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金融e观察(微信公众号:sinaeguancha)专栏作家 嵇少峰
随着融金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P2P平台面临的危机又一次激起社会的关注,特别刑侦的介入及“刑事拘留”那刺人的字眼更让从业人员如履薄冰。前期监管政策收紧已让业内大呼“ 监管死”,现在又出来一个 “刑侦死”,那么究竟是什么将成为压跨P2P平台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可以不去讨论监管的尺度与法律的条文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新生行业的发展,因为这是一个几乎无解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当前P2P平台运营的情况入手,通过与其它信贷机构的对比来判断P2P的风险走向。
中国的金融环境使得P2P刚性兑付成为平台唯一的选择,保本付息、零风险也是所有平台必须的宣传口号,这就带来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这些平台的信贷风险成本谁来消化?
依靠强大的风控力量,使平台项目的风险接近于零。这是平台最理想的状态,但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目前中国银行业贷款不良率约为2%左右,小微企业不良率约为5%左右(含部分年度核销数据,当然真实情况可能更不乐观);融资担保行业信贷项目不良率最少15%以上(无法统计,但看看当前60%以上的融资担保公司消失的现实,就可以认可这个数据);小额信贷行业平均不良率最少20%(笔者因工作原因对小贷行业极为了解)。
由于P2P平台的平均利率水平普通高过上述三类机构,因此,从整个P2P行业看,基本是不可能零风险的。我们再看个体,一部分P2P平台由于极强的风控能力,使其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控制风险,让不良率为零或小于平台收益(去除平台运营成本的净收益),这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但这种平台与上述三类机构相类似,能良好控制风险,使自已的贷款质量远优于同行的机构数不会超过10%。
不要拿大数据风控说事,目前能真正实现大数据风控的乐观讲也就一两家。至于供应链风控、实物抵押、房产抵押、风险准备金等云云,还是不要多提了吧,这些招数上述三类机构玩的更好,而结果是然并卵,高息之下无风控这个真理一直普遍存在。(我的《为什么说99%P2P平台都将死亡》一文已做过详细分析)因此,P2P行业最少有90%以上的平台是无法用收益覆盖风险的,必须有买单人。
这个买单人也无非有以下几种。
1、为平台项目提供担保的机构。当下充当P2P平台担保人的角色众多,但主要为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其它如履约保险、商业保理公司及实体企业保证等方式占比相对较小。
从当前信贷形势看,融资担保公司的大面积死亡及小额贷款公司快速上升的不良率,会给P2P平台的合作带来两个结果,一是其担保代偿能力急剧下降;二是这些合作机构很难为P2P平台输送优质的项目,多数将P2P平台当作风险释放的通道。因此,希望这些担保机构成为系统性风险买单人的想法几近与虎谋皮,而且即使这些机构代偿了风险,也就意味着合作的终结,这种合作的结果是双输。
2、平台通过业务收入消化不良带来的损失。目前几乎没有几家平台可以赢利,大家都拼命烧钱抢流量、抢客户,平台运营及管理费用远超过经营中收取的利差或服务费,这个路根本不通。只有一些业务量极小,用一个简单软件、极度降低运维费用的平台有可能做到收支平衡或略有收益,但这种平台对风控、系统安全的投入也极小,极易导致操作风险,统计上对行业整体数据也无多大影响。
3、平台通过自有资金消化。相当多的平台投资人实力与背景还是很强的,投资人也比较相信平台本身,特别是大量引进风投机构后,数千万甚至数亿的资金似乎可以支撑起平台的代偿能力。
我们看一组数据。据网贷之家统计,截止2015年8月末全国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达974.63亿元,贷款余额2,769.81亿元。排名前100名的P2P平台贷款余额为1760亿元。
再看平台的代偿潜力。排名前100名平台的注册资本金总额为88亿元,因注册资本金并不表示实到资金,估计真正的实到资金约为注册的半数左右。另一个代偿潜力是引进的风投资金,前100名平台近年合计引进的风险投资总额很难统计,如按其公布的大概数据加总再算上平均数,总额大约在50-100亿元之间,以风投资金分批到位的习惯,实际进入资金应不超过50亿元。以上两者相加大约为100-150亿元左右(可能还高估了点)。
再来看贷款余额。我们相信贷款余额中也会存在一些水份。在这个余额中,也肯定含有各平台已产生的历史坏帐滚动下来无法退出的贷款。按8月末的数据测算,前100名平台的实到注册资金加上风投资金总额与贷款余额的比例大概为5%-8%。
这就意味着如果这些平台运营至今全部盈亏平衡没多烧一分钱的话,其可承受的不良贷款比率约为5-8%,这个数据接近银行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远远低于融资担保公司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平均不良率。这就是说,如果P2P平台的贷款质量与银行小微信贷质量相当,则代偿的损失会将其所有实到注册资本金与风投资金耗尽。
如果P2P平台的平均不良率接近或略低于融资担保公司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平均数据(以15%计算),这就意味着前100名P2P平台合计需要代偿的资金缺口高达150-200亿元左右,占整个贷款余额的7%-10%。这个数据无法统计准确,但可以充分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平均下来P2P平台根本无实力代偿所有的风险,这还是统计有一定规模、比较优质的前100名,全国数千家良莠不齐的平台数据情况如何可想而知。
通过上述3个风险化解渠道的分析,我们可以推定的是,P2P行业内搞资金池、搞项目、期限错配是普遍的现象,因为别无他路可选,庞氏骗局是维持当下绝大多数P2P平台持续运营的最重要基础。
这样说或许比较残酷,但是从现在信贷行业的真实情况看,这是一个极其容易得出的推论。实体经济持续下行,银行业不良贷款频发,且规模越来越大。银行有良好的流动性与风险处置机制支撑尚且应接不暇,而P2P几乎一无所有,身处次级贷市场的困难程度显而易见。
客观的讲,相当多的金融家、实干家在P2P行业里兢兢业业、努力创新,更承担了传统金融体制、普惠金融革命者的责任。身处金融压抑与市场风险的夹缝之中,努力恪守道德与法律底线的他们,相比传统的银行家更应获得大家的尊重。
P2P作为互金领域最具规模的、最具影响力的先锋,我们希望整个社会,特别是监管部门、司法机关给予更多的呵护。无论是将出的监管政策,还是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的法律大棒,面对摸着石头过河的互金创新者,我们还是需要多一些耐心与包容。
心怀善念、专业敬业的平台是不会倒下的,监管与法律也不是压跨P2P平台的最后一根稻草。金融的数据真实而残酷,大量的平台将会消失,更多的警灯也终会响起,让金融归于金融的本质,让互联网真正发挥其创新的精神,只有这样,优秀的互金平台才会浴火重生。
(本文作者介绍:16年金融监管经历,后从事私募、融资担保、小额信贷工作,全国小微信贷著名培训师,小额信贷机构管理及风控专家,财经专栏作家,互联网金融知名撰稿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