链嘛,居于支配地位的大土豆们自然不愿也不会亲自去练这种脏活累活,都是动动嘴皮子,让底下的人去干。

  想当年宝洁和联合利华在护发产品上掐得死去活来,前者随即对后者实施了长达半年的工业间谍活动,手法相当粗暴……就是差人去翻联合利华楼下的垃圾堆。

  据悉,联合利华一直有防范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把乱七八糟的无用信息冠以《绝对不能让宝洁看到的绝密技术资料》,然后扔掉。结果这些钓鱼文件全被宝洁雇的垃圾佬当宝贝捡回去了,事情遂暴露。两家公司只好一本正经地达成了协议,宝洁保证不用这些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资料来开发产品,联合利华反谍战的老师们估计屁股都要笑疼了吧。

  前面讲的都是外国公司搞工业间谍的案子,我中华上国搞不搞工业间谍?洒家觉得,在浑身上下都流淌着道德血液的企业家里,那些已经建立健全了完整道德档案的老师们,肯定是不搞这种下三滥的。但对于那些血统不纯正、档案不健全的人来说,就很难讲了。

  三十来年前俺师傅初次来我中华上国做买卖时,接待他的中方公司每次都热情地说要帮他确认回程机票,说他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四化建设做贡献,确认机票这种小事,理应由中方代劳,节省下来的宝贵时间,正好用于谈业务。

  俺师傅那时候图样图森破,每次都把机票给他们办理。后来他就发现了,中方的老师们精确掌握了他的行程,知道他到什么点儿必须回国,于是前边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扯淡,到他非得去赶飞机时才开始谈正经事儿,用这种方式迫使他在合同条件上让步。

  俺师傅弄明白这一点后,就再也没让他们见过自己的机票 – 每次被亲切问到“啥时候回国啊”,他总是说“No,我买的是单程票,我还想娶个中国姑娘,当中国女婿,我想在中国常驻下去了”。

  现如今俺师傅和他当年那些小伙伴们都退休了,上次参加他们的聚会,一帮老头老太聊当年这些小动作,笑得前仰后合,恨不得假牙都要甩出来了。恩仇?早泯了。

  回想起来,洒家刚入行的时候,其实是经手过工业间谍案子的。那时候我们有个意大利客户,是做纺织机械的,织出来的貌似就是高段位丝绸,来我中华上国开厂,生意火爆。

  没想到雇来的中国员工里,有几个人心眼活络,干了几年后掌握了些技术,于是乎决定另立门户,临走时拷贝了一堆软盘,里面有各类图纸,还有客户资料。开张后和这些客户联系,说价格能比意大利公司的便宜一半还多。没想到这些客户里有很多是从祖上三代就和这家意大利公司做买卖的,立刻就做了通报,于是提起诉讼。

  开庭前原被告双方在法院门口撞上了,那帮人请不起律师,找了个媒体从业人员做公民代理(真的是报社记者哦亲),和洒家盘道,歌词大意是能不能高抬贵手放兄弟一马,不要搞得这么隆重。洒家说委托人的诉求很清楚,退还拿走的东西,保证没有副本,不得从事竞争性业务,赔偿损失,一样都不能少。

  记者老师于是语重心长地给洒家上课,说你也是中国人,怎么能胳膊肘往外拐呢,帮助外国人打中国人,你难道是汉奸么。被告之一也凑过来帮腔,俩人唱红白脸,还放狠话说信不信我拿板儿砖拍你。可把洒家给乐坏了。进了法庭,这几位一看国徽高悬,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个个作风严谨制服整齐(那时候还没有法官袍呢),吓得话都说不成句了。

  唉,您吃得了咸鱼也得耐得住渴才行啊。没胆识无担当,就不要搞间谍了吧。

  洒家认为,中国公司彼此搞工业间谍,还是很有本国特色的。想当年就有“一封信,八分钱,至少恶心丫半年”的说法,就是搞匿名举报,多半与生活作风和经济问题有关,目的是让国家机器介入,破坏或弱化对方企业(有时候是己方企业)领军人物的指挥权,甚至让标的锒铛入狱,失去对企业的控制。

  互联网时代,写信的应该少多了吧,向大宗人群快速传播信息的渠道和工具有那么多,还写什么信啊。高技术保障下,工业间谍的手段也许变了,但目的还是一致的:通过搞计算机黑客活动,窃取的还是对方机密信息;通过线上线下媒体,操纵舆论,影响甚至收买国家机器,最终还是要让对方生意歇菜、头领歇菜、再不足患。

  这总比两拨人直接械斗血流成河文明了不止百分之六十二吧。

  作为一名阴谋论资深研究员,尽管对各国工业间谍案的研究远谈不上深入,但洒家从不相信企业间因竞争而采取的手段、做出的行为、导致的后果存在什么巧合。只要共产主义还没在全人类社会得以实现,工业间谍就会一直存在,而且会随着各博弈方涉及利益越来越大而越来越激烈。

  工业间谍是个高智商高情商高钱商的游戏,更是一门生意,因此不要搞得吃相那么难看,大家都是文明人,至少也要假装着是。

  在写这篇文章时,洒家中间睡了一觉,做了个梦。某公司找到洒家,给了一大笔钱,要求在一年内搞垮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一家市值数百亿美元的跨国公司。洒家于是找了一帮同学,研讨如何完成任务。沙盘推演了清洁工、快递员、黑客、水军、记者、警察、法官、书记等不同角色进行配合的各类方案后,同学们普遍反映资金不足,无法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就在研讨会陷入死寂时,一个同学突然说:我们不如雇个特别善于做思想工作长得又性感妖艳的小三,给那个公司老板洗脑……

  众人大喜,连称妙计。

  洒家醒后才意识到,这不就是《盗梦空间》前传嘛。

  (本文作者介绍:职场十八年。有些经验和教训,想和大伙儿分享;还有些没整明白的人和事儿,想和大伙儿聊聊。对本专栏有任何意见、建议、吐槽、爆料,敬请发送电邮至:renfan.daxian@gmail.com)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解释系主任商业间谍中联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中国这么多“胡雪岩”,却没有“乔布斯”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国企改革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HR不会告诉你薪资谈判的六个秘密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一箭三雕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中国大妈”应继续买入黄金 香港外籍金融业人士沉迷毒品 美国股市仍可创下历史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